CN111029790A -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9790A
CN111029790A CN201911422305.0A CN201911422305A CN111029790A CN 111029790 A CN111029790 A CN 111029790A CN 201911422305 A CN201911422305 A CN 201911422305A CN 111029790 A CN111029790 A CN 111029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
cable
auxiliary device
hol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23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化山
刘苑辉
杨仲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23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9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9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using a substantially flat reflector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ed beam, e.g. periscopic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7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holding the parts to be soldered or welded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该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第一线夹设有用于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第一配合槽;及第二线夹,第二线夹设有与第一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当第二线夹能够与第一线夹或/和反射板固定连接,使得第二配合槽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孔,固定孔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该线夹组件能够将电缆可靠地安装在反射板上,使得电缆朝反射板倾斜,使得线路板与电缆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该辅助装置采用了上述线夹组件,便于与反射板形成PBC板与电缆的焊接辅助结构,使得电缆与线路板连接可靠。该天线采用了上述辅助装置,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领域中,天线作为通信系统中的辐射系统。随着网络强度的急剧增加,对天线轻量化、小型化、自动化等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也对天线系统的互调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此,导致线路板(也可称PCB板或印刷电路板)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天线系统的中,为了保证其互调的稳定性,就需要对焊接于线路板上的电缆进行有效合理的固定。而传统的天线系统中因其内部结构缺陷,使得线路板与电缆焊接中容易虚焊、漏焊问题,影响天线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该线夹组件能够将电缆可靠地安装在反射板上,使得电缆朝反射板倾斜,便于电缆与PBC板的焊接,使得线路板与电缆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该辅助装置采用了上述线夹组件,便于与反射板形成PBC板与电缆的焊接辅助结构,使得电缆与线路板连接可靠。该天线采用了上述辅助装置,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所述第一线夹设有用于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第一配合槽;及第二线夹,所述第二线夹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当所述第二线夹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夹或/和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
上述线夹组件使用时,利用安装部将第一线夹固定在反射板上,将电缆安放在第一配合槽,使电缆倾斜并能够尽可能地贴近或紧贴反射板上的线路板,然后将第二线夹与第一线夹或/和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第二配合槽与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形成固定孔对电缆进行固定,由于固定孔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使得电缆固定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可相对于反射板倾斜,进而使得电缆固定后,与线路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5°左右或无间隙,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使得电缆与线路板连接可靠,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第一配合槽与第二配合槽相配合形成固定孔对电缆进行固定,此过程中,不会对电缆的内导体形成干扰,有利于防止电缆的内导体折弯变形,保持电气指标的一致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反射板卡扣固定的至少两个第一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夹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线夹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夹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卡扣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部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扣部穿过所述第一线夹、并与所述反射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线夹设有供所述第二扣部穿过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夹还设有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预压的抵压体。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辅助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夹组件,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焊接通孔、安装孔、以及用于固定线路板的连接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部固定配合。
上述辅助装置使用时,利用连接部将线路板固定在反射板上、且使得线路板的焊接设置于焊接通孔内,然后再利用此时安装部将第一线夹固定在反射板上,将电缆安放在第一配合槽,使电缆倾斜并电缆的外导体能够尽可能地贴近或紧贴反射板上的线路板的焊接片,内导体按预设角度插入线路板的金属过孔中,再将第二线夹与第一线夹或/和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第二配合槽与与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形成固定孔对电缆进行固定,由于固定孔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使得电缆固定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可相对于反射板倾斜,进而使得电缆固定后,与线路板之间间隙小或无间隙,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使得电缆与线路板连接可靠,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部,所述安装孔包括与所述第一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一扣部卡扣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夹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扣部,所述反射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第二扣部卡扣配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辅助装置。该天线采用了上述辅助装置,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线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夹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辅助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线路板与电缆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辅助装置,100、线夹组件,110、第一线夹,112、安装部,102、第一扣部,114、第一配合槽,116、第一导向部,117、通孔,118、抵压体,120、第二线夹、122、第二配合槽,124、第二导向部,126、第二扣部,128、限位体,130、固定孔,200、反射板,210、焊接通孔,220、安装孔,230、连接部,240、第二卡孔,250、避让孔,300、电缆,310、内导体,320、外导体,400、线路板,410、金属过孔,420、焊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与另一个元件“固定”,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线夹组件100,包括第一线夹110,第一线夹110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固定连接的安装部112、以及第一配合槽114;及第二线夹120,第二线夹120设有与第一配合槽114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122;当第二线夹120能够与第一线夹110或/和反射板200固定连接,使得第二配合槽122与第一配合槽114相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电缆300的固定孔130,固定孔130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
如图1至图4及图9所示,上述线夹组件100使用时,利用安装部112将第一线夹110固定在反射板200上,将电缆300安放在第一配合槽114,使电缆300倾斜并能够尽可能地贴近或紧贴反射板200上的线路板400,然后将第二线夹120与第一线夹110或/和反射板200固定连接,第二配合槽122与与第一配合槽114相配合形成固定孔130对电缆300进行固定,由于固定孔130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使得电缆300固定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可相对于反射板200倾斜,进而使得电缆300固定后,与线路板400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5°左右或无间隙,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使得电缆300与线路板400连接可靠,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第一配合槽114与第二配合槽122相配合形成固定孔130对电缆300进行固定,此过程中,不会对电缆300的内导体310形成干扰,有利于防止电缆300的内导体310折弯变形,保持电气指标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平面”可以为水平面或线夹组件100安装后的反射板200的板面。可以理解地,“固定孔130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不仅限于附图所示),只要电缆300通过固定孔130进行安装后,能够使得电缆300能够与预设平面倾斜即可。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30的轴线与水平面呈锐角设置。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安装部112包括用于与反射板200卡扣固定的至少两个第一扣部102。如此,可以利用卡扣固定的方式实现第一线夹110与反射板200的固定安装,便于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第一线夹110的自动装配。该第一扣部102的具体结构形状不仅限于附图所示的卡勾形式,还可以为能够满足要求的其他现有的扣部结构。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安装部112”可以采用螺纹孔、插接体等方式实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夹110设有第一导向部116,第二线夹120设有与第一导向部116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124。如此,利用第一导向部116与第二导向部124的导向配合,便于将第二线夹120与第一线夹110对准,使得第二配合槽122与第一配合槽114相配合形成固定孔130;且第一导向部116与第二导向部124相配合形成限位结构,进一步保证第一线夹110与第二线夹120的安装可靠程度,避免电缆300发生移动而影响焊接效果。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6为导向孔,第二导向部124为导向杆;或第一导向部116为导向杆,第二导向部124为导向孔;亦或,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导向部116包括导向孔及导向杆,第二导向部124包括相对应的导向杆或导向孔。
同理,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及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夹120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卡扣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扣部126。如此,可以利用卡扣固定的方式实现第二线夹120与反射板200的固定安装,便于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第二线夹120的自动装配。同时,利用第二线夹120与反射板200进行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线夹120在与第一线夹110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固定第一线夹110。该第二扣部126的具体结构形状不仅限于附图所示的单卡钩及双卡钩形式,还可以为能够满足要求的其他现有的扣部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扣部126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布置,至少一个第二扣部126穿过第一线夹110、并与反射板200卡扣连接;第一线夹110设有供第二扣部126穿过的通孔127。该第二扣部126呈“品”字形布置,能够形成稳定的三角固定结构,同时至少一个第二扣部126穿过第一线夹110的通孔127与反射板200的板面相配合,如此使得第一线夹110与第二线夹120在反射板200的正反两面形成卡扣固定,形成一个固定牢靠的整体。
此外,该第二线夹120还设有限位体128,限位体128与第二扣部126配合形成预紧力,即当第二扣部126与反射板200的一板面配合相抵时,限位体128与反射板200的另一板面相抵,使得第二线夹120不会轻易发生松动。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线夹120可以与第一线夹110直接进行固定连接,或分别与第一线夹110及反射板200进行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夹110还设有用于对线路板400进行预压的抵压体118。如此,在完成第一线夹110安装后,利用抵压体118与反射板200形成夹持力对线路板400进行预压定位,便于翻转反射板200对线路板400进行固定。同时抵压体118与线路板的配合产生与第一扣部102与反射板的预紧力,使得第一线夹110不会轻易发生松动。
如图1、图2、图5、图6及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辅助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夹组件100,还包括反射板200,反射板200设有焊接通孔210、安装孔220、以及用于固定线路板400的连接部230,安装孔220与安装部112固定配合。
如图1、图2、图5、图7及图9所示,上述辅助装置10使用时,利用连接部230将线路板400固定在反射板200上、且使得线路板400的焊接设置于焊接通孔210内,然后再利用此时安装部112将第一线夹110固定在反射板200上,将电缆300安放在第一配合槽114,使电缆300倾斜并电缆300的外导体320能够尽可能地贴近或紧贴反射板200上的线路板400的焊接片420,内导体310按预设角度插入线路板400的金属过孔410中,再将第二线夹120与第一线夹110或/和反射板200固定连接,第二配合槽122与与第一配合槽114相配合形成固定孔130对电缆300进行固定,由于固定孔130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使得电缆300固定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即可相对于反射板200倾斜,进而使得电缆300固定后,与线路板400之间间隙小或无间隙,在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虚焊、漏焊问题,使得电缆300与线路板400连接可靠,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由于采用第一配合槽114与第二配合槽122相配合形成固定孔130对电缆300进行固定,此过程中,不会对电缆300的内导体310形成干扰,有利于防止电缆300的内导体310折弯变形,也就是说,电缆300的内导体310可以保存统一的折弯角度进行安装,使得利用上述辅助装置10进行组装的电缆300的电气指标具有一致性,便于后期天线指标的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安装部11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部102,安装孔220包括与第一扣部102一一对应的第一卡孔,第一卡孔与第一扣部102卡扣配合。如此,利用第一卡孔与第一扣部102的卡扣配合,使得第一线夹110与反射板200卡扣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8及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该反射板200还设有避让第一线夹110的避让孔250,该避让孔250与安装孔220相通,使得该第一线夹110能设置于反射板200中。如此,可以充分利用了反射板200的厚度,使得电缆300可以在较小的倾斜角度下(也可以理解为电缆300与线路板400形成近似平行的状态),即可与线路板400尽可能地贴近或紧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线夹120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扣部126,反射板200设有与第二扣部126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孔240,第二卡孔240与第二扣部126卡扣配合。
第二扣部126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布置,该第二卡孔240与第二扣部126一一对应。
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辅助装置10。
由于该天线采用了上述辅助装置10进行电缆300与线路板400的焊接固定,有利于提高天线系统的可靠性。且在天线使用过程中,上述辅助装置10可以作为辅助结构将线路板400与电缆300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天线运行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夹,所述第一线夹设有用于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第一配合槽;及
第二线夹,所述第二线夹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二配合槽;当所述第二线夹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夹或/和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相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电缆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相对于预设平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反射板卡扣固定的至少两个第一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线夹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夹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卡扣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二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部为三个,且呈“品”字形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扣部穿过所述第一线夹、并与所述反射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线夹设有供所述第二扣部穿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还设有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预压的抵压体。
7.一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线夹组件,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焊接通孔、安装孔、以及用于固定线路板的连接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部固定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扣部,所述安装孔包括与所述第一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一扣部卡扣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夹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扣部,所述反射板设有与所述第二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第二扣部卡扣配合。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
CN201911422305.0A 2019-12-30 2019-12-30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Pending CN111029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305.0A CN11102979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305.0A CN11102979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790A true CN111029790A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0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2305.0A Pending CN111029790A (zh) 2019-12-30 2019-12-30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979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0074A (zh) * 2014-07-18 2014-12-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
CN205159979U (zh) * 2015-12-12 2016-04-13 天津展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固定装置
CN205992589U (zh) * 2016-08-29 2017-03-0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支撑垫块
CN106785495A (zh) * 2016-12-07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张家港)智能装备技术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线焊接夹具
CN10805451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振子固定卡件
CN208256910U (zh) * 2018-05-07 2018-12-1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馈电槽组件
CN109066501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新型固线扣
WO2019032366A1 (en) * 2017-08-07 2019-02-1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US20190371491A1 (en) * 2018-06-01 2019-12-05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Ltd. Flat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0074A (zh) * 2014-07-18 2014-12-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
CN205159979U (zh) * 2015-12-12 2016-04-13 天津展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电缆固定装置
CN205992589U (zh) * 2016-08-29 2017-03-0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支撑垫块
CN106785495A (zh) * 2016-12-07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张家港)智能装备技术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线焊接夹具
WO2019032366A1 (en) * 2017-08-07 2019-02-1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CN108054510A (zh) * 2018-01-11 2018-05-18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振子固定卡件
CN208256910U (zh) * 2018-05-07 2018-12-18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馈电槽组件
US20190371491A1 (en) * 2018-06-01 2019-12-05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Ltd. Flat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CN109066501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新型固线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686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conductor formed on glass surface
US71826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case
US5727970A (en) Interface connector
CN112636083B (zh) 一种差分、射频、光复合板用集成化连接器及插座
EP0872919A2 (e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950959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N208522112U (zh) 电连接件、电连接件支架组件及连接器
US6104617A (en) Extended PC card with extension connection
CN111029790A (zh) 天线、辅助装置及线夹组件
KR101859028B1 (ko) 적어도 2개 이상의 감합구를 가지는 쉘의 연결 구조 및 이 연결 구조에 의해 형성된 쉘, 이 쉘을 구비하는 커넥터
CN109987039B (zh) 车载信息娱乐装置
CN211126334U (zh) 一种简易电磁屏蔽的连接器组件
CN108565578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1907661U (zh) 辐射单元固定件及天线
US78330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hangeover of circuit board
CN113629395B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6818707U (zh) 直焊式Type-C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15645121U (zh) 一种扣合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
CN219247036U (zh) 单边接触fpc连接器
CN218039870U (zh) 一种正反贴led连接器
US20120282816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19068486U (zh) 一种用于对讲机的pcb板
CN220138876U (zh) Hdmi母座结构及连接器组件
CN212412213U (zh) 抗电磁干扰接电端子结构
CN217227466U (zh) 一种多线缆连接器的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