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3517B -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3517B
CN111023517B CN201911410093.4A CN201911410093A CN111023517B CN 111023517 B CN111023517 B CN 111023517B CN 201911410093 A CN201911410093 A CN 201911410093A CN 111023517 B CN111023517 B CN 111023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conditioner
judgment result
air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00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3517A (zh
Inventor
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00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3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3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3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的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导风组件,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也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空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多的空调器被研发出无风感吹风的功能。
相关技术中,防直吹功能主要集中于对如何规避开用户活动区域,但是,即通过调整导风组件的敞开角度,以及降低风机转速,来提升无风感效果,但是,导风组件的结构设置和导风模式均比较单一,且影响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的效率,同时,也不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另外,整个说明书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背景技术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中,空调器的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导风组件,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可以确定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进一步地,根据无风感区间,对三组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不仅使得送风方式更加灵活,也提升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另外,通过根据无风感区间对运行参数阈值进行调整,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能效和换热效率。
具体地,通过控制三组导风组件向不同的水平方向进行分散送风,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吹风感,其中,水平摆角是指导风组件打开出风口的角度,在空间方位上,导风组件能够向左侧摆动或向右侧摆动,另外,由于三组导风组件可以进行分散送风,因此,可以适当提高风速,以提高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
在空调器进行分散送风的同时,出风口的出风量是较低的,因此,通过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可以在无风感模式下,有效地限制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硬件参数,以充分提升空调器的能效和无风感性能。
另外,无风感指令可以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譬如,无风感等级越低,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越低,此时,可以调整水平摆角增大,以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量,同时,也能提高运行参数阈值,以提升对目标环境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并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也即预测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进而根据不同的无风感区间来调整导风组件的摆角大小和摆动速度、风机风速和压缩机频率等,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不成立时长和第二不成立时长;确定第一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和/或确定第二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说明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小,因此,确定的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一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一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及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使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进行分散送风,以进一步地降低出风口对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还包括: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的顶部吹送,以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第二判断结果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成立时长和第二成立时长;确定第一成立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确定第二成立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一方面说明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预测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大,因此,确定的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二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以及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以更进一步地优化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其中,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比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高,也即第二无风感组件的出风量更低,且出风口更小,另外,第二参数阈值也小于第一参数阈值,以降低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的功耗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还包括: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第六角度大于第三角度,降低出风量,并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的顶部吹送,以更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是否成立,并记作第四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或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记录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三成立时长和第四成立时长;确定所述第三成立时长大于第五预设时长,且确定所述第四成立时长大于第六预设时长,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则可以确定当前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因此,由第二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说明此时环境湿度较低,为了保证空调器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可以由第一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提升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阈值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和/或空调器的风机的最大转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响应于风速设定指令,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的第四导风组件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并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的第四导风组件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改善了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具体地,用户可以随时向空调器发送风速设置指令,在确定提高风机转速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小摆动角度,以降低出风量,进而保证无风感体验。
其中,风机组件包括轴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案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案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案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案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框图,
其中,上述附图所示的空调器的结构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第一导风组件A1、第二导风组件B1、第三导风组件C1、第四导风组件M、风机F、蒸发器Z和空调器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由后侧向前侧依次设置有换热器Z、风机F、竖直导风组件M、由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风组件A1、第二导风组件B1和第三导风组件C1。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运行方法,包括:
步骤S102,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步骤S104,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100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
步骤S106,根据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可以确定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进一步地,根据无风感区间,对三组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不仅使得送风方式更加灵活,也提升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另外,通过根据无风感区间对运行参数阈值进行调整,有利于提升空调器100的能效和换热效率。
具体地,通过控制三组导风组件向不同的水平方向进行分散送风,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吹风感,其中,水平摆角是指导风组件打开出风口的角度,在空间方位上,导风组件能够向左侧摆动或向右侧摆动,另外,由于三组导风组件可以进行分散送风,因此,可以适当提高风速,以提高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
在空调器100进行分散送风的同时,出风口的出风量是较低的,因此,通过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可以在无风感模式下,有效地限制风机F转速和/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硬件参数,以充分提升空调器100的能效和无风感性能。
另外,无风感指令可以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譬如,无风感等级越低,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越低,此时,可以调整水平摆角增大,以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量,同时,也能提高运行参数阈值,以提升对目标环境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并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也即预测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进而根据不同的无风感区间来调整导风组件的摆角大小和摆动速度、风机F风速和压缩机频率等,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如图2所示,对于无风感区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五个条件:
A环境的温度值-第一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差,预设温度差通常大于或等于3℃。
B环境的湿度值≥第二预设湿度值,第二预设湿度值大于或等于80%。
C判定条件的持续时间≥预设时长,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5分钟。
D环境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E环境的湿度值≤第一预设湿度值,第一预设湿度值小于或等于50%。
确定无风感区间的实施例一:
判定(非(D&E))&C成立,由初始运行区间(非无风感)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
具体地,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不成立时长和第二不成立时长;确定第一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和/或确定第二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说明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小,因此,确定的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100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一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A1、第二导风组件B1和第三导风组件C1,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100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A1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a1,控制第二导风组件B1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b1;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C1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一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A1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a1,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B1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b1,以及控制第三导风组件C1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使第二导风组件B1和第三导风组件C1进行分散送风,以进一步地降低出风口对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100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M,还包括: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M向空调器100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m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M向空调器100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m1,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100的顶部吹送,以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确定无风感区间的实施例二:
判定(D&E)&C成立,由初始运行区间(非无风感)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
具体地,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第二判断结果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成立时长和第二成立时长;确定第一成立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确定第二成立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一方面说明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预测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大,因此,确定的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100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二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A1、第二导风组件B1和第三导风组件C1,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100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A1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B1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C1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100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A1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B1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以及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C1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以更进一步地优化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其中,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比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高,也即第二无风感组件的出风量更低,且出风口更小,另外,第二参数阈值也小于第一参数阈值,以降低空调器100在无风感模式下的功耗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100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M,还包括: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M向空调器100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m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M向空调器100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m2,第六角度m2大于第三角度m2,降低出风量,并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100的顶部吹送,以更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确定无风感区间的实施例三:
判定(A||B)&C成立,由第二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
具体步骤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100以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是否成立,并记作第四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或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记录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三成立时长和第四成立时长;确定所述第三成立时长大于第五预设时长,且确定所述第四成立时长大于第六预设时长,控制所述空调器100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则可以确定当前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因此,由第二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确定无风感区间的实施例四:
判定D&E成立,由第一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
具体步骤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100以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控制所述空调器100切换至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说明此时环境湿度较低,为了保证空调器100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可以由第一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提升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阈值包括空调器100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和/或空调器100的风机F的最大转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响应于风速设定指令,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100的第四导风组件M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并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100的第四导风组件M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改善了空调器100送风的舒适性。
具体地,用户可以随时向空调器100发送风速设置指令,在确定提高风机F转速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小摆动角度,以降低出风量,进而保证无风感体验。
其中,风机F组件包括轴流风机F、贯流风机F和离心风机F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不成立时长和第二不成立时长;确定第一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和/或确定第二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50度,实现天花沉降式导风,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40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40度,进一步地,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实现环抱式送风。以及调整空调器的最大风速不超过额定空调器风速的60%,限制压缩机可运行最大频率为40赫兹。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第二判断结果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成立时长和第二成立时长;确定第一成立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确定第二成立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20度,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60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60度,进一步地,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以实现环抱式送风。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700,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702,处理器7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800,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7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902,计算机程序902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限定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902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可以确定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进一步地,根据无风感区间,对三组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不仅使得送风方式更加灵活,也提升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另外,通过根据无风感区间对运行参数阈值进行调整,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能效和换热效率。
具体地,通过控制三组导风组件向不同的水平方向进行分散送风,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吹风感,其中,水平摆角是指导风组件打开出风口的角度,在空间方位上,导风组件能够向左侧摆动或向右侧摆动,另外,由于三组导风组件可以进行分散送风,因此,可以适当提高风速,以提高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
在空调器进行分散送风的同时,出风口的出风量是较低的,因此,通过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可以在无风感模式下,有效地限制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硬件参数,以充分提升空调器的能效和无风感性能。
另外,无风感指令可以包括多个无风感等级,譬如,无风感等级越低,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度越低,此时,可以调整水平摆角增大,以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量,同时,也能提高运行参数阈值,以提升对目标环境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并根据湿度值和温度值,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也即预测用户对无风感的需求,进而根据不同的无风感区间来调整导风组件的摆角大小和摆动速度、风机风速和压缩机频率等,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不成立时长和第二不成立时长;确定第一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和/或确定第二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说明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小,因此,确定的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一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一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以及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使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进行分散送风,以进一步地降低出风口对用户的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还包括: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的顶部吹送,以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湿度值、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判断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第二判断结果成立;记录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成立时长和第二成立时长;确定第一成立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确定第二成立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一方面说明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预测此时用户受风吹的体感影响较大,因此,确定的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较低,空调器由普通送风模式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和/或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时长,能够提升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第二无风感区间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根据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或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调整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二参数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并控制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以及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以更进一步地优化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其中,第二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比第一无风感区间的无风感等级高,也即第二无风感组件的出风量更低,且出风口更小,另外,第二参数阈值也小于第一参数阈值,以降低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的功耗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还包括: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第四导风组件向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第六角度大于第三角度,降低出风量,并使低温冷风更多地向空调器的顶部吹送,以更进一步地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是否成立,并记作第四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或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记录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三成立时长和第四成立时长;确定所述第三成立时长大于第五预设时长,且确定所述第四成立时长大于第六预设时长,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或确定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则可以确定当前环境温度较低,且环境湿度较大,因此,由第二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降低用户的冷风吹风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判断所述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且确定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说明此时环境湿度较低,为了保证空调器对目标区域的换热效率,可以由第一无风感区间切换至第二无风感区间运行,以及时提升用户的吹风感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运行参数阈值包括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和/或空调器的风机的最大转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响应于风速设定指令,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的第四导风组件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解析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并根据目标风速对三个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空调器的第四导风组件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进一步地改善了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
具体地,用户可以随时向空调器发送风速设置指令,在确定提高风机转速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小摆动角度,以降低出风量,进而保证无风感体验。
其中,风机组件包括轴流风机、贯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导风组件,三个所述导风组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记作第一导风组件、第二导风组件和第三导风组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根据所述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所述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所述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
其中,根据所述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所述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所述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一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二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
根据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一参数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四导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摆动至第三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无风感指令,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
解析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参数,以确定温度值和湿度值;
根据所述湿度值、所述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湿度值、所述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
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或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
记录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和/或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不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不成立时长和第二不成立时长;
确定所述第一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和/或确定所述第二不成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于所述第一无风感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湿度值、所述温度值和运行时长,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的无风感区间,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湿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
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环境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
记录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一成立时长和第二成立时长;
确定所述第一成立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确定所述第二成立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风感区间,控制三个所述导风组件分别水平摆动至三个角度,以对所述空调器的目标区域进行环抱式送风,和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还包括:
确定所述无风感指令对应于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向第一侧水平摆动至第四角度,控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向第二侧水平摆动至第五角度;
根据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三导风组件水平摆动,至关闭对应位置的出风口;
根据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调整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阈值至预设的第二参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四导风组件,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控制所述第四导风组件向所述空调器的顶部方向或底部方向摆动至第六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以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判断所述湿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三判断结果;
判断所述温度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之间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差是否成立,并记作第四判断结果;
确定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或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记录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以及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成立的持续时长,分别记作第三成立时长和第四成立时长;
确定所述第三成立时长大于第五预设时长,且确定所述第四成立时长大于第六预设时长,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以第一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判断所述湿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一判断结果;
判断所述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是否成立,并记作第二判断结果;
确定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成立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成立,控制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无风感区间对应的模式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运行参数阈值包括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最大运行频率和/或所述空调器的风机的最大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风速设定指令,解析所述风速设定指令中包含的目标风速;
根据所述目标风速对三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水平摆角进行调整,和/或对所述空调器的第四导风组件的竖直摆角进行调整。
11.一种空调器的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装置。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方法的步骤。
CN201911410093.4A 2019-12-31 2019-12-31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023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093.4A CN111023517B (zh) 2019-12-31 2019-12-31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093.4A CN111023517B (zh) 2019-12-31 2019-12-31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517A CN111023517A (zh) 2020-04-17
CN111023517B true CN111023517B (zh) 2022-03-11

Family

ID=70197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0093.4A Active CN111023517B (zh) 2019-12-31 2019-12-31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3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6964B (zh) * 2021-03-10 2024-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54208B (zh) * 2021-07-30 2022-07-12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51818B (zh) * 2021-12-16 2023-06-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送风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4674059B (zh) * 2022-03-16 2024-04-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WO2024007515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50081B (zh) * 2023-02-15 2024-06-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4328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ith human body detection device and obstacle detection device for adjustment of set temperature
CN103574756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AU2015338334A1 (en) * 2014-10-31 2017-06-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8592320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671174U (zh) * 2018-08-24 2019-03-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595769A (zh) * 2018-11-30 2019-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无风感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10186117A (zh) * 2019-06-28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4328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ith human body detection device and obstacle detection device for adjustment of set temperature
CN103574756A (zh) * 2012-07-20 2014-0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AU2015338334A1 (en) * 2014-10-31 2017-06-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8592320A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671174U (zh) * 2018-08-24 2019-03-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595769A (zh) * 2018-11-30 2019-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无风感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10186117A (zh) * 2019-06-28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3517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3517B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4267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JP3165402B2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システム、不快度合算出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US200500161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with an air conditioner
CN1108488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0848804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JP6296034B2 (ja) 空調機
JP2011196666A (ja) 空気調和機
AU2004286118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6855152B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管理装置
CN111351186A (zh) 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0644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023516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3519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1130428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351187B (zh) 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991561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1023518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25670B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1023520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9477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3333951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N111023521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3522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1997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