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1010A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1010A
CN111021010A CN201911167511.1A CN201911167511A CN111021010A CN 111021010 A CN111021010 A CN 111021010A CN 201911167511 A CN201911167511 A CN 201911167511A CN 111021010 A CN111021010 A CN 111021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s
rotating
rotating member
rotat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75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1010B (zh
Inventor
梁章
刘文法
李学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75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1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1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1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1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1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内筒;转动件,转动件设有扇叶;内筒与转动件配合,适于驱动转动件带动扇叶转动。转动件上设有扇叶,利用内筒与转动件配合并驱动转动件带动扇叶转动,使得扇叶驱动气流运动实现对压缩机散热。相比于利用电机对扇叶驱动的相关技术而言,本结构利用内筒作为动力源对扇叶驱动,从而省去了电机部件,精简了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产品成本更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也更小,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且通过省去电机,也避免了电机由于水汽腐蚀、高温等因素而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更有效地保障了压缩机散热可靠性,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动力源部件的精简,也使得产品运行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衣机等衣物处理设备,如热泵式干衣机,其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会升高,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甚至于还会产生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在热泵系统所在的安装台上且正对压缩机的位置,设置用于给压缩机降温的冷却风扇,电机驱动风扇旋转,使得风扇驱动气流运动,实现对设备内部降温或干燥等用途。但是,这样会占用安装台内的空间,不利于其他部件的设置,且该冷却风扇的驱动方式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内筒;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有扇叶;所述内筒与所述转动件配合,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扇叶转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转动件上设有扇叶,利用内筒与转动件配合并驱动转动件带动扇叶转动,使得扇叶驱动气流运动实现对压缩机散热。相比于利用电机对扇叶驱动的相关技术而言,本结构利用内筒作为动力源对扇叶驱动,从而省去了电机部件,精简了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产品成本更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也更小,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且通过省去电机,也避免了电机由于水汽腐蚀、高温等因素而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更有效地保障了压缩机散热可靠性,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动力源部件的精简,也使得产品运行更加节能。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衣物处理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具有周侧面,所述周侧面与所述内筒接触并与所述内筒摩擦传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转动件的周侧面与内筒接触,内筒转动的过程中,经由内筒与周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转动件转动,实现内筒对转动件的驱动目的,且摩擦传动的结构形式简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零部件的精简化,降低产品成本,摩擦传动的配合形式可实现部件之间更紧密地分布,进一步减少产品内部空间消耗。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支撑轮,且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轮分别与所述内筒接触并支撑所述内筒,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撑轮形成为所述转动件。
在本方案中,设置转动件为用于支撑内筒的支撑轮,该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转动件,可以基于现有衣物处理设备的支撑轮改造获得本结构,如将现有衣物处理设备的支撑轮改造为本设计的转动件,在转动件上设置扇叶,通过支撑轮转动带动扇叶转动实现对气流驱动进行散热降温。这样,通过使支撑轮一物多用,既实现支撑内筒的目的,又用于在扇叶与内筒之间传动,从而更进一步简化了产品的结构组成和部件数量,进一步减少了产品的成本投入,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产品内部空间占用率,更利于产品内部散热和排湿,且也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与所述转动件为分体部件,且所述扇叶与所述转动件装配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扇叶与转动件为分体部件,两者组装在一起实现连接,这样可以灵活地选择是否在转动件上装设扇叶,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扇叶部件之间以及转动件部件之间的互换性,更便于产品的检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和所述转动件中的一者设有嵌入部,另一者设有配合槽,所述嵌入部适于嵌插于所述配合槽内,并与所述配合槽配合使得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扇叶转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扇叶与转动件之间经由嵌入部与配合槽实现嵌插组装,且通过利用嵌入部与配合槽配合形成传动作用,实现扇叶随转动件转动,实现转动件对扇叶驱动目的的同时,嵌插结构的装配工艺简单方便,利于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嵌入部包括凸伸体和止挡体,所述止挡体设置在所述凸伸体上并自所述凸伸体的侧表面凸起;所述配合槽包括插槽和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形成在所述插槽的侧壁面上,所述凸伸体伸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止挡体伸入所述传动槽内并与所述传动槽配合。
本方案中,利用凸伸体侧壁上的止挡体与插槽侧壁上的传动槽抵靠配合,可以使得扇叶与转动件之间传递扭矩,这样,转动件转动时可以高效地带动扇叶随之转动,实现对扇叶的带动目的,并具有结构简单、传动高效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轴,所述转动件和所述扇叶套装在所述轴上并绕所述轴转动,其中,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扇叶的一侧及所述扇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
在本方案中,转动件与扇叶套装在轴上并绕轴转动,这样,扇叶与转动件的同轴度精度可更高,两者之间的传动可更加平稳和高效,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同时防止异响等问题。另外,转动件和扇叶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限位结构,利用限位结构从转动件和扇叶的两侧对两者限位,可以限制转动件和扇叶轴向攒动,进一步提升转动件及扇叶转动的平稳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和所述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轴相连,所述轴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轴承抵靠。
在本方案中,扇叶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轴承并且经由轴承与转轴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扇叶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转动阻力,减少能量损失,提升内筒对扇叶的驱动高效性。扇叶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经由其上的轴承与轴上的限位结构抵靠,实现轴向平稳性的同时,可以防止限位结构与扇叶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相互摩擦,既提升了转动效率,以更好地保障扇叶的转速和运行效率,也可防止噪音异响问题,同时减少扇叶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摩擦损伤。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具有中心部和外周部,所述外周部沿所述中心部的外周设置,所述外周部与所述中心部围成凹槽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分布于所述中心部的边缘与所述外周部的边缘之间的位置;一个或多个加强筋,分布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并与所述中心部及所述外周部连接。
在本方案中,轮体具有中心部和外周部,中心部与外周部连接且围成凹槽结构,这样可更好地保证轮体体积以保障转动件刚度可靠性,同时更好地实现减重作用,在凹槽结构内设置加强筋,可以进一步强化转动件的结构强度,使之不容易破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其中,中心部可供轮体与扇叶及轴进行装配,外周部可供轮体与内筒配合实现传动,不仅实现了转动件装配设置,且通过利用凹槽结构及加强筋在外周部与中心部之间进行加强,更强化了外周部与中心部之间的扭矩传递效果,使得扇叶转速更有保障,且使得轮体不易发生破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内筒支撑件,所述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内筒支撑件上。
在本方案中,转动件设置在内筒支撑件上,例如设置在前支撑上,这样,可利用内筒支撑件周围预留的空间对转动件和扇叶容纳,更充分地利用了内筒支撑件周围的空间,同时无需再额外设立空间来容纳转动件和扇叶,实现了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空间的优化合理配置,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且通过利用内筒支撑件作为扇叶及转动件安装载体,使得产品的装配也更具方便性和简单性,更利于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所述转动件及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扇叶转动使得所述外壳自所述进风口吸气,并且沿所述出风口排气。
在本方案中,设置转动件及扇叶容置于外壳内,这样更利于提升产品的外观一致性,也更利于对转动件及扇叶防护。其中,外壳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扇叶运行驱动气流自进风口进入外壳内,并驱动沿出风口排出外壳,这样,可实现新风引入,使得外壳内外的气流循环更好,以利用扇叶驱动气流循环实现对外壳内部更高效地散热和排湿。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和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扇叶适于驱动气流沿所述热泵系统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流动;或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所述扇叶适于驱动气流吹向所述压缩机。
在本方案中,设置外壳的内表面与热泵系统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外壳的内表面与热泵系统的外表面之间可形成适于供气流穿过缝隙,利用风扇驱动气流沿缝隙经过,可以促使外壳内表面的凝水蒸发,并使蒸发形成的蒸汽沿外壳的缝隙或出风口排出,实现外壳内部排湿,避免设备滴液等不良现象,且更好地改善外壳内的压缩机、电机等部件的工作环境。
设置扇叶驱动气流吹向压缩机,可以实现对压缩机更好地散热,防止压缩机过热问题,延长压缩机寿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与所述转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或所述扇叶与所述转动件一体式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扇叶与转动件为一体成型部件或扇叶与转动件一体式连接,一方面,扇叶与转动件结构强度更高,同时,扇叶与转动件之间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也更高,另一方面,节省了装配步骤,可利于降低工人成本,并缩短生产耗时,实现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可避免装配缺陷风险,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扇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扇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转动件,110孔,120配合槽,121插槽,122键槽,130轮体,131中心部,132外周部,1321周侧面,133凹槽结构,140加强筋,200扇叶,210嵌入部,211凸伸体,212止挡体,220中心体,221中心孔,230叶片,240轴承孔,300轴,310轴肩,400锁紧件,510第一轴承,520第二轴承,600内筒,700内筒支撑件,810皮带,820外壳,821进风口,822出风口,830压缩机,840驱动件,C热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衣物处理设备。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转动件100和内筒600。
具体地,转动件100设有扇叶200。内筒600与转动件100配合,且内筒600转动可以驱动转动件100带动扇叶200转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利用内筒600与转动件100配合并驱动转动件100带动扇叶200转动,使得扇叶200驱动气流运动实现对压缩机散热。相比于利用电机对扇叶200驱动的相关技术而言,本结构利用内筒600作为动力源对扇叶200驱动,从而省去了原本作为动力源的电机部件,精简了产品的零部件数量,产品成本更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也更小,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且通过省去电机,也避免了电机由于水汽腐蚀、高温等因素而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更有效地保障了压缩机散热可靠性,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动力源部件的精简,也使得产品运行更加节能。
对于洗衣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设备,内部的压缩机830、电机等元器件容易出现过热问题,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本设计利用内筒600驱动风扇转动,可以驱动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气流流动以加速对元器件的散热降温,当然,相关技术中也有采用自备电机的风扇驱动气流进行散热降温,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存在空间限制,为适于该空间局限性,风扇位置一般在压缩机830后方,这样,风扇进风会受压缩机830遮挡,进风量小,不能在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较好的风路,散热效果差。本结构风扇利用内筒600作为动力源,由于取消了用于驱动扇叶200的电机,空间限制性更小,且内筒600的体积较大,这样可以为扇叶200位置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扇叶200位置更加灵活,更利于扇叶200避开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元件的挡风影响,使得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可形成更好的风路,从而实现更高效地散热。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件100具有周侧面1321,周侧面1321与内筒600接触并与内筒600摩擦传动。这样,内筒600转动的过程中,经由内筒600与周侧面1321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转动件100转动,实现内筒600对转动件100的驱动目的,且摩擦传动的结构形式简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零部件的精简化,降低产品成本,摩擦传动的配合形式可实现部件之间更紧密地分布,进一步减少产品内部空间消耗。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具有支撑轮,支撑轮位于内筒600外周的某一径向位置,并支撑内筒600以维持内筒600平稳。其中,支撑轮的周侧面1321,也即支撑轮的侧表面,为支撑轮上与内筒600抵靠的表面,内筒600转动时,通过两者接触位置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支撑轮转动。这样,既实现了对内筒600的支撑目的,实现内筒600径向运动量小,转动运行更平稳,又使得内筒600表面所受摩擦损伤降低,且也减少了内筒600的转动阻碍,保证内筒600转动效率。
其中,利用支撑轮作为转动件100并使支撑轮设有扇叶200,这样,支撑轮在内筒600的驱动下转动时,相应驱动扇叶200转动,实现内筒600驱动扇叶200转动进行散热或排湿。该结构实现了支撑轮一物多用,且由于该结构通过对现有支撑轮改造获得转动件100,从而无需设置额外的转动件100,保障产品功能的同时,更进一步简化了产品的结构组成和部件数量,进一步减少了产品的成本投入,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产品内部空间占用率,更利于产品内部散热和排湿,且也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更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支撑轮,且至少两个支撑轮分别与内筒600接触并支撑内筒600,这样,对内筒600支撑更稳定可靠。其中,至少有一个支撑轮形成为转动件100。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转动件100与内筒600形成齿传动配合或链轮传动配合。这样内筒600可以对转动件100更高效地驱动,这样,扇叶200的转速更有保障,提升扇叶200对气流的驱动效果。具体例如,在内筒600的外壁面和转动件100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齿结构/链条结构,在另一者上设有适配第一齿结构的第二齿结构/适配链条结构的链轮齿。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件100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孔110。在保证转动件100体积以保障转动件100刚度可靠性的同时,孔110的设计可以起到减重作用,这样,转动件100的转动负载更小,使得内筒600对扇叶200驱动的做功更高效,更利于保障扇叶200的转速,同时降低用于驱动内筒600的动力源的过热过载风险,产品运行更加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出于减重目的,转动件100上的孔110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孔110为通孔。这样,转动件100上的孔110可同时作为气流避让口以供气流穿过转动件100。进一步地,至少部分孔110与扇叶200之间位置相对地布置。这样,扇叶200可以经由通孔自转动件100的另一侧更高效地吸风,转动件100对扇叶200的挡风影响降低,扇叶200的进风方向更多元化,扇叶200对气流驱动更高效,从而提升对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散热、干燥等效果,同时,进一步降低用于驱动内筒600的动力源的过热过载风险。
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转动件100与扇叶200轴向相对地布置。转动件100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与扇叶200位置相对地布置。这样,转动件100对扇叶200的阻风影响小,扇叶200进风更高效。
可以理解,转动件100与扇叶200轴向相对地布置中,所述的轴向可以理解为转动件100转动所围绕的中心线的方向。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与某些实施例结合时,也可理解为轴300的轴线方向。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孔110为贯穿的结构,且孔110自转动件100轴向的一端延伸至转动件100轴向的另一端。可以理解为,孔110的一个端口形成在转动件100轴向的一端,另一个端口形成在转动件100轴向的另一端。其中,孔110自转动件100轴向的一端向转动件100轴向的另一端可为轴向延伸,也可相对轴向倾斜地延伸。这样,形成通孔以供扇叶200吸风的同时,可使得扇叶200沿通孔吸风的阻力更小,进一步降低转动件100对扇叶200的挡风影响降低,且进一步提升扇叶200对气流驱动的高效性。
可以理解,转动件100的轴向可以理解为转动件100转动所围绕的中心线的方向。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与某些实施例结合时,也可理解为轴300的轴线方向。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件100上设有多个孔110,且多个孔110分散地布置。一方面,可使得转动件100的减重部位分布得更加均匀,以利于提升转动件100的转动平衡性,从而提升扇叶200的转动平衡性,提升扇叶200对气流的驱动效率,同时避免转动件100和/或扇叶200转动过程中出现异响;另一方面,扇叶200可以沿通孔更均匀地吸风,使得扇叶200对气流驱动更加高效。
具体示例一:分散布置的多个孔110中,一部分为通孔另一部分为盲孔。
具体示例二:分散布置的多个孔110中,全部为通孔。
具体示例三:分散布置的多个孔110中,全部为盲孔。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孔110大致呈圆形。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孔呈椭圆形、长圆形、方形、矩形,甚至也可为如花瓣形、心形等不规则形状的孔。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为分体部件,且扇叶200与转动件100装配连接。这样可以灵活地选择是否在转动件100上装设扇叶200,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扇叶200部件之间以及转动件100部件之间的互换性,更便于产品的检修。
具体举例而言,扇叶200位于转动件100轴向的一侧。这样的分布格局更加节省空间,进一步减少部件对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率,从而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且通过该位置分布,可以更好地吸收转动件100与内筒600之间的相对活动量,这样,即便转动件100因内筒600作用力出现些许径向活动量,也不会导致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因转动件100的活动量出现配合不良等情况,从而保证了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动力传输精度和高效性。
可以理解,转动件100的轴向可以理解为转动件100转动所围绕的中心线的方向。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与某些实施例结合时,也可理解为轴300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扇叶200和转动件100中的一者设有嵌入部210,另一者设有配合槽120,嵌入部210嵌插于配合槽120内,并与配合槽120配合使得转动件100带动扇叶200转动。这样,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经由嵌入部210与配合槽120实现嵌插组装,且通过利用嵌入部210与配合槽120配合形成传动作用,实现扇叶200随转动件100转动,实现转动件100对扇叶200驱动目的的同时,嵌插结构的装配工艺简单方便,利于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
举例地,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嵌入部210包括凸伸体211和止挡体212,止挡体212设置在凸伸体211上并自凸伸体211的侧表面凸起。如图2和图3所示,配合槽120包括插槽121和传动槽122,传动槽122形成在插槽121的侧壁面上,凸伸体211伸入插槽121内,止挡体212伸入传动槽122内并与传动槽122配合。
上述的具体示例一:嵌入部210为齿轮结构,止挡体212形成为齿轮结构的凸齿,凸伸体211作为凸齿的载体,且凸伸体211侧壁周圈设有多个止挡体212。传动槽122可作为适配凸齿的齿槽,配合槽120具体形成为内齿轮并与嵌入部210内啮合。这样,利用传动槽122与止挡体212配合,使得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形成内齿轮传动。传动比可以为1比1,当然根据需求也可调整为大于1或小于1。
上述的具体示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嵌入部210键传动部件,止挡体212形成为凸伸体211侧壁上的配合键,凸伸体211作为配合键的载体,且凸伸体211侧壁周圈设有至少一个止挡体212。传动槽122可作为适配配合键的键槽。这样,利用传动槽122与止挡体212配合,使得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形成键传动连接。
更详细地,如图4和图6所示,扇叶200包括中心体220、嵌入部210和扇叶200。更具体地,嵌入部210的凸伸体211为形成在中心体220上并自中心体220凸起的凸台,该凸台的侧壁面上凸设有多个配合键,多个配合键沿凸台的周向间隔地排列布置限定出花键结构。轮体130的中心部131设有配合槽120,配合槽120包括插槽121和形成在插槽121的内壁上的多个键槽,多个键槽沿插槽121的侧壁周向间隔地排列布置。嵌入部210嵌插于配合槽120内,且多个配合键相应嵌入多个键槽内,实现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中心体220与凸台之间形成台阶过渡,凸台嵌入配合槽120内,中心体220与配合槽120周围的部位抵靠可以形成止挡限位,实现部件之间的装配更加稳定可靠。
其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中心体220的外周分布有多个叶片230,扇叶200旋转经由叶片230导流实现对气流驱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扇叶200为一体式部件。更进一步为一体成型部件。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配合键、键槽、凸齿、齿槽等结构,而采用扇叶200和转动件100中的一者上设有非圆形(例如为椭圆结构、方形结构、矩形结构、半圆结构等)的嵌入部,另一者上设有适配嵌入部的配合槽,嵌入部嵌插于插槽内的结构形式。或者,也可将前述两个实施例进行结合。如在非圆形的嵌入部上设置配合键或凸齿,在配合槽的内壁上设置键槽或齿槽;或者在非圆形的嵌入部上设置键槽或齿槽,在配合槽的内壁上设置配合键或凸齿。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通过螺钉或销轴锁定在一起实现两个同步转动。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采用扇叶200与转动件100分体的形式,而采用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为一体成型部件,或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一体式连接的结构形式。这样,一方面,扇叶200与转动件100结构强度更高,同时,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也更高,另一方面,节省了装配步骤,可利于降低工人成本,并缩短生产耗时,实现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可避免装配缺陷风险,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轴300,转动件100和扇叶200套装在轴300上并绕轴300转动,其中,转动件100远离扇叶200的一侧及扇叶200远离转动件100的一侧分别布置有限位结构(可具体参照附图7和图8中所示的锁紧件400和/或轴肩310)。其中,将转动件100套装在轴300上,利用轴300可对转动件100良好支撑,从而可以使得转动件100与内筒600配合平稳。将扇叶200也套装在轴300上,这样,扇叶200与转动件100的同轴度精度可更高,两者之间的传动可更加平稳和高效,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同时防止异响等问题。另外,转动件100和扇叶200相背离的两侧分别布置有限位结构,利用限位结构从转动件100和扇叶200的两侧对两者限位,可以限制转动件100和扇叶200轴向攒动,进一步提升转动件100及扇叶200转动的平稳性。
更详细举例地,如图3和图4所示,配合槽120为贯穿的通槽,扇叶200的中心体220及凸台上设有贯穿的中心孔221,凸台伸入通槽内,轴300的至少部分穿接于中心孔221内,从而形成转动件100的配合槽120、扇叶200的凸台、轴300这三者由内向外依次嵌套配合的装配形式,并实现转动件100与扇叶200套装在轴300上的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轴肩310,轴肩310设置在轴300上并形成轴300的一部分,利用轴肩310可以良好地实现轴向限位目的,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锁紧件400,锁紧件400与轴300相连,利用锁紧件400可以良好地实现轴向限位目的,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轴300上的位置易于调适的优点,这样,扇叶200与转动件100之间的装配具有可调适性,使得扇叶200与转动件100的装配精度可以校准,提升产品的良品率,且利用锁紧件400与轴300的可装卸性,也利于轴300与转动件100及扇叶200的装卸。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锁紧件400可具体包括锁紧螺母,轴300与锁紧螺母配合的一端设有螺纹结构,锁紧螺母与轴300螺纹连接实现锁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400也可为锁销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扇叶200和转动件100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承,轴承与轴300相连,轴300上设有限位结构,且限位结构与轴承抵靠。具体示例一:如图8所示,转动件100上设有第一轴承510,第一轴承510与轴300相连,轴300设有轴肩310,第一轴承510与轴300的轴肩310抵靠。
更详细地,第一轴承510可为滚动轴承,第一轴承510的内圈与轴300连接,外圈与转动件100连接,内圈与轴肩310抵靠形成限位,从而实现对转动件100轴向限位,更好地限制转动件100的轴向攒动,且具有转动件100转动阻力小的优点。
具体示例二:如图7和图8所示,扇叶200上设有第二轴承520,第二轴承520与轴300相连,轴300设有锁紧件400,第二轴承520与轴300的锁紧件400抵靠。
更详细地,第二轴承520可为滚动轴承,第二轴承520的内圈与轴300连接,如图7所示,扇叶200上设有轴承孔240,第二轴承520至少部分嵌入轴承孔240内,且第二轴承520的外圈与轴承孔240连接,内圈与锁紧件400抵靠形成限位,从而实现对扇叶200轴向限位,更好地限制扇叶200的轴向攒动,且具有扇叶200转动阻力小的优点。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反过来设置第一轴承510与锁紧件止挡限位,第二轴承520与轴肩止挡限位。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件100包括:轮体130和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40。
轮体130具有中心部131和外周部132,外周部132沿中心部131的外周设置,外周部132与中心部131围成凹槽结构133,这样可更好地保证轮体130体积以保障转动件100刚度可靠性,同时更好地实现减重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结构133的壁上设有贯穿的孔110以供扇叶200吸风。其中,凹槽结构133的设置使得轮体130的局部形成减薄,将孔110设置在凹槽结构133的壁上,这样,孔110的轴向长度可更短,扇叶200吸风阻力更小。
进一步地,凹槽结构133分布于中心部131的边缘与外周部132的边缘之间的位置;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40分布于凹槽结构133内,并与中心部131及外周部132连接。在凹槽结构133内设置加强筋140,可以进一步强化转动件100的结构强度,使之不容易破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40沿轮体130的径向设置。
更进一步地,中心部131可供轮体130与扇叶200及轴300进行装配,具体如,中心部131上设有配合槽120以供与嵌入部210插接装配并供轴300穿过。外周部132可供轮体130与内筒600配合实现传动,具体如,外周部132的侧表面形成为周侧面1321并与内筒600摩擦传动配合。这样不仅实现了转动件100装配设置,且通过利用凹槽结构133及加强筋140在外周部132与中心部131之间进行加强,更强化了外周部132与中心部131之间的扭矩传递效果,使得扇叶200转速更有保障,且使得轮体130不易发生破损。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内筒支撑件700,转动件100设置在内筒支撑件700上。更具体例如转动件100设置在前支撑上,这样,可利用内筒支撑件700周围预留的空间对转动件100和扇叶200容纳,更充分地利用了内筒支撑件700周围的空间,同时无需再额外设立空间来容纳转动件100和扇叶200,实现了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空间的优化合理配置,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且通过利用内筒支撑件700作为扇叶200及转动件100安装载体,使得产品的装配也更具方便性和简单性,更利于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
现有技术中,将风机组件安装在热泵系统所在的安装台上,这样会占用安装台内的空间,不利于其他部件的设置。相较于此,本方案将转动件100设置在前支撑的滚轮上,无需再专设安装空间,且相比于自带电机的风扇进行散热的相关技术,本方案由于省去了电机部件,可以实现利用内筒支撑件700周围的预留空间对扇叶200容纳。且通过将扇叶200设于如前支撑上,扇叶200位置更靠前,不会出现扇叶200受压缩机830等部件挡风的问题,且内筒支撑件700所形成的避空作用使得扇叶200周围可以形成更充分的气流流通路径,这样,衣物处理设备内经由扇叶200驱动可以形成更清晰的风路,从而实现对元器件更高效地散热,以及对外壳820内部更充分地排湿。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示,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820,转动件100及扇叶200位于外壳820内,外壳820设有进风口821和出风口822,扇叶200转动使得外壳820自进风口821吸气(具体可参见附图1中的W1气流方向),并且沿出风口822排气(具体可参见附图1中的W2气流方向)。这样更利于提升产品的外观一致性,也更利于对转动件100及扇叶200防护。其中,外壳820设置进风口821和出风口822,扇叶200运行驱动气流自进风口821进入外壳820内,并驱动沿出风口822排出外壳820,这样,外壳820内外的气流循环更好,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散热、干燥效果。
举例而言,对于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衣物处理设备,水汽易在外壳820的内壁面上形成凝露,这样会导致外壳820容易出现滴液、渗漏等问题,有安全隐患,且也会脏污地板,影响使用环境卫生性。本设计利用内筒600驱动风扇转动,可以驱动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气流流动,这样可以加速外壳820内壁面上的凝露蒸发,并形成水蒸汽进行外排,防止设备滴液等不良现象,同时也改善了设备内部元器件的使用环境。
更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820和至少部分位于外壳820内的热泵系统C(可以理解,热泵系统C可包括压缩机830、换热器、风机等),热泵系统C至少部分容置于外壳820内,热泵系统C的外表面与外壳82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例如,热泵系统C的压缩机830的外表面与外壳82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这样,外壳820的内表面与热泵系统C的外表面之间可形成适于供气流穿过缝隙。扇叶200适于驱动气流沿热泵系统C的外表面与外壳82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流动,通过利用风扇驱动气流沿缝隙经过,可以促使外壳820内表面的凝水蒸发,并使蒸发形成的蒸汽沿外壳820的缝隙或出风口822排出,实现外壳820内部排湿,避免设备滴液等不良现象,且更好地改善外壳820内的压缩机830、电机等部件的工作环境。
在某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内部设有压缩机830,扇叶200适于驱动气流吹向压缩机830。可以实现对压缩机830更好地散热,防止压缩机830过热问题,延长压缩机830寿命。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外壳820的前侧壁上设有进风口821,后侧壁上设有出风口822。如图12所示,扇叶200设置在前支撑上,前支撑位于压缩机830的前侧,相比于压缩机830而言更靠近外壳820的前侧壁,这样,扇叶200不受压缩机830挡风,可以使得扇叶200转动时在外壳820内可形成清晰的空气流路径。具体地,扇叶200转动驱动气流从外壳820的前侧进入外壳820,进入外壳820内的气流由前向后流经外壳820内部的空间后,沿外壳820后侧壁上的出风口822排出,这样,压缩机830位于外壳820内的整个气流路径的某一位置处,使得气流吹向压缩机830实现更好地散热。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为实现压缩机830的散热,并非必须使得扇叶200驱动的气流吹向压缩机83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使扇叶200加速压缩机830周围的空气流动,通过改善压缩机830工作环境温度的方式实现压缩机830良好地散热降温,具体如,无需气流直接吹向压缩机830,而是利用扇叶200加速安装台处的气流循环,以实现热泵系统C周围整体降温,从而实现压缩机830工作环境降温,这样,压缩机830的自然对流散热过程可相应得到强化,从而实现压缩机散热。
以下结合图1至图12描述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本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具体为干衣机,在干衣机的两个滚轮(也即支撑轮)一侧增设一个小扇叶200(即扇叶200),既可以给压缩机830散热,又可以在干衣机内形成自然新风的风路,可有效减少水汽、凝露的形成。此扇叶200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源,其驱动方式为:驱动件840驱动内筒600转动(具体如滚筒电机经由皮带810驱动内筒600转动),内筒600转动驱动滚轮转动,滚轮与扇叶200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滚轮转动驱动扇叶200转动。其中,扇叶200可以单独装拆,两个滚轮可以都安装有扇叶200,也可只有一个滚轮安装扇叶200。扇叶200既可以通过花键、轴向或端面齿与滚轮连接驱动,也可以与滚轮合并为一个零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600);
转动件(100),所述转动件(100)设有扇叶(200);
所述内筒(600)与所述转动件(100)配合,适于驱动所述转动件(100)带动所述扇叶(2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100)具有周侧面(1321),所述周侧面(1321)与所述内筒(600)接触并与所述内筒(600)摩擦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支撑轮,且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轮分别与所述内筒(600)接触并支撑所述内筒(600),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支撑轮形成为所述转动件(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200)与所述转动件(100)为分体部件,且所述扇叶(200)与所述转动件(100)装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200)和所述转动件(100)中的一者设有嵌入部(210),另一者设有配合槽(120),所述嵌入部(210)适于嵌插于所述配合槽(120)内,并与所述配合槽(210)配合使得所述转动件(100)带动所述扇叶(200)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210)包括凸伸体(211)和止挡体(212),所述止挡体(212)设置在所述凸伸体(211)上并自所述凸伸体(211)的侧表面凸起;
所述配合槽(120)包括插槽(121)和传动槽(122),所述传动槽(122)形成在所述插槽(121)的侧壁面上,所述凸伸体(211)伸入所述插槽(121)内,所述止挡体(212)伸入所述传动槽(122)内并与所述传动槽(122)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轴(300),所述转动件(100)和所述扇叶(200)套装在所述轴(300)上并绕所述轴(300)转动,其中,所述转动件(100)远离所述扇叶(200)的一侧及所述扇叶(200)远离所述转动件(100)的一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200)和所述转动件(100)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轴(300)相连,所述轴(300)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轴承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100)包括:
轮体(130),所述轮体(130)具有中心部(131)和外周部(132),所述外周部(132)沿所述中心部(131)的外周设置,所述外周部(132)与所述中心部(131)围成凹槽结构(133),且所述凹槽结构(133)分布于所述中心部(131)的边缘与所述外周部(132)的边缘之间的位置;
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40),分布于所述凹槽结构(133)内,并与所述中心部(131)及所述外周部(13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内筒支撑件(700),所述转动件(100)设置在所述内筒支撑件(70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820),所述转动件(100)及所述扇叶(200)位于所述外壳(820)内,所述外壳(820)设有进风口(821)和出风口(822),所述扇叶(200)转动使得所述外壳(820)自所述进风口(821)吸气,并且沿所述出风口(822)排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外壳(820)和热泵系统(C),所述热泵系统(C)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壳(820)内并且与所述外壳(82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扇叶(200)适于驱动气流沿所述热泵系统(C)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82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流动;或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内部设有压缩机(830),所述扇叶(200)适于驱动气流吹向所述压缩机(830)。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200)与所述转动件(100)为一体成型部件;或
所述扇叶(200)与所述转动件(100)一体式连接。
CN201911167511.1A 2019-11-25 2019-11-25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111021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511.1A CN111021010B (zh) 2019-11-25 2019-11-25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511.1A CN111021010B (zh) 2019-11-25 2019-11-25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1010A true CN111021010A (zh) 2020-04-17
CN111021010B CN111021010B (zh) 2022-09-09

Family

ID=7020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7511.1A Active CN111021010B (zh) 2019-11-25 2019-11-25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10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9494A (zh) * 2021-10-29 2022-01-2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6881A (en) * 1972-03-01 1975-12-10 Hotpoint Ltd Tumbler type dryers
DE2538247A1 (de) * 1975-08-28 1977-03-10 Fichtel & Sachs Ag Reversiergetriebe
GB2063441A (en) * 1979-10-01 1981-06-03 Hoover Ltd Tumbler Dryer
CN1680653A (zh) * 2004-04-07 2005-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驱动干衣机滚筒的装置
KR20090014054A (ko) * 2007-08-03 2009-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205775364U (zh) * 2016-05-31 2016-12-0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模组及衣物处理装置
WO2016204415A1 (ko) * 2015-06-19 2016-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8589210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的内桶及干衣机
CN208038876U (zh) * 2018-02-01 2018-11-02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6881A (en) * 1972-03-01 1975-12-10 Hotpoint Ltd Tumbler type dryers
DE2538247A1 (de) * 1975-08-28 1977-03-10 Fichtel & Sachs Ag Reversiergetriebe
GB2063441A (en) * 1979-10-01 1981-06-03 Hoover Ltd Tumbler Dryer
CN1680653A (zh) * 2004-04-07 2005-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驱动干衣机滚筒的装置
KR20090014054A (ko) * 2007-08-03 2009-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WO2016204415A1 (ko) * 2015-06-19 2016-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205775364U (zh) * 2016-05-31 2016-12-0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模组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08038876U (zh) * 2018-02-01 2018-11-02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08589210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干衣机的内桶及干衣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9494A (zh) * 2021-10-29 2022-01-2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CN113969494B (zh) * 2021-10-29 2023-10-31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1010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66169A (ko) 건조기
KR20200065931A (ko) 건조기
RU2408964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EP2082176B1 (en) Fan motor assembly for blowing cooling ai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EP2476795B1 (en) Tumble dryer
AU2021201908A1 (en) Fan motor
EP2366827B1 (en) Motor/fans assembly for condenser clothes dryer and condenser clothes dryer comprising said assembly
CN111021010B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100778481B1 (ko) 냉장고용 냉기공급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장고
EP2115205A1 (en) Washing machine
EP1809805B1 (en) Dryer
US20220251761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EP1507037B1 (en) Motor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clothes drier
JPH09233767A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TWI820617B (zh) 衣物處理裝置
US20080271499A1 (en) Household-Type Washing Machine with Compact Drive Motor
EP3039181B1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CN110983732A (zh) 干衣机的驱动装置及干衣机
EP2843115B1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CN215900834U (zh) 散热滚筒及跑步机
CN219385721U (zh) 风机安装总成和衣物处理装置
TWI834128B (zh) 衣物處理裝置
KR20220122241A (ko) 의류처리장치
US20220251763A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TW202244355A (zh) 衣物處理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