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0757A -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0757A
CN111010757A CN201911324582.8A CN201911324582A CN111010757A CN 111010757 A CN111010757 A CN 111010757A CN 201911324582 A CN201911324582 A CN 201911324582A CN 111010757 A CN111010757 A CN 111010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liquid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45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0757B (zh
Inventor
余卫金
郑彦斌
戚龙
赖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ike Research Institute Fo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45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0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0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方法包括: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准确地判定电磁加热容器内是否有足够液体用于加热,尤其适用于电磁加热容器与电磁加热面板分离及接触多次的应用环境,由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所以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且通过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加热调节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的相适配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还兼具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加热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电水壶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电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过滤功能强,式样多等优点。电磁加热(Electromagneticheating,EH)也称电磁感应加热,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容器金属部分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电磁加热水壶是电磁加热的一种应用,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的优点。
公开号为“CN10977070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水壶功率控制方式,包括有电水壶和控制器,所述电水壶采用发热涂层的壶身全玻璃电水壶,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学习单元,所述电水壶底部发热图层的额定功率大于学习单元的功率,学习完成后控制单元通过脉冲信号实时把该发热涂层的最大功率控制在学习的功率,且公差达到3C的要求,通过设置有学习单元来对发热涂层功率不一致进行一致性控制;并在电水壶玻璃壶底外侧处设置有电容式液位开关来检测电水壶中的水位,同时电容式液位开关与热敏电阻相连接通过设置有电容式液位开关来预防玻璃干烧炸裂。
该专利的原理是电容式液位开关和线路板连接进行检测控制,当检测到没有水时,则电水壶无法启动工作,如若处于启动状态时,则电水壶会自动断电,但是其无法实现动态确认液位;然而在电磁加热水壶上,由于在电磁加热过程中,有强烈的电磁场干扰,当壶体与底座分离的情况下,在壶体移开又摆上时,需要实现动态检测壶中有无液体可供加热,否则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是高温液体,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进行研究解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
S20、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
S30、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
上述电磁加热方法,通过动态检测电磁加热面板上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当前电容值来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有利于准确地判定电磁加热容器内是否有足够液体用于加热,尤其适用于电磁加热容器与电磁加热面板分离及接触多次的应用环境,由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所以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且通过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加热调节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的相适配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还兼具节能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还包括:当电磁加热面板上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通过电容检测电路检测自体电容的电容值作为参考零点;并且,步骤S20中,根据参考零点及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进行电磁加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不进行电磁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根据液体含量调整功率输出进行电磁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调节条件包括预设置液量或预设置液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还发出提示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并且,步骤S30中,根据液体位置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具有透明结构的器具。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玻璃器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采用任一项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电磁加热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电磁加热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电磁加热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电磁加热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电磁加热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S20、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S30、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上述电磁加热方法,通过动态检测电磁加热面板上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当前电容值来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有利于准确地判定电磁加热容器内是否有足够液体用于加热,尤其适用于电磁加热容器与电磁加热面板分离及接触多次的应用环境,由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所以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且通过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加热调节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的相适配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还兼具节能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步骤或全部步骤;即,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水,所述水包括但不限于自来水、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体含量为水含量,液体位置为水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10中,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各实施例中的检测自体电容不是固定的,是动态进行的,故称为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10、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通过电容检测电路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底部感应片与容器形成自体电容,两者之间具有绝缘的面板,通过电容检测电路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中,在暂时避免电磁干扰的状态下,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即在没有电磁干扰的状态下实现自体电容的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动态检测自体电容的技术效果,有效地避免了电磁加热过程中存在强烈的电磁场干扰问题,有利于准确地检测得到自体电容,从而有利于配合后续步骤准确地确定电磁加热容器中的液体含量或液体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体电容由电磁加热容器、电磁加热面板及电极片组成,电磁加热面板作为电容的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带有液体的壶、微晶面板、一个或多个电极片构成一自体电容器,其中,带有液体的壶即电磁加热容器,微晶面板即电磁加热面板作为绝缘支撑介质。这样的设计,带有液体的壶、微晶面板(绝缘支撑介质)、一个或多个电极片构成一自体电容器,即无需增设其他电容器,直接以电磁加热方法的应用环境为设计思路,形成了自体电容的设计理念。其中可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微晶面板下的两个或多个导电片,其中一个或多个与控制板的地连接,其中一个或多导电片与电容检测电路连接,壶体放置在微晶面板上,改变容器内的液体量及改变了电容容量。另一种方式是微晶板底部有一个导电片与电容检测电路连接,壶体放置在微晶面板上,改变容器内的液体量及改变了电容容量,测量电容容量就等量出水位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晶面板下的两个或多个导电片,其中一个或多个与控制板的地连接,其中一个或多导电片与电容检测电路连接,壶体放置在微晶面板上,改变容器内的液体量及改变了电容容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晶板底部有一个导电片与电容检测电路连接,壶体放置在微晶面板上,改变容器内的液体量即改变了电容容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体电容的一极为电磁加热面板或电磁加热容器的一导电片,所述自体电容的另一极为电磁加热面板的控制板地;控制板地即控制板地线;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无需增设其他电容器,直接以电磁加热方法的应用环境为设计思路,形成了自体电容的设计理念,然后依据自体电容自身及其变化,来实现具体的电容数值的检测,而这样的电容数值检测是易于实现的,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及低成本的优点,然后基于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就可以配合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例如可以实现自动零点校准或者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进行自体电容检测动态确认液位;最后进行准确的电磁加热,有效地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还包括:当电磁加热面板上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检测自体电容的电容值作为参考零点;并且,步骤S20中,根据参考零点及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即如图2所示,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当电磁加热面板上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检测自体电容的电容值作为参考零点;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S20、根据参考零点及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S30、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通过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较为准确地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且通过配合其他步骤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加热调节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的相适配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20中,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例如,步骤S20包括: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即根据液体含量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根据液体含量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高度,即所述液体位置采用高度来进行标识,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准确地判定电磁加热容器内是否有足够液体用于加热,尤其适用于电磁加热容器与电磁加热面板分离及接触多次的应用环境,亦有利于配合其他步骤对于电磁加热功率的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还兼具节能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30中,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并且,步骤S30中,根据液体位置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进行电磁加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不进行电磁加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根据液体含量调整功率输出进行电磁加热,即根据液体含量调整电磁加热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液体含量调整功率的输出级别,按输出级别控制电磁加热的输出功率进行电磁加热。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液体位置调整功率的输出级别,按输出级别控制电磁加热的输出功率进行电磁加热。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方法还包括步骤:预设置功率输出曲线,且步骤S30中,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根据液体含量或液体位置,按功率输出曲线控制电磁加热的输出功率进行电磁加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输出曲线为或包括波浪形状的曲线,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为正弦曲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输出曲线为或包括脉冲曲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输出曲线为或包括方波曲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输出曲线包括正弦曲线与方波曲线的组合;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输出曲线包括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的曲线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形状为脉宽调制曲线,亦即,所述功率输出曲线具有峰值及谷值,以配合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按需求控制输出电磁加热功率,一方面有利于避免由于输出功率过大导致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剧烈升温,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节能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调节条件包括预设置液量或预设置液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还发出提示信号。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发出提示音,如嘀嘀或者呜呜声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发出提示信号给目标终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还发出提示信号给目标APP。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迅速知道电磁加热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统计电磁加热问题,实现了智能加热,智能统计,从而反馈设计,使得所述电磁加热方法或电磁加热装置越来越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具有透明结构的器具。即用户可以观察得知电磁加热容器内部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玻璃器具。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的顶部具有入液孔,以便装入液体。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面板设有控制板及用于支撑电磁加热容器的支撑面,或者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磁加热面板设有控制板及用于支撑电磁加热容器的支撑面,且支撑面下方设有导电结构,导电结构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板;电磁加热面板的导电结构为所述自体电容的一极,控制板地为所述自体电容的另一极。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导体或半导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导电金属、薄膜、涂层等导体或半导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磁加热面板设有用于支撑电磁加热容器的支撑面100,支撑面亦即加热面;支撑面100下方设有导电结构200,导电结构200通过导线300连接控制板4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磁加热面板设有用于支撑电磁加热容器的支撑面100;支撑面100下方设有多个导电结构200,多个导电结构200可以相互连接亦可相互间隔,一导电结构200通过导线300连接控制板400,另一导电结构200通过导线300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容器为玻璃壶体,控制板在没有放置玻璃壶体时检测自体电容信号进行自动零点校准,在加热过程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进行自体电容检测动态确认液位。在检测到具有安全水位之后控制板启动加热,当水位低于安全水壶控制板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面板包括机体、控制板、传感器组件和过零检测电路;所述机体包括用于支撑电磁加热容器的支撑面板。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设于支撑面板邻近电磁加热容器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板设置有电磁线盘,电磁线盘用于为电磁加热容器加热,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磁线盘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接触片,与所述支撑面板的背离所述电磁加热容器的一侧抵触,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形成自体电容;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第一电源接入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第二电源接入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可以理解,电磁加热容器可以与机体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机体各自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容器与机体各自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板为绝缘支撑介质。由于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这样电磁加热容器、支撑面板和接触片构成自体电容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接入端和第二电源接入端用于接入市电。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盘用于并联接在整流后的谐振电容的两端。可以理解,接触片的数目至少一个,且至少一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使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形成自体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的数目为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电磁加热容器放置在支撑面板上。当改变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量时,自体电容的电容量发生改变,以测出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水位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至少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地连接,电磁加热容器放置在支撑面板上,当改变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量时,自体电容的电容量发生改变,以测出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水位信息。上述的电磁加热设备,当支撑面板上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控制板检测自体电容的电容值作为参考零点;当支撑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电磁加热过程中交流电会过零,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交流电过零,并产生过零信号,且将过零信号发送至控制板,在交流零点时,控制板对传感器组件的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控制板根据参考零点及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控制板再根据液体含量对电磁线盘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这样,即可实现对电磁加热容器的液量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包括步骤:检测电磁加热面板上是否具有电磁加热容器,当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值进行动态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电容值计算器具内的液体含量;根据液体含量进行加热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方法还包括步骤:当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的零点值进行校准。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液体含量进行加热调节,包括:检测液体含量是否满足加热调节条件,若满足,则调整功率输出进行电磁加热,若不满足,则停止加热。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进行自体电容检测动态确认液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玻璃器具。在其中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包括:开始,测自体电容值;加热过程中测自体电容值;算得液位信息;判断液位满足加热调节?否则停止加热;是则进行功率输出;退出。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壶体,壶体即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亦称水壶,否则测自体电容零点值自动校准,然后加热过程中动态检测自体电容值;是则直接加热过程中动态检测自体电容值;加热过程中动态检测自体电容值后算得液位信息,进一步判断液位满足加热调节?否则停止加热;是则进行功率输出。这样就实现了检测到具有安全水位之后控制板启动加热,当水位低于安全水壶控制板停止加热,提升了所述电磁加热方法的安全性能。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壶体底部的座子上有一导电片作为电容的极片,控制板地作为电容另一极,这个电容以下称为自体电容;通过检锅确定当前壶体是否在座子上,座子即电磁加热面板或其支撑面;当确定壶体不在座子上时,检测自体电容的大小,作为参考零点;通过检锅确定当前壶体在座子上,检测自体电容的大小,其值与参考零点的差值作为判断壶中是否有液体的判据;在电磁加热的过程中,在交流电过零时进行液体检测,以减少电磁加热电磁场对检测的干扰;过零就是交流电的电压或者电流到“零”的时刻,这个时候的瞬间电压或者电流都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采用任一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面板及电磁加热容器,电磁加热容器用于承载液体;电磁加热面板用于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面板和玻璃壶体,电磁加热面板亦称电磁加热底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容器包括玻璃壶体,玻璃壶体的底部设有电磁加热涂层,所述玻璃壶体放置于电磁加热底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玻璃水壶投影在底座下方距离玻璃壶底30mm以内的位置,具有单个或多个金属片或金属薄膜片或涂层等类似导体或半导体器件,导体或半导体用导线焊接、金属铆接、紧配等方式但不限于上述方式,与控制板进行连接。导电或半导体与地形成一个自体电容,玻璃壶体、水形成放置后会增加电容效应。电磁加热水壶工作时,控制板通会在没有放置玻璃壶体时检测自体电容信号进行自动零点校准,在加热过程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进行自体电容检测动态确认液位。在检测到具有安全水位之后控制板启动加热,当水位低于安全水壶控制板停止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面板具有用于实现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各步骤对应的功能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面板包括:动态检测模块、液量计算模块及加热调节模块;所述动态检测模块用于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所述液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所述加热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所述加热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液体位置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通过动态检测电磁加热面板上的电磁加热容器的当前电容值来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有利于准确地判定电磁加热容器内是否有足够液体用于加热,尤其适用于电磁加热容器与电磁加热面板分离及接触多次的应用环境,由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所以解决了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无液体可供加热的安全隐患;且通过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有利于加热调节与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的相适配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还兼具节能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机体、壶体、控制板和传感器组件。机体即电磁加热面板,壶体即电磁加热容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体包括用于支撑壶体的支撑面板。壶体放置于支撑面板上,使得支撑面板支撑壶体。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为电热水壶。可以理解,壶体可以与机体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机体各自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壶体与机体各自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与电磁加热装置的机体和控制板连接。传感器组件包括接触片。接触片与支撑面板的背离壶体的一侧抵触,并与控制板电连接形成自体电容,以检测壶体内的液体量。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板为绝缘支撑介质。由于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形成自体电容,这样壶体、支撑面板和接触片构成自体电容器。可以理解,接触片的数目为至少一个,且至少一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使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形成自体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的数目为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壶体放置在支撑面板上,当改变壶体内的液体量时,自体电容的电容量发生改变,以测出壶体内的液体水位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电容检测电路电连接,至少一个接触片与控制板的地连接,壶体放置在支撑面板上,当改变壶体内的液体量时,自体电容的电容量发生改变,以测出壶体内的液体水位信息。这样,传感器组件的接触片与机体的支撑面板的背离壶体的一侧抵触,当壶体放置于支撑面板上时,支撑面板产生弹性变形并挤压接触片,又由于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并与地形成自体电容,自体电容的数值随着放置在支撑面板上的壶体内的液体量的变化而变化,以检测壶体内的液体量,即实现壶体的液体量检测;由于传感器组件与壶体分别设置于机体的支撑面板的两侧,使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实现,解决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结构较复杂的问题。传统的电热水壶有两种:一种是水壶为玻璃等非金属材质,直接由发热板对其加热,或者由底座和水壶之间设置一连接插座对水壶底部的发热板供电加热;第二种为电磁加热的方式,但是壶体需要是金属导磁材质。其中,第一种水壶设置有连接插座有漏电的风险。第二种的水壶的材质局限于导磁的金属材质,由于金属材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不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壶体包括相连接的壶身和壶底,壶身和壶底均为玻璃。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具有至少一个金属片或涂层的导体或半导体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具有单个或多个金属片的导体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还可以是具有单个或多个金属薄膜片的导体器件,或具有单个或多个涂层的导体器件。具体地,接触片具有单个或多个金属片或金属薄膜片或涂层等类似的导体或半导体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为条状的导体片或者半导体片,使接触片为非闭环的开环结构,避免接触片受磁场作用而自发热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为条状铝片,使接触片具有非导磁性能,避免接触片受磁场作用而自发热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还可以是除铝片之外的其他不导磁材料的片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为条状铝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为具有至少一开口的非闭环感应片结构,以免接触片的结构受磁场作用而自发热的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为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导线绕制而成,且接触片的首端和尾端不连接,使得接触片为非封闭的开环,以免接触片的结构受磁场作用而自发热的问题,同时使接触片的结构较为简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呈条状或弧形带状或圆形片状或多边形片状或椭圆形片状或蜘蛛网状或雪花片状。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呈条状分布的非闭环感应片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包括第一片单元、连接片和第二片单元。第一片单元通过连接片与第二片单元连接,第一片单元与第二片单元之间存在距离,使第一片单元、连接片和第二片单元之间形成有开口,使接触片呈条状且具有至少一开口的非闭环感应片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与接触片存在距离。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导线,导线的一端与接触片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控制板,使得接触片与控制板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通过导线焊接的方式与控制板进行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还可以通过粘接或金属铆接或接触紧配合的方式与控制板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与机体连接,且接触片能够与支撑面板可靠地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还包括支架,支架支撑接触片。支架用于与机体连接,使得接触片与机体连接,且接触片能够与支撑面板可靠地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设置于控制板的上方,且接触片设置于支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还包括热敏电阻。支架邻近接触片的一面开设有容置槽,热敏电阻位于容置槽内并与支架连接。热敏电阻与支撑面板抵触,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使壶体的温度通过支撑面板传导至热敏电阻,从而使热敏电阻能够检测到壶体的温度。可以理解,热敏电阻可以通过接触片与支撑面板间接接触,也可以直接与支撑面板接触,使支撑面板的温度能够传导至热敏电阻。在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可以通过接触片与支撑面板间接接触。具体地,热敏电阻与接触片的背离支撑面板的一面抵触,使壶体的温度依次通过支撑面板和接触片传导至热敏电阻,从而使热敏电阻能够检测到壶体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主要起到采集温度和感应水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电阻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的测温电阻可以不仅限于热敏电阻的设置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伸缩式测温头,伸缩式测温头与支架连接。伸缩式测温头与控制板电连接,并贯穿支撑面板与壶体的底部抵触,使壶体的温度直接传导至伸缩式测温头,这样检测到壶体的温度更加精准。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伸缩式测温头穿设于安装孔内并与支撑面板连接,使伸缩式测温头贯穿支撑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电磁线盘。机体内形成有容纳腔,电磁线盘、控制板和接触片均位于容纳腔内。电磁线盘与接触片平行且正对设置,由于接触片与支撑面板的背离加热器的一侧抵触,使电磁线盘与支撑面板平行且正对设置,从而使电磁线盘更好地对壶体进行加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插接于电磁线盘,使支架与电磁线盘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架连接于电磁线盘的中心位置,使支架与电磁线盘连接,且有利于将接触片正对电磁线盘的中心设置,这样使电磁线盘更好地对壶体进行加热。进一步地,电磁线盘开设有插槽,支架邻近电磁线圈的一侧开设有凸台,凸台插入插槽内,使支架插接于电磁线盘。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为弹性架,使支架更好地插接于电磁线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为硅胶架,使支架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面板为凹陷结构,壶体邻近机体的部位为内凹的台阶结构,使得壶体与支撑面板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区,以便空气流通散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台阶结构的高度为1mm~10mm,使壶体与支撑面板之间更好地空气流通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台阶结构的高度为4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壶体的底面形成有加热层,接触片与所述壶体的底部在水平投影面有相交面积。使接触片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壶体内的水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层形成于壶体邻近机体的部位,加热层于支撑面板的投影面积大于接触片于支撑面板的投影面积。加热层与接触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mm,使电磁线盘更好地对加热层进行加热。为使壶体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支撑面板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测温组件穿设于安装孔内并与支撑面板连接。测温组件与控制板连接,控制板根据测温组件和热敏电阻感应测得的温度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准确测出壶体内液体的温度。进一步地,机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容纳腔连通,使机体外围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并从出风口流出,从而有利于对电磁线盘进行散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与壶体的底面平行,且接触片与壶体的底面距离为1mm至50mm,使机体更好地对壶体进行加热。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片与壶体的底面还可以不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片与壶体的底面存在夹角,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90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当电磁加热面板上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得到自体电容的当前电容值;
S20、根据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
S30、根据液体含量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当电磁加热面板上不存在电磁加热容器时,通过电容检测电路检测自体电容的电容值作为参考零点;并且,步骤S20中,根据参考零点及当前电容值,计算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包括: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进行电磁加热;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不进行电磁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液体含量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根据液体含量调整功率输出进行电磁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调节条件包括预设置液量或预设置液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液体含量不满足加热调节条件时,还发出提示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还包括:确定电磁加热容器内的液体位置;并且,步骤S30中,根据液体位置进行电磁加热的加热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具有透明结构的器具;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容器为玻璃器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在交流信号过零时或短暂性停止功率输出时,对自体电容进行动态检测。
10.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电磁加热方法实现。
CN201911324582.8A 2019-12-20 2019-12-20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111010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4582.8A CN111010757B (zh) 2019-12-20 2019-12-20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4582.8A CN111010757B (zh) 2019-12-20 2019-12-20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757A true CN111010757A (zh) 2020-04-14
CN111010757B CN111010757B (zh) 2022-03-18

Family

ID=7011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4582.8A Active CN111010757B (zh) 2019-12-20 2019-12-20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10757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2965Y (zh) * 2007-03-30 2009-10-28 奥特控制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101625251A (zh) * 2009-07-31 2010-01-13 佛山市中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感应式液位传感器
CA2782604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oking device
GB2482369A (en) * 2010-07-27 2012-02-01 Otter Controls Ltd Mounting a liquid heating element plate into a liquid heating vessel
CN202385077U (zh) * 2011-12-20 2012-08-15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炉用触摸按键抗干扰电路
CN102860126A (zh) * 2010-06-10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3278211A (zh) * 2013-05-10 2013-09-04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电容型液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485731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CN106686785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00934A (zh) * 2017-06-30 2017-10-2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量检测电水壶壶内的水量检测方法
CN107726389A (zh) * 2017-10-20 2018-02-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炊具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CN10787461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7263252U (zh) * 2017-08-31 2018-04-20 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水箱水位指示装置
CN208851204U (zh) * 2017-11-02 2019-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装置
CN109770709A (zh) * 2018-12-19 2019-05-21 寇书亭 一种电水壶功率和防干烧控制方式
CN209074195U (zh) * 2018-10-09 2019-07-0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09269378U (zh) * 2018-11-06 2019-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控制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2965Y (zh) * 2007-03-30 2009-10-28 奥特控制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101625251A (zh) * 2009-07-31 2010-01-13 佛山市中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感应式液位传感器
JP5750587B2 (ja) * 2010-01-29 2015-07-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02484905A (zh) * 2010-01-29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A2782604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oking device
CN102860126A (zh) * 2010-06-10 2013-0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GB2482369A (en) * 2010-07-27 2012-02-01 Otter Controls Ltd Mounting a liquid heating element plate into a liquid heating vessel
CN202385077U (zh) * 2011-12-20 2012-08-15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炉用触摸按键抗干扰电路
CN103278211A (zh) * 2013-05-10 2013-09-04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电容型液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686785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85731A (zh) * 2015-12-29 2016-04-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CN10787461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7300934A (zh) * 2017-06-30 2017-10-2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容量检测电水壶壶内的水量检测方法
CN207263252U (zh) * 2017-08-31 2018-04-20 无锡申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水箱水位指示装置
CN107726389A (zh) * 2017-10-20 2018-02-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炊具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CN208851204U (zh) * 2017-11-02 2019-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装置
CN209074195U (zh) * 2018-10-09 2019-07-0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09269378U (zh) * 2018-11-06 2019-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控制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109770709A (zh) * 2018-12-19 2019-05-21 寇书亭 一种电水壶功率和防干烧控制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757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5886B (zh) 温度传感器和具有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加热烹饪器
CN201207144Y (zh) 电加热炊具的压力与温度测控装置
CN102226539B (zh) 一种电磁炉及电磁炉的测温方法
CN204743749U (zh) 一种煮水器
CN111010757B (zh) 电磁加热方法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07071039U (zh) 养生壶
CN205568625U (zh) 一种玻璃电加热容器
CN108309039A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2546861U (zh) 一种精确测温的电磁炉
CN108309046B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309020A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1457407U (zh) 电磁加热设备和电磁加热系统
CN211121480U (zh) 传感器组件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02082979U (zh) 一种电磁炉
CN108309041B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208337925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09588121U (zh) 电磁炉
CN208837620U (zh) 一种带防溢功能的电磁加热器具
CN211484049U (zh) 设置同时检测温度和水位的防干烧的检测装置及其设备
CN2733810Y (zh) 一种红外测温电磁加热器具
CN206817548U (zh) 感温垫和电磁加热烹饪系统
KR20110086761A (ko) 전자 가열식 기구의 온도 제어 장치
CN111654933A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组件
CN211270026U (zh) 一种发热盘和电水壶
CN105222184A (zh) 一种可测温的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30

Address after: 528300 floor 2, building a, No. 13, Jindou section, Liandu Avenue, Honggang community, Daliang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Xinhuike Research Institute (Fo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huike office building, 2045 sightseeing Road,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