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7467A -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7467A
CN111007467A CN201911296402.XA CN201911296402A CN111007467A CN 111007467 A CN111007467 A CN 111007467A CN 201911296402 A CN201911296402 A CN 201911296402A CN 111007467 A CN111007467 A CN 111007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r
passive
dihedral
ang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64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7467B (zh
Inventor
陈树芸
刘秀清
禹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2964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7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7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7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7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7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

Description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孔径雷达的探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并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由于SAR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般采用精确的定标技术对SAR进行定标,以解决SAR测量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的问题。目前,SAR的极化外定标器包括有源定标器和无源定标器,有源定标器要有电力供给,成本相对较高;而无源定标器主要依靠地面反射器反射雷达波以实现定标,是纯机械加工件的有效组合,环境适应性强,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无源定标器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SAR测量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用于对SAR进行定标的无源定标器需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便于调节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无源定标器的加工和设计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
所述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所述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所述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网面采用铜网。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网面框架为铝框架,所述网面框架用于固定所述丝网。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网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以使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互相垂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以使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互相垂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滑动轴,用于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附件,用于为罗盘经纬仪提供测量基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二面角反射面还包括:支承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球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架上;
所述圆环万向节浮动安装在所述底座架的侧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球铰链包括圆轴套座和圆轴套,所述圆轴套嵌套至所述圆轴套座,形成所述球铰链。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圆环万向节包括转动支架和万向节旋转套。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轴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旋转套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调节地脚,所述调节地脚,用于调节所述底座的水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滑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圆轴套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包括:轴销,所述斜支架通过所述轴销固定至所述支承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斜支架的第一中心孔与所述手轮的第二中心孔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调节轴的一端依次旋入所述第一中心孔和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轴销固定至所述底座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极化方位角;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俯仰角。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所述手轮改变所述斜支架与所述调节轴的相对位置,以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俯仰角。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旋转所述斜支架实现所述极化方位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可以对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进行调节,同时,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可以进行航迹向的调节,可见,本申请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对加工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可以使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具有便于调节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极化方位角22.5°的示意图;
图8为俯仰角50°极化方位角22.5°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航迹向测量示意图;
图10为俯仰角测量示意图;
图11为极化方位角测量示意图一;
图12为极化方位角测量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并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因此,SAR系统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为了解决SAR系统测量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的问题,一般采用精确的定标技术来对SAR进行定标。目前,SAR的极化外定标器包括有源定标器和无源定标器,有源定标器适应范围广,定标精度高,但成本相对较高,要有电力供给;而无源定标器主要依靠地面反射器反射雷达波以实现定标,是纯机械加工件的有效组合,对反射器本身加工和设计要求较高,便于调节,环境适应性强,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在野外布置,不需要电力,重量较轻,便于搬运。且对布设人员要求较低,不需要有专业电路背景的设计师,同时,无源定标器还具有一次布设多次使用、抵御恶劣的气候、无需值守等优点。
因此,提高无源定标器的加工和设计要求,设计一种便于调节、环境适应性强的无源定标器,便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SAR测量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姿态可调节的全极化SAR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外定标问题,公开了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及其全方位调节方法,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可以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基于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设计,提出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与罗盘经纬仪配合的全方位调节方法,及对极化方位角0°与22.5°特定角度的快速调节及锁定。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可以对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进行调节,同时,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可以进行航迹向的调节,可见,本申请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对加工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可以使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具有便于调节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图1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包括二面角反射面110、底座120以及调节装置13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二面角反射面110可以用于反射雷达波;底座120是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的支撑骨架,可以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110,同时承载调节装置130;可调节装置130以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二面角反射面110、底座120以及调节装置130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极化方位角;还可以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俯仰角。其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0°到22.5°的角度范围,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30°到55°的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2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二面角反射面110可以由网面111、网面框架112、支架113、滑动轴114、斜支撑115以及测量附件116构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3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底座120可以由底座架121、支撑杆122、球铰链123以及圆环万向节124构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4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调节装置130可以由手轮131、斜支架132、调节轴133以及限位件134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小风阻,网面111可以采用金属铜网,其中,网面111可以用于反射雷达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网面111中丝网的直径参数和网孔参数,可以根据波段的不同,选择不同大小的直径和网孔,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网面111中丝网的直径可以为0.5mm,网孔可以为3mm。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网面框架112可以用于对网面111中的丝网进行固定,从而可以保证网面111的表面局部不平度小于2mm。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网面框架112可以选用金属铝框架。
图5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五,如图5所示,二面角反射面110包括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反射面,也就是说,网面111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架113可以用于固定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从而可以使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互相垂直。具体地,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两个反射面的不垂直度小于0.2度,可以利用铣制的支架113对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两个反射面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斜支撑115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位于同侧的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的边缘,从而可以进一步使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互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斜支撑115可以选用非金属材料,一方面可以避免造成雷达波的反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强度,保证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两个反射面互相垂直。示例性的,斜支撑115可以选用尼龙材料。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网面框架112用于保证网面111的平整,支架113用于保证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的垂直;斜支撑115用于辅助保证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的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滑动轴114可以用于分别与底座120和调节装置130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测量附件116可以用于为罗盘经纬仪提供测量基准,可以在调节时支撑罗盘经纬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二面角反射面110还可以包括支承座117,其中,支承座117和滑动轴114均可以为二面角反射面110与底座120、调节装置130之间的连接件。具体地,支承座117和滑动轴114均可以用于二面角反射面110的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3,球铰链123可以固定安装在底座架121上。具体地,球铰链123可以包括圆轴套座123a和圆轴套123b,圆轴套123b嵌套至圆轴套座123a以构成球铰链123。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座架121可以为底座120的主框架,其中,底座架121可以采用铝方管型材与铝板焊接成型,从而可以减轻重量,便于运输。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圆轴套座123a可以选择不锈钢材料,其中,不锈钢的圆轴套座123a把圆轴套123b嵌套后形成球铰链123,然后可以利用螺钉将球铰链123安装在底座架121上。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球铰链123可以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的俯仰角调节固定点,也是极化方位角调整转动和滑动的支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3,圆环万向节124可以浮动安装在底座架121的侧面。具体地,圆环万向节124可以包括转动支架124a和万向节旋转套124b。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转动支架124a和万向节旋转套124b组成的圆环万向节124,可以浮动安装在底座架121的侧面,其中,转动支架124a可以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22的一端与滑动轴114连接,支撑杆122的另一端与万向节旋转套124b连接。具体地,在本申请中,支撑杆122的一端与滑动轴114连接,支撑杆122的另一端插入至万向节旋转套124b的套筒内,此时,支撑杆122与滑动轴114连接的连接点可以作为俯仰角调节的另一个转动固定点,也是极化方位角调整转动和滑动的另一个支点;同时,支撑杆122与滑动轴114的连接也可以提供螺钉锁定点,用于位置锁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座120还可以包括:调节地脚125,其中,调节地脚125可以用于调节底座120的水平。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滑动轴124的一端可以与支撑杆122连接,滑动轴124的另一端可以与圆轴套123b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6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六,如图6所示,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还可以包括轴销140,其中,调节装置130中的斜支架132可以通过轴销140固定至支承座117。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安装完成后的二面角反射面110和底座120,滑动轴114的两端分别插入至支撑杆122和圆轴套123b中,并用轴销140固定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斜支架132的第一中心孔与手轮131的第二中心孔处于一条直线上;具体地,调节轴133的一端依次旋入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同时,调节轴133的另一端通过轴销140固定至底座架121上。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极化方位角。其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0°到22.5°的角度范围。具体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快速调节到0°和22.5°。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通过手轮131改变斜支架132与调节轴133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俯仰角。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通过旋转斜支架132实现极化方位角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通过手轮131的转动来改变斜支架132与调节轴133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进行俯仰角的调节;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通过斜支架132围绕调节轴133的旋转可以对极化方位角进行调节,此时,滑动轴114与支撑杆122以及圆轴套123b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二面角反射面110在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滑动轴114可以安装在网面111的背部,滑动轴114可以通过圆轴套123b与底座120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俯仰(滑动轴转动)和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极化方位角调节(滑动轴摆动与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22一端在滑动轴114上滑动,另一端在底座120上的圆环万向节124内滑动,从而可以实现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极化方位角调节,保证二面角反射面110在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7为极化方位角22.5°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极化方位角旋转到22.5°时,限位件134可以将调节轴133和斜支架132连接,实现二面角反射面110在22.5°的定位。其他角度只有调节支撑杆122锁定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无源极化二面角外定标器,是一种可调节的全极化SAR无源极化二面角外定标器,该无源极化二面角外定标器设计简洁,重量轻,航迹角、俯仰角方便调节,极化方位角0°与22.5°可快速调节到位,其他位于0°到22.5°范围内极化方位角也可调节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可以对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进行调节,同时,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可以进行航迹向的调节,可见,本申请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对加工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可以使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具有便于调节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如上述图所示,本申请提出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主要可以包括二面角反射面110、底座120以及调节装置130三个部分。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实现俯仰角在30°到55°的角度范围内可调;还可以实现极化方位角在0°到22.5°的角度范围内可调,且在特定角度为0°和22.5°时可以实现快速定位;进一步地,还可以实现航迹向可调,即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放置在地面上方向可调。
图8为俯仰角50°极化方位角22.5°时的安装示意图,如图8所示,二面角反射面110可以由网面111、网面框架112、支架113、滑动轴114、斜支撑115、测量附件116以及支承座117构成;底座120可以由底座架121、支撑杆122、球铰链123、圆环万向节124以及调节地脚125构成;调节装置130可以由手轮131、斜支架132、调节轴133以及限位件134构成。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二面角反射面110中的网面111可以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形金属板,即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其中,基于尺寸大的定标器一般反射频率较低、波长较长的雷达电磁波,因此尺寸大的定标器为减轻重量,网面111可以采用金属丝网面;网面框架112可以用于对网面111中的丝网进行固定,从而可以保证网面111的平整;支架113可以用于固定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从而可以使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互相垂直;斜支撑115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位于同侧的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的边缘,从而可以进一步辅助保证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互相垂直;测量附件116可以在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使用罗盘经纬仪200测量时提供支撑和测量基准;支承座117和滑动轴114均可以为二面角反射面110与底座120、调节装置130之间的连接件均可以用于二面角反射面110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可以将入射到一个网面111的机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极化电磁波反射到另一个网面111上,该网面111再将极化电磁波信号反射回雷达。该反射过程会改变反射回雷达电磁波的极化状态,使其含有特定的交叉极化信号。为了实现雷达波的反射极化,要求网面111平面度好,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之间要求垂直度好。同时二面角反射面110为了自身测量,必须担负测量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座120可以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110和调节装置130。球铰链123与滑动轴114(平时固定在二面角反射面110上)连接,为俯仰角调节提供转动固定点,为极化方位角调整提供转动和滑动支点;固定支撑杆122与圆环万向节124,与滑动轴114连接,为俯仰角调节提供转动另一个固定点,为极化方位角调整转动和滑动提供另一个支点,同时提供锁定点;调节地脚125,可以用于调节底座120的水平,,实现极化方位角0°的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座120承担支撑二面角反射面110的功能,还承担着二面角反射面110的调节功能,是整个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的骨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一方面,调节机构130调节通过手轮131、斜支架132、调节轴133等组成滑块摇杆,与底座120和二面角反射面110组成滑块摇杆结构实现俯仰角的调节。另一方面,斜支架132在调节轴133上旋转,同时调节支撑杆122在圆环万向节124和滑动轴114上滑动,实现极化方位角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需要反射雷达的电磁波,必须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处于相对的位置,所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布置到预设位置后必须进行调节。
也就是说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二面角反射面110、底座120以及调节装置130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既可以采用滑块摇杆原理,实现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俯仰角调节,还可以通过支撑杆122在圆环万向节124和滑动轴114上的滑动,实现极化方位角的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要长途运输和场地运输,二面角反射面110、底座120以及调节装置130必须分体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要求必须快速简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还可以包括轴销140。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安装二面角反射面110和底座120时,要把滑动轴114插入支撑杆122和圆环万向节124中,并用轴销140固定两端。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安装二面角反射面110与斜支架132时,斜支架132的突出端插入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支承座117内部,再用轴销140固定。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斜支架132的第一中心孔与手轮131的第二中心孔对准,调节轴133的一端依次旋入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同时,调节轴133的另一端通过轴销140固定至底座架121上,具体地,调节轴133的另一端插入至底座120的直杆的顶端凹槽中,并用轴销140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要反射雷达的电磁波信号,必须在预定位置,以正确的角度和姿态,才能工作。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放置到预定位置后,必须对二面角反射面110进行调节,具体调节顺序如下:
(1)、位置确定: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放置在预定位置,地面不能有太大的坡度。
(2)、水平调节:通过调节安装在底座120上的调节地脚125的旋入长度,使底座上表面水平(可用角度尺测量)。
(3)、航迹向调节:把罗盘经纬仪200固定在斜支撑115的凹槽上,图9为航迹向测量示意图,如图9所示,旋转整个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使罗盘经纬仪200上显示角度与设定航迹向一致。
(4)、俯仰调节:把罗盘经纬仪200固定在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测量附件116上,转动手轮131,通过调节轴133与斜支架132位置的变化,实现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俯仰角的调整。图10为俯仰角测量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用罗盘经纬仪200测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俯仰角,使二面角反射面110的中心法线对准雷达,如果使用极化方位角0°,则调节完成。
(5)、极化方位角22.5°调节:把罗盘经纬仪200固定在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测量附件116上,旋转二面角反射面110。此时调节支撑杆122的一端在滑动轴114上滑动,另一端在圆环万向节124内滑动,且滑动轴114在球铰链123内滑动,到22.5°时,用限位件134固定,完成基本调整;读取罗盘经纬仪200的读数,微调后用螺钉固定支撑杆122,完成调整。
图11为极化方位角测量示意图一,图12为极化方位角测量示意图二,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将极化方位角调整到22.5°之后,可以读取罗盘经纬仪200的读数,微调,使罗盘经纬仪200的度数与计算数符合,用螺钉固定支撑杆122,锁死在滑动轴144对应位置,完成调整。也就是说,基于图11和图12,调节极化方位角利用罗盘经纬仪200进行验证测量,由于罗盘经纬仪200是测量的以大地为绝对坐标的角度,与调节过程中所旋转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图11和图12都是测量经过坐标转换计算后的俯仰角,起到校验的确认作用。
(6)、0°至22.5°的调节,调节步骤如上述,只读取罗盘经纬仪200的读数,用螺钉固定支撑杆122,完成调整。
需要时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120cm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100为例,二面角反射面110的每个网面111为矩形如80cm×120cm的大小,即第一反射面111a和第二反射面111b的尺寸为80cm×120cm。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该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的配合,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可以对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进行调节,同时,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可以进行航迹向的调节,可见,本申请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对加工和设计要求的提高,可以使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具有便于调节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包括:二面角反射面、底座以及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二面角反射面,由网面、网面框架、支架、滑动轴、斜支撑以及测量附件构成,用于反射雷达波;
所述底座,由底座架、支撑杆、球铰链以及圆环万向节构成,用于支撑所述二面角反射面,并承载所述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由手轮、斜支架、调节轴以及限位件构成,用于调节俯仰角和极化方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采用铜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框架为铝框架,所述网面框架用于固定所述丝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以使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的边缘,以使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互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轴,用于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附件,用于为罗盘经纬仪提供测量基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面角反射面还包括:支承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铰链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架上;
所述圆环万向节浮动安装在所述底座架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链包括圆轴套座和圆轴套,
所述圆轴套嵌套至所述圆轴套座,形成所述球铰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万向节包括转动支架和万向节旋转套。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轴连接;
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旋转套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调节地脚,
所述调节地脚,用于调节所述底座的水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圆轴套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还包括:轴销,
所述斜支架通过所述轴销固定至所述支承座。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支架的第一中心孔与所述手轮的第二中心孔处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调节轴的一端依次旋入所述第一中心孔和所述第二中心孔;
所述调节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轴销固定至所述底座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极化方位角;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俯仰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所述手轮改变所述斜支架与所述调节轴的相对位置,以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俯仰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通过旋转所述斜支架实现所述极化方位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调节。
CN201911296402.XA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Active CN111007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6402.XA CN1110074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6402.XA CN1110074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7467A true CN111007467A (zh) 2020-04-14
CN111007467B CN111007467B (zh) 2022-04-08

Family

ID=7011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6402.XA Active CN111007467B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746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2550A (zh) * 2020-04-15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12698287A (zh) * 2021-03-24 2021-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姿态可测可调的极化雷达无源校准器和雷达校准方法
WO2023010677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二面角反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24024554A1 (ja) * 2022-07-25 2024-02-0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ターゲット装置、調整方法、調整システム及び調整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1342A1 (en) * 2006-07-20 2008-01-23 Honeywel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irborne radar antenna pointing errors
CN102864263A (zh) * 2012-10-22 2013-01-0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测量高炉料面形状的机械式扫描雷达装置
CN103163506A (zh) * 2011-12-14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P波段极化sar的相对电小尺寸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05270639A (zh) * 2015-10-29 2016-01-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人机姿态控制测试装置
CN106093894A (zh) * 2016-06-01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06741854A (zh) * 2017-02-24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刚性解耦尾翼调节机构
CN207266030U (zh) * 2017-07-28 2018-04-20 西安星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转摆动一体化的天线固定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1342A1 (en) * 2006-07-20 2008-01-23 Honeywel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irborne radar antenna pointing errors
CN103163506A (zh) * 2011-12-14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P波段极化sar的相对电小尺寸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02864263A (zh) * 2012-10-22 2013-01-0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测量高炉料面形状的机械式扫描雷达装置
CN105270639A (zh) * 2015-10-29 2016-01-27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人机姿态控制测试装置
CN106093894A (zh) * 2016-06-01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06741854A (zh) * 2017-02-24 2017-05-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刚性解耦尾翼调节机构
CN207266030U (zh) * 2017-07-28 2018-04-20 西安星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转摆动一体化的天线固定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奇志: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跟踪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机电技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2550A (zh) * 2020-04-15 2020-08-2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11562550B (zh) * 2020-04-15 2023-09-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CN112698287A (zh) * 2021-03-24 2021-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姿态可测可调的极化雷达无源校准器和雷达校准方法
CN112698287B (zh) * 2021-03-24 2021-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姿态可测可调的极化雷达无源校准器和雷达校准方法
WO2023010677A1 (zh) * 2021-08-02 2023-02-09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二面角反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24024554A1 (ja) * 2022-07-25 2024-02-0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ターゲット装置、調整方法、調整システム及び調整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7467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7467B (zh)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US5870059A (en) Antenna mast with level indicating means
US5760748A (en) Pivoting support bracket to mount a GPS antenna above a theodolite or a total station mounted on a tripod
WO2021244495A1 (zh) 用于雷达卫星和gnss卫星的高精度定标定位装置
US76857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odolite support
CN103658721A (zh) 一种离轴相机视轴的校准方法
CN112285661B (zh) 一种四面复合式角反射器
WO2023010678A1 (zh) 一种三面角反射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01118A (zh) 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
CN106093894B (zh) 一种无源二面角外定标器
US4875052A (en) Adjustable orientation apparatus with simultaneous adjustment of polar and declination angles
CN111624637A (zh) 用于雷达卫星和gnss卫星的高精度定标定位装置
US539670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e calibration of magnetic compass and preparation of deviation tables
JP4950597B2 (ja) 方位測定装置
CN212364597U (zh) 用于雷达卫星和gnss卫星的高精度定标定位装置
CN212723318U (zh) 一种用于CR-InSAR角反射器的角度测量装置
CN103185566A (zh) 一种反射面天线波束指向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2723311U (zh) 一种用于CR-InSAR的三角锥形角反射装置
CN111044968A (zh) 机载搜寻定位终端测向精度与作用距离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346769A (zh) 一种用于毫米波雷达测试的便携式测试架设备
CN109828246A (zh) 调试安防雷达标定和用户地安装标定的方法
US6903870B2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CN114415128A (zh) 一种雷达天线座正交角度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17007668U (zh) 基于单二面角反射器的卫星定标定位装置
CN107167171B (zh) 便捷式多角度冠层测定平台及冠层测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