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231A -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231A
CN110999231A CN201880052531.1A CN201880052531A CN110999231A CN 110999231 A CN110999231 A CN 110999231A CN 201880052531 A CN201880052531 A CN 201880052531A CN 110999231 A CN110999231 A CN 110999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sequence
node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5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蒂亚斯·博格
弗洛里安·博纳纳特
詹姆斯·格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3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R3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3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R3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999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deterministic access, e.g. token pa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S)与通信系统(10)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节点(CN,N1‑N4)。该通信节点包括分析单元(110),该分析单元被配置成确定该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通信序列(S)内部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

Description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WO 2017/050705 A1和WO 2017/089388 A1公开基于序列的通信系统,其中通信节点向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发送信号并从分配的上游通信节点接收信号。更具体地,通信系统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环系统,其中令牌从节点传递到节点。在离开给定节点之后,令牌在完成整个令牌传递序列并且已经被令牌传递序列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一个转发之后再次到达此给定节点。因此,令牌传递序列是循环的通信序列,并形成闭环序列。根据专利申请WO 2017/050705 A1和WO 2017/089388 A1的令牌传递序列也可以被称为简单环形。
专利申请US 2007/104215 A1和US 2011/267981 A1公开网格类型通信系统,即,没有环结构并且没有环形令牌传递序列的通信系统。
专利申请US 2011/082928 A1公开一种用于加入节点以加入交会联合内的节点的环的方法,其中,加入节点指示其意图针对加入节点和选定的紧邻节点之间的id空间的一部分采取id空间所有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具有关于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改进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通信节点的改进方法,特别是关于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中的产生的通信序列。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包括分析单元,该分析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其通信节点在通信序列内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
本发明的此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信节点能够在诸如例如EchoRing的基于序列的网络中(即,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网络,其中令牌根据令牌传递序列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后续节点)执行和/或支持拓扑管理。优化的拓扑和优化的令牌传递对于无线系统中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时延关键的应用而言。因为令牌传递采用固定序列,令牌按照该固定序列传递通过网络,并且节点之间的链接通常具有不同的质量,所以总有一些令牌传递序列要比序列的剩余部分更好。术语“更好”是指在传递令牌时可以实现的可靠性。即使网络中的链路质量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上述通信节点也允许像EchoRing这样的令牌传递系统在运行时实现其最优令牌传递序列。
通信系统优选地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网络,其中根据所述通信序列将令牌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后续节点,从而形成令牌传递序列。
令牌传递序列可以是简单的环形。在下文中,术语“简单的环形”是指在离开给定节点之后,令牌在完成整个令牌传递序列并且已经由令牌传递序列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一个转发之后再次到达此给定节点。
可替选地,令牌传递序列可以被扩展为环形。在下文中术语“扩展的环形”在是指一个或多个节点在每个令牌传递序列期间多于一次地接收和转发令牌。优选地,在每个令牌传递序列期间,更重要的节点(例如,与其他节点相比需要发送更多数据的节点)以比不重要的节点(例如,与重要节点相比需要发送较少数据的节点)更频繁地接收和转发令牌。
令牌优选地由单个和/或唯一令牌包形成。
分析单元优选地被配置成在加入通信系统之后确定该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通信序列内的最优位置。
可替选地或另外,分析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在加入通信系统之前确定该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通信序列内的最优位置。
分析单元优选地被配置成基于描述通信链路质量的质量数据来确定最优位置。
质量数据优选地由描述通信节点与通信系统的至少两个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的数据组成或包括该数据。
此外,质量数据可以包括在通信系统的节点之间交换的数据,并描述通信系统的每个节点与其对应的前驱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通信节点的控制单元优选地被配置成管理进入通信系统。控制单元优选地评估从通信系统的节点接收到的加入消息,从已经由分析单元识别的最优前驱节点接受加入消息,并且忽略来自通信系统的其他节点的加入消息。
可替选地或另外,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发起和/或管理与通信系统的另一节点的位次的交换,以便于到达其最优位置或至少改善其位置。位次的交换优选地在控制单元的通信节点的令牌持有时间期间被发起和执行。优选地,如果通信节点不持有要发送的有效载荷信息,则发起并执行交换。
此外,通信节点,例如其控制单元,优选地被配置成——在通信系统中断之后——发送加入恢复的通信系统的请求以及被存储的质量数据,该质量数据描述被中断的通信系统的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质量。
此外,通信节点,例如其控制单元,优选地能够充当专用节点,该专用节点在通信系统中断之后从通信系统的之前的节点接收质量数据,确定最优新通信序列,宣告新通信序列,并根据新通信序列请求节点进入通信系统。
通信节点优选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模块。收发器模块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
分析单元和控制单元优选是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被存储在通信节点的存储器中。处理器优选地与存储器相连接并且运行软件模块。
形成分析单元的软件模块优选地被编程以确定在加入通信系统之前和/或之后其通信节点在通信序列内的最优位置。
形成控制单元的软件模块优选地被编程
-以管理进入通信系统和/或
-以发起和管理通信序列内部的位次的交换和/或
-以重新建立中断的通信网络。
通信系统优选地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环系统,其中令牌根据所述给定的通信序列从节点传递到节点,从而形成简单或扩展的环形令牌传递序列。
通信节点优选地被配置成关于从通信系统的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信道质量。
通信节点还被优选地还被配置成,将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转发到该通信节点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相对于简单或扩展的环形令牌传递序列的分配),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知道关于通信系统中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通信节点优选地被配置成发送作为令牌的一部分或在令牌内的所测量的质量值。
通信节点优选地被配置成基于所测量的质量值来生成信道质量矩阵。
通信节点优选地被配置成将信道质量矩阵作为令牌的一部分或在令牌内发送到该通信节点的分配的(相对于环形令牌传递序列的)下游通信节点。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操作通信节点的方法,该通信节点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其中,在通信序列内部的通信节点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被确定。
在加入通信系统之前,可以确定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优选地忽略来自最优前驱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的加入消息,并且优选地等待并在接收之后接受来自最优前驱节点的加入消息。
可以在加入通信系统之后——附加地或可替选地——确定在通信序列内部的通信节点的最优位置。可以发起位次交换,以便于通信节点达到其最优位置或至少改善其位置。
此外,通信节点可以作为专用节点来操作,该专用节点——在通信系统中断之后——从通信系统的之前的节点接收质量数据,确定最优新通信序列,宣告新通信序列,并根据新通信序列请求节点进入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节点,其中,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包括分析单元,该分析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在通信序列内部的该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
附图说明
为了将会容易理解获得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的方式,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图示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来呈现对以上简要描述的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描述。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视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图示在新的通信节点加入网络之前不久的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图示在新的通信节点加入网络之前不久的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图示在网络的节点之间的位次交换期间的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4图示在网络分解之后的网络重构期间基于序列的通信的示例性实施例,以及
图5图示用于图1-4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的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会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附图中一般描述和图示的本发明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如附图所表示的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是代表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通信系统10的示例性实施例。通信系统10的通信节点N1、N2、N3和N4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S彼此通信。通信系统10可以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网络,其中根据通信序列S将令牌T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后续节点。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是基于令牌传递序列S的无线令牌环系统。
假设漫游通信节点CN打算加入通信系统10,则通信节点CN可以如下操作:
首先,通信节点CN评估从其他节点N1-N4接收到的信号。基于所接收到的信号,通信节点CN确定描述相应通信链路的信道或链路质量的质量数据。质量数据可以由质量值G(N1,CN)、G(N2,CN)、G(N3,CN)和G(N4,CN)组成或者包括质量值G(N1,CN)、G(N2,CN)、G(N3,CN)和G(N4,CN)。
可以基于传输速率、误码率和/或中断的持续时间来计算质量值G(N1,CN)、G(N2,CN)、G(N3,CN)和G(N4,CN)。例如,可以如下计算值:
G(Ni,CN)=sum(s1,...si,...st)/t
其中,具有1<=i<=t的si是指在时间实例i处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前导的接收信号强度。
基于质量值G(N1,CN)、G(N2,CN)、G(N3,CN)和G(N4,CN),通信节点CN可以确定其在通信序列S内的最优位置。例如,通信节点CN确定最高质量值以及对应的节点N1、N2、N3或N4。然后可以选择具有最高质量值的通信节点作为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例如,如果,
G(N1,CN)>G(N2,CN)、G(N3,CN)和G(N4,CN)
通信节点CN可以选择通信节点N1作为其最优前驱节点。
其后,通信节点CN等待来自此最优前驱节点N1的加入消息,并在接收之后接受该加入消息。来自其他节点N2-N4的加入消息被忽略。
在图2中,假设通信节点CN也可以监听通信节点N1、N2、N3和N4之间的通信。进一步假设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测量关于从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个接收到的信号的信道质量。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被转发到对应的后续通信节点,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个知道关于通信系统10中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在图2的实施例中,质量值形成3x4信道质量矩阵M。例如,质量值可以如下: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81
或者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82
因为通信节点CN可以监听通信节点N1-N4之间的通信,所以通信节点CN接收所有质量值和相应的3x4信道质量矩阵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83
因此,通信节点CN可以在其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包括此信息。例如,如果
G(N1,CN)≈G(N4,CN)>G(N2,CN),G(N3,CN)
通信节点CN可以选择通信节点N4或通信节点N1作为其未来的前驱节点。但是,因为G4,1明显优于G1,2,所以选择通信节点N1作为其前驱节点可能会改善总体链路质量,因为“良好的”(G4,1=4)链路N4→N1保持不变,并且相对“差的”(G1,2=2)链路N1→N2将被替换。G(CN,N2)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必要是已知的,但是可能优于G1,2=2,例如其可以由质量值G(N2,CN)指示。
因此,通信节点CN优选地选择通信节点N4作为其未来的前驱节点。
图3示出通信系统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通信节点N1、N2、N3和N4根据令牌传递序列S彼此通信。假设所利用的序列最初是N1->N2->N3->N4->N1等,并且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再次针对从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个接收的信号来测量信道质量。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被转发到对应的后续通信节点,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知道关于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在图3的实施例中,质量值形成3x4信道质量矩阵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91
例如,如下: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92
因为所有可能链路的质量由3×4信道质量矩阵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093
描述,所以每个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其在通信序列S中的最佳位置。这将在下文中参考通信节点N1进行解释。显然的是,以下说明对于优选相同地工作的其他通信节点N2-N4来说也是有效的。
为了确定其在通信序列S中的最佳位置,通信节点N1可以确定针对通信序列S中的每个可能位置的产生的平均信道质量。在下文中
-如果N4是节点N1的前驱节点,则Acq4指明产生的平均信道质量,
-如果N2是节点N1的前驱节点,则Acq2指明产生的平均信道质量,并且
-如果N3将是节点N1的前驱节点,则Acq3指明产生的平均信道质量。
如果通信节点N4是通信节点N1的前驱节点,如图3中所示,平均信道质量Acq4可以计算如下:
Acq4=(G1,2+G2,3+G3,4+G4,1)/4
=(2+3+2+4)/4
=2,75
如果通信节点N1将与通信节点N2交换其位次,则产生的通信序列S将是:
N2→N1→N3→N4
平均信道质量Acq2将会被计算如下:
Acq2=(G4,2+G2,1+G1,3+G3,4)/4
=(2+8+8+2)/4
=5
如果通信节点N1将与通信节点N3交换其位次,则产生的通信序列S将为:
N2→N3→N1→N4
平均信道质量Acq3将计算如下:
Acq3=(G4,2+G2,3+G3,1+G1,4)/4
=(2+3+2+2)/4
=2,25
根据以上计算,用于通信节点N1的最佳前驱节点是通信节点N2,因为
Acq2>Acq1、Acq3和Acq4
响应于该分析的结果,通信节点N1将发起通信序列S的修改,以与通信节点N2交换其位次。位次交换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SP指示。如果所有其他节点或至少一个专用节点(主节点)同意(如果有的话),则可以通过通信环网传递相应的交换请求并且然后执行。
可替选地,一旦发现这种有利的调换,并且如果通信节点N1不持有要发送的有效载荷信息,则其可以使用其自身即将到来的令牌保持时间以发起调换。可以通过首先请求来进行此发起,以用于与要与其调换的站点的前驱进行调换。例如,如果节点N3被识别为要与其调换的最佳节点,则N1将初始地请求与N3的前驱进行调换,所述N3的前驱是N2。如果这确认了调换,则可以将这进一步宣告给其自己的前驱(在上述情况下为N4),然后再进行另一个确认。如果这也被成功确认,则最后宣告要与其调换的站点(在此示例中为N3)。其他两个前驱(在此示例中为N2和N4)也必须监听调换的最终宣告。仅在对应的站点(在此情况下为N3)确认了此的情况下,才在下一个令牌轮转(token rotation)中执行调换。
图4示出通信系统10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一个通信节点,这里为通信节点N3,被操作为专用节点。专用节点N3被配置成在由于任何原因已经中断通信的情况下重建通信系统10及其通信序列S。
在通信系统10中断之后,专用节点N3从先前的节点N1、N2和/或N4(如果它们仍活跃)接收质量数据。质量数据可以包括3×4信道质量矩阵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111
或由3×4信道质量矩阵
Figure BDA0002383384760000112
组成,如上面所讨论的。
基于接收到的数据,专用节点N3相对于仍然活跃的节点确定最优的新通信序列S,然后宣告新通信序列S,并且最后按照新的通信序列S请求仍然活跃的节点进入通信系统10。
图5示出通信节点200的示例性实施例,该通信节点200可以形成以上关于图1-4中示出的实施例的说明中提到的通信节点N1-N4或CN中的任何一个。
通信节点200包括分析单元210和控制单元220。分析单元210和控制单元220优选地是存储在通信节点200的存储器230中的软件模块。通信节点200的处理器240与存储器连接并运行软件模块210和220。通信节点200的收发器模块250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
分析单元210可以被编程并且因此被配置成在加入通信系统10之前和/或之后确定其通信节点200在通信序列S内部的最优位置(参见图1-4)。
控制单元220被优选地编程并且因此被配置成管理进入通信系统10。控制单元220评估从通信系统的节点接收的加入消息,从分析单元210已经识别出的最优前驱节点接受加入消息,并且忽略来自通信系统的其他节点的加入消息。
控制单元220被优选地进一步编程,并且因此进一步被配置成,如果分析单元210的结果推荐与通信系统的另一节点进行位次交换,则执行这样的交换,以便于改善其节点200的位置。
控制单元220被优选地进一步编程,并且因此进一步被配置成——在通信系统中断之后——发送加入恢复的通信系统的请求以及存储的质量数据,该质量数据描述被中断的通信系统的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此外,控制单元220可以被编程并且因此被进一步配置成允许其通信节点200充当专用节点。在通信系统中断后,专用节点从通信系统的之前的并且仍活跃的节点接收质量数据,确定最优的新通信序列,宣告新通信序列,并根据新通信序列请求节点进入通信系统。
总之,在上面参考图1-5讨论的实施例可以在诸如例如EchoRing的基于序列的网络(即,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网络,其中令牌根据令牌传递序列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后续节点)中执行拓扑管理。令牌传递对于用于时延关键的应用的无线系统中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因为令牌传递采用固定顺序,令牌按照该固定顺序传递通过网络,并且节点之间的链接通常具有不同的质量,所以始终存在比序列的剩余部分更好的一些令牌传递序列,其中更好指的是在传递令牌时可以实现的可靠性。因此,目标是因网络中的链路质量可能会随时间流逝而变化,允许如EchoRing的令牌传递系统在运行时实现此最优令牌传递序列。在这方面,已参考图1-5以示例方式说明三种不同的机制:
“新站点的最优加入”:
如果新站点想要加入已经存在的环(例如,EchoRing网络),则通常的程序规定该站点要等待现有网络中一些其他站点的请求宣告,并且然后通过特定消息指示加入网络的兴趣。这样做无需考虑链接状态。在上面讨论的过程中,新站点在应答请求消息之前首先对现有网络中所有站点观察信道状态。因此,在收集到足够的信道信息之后,该站点选择应答来自于具有最有利的链接条件的那个站点的请求消息。站点可以通过监听系统中的正常令牌传输来进行信道观察。
“网络操作期间的序列调整”:
在通信系统(例如,EchoRing系统)的操作期间,链接状态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使新令牌传递序列比旧令牌传递序列更好。为了在运行时调整系统的重新配置,上述机制似乎是有利的:基于分布式信道状态信息,站点会周期性地检查是否可以通过用其它站点中的任何一个改变该站点在顺序中的位置来改善令牌传递序列(仅考虑成对的调换)。为了这样做,必须为每个站点提供令牌传递序列,该令牌传递序列可以通过单独的消息来宣告,或者可以从网络的操作中观察到。一旦发现这种有利的调换,并且如果该站点不持有要发送的有效载荷信息,该站点可以使用其自己的即将到来的令牌保持时间以发起调换。可以通过首先请求与要与其调换的站点的前驱进行调换来完成此发起。如果这确认了调换,则可以进一步将这宣告给它自己的前驱,然后再进行另一个确认。如果这也被成功地确认,则可以最终宣告要与其调换的站点。其他两个前驱还监听该调换的最终宣告。如果对应的站点确认了此最终消息,则可以在下一个令牌轮转中执行调换。
“完全分解的网络的最优恢复”
由于突然的信道变化或干扰,环系统(例如,EchoRing系统)能够完全分解。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负责改进的专用站点可以显着减少网络的停机时间。可以在环操作期间通过宣告来周期性地定义这样的站点。如果环瓦解,现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执行重建:先前属于环的站点周期性地发送宣告消息以及其对加入网络的兴趣。这些消息包含有关监听从其他分组传输中所测量的先前信道状态的信息。这些应包含站点地址以标识链路。一旦专用站点已经收集此信息,它就会生成令牌传递序列,该令牌传递序列相对于所收集的信道状态信息是最可靠的。基于此,其开始请求站点进入新环,并宣告新序列。然后监听此消息以及新序列的站点等待环形成,直到轮到他们加入环为止。

Claims (34)

1.一种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S)与通信系统(10)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节点(CN,N1-N4),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包括分析单元(110),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S)内部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环系统,其中,令牌(T)根据所述给定的通信序列从节点传递到节点,从而形成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其中,所述通信节点被配置成关于从所述通信系统的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信道质量,并且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还被配置成,将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转发给所述通信节点的相对于所述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所述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知道所述通信系统(10)中的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被配置成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所测量的质量值。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通信节点被配置成基于所测量的质量值来生成信道质量矩阵。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通信节点被配置成将所述信道质量矩阵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到所述通信节点的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网络,其中,令牌(T)根据所述给定的通信序列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后续节点,从而形成令牌传递序列。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后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的所述最优位置。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前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的所述最优位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描述通信链路的所述质量的质量数据来确定所述最优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数据包括描述所述通信节点与所述通信系统的至少两个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所述质量的数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9-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量数据包括在所述通信系统的所述节点之间交换的并且描述所述通信系统的每个节点与该节点的对应的前驱节点之间的所述通信链路的所述质量的数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前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的所述最优位置,以及
-所述通信节点的控制单元(120)被配置成管理对所述通信系统的进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评估从所述通信系统的节点接收到的加入消息,从已经由所述分析单元识别的所述最优前驱节点接受所述加入消息,并且忽略来自所述通信系统的其他节点的加入消息。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后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部的所述最优位置,并且
-所述通信节点的控制单元被配置成与所述通信系统的另一节点交换位次,以便于到达所述通信节点的最优位置或至少改善所述通信节点的位置。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被配置成——在所述通信系统的中断之后——发送加入恢复的通信系统的请求以及存储的质量数据,所述存储的质量数据描述所中断的通信系统的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所述质量。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能够充当专用节点,所述专用节点——在所述通信系统的中断之后——从所述通信系统的之前的节点接收质量数据,确定最优新通信序列,宣告所述新通信序列,并根据所述新通信序列请求所述节点进入所述通信系统。
16.一种操作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与通信系统(10)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节点(CN,N1-N4)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部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被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环系统,其中,令牌(T)根据所述给定的通信序列从节点传递到节点,从而形成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关于从所述通信系统的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信道质量,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还将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转发给所述通信节点的相对于所述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所述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知道所述通信系统(10)中的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所测量的质量值。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基于所测量的质量值来生成信道质量矩阵。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将所述信道质量矩阵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到所述通信节点的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前,对应的所述最优前驱节点被确定,
-来自所述最优前驱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的加入消息被忽略,并且
-来自所述最优前驱节点的加入消息被等待并且在接收之后被接受。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加入所述通信系统之后,所述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内部的所述最优位置被确定,以及
-位次的交换被发起,以便于所述通信节点到达所述通信节点的最优位置或至少改善所述通信节点的位置。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作为专用节点被操作,所述专用节点——在所述通信系统的中断之后——从所述通信系统的之前的节点接收质量数据,确定最优新通信序列,宣告所述新通信序列,并且根据所述新通信序列请求节点进入所述通信系统。
24.一种包括能够根据给定的通信序列(S)与通信系统(10)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的节点(CN,N1-N4)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包括分析单元(110),所述分析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分析单元的通信节点在所述通信序列(S)内的最优位置以及对应的最优前驱节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是基于令牌传递的无线环系统,其中令牌(T)根据所述给定的通信序列从节点传递到节点,从而形成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
-其中,每个通信节点被配置成关于从所述通信系统的其他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信道质量,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还被配置将相应的所测量的质量值转发给该通信节点的——根据所述环形的令牌传递序列——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使得——在一个环周期之后——所述通信节点(N1-N4)中的每一个知道所述通信系统(10)中的每个可能的通信链路的质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所测量的质量值。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5-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基于所测量的质量值来生成信道质量矩阵。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通信节点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将所述信道质量矩阵作为所述令牌的一部分或在所述令牌内发送到该通信节点的分配的下游通信节点。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简单的环形,使得在离开给定节点之后,所述令牌在完成整个所述令牌传递序列并且已经由所述令牌传递序列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一个转发之后再次到达此给定节点。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扩展的环形,使得一个或多个节点在每个令牌传递序列期间多于一次地接收和转发所述令牌。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简单的环形,使得在离开给定节点之后,所述令牌在完成整个所述令牌传递序列并且已经由所述令牌传递序列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一个转发之后再次到达此给定节点。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扩展的环形,使得一个或多个节点在每个令牌传递序列期间多于一次地接收和转发所述令牌。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简单的环形,使得在离开给定节点之后,所述令牌在完成整个所述令牌传递序列并且已经由所述令牌传递序列的其他节点中的每一个转发之后再次到达此给定节点。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令牌传递序列是扩展的环形,使得一个或多个节点在每个令牌传递序列期间多于一次地接收和转发所述令牌。
CN201880052531.1A 2017-09-11 2018-08-30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Pending CN110999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90332.1 2017-09-11
EP17190332.1A EP3454511A1 (en) 2017-09-11 2017-09-11 Communication node for a sequence-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PCT/EP2018/073386 WO2019048339A1 (en) 2017-09-11 2018-08-30 COMMUNICATION NODE FOR A SEQUENCE-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231A true CN110999231A (zh) 2020-04-10

Family

ID=5985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531.1A Pending CN110999231A (zh) 2017-09-11 2018-08-30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1002B2 (zh)
EP (2) EP3454511A1 (zh)
JP (1) JP7108684B2 (zh)
CN (1) CN110999231A (zh)
WO (1) WO20190483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5933B2 (en) * 2001-05-22 2005-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oken distribution
US7941149B2 (en) * 2002-05-13 2011-05-10 Misonimo Chi Acquistion L.L.C. Multi-hop ultra wide band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JP3769559B2 (ja) * 2003-03-24 2006-04-2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システムズ 無線伝送路におけるアクセス制御方法、無線伝送装置、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伝送路における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961650B2 (en) * 2004-02-16 2011-06-14 Christopher Michael Davies Network architecture
US7715396B2 (en) * 2004-08-19 2010-05-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Network routing
US20110082928A1 (en) * 2004-10-22 2011-04-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consistency within a federation infrastructure
US20060090003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ndezvousing resource requests with corresponding resources
JP2007013825A (ja) * 2005-07-04 2007-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QoS制御方法
US8611275B2 (en) * 2005-08-17 2013-12-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multi-hop routing and cooperative diversity system
KR101491151B1 (ko) * 2008-09-01 2015-0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지그비 시스템 및 지그비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EP3148277A1 (en) 2015-09-23 2017-03-29 R3 -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74248A1 (en) 2015-11-26 2017-05-31 R3 -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82605B1 (en) 2022-03-16
US11191002B2 (en) 2021-11-30
EP3454511A1 (en) 2019-03-13
WO2019048339A1 (en) 2019-03-14
JP7108684B2 (ja) 2022-07-28
JP2020533849A (ja) 2020-11-19
US20200359294A1 (en) 2020-11-12
EP3682605A1 (en)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3122B2 (en)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JP4959842B2 (ja) 複数のノードを含む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TWI226160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handling unbalanced traffic 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11830B2 (en)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ling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ime reservation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JP5031033B2 (ja) 協調macプロトコルにおける自動パートナー選択
TWI236299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parallel scheduling oper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25558B1 (en) Methods and transmission unit owner node for re-assigning wireless time slot-frequency pairings
US7616565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EP1969735A2 (en) Method for tree-based spati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scheduling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CN100499915C (zh) 多信道多址接入方法
US8014279B2 (en)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of network nodes
CN111343687B (zh) 基于多中继协作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99231A (zh) 基于序列的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
EP2386149A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568976B1 (ko) 임시 네트워크에서의 비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Hsu et al. A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 using maximal matching for ad hoc networks
JPH10303979A (ja) 分散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する無線局
EP4373052A1 (en) Node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dynamic reservation of transmission capacity, corresponding network, and method
Becker et al. Black-burst-based quality-of-service routing (BBQR)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Gebhardt QoS Multicast Routing in Partially Mobile, TDMA-based Networks
CN110138683B (zh) 一种支持QoS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6634614A (zh) 短波组网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06070997A1 (en) Method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ling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time reservation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CN113766601A (zh) 基于协同中继传输的自组织网络协作传输路径构建方法
WO20161639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lay and instant ad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4

Address after: Berlin,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R3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Berlin,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R3 - RELIABLE REALTIME RADIO COMMUNICATIONS GmbH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