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923B -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4923B
CN110994923B CN201911343598.3A CN201911343598A CN110994923B CN 110994923 B CN110994923 B CN 110994923B CN 201911343598 A CN201911343598 A CN 201911343598A CN 110994923 B CN110994923 B CN 110994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core
winding
mounting
produc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35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4923A (zh
Inventor
张燕燕
胡建东
李冬贤
张�浩
苏睿
马刘正
胡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3435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4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4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4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定子在进行制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且制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可依次完成对线圈的绕制、压平以及卷曲处理,并且整个生产过程操作简单、快捷,使得线圈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通过将线圈绕线芯进行快速安装于拆卸大大缩短了线圈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时,并且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形状的线圈绕线芯,进行不同形状线圈的绕制工作。

Description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电机线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电机的定子而言,其是由定子铁芯和绕组组成的,然而,在绕组制作过程中,线圈的制作又是绕组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序,线圈的制作过程分为绕制、压平、卷曲等处理工序,线圈的绕制是指将电磁导线在线圈绕线芯上缠绕并且绕制成满足要求的各类形状,根据所需线圈形状的不同,比如:线圈形状可以为菱形、圆形或者多边形等形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线圈绕线芯,线圈绕制完成以后,我们需要将其从线圈绕线芯上取下并且绕制而成的线圈进行压平处理,压平处理后的线圈需要再经过卷曲处理工艺实现对线圈的卷曲成形, 从而完成对线圈制作的整个生产工序;
但是,在现有制造线圈的技术中,各道工序都是独立的,导致每道生产工序对应需要的机器也是离散的,即,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形成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来完成线圈的制作过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且耗费较多的工时,不利于实现工厂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每道生产工序之间还需要安排较多的工人用来进行衔接操作,也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作负担;
并且在工人将绕制完成的线圈从线圈绕线芯上取下时,过程较为繁琐,且耗费较多工时,使得电机线圈绕制机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线圈快速、高效的生产;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发明提一种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该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可依次完成对线圈的绕制、压平以及卷曲处理 ,并且整个生产过程操作简单、快捷,使得线圈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通过将线圈绕线芯进行快速安装于拆卸大大缩短了线圈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时,并且可根据需求更换不同形状的线圈绕线芯,进行不同形状线圈的绕制工作。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包括生产平台,所述生产平台上依次安装有线圈绕制机、线圈压平机、定子卷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制机上可拆卸安装有线圈绕线芯且线圈绕线芯配合有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上的转移装置,所述线圈压平机背离线圈绕制机一端横向滑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一安装架且第一安装架由固定在生产平台上的退出装置驱动,所述生产平台横向一侧安装有供线架,位于所述线圈压平机与供线架之间的生产平台上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二安装架;
线圈绕制机包括:生产平台纵向一侧设置有横向动力滑台且横向动力滑台上设置有纵向动力滑台,所述生产平台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架相对应的绕线动力滑台且绕线动力滑台上转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同轴心设置的圆筒,所述圆筒面向线圈绕线芯一端连通有L形绕线头,所述L形绕线头另一端设有出线孔,所述圆筒由设置于绕线动力滑台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纵向动力滑台上转动安装有钩头且钩头由安装在纵向动力滑台上的打结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上的第三电动推杆且第三电动推杆由固定在生产平台底部的转移电机驱动,所述线圈绕线芯横向一侧底部开设有与第三电动推杆相配合的转移插孔,所述退出装置包括与第一安装架螺纹配合安装的第一丝杠且第一丝杠经固定在生产平台上的退出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线圈绕线芯包括连接安装轴,连接安装轴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双头反向螺母且双头反向螺母上横向间隔经螺纹配合有顶端盖,靠近所述连接安装轴一端的顶端盖与连接安装轴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两所述顶端盖之间设置有以双头反向螺母为中轴线间隔环绕设置的绕线芯瓣,两所述顶端盖相向一侧同轴心固定安装有梯形凸台且双头反向螺母间隔穿过梯形凸台,所述绕线芯瓣横向两端开设有梯形凸台表面滑动配合的斜面,相邻的两所述绕线芯瓣之间连接有收缩弹簧,所述梯形凸台内设有用于对绕线芯瓣限位的限位装置并且该限位装置满足:当两顶端盖在双头反向螺母的驱动下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时,使得若干绕线芯瓣只能在竖向进行移动,所述连接安装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相配合的快速定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转移插孔设置在靠近所述供线架一侧的顶端盖底部,所述绕线芯瓣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伸缩弹簧的安装槽且绕线芯瓣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芯瓣表层,所述梯形凸台上环绕其中轴线间隔设有滑槽,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滑槽内的滑块且滑块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绕线芯瓣上设有与限位柱竖向滑动配合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安装筒且安装筒内设有与连接安装轴相配合的安装孔,连接安装轴面向安第二安装架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安装孔的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头部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梯形圆板且衔接杆上同轴心滑动配合安装有圆环,所述梯形圆板内同轴心设有与圆环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安装孔内上下两端经卡接弹簧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安装筒内的定位板且定位板面向梯形圆板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安装孔内轴向两侧开设有滑孔且连接安装轴轴向两侧固定有与滑孔滑动配合的矩形杆。
优选的,所述线圈压平机包括竖向间隔设置于生产平台上的承载板且位于下方的承载板固定于生产平台,两所述承载板纵向两端横向间隔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摆杆,位于下方的承载板固定在生产平台上,所述摆杆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且另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下方的承载板,其中一个摆杆同轴转动有连杆且连杆转动安装配合有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由固定于承托台上的压平电机驱动,两所述承载板相向一侧横向滑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压平板且承载板纵向两侧设有用于对压平板定位的快速锁紧装置,位于上方的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快速锁紧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两所述压平板相向一侧设置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快速锁紧装置包括:两所述承载板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通过伸缩弹簧和与之对应的承载板连接,压平板纵向两侧壁上相应位置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且定位杆与定位孔相配合一端横向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位于上方的两定位杆置于承载板外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杆且解锁装置设置于两U形杆之间,解锁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位于上方承载板上的弧形杆且弧形杆同轴转动安装有手柄,位于纵向同侧的两定位杆之间转动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位于纵向同侧的摆杆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定子卷曲机包括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上的卷曲轴,所述生产平台上转动安装有套筒且套筒内轴向滑动安装有主动带轮轴,主动带轮轴上套固有主动带轮且主动带轮上配合有卷曲皮带,所述卷曲皮带另一端滑动配合安装在卷曲轴上,所述主动带轮轴上套固有滑动齿轮且滑动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上的宽齿轮,所述宽齿轮同轴转动安装有大齿轮且大齿轮啮合有经减速电机驱动的小齿轮,所述主动带轮轴远离卷曲皮带一端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固定在生产平台上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生产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卷曲皮带张紧的张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与卷曲皮带配合的张紧轮且张紧轮同轴心轴向滑动安装有张紧轴,所述张紧轴转动安装配合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竖向滑动安装在生产平台上,所述安装块与生产平台之间连接有张紧弹簧。
优选的,所述卷曲轴与卷曲皮带配合一端设置成阶梯状轴且部分卷曲皮带与卷曲轴直径较小一端不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方案中线圈绕制机可进行多组线圈的绕制并且可以根据所需线圈形状的不同快速更换具有不同形状的线圈,而且对所更换后的线圈绕线芯同步进行快速定位、夹紧,缩短了更换线圈绕线芯所需要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线圈在绕制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工人减轻了工作负担;
(2)该线圈绕线芯可快速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下,不需要过多额外的操作过程,即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旋拧双头反向螺母同步带动两顶端盖进行相背移动,使得若干绕线芯瓣朝着中间位置聚拢,进而使得绕制完成的线圈与若干绕线芯瓣分离,随后手动取下线圈即可,整个操作简单、快捷并且大大缩短了取线圈时耗费的时间;
(3)压平机相对于传统的线圈整平装置可针对不同形状的线圈进行压平处理,根据所要压平的线圈形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压平模具并且可快速对压平模具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以及适配性,并且整个更换过程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快捷,可广泛进行推广;
(4)电机定子卷曲机通过卷曲皮带、卷曲轴的相互配合,使得放置于卷曲皮带上的被压平处理过的线圈一层一层的缠绕在卷曲轴上,并且最终卷曲成筒状线圈,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时工人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即降低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线圈的生产效率,可进行广泛推广;
(5)在本方案中当线圈绕制机将线圈绕制完成时,通过转移装置将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线圈绕线芯快速拆卸并且将绕制有线圈的线芯同步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使得缠绕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此时转移装置进行归位并且将新的线圈绕线芯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用于进行下一组线圈的绕制,随后通过转动双头反向螺母将线圈与线圈绕线芯脱离,再通过退出装置将与线圈脱离后的线圈绕线芯从线圈压平机内退出,随后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压平处理,此时工作人员将完成脱离后的线圈绕线芯转移至存放区以做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发明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发明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发明第三电动推杆与线圈绕线芯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发明线圈绕制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线圈绕制机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发明线圈绕线芯与第一安装架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发明芯瓣表层与绕线芯瓣分离后示意图;
图9为发明绕线芯瓣与限位柱分离后示意图;
图10为发明其中一个绕线芯瓣删去后线圈绕线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发明若干绕线芯瓣与梯形凸台分离后示意图;
图12为发明若干绕线芯瓣与双头反向螺母配合关系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发明连接安装轴处于被定为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发明连接安装轴在进行解锁过程中某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发明圆环完全滑入至环形凹槽内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发明梯形圆板截面剖视后于圆环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7为发明连接安装后于安装孔配合关系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8为发明线圈压平机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发明线圈压平机正视示意图;
图20为发明线圈压平机俯视示意图;
图21为发明两定位板与伸缩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2为发明定位板与承载板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发明压平板和与之对应的承载板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发明线圈卷曲机机构示意图;
图25为发明线圈卷曲机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发明线圈卷取机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7为发明卷曲轴与卷曲皮带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8为发明U形推板与挡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两承托杆与压平机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0位本发明两承托杆移动至卷曲皮带位置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30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生产平台1,所述生产平台1上依次安装有线圈绕制机、线圈压平机、定子卷曲机,所述线圈绕制机用于将电磁导线在线圈绕线芯2上进行缠绕并且将其绕制成各种要求的形状,根据所需线圈形状的不同,比如:线圈形状可以为菱形、圆形或者多边形等形状;线圈压平机用于将绕制完成的线圈进行整平处理;定子卷曲机用于将被压平后的线圈通过卷曲校圆处理成为筒状,最终完成线圈的加工;
其特征在于,我们在线圈绕制机上可拆卸安装有线圈绕线芯2且线圈绕线芯2配合有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转移装置,所述线圈压平机背离线圈绕制机一端横向滑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一安装架3且第一安装架3由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退出装置驱动,所述生产平台1横向一侧安装有供线架5,位于所述线圈压平机与供线架5之间的生产平台1上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二安装架4;
参照附图2所示,当线圈绕制机完成对线圈的绕制工作后,此时我们通过设置于生产平台1上的转移装置将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且缠绕有绕制好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快速取下,并且将缠绕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与此同时,当线圈绕线芯2被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时,线圈绕线芯2背离线圈绕制机一端刚好与第一安装架3进行固定安装配合,此时,我们通过控制转移装置并且使其归位,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归位后的转移装置将新的线圈绕线芯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随即开展下一组线圈的绕制工作;
随后工作人员将缠绕在线圈绕线芯2上的线圈与线圈绕线芯2进行脱离,并且通过退出装置将与线圈分离后的线圈绕线芯2从线圈压平机内撤出,随后通过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压平处理工序,工作人员将万能充整平处理后的线圈转移至定子卷曲机内,完成线圈的校圆卷曲处理,最终完成线圈的整个生产过程;
参照附图3所示,线圈绕制机包括:生产平台1纵向一侧设置有横向动力滑台85且横向动力滑台85上设置有纵向动力滑台86,所述生产平台1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架4相对应的绕线动力滑台84且绕线动力滑台84上转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同轴心设置的圆筒6,所述圆筒6面向线圈绕线芯2一端连通有L形绕线头7,所述L形绕线头7另一端设有出线孔8,所述圆筒6由设置于绕线动力滑台84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纵向动力滑台86上转动安装有钩头9且钩头9由安装在纵向动力滑台86上的打结电机10驱动;
线圈绕制机在具体工作的时候,我们将电磁导线从供线架5上引出并且使得电磁导线穿过圆筒6,使得电磁导线从圆筒6进入到L形绕线头7内,我们将L形绕线头7设置为空心,进入到L形绕线头7内的电磁导线经设置于L形绕线头7远离圆筒6一端的出线孔8伸出并且将电磁导线线头伸出端固定在线圈绕线芯2上适当位置;所述绕线动力滑台84、横向移动滑台、纵向移动滑台均由相应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为常见的电机驱动丝杠,丝杠带动相应的滑台在生产平台1上进行相应的移动,由于驱动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进行详细描述)进行驱动并且驱动单元经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可为与电机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微控制处理器,微控制处理器按照所设定的程序控制电机工作,进而实现控制相应滑台的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同样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操作;
参照附图6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绕线动力滑台84上的绕线电机82且绕线电机82经相互配合的齿轮组83驱动圆筒6转动,绕线电机控制器与微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并且在微控制处理器的控制下控制绕线电机82的工作;
线圈的绕制过程如下:我们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设置在绕线动力滑台84上的驱动装置带动圆筒6转动,进而带动与圆筒6固定连接的L形绕线头7转动,由于圆筒6与线圈绕线芯2同轴心设置,因此L形绕线头7围绕线圈绕线芯2座圆周运动,与此同时,控制系统控制绕线动力滑台84朝着远离线圈绕线芯2的方向进行横向移动,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绕线动力滑台84的移动,从设置于L形绕线头7上出线孔8伸出的电磁导线不断缠绕在线圈绕线芯2上,待绕够所需规定圈数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使得设置于绕线动力滑台84上的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并且使得L形绕线头7停在某一所设定位置处,此时完成线圈的第一组绕制,随后,在纵向动力滑台86与横向动力滑台85联合作用下使得经打结电机10驱动的钩头9靠近线圈绕线芯2一侧并且打结电机10工作带动钩头9转动,钩头9转动带动从出线孔8伸出且未缠绕在线圈绕线芯2上的电磁导线进行打结处理,即,完成将线圈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打结工作;
随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驱动装置再次开始工作并且带动L形绕线头7围绕线圈绕线芯2转动并且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使得绕线动力滑台84同步继续朝着远离线圈绕线芯2的方向移动,继续完成线圈的第二组绕制,在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在绕制第二组线圈的时候,使得打结位置处电磁导线产生松动,我们使得钩头9始终钩住线圈打结位置处,直至第二组线圈绕制完成后,通过打结电机10带动钩头9转动并且使得钩头9从打结位置处退出,通过纵向动力滑台86和横向动力滑台85的联合作用,使得钩头9移动至第二组线圈末端并且再次将电磁导线进行打结处理,随后步骤重复以上过程,并且最终实现完成多组线圈的绕制工作。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第三电动推杆11,我们在生产平台1上设有与第三电动推杆11相配合的通孔90,第三电动推杆11底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滑动安装在生产平台1上的U形滑块87且U形滑块87经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二丝杠88,所述第二丝杠88由固定在生产平台1底部的转移电机12驱动,参照附图4中所示,我们在线圈绕线芯2横向一侧底部开设有与第三电动推杆11相配合的转移插孔13(第三电动推杆11其伸缩部位我们设置为矩形状),当线圈绕制机在进行线圈的绕制工作时,第三电动推杆11收缩不妨碍线圈的绕制过程,当线圈绕制完成后,筒第三电动推杆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推杆11伸长并且将其伸缩部位插入至设置在线圈绕线芯2上且与之配合的转移插孔13内,随后控制转移电机12带动线圈绕线芯2朝着靠近供线架5上的方形移动并且使得线圈绕线芯2从第二安装架4内退出,此时第三电动推杆11收缩并且使得线圈绕线芯2下降到与线圈压平机相配合位置,再通过转移电机12带动U形滑块87使其朝着靠近线圈压平机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缠绕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移动至线圈压平机内并且使得线圈绕线芯2与第一安装架3之间实现固定安装配合,随后通过控制转移电机12工作并且使得第三电动推杆11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1将新的线圈绕线芯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随即开始下一组线圈的绕制工作;
参照附图1所示,退出装置包括与第一安装架3螺纹配合安装的第一丝杠且第一丝杠经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退出电机15驱动,当转移电机12将缠绕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并且使得线圈绕线芯2与第一安装架3之间固定安装时,此时,工作人员将线圈绕线芯2上的绕制好线圈从线圈绕线芯2上退下使其与线圈绕线芯2进行分离,随后通过控制退出电机15带动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一安装架3朝着远离供线架5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与线圈分离后的线圈绕线芯2从线圈压平机内退出,随后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整平处理,工作人员将线圈绕线芯2从第一安装架3上拆下并且放置在备用区,用于替换完成线圈绕制的线圈绕线芯2;
当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整平处理后,工作人员将被压平的线圈转移至定子卷曲机上,完成对线圈的校圆卷曲,即,完成线圈整个生产工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照附图7所示,线圈绕线芯2包括连接安装轴16,我们在连接安装轴16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双头反向螺母17且双头反向螺母17上横向间隔经螺纹配合有顶端盖18,双头反向螺母17与两顶端盖18螺纹配合部位的螺纹旋向设置相反,靠近所述连接安装轴16一端的顶端盖18与连接安装轴16之间轴向滑动配合,即,当我们旋拧双头反向螺母17时,可驱动靠近连接安装轴16一侧的顶端盖18进行轴向移动,参照附图所示,两所述顶端盖18之间设置有以双头反向螺母17为中轴线间隔环绕设置的绕线芯瓣19,两所述顶端盖18相向一侧同轴心固定安装有梯形凸台20且双头反向螺母17间隔穿过梯形凸台20,参照附图10中所示,我们在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开设有梯形凸台20表面滑动配合的斜面,相邻的两所述绕线芯瓣19之间连接有收缩弹簧21(使得若干绕线芯瓣19在张开或者聚拢缩小的过程中,始终紧贴于梯形凸台20表面上),所述梯形凸台20内设有用于对绕线芯瓣19限位的限位装置并且该限位装置满足:当两顶端盖18在双头反向螺母17的驱动下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时,使得若干绕线芯瓣19只能在竖向进行移动;
两顶端盖18之间配合有若干绕线芯瓣19且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与之相互配合的梯形凸台20为斜面部分滑动配合安装(我们在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同样设置有斜面,用于和梯形凸台20表面滑动配合),我们在梯形凸台20内设有对每个绕线芯瓣19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使得每个绕线芯瓣19只能在两梯形凸台20之间进行竖向或者水平移动;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我们将若干绕线芯瓣19与两梯形凸台20调整好位置关系,随后通过线圈绕制机将电磁导线一圈一端的缠绕在绕线芯瓣19上,当在线圈绕线芯2上缠绕出符合工艺要求的线圈后,停止线圈的绕制,我们在连接安装轴16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架3和第二安装架4相配合的快速定位装置,当完成线圈的绕制工作时,我们通过转移装置将绕制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从与之固定安装配合的第二安装架4上拆下并且将其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通过设置于连接安装轴16上的快速定位装置,使其与第一安装架3之间进行固定安装配合,我们手动旋拧双头反向螺母17,带动两顶端盖18进行相背移动(即,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若干的绕线芯瓣19的限位作用,使得远离连接安装轴16一端的顶端盖18同样在双头反向螺母17的驱动下做轴向移动,我们在梯形凸台20内安装有限位装置,当两顶端盖18在双头反向螺母17的驱动下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时,使得绕线芯瓣19只能在竖向或者横向进行移动,(即,使得多个绕线芯瓣19朝着靠近双头反向螺母17的位置进行聚拢),从而实现将绕制完成的线圈与绕线芯瓣19之间的脱离,随后我们手动可将完成分离后绕制好的线圈从线圈绕线芯2上取下,并且放置在线圈压平机内,对线圈进行整平处理,完成与线圈分离后的线圈绕线芯2,我们反向旋拧双头反向螺母17即可,使得两顶端盖18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轴向移动,使得若干绕线芯瓣19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该线圈绕线芯2处于备用状态。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照附图4中所示,所述转移插孔13设置在靠近所述供线架5一侧的顶端盖18底部,随后再旋拧双头反向螺母17带点两顶端盖18进行相背移动,当将线圈取下后,我们反向旋转双头反向螺母17,使得两顶端盖18移动并且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双头反向螺母17与两顶端盖18配合部位螺纹为自锁螺纹,即,双头反向螺母17与两顶端盖18之间能够自锁(只能通过旋转双头反向螺17母方可驱动两顶端盖18进行轴向移动);
参照附图8所示,我们在绕线芯瓣19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伸缩弹簧47的安装槽23且绕线芯瓣19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芯瓣表层24,并且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槽23用于安装伸缩弹簧47,相邻的两绕线芯瓣19之间经伸缩弹簧47连接,使得多个绕线芯瓣19在张开或者聚拢缩小的过程中,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始终紧贴在与之配合的弹性凸台表面上,较好的,我们在绕线芯瓣19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绕线芯瓣19相配合的芯瓣表层24,参照附图所示,芯瓣表层24的安装使其能够遮住开设在绕线芯瓣19表面上的安装槽23,使得绕线芯瓣19表面较为平整,不至于把绕线绕进安装槽23里;
参照附图11所示,我们在梯形凸台20上环绕其中轴线间隔设有滑槽25,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滑槽25内的滑块26且滑块26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柱27,所述绕线芯瓣19上设有与限位柱27竖向滑动配合的限位孔28,绕线芯瓣19通过与之滑动配合安装的限位柱27滑动安装在与之对应的弹性凸台上,并且当两顶端盖18带动两梯形凸台20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时,同步带动与限位柱27固定安装的滑块26在与之对应的滑槽25内进行滑动,以配合当两顶端盖18进行轴向移动时,使得与限位柱27滑动配合的绕线芯瓣19只能沿限位柱27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即,实现多个绕线芯瓣19朝着靠近或者远离双头反向螺母17的方向聚拢或者分散。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安装架3与第二安装架4上固定安装有安装筒29且安装筒29内设有与连接安装轴16相配合的安装孔30,参照附图13所示,连接安装轴16面向安第二安装架4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安装孔30的衔接杆31,所述衔接杆31头部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梯形圆板32且衔接杆31上同轴心滑动配合安装有圆环33(圆环33在设置的时候,我们使得其两端均设置为斜面),所述梯形圆板32内同轴心设有与圆环33相配合的环形凹槽34,所述安装孔30内上下两端经卡接弹簧35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安装筒29内的定位板36且定位板36面向梯形圆板32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安装孔30内轴向两侧开设有滑孔37且连接安装轴16轴向两侧固定有与滑孔37滑动配合的矩形杆38;
当需要将线圈绕线芯2安装在相应的安装架上时,我们可手持线圈绕线芯2并且使得连接安装轴16插入至与之配合的安装孔30内(安装孔30内径与连接安装轴16相同),当连接安装轴16在安装孔30内向里滑动时,固定于衔接杆31上的梯形圆板32首先接触到设置于安装孔30内的卡接装置,由于梯形圆板32外圆面为斜面,参照附图所示,当梯形圆板32触碰到卡接装置时,通过其斜面的作用,使得梯形圆板32越过卡接装置,当梯形圆板32越过卡接装置后,卡接装置实现对梯形圆板32的定位、卡紧;
当我们需要更换线圈绕线芯2时,只需给线圈绕线芯2施加一个向里的推力使得连接安装轴16继续沿安装孔30向里进行滑动,此时圆环33触碰到卡接装置,并且受到卡接装置的阻挡,使得圆环33与衔接杆3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最终使得圆环33抵触于连接安装轴16端面上,参照附图14所示,此时我们继续向里推动连接安装轴16,此时圆环33通过其斜面同样越过卡接装置,此时圆环33与梯形圆板32均位于卡接装置同侧,当圆环33越过卡接装置后,我们随后向外拉动连接安装轴16,此时圆环33受到卡接装置的阻挡并且与衔接杆3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最终使得圆环33滑入至设置于梯形圆板32内的环形凹槽34中 ,参照附图15所示,此时,我们继续向外拉动连接安装轴16,由于圆环33与环形凹槽34配合一端抵触于环形凹槽34底壁上,即,伴随着连接安装轴16的继续向外移动,带动圆环33、梯形圆板32越过卡接装置,完成对连接安装轴16的拆卸,即,实现将线圈绕线芯2拆卸的效果;
参照附图13所示,我们在连接安装轴16面向绕线芯瓣19一侧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轴向杆68且顶端盖18内设有与轴向杆68滑动配合的轴向孔89,使得当双头反向螺母17驱动顶端盖18进行移动时,通过相互配合的轴向杆68、轴向孔89使得两顶端盖18只能进行轴向移动;
参照附图16所示,我们在设置定位板36的时候,将定位板36面向安装孔30底壁一侧上端面同样进行倒圆角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该倒圆角设置的不需要很大(如附图中所示,只需要一个较小的弧度即可),滑入至环形凹槽34内的圆环33在越过两定位板36的过程中,并且当圆环33与定位板36处于如附图16中所示位置关系时,圆环33与梯形圆板32相配合部位抵触于定位板36倒较小圆角一端,伴随着连接安装轴16的继续向外移动,最终使得滑入至环形凹槽34内的圆环33与梯形圆板32同步越过两定位板36,实现对需求绕线芯的拆卸过程,整个拆卸过程我们只需用力将线圈绕线芯2向里推到底后,再向外拉即可,操作简单、快捷;
较好的,参照附图14所示,我们在安装孔30内横向滑动配合安装有抵接板69且抵接板69与安装孔30底壁之间连接有抵接弹簧70,参照附图13所示,当梯形圆板32越过两定位板36时,梯形圆板32面向安装孔30底壁一侧抵接在抵接板69上,并且抵接弹簧70处于被压缩状态,抵接弹簧70通过抵接板69施加给梯形圆板32一个抵接力,用于防止梯形圆板32在安装孔30内产生晃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8所示,所述线圈压平机包括竖向间隔设置于生产平台1上的承载板39且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固定于生产平台1,两所述承载板39纵向两端横向间隔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摆杆40,所述摆杆40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且另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两承载板39与四个摆杆40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其中一个摆杆40同轴转动有连杆41且连杆41转动安装配合有驱动凸轮42,所述驱动凸轮42由固定于生产平台1上的电机驱动,该装置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我们可将线圈放置于两承载板39之间,并且控制压平电机43工作进而带动驱动凸轮42转动,驱动凸轮42通过与之转动安装配合的连杆41驱动平行四边形机构移动,即,摆杆40转动带动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平移下压,参照附图中所示,从而实现将位于两承载板39之间的线圈进行整平处理;
由于线圈有很多种形状,比如:菱形、圆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的线圈需要适配不同的压平装置,较好的,我们在两承载板39相向一侧横向滑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压平板44并且压平板44上设置有用于适配不同形状线圈的卡槽45,本实施例以菱形线圈为例进行描述说明,在设置卡槽45的时候,我们将卡槽45设置为与菱形相适配的三角形状(该卡槽45在设置的时候不需要很大,只需要设置一个能够将菱形线圈对角卡紧、定位的小卡槽45即可),在对菱形线圈进行压平的时候,我们应当将线圈抽头所在的菱形的角和与其对应的角作为支点,并且将相互对应的两支点分别放置在与之配合的卡槽45中(即,将菱形线圈位于对角处的两支点分别放置在与之对应的三角形卡槽45中,并且从互为对角的两支点位置将菱形线圈逐渐倾倒,并且最终将其压平),卡槽45的设置相对于对放置于压平板44之间的线圈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使得菱形线圈以其对角作为支点将其压平;
较好的,我们在承载板39纵向两侧设有用于对压平板44定位的快速锁紧装置,当针对不同形状的线圈进行压平时,我们需要更换开设有不同卡槽45的压平板44,从而使得该线圈压平机的适用性更广并且利用率大大提高,在对压平板44进行安装的时候,我们通过快速锁紧装置实现对压平板44的快速锁紧、定位,使得整个更换过程简单、快捷,我们在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上设置有用于对快速锁紧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当需要更换压平板44时,我们通过解锁装置解除快速锁紧装置对压平板44的锁紧、定位,将压平板44拆下并且安装新的压平板44用于压平不同形状的线圈。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1所示,两所述承载板39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定位杆46且定位杆46通过伸缩弹簧47和与之对应的承载板39连接,我们在承载板39纵向两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L形板73并且伸缩弹簧47一端连接于定位杆46另一端连接于L形板73上,所述定位杆46滑动配合穿过承载板39并且插入至设置于压平板44纵向两侧壁上相应的定位孔48内,我们使得定位杆46与定位孔48相配合一端横向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参照附图23所示,我们在两承载板39相向一侧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滑腔75,当我们将压平板44由滑腔75开口一端向里滑动安装时,当压平板44触碰到定位杆46进行倒圆角设置一端时,挤压两定位杆46使其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滑动(此时伸缩弹簧47被压缩储能),从而使得压平板44越过定位杆46,当压平板44越过定位杆46后伴随着压平板44的继续沿矩形腔滑动,当设置于压平板44上的定位孔48移动至定位杆46位置处时,此时定位杆46在伸缩弹簧47的作用下插入至定位孔48中,进而实现对压平板44的锁紧、定位,位于上方的两定位杆46置于承载板39外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杆49,我们在位于上方的L形板73上设置有与U形杆49滑动配合的矩形滑孔74(如附图21所示),所述解锁装置设置于两U形杆49之间,我们通过解锁装置驱动两U形杆49沿相背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位于上方的两定位杆46从与之配合的定位孔48中退出,从而解除定位杆46对压平板44的锁紧、定位;
参照附图18所示,我们通过转动手柄51进而带动弧形杆50转动,弧形杆50由附图18中所示位置转动90°的过程中挤压两U形杆49并且驱动与U形杆49固定安装的定位杆46从定位孔48中向外退出,我们在设置弧形杆50的时候,使得其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用于防止线圈压平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晃动造成弧形板转动;
参照附图21、22所示,位于纵向同侧的两定位杆46之间转动安装有伸缩杆52且伸缩杆52与位于纵向同侧的摆杆40平行设置,当我们转动手柄51通过弧形杆50驱动位于上方的两定位杆46从与之对应的定位孔48中退出时,通过伸缩杆52同步带动位于下方的两定位杆46从与之对应的定位孔48中退出,即,转动手柄51可实现对四个定位杆46同步进行解锁,操作简单、快捷;
参照附图18所示,所述驱动凸轮42为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圆板71且圆板71纵向一侧壁上固定有轴销72所述连杆41转动安装于轴销72上,所述圆板71由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圆板71转动并且圆板71通过固定于其表面且不与圆板71同心设置的轴销72带动连杆41做往复摆动,进而带动两承载板39与四个摆杆40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线圈进行压平处理。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4所示,我们在生产平台1横向一端转动安装有卷曲轴53且生产平台1横向另一端转动安装有套筒54,所述套筒54内轴向滑动安装有主动带轮轴55且主动带轮轴55上套固有主动带轮56,所述主动带轮56上配合有卷曲皮带57且卷曲皮带57另一端滑动配合安装在卷曲轴53上,即,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之间可产生相对转动,(参照附图25中所示,即,卷曲皮带57另一端未配合有带轮而是直接绕在卷曲轴53上,此时卷曲轴53相当于带轮),并且卷曲皮带57位于下方的皮带处于水平状态,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首先将被整平处理过的线圈放置于卷曲皮带57位于下方的皮带上;
所述主动带轮轴55上套固有滑动齿轮58且滑动齿轮58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宽齿轮59,所述宽齿轮59同轴转动安装有大齿轮60且大齿轮60啮合有经减速电机61驱动的小齿轮62,此时我们通过减速电机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61工作并且带动小齿轮62驱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60转动,大齿轮60带动与之同轴转动的宽齿轮59转动并且带动滑动齿轮58转动,滑动齿轮58转动同步带动主动带轮轴55转动,进而带动主动带轮56转动,我们通过设置减速电机61、小齿轮62带动大齿轮60,并且宽齿轮59直径小于大齿轮60直径且滑动齿轮58直径大于宽齿轮59直径,是为了将减速电机61的转速进行多级降低,以致与使得最终驱动卷曲皮带57以一个较慢的速度进行转动,伴随着卷曲皮带57的转动,放置于卷曲皮带57上的线圈在卷曲皮带57的带动下同步向前移动,当线圈靠近卷曲轴53一端在卷曲皮带57的转动下与卷曲轴53接触时,伴随着卷曲皮带57的继续转动,则线圈在卷曲皮带57的作用下开始缠绕在卷曲轴53上并且伴随着卷曲皮带57的持续转动,使得线圈一圈一圈的缠绕在卷曲轴53上,以致使得整个线圈全部缠绕在卷曲轴53上,此时完成对线圈的卷曲并且线圈变成筒状;
由于线圈一圈一圈的缠绕在卷曲轴53上,使得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转动配合部位的转动半径增大,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转动配合部位半径增大开始拉伸卷曲皮带57,因此我们在生产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对卷曲皮带57张紧的张紧装置,伴随着线圈一层层的缠绕在卷曲轴53上,此时卷曲轴53通过卷曲皮带57作用于张紧装置并且在张紧装置的作用下整个卷曲皮带57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我们在主动带轮轴55远离卷曲皮带57一端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一电动推杆6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具体可选用NKLA型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即,主动带轮轴55同轴心转动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63上,当完成对线圈的卷曲成型后,此时,我们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63进行收缩进而带动主动带轮轴55同步朝着靠近第一电动推杆63的方向移动,此时套固于主动带轮轴55上的滑动齿轮58同步移动并且始终与宽齿轮59处于啮合状态,主动带轮轴55移动同步带动卷曲皮带57也随之朝着靠近第一电动推杆63的方向移动(主动带轮56套固在主动带轮轴55上),此时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滑动配合一端也同步朝着相同方向进行移动,此时缠绕在卷曲轴53上的筒状线圈便呈现在面前,我们手动将卷曲成型的筒状线圈取下即可。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与卷曲皮带57配合的张紧轮64且张紧轮64同轴心套固有张紧轴65,所述张紧轴65转动安装配合有安装块67且安装块67竖向滑动安装有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滑轨76,所述安装块67与生产平台1之间连接有张紧弹簧66,当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滑动配合部位缠绕有一层一层的线圈并且使其与卷曲轴53转动配合部位直径增大时,卷曲皮带57通过张紧轮64带动滑块26沿滑轨76向下滑动并且压缩张紧弹簧66,卷曲皮带57配合有张紧轮64且张紧轮64转动安装在竖向滑动安装于滑轨76内的滑块26上,是为了配合当线圈一层层缠绕在卷曲轴53上时,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配合部位直径增大,使得卷曲皮带57有一定程度的伸缩量,并且在卷曲皮带57产生一定伸缩量的同时,又保证卷曲皮带57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我们将张紧轮64轴向滑动安装在张紧轴65上用于配合当需要将卷曲成型的筒状线圈取下时,第一电动推杆63带动卷曲皮带57朝着靠近第一电动推杆63的方向移动,此时卷曲皮带57带动与之配合的张紧轮64沿张紧轴65同步朝着相同方向移动;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所述卷曲轴53与卷曲皮带57配合一端设置成阶梯状轴且部分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直径较小一端不接触,参照附图27所示,我们在卷曲轴53与卷曲皮带57滑动配合一端设置为阶梯状,即,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直径较小,部分卷曲皮带57缠绕在卷曲轴53直径较大部分且部分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直径较小一端不接触,我们将线圈放置在卷曲皮带57底部为水平部位上时,使得线圈面向减速电机61一侧与卷曲轴53直径较小部分并且靠近减速电机61一端对齐,即,使得线圈在卷曲皮带57的带动下,只缠绕在卷曲轴53直径较小部分,当完成线圈的卷曲成形后,我们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3带动卷曲皮带57移动,进而将卷曲成形的筒状线圈露出,我们手动取下线圈即可,由于卷曲成形后的筒状线圈面向减速电机61一侧抵触在卷曲轴53直径较大部分一端,因此卷曲皮带57在第一电动推杆63的带动下朝着靠近减速电机61方向移动时,由于筒状线圈受到卷曲轴53直径较大部分端面的抵触,不会随卷曲皮带57移动,当卷曲皮带57移开时,缠绕在卷曲轴53直径较小部分的筒状线圈露出;
参照附图26所示,较好的,我们在生产平台1上轴向滑动安装有U形推板79并且U形推板79两悬臂内分别经余量弹簧81连接有与之滑动配合安装的挡板80,且卷曲皮带57绕过卷曲轴53部分置于两挡板80之间,由于卷曲皮带57具有一定的厚度,参照附图28所示,我们使得两挡板80与卷曲皮带57两端滑动配合,并且U形推板79两悬臂之间连接部分与卷曲皮带57间隔有一定距离(因为伴随着线圈一层层缠绕在卷曲轴53上,会导致卷曲轴53的直径增大,进而使得卷曲皮带57向外扩展,卷曲皮带57与U形推板79两悬臂之间部位间隔设置正是为卷曲皮带57扩展留有一定余量),U形推板79纵向一侧壁固定安装有圆杆78且圆杆78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二电动推杆77,当筒状线圈卷曲成形完成后,工作人员同步控制第二电动推杆77和第一电动推杆63同步收缩,即,第一电动推杆63带动主动带轮轴55移动的同时,第二电动推杆77通过圆杆78同步带动U形推板79朝着相同方向移动,由于挡板80与卷曲皮带57两端面滑动接触配合,因此U形推板79沿生产平台1进行滑动的同时,同步带动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配合一端进行移动,通过两电动推杆的共同作用,使得卷曲皮带57两端受力进而使得卷曲皮带57能够更好的朝着靠近电动推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卷曲皮带57移动更加可靠、稳定;
我们在U形推板79内两悬臂之间经余量弹簧81连接有与之滑动安装配合的挡板80并且使得挡板80与卷曲配合两端滑动配合接触,此种情况是为了避免当卷曲轴53上缠绕有较厚的线圈并且线圈较宽时,线圈凸出于卷曲皮带57外部分会抵触在U形推板79背离第二电动推杆77一端的悬臂上,导致卷曲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我们通过设置挡板80并且挡板80经余量弹簧81滑动安装在U形推板79悬臂内,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线圈突出于卷曲皮带57外部分抵触在挡板80上时,会挤压挡板80并且使得向U形推板79悬臂内收缩,为线圈的缠绕、卷曲进行让位。
在本方案中线圈绕制机可进行多组线圈的绕制并且可以根据所需线圈形状的不同快速更换具有不同形状的线圈,而且对所更换后的线圈绕线芯2同步进行快速定位、夹紧,缩短了更换线圈绕线芯2所需要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线圈在绕制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工人减轻了工作负担;
该线圈绕线芯2可快速将绕制完成的线圈取下,不需要过多额外的操作过程,即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旋拧双头反向螺母17同步带动两顶端盖18进行相背移动,使得若干绕线芯瓣19朝着中间位置聚拢,进而使得绕制完成的线圈与若干绕线芯瓣19分离,随后手动取下线圈即可,整个操作简单、快捷并且大大缩短了取线圈时耗费的时间;
压平机相对于传统的线圈整平装置可针对不同形状的线圈进行压平处理,根据所要压平的线圈形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压平模具并且可快速对压平模具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以及适配性,并且整个更换过程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快捷,可广泛进行推广;
电机定子卷曲机通过卷曲皮带57、卷曲轴53的相互配合,使得放置于卷曲皮带57上的被压平处理过的线圈一层一层的缠绕在卷曲轴53上,并且最终卷曲成筒状线圈,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时工人被划伤的情况发生,即降低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线圈的生产效率,可进行广泛推广;
在本方案中当线圈绕制机将线圈绕制完成时,通过转移装置将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的线圈绕线芯2快速拆卸并且将绕制有线圈的线芯同步转移至线圈压平机内,使得缠绕有线圈的线圈绕线芯2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上,此时转移装置进行归位并且将新的线圈绕线芯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上用于进行下一组线圈的绕制,随后通过转动双头反向螺母17将线圈与线圈绕线芯2脱离,再通过退出装置将与线圈脱离后的线圈绕线芯2从线圈压平机内退出,随后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压平处理,此时工作人员将完成脱离后的线圈绕线芯2转移至存放区以做备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参照附图3中所示,我们可在压平机与第二安装架4之间轴向滑动安装有移动架94(移动架94经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四电动推杆90驱动),移动架94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斜齿轮93且第二斜齿轮93由固定在移动架94上的拆卸电机95驱动,我们在双头反向螺母17上同轴心套固有第一斜齿轮92,当线圈绕线芯2被转移至压平机内时(此时线圈绕线芯2被固定安装在与之相配合的安装筒29内),我们通过第四电动推杆控制器控制第四电动推杆90带动移动架94朝着靠近线圈绕线芯2的方向移动,并且与此同时通过拆卸电机控制器控制拆卸电机95启动,使得第二斜齿轮93与第一斜齿轮92进行啮合,由于两齿轮设置为斜齿轮,因此在啮合的过程中避免了打齿情况的发生,拆卸电机95通过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启动双头反向螺母17转动,进而使得两顶端盖18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做轴向移动,此时缠绕在线圈绕线芯2上的线圈与线圈绕线芯2脱离,伴随着线圈绕线芯2直径的缩小,与线圈绕线芯2脱离的线圈底部触碰到压平板44上并且线圈刚好卡在设置于压平板44上的卡槽45内(此时拆卸电机95停止转动,我们给拆卸电机控制器设定相应参数,使得拆卸电机95通过两斜齿轮驱动双头反向螺母17转动一定角度时,拆卸电机停止工作),随后,控制第四电动推杆90收缩并且带动移动架94朝着远离线圈绕线芯2的方向移动,使得两斜齿轮分离,此时通过退出电机15带动线圈绕线芯2从压平机内退出,随后线圈压平机开始对线圈进行整平处理;
我们在线圈压平机背离定子卷曲机一侧的生产平台1上纵向滑动安装有U形推杆22并且U形推杆22由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五电动推杆91驱动,在设置的时候,我们使得U形推杆22下端面与承载板39上端面持平(所述承载板39和与之配合的压平板44上端面同样持平),当线圈压平机完成对线圈的整平处理后,我们控制第五电动推杆91驱动U形推杆22朝着靠近线圈压平机的方向移动,进而U形推杆22两悬臂将被压平的线圈从位于下方的压平板44上向外推出,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线圈压平机面向定子卷曲机一侧的伸缩杆52取消(如附图29中所示),即,位于下方的压平板44此时只受到一个定位杆46的定位(如附图21、22所示),位于上方的压平板44此时仍被两个定位杆46进行定位、锁定;
参照附图1所示,我们在线圈压平机与定子卷曲机之间横向滑动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第六电动推杆100并且第六电动推杆100螺纹配合有经移动电机102驱动的卷曲丝杠101,所述第六电动推杆100向上穿出生产平台1,并且生产平台1上设有与第六电动推杆100相配合矩形孔103,参照附图29所示,第六电动推杆100向上穿出生产平台1一端固定有转移杆96且转移杆96上横向间隔设有纵向滑动安装在转移杆96上的承托杆97,两所述承托杆97上端面与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上端面持平,两承托杆97螺纹配合有转移丝杠98且转移丝杠98由固定在转移杆96上的平移电机99驱动,当被压平的线圈在U形推杆22的推动下从线圈压平机内推出时,即,刚好将被压平的线圈推到两承托杆97上,随后我们控制移动电机102驱动第六电动推杆100朝着靠近定子卷曲机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被压平后的线圈转移至与卷曲皮带57相对应且互为平行的位置处(如附图30中所示),随后通过控制第六电动推杆100伸长进而带动转移杆96向上移动,当位于两承托杆97上的线圈上升到稍高于卷曲皮带57的下行皮带位置处时,第六电动推杆100停止伸长并且此时通过两平移电机控制器控制两平移电机99带动 与之对应的承托杆97朝着靠近卷曲皮带57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位于两承托杆97上的线圈转移至卷曲皮带57的下行皮带位置上,随后开启定子卷曲机,对位于卷曲皮带57下行皮带上的线圈进行卷曲处理;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即,线圈的绕制、线圈与线圈绕线芯2的脱离、线圈的压平以及线圈的卷曲处理之间实现全部自动化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由于在该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中各个设备之间均固定安装在生产平台1上(我们在相应设备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感应开关),并且感应开关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感应开关的作用下各个部件的动作以及各个设备的启动与停止均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且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各个部件实现协同配合工作,共同完成空心杯电机定子的制作。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发明,应该理解为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包括生产平台(1),所述生产平台(1)上依次安装有线圈绕制机、线圈压平机、定子卷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制机上可拆卸安装有线圈绕线芯(2)且线圈绕线芯(2)配合有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转移装置,所述线圈压平机背离线圈绕制机一端横向滑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一安装架(3)且第一安装架(3)由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退出装置驱动,所述生产平台(1)横向一侧安装有供线架(5),位于所述线圈压平机与供线架(5)之间的生产平台(1)上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快速安装配合的第二安装架(4);
线圈绕制机包括:生产平台(1)纵向一侧设置有横向动力滑台且横向动力滑台上设置有纵向动力滑台,所述生产平台(1)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架(4)相对应的绕线动力滑台且绕线动力滑台上转动安装有与线圈绕线芯(2)同轴心设置的圆筒(6),所述圆筒(6)面向线圈绕线芯(2)一端连通有L形绕线头(7),所述L形绕线头(7)另一端设有出线孔(8),所述圆筒(6)由设置于绕线动力滑台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纵向动力滑台上转动安装有钩头(9)且钩头(9)由安装在纵向动力滑台上的打结电机(10)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第三电动推杆(11)且第三电动推杆(11)由固定在生产平台(1)底部的转移电机(12)驱动,所述线圈绕线芯(2)横向一侧底部开设有与第三电动推杆(11)相配合的转移插孔(13),所述退出装置包括与第一安装架(3)螺纹配合安装的第一丝杠(14)且第一丝杠(14)经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退出电机(15)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线芯(2)包括连接安装轴(16),连接安装轴(16)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双头反向螺母(17)且双头反向螺母(17)上横向间隔经螺纹配合有顶端盖(18),靠近所述连接安装轴(16)一端的顶端盖(18)与连接安装轴(16)之间轴向滑动配合,两所述顶端盖(18)之间设置有以双头反向螺母(17)为中轴线间隔环绕设置的绕线芯瓣(19),两所述顶端盖(18)相向一侧同轴心固定安装有梯形凸台(20)且双头反向螺母(17)间隔穿过梯形凸台(20),所述绕线芯瓣(19)横向两端开设有梯形凸台(20)表面滑动配合的斜面,相邻的两所述绕线芯瓣(19)之间连接有收缩弹簧(21),所述梯形凸台(20)内设有用于对绕线芯瓣(19)限位的限位装置并且该限位装置满足:当两顶端盖(18)在双头反向螺母(17)的驱动下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时,使得若干绕线芯瓣(19)只能在竖向进行移动,所述连接安装轴(16)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架(3)和第二安装架(4)相配合的快速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插孔(13)设置在靠近所述供线架(5)一侧的顶端盖(18)底部,所述绕线芯瓣(19)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伸缩弹簧(47)的安装槽(23)且绕线芯瓣(19)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芯瓣表层(24),所述梯形凸台(20)上环绕其中轴线间隔设有滑槽(25),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于滑槽(25)内的滑块(26)且滑块(26)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柱(27),所述绕线芯瓣(19)上设有与限位柱(27)竖向滑动配合的限位孔(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3)与第二安装架(4)上固定安装有安装筒(29)且安装筒(29)内设有与连接安装轴(16)相配合的安装孔(30),连接安装轴(16)面向安第二安装架(4)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安装孔(30)的衔接杆(31),所述衔接杆(31)头部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梯形圆板(32)且衔接杆(31)上同轴心滑动配合安装有圆环(33),所述梯形圆板(32)内同轴心设有与圆环(33)相配合的环形凹槽(34),所述安装孔(30)内上下两端经卡接弹簧(35)连接有竖向滑动安装在安装筒(29)内的定位板(36)且定位板(36)面向梯形圆板(32)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所述安装孔(30)内轴向两侧开设有滑孔(37)且连接安装轴(16)轴向两侧固定有与滑孔(37)滑动配合的矩形杆(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压平机包括竖向间隔设置于生产平台(1)上的承载板(39)且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固定于生产平台(1),两所述承载板(39)纵向两端横向间隔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摆杆(40),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所述摆杆(40)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且另一端转动安装于位于下方的承载板(39),其中一个摆杆(40)同轴转动有连杆(41)且连杆(41)转动安装配合有驱动凸轮(42),所述驱动凸轮(42)由固定于承托台上的压平电机(43)驱动,两所述承载板(39)相向一侧横向滑动安装有可拆卸的压平板(44)且承载板(39)纵向两侧设有用于对压平板(44)定位的快速锁紧装置,位于上方的承载板(39)上设置有用于对快速锁紧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两所述压平板(44)相向一侧设置有卡槽(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锁紧装置包括:两所述承载板(39)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定位杆(46)且定位杆(46)通过伸缩弹簧(47)和与之对应的承载板(39)连接,压平板(44)纵向两侧壁上相应位置设有与定位杆(46)相配合的定位孔(48)且定位杆(46)与定位孔(48)相配合一端横向一侧进行倒圆角设置,位于上方的两定位杆(46)置于承载板(39)外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杆(49)且解锁装置设置于两U形杆(49)之间,解锁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位于上方承载板(39)上的弧形杆(50)且弧形杆(50)同轴转动安装有手柄(51),位于纵向同侧的两定位杆(46)之间转动安装有伸缩杆(52)且伸缩杆(52)与位于纵向同侧的摆杆(40)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卷曲机包括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卷曲轴(53),所述生产平台(1)上转动安装有套筒(54)且套筒(54)内轴向滑动安装有主动带轮轴(55),主动带轮轴(55)上套固有主动带轮(56)且主动带轮(56)上配合有卷曲皮带(57),所述卷曲皮带(57)另一端滑动配合安装在卷曲轴(53)上,所述主动带轮轴(55)上套固有滑动齿轮(58)且滑动齿轮(58)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生产平台(1)上的宽齿轮(59),所述宽齿轮(59)同轴转动安装有大齿轮(60)且大齿轮(60)啮合有经减速电机(61)驱动的小齿轮(62),所述主动带轮轴(55)远离卷曲皮带(57)一端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固定在生产平台(1)上的第一电动推杆(63),所述生产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对卷曲皮带(57)张紧的张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与卷曲皮带(57)配合的张紧轮(64)且张紧轮(64)同轴心轴向滑动安装有张紧轴(65),所述张紧轴(65)转动安装配合有安装块(67)且安装块(67)竖向滑动安装在生产平台(1)上,所述安装块(67)与生产平台(1)之间连接有张紧弹簧(6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曲轴(53)与卷曲皮带(57)配合一端设置成阶梯状轴且部分卷曲皮带(57)与卷曲轴(53)直径较小一端不接触。
CN201911343598.3A 2019-12-24 2019-12-24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Active CN110994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3598.3A CN110994923B (zh) 2019-12-24 2019-12-24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3598.3A CN110994923B (zh) 2019-12-24 2019-12-24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923A CN110994923A (zh) 2020-04-10
CN110994923B true CN110994923B (zh) 2020-10-20

Family

ID=7007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3598.3A Active CN110994923B (zh) 2019-12-24 2019-12-24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4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571B (zh) * 2020-06-03 2021-08-27 北京萃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组线圈的绕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8149A (ja) * 1982-05-13 1983-11-18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ハネカム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5082938A (ja) * 2013-10-24 2015-04-27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非平板状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非平板状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03683738B (zh) * 2013-12-31 2018-04-27 深圳市双环全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空心杯电机线圈绕线机
CN108512375A (zh) * 2017-02-28 2018-09-07 重庆长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杯电机线圈绕制设备
CN107181379B (zh) * 2017-06-16 2019-05-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一次成型空心杯电机线圈绕制装置及方法
CN208353176U (zh) * 2018-07-27 2019-01-08 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空心杯电机线圈尺寸的绕线夹具
CN108683308A (zh) * 2018-07-27 2018-10-19 京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空心杯电机线圈尺寸的绕线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923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16948A2 (zh) 一种高效电机线圈自动绕制装置
CN107978447A (zh) 带自动卸料功能的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110994923B (zh) 空心杯电机定子自动生产设备
JPS5939981B2 (ja) 巻付部高さ調整可能なコイル付設機
CN112185686B (zh) 绕向交替连续式线圈绕制装置及方法
CN208890600U (zh) 漆包线绕线机构
CN103296844A (zh) 一种绕线机的同步式装模机构
CN103208891A (zh) 一种电机线圈自动缠绕设备
CN210854735U (zh) 一种环锭纺工艺用卷绕成型装置
CN209250454U (zh) 三针绕线机
CN114132798A (zh) 可多头卷绕的自动换筒络纱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19043U (zh) 带自动卸料功能的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
CN114291651A (zh) 一种基于广电hfc网络用线缆整理装置
CN208890601U (zh) 用于定子绕线机的机头传动机构
CN112390094A (zh) 一种线缆紧线装置
CN218585804U (zh) 一种储线机构及磁环绕线机
CN210867456U (zh) 异形线圈绕制机
CN219791964U (zh) 一种包芯线生产线的牵引装置
CN112158650A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放线架
CN219194035U (zh) 一种便于扩容的整线器
CN202172347U (zh) 发电机转子的绕线机的新型模头
CN219807571U (zh) 一种自动放线机
CN117416804B (zh) 一种包芯纱生产用络筒机
CN218507235U (zh) 一种浆纱机张力控制装置
CN215159892U (zh) 隔热条收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