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9866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9866A
CN110989866A CN201911221981.1A CN201911221981A CN110989866A CN 110989866 A CN110989866 A CN 110989866A CN 201911221981 A CN201911221981 A CN 201911221981A CN 110989866 A CN110989866 A CN 110989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area
layer
display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19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89866B (zh
Inventor
张然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91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1196A/zh
Priority to CN201911221981.1A priority patent/CN110989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9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9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89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9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单位面积的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列,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列,第一电极列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一甲电极列在第二显示区内靠近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第一乙电极列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一显示区;第一甲电极列中的两个第一甲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的两侧,且均与第一显示区相邻;两个第一甲电极通过第一绕线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增大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感器件的光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使用的电子产品不仅要求流畅的使用体验,而且对视觉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屏占比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前置摄像头等光学器件的设置必然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影响屏占比。而为了提升屏占比,实现全面屏,研究人员考虑屏下光感器件的实现方案。
将光感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所在膜层的下方,即将光感器件设置在显示区内。当需要显示时,光感器件所在的位置能够正常显示;当需要使用光感器件时,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到达光感器件最终被光感器件利用。光感器件设置在屏下,光线需要穿透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才能被光感器件利用,对目前的屏下光感器件设置方案进行评估发现,屏下光感器件的成像质量差,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增大光感器件预留区域的透光率,增大屏下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以提升光感器件的光学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器件预留区,单位面积的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单位面积的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显示层,位于衬底基板之上;
触控层,位于显示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列,多个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第一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其中,
多个第一电极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甲电极列和至少一个第一乙电极列,第一甲电极列在第二显示区内靠近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第一乙电极列在第一方向上贯穿第一显示区;
一个第一甲电极列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包括两个第一甲电极,两个第一甲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的两侧,且均与第一显示区相邻;
第一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绕线,第一绕线位于第二显示区,两个第一甲电极通过第一绕线电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甲电极列在第一显示区内不设置第一电极,也即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内的部分区域的膜层厚度,从而能够相应的增大了该部分区域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大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感器件的光学性能。另外,第一乙电极列贯穿第一显示区,在应用触控功能时,当触摸主体触摸到第一显示区时,第一乙电极列能够用来检测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触摸位置,从而保证第一显示区的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切线B-B'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即图中包围第一显示区AA1的区域),第一显示区AA1复用为光感器件预留区,单位面积的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单位面积的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子像素的密度来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子像素的尺寸来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光感器件可以对应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的下方。在显示时,第一显示区能够正常显示,在启用光感器件时,光线能够穿透第一显示区被光感器件利用。光感器件可以是光学指纹器件,或者也可以是摄像头等。第二显示区可以包围第一显示区AA1设置,或者第二显示区也可以半包围第一显示区AA1,图1中仅做示意性表示。图中第一显示区AA1仅以圆形进行示意,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101;显示层102位于衬底基板101之上;触控层103,位于显示层102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触控层103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列。图中仅作简化示意,实际显示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堆叠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均未示出。在衬底基板101和显示层102之间还包括阵列层,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
继续参考图1示意的,多个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在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列1DL,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第一电极列1DL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D,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1D通过第一连接线1X连接;其中,图1中示意第一连接线1X与第一电极1D采用相同的填充,仅为了表示第一连接线1X与第一电极1D之间的电连接,实际第一连接线1X与第一电极1D可以位于同一膜层,也可以位于不同膜层,对于触控层中的膜层结构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多个第一电极列1DL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甲电极列1DLa和至少一个第一乙电极列1DLb,第一甲电极列1DLa在第二显示区AA2内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位置处截止,也即第一甲电极列不贯穿第一显示区AA1,第一甲电极列1Dla被第一显示区AA1截断成两部分。第一乙电极列1DLb在第一方向x上贯穿第一显示区AA1。
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层通过互电容方式实现触控检测,第一电极列1DL中的第一电极1D为触控驱动电极,在触控阶段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
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层通过互电容方式实现触控检测,第一电极列1DL中的第一电极1D为触控感测电极,在触控阶段用于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层通过自电容方式实现触控检测,第一电极列1DL中的第一电极1D,在触控阶段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并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一个第一甲电极列1DLa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D包括两个第一甲电极1Da,两个第一甲电极1Da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两侧,且均与第一显示区AA1相邻;
第一连接线1X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绕线1R,第一绕线1R位于第二显示区AA2,两个第一甲电极1Da通过第一绕线1R电连接。第一绕线1R实现了第一甲电极列1Dla中第一电极1D之间的电连接,且第一绕线1R位于第二显示区AA2,不占用第一显示区AA1的空间。
触控层中的触控电极用于实现触控功能,常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通常整面设置。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一甲电极列在靠近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也即第一甲电极列不贯穿第一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两侧的属于同一个第一甲电极列的两个第一甲电极通过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绕线电连接,从而保证在应用触控功能时,该第一甲电极列上能够正常的传输电压信号,保证触控性能可靠。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甲电极列在第一显示区内不设置第一电极,也即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内的部分区域的膜层厚度(可参见图2中区域Q位置处),从而能够相应的增大了该部分区域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大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感器件的光学性能。另外,第一乙电极列贯穿第一显示区,在应用触控功能时,当触摸主体触摸到第一显示区时,第一乙电极列能够用来检测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触摸位置,从而保证第一显示区的触控功能。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上述图1所示的,触控层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在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列2DL,第二电极列2DL包括多个第二电极2D,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2D通过第二连接线2X连接。图中示意,部分第二电极列2DL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贯穿第一显示区AA1。触控层通过互电容方式实现触控检测时,当第一电极列1DL中的第一电极1D为触控驱动电极时,则第二电极列2DL中的第二电极2D为触控感测电极。当第一电极列1DL中的第一电极1D为触控感测电极时,则第二电极列2DL中的第二电极2D为触控驱动电极。图中示意第二连接线2X与第二电极2D采用相同的填充,仅为了表示第二连接线2X与第二电极2D之间的电连接,实际第二连接线2X与第二电极2D可以位于同一膜层,也可以位于不同膜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电极列2DL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甲电极列2DLa,第二甲电极列2DLa在第二显示区AA2内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位置处截止,一个第二甲电极列2DLa中的多个第二电极2D包括两个第二甲电极2Da,两个第二甲电极2Da在第二方向y上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两侧,且均与第一显示区AA1相邻;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绕线2R,第二绕线2R位于第二显示区AA2,两个第二甲电极2Da通过第二绕线2R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设置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甲电极列在靠近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显示区内部分区域的膜层厚度,相应的进一步增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同时第二甲电极列通过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绕线实现电连接,来保证在应用触控功能时,该第二甲电极列上能够正常的传输电压信号,确保触控性能可靠。
继续参考图3所示的,多个第二电极列2DL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乙电极列2DLb,第二乙电极列2DLb在第二方向y上贯穿第一显示区AA1。在应用触控功能时,当触摸主体触摸到第一显示区时,第二乙电极列能够用来检测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触摸位置,从而保证第一显示区的触控功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列在第二方向延伸到第一显示区所在位置时,均在第二显示区靠近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然后通过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绕线实现位于第二显示区两侧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电连接,该实施方式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在此不再附图示意。其原理也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来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发明人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将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电极的面积做小以减小第一电极占用的面积,来增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或者将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电极的厚度做薄,来增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下述实施例将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乙电极列1DLb1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D包括:跨边界电极K1D、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常规电极C1D、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非常规电极F1D,跨边界电极K1D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单个非常规电极F1D的面积小于单个常规电极C1D的面积,单个跨边界电极K1D的面积小于单个常规电极C1D的面积。该实施方式设置减小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电极的面积,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占据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加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学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乙电极列1DLb2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D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常规电极C1D、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非常规电极F1D;单个非常规电极F1D的面积小于单个常规电极C1D的面积。该实施方式设置减小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电极的面积,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占据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加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中示意了面板中同时包括第一乙电极列1DLb1和第一乙电极列1DLb2的情况。在实际产品中,根据电极尺寸不同,以及第一显示区的形状不同,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可以不同。在一种实施例中,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均为第一乙电极列1DLb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均为第一乙电极列1DLb2。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乙电极列1DLb3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D包括:跨边界电极K1D、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常规电极C1D、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非常规电极F1D,跨边界电极K1D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其中,非常规电极F1D的厚度小于常规电极C1D的厚度;且跨边界电极K1D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常规电极C1D的厚度。非常规电极F1D的厚度减小之后,能够提升光线穿透非常规电极F1D所在区域的穿透率,同样的,将跨边界电极K1D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部分的厚度减小之后,能够提升光线穿透该区域的穿透率。该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加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学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非常规电极的厚度小于常规电极的厚度,以提升光线穿透非常规电极所在区域的穿透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跨边界电极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常规电极的厚度,以提升光线穿透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跨边界电极所在区域的穿透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所示,第一乙电极列1DLb4中的多个第一电极1D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常规电极C1D、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非常规电极F1D;其中,非常规电极F1D的厚度小于常规电极C1D的厚度。非常规电极F1D的厚度减小之后,能够提升光线穿透非常规电极F1D所在区域的穿透率,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感器件方案中,能够增加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提升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5中示意了面板中同时包括第一乙电极列1DLb3和第一乙电极列1DLb4的情况。在实际产品中,根据电极尺寸不同,以及第一显示区的形状不同,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可以不同。在一种实施例中,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均为第一乙电极列1DLb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贯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乙电极列均为第一乙电极列1DLb4。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列包括n个第一甲电极列和m个第一乙电极列,且n和m均为正整数,∣n-m∣≤1;第一甲电极列和第一乙电极列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甲电极列1Dla和第一乙电极列1Dlb交替排列。则在第一显示区AA1内透光率较大的区域(第一甲电极列中不设置第一电极的区域)和透光率较小的区域(第一乙电极列1Dlb所在的区域)交替排列,从而保证第一显示区透光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多条第一连接线包括n条第一绕线,继续参考图6所示的,在第二方向y上,n条第一绕线1R分散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的两侧。从而确保在第一显示区两侧均匀布线,实现合理布线。如中仅示意2条第一绕线1R。
触控层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列,第二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和第一连接线绝缘交叉;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7为图1中切线B-B'位置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层1031和第二电极层1032;多个第一电极列1DL和第一连接线1X中除去第一绕线1R的部分位于第一电极层1031,多个第二电极列2DL和多个第二连接线2X位于第二电极层1032;触控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层1033,第一绕线1R位于第一导电层1033。图中仅以第一导电层1033的位置仅作示意性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列和第二电极列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在设置第一绕线时,第一绕线可能与部分第二电极交叠,也可以能会与部分第一电极交叠,将第一绕线设置在第一导电层,能够避免第一绕线与电极交叠短路。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图1中切线B-B'位置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触控层包括电极层1034和第一走线层1035;多个第一电极列1DL和多个第二电极列2DL均位于电极层1034,第一绕线1R位于第一走线层1035,第一连接线1X中除去第一绕线1R的部分位于电极层1034,第二连接线2X位于第一走线层1035。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位于电极层,将第二连接线和第一绕线设置在第一走线层,能够保证第一绕线实现第一甲电极列中两个第一甲电极的电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中除去第一绕线的部分位于第一走线层,第二连接线位于电极层。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制作材料包括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以及电性能。单位面积石墨烯膜层可承受4kg重量,相当于碳纤维的20倍。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作单层的石墨烯膜层,其中,单层石墨烯是指碳原子仅仅在二维平面以六角蜂巢结构排列构成的严格单层碳材料,是一种没有能隙具有线性能量分布的半导体,由于电子可以在晶体中自由移动而赋予单层石墨烯非常好的导电性。其特殊的能带结构使常温下电子运动干扰小,传输质量大幅提高,在高载流子迁移率及高电流密度,其载流子迁移率达15000cm2/V·s,相当于商用硅片的10倍。电流密度耐性为2亿A/cm2,相当于铜的100倍。在制备石墨烯过程中,以甲烷或乙醇液滴作为碳源,氩气作为保护气,使碳源以气态方式通入金属衬底表面,一段时间反应后碳源在金属衬底上分解、淀积出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最后用化学刻蚀的方法分离石墨烯与衬底,得到石墨烯产品,化学气相沉淀法简单易行,石墨烯品质高,且非常有利于大面积生产,可以直接得到石墨烯薄膜。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的制作材料包括石墨烯材料,能够将触控电极的厚度减薄,能够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进而增大屏下光感器件接收的光量。又由于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能,在其厚度减薄提升触控电极所在区域的透光率的同时,依然能够保证触控电极的导电性能,确保触控功能的可靠性。
在一种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制作材料包括钛/铝/钛三层金属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的厚度大约为
Figure BDA0002301103860000111
阻抗大约为0.1Ω/□;在一种氧化铟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中,触控电极的厚度大约为
Figure BDA0002301103860000112
阻抗大约为0.001~0.0001Ω/□。而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石墨烯材料制作触控电极后,可以采用单层石墨烯层,厚度可以做到仅为几个
Figure BDA0002301103860000114
的大小,比如可以为
Figure BDA0002301103860000113
而单层石墨烯层的阻抗仅为0.000001Ω/□。能够在保证电性能的情况下,极大的减小触控电极的厚度,进而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显示层102包括在衬底基板101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b、发光层c和阴极层a;触控层103与显示层102之间还包括柔性衬底104。在衬底基板101和显示层102之间还包括阵列层105,阵列层105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阳极a电连接,图中并未示出阵列层105的具体结构。可选的,在触控层103之上还设置有保护层106。其中柔性衬底104可以为薄膜封装结构,或者也可以为缓冲层。薄膜封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层,用于对显示层102进行封装,保证显示层中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当柔性衬底104为薄膜封装结构时,在显示面板制作完成薄膜封装结构的工艺之后,直接在薄膜封装结构上制作触控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完成薄膜封装结构的工艺之后,首先在薄膜封装结构上制作缓冲层,然后在缓冲层之上制作触控层。其中缓冲层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制作。该实施例能够适用于制作具有柔性的显示面板。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局部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一个第一电极1D具有至少一个开口K,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开口K贯穿第一电极1D。图中开口的形状仅作简化示意。可选的,可以是仅在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电极上制作开口,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可选的,在显示区内的所有的第一电极上均制作开口。进一步的,也可以相应的在第二电极2D上也制作开口。
在触控电极上制作开口的方案能够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中,具有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如上述图9中的示意,将触控层103制作在柔性衬底104之上后,能够保证显示面板的柔性,但是由于显示层102和触控层103之间仅间隔有柔性衬底104,柔性衬底104厚度较薄,导致显示层102和触控层103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显示层102中的阴极层a与触控层中的触控电极之间会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触控电极(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制作开口之后,有利于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层之间的耦合电容。
进一步的,图10示意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石墨烯材料制作触控电极,石墨烯材料能够制作的非常薄,可以是单层石墨烯。其透光率非常高,可以高达97.7%,几乎可以视为透明材料。在石墨烯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上制作开口之后,在视觉上其开口位置和非开口位置不会产生差异。应用在图10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石墨烯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与其他金属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如果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上制作开口,以降低触控电极和阴极之间的耦合电容,那么触控电极的开口位置和非开口位置会产生视觉差异,为了避免这种视觉差异,进一步的又需要在面板的其他膜层中增设遮挡金属来遮挡电极上的开口,以保证显示均一性,如此增加工艺制程也会增加面板厚度。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石墨烯材料制作的触控电极,由于其高透光率,在视觉上其开口位置和非开口位置不会产生差异,不需要额外的设置遮挡金属,简化了工艺制程。同时能够降低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耦合作用。并且其高透光率能够极大的增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升屏下光感器件的光学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的,显示层102包括在衬底基板101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b、发光层c和阴极层a;触控层103与显示层102之间还包括玻璃衬底107。在衬底基板101和显示层102之间还包括阵列层105,阵列层105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阳极a电连接,图中并未示出阵列层105的具体结构。可选的,玻璃衬底107可以为玻璃封装结构,用于对显示层102进行封装,保证显示层中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在制作时,完成封装结构的制作之后,可以在玻璃衬底上直接制作触控层103。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刚性结构的显示面板,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触控层的设置方式均可以与图11对应的实施例相结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器件预留区,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基板;
显示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列,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甲电极列和至少一个第一乙电极列,第一甲电极列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所述第一乙电极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区;
一个所述第一甲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两个第一甲电极,两个所述第一甲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两个所述第一甲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绕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跨边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常规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非常规电极,所述跨边界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其中,
单个所述非常规电极的面积小于单个所述常规电极的面积,单个所述跨边界电极的面积小于单个所述常规电极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常规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非常规电极;其中,
单个所述非常规电极的面积小于单个所述常规电极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跨边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常规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非常规电极,所述跨边界电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其中,
所述非常规电极的厚度小于所述常规电极的厚度;和/或,所述跨边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常规电极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常规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非常规电极;其中,
所述非常规电极的厚度小于所述常规电极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列包括n个所述第一甲电极列和m个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且n和m均为正整数,∣n-m∣≤1;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甲电极列和所述第一乙电极列交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n条所述第一绕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n条所述第一绕线分散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列,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绝缘交叉;
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列和所述第一连接线中除去所述第一绕线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列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列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列,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绝缘交叉;
所述触控层包括电极层和第一走线层;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列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列均位于所述电极层,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一连接线中除去所述第一绕线的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一者位于所述电极层,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列,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甲电极列,第二甲电极列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位置处截止,一个所述第二甲电极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两个第二甲电极,两个所述第二甲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
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两个所述第二甲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绕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乙电极列,所述第二乙电极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列的制作材料包括石墨烯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层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所述触控层与所述显示层之间还包括柔性衬底。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层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所述触控层与所述显示层之间还包括玻璃衬底。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221981.1A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89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9177.1A CN116501196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1911221981.1A CN110989866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1981.1A CN110989866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9177.1A Division CN116501196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9866A true CN110989866A (zh) 2020-04-10
CN110989866B CN110989866B (zh) 2023-05-26

Family

ID=7008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1981.1A Active CN110989866B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310519177.1A Pending CN116501196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9177.1A Pending CN116501196A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9898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445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层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3113454A (zh) * 2021-03-26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89485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7885389A (zh) * 2017-11-29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02229A (zh) * 2018-10-15 2018-12-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60494A (zh) * 2018-10-15 2019-02-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079622A1 (en) * 2017-09-14 2019-03-14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90131364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9725772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59648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08819A (zh) * 2019-06-27 2019-10-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89485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79622A1 (en) * 2017-09-14 2019-03-14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90131364A1 (en) * 2017-10-26 2019-05-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7885389A (zh) * 2017-11-29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02229A (zh) * 2018-10-15 2018-12-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60494A (zh) * 2018-10-15 2019-02-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25772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59648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08819A (zh) * 2019-06-27 2019-10-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445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层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1857445B (zh) * 2020-07-06 2022-11-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层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3113454A (zh) * 2021-03-26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1196A (zh) 2023-07-28
CN110989866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2938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柔性显示设备
US10146350B2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11209947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CN100363830C (zh)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叠层储存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1121073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282004B2 (en)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547405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5045435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810717A (zh) 柔性oled显示面板和柔性oled显示装置
CN111665999A (zh)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JP6692439B2 (ja) アモルファス金属薄膜非線形抵抗
CN1111427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8986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399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0613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963113B2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090359A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14586837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3034355B (zh) 触控感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23824U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270754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1301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1520435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4555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1216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