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1123A -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 Google Patents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1123A
CN110971123A CN201811141508.8A CN201811141508A CN110971123A CN 110971123 A CN110971123 A CN 110971123A CN 201811141508 A CN201811141508 A CN 201811141508A CN 110971123 A CN110971123 A CN 110971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pulse signal
circuit
signal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15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1123B (zh
Inventor
忠政由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15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1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1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1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1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2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non-isolated boost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该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所述各变换器具有:开关元件;以及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开关速度比所述第二开关速度快,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所述交错式变换器还具有:驱动切换电路,其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背景技术
在开关式电源装置中,通过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断,输出规定的稳定电压。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6-086463)公开了一种交错式电源,该交错式电源具有并联连接的2个变换器,每个变换器具有用于电压变换的开关元件。
在专利文献1的交错式电源中,针对每个变换器,都具有电压检测部,用于检测通过该变换器的开关元件进行开关的电压信号的导通或断开时机。各电压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被反馈到控制部,由控制部对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进行导通和关断的控制,以使得在不同的变换器中,通过各开关元件进行开关的电压信号的导通(或断开)时机在时间上不重叠。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专利文献1中,针对各变换器,需要分别设置电压检测部进行开关元件的电压检测,并且,控制部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各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因此,交错式电源的电路变得复杂,并且,电压检测部和控制部的价格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将交错式变换器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驱动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驱动和较慢驱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产生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该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所述各变换器具有:开关元件;以及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开关速度比所述第二开关速度快,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所述交错式变换器还具有:驱动切换电路,其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该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具有2个变换器,并且,在各变换器之间具有开关频率的相位差,所述各变换器具有:
开关元件;以及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快,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所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还具有:极性检测单元,其对输入所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交流电压的极性进行检测,输出极性信号;以及驱动切换电路,其根据所述极性检测单元的极性信号,使一个所述变换器按照所述第一开关速度进行输出,使另一个所述变换器按照所述第二开关速度进行输出,并根据所述极性信号互补地切换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脉冲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所述各变换器具有:开关元件;以及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快,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驱动切换电路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交错式变换器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驱动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驱动和较慢驱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产生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该交错式变换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M=3的情况下驱动切换电路输出的切换信号和脉冲信号或脉冲控制信号的关系;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n为不同值的情况下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的切换信号和脉冲信号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图3中Q1和Q2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图6中Q1和Q2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设置有实施例3的交错式变换器的直流转换电路的一个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电路的一个信号时序图;
图10是图8的电路的另一个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NOT表示反相器,AND表示逻辑门中的与门,NAND表示逻辑门中的与非门。
在本申请的下述说明中,对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是指,对该开关元件进行控制,以使该开关元件导通或关断。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图1是该交错式变换器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交错式变换器1可以具有M个变换器,该M个变换器在图1中被表示为11,…,1m,…,1M。其中,M和m为自然数,且M≥2,M≥m≥1。
在本实施例中,各变换器11~1M结构相同,下面,以图1的变换器1m为例来说明各变换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变换器1m具有:开关单元Q1m和驱动电路D1m。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Q1m导通或关断,从而使端子P1m和P2m之间导通或关断。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D1m输出对该开关元件Q1m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OUT1m,该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该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开关元件Q1m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该开关元件Q1m具有第二开关速度,第一开关速度比第二开关速度快。
在本实施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例如,变换器1m的脉冲信号与变换器1m+1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交错式变换器1还具有驱动切换电路DS1。其中,驱动切换电路DS1使变换器的脉冲信号在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施例,将交错式变换器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开关速度和较慢开关速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产生的相同频段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中,如图1所示,当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第一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脉冲信号为第一脉冲信号,开关元件Q1m的开关速度为较快的第一开关速度,当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第二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脉冲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开关元件Q1m的开关速度为较慢的第二开关速度。例如,第一切换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切换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如图1所示,变换器1m的驱动电路D1m可以具有开关元件Q3m,Q4m,Q5m,Q6m,以及电阻Ram,Rbm,Rcm,Rdm。当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时,驱动电路D1m中开关元件Q3m,Q4m,Q5m,Q6m的导通状态变化,导致与开关元件Q1m的栅极连接的电阻变化,因此,Q1m的栅极的充电和放电速度变化,从而使得Q1m的开关速度成为第一开关速度和第二开关速度。
例如,对应于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开关元件Q1m的栅极连接的电阻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切换信号 第一切换信号
Q1m 源极电阻 Rdm Ram×Rdm/(Rdm+Ram)
Q1m 下沉电阻 Rcm Rbm×Rcm/(Rcm+Rbm)
其中,源极电阻表示用于对开关元件Q1m的栅极进行充电的电阻,下沉电阻(sinkresistance)表示用于对开关元件Q1m的栅极进行放电的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该交错式变换器1还可以具有控制信号生成电路100,该控制信号生成电路100能够向各变换器11~1M分别输入脉冲控制信号Φ1~ΦM,各驱动电路D11~D1M分别根据输入的该脉冲控制信号Φ1~ΦM,以及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第一切换信号或第二切换信号,输出脉冲信号OUT11~OUT1M,例如,驱动电路D1m根据输入的脉冲控制信号Φm,以及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脉冲信号OUT1m,其中,脉冲信号OUT1m为第一脉冲信号或第二脉冲信号,并且,脉冲信号OUT1m与脉冲控制信号Φm的频率和相位分别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生成电路100例如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生成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脉冲控制信号Φ1~ΦM之间具有相位差,由此,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所以,能够降低交错式变换器的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生成电路100所输出的脉冲控制信号Φ1~ΦM之间的相位差可以由交错式变换器1中变换器的总数量M来决定。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在各变换器中设置电压检测电路,也不用根据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设置各脉冲控制信号的之间的相位差,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电路DS1对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进行切换的频率为脉冲信号的振荡频率的1/n倍,其中,n为自然数,即,变换器1m的脉冲信号OUT1m每振荡n次,驱动切换电路DS1将变换器1m的脉冲信号进行一次从第一脉冲信号到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或从第二脉冲信号到第一脉冲信号的切换,该切换的方式例如可以是:驱动切换电路DS1针对变换器1m从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切换信号,或者从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切换信号。此外,变换器1m的脉冲信号OUT1m振荡1次,是指脉冲信号OUT1m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进行1次切换,或者,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进行1次切换。
图2是M=3的情况下,驱动切换电路DS1输出的切换信号和脉冲信号OUT1m或脉冲控制信号Φm的关系。在图2中,各切换信号的fast表示第一切换信号,各切换信号的slow表示第二切换信号;各脉冲信号OUT1m的fast对应第一脉冲信号,各脉冲信号的slow对应第二脉冲信号;各脉冲控制信号Φm的fast表示该脉冲控制信号生成第一脉冲信号,各脉冲控制信号的slow表示该脉冲控制信号生成第二脉冲信号。在图2中,脉冲信号和脉冲控制信号是同步的,因此,用同一根曲线进行表示,并且被标记为OUT1m(Φm)。在图2中,由于M=3,因此,脉冲信号OUT1m分别为OUT11,OUT12和OUT13,脉冲控制信号Φm分别为Φ1,Φ2和Φ3。
在图2中,①示出了n=1(即,振荡次数为1)的情况,例如,在切换信号是fast的某一期间,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为fast,当脉冲信号OUT11进行一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fast切换为slow,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1被切换为slow;当脉冲信号OUT11进行下一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slow切换为fast,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1被切换为fast。
在图2中,②示出了n=3(即,振荡次数为3)的情况,例如,在切换信号是fast的某一期间,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1为fast,当脉冲信号OUT11进行了3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fast切换为slow,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1被切换为slow;当脉冲信号OUT11进行接下来的3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slow切换为fast,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OUT11被切换为fast。
以上,对图2的脉冲信号OUT11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于脉冲控制信号Φ1的说明与脉冲信号OUT11相同。此外,对于OUT12(Φ2)和OUT13(Φ3)的说明与OUT11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此外,在图1的交错式变换器1中,对于变换器1m,可以在Q4m的源极和Q3m的漏极之间设置电源,该电源用于为开关元件Q3m、Q4m、Q4m、Q5m提供工作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脉冲控制信号Φ1~ΦM可以被输入到驱动切换电路DS1,由此,驱动切换电路DS1可以对脉冲控制信号Φ1~ΦM中的每一者进行检测,在检测到例如脉冲控制信号Φ1m进行了n次振荡的情况下,针对变换器1m进行一次脉冲信号的切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电路DS1也可以根据其它的参数来设定次脉冲信号的切换时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交错式变换器1可以被应用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可以被输入交流电压,该驱动切换电路DS1可以根据输入的该交流电压的周期进行脉冲信号的切换,例如,该驱动切换电路DS1可以根据输入的该交流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对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例中,在M=2时,该交错式变换器1包含2个变换器。在该实施例中,该交错式变换器1可以具有极性检测单元,该极性检测单元对输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交流电压的极性进行检测,从而输出极性信号;并且,该驱动切换电路可以根据极性检测单元的极性信号,使一个变换器按照第一开关速度进行输出,使另一个变换器按照第二开关速度进行输出,并根据该极性信号互补地切换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脉冲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电路DS1也可以被配置为:在至少2个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驱动切换电路DS1将脉冲信号切换为第二脉冲信号。由于第二脉冲信号对应的第二开关速度较慢,因此,在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使开关元件具有较低的开关速度,能够降低开关元件产生的噪声。
例如,在检测到至少2个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驱动切换电路DS1可以在第一期间内维持使脉冲信号切换为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信号(例如,维持在第二切换信号),各变换器的脉冲控制信号(Φm)延时第二期间,其中,该第二期间是该第一期间的1/2。由此,在该第一期间,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受到驱动切换电路DS1的切换信号的影响,因此,脉冲信号成为第二脉冲信号,能够使各开关元件具有较低的开关速度,降低开关元件的噪声。
根据本实施例,将交错式变换器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开关速度和较慢开关速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产生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交错式变换器1可以用于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例如可以是功率因数改善电路(PFC),或者是直流-直流(DC-DC)变换电路等。其中,该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可以是集成电路的一部分。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是将实施例1的交错式变换器1应用于功率改善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内容不再详细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一个示意图,如图3所示,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可以具有2个变换器31、32。其中,变换器31、32可以与实施例1的变换器1m具有相同结构。
如图3所示,变换器31、32具有:开关单元Q1、Q2,以及驱动电路D1、D2。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D1、D2输出对开关元件Q1、Q2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Q1gate、Q2gate,各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该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开关元件Q1、Q2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该开关元件Q1、Q2具有第二开关速度,第一开关速度比第二开关速度快。其中,脉冲信号Q1gate、Q2gate分别对应于实施例1的脉冲信号OUT11和OUT12。
在本实施中,变换器31、32的脉冲信号Q1gate、Q2gate之间具有相位差,例如,变换器31的脉冲信号与变换器32的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还具有驱动切换电路33。其中,驱动切换电路33使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在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中,如图3所示,当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第一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脉冲信号为第一脉冲信号,开关元件Q1、Q2的开关速度为较快的第一开关速度,当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第二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脉冲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开关元件Q1、Q2的开关速度为较慢的第二开关速度。例如,第一切换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切换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如图3所示,变换器31、32的驱动电路D1、D2可以分别具有开关元件Q3,Q4,Q5,Q6,和Q7,Q8,Q9,Q10以及电阻Ra,Rb,Rc,Rd,和Re,Rf,Rg,Rh。当驱动切换电路33向驱动电路D1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时,驱动电路D1中开关元件Q3,Q4,Q5,Q6的导通状态变化,导致与开关元件Q1的栅极连接的电阻变化,因此,Q1的栅极的充电和放电速度变化,从而使得Q1的开关速度成为第一开关速度和第二开关速度。当驱动切换电路33向驱动电路D2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时,对Q2的说明与Q1相同。
例如,对应于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连接的电阻如表2所示。
表2:
第二切换信号 第一切换信号
Q1 源极电阻 Rd Ra×Rd/(Rd+Ra)
Q1 下沉电阻 Rc Rb×Rc/(Rc+Rb)
Q2 源极电阻 Rh Rf×Rh/(Rf+Rh)
Q2 下沉电阻 Rg Re×Rg/(Re+Rg)
其中,源极电阻表示用于对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进行充电的电阻,下沉电阻(sink resistance)表示用于对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进行放电的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阻的关系例如可以是Ra=Rf,Rd=Rh,Rb=Re,Rc=Rg。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源Vreg可以连接在Q4的源极和Q3的漏极之间,该电源Vreg用于为开关元件Q3、Q4、Q5、Q6、Q7、Q8、Q9、Q10提供工作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该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还可以具有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00白框,该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00能够向各变换器31、32分别输入脉冲控制信号Φ1、Φ2,各驱动电路D1、D2分别根据输入的该脉冲控制信号Φ1、Φ2,以及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第一切换信号或第二切换信号,输出脉冲信号Q1gate、Q2gate,例如,驱动电路D1根据输入的脉冲控制信号Φ1,以及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脉冲信号Q1gate,其中,脉冲信号Q1gate为第一脉冲信号或第二脉冲信号,并且,脉冲信号Q1gate与脉冲控制信号Φ1的频率和相位分别相同,同样,脉冲信号Q2gate与脉冲控制信号Φ2的频率和相位分别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00例如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生成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脉冲控制信号Φ1、Φ2之间具有相位差,由此,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Q1gate、Q2gate之间具有相位差,所以,能够降低交错式变换器的噪声。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还可以具有整流电路30,用于对电源35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整流电路30可以是桥式整流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电路33对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进行切换的频率为脉冲信号的振荡频率的1/n倍,其中,n为自然数,即,变换器31、32的脉冲信号Q1gate、Q2gate每振荡n次,驱动切换电路33将变换器31、32的脉冲信号进行一次从第一脉冲信号到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或从第二脉冲信号到第一脉冲信号的切换,该切换的方式例如可以是:驱动切换电路33针对变换器31、32,从输出第一切换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二切换信号,或者从输出第二切换信号切换为输出第一切换信号。此外,变换器31、32的脉冲信号Q1gate、Q2gate振荡1次,是指脉冲信号Q1gate、Q2gate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进行1次切换,或者,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进行1次切换。
图4是n为不同值的情况下,驱动切换电路33输出的切换信号和脉冲信号(脉冲控制信号)的关系。在图4中,各切换信号的fast表示第一切换信号,各切换信号的slow表示第二切换信号;各脉冲信号的fast对应第一脉冲信号,各脉冲信号的slow对应第二脉冲信号;各脉冲控制信号的fast表示该脉冲控制信号生成第一脉冲信号,各脉冲控制信号的slow表示该脉冲控制信号生成第二脉冲信号。
在图4中,脉冲信号和脉冲控制信号是同步的,因此,用同一根曲线进行表示,并且被标记为Q1gate(Φ1)、Q2gate(Φ2)。
在图4中,①和②示出了n=1的情况,其中,①为脉冲控制信号Φ1、Φ2的占空比(duty ratio)<50%的情况,②为脉冲控制信号Φ1、Φ2的占空比(duty ratio)>50%的情况。
如图4的①和②所示,例如,在切换信号是fast的某一期间,变换器31的脉冲信号Q1gate为fast,当脉冲信号Q1gate进行一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fast切换为slow,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Q1gate被切换为slow;当脉冲信号Q1gate进行下一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slow切换为fast,由此,变换器11的脉冲信号Q1gate被切换为fast。
在图4中,③和④示出了n=3的情况,其中,①为脉冲控制信号Φ1、Φ2的占空比(duty ratio)<50%的情况,②为脉冲控制信号Φ1、Φ2的占空比(duty ratio)>50%的情况。
如图4的③和④所示,例如,在切换信号是fast的某一期间,变换器31的脉冲信号Q1gate为fast,当脉冲信号Q1gate进行了3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fast切换为slow,由此,变换器31的脉冲信号Q1gate被切换为slow;当脉冲信号Q1gate进行接下来的3次振荡(即,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时,切换信号从slow切换为fast,由此,变换器31的脉冲信号Q1gate被切换为fast。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脉冲控制信号Φ1可以被输入到驱动切换电路33,由此,驱动切换电路33可以对脉冲控制信号Φ1进行检测,在检测到例如脉冲控制信号Φ1进行了n次振荡的情况下,针对变换器31进行一次脉冲信号的切换。
在图3和图4中,输入变换器31的切换信号与输入变换器32的切换信号为反相,例如,在图3中,输入变换器31的切换信号通过反相器NOT3被输入到变换器32。
图5是图3中Q1和Q2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输入到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交流电压VIN的电压值,或者Q1、Q2的驱动电流。在图5中,①表示以较慢的速度驱动,②表示以较快的速度驱动。在图5中,Q1、Q2的脉冲信号每振荡n次,进行一次驱动速度的切换。如图5所示,在同一时间段,Q1和Q2分别以①或②的速度进行驱动,即,Q1和Q2的驱动速度不同;对于Q1和Q2的任一者,随着时间变化,以①和②的速度交替进行驱动。
在图5中,ID1、ID2分别表示流过开关元件Q1、Q2的电流的最大值。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电路33也可以根据其它的参数来设定次脉冲信号的切换时机。
图6是实施例2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另一个示意图。图6所示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驱动切换电路33可以根据输入到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交流电压VIN的周期进行脉冲信号的切换,例如,该驱动切换电路33可以根据输入的该交流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对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进行切换。
如图6所示,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还具有:极性检测单元34。极性检测单元34对输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交流电压的极性进行检测,输出极性信号。驱动切换电路33可以根据极性检测单元34输出的极性信号,使一个变换器31或32按照第一开关速度进行输出,使另一个变换器32或31按照第二开关速度进行输出,并根据极性信号互补地切换驱动电路的脉冲信号。
如图6所示,极性检测单元34例如可以包括比较器CP1、以及串联的电阻Ri和Rk等元件。
图7是图6中Q1和Q2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输入到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的交流电压VIN的电压值,或者Q1、Q2的驱动电流。在图7中,①表示以较慢的速度驱动,②表示以较快的速度驱动。在图7中,根据对VIN的极性的检测结果,进行一次驱动速度的切换。如图7所示,在同一时间段,Q1和Q2分别以①或②的速度进行驱动,即,Q1和Q2的驱动速度不同;对于Q1和Q2的任一者,随着时间变化,以①和②的速度交替进行驱动,例如:在检测到VIN的极性发生变化的时刻t71,将Q1从①切换为②,将Q2从②切换为①,并且,在再次检测到VIN的极性发生变化的时刻,将Q2从①切换为②,将Q1从②切换为①。
此外,在图7中,ID1、ID2分别表示流过开关元件Q1、Q2的电流的最大值。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是实施例1的交错式变换器的变形。在实施例3中,以该交错式变换器被应用于直流转换电路为例,对该交错式变换器进行说明。
图8是设置有实施例3的交错式变换器的直流转换电路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直流转换电路8中具有交错式变换器1a。
图8与图3相同的元件此处不再说明。本实施例仅基于图8与图3的区别进行说明。
在图8中,输入电压VDC为直流电压。在图8中,用驱动切换电路33a替代图3的驱动切换电路33。
如图8所示,驱动切换电路33a被设置为:在变换器31、32的开关元件Q1、Q2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将脉冲信号Q1gate、Q2gate切换为第二脉冲信号。由于第二脉冲信号对应的第二开关速度较慢,因此,在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使开关元件具有较低的开关速度,能够降低开关元件产生的噪声。
例如,驱动切换电路33a在检测到2个变换器之间的开关元件的导通或关断重叠时,可以在第一期间内维持使脉冲信号切换为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信号(例如,维持在第二切换信号),并且,输入到各变换器的脉冲控制信号Φ1、Φ2分别通过延迟电路DL1、DL2延时第二期间,其中,第二期间是第一期间的1/2。其中,DL1、DL2延时的期间可以相等。
由此,在该第一期间,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受到驱动切换电路的切换信号的影响,因此,脉冲信号成为第二脉冲信号,能够使各开关元件具有较低的开关速度,降低开关元件的噪声。
此外,与图3的电路相比,图8的电路还增加了与门AND3,减少了反相器NOT3。
图9是图8的电路的信号时序图,其中,1SHOT输出表示驱动切换电路33a输出的切换信号,其中,低电平表示第二切换信号,高电平表示第一切换信号。如图9所示,在Φ1、Φ2占空比约为50%的情况下,在时刻T1或T2,检测到Φ1、Φ2为导通重叠,AND3输出高电平(图9未示出),由此,驱动切换电路33a判断为开关元件Q1、Q2的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因此,1SHOT输出成为低电平(即,第二切换信号),该低电平持续的时间为第一期间t1图中的T1是?,延迟电路DL1、DL2使脉冲控制信号Φ1、Φ2延迟第二期间t2(图中的T2?),在第一期间t1,Q1、Q2均为第二开关速度。
图10是图8的电路的另一个信号时序图。如图10所示,在Φ1、Φ2占空比小于50%的情况下,Φ1、Φ2不存在导通或关断重叠的期间,因此,1SHOT out始终不输出低电平。
对于图9和图1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图8中增加了延迟电路DL1、DL2,所以,脉冲信号Q1gate、Q2gate分别相对于脉冲控制信号Φ1、Φ2延迟该第二期间t2。因此,在图9和图10中,脉冲信号Q1gate、Q2gate的时序与脉冲控制信号Φ1、Φ2的时序用不同的曲线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交错式变换器1a也可以被应用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例如,将图8的直流电源VDC替换为图3的交流输入电源35和桥式电路30。此外,也可以用于其他的电路中。
在本实施例中,图3、图6、图8中的至少2者可以组合,以使切换的时机设定更为灵活。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图8的交错式变换器1a中可以加入图3的驱动切换电路33,由此,可以结合驱动切换电路33a和33二者进行脉冲信号的切换;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图6的交错式变换器中可以加入图3的驱动切换电路33a以及延迟电路DL1、DL2等,由此,可以结合驱动切换电路33a和33二者进行脉冲信号的切换;再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图3与图6结合,从而根据脉冲信号和输入的交流信号的极性,切换开关速度。
根据本实施例,将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开关速度和较慢开关速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产生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一种交错式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1的交错式变换器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该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M个)变换器,所述各变换器具有:
开关元件;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快,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驱动切换电路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施例,将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中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速度交替切换为较快开关速度和较慢开关速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电路结构抑制交错式变换器中由于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产生的噪声,而且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由硬件、软件模块、软硬件结合来实现。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移动终端的存储卡中。例如,若电子设备采用的是较大容量的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则该软件模块可存储在该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中。
针对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参数计算装置,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交错式变换器,所述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各变换器具有:
开关元件;以及
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开关速度比所述第二开关速度快,
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
所述交错式变换器还具有:
驱动切换电路,其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切换电路对各所述变换器的所述脉冲信号进行切换的频率为所述脉冲信号的振荡频率的1/n倍,其中,n为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错式变换器应用于被输入交流电压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时,
所述驱动切换电路根据所述交流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对各所述变换器的所述脉冲信号进行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错式变换器具有2个变换器,
所述交错式变换器还具有:
极性检测单元,其对输入的交流电压的极性进行检测,输出极性信号,
所述驱动切换电路根据所述极性检测单元的极性信号,使一个所述变换器按照所述第一开关速度进行输出,使另一个所述变换器按照所述第二开关速度进行输出,并根据所述极性信号互补地切换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脉冲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重叠的期间,所述驱动切换电路将所述脉冲信号切换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所述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重叠的期间,
所述驱动切换电路在第一期间内维持使所述脉冲信号切换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信号,
输入到各变换器的用于生成所述脉冲信号的脉冲控制信号被延时第二期间,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是第一期间的1/2。
7.一种集成电路,其具有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错式变换器。
8.一种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所述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并且,在各变换器之间具有开关频率的相位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变换器具有:
开关元件;以及
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开关速度比所述第二开关速度快,
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
在所述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重叠的期间,所述驱动切换电路将所述脉冲信号切换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所述变换器之间的各开关元件的导通重叠的期间,
所述驱动切换电路在第一期间内维持使所述脉冲信号切换为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切换信号,
输入到各变换器的用于生成所述脉冲信号的脉冲控制信号被延时第二期间,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是第一期间的1/2。
10.一种交错式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交错式变换器具有至少2个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变换器具有:
开关元件;以及
驱动电路,其输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包括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开关速度,在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驱动下,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二开关速度,所述第一开关速度比所述第二开关速度快,
其中,各变换器的脉冲信号之间具有相位差,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驱动切换电路使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和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之间切换。
CN201811141508.8A 2018-09-28 2018-09-28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Active CN110971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1508.8A CN110971123B (zh) 2018-09-28 2018-09-28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1508.8A CN110971123B (zh) 2018-09-28 2018-09-28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123A true CN110971123A (zh) 2020-04-07
CN110971123B CN110971123B (zh) 2023-05-12

Family

ID=7002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1508.8A Active CN110971123B (zh) 2018-09-28 2018-09-28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11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22A1 (zh) * 2022-10-10 2024-04-1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源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3154A (en) * 1997-10-28 2000-02-0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Parallel and interwoven buck converter for high efficiency,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US20080157743A1 (en) * 2005-10-31 2008-07-03 Martin Gary D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ler circuits
JP2012239269A (ja) * 2011-05-10 2012-12-06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セミブリッジレス力率改善回路とセミブリッジレス力率改善回路の駆動方法
US20130039102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Lite-On Technology Corp. Voltage boosting device and voltage boosting circuit
US20140001839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Denso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CN103887999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交错并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6086463A (ja) * 2014-10-23 2016-05-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源装置
JP2017017788A (ja) * 2015-06-29 2017-0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駆動回路
CN10702663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igbt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204720A (zh) * 2017-07-03 2017-09-26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变换电路、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3154A (en) * 1997-10-28 2000-02-0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Parallel and interwoven buck converter for high efficiency,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US20080157743A1 (en) * 2005-10-31 2008-07-03 Martin Gary D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ler circuits
JP2012239269A (ja) * 2011-05-10 2012-12-06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セミブリッジレス力率改善回路とセミブリッジレス力率改善回路の駆動方法
US20130039102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Lite-On Technology Corp. Voltage boosting device and voltage boosting circuit
US20140001839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Denso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CN103887999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交错并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6086463A (ja) * 2014-10-23 2016-05-1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源装置
JP2017017788A (ja) * 2015-06-29 2017-0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駆動回路
CN107026638A (zh) * 2016-02-01 2017-08-0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igbt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204720A (zh) * 2017-07-03 2017-09-26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变换电路、交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22A1 (zh) * 2022-10-10 2024-04-1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112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3691B1 (ko) 멀티레벨 인버터용 데드타임을 제어하는 전류벡터
JP3844060B2 (ja) Pwmパルス制御方法
US8063621B2 (en) Current balanc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9419542B2 (en) Inverter device
WO2005088822A1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とそのpwmインバータの変調波指令作成方法
US8866451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653553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9467048B2 (en) Voltage generator
US10840823B2 (en) Multilevel inverter to generate an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from one or more direct current sources
US97054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ft switching power inversion
CN110971123A (zh) 交错式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交错式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JP2005020919A (ja)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JP2011114918A (ja) マルチフェーズコンバータ回路
US10461662B1 (en) AC/DC converter
JP340903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11989853B (zh) 电力变换装置
WO202015778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20152900A1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0095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EP2953251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7692465B2 (en) Methods for generating PWM-signals
JPH0731163A (ja) 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回路
JP3700639B2 (ja) 電源装置
JPH11243689A (ja) Pwm制御回路
JP3745268B2 (ja) コンバータのパルス変調制御方法、パルス変調方式によるコンバータおよび誘導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