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7619B -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67619B CN110967619B CN201910365223.0A CN201910365223A CN110967619B CN 110967619 B CN110967619 B CN 110967619B CN 201910365223 A CN201910365223 A CN 201910365223A CN 110967619 B CN110967619 B CN 1109676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detection
- unit
- signal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2—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29—Testing of circuits in sensor or actuator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检测电路包括信号源、检测单元;信号源连接于控制单元和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连接于控制单元和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为用于接收信号源输出的源信号的线圈;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为基于源信号产生表征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的线圈;检测过程中,信号源用于输出源信号至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用于从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检测电子器件所在回路是否正常,从而使得在需要时电子器件能够被正常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其经常应用在一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中。通常的,需要被驱动的电子器件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侧,供电装置连接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一侧,在需要驱动电子器件时,控制供电装置输出电压至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施加在电子器件上从而驱动电子器件。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果电子器件所在的次级线圈一侧的电路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即使供电装置输出电压至初级线圈并使得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也无法被施加到电子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电路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能够检测驱动控制模块所驱动的电子器件所在回路是否正常,从而确保在需要时驱动控制模块能够正常驱动电子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应用于包括控制单元、电压输出单元、导通控制开关及变压器的驱动控制模块;所述导通控制开关连接在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主线圈之间,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以通过所述导通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导通或断开,所述变压器的副线圈连接至电子器件;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信号源、检测单元;所述信号源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为用于接收信号源输出的源信号的线圈;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为基于所述源信号产生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的线圈;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断开,所述信号源用于输出所述源信号至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检测电路,所述电路检测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检测电路进入检测状态;在检测过程中,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获取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获取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具体为,所述信号源发送源信号至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从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检测电路,所述电路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接收到的所述监测信号是否为异常;若所述监测信号为异常,则进入安全控制步骤;所述安全控制步骤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闭合,以导通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其中,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导通后,输出供电电压至所述变压器的所述主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感应生成感应电压,并将所述感应电压输出至所述电子器件,以驱动所述电子器件;所述控制单元在等待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断开;所述控制单元上述电路检测方法进行电路检测,并得到检测结果;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电路正常,则所述控制单元重复所述安全控制步骤。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检测电路至少包括信号源、检测单元;信号源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且用于输出所述源信号至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且用于从所述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因此,检测电路能够检测驱动控制模块所驱动的电子器件所在回路是否正常,从而确保在需要时驱动控制模块能够正常驱动电子器件。
另外,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线圈、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单元、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源;在检测过程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以导通所述信号源与所述主线圈;其中,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主线圈复用为具体第一功能的线圈的一种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所述信号源或所述检测单元;当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信号源时,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检测单元时,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主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的一种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副线圈;在检测过程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副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其中,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主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且副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的一种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两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副线圈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电子器件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增加整流单元,可以使得检测单元获取的检测信号为直流形式的检测信号;直流形式的检测信号相较于交流形式的检测信号而言更稳定,有利于控制单元作出准确的判断。
另外,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所述信号源及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源、所述检测单元切换连接至所述副线圈;当所述信号源连接至所述副线圈时,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检测单元连接至所述副线圈时,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副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的一种实现方式。
另外,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和第三切换单元;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内,所述第三切换单元连接于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所述信号源及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源、所述检测单元切换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当所述信号源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时,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检测单元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时,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本实施方式提供了新增一个独立的线圈、并将该独立的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的一种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另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另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又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检测电路的另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路检测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路检测方法的另一个例子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电路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电路控制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应用于驱动控制模块;如图1所示,驱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10、电压输出单元11、导通控制开关及变压器12;导通控制开关连接在电压输出单元11与变压器12的主线圈121之间,控制单元10连接于导通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以通过导通控制开关控制电压输出单元11与变压器12导通或断开,变压器12的副线圈连接至电子器件2。
检测电路13至少包括信号源131和检测单元132。信号源131连接于控制单元10和变压器12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132连接于控制单元10和变压器12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其中,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为用于接收信号源131输出的源信号的线圈,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为基于源信号产生表征电子器件2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的线圈。
在检测过程中,电压输出单元11与变压器12断开,信号源131用于输出源信号至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132用于从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
在图1的例子中,导通控制开关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导通控制开关S1、S2。具体的,假设,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一端为正极输出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二端为负极输出端电压输出单元11;那么,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一端通过导通控制开关S1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一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二端通过导通控制开关S2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二端且接地。控制单元10分别连接于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控制端;控制单元10在接收到异常的监测信号D时,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S2闭合,以导通电压输出单元11与主线圈121。在另外的例子中,导通控制开关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可以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一端通过导通控制开关S1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一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或者也可以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一端,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二端通过导通控制开关S1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
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均以图1所示的导通控制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模块1具有两种模式,分别是正常工作模式和检测模式,具体如下。
驱动控制模块1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当控制单元10接收到的监测信号D为异常时,控制单元10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且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导通电压输出单元11与主线圈121,从而驱动电子器件2。
驱动控制模块1处于检测模式时,控制单元10控制电压输出单元11与变压器12处于断开状态,且触发检测电路13进入检测状态。具体的,信号源131用于输出源信号至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132用于从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其中,检测信号可以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占空比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本实施方式的图1中,控制单元10分别通过两根控制线L1、L2来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S2;然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在监测信号D为异常时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S2均要闭合,因此,控制单元10也可以仅用一根控制线来同时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S2。
其中,电子器件2和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连接接头来实现;如图1中所示,副线圈12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接头con1与电子器件2的第一端连接,副线圈12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接头con2与电子器件2的第二端连接;然本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例子中,电子器件2例如为主动保险丝,连接在负载回路中;该负载回路可以是电动汽车内高压系统中的负载回路;驱动控制模块1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低压系统中;电动汽车的低压系统和/或高压系统中可以设置有多个监测点,以提供用于反应电动汽车当前状态多种监测信号D。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监测信号D可以是来自低压系统的监测信号,也可以是来自高压系统的监测信号。从而,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模块可以在电动汽车遇到突发情况或必要时熔断高压回路中的主动保险丝,从而有效断开高压负载回路,保证安全。
在图1的例子中,主线圈121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具体的,导通控制开关S1、S2分别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导通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一端、导通控制开关S1的第二端连接于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一端、导通控制开关S1的第三端连接于信号源131的第一端;导通控制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于主线圈121的第二端、导通控制开关S2的第二端连接于电压输出单元11的第二端、导通控制开关S2的第三端连接于信号源131的第二端;信号源131的第三端连接于控制单元10。其中,导通控制开关S1、S2例如均可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图1的例子中,检测电路13还包括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与主线圈121设置在同侧,且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的第一端与检测单元132的第一端连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的第二端与检测单元132的第二端连接,检测单元132的第三端连接于控制单元10。
驱动控制模块1处于检测模式时,控制单元10控制检测电路13进入检测状态,并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通且控制导通控制开关S2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通,从而使得信号源131与主线圈121导通。检测电路13进入检测状态后即开始电路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信号源131输出源信号至主线圈121,此时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副线圈122和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内都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检测单元132从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获取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用于根据该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以电子器件2为主动保险丝为例,在主动保险丝所在电路正常的情况下,副线圈122与主动保险丝形成导通回路,此时副线圈122和主动保险丝的回路中会形成感应电流,副线圈122产生的磁场变化较大,即磁通量变化较大;而当主动保险丝所在电路故障时,副线圈122与主动保险丝无法形成导通回路,此时副线圈122和主动保险丝之间无法形成感应电流,副线圈122产生的磁场变化较小,即磁通量变化较小。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位于主线圈121产生的磁场和副线圈122产生的磁场内,且主线圈121产生的磁场基本不变,故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输出的检测信号主要受到副线圈122产生的磁通量变化的影响。因此,基于主线圈121的匝数、副线圈122的匝数、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的匝数、主动保险丝正常状态下的阻抗以及信号源的大小等影响因素,可以预估出电路正常状态下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产生的检测信号的多个特征值,该检测信号的多个特征值包括该感应电压的电压值、该感应电压对应的电流值、该感应电压对应的频率、占空比等。控制单元10内可以根据预估的至少一个特征值设定特征值阈值,或者特征值取值范围;当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输出的感应电压的特征值与该特征值阈值满足预设条件,或者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输出的感应电压的特征值与该特征值取值范围满足预设条件,则判定为电路正常;否则,判定为电路故障。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征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主动保险丝为例说明了在主动保险丝被熔断或者处于正常状态下,检测信号的变化依据,从而可以依据检测信号来判定主动保险丝是否熔断成功;然并不以此为限,其他的电子器件,在已经被电压输出单元驱动或者没有被电压输出单元驱动的情况下,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占空比等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基于类似理由,当电子器件为其他类型时,检测信号也适用于上述变化依据。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与副线圈122设置在同侧。当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与副线圈122设置在同侧时,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与电子器件2位于同一侧;如果电子器件2是连接在高压系统中的,那么较佳的,与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连接的检测单元132可以通过隔离传输单元134连接至控制单元10;隔离传输单元134可以防止电子器件2所在的高压系统的高电压对控制单元10所在的低压系统造成损坏。
其中,图1和图2的例子中,均是将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在其他例子中,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线圈,且与主线圈121设置在同侧或者与副线圈设置在同侧;当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是独立的线圈且与副线圈设置在同侧时,与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连接的信号源131也可以通过一个隔离传输单元连接至控制单元10。
另外,在一个例子中,控制单元10可以对信号源131的输出端进行采样,以确定信号源131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图1中标注的M1、M2为对信号源131的输出端的两根信号线,控制单元10可以对两根信号线M1、M2分别进行采样。例如,在检测过程中,控制单元10分别从两根信号线M1、M2采样得到采样信号,并判断采样信号与源信号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表示信号源131可以正常工作;若不一致,则表示信号源131出现故障。
控制单元10还可以对检测单元132的输入端进行采样,以确定检测单元132是否能正常接收检测信号;如图1中标注的N1、N2为对检测单元132的输出端的两根信号线,控制单元10可以对两根信号线N1、N2分别进行采样。例如,控制单元10可以将从两根信号线N1、N2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与通过检测单元132接收的检测信号进行比对,若两者不一致,则表示检测单元132可能存在故障;或者,如果控制单元10通过检测单元132没有接收到检测信号,而从两根信号线N1、N2采样得到了采样信号,则表示检测单元132本身存在故障,所以无法将从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接收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1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与控制单元10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内;也可以是,控制单元10作为一个独立的芯片,信号源131和检测单元132集成在一个芯片内;或者还可以是,控制单元10作为一个独立的芯片,信号源131和检测单元132作为两个电路模块分别设置在电路板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检测电路13至少包括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信号源131连接于控制单元10和变压器12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且用于输出源信号至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检测单元13连接于控制单元10和变压器12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且用于从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用于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因此,检测电路能够检测驱动控制模块所驱动的电子器件所在回路是否正常,从而确保在需要时驱动控制模块能够正常驱动电子器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检测电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均可以由主线圈121复用。
如图3所示,检测电路13还包括第一切换单元134,第一切换单元134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第三端对应连接、第一切换单元134还连接于信号源131和检测单元132。
在检测过程中,第一切换单元134用于将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或检测单元132;当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第三端连接至信号源131时,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第三端连接至检测单元132时,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其中,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第一切换单元134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当控制单元10触发该芯片工作时,该芯片中的第一切换单元134能够自动实现切换控制;其中,切换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控制模块。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检测单元132连接于副线圈122,副线圈122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的第一端与电子器件2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的第二端与电子器件2的第二端连接。检测单元132的第一端连接于副线圈122的第一端,检测单元132的第二端连接于副线圈122的第二端,检测单元132的第三端连接于控制单元10。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单元132用于从副线圈122获取检测信号;此例子中,检测单元132的两端与副线圈12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因此获取的该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由于副线圈122中的感应电压为交流电压,因此检测单元132可以获取的不同时刻的电压信号。在其他例子中,检测单元132也可以从副线圈内采集电流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由于检测单元132是直接从电子器件2所在的回路中获取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10,如果电子器件2连接在高压系统中,那么较佳的,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通过隔离传输单元135连接至控制单元10;隔离传输单元135可以防止电子器件2所在的高压系统的高电压对控制单元10所在的低压系统造成损坏。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检测电路13还包括整流单元136;整流单元136的两端与副线圈12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检测单元132与副线圈122的连接处位于整流单元136与电子器件2之间。具体的,整流单元135的第一端连接于副线圈122的第一端,整流单元135的第二端连接于副线圈122的第二端;如图5中,检测单元132与副线圈122的第一端连接且连接处A位于整流单元136与电子器件2之间。整流单元136可以将副线圈122中产生的交流形式的感应电压转换为直流形式的电压输出至电子器件2,即检测单元132获取的检测信号为直流信号,图5中的检测信号为直流形式的电流信号。然不限于此,检测单元132也可以与副线圈122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整流单元136与电子器件2之间;此时,检测单元132获取的检测信号也可以为电压信号(副线圈122的第一端为正极,副线圈122的第二端为负极,当电子器件2出现故障时,无法从副线圈122的负极采集到电压信号)。
图5的例子中,通过整流单元136将副线圈122中感应电压由交流形式转换为直流形式,从而使得检测单元132获取到的检测信号为直流形式;直流形式的检测信号相较于交流形式的检测信号而言更稳定,有利于控制单元10作出准确的判断。
在又一个例子中,如图6所示,检测电路13还包括采样电阻,且采样电阻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采样电阻R2、R3;采样电阻R2连接在整流单元135的第一端与电子器件2的第一端之间,采样电阻R3连接在整流单元135的第二端与电子器件2的第二端之间。检测单元132通过三条信号线与副线圈122连接,连接处分别以B1、B2、B3表示;其中,连接处B1位于整流单元136的第一端与电阻R2之间,连接处B2位于电阻R2与电子器件2之间,连接处B3位于电阻R3与电子器件2之间;图6例子中的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即,检测单元132获取连接处B1、连接处B2、连接处B3的电压信号;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该些电压信号来判断电路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位置。例如,如果连接处B1、连接处B2的电压信号正常且连接处B3的电压信号异常,则表示连接接头con1、电子器件2、连接接头con2所在的这段电路路径出现故障。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单元132可以通过至少一根信号线连接至副线圈122以获取检测信号,以供控制单元10判断电路是否故障;图6的例子中对检测单元132从副线圈122的哪个位置获取检测信号以及获取多少个位置处的检测信号不作任何限制,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通过检测信号判断电路是否故障的任何实现方式,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控制模块。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副线圈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如图7所示,检测电路13包括第二切换单元137;第二切换单元137连接于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信号源131及检测单元132。
在检测过程中,第二切换单元137用于将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切换连接至副线圈122。当信号源131连接至副线圈122时,副线圈122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检测单元132连接至副线圈122时,副线圈122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本实施方式中,信号源131与检测单元132可以共用隔离传输单元135,即控制单元10通过隔离传输单元135发送控制信号至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通过隔离传输单元13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10;在其他例子中,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也可以分别对应于一个隔离传输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控制模块。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新增一个独立的线圈,该独立的线圈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所示,检测电路13还包括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和第三切换单元139;第三切换单元139连接于变压器12的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信号源131及检测单元132。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设置在变压器12内;在图8的例子中,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与副线圈122设置在同侧;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可以与主线圈121设置在同侧。
在检测过程中,第三切换单元139用于将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切换连接至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当信号源131连接至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时,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检测单元132连接至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时,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本实施方式中,新增一个独立的线圈,即上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8;该独立的线圈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或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控制模块,请一并参考图1~图2、图4~图6。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电路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控制单元控制检测电路进入检测状态;
步骤102,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电路通过变压器获取表征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
步骤103,控制单元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驱动控制模块在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前,会进入检测模式,以对电子器件2所在的电路进行检测;其目的在于,在进入正常工作模式之前,确认电子器件2所在的电路处于正常状态,因为只有电子器件2所在的回路处于正常状态,才能确保在需要时,电压输出单元11能够输出供电电压至变压器12的主线圈121,从而使得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感应生成感应电压,并将感应电压输出至电子器件2,以驱动该电子器件2。
在步骤101中,在驱动控制模块1处于检测模式时,控制单元10会输出触发信号至检测电路13,以使得检测电路13进入检测状态;从而进入步骤102。
检测电路至少包括信号源和检测单元;如图10中,步骤102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1021,信号源发送源信号至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
子步骤1022,检测单元从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检测信号。
其中,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线圈,且与主线圈设置在同侧或与副线圈设置在同侧;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也可以为一个独立的线圈,且与主线圈设置在同侧或与副线圈设置在同侧,如图1或图2中的检测信号输出线圈133。
在另一个例子中,主线圈121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具体结构请参考图1,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为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时的电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控制单元控制检测电路进入检测状态;
步骤202,控制单元控制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以导通信号源与主线圈;
步骤203,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电路通过变压器获取表征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
步骤204,控制单元根据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
其中,与图10中所述的电路检测方法相比,步骤201、步骤203、步骤204分别与步骤101~步骤103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图11中的电路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202。具体的,控制单元10可以控制主线圈121切换连接至电压输出单元11或信号源131。因此,在驱动控制模块1处于检测模式时,控制单元10会控制主线圈121连接至信号源131,即控制主线圈121与信号源131导通,此时主线圈121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检测方法。第七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主线圈121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驱动控制模块1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3,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202中,第一切换单元134将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或检测单元132。具体的,第一切换单元134会根据预设的切换周期,将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或检测单元132,从而将主线圈121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或检测单元132。当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时,主线圈121连接至信号源131,信号源131发送源信号至主线圈121,即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检测单元132时,主线圈121连接至检测单元132,检测单元132从主线圈121获取检测信号,即主线圈121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检测方法。第八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副线圈122可以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和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驱动控制模块1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7、图8或图9,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202中,第二切换单元137(图7中为第二切换单元137,图8及图9中为第二切换单元138)将信号源131、检测单元132切换连接至副线圈122。具体的,第二切换单元137会根据预设的切换周期,将副线圈122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或检测单元132。当副线圈122切换连接至信号源131时,副线圈122连接至信号源131,信号源131发送源信号至副线圈122,即副线圈122复用为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副线圈122连接至检测单元132时,副线圈122连接至检测单元132,检测单元132从副线圈122获取检测信号,即副线圈122复用为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由于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四或第五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的结构请一并参考图1~图9,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控制单元判断接收到的监测信号是否为异常;若是,则进入步骤302;若否,则重复步骤301。
步骤302,控制单元控制导通控制开关闭合,以导通电压输出单元与主线圈;
步骤303,控制单元在等待预设时长后,控制导通控制开关断开。
步骤304,控制单元基于上述电路检测方法进行电路检测,并得到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为电路正常,则控制单元重复安全控制步骤;若检测结果为电路故障,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器件2为主动保险丝;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在电动汽车,主动保险丝设置在电动汽车的高压负载回路中。在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中,控制单元10如果判断出监测信号D(包括D1、D2)出现异常,则会进入安全控制步骤,这里的安全控制步骤即为上述步骤302和步骤303。
在步骤302中,控制单元10控制导通控制开关闭合,以使得电压输出单元11与主线圈121导通。电压输出单元11与主线圈121导通后,输出供电电压至变压器12的主线圈121,变压器12的副线圈122感应生成感应电压,并将感应电压输出至电子器件2,以驱动电子器件2;即,感应电压输出至主动保险丝,以将主动保险丝熔断。
如果电压输出单元11与主线圈121的导通时间过长(即导通控制开关S1、S2的闭合时间过长),变压器12的主线圈121产生的阻抗就会变得很小,变压器12出现饱和现象,此时变压器12的主线圈121相当于一根导线,电压输出单元11就会被短路,从而会发生短路危险。因此,步骤303中,在等待预设时长后,控制单元会控制导通控制开关断开;可以避免电压输出单元11发生短路危险。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预测的电压输出单元11发生短路的时间来设定;例如,预设时长可以设定为小于电压输出单元11发生短路的最短时间。
在步骤304中,若控制单元10基于上述电路检测方法进行电路检测,则在检测结果为检测回路正常时,重复安全控制步骤。由于当检测结果为电路正常时,表示电子器件2所在的检测回路正常导通,即主动保险丝没有被熔断;为了避免危险,所以要重新执行安全控制步骤,以再次对主动保险丝进行熔断。如果检测结果为电路故障,则表示主动保险丝已被驱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303之后,还包括:
步骤303-1,控制单元记录安全控制步骤被执行的次数;
在步骤304之后,若检测结果为正常,还包括:
步骤304-1,控制单元判断被执行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304-2,若否,则重复安全控制步骤,即返回步骤302。
步骤304-2,控制单元上报表征驱动失败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汽车在上电启动后,都会对上述电路检测方法对电路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中也是这样;即,在电动汽车使用前,已经通过电路检测确认了电路是能够正常工作的,即如果遇到突发情况,电压输出单元11输出供电电压至变压器的主线圈121,从而变压器的副线圈122输出感应电压,将感应电压施加到主动保险丝上以实现驱动的。这里的步骤304是对安全控制步骤(步骤302~步骤303)是否执行成功进行检测,即主动保险丝是否已被熔断;因此,步骤304中的检测结果如果为电路故障,则可以认为是主动保险丝已被熔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控制单元、电压输出单元、导通控制开关及变压器的驱动控制模块;所述导通控制开关连接在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主线圈之间,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以通过所述导通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导通或断开,所述变压器的副线圈连接至电子器件;
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信号源、检测单元;所述信号源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为用于接收信号源输出的源信号的线圈;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为基于所述源信号产生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的线圈;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监测信号是否异常,并在所述监测信号异常时,进入安全控制步骤;所述安全控制步骤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闭合,以导通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其中,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导通后,输出供电电压至所述变压器的所述主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感应生成感应电压,并将所述感应电压输出至所述电子器件,以驱动所述电子器件;所述控制单元在等待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断开;其中,所述电子器件为主动保险丝;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电路进入检测状态;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变压器断开,所述信号源用于输出所述源信号至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并在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正常时,重复所述安全控制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线圈、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单元、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源;
在检测过程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以导通所述信号源与所述主线圈;其中,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线圈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且与所述主线圈设置在同侧或与所述副线圈设置在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切换单元;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切换连接至所述信号源或所述检测单元;当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信号源时,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导通控制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检测单元时,所述主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副线圈;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从所述副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其中,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整流单元;
所述整流单元的两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副线圈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电子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所述信号源及所述检测单元;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源、所述检测单元切换连接至所述副线圈;
当所述信号源连接至所述副线圈时,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检测单元连接至所述副线圈时,所述副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和第三切换单元;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内,所述第三切换单元连接于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所述信号源及所述检测单元;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源、所述检测单元切换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当所述信号源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时,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当所述检测单元连接至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时,所述源信号输入/检测信号输出线圈复用为所述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隔离传输单元,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所述隔离传输单元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
11.一种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所述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接收到的监测信号是否为异常;若所述监测信号为异常,则进入安全控制步骤;
所述安全控制步骤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闭合,以导通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其中,所述电压输出单元与所述主线圈导通后,输出供电电压至所述变压器的所述主线圈,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副线圈感应生成感应电压,并将所述感应电压输出至所述电子器件,以驱动所述电子器件;所述控制单元在等待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导通控制开关断开;其中,所述电子器件为主动保险丝;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检测电路进入检测状态;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获取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
所述检测电路通过所述变压器获取表征所述电子器件所在回路的检测信号,具体为,所述信号源发送源信号至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一功能的线圈;所述检测单元从所述变压器内的具有第二功能的线圈获取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出电路正常或电路故障的检测结果;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电路正常,则所述控制单元重复所述安全控制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控制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控制单元记录所述安全控制步骤被执行的次数;
在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电路正常之后,还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被执行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是,则所述控制单元上报表征驱动失败的信息;若否,则进入所述控制单元重复所述安全控制步骤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65223.0A CN110967619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65223.0A CN110967619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67619A CN110967619A (zh) | 2020-04-07 |
CN110967619B true CN110967619B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0028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65223.0A Active CN110967619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676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94562B (zh) * | 2020-06-09 | 2021-05-0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种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2491363B (zh) * | 2020-11-25 | 2022-07-08 | 华东师范大学 | 用于24g雷达芯片信号源的多路信号传输四线圈变压器 |
CN114252740A (zh) * | 2021-12-28 | 2022-03-2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一种供电网络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96A (zh) * | 1995-06-26 | 1997-04-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半导体集成电路中调整电路元件值的电路和方法 |
JP2001069670A (ja) * | 1999-08-26 | 2001-03-16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バッテリ式車両の制御装置 |
CN201514919U (zh) * | 2009-10-15 | 2010-06-23 | 曹伟国 | 熔断器的熔断指示信号装置 |
CN103954883A (zh) * | 2014-05-21 | 2014-07-30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检查方法及装置 |
CN104201891A (zh) * | 2013-03-05 | 2014-12-10 |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具有低空载功率的切换模式电源的负载改变检测 |
CN204161132U (zh) * | 2014-09-26 | 2015-02-18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紧急断电装置和系统 |
CN204166078U (zh) * | 2014-10-21 | 2015-02-18 | 晶澳(扬州)太阳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开关、继电器、保险丝的通断检测装置 |
CN205029329U (zh) * | 2015-09-25 | 2016-02-10 | 新源国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二次保护功能的模拟均衡bms保护板 |
CN106208705A (zh) * | 2015-02-27 | 2016-12-07 | 戴乐格半导体公司 | 检测开关型电源中的辅助绕组的开路连接 |
WO2017222058A1 (ja) * | 2016-06-24 | 2017-12-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路体 |
CN207265640U (zh) * | 2017-05-28 | 2018-04-20 | 武汉司德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熔断器用电子测控装置 |
CN109428316A (zh) * | 2018-11-05 | 2019-03-05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过电流的熔断保护方法及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
2019
- 2019-04-30 CN CN201910365223.0A patent/CN1109676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96A (zh) * | 1995-06-26 | 1997-04-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半导体集成电路中调整电路元件值的电路和方法 |
JP2001069670A (ja) * | 1999-08-26 | 2001-03-16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バッテリ式車両の制御装置 |
CN201514919U (zh) * | 2009-10-15 | 2010-06-23 | 曹伟国 | 熔断器的熔断指示信号装置 |
CN104201891A (zh) * | 2013-03-05 | 2014-12-10 |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具有低空载功率的切换模式电源的负载改变检测 |
CN103954883A (zh) * | 2014-05-21 | 2014-07-30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检查方法及装置 |
CN204161132U (zh) * | 2014-09-26 | 2015-02-18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紧急断电装置和系统 |
CN204166078U (zh) * | 2014-10-21 | 2015-02-18 | 晶澳(扬州)太阳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开关、继电器、保险丝的通断检测装置 |
CN106208705A (zh) * | 2015-02-27 | 2016-12-07 | 戴乐格半导体公司 | 检测开关型电源中的辅助绕组的开路连接 |
CN205029329U (zh) * | 2015-09-25 | 2016-02-10 | 新源国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二次保护功能的模拟均衡bms保护板 |
WO2017222058A1 (ja) * | 2016-06-24 | 2017-12-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路体 |
CN207265640U (zh) * | 2017-05-28 | 2018-04-20 | 武汉司德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熔断器用电子测控装置 |
CN109428316A (zh) * | 2018-11-05 | 2019-03-05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过电流的熔断保护方法及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67619A (zh) | 2020-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35932B2 (en) | Electric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 |
CN110967619B (zh) | 检测电路、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
CN112513651B (zh) | 用于检测绝缘故障的方法 | |
US10207587B2 (en) | Pre-charging switch arrangement, power supply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load to a high direct-current voltage source | |
KR102181510B1 (ko) | 자동차 배터리를 충전하기 위한 비접촉식 충전 시스템 | |
JP2005315853A (ja) | 電源装置 | |
CN106416032A (zh) | 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车载电网隔离电路和将车载电网与直流电压转换器隔离的方法 | |
US20200228042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US6327130B1 (en) | Control device of a circuit breaker opening or closing electromagnet with local and remote control | |
CN105099001A (zh) | 用于无接触地传输能量的装置 | |
US5768077A (en) | Earthing wire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leakage detection apparatus having an earthing wire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function conductor | |
CN110562811B (zh) | 安全回路状态检测装置及电梯系统 | |
CN109585219A (zh) | 安全开关 | |
KR101782723B1 (ko) | 전자식 전력량계의 래치형 전자접촉기 회로 시스템 및 구동방법 | |
CN109991503B (zh) | 电气连接和断开电气线路的部分的设备、公共地址系统、检测电气线路中的失效的方法 | |
CN110198137B (zh) | 逆变器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10971109B (zh) | 驱动控制模块、电路检测及控制方法 | |
JP2016225132A (ja) | 電源制御装置 | |
US11283366B2 (en) | Rectifier arrangement | |
CN112285535B (zh) | 一种刀闸遥控回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JP6362812B2 (ja) | 車載用充電器 | |
WO2019176375A1 (ja) |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 |
CN219533365U (zh) | 一种检测变频器的输入端状态的装置 | |
KR20190020150A (ko) | Dc-dc 전압 컨버터를 벅 동작 모드에서 안전 동작 모드로 전환하는 제어 시스템 | |
US20230104950A1 (en)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Electrical Energ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