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0828B -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0828B
CN110960828B CN201911316139.6A CN201911316139A CN110960828B CN 110960828 B CN110960828 B CN 110960828B CN 201911316139 A CN201911316139 A CN 201911316139A CN 110960828 B CN110960828 B CN 110960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and
rotating
rotary
rotating part
muscle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61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0828A (zh
Inventor
杨平
姜涛
蔡丽飞
曹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habili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habili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Rehabilitation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3161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0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0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0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0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0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包括弹性带,用于固定待拉伸部,旋转部,旋转部用于拉紧所述弹性带,并将弹性带的两端固定,通过旋转旋转部对待拉伸部进行拉伸。本申请中装置和方法基于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四肢不同部位的旋转拉伸,改变人体的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实现增加软组织柔韧性、降低肌肉张力、改变人体姿势、缓解颈肩痛、膝痛、腰痛和足部疼痛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属于生物力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正常的姿势和力线是健康的基础。力线出现问题,会引起关节位置的微小改变、软组织张力的改变和姿势的改变,而这些变化日久累积会引起韧带、肌肉的疼痛、严重者会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肌肉拉伸可以改变身体的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降低运动伤害及疲劳。正确的肌肉拉伸可以改变人体的力线和姿势,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消除疼痛。
目前主要采用是轴向拉伸方法,会产生较强的疼痛感,难以坚持,尤其是对柔韧性比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造成韧带断裂或骨折等问题,不但没有起到保健的效果,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基于生物力学理论,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旋转拉伸,改变不良姿势和力线,快速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运动时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疼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包括:弹性带,用于固定待拉伸部,旋转部,旋转部用于拉紧弹性带,并将弹性带的两端固定,通过旋转旋转部对待拉伸部进行拉伸。
进一步,弹性带的一端与旋转部固定连接,弹性带的另一端设有凸起,凸起用于将弹性带卡接在旋转部上。
进一步,弹性带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旋转部上设有两个半径小于凸起的孔,凸起通过孔卡接在旋转部上。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调节弹性带长度的卡紧部,卡紧部设置于弹性带或旋转部上。
进一步,旋转部为棒状或方向盘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方法,采用上述任一种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弹性带绑紧待测部位;S2拉紧弹性带两端,并将弹性带的两端固定,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弹性带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S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弹性带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S4重复步骤S2-S3预定次数后,完成待测部件的肌肉拉伸。
进一步,步骤S2中通过旋转部固定弹性带的两端,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转部实现顺时针方向旋转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进一步,当所述待测部位为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时,将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分为三部分,先对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的中间1/3位置进行拉伸,然后对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的上1/3位置和下1/3位置进行拉伸。
进一步,所述旋转部的纵轴线与所述四肢的纵轴线垂直。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和方法基于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四肢不同部位的旋转拉伸,改变人体的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实现增加软组织柔韧性、降低肌肉张力、改变人体姿势、缓解颈肩痛、膝痛、腰痛和足部疼痛的目的。特别适用于神经肌肉损伤的人群、骨骼肌肉损伤的人群和亚健康人群。2、本方法简单、实用,疗效好,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弹性带;11-凸起;2-旋转部;21-孔;22-卡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仅仅是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弹性带1,用于固定待拉伸部,旋转部2,旋转部2用于拉紧弹性带1,并将弹性带1的两端固定,通过旋转旋转部2对待拉伸部进行拉伸。
如图1所示,弹性带1的一端与旋转部2固定连接,弹性带1的另一端设有凸起11,凸起11用于将弹性带1卡接在旋转部2上。
如图2所示,弹性带1的两端均设有凸起11;旋转部2上设有两个半径小于凸起11的孔21,凸起11通过孔21卡接在旋转部2上。
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弹性带1长度的卡紧部22。卡紧部22可以根据待拉伸部的形状尺寸调整弹性带1的长度。卡紧部22可以设置于弹性带1上,也可以设置在旋转部2上。卡紧部22设置在弹性带1上时,可以是环状凸起11,设置在旋转部2上时可以是夹子,卡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2优选为棒状或方向盘状,以便于旋转部2旋转。但旋转部2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弹性带1绑紧待测部位;S2拉紧弹性带1两端,并将弹性带1的两端固定,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弹性带1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S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弹性带1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S4重复步骤S2-S3预定次数后,完成待测部件的肌肉拉伸。本方法基于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四肢不同部位的旋转拉伸,改变人体的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实现增加软组织柔韧性、降低肌肉张力、改变人体姿势、缓解颈肩痛、膝痛、腰痛和足部疼痛的目的。特别适用于神经肌肉损伤的人群、骨骼肌肉损伤的人群和亚健康人群。
以下实施例通过详细介绍在仰卧或俯卧时四肢的具体拉伸方法对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三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大腿进行拉伸。
(1)将髋关节放到屈曲外旋位置,膝关节外侧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物体支撑住,小腿自然屈曲,脚心朝向身体内侧。
(2)将大腿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大腿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大腿后群、内侧群、前群肌肉、外侧群肌的肌肉同时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大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大腿上1/3是指靠近大转子的1/3位置;大腿下1/3是指靠近膝盖的1/3位置。
(3)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弹性带1在大腿中1/3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大腿后群、外侧群、前群、内侧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大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四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小腿进行拉伸。
(1)将髋关节放到屈曲外旋位置,膝关节外侧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物体支撑住,小腿自然屈曲,脚心朝向身体内侧。
(2)将小腿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小腿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小腿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小腿前群、外侧群、后群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小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小腿上1/3是指靠近膝盖的1/3位置;小腿下1/3是指靠近脚踝的1/3位置。
(3)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弹性带1在小腿中1/3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小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小腿前群、外侧群、后群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90°。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小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五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髋关节进行拉伸。
(1)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弹性带1在大转子附近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下肢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起止点在大转子、小转子附近的肌群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2)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弹性带1在大转子附近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起止点在大转子、小转子附近的肌群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六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上臂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上臂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上臂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上臂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上臂部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上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上臂上1/3是指靠近肩关节的1/3位置;上臂下1/3是指靠近肘关节的1/3位置。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弹性带1在上臂中1/3环绕一周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上臂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上臂部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上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七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肩部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弹性带1缠绕、固定肩关节,将颈肩部肌肉向身体后方拉伸,并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弹性带1缠绕、固定肩关节,将颈肩部肌肉向身体前方拉伸,并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八
仰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上平躺,对前臂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前臂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前臂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前臂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前臂部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前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前臂上1/3是指靠近肘关节的1/3位置;上臂下1/3是指靠近手部的1/3位置。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弹性带1在前臂中1/3环绕一周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前臂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前臂部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前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九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大腿进行拉伸。
(1)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大腿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大腿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大腿后群、内侧群、前群肌肉、外侧群肌的肌肉同时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大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大腿上1/3是指靠近大转子的1/3位置;大腿下1/3是指靠近膝盖的1/3位置。
(2)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弹性带1在大腿中1/3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大腿后群、外侧群、前群、内侧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大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十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小腿进行拉伸。
(1)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小腿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小腿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小腿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小腿前群、外侧群、后群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小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小腿上1/3是指靠近膝盖的1/3位置;小腿下1/3是指靠近脚踝的1/3位置。
(2)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将弹性带1在小腿中1/3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小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小腿前群、外侧群、后群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小腿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十一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髋关节进行拉伸。
(3)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弹性带1在大转子附近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下肢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起止点在大转子、小转子附近的肌群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4)将下肢伸直,与躯干平行,弹性带1在大转子附近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大腿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起止点在大转子、小转子附近的肌群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十二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上臂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上臂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上臂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上臂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上臂部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上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上臂上1/3是指靠近肩关节的1/3位置;上臂下1/3是指靠近肘关节的1/3位置。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弹性带1在上臂中1/3环绕一周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上臂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上臂部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上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十三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肩部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弹性带1缠绕、固定肩关节,将颈肩部肌肉向身体后方拉伸,并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弹性带1缠绕、固定肩关节,将颈肩部肌肉向身体前方拉伸,并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实施例十四
俯卧位,被试者放松,脸朝下平躺,对前臂进行拉伸。
(1)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前臂等分为上中下三段,将弹性带1在前臂中段环绕一周并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前臂纵轴线垂直,顺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前臂部肌肉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分别固定到前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其中前臂上1/3是指靠近肘关节的1/3位置;上臂下1/3是指靠近手部的1/3位置。
(2)将上肢伸直,与躯干呈90°或180°,将弹性带1在前臂中1/3环绕一周固定,旋转部2固定住弹性带1,旋转部2纵轴线与前臂纵轴线垂直,逆时针旋转旋转部2使弹性带1带动前臂部肌肉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范围为5°-45°。保持10-30秒,再将旋转力解除,肌群恢复到初始位置。一个位置的拉伸次数为5-10次。再将弹性带1别固定到前臂上1/3、下1/3,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旋转力的大小以不引起被拉伸者疼痛为标准。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9)

1.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带,用于绑紧待拉伸部,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用于拉紧所述弹性带,并将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固定,通过旋转所述旋转部对所述待拉伸部进行拉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将所述弹性带卡接在所述旋转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均设有凸起;所述旋转部上设有两个半径小于所述凸起的孔,所述凸起通过所述孔卡接在所述旋转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带长度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设置于所述弹性带或所述旋转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为棒状或方向盘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纵轴线与四肢的纵轴线垂直。
7.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弹性带绑紧待测部位;
S2拉紧所述弹性带两端,并将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固定,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弹性带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
S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弹性带的端部至预定角度,保持预定时间后还原;
S4重复步骤S2-S3预定次数后,完成所述待测部位的肌肉拉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通过旋转部固定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并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旋转部实现顺时针方向旋转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式肌肉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测部位为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时,将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分为三部分,先对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的中间1/3位置进行拉伸,然后对所述大腿、小腿、上臂或前臂的上1/3位置和下1/3位置进行拉伸。
CN201911316139.6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0960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6139.6A CN110960828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6139.6A CN110960828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0828A CN110960828A (zh) 2020-04-07
CN110960828B true CN110960828B (zh) 2021-11-12

Family

ID=7003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6139.6A Active CN110960828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08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8797A2 (en) * 1997-07-03 1999-01-07 Mario Salvioli "Implement particularly for gymnastics and use thereof"
CN2581001Y (zh) * 2002-11-07 2003-10-22 华春潮 多功能健身器
JP2016140661A (ja) * 2015-02-04 2016-08-08 株式会社Toscom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支援バンド
CN209630532U (zh) * 2019-03-05 2019-11-15 杨秉顺 一种腰部拉伸训练装置
CN209645769U (zh) * 2019-03-16 2019-11-19 谭波 一种体育训练用拉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30253A1 (en) * 2006-06-09 2011-06-02 Fuller Conrad R Exercise and fitness system
CN205095330U (zh) * 2015-10-23 2016-03-23 吉林大学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健身康复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8797A2 (en) * 1997-07-03 1999-01-07 Mario Salvioli "Implement particularly for gymnastics and use thereof"
CN2581001Y (zh) * 2002-11-07 2003-10-22 华春潮 多功能健身器
JP2016140661A (ja) * 2015-02-04 2016-08-08 株式会社Toscom 筋力トレーニング支援バンド
CN209630532U (zh) * 2019-03-05 2019-11-15 杨秉顺 一种腰部拉伸训练装置
CN209645769U (zh) * 2019-03-16 2019-11-19 谭波 一种体育训练用拉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0828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10541B1 (ko) 자세 및 운동 기능의 장애 환자의 치료를 위한 장치
JP4680474B2 (ja) 中枢神経系障害又は運動器官の損傷の後遺症を患う患者のための装置
KR101496683B1 (ko) 하지 부위 변형의 개선 방법 및 이의 실행을 위한 장치
US9522077B1 (en) Adjustable dual function spinal exoskeleton active spinal orthosis
CN106535833B (zh) 膝关节矫形器
JP2004344306A (ja) 歩行補助装置
US991400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ssive flexibility training
JP2005000634A (ja) 歩行補助装置
US20010007845A1 (e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turbed posture and motor activity
JP4131873B2 (ja) 身体補装具
CN110960828B (zh) 一种旋转式肌肉拉伸装置和方法
RU2573535C2 (ru) Способ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нейросенсор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костюм для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CN207203325U (zh) 一种四肢肌肉复健装置
US20060224096A1 (en) Splinter CR/S W
CA2850861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ssive flexibility training
RU21511U1 (ru) Костюм для лечения детского церебрального паралича
RU149204U1 (ru) Костюм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216294372U (zh) 肩关节外旋固定牵引器
JP3185428U (ja) 運動用サポーター
JP3086630U (ja) テーピング用テープ
RU2212875C2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осанки
CN205586458U (zh) 一种医疗康复器械
JP2024056595A (ja) 大腿骨頭壊死症の運動療法用具と大腿骨頭壊死症の運動療法用具の装着方法、ストッキング状サポーター式運動療法用具
CN114869557A (zh) 一种腿部矫正装置
Nakayama et al. Clinical response of dynamic splint using functional scales for the extension contracture of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