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7835A - 出线夹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出线夹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7835A
CN110957835A CN201911064275.0A CN201911064275A CN110957835A CN 110957835 A CN110957835 A CN 110957835A CN 201911064275 A CN201911064275 A CN 201911064275A CN 110957835 A CN110957835 A CN 110957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
motor
outgoing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42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7835B (zh
Inventor
陈焕严
吴泽滨
曹姣容
漆凌君
林泳君
赵盼瑶
陈东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Kaibang Motor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0642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7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7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线夹及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线夹结构在整体安装时,引出线出线后呈直线状态或与电机的轴向方向夹角较大,容易与负载产生干涉导致被刮蹭损伤和噪音,降低了电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该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的出线端设置有转向部;引出线穿过所述线夹本体后,能够于所述转向部处转向。本发明的出线夹通过设置转向部,引出线在出线端与电机轴向方向的夹角大大变小,引出线与负载不会产生干涉,因此避免了引出线被刮蹭损伤和噪音,避免外力作用至引出线产生引出线断线及焊点脱落等隐患,保障了电机的电气安全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出线夹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线夹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动能,为各种运动机构提供动力,在运动系统里面起着重要作用,电机性能的好坏以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运动系统的运行。电机需要通过电线从外部导电,在电机壳体的出线口处通常会设置出线夹,用于铺设并引导电机引出的电线,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出线夹大多是安装在电机壳体内,是将内端的导线埋在定子槽绝缘线圈过线槽内,外端用出线夹固定。现有出线夹只能对引出线起到压合夹紧的作用,如图1所示,引出线在出线孔中和出线后的状态依然呈直线状态或与电机轴向方向的夹角较大。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出线夹结构在整体安装时,引出线出线后呈直线状态或与电机的轴向方向夹角较大,容易与负载产生干涉导致被刮蹭损伤和噪音,降低了电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线夹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线夹结构在整体安装时,引出线出线后呈直线状态或与电机的轴向方向夹角较大,容易与负载产生干涉导致被刮蹭损伤和噪音,降低了电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的出线端设置有转向部;引出线穿过所述线夹本体后,能够于所述转向部处转向。
可选地,所述转向部包括卡位、转向孔,所述卡位、转向孔相邻设置。
可选地,每个所述转向部的卡位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位相对设置形成过线孔。
可选地,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引出线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转向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引出线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转向孔的内侧为光滑面。
可选地,所述出线夹在电机安装后,所述线夹本体凸出所述电机的部分与所述转向部形成护线结构。
可选地,所述转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线夹本体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线夹本体包括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相互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之间设置有所述引出线通过的线槽,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线槽内。
可选地,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夹和/或所述第二线夹。
一种电机,包括出线夹,所述出线夹为以上任一所述的出线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出线夹通过设置转向部,引出线在出线端与电机轴向方向的夹角大大变小,引出线与负载不会产生干涉,因此避免了引出线被刮蹭损伤和噪音。引出线在外界拉力作用下,转向部使受力方向具有拐点,避免外力作用至引出线与电机定子相接位置导致引出线与电机定子脱离,产生引出线断线及焊点脱落等隐患,保障了电机的电气安全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出线夹与电机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出线夹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出线夹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出线夹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护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转向部设置在第一线夹时与电机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转向部设置在第二线夹时与电机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线夹;11、第一线槽;12、扣孔;13、销孔;14、第一凸起;2、第二线夹;21、第二线槽;22、扣勾;23、销柱;24、第二凸起;3、转向部;31、转向孔;32、卡位;33、过线孔;4、连接带;5、出线端;6、进线端;7、电机;8、引出线;9、护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线夹,如图2-4所示,包括线夹本体,线夹本体为电机7的引出线8进行导向和保护。线夹本体包括进线端6和出线端5,引出线8从进线端6进入线夹本体,通过线夹本体内部后,再从出线端5穿出线夹本体。线夹本体的出线端5设置有转向部3;引出线8穿过线夹本体后,能够于转向部3处转向,引出线在转向部3转向后,避免了现有出线夹的引出线从电机径向方向穿出,即与电机轴向方向的夹角较大(最大能到与电机的轴向方向夹角90度,如图1所示),从而与负载等外界物体产生干涉。本发明的出线夹通过设置转向部3,引出线8在出线端5与电机7轴向方向的夹角大大变小,优选引出线8能够与电机7的轴向方向平行。从而引出线8不会与负载产生干涉,因此避免了引出线8被刮蹭损伤和噪音,并且引出线8在外界拉力作用下,转向部3使受力方向具有拐点,避免外力作用至引出线8与电机定子相接位置导致引出线8与电机定子脱离,产生引出线8断线及焊点脱落等隐患,保障了电机7的电气安全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转向部3包括卡位32、转向孔31,卡位32、转向孔31相邻设置且为一体结构。引出线8从卡位32压入转向孔31,转向孔31对引出线8进行固定和限位,实现引出线8的转向。每个转向部3的卡位32数量为两个,两个卡位32相对设置形成过线孔33,引出线8能够从过线孔33通过进入转向孔31,过线孔33的直径小于引出线8的直径,防止引出线8压入转向孔31后再弹出,提高了整个转向部3对引出线8的固定效果。转向孔31的直径不小于引出线8的直径,优选转向孔31的直径稍大于或等于引出线8的直径,便于转向孔31对引出线8进行更好的固定和限位,防止过松造成晃动或过紧无法固定。由于出线夹整体为塑料结构,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且引出线8的线皮也为塑料材料,也能产生弹性变形,故引出线8压入转向孔31时,不会损伤引出线8,引出线8压入后卡位32与引出线8各自都产生弹性变形,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引出线8不易与转向孔31结构相分离。转向孔31的内侧为光滑面,降低了转向孔31与引出线8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引出线8压入后对线皮造成的损伤,能够提高引出线8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出线夹在电机7安装后,线夹本体凸出电机7的部分(即第一线夹1以第一凸起14为界,第二线夹2以第二凸起24为界,在转向部3一侧的部分,出线夹与电机7安装后,这部分结构在电机7的外侧)与转向部3形成护线结构9,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为护线结构9,用于保护刚从线夹本体出来的引出线8。护线结构9伸出电机7的外壳,如果外界物体靠近引出线8时,将会首先与护线结构9相碰撞或者刮蹭,从而保护引出线8不会被碰撞或者刮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机7的电气安全和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转向部3的数量为多个,转向部3的数量可根据引出线8的数量进行设置,图中转向部3的数量为五个,实现了对每一根引出线8都进行转向,提高了适用性。转向部3与线夹本体一体设置,便于通过注塑等工艺进行制造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线夹本体包括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第一线夹1、第二线夹2相互卡接。第一线夹1上设置有扣孔12和销孔13,第二线夹2上设置有扣勾22和销柱23,扣孔12与扣勾相匹配能够进行卡接,销孔13与销柱23相匹配能够进行卡接,卡接的方式便于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之间的固定和锁紧;同时,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带4连接,避免了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相互脱离,便于进行装配。第一线夹1、第二线夹2之间设置有引出线8通过的线槽(包括第一线槽11和第二线槽21),第一线夹1内设置有第一线槽11,第二线夹内设置有第二线槽21,第一线槽11与第二线槽21相互匹配,截面均为半圆形,便于通过引出线8。转向部3设置在线槽内,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而且引出线8通过线槽后能够直接进入转向部3,便于操作的便捷性。转向部3设置在第一线夹1和/或第二线夹2,转向部3可只设置在第一线夹1或第二线夹2,设置在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能够实现不同的转向,两种转向的方向相对,但只能实现一种方向的转向;转向部3还可在第一线夹1和第二线夹2都设置,两者位置相对,这样引出线8的引出方向可根据需要选择,提高了出线夹使用的灵活性。
一种电机,包括出线夹,出线夹为本发明提供的出线夹。如图6-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出线夹不仅能够固定夹紧引出线8,而且能够利用转向部3改变引出线8的走线方向,解决整体安装时引出线8与负载干涉导致出现噪音,需要改变引出线8结构或负载壳体引出线8走向的问题。在引出线8受到外力时,由于引出线8改变走向,受力方向具有拐点,避免了外力直接作用至引出线8与电机7的定子相接位置导致引出线8与定子脱离,同时也可使引出线8在受力时不易拉断,电机7的电气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出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的出线端设置有转向部;引出线穿过所述线夹本体后,能够于所述转向部处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包括卡位和转向孔,所述卡位、转向孔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向部的卡位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位相对设置形成过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引出线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引出线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孔的内侧为光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夹在电机安装后,所述线夹本体凸出所述电机的部分与所述转向部形成护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线夹本体一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包括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相互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之间设置有所述引出线通过的线槽,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线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夹和/或所述第二线夹。
12.一种电机,包括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夹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出线夹。
CN201911064275.0A 2019-11-04 2019-11-04 出线夹及电机 Active CN110957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4275.0A CN11095783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出线夹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4275.0A CN11095783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出线夹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7835A true CN110957835A (zh) 2020-04-03
CN110957835B CN110957835B (zh) 2021-12-14

Family

ID=6997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4275.0A Active CN110957835B (zh) 2019-11-04 2019-11-04 出线夹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783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06977A (ja) * 2013-11-29 2015-06-08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アウタロータ型回転センサの信号線引出し構造
CN105071576A (zh) * 2015-09-23 2015-11-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包塑电源线总成结构
CN205017157U (zh) * 2015-10-23 2016-02-03 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
CN105356643A (zh) * 2015-10-28 2016-02-24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和用于电机的出线盒
CN208257535U (zh) * 2018-06-27 2018-12-18 杭州超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骨架优化结构
CN109802514A (zh) * 2018-11-22 2019-05-2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出线夹和电机
CN209150838U (zh) * 2018-10-30 2019-07-23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绕组骨架、定子和电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06977A (ja) * 2013-11-29 2015-06-08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アウタロータ型回転センサの信号線引出し構造
CN105071576A (zh) * 2015-09-23 2015-11-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包塑电源线总成结构
CN205017157U (zh) * 2015-10-23 2016-02-03 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
CN105356643A (zh) * 2015-10-28 2016-02-24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组件、电机和用于电机的出线盒
CN208257535U (zh) * 2018-06-27 2018-12-18 杭州超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骨架优化结构
CN209150838U (zh) * 2018-10-30 2019-07-23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绕组骨架、定子和电机
CN109802514A (zh) * 2018-11-22 2019-05-24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出线夹和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7835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808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362718B2 (en) Protective tube and harness
US20150136477A1 (en) Electrical-wire-protecting member
CN110957835B (zh) 出线夹及电机
WO2019188100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12063952A1 (en) Electric wire fixing device
US7414346B1 (en) Brush holde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8847740B (zh) 内置式电容马达线架改进结构
CN108696026A (zh) 电机接线结构及电机
KR20010103760A (ko) 하우징과 전기 케이블을 포함하는 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에사용하기 위한 하우징 및 전기 케이블
JP7164568B2 (ja) コネクタ
CN208337279U (zh) 电机接线结构及电机
US12034253B2 (en) Connector having housing covering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WO2018180990A1 (ja) クランプ、経路規制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533423B2 (ja) 配索材固定体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317620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220292390U (zh) 用于led灯驱动盒的线卡组件及驱动盒组件
US20220311191A1 (en) Connector
US11757208B2 (en) Wiring harness and protector
CN220254271U (zh) 电机及空调器
WO2022158495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505433B2 (ja) 収容部材と保護チューブとの接続構造
KR200143970Y1 (ko) 전기접속용 플러그의 전선보호기
JP2021118644A (ja) ハーネス部品
KR200390964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보호용 클립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