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5084A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5084A
CN110955084A CN201911320783.0A CN201911320783A CN110955084A CN 110955084 A CN110955084 A CN 110955084A CN 201911320783 A CN201911320783 A CN 201911320783A CN 110955084 A CN110955084 A CN 110955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display device
display area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0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5084B (zh
Inventor
陈如星
柯耀作
陈世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07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5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5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5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5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5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光感元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第一背光源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边缘背离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第二背光源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二边缘背离第二显示区的一侧;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相对设置;背光模组在第二显示区设置有通孔;光感元件固定在通孔处,且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组件;遮光组件的开口朝向第二背光源;通孔在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遮光组件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围绕区域内。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以扩展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显示装置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现已成为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为了实现例如摄像等功能,往往需要在显示面板的光感元件设置区放置光感元件。外界环境光可以透过光感元件设置区传到光感元件,实现例如摄像等功能。光感元件设置区还可以进行图像显示,从而实现全屏显示。然而,现有技术中屏下显示技术多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限定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以扩展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光感元件;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边缘背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边缘背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设置;
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通孔;所述光感元件固定在所述通孔处,且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还包括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背光源;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遮光组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围绕区域内;所述遮光组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入所述第二显示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以及所述第二背光源点亮;
在拍照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点亮,控制所述第二背光源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中的第一背光源以及第二背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照明光束。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又可以用于透过外界环境光,以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光感元件根据外界环境光成像,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组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遮光组件半包围第二显示区,遮光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与第一背光源之间,从而第一背光源发出的光线无法射入第二显示区,避免了第一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拍照模式时造成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光感元件的成像质量。遮光组件的开口朝向第二背光源,因此第二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在显示模式时为第二显示区提供照明光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S2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S3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200和光感元件400。显示面板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夹持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第一显示区10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02(图1中示例性地,第一显示区101完全围绕第二显示区1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101还可以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02)。背光模组200包括第一背光源21和第二背光源22。第一背光源21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一边缘1011背离第二显示区102的一侧,第二背光源22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二边缘1012背离第二显示区102的一侧。其中,第一边缘1011与第二边缘1012相对设置。第一背光源21与第二背光源22位于第二显示区102的相对两侧。背光模组200在第二显示区102设置有通孔70。光感元件400固定在通孔70处,且光感元件400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00。外界环境光可以通过通孔70达到光感元件400的感光面,并实现例如摄像等功能。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组件500,遮光组件500的开口朝向第二背光源22。遮光组件500的开口指的是遮光组件500在显示面板100垂直投影的开口。通孔7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遮光组件500在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围绕区域内。遮光组件500用于遮挡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射入第二显示区102。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背光模组200,背光模组200中的第一背光源21以及第二背光源22为显示面板100提供照明光束。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第二显示区102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又可以用于透过外界环境光,以使位于第二显示区102的光感元件400根据外界环境光成像,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组件500,遮光组件500在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半包围第二显示区102,遮光组件50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102与第一背光源21之间,从而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无法射入第二显示区102,避免了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在拍照模式时造成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光感元件400的成像质量。遮光组件500的开口朝向第二背光源22,因此第二背光源22发出的光线可以在显示模式时为第二显示区102提供照明光束。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背光模组200包括导光板52。遮光组件500围绕区域内的导光板52与通孔70临接的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56。由于导光板52中传播的光线主要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照射到显示面板100上,背光模组200在通孔70中未设置导光板52,由导光板52朝向通孔70的侧壁出射至通孔70。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导光板52朝向通孔70的侧壁设置表面起伏微结构56,表面起伏微结构56可以将导光板52中传播的光线散射,表面起伏微结构56可以将导光板52中传播的光线更多地朝向显示面板100出射,以增加通过通孔70并照射到显示面板100的光线数量,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发光亮度。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光感元件400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透视膜600。在拍照模式时,单向透视膜600可以透过外界环境光,使得外界环境光到达光感元件400。在显示模式时,光感元件400可以不工作,且单向透视膜600具有一定的反光能力,能将传播至通孔70中且朝向光感元件40照射的光线反射,以使得光线朝向显示面板100传播,以增加通过通孔70并照射到显示面板100的光线数量,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发光亮度。
单向透视膜600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单向透视膜600具有半透半反的作用,单向透视膜600临近光感元件400一侧的亮度比较小,穿过单向透视膜600的光线比较少,单向透视膜600临近光感元件400的一侧不被人眼可见,从而表现为单向透视膜600不可以透过朝向显示面板100传播的光线。单向透视膜600临近显示面板100一侧的亮度比较大,穿过单向透视膜600的光线比较多,穿过显示面板100以及单向透视膜600的外界环境光可以到达光感元件400,从而表现为单向透视膜600可以透过朝向光感元件400传播的光线。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单向透视膜600包括银膜610。银膜610的厚度较薄,示例性地,银膜610的厚度可以为原子级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单向透视膜600还可以包括其他金属薄膜,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单向透视膜600还可以包括承载板620,银膜610位于承载板620与光感元件400之间。承载板620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6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62。第一柔性电路板61与第一背光源21绑定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62与第二背光源22绑定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背光源21可以通过与之绑定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61与主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第二背光源22可以通过与之绑定电连接的第二柔性电路板62与主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示例性地,参考图2,背光模组200还可以包括反射片51、扩散片53、增亮膜54和框胶55。反射片51位于导光板52远离显示面板100一侧。扩散片53和增亮膜54均位于导光板52与显示面板100之间,且扩散片53位于导光板52与增亮膜54之间。框胶55围绕导光板52设置。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盖板300,盖板300位于显示面板100远离背光模组200一侧。
示例性地,参考图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遮光组件50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背光模组200的厚度。遮光组件500可以遮挡导光板52中传播的光线,遮光组件500还可以遮挡扩散片53和增亮膜54中传播的光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遮光组件500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导光板52的厚度,且小于背光模组200的厚度。
图3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3,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上,遮光组件500包括第一侧边L1、第二侧边L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L1与第二侧边L2的第三侧边L3。也就是说,遮光组件500在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图形包括第一侧边L1、第二侧边L2和第三侧边L3,第三侧边L3连接第一侧边L1以及第二侧边L2。第一侧边L1以及第二侧边L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边缘1012的延伸方向,第三侧边L3在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投影围绕第二显示区102。
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3,第一侧边L1和第二侧边L2的延伸方向为直线,第三侧边L3的形状与其临近的第二显示区102的边缘形状相一致。在一个示例中,通孔70可以为圆孔,第二显示区102的边缘形状为圆形,第三侧边L3为圆弧。
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2和图3,遮光组件500全部嵌入在导光板52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光组件500的至少部分还可以与第二显示区102的边缘交叠,也就是说,遮光组件500的至少部分还可以位于导光板52与第二显示区102外边缘之间。
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2和图3,遮光组件500可以与第二边缘1012相接触。此时,遮光组件500将导光板52分割为互不连接的两个部分。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参考图4,遮光组件500可以不与第二边缘1012相接触。遮光组件500朝向第二边缘1012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2的距离大于0。此时,导光板52为一个整体,未被遮光组件500分割为互不连接的两个部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参考图5,第一侧边L1、第二侧边L2以及第三侧边L3的延伸方向均可以为直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参考图6,第三侧边L3包括第一子侧边L31和第二子侧边L32,第一子侧边L31的一端与第一侧边L1连接,第一子侧边L3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侧边L32连接。第二子侧边L32除了与第一子侧边L31连接外,第二子侧边L32还与第二侧边L2连接。图6中以第三侧边L3包括两个子侧边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侧边L3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子侧边。
示例性地,参考图6,第一子侧边L31和第二子侧边L32的延伸方向均为直线。
示例性地,参考图3-图6,遮光组件500朝向第二边缘1012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2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显示区102朝向第二边缘1012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2的距离。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参考图7,遮光组件500朝向第二边缘1012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2的距离,小于第二显示区102朝向第二边缘1012的一端与第二边缘1012的距离。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遮光组件500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显示区102的边缘交叠,也就是说,遮光组件500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导光板52与第二显示区102的外边缘之间。
可选地,参考图8和图9,遮光组件500的内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56。也就是说,遮光组件500围绕第二显示区102的一侧的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56。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遮光组件500的内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56,表面起伏微结构56可以将通孔70中传播且照射其上的光线散射,表面起伏微结构56可以将照射其上的光线更多地朝向显示面板100出射,以增加通过通孔70并照射到显示面板100的光线数量,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发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遮光组件500嵌入导光板52的部分也可以设置表面起伏微结构56,且表面起伏微结构56位于遮光组件500的内侧壁。第二背光源22发出的光线,传播至通孔70、导光板52,并照射至遮光组件500的内侧壁设置的表面起伏微结构56后,可以被表面起伏微结构56散射,以增加通过通孔70并照射到显示面板100的光线数量,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发光亮度。
图10为图9中S2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图9和10,遮光组件500包括层叠的第一偏光片511和第二偏光片512,第一偏光片511和第二偏光片512的偏振方向垂直。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照射到第一偏光片511后变为线偏振光,由于第一偏光片511和第二偏光片512的偏振方向垂直,该线偏振光无法透过第二偏光片512,从而可以遮挡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射入第二显示区102。
示例性地,参考图10,第二偏光片512位于第一偏光片511与第二显示区102之间。第一偏光片511的偏振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偏光片512的偏振方向为垂直方向。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剖面图,参考图11,遮光组件500包括基材520以及贴附在基材520上的遮光油墨层521。遮光油墨层521为吸光层,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照射到遮光油墨层521上并被遮光油墨层521吸收,从而可以遮挡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射入第二显示区102。
示例性地,参考图11,遮光油墨层521位于基材520与第二显示区102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材520还可以位于遮光油墨层521与第二显示区102之间。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剖面图,参考图12,遮光组件500包括基材520以及贴附在基材520上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不同颜色的色阻层。
示例性地,参考图12,至少两层不同颜色的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层531和第二色阻层532,第一色阻层531与第二色阻层532透过不同颜色的的光。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照射到第一色阻层531后变为第一颜色的光,但是第二色阻层532透过第二颜色的光并吸收第一颜色的光,所以第一颜色的光无法透过第二色阻层532,从而可以遮挡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射入第二显示区102。
示例性地,参考图12,第一色阻层531位于基材520与第二色阻层532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色阻层531以及第二色阻层532还可以位于基材520远离第二显示区102一侧。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S3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和图14,第一显示区101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大于第二显示区102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1中单位面积内设置较多的像素单元110,第二显示区102中单位面积内设置较少的像素单元110,以增加第二显示区102中显示面板100的透光率,以增加通过通孔70并照射到光感元件400的光线数量,提高光感元件4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参考图13和图14,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显示区103,第三显示区103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02。第三显示区103的单位面积内的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大于第二显示区102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第三显示区103的单位面积内的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小于第一显示区101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110排布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103位于第一显示区101与第二显示区102之间,第三显示区103的像素密度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像素密度与第二显示区102的像素密度之间,第三显示区103为位于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之间的过渡区,提升了显示效果。
可选地,参考图13和图14,沿第三显示区103指向第二显示区102的方向,第三显示区103中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沿第三显示区103指向第二显示区102的方向,第三显示区103的不同子区域内的像素密度逐渐减小,从而实现更好的过渡效果,进一步地提升了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结合参考图1-图14,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模式时,控制第一背光源21以及第二背光源22点亮。
示例性地,第一背光源21可以为遮光组件500围绕区域外的区域提供照明光束。例如,第一背光源21可以为第一显示区101提供照明光束。第二背光源22可以为遮光组件500围绕区域提供照明光束。例如,第二背光源22可以为第二显示区102提供照明光束。
在拍照模式时,控制第一背光源21点亮,控制第二背光源22关闭。
示例性地,在拍照模式时,控制第一背光源21点亮,第一显示区101可以正常显示图像。控制第二背光源22关闭,避免了第二背光源22发出的光线在拍照模式时造成干扰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因此具有上述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即扩展了屏下摄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地,显示装置中的遮光组件500还避免了第一背光源21发出的光线在拍照模式时造成干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光感元件400的成像质量。遮光组件500的开口朝向第二背光源22,因此第二背光源22发出的光线可以在显示模式时为第二显示区102提供照明光束。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光感元件;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源和第二背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边缘背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边缘背离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对设置;
所述背光模组在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通孔;所述光感元件固定在所述通孔处,且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还包括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背光源;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遮光组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围绕区域内;所述遮光组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入所述第二显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遮光组件围绕区域内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通孔临接的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的内侧壁设置有表面起伏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单向透视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视膜包括银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层叠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基材以及贴附在所述基材上的遮光油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基材以及贴附在所述基材上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不同颜色的色阻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背光源绑定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背光源绑定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显示区;
所述第三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三显示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像素单元排布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中的单位面积内像素单元排布数量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以及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侧边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14.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以及所述第二背光源点亮;
在拍照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背光源点亮,控制所述第二背光源关闭。
CN201911320783.0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10955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783.0A CN110955084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0783.0A CN110955084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5084A true CN110955084A (zh) 2020-04-03
CN110955084B CN110955084B (zh) 2022-06-28

Family

ID=6998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0783.0A Active CN110955084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50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8614A (zh) * 2020-06-01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87137A (zh) * 2020-05-28 2020-10-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217469A (zh) * 2021-12-29 2022-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401331A (zh) * 2022-01-28 2022-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654A (zh) * 2022-04-20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025053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带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WO2023024175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51137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Essential Products, Inc. Image capture with a camera integrated display
CN108922900A (zh) * 2018-06-28 2018-1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208384291U (zh) * 2018-06-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45452A (zh) * 2019-03-28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71211A (zh) * 2019-08-28 2019-11-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51137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Essential Products, Inc. Image capture with a camera integrated display
CN208384291U (zh) * 2018-06-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922900A (zh) * 2018-06-28 2018-1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9459880A (zh) * 2018-12-11 2019-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45452A (zh) * 2019-03-28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71211A (zh) * 2019-08-28 2019-11-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137A (zh) * 2020-05-28 2020-10-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787137B (zh) * 2020-05-28 2021-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38614A (zh) * 2020-06-01 2020-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024175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25053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带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CN114217469A (zh) * 2021-12-29 2022-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217469B (zh) * 2021-12-29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401331A (zh) * 2022-01-28 2022-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654A (zh) * 2022-04-20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5084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5084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233486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91602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1701271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72342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0274142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2534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718290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10690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602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222297B1 (ko) 균일한 휘도가 가능한 반사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10646978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2116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JP2005251687A (ja) 面状照明装置
WO201618183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5003008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6097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8004646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637199B1 (ko) 보더리스타입 표시장치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399782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444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90052471A (ko)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73018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56021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