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4834A -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4834A
CN110954834A CN201911241582.1A CN201911241582A CN110954834A CN 110954834 A CN110954834 A CN 110954834A CN 201911241582 A CN201911241582 A CN 201911241582A CN 110954834 A CN110954834 A CN 110954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ow
flow density
temperature
average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15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4834B (zh
Inventor
王海民
石伟杰
李环琪
胡学彬
王寓非
胡峰
陈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2415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4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4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4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4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1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within piled or stacked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评估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包括:数据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热流密度传感器、蓝牙发射器以及用于接收并传输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的数据接收传输器;数据储存模块,用于接收并储存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上传至云端;以及综合评价模块,包括用于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温度的第一数据处理器、用于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第二数据处理器、用于进行综合计算的综合数据处理器以及评价输出显示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来评价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热特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运用途径的不断扩大,目前动力电池热失控检测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在电动汽车中,锂离子电池的使用环境十分复杂和苛刻,所以建立更加科学的定量测试与评价方法显得尤为紧迫。
公开号CN109752659A公开了一种液冷电池的PACK测试系统及方法,发明了一种液冷电池的PACK在充放电状态下的测试系统及方法,检测热性参数只以温度数据作为根据,检测的参数比较单一,无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与精度,且对于变化较快的热流密度参数没有涉及,不能科学的评价电池系统的热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评估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数据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动力电池的温度参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动力电池的热流密度参数的热流密度传感器、设置在动力电池间的用于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进行蓝牙传输的蓝牙发射器以及用于接收并传输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的数据接收传输器;数据储存模块,用于接收并储存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上传至云端;以及综合评价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温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温度的第一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热流密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第二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并进行综合计算的综合数据处理器以及用于将综合计算结果以数字化形式显示的评价输出显示屏,其中,数据接收传输器、数据储存模块以及综合评价模块集成设置在模块集成箱中,该模块集成箱可移动地布置在动力汽车内部或者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汽车从当前停车状态开始至下一个停车状态开始之间的运动区间作为一个运动学片段,在一个运动学片段内,通过数据检测模块以1Hz即每隔1s检测一次的频率来对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传输至数据储存模块进行储存,以10s作为一个周期,一个运动学片段内由N个周期组成,获取一个周期内的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对应传输给第一数据处理器和第二数据处理器,得到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作为电池热监测数据,并将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传输给综合数据处理器;
步骤2,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动力电池的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对根据平均温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1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2
步骤3,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动力电池的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3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4
步骤4,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动力电池的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斜率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5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10
步骤5,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动力电池的根据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6
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7
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8
运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再结合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计算电池热监测数据与动力电池最佳运行状态的欧式距离,并得到总评价值α,正向化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39
通过公式(1)消除量纲得到的标准化矩阵: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1
得到一个运动学片段中由N个时间步长为10s的周期,小于10s的片段也均视为一个周期进行处理,M个评价指标组成标准化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2
定义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3
代入M=3,即评价指标为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4
定义评价最劣解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5
代入M=3,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6
定义第i次电池热监测数据中各评价对象的综合最短距离,最大距离的计算如公式(2):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47
代入评价最优解最大值,得到最大距离如公式(3)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51
最小距离的计算如公式(4):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52
代入评价最劣解最小值,得到最小距离如公式(5):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53
归一化后评价得分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54
转为10分制的总评价值α为:αi=10Si,αi∈[0,10];
步骤6,设置αi=y为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行工况线,根据公式(6)得到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55
总评价值α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以数字化形式在评价输出显示屏中显示。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6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7):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2
当平均温度>6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2-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5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8):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4
当平均温度>5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7)和公式(8)中,XTi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XTI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M为最适温度区间在监测温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3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5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9):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66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73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3-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7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0):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72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9)和公式(10)中,qdc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id为涓流放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i为涓流充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1为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74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Xqc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m为最适平均热流密度区间在监测平均热流密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4-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1):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2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4-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2):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4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11)和公式(12)中,kqd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5
为kqd<0.8条件下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6
为kqd<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7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8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9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0810
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温度对应的权重,在放电阶段,当平均温度<-2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20℃<平均温度<50℃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当50℃<平均温度<60℃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当600℃<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危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4,W2>W1>W3>W4,在充电阶段,当平均温度<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0℃<平均温度<45℃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当45℃<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对应的权重,在放电阶段,当qdc≤qid时,动力电池处于低倍率放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qid<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当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W2′>W1′>W3′,在充电阶段,当qc≤qi时,动力电池处于小电流充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qi<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当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在放电阶段,当0≤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2〞,W1〞>W2〞,在充电阶段,当0≤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2〞,Wd1〞>Wd2〞。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因为设有温度传感器来获取温度参数,同时设有热流密度传感来获取热流密度参数,所以,能够更全面地构建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热性能参数,更有效地描述电池的运行状态;因为设有蓝牙发射器来进行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的蓝牙传输,所以,只需在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处安装传感器与蓝牙发射器,数据接收传输器、数据储存模块以及综合评价模块集成设置在模块集成箱中,并且可以选择性的设置在车内或者车外,且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均采用蓝牙传输,能够减少复杂的传感器布线,具有很强的布置灵活性;因为还设有数据储存模块能将接收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所以,能够对采集到大量的温度参数与热流密度参数进行储存。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因为采用了平均热流密度、平均温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三大标准进行评分,并且对三大标准设置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所以,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热特征参数,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动力电池热安全性,为预防热失控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热流密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布置点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蓝牙发射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模块集成箱中的模块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车载使用时的装置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车载使用时的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运动学片段的定义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充电阶段的平均温度的评分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放电阶段的平均热流密度的评分曲线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放电阶段的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评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并评估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包括数据检测模块10、数据储存模块20以及综合评价模块30。
数据检测模块10包括设置在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动力电池的温度参数的温度传感器11、设置在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动力电池的热流密度参数的热流密度传感器12、设置在动力电池间的用于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进行蓝牙传输的蓝牙发射器13以及用于接收并传输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的数据接收传输器14。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热流密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布置点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蓝牙发射器的位置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1和热流密度传感器12设置在动力电池的传感器布置点处,蓝牙发射器13设置在动力电池之间。
数据储存模块20用于接收并储存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上传至云端。
综合评价模块30包括用于接收温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温度的第一数据处理器31、用于接收热流密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第二数据处理器32、用于接收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并进行综合计算的综合数据处理器33以及用于将综合计算结果以数字化形式显示的评价输出显示屏34。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模块集成箱中的模块分布示意图。
如图4所示,数据接收传输器14、数据储存模块20以及综合评价模块30集成设置在模块集成箱40中,该模块集成箱40可移动地布置在动力汽车内部或者外部。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车载使用时的装置透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车载使用时的装置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所示,集成模块箱40设置在动力汽车的底层中,并设置在动力电池的水冷管路旁,本实施例中,集成模块箱40车载使用时,综合数据处理器33还与动力汽车驾驶舱内的主控显示屏蓝牙连接,来使综合计算结果显示在主控显示屏中,便于驾驶员了解动力电池的热安全状况。
数据储存模块20将监测的温度参数与热流密度参数通过蓝牙传输上传至云端。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运动学片段的定义图。
步骤1,如图8所示,将汽车从当前停车状态开始至下一个停车状态开始之间的运动区间作为一个运动学片段,在一个运动学片段内,通过数据检测模块10以1Hz即每隔1s检测一次的频率来对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传输至数据储存模块20进行储存,以10s作为一个周期,一个运动学片段内由N个周期组成,获取一个周期内的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对应传输给第一数据处理器31和第二数据处理器32,得到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作为电池热监测数据,并将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传输给综合数据处理器33。
步骤2,综合数据处理器33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对根据平均温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41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42
越接近1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越好。
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6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4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7):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44
当平均温度>6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2-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5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45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8):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51
当平均温度>5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7)和公式(8)中,XTi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XTI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M为最适温度区间在监测温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步骤3,综合数据处理器33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52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53
越接近1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越好。
步骤3中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3-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54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9):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55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3-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0):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2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9)和公式(10)中,qdc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id为涓流放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i为涓流充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1为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7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8
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m为最适平均热流密度区间在监测平均热流密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步骤4,综合数据处理器33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斜率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3
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4
越接近1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越好。
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4-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5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1):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66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4-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2):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2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11)和公式(12)中,kqd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7
为kqd<0.8条件下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8
为kqd<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9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10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11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12
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步骤5,根据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3
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4
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5
运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再结合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计算电池热监测数据与动力电池最佳运行状态的欧式距离,并得到总评价值α,正向化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76
通过公式(1)消除量纲得到的标准化矩阵: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1
得到一个运动学片段中由N个时间步长为10s的周期,M个评价指标组成标准化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2
定义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3
代入M=3,即评价指标为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4
定义评价最劣解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5
代入M=3,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小值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6
定义第i次电池热监测数据中各评价对象的综合最短距离,最大距离的计算如公式(2):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87
代入评价最优解最大值,得到最大距离如公式(3)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1
最小距离的计算如公式(4):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2
代入评价最劣解最小值,得到最小距离如公式(5):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3
归一化后评价得分为: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4
转为10分制的总评价值α为:αi=10Si,αi∈[0,10]。
步骤6,设置αi=y为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行工况线,根据公式(6)得到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5
总评价值α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以数字化形式在评价输出显示屏34中显示。
ε越大说明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得越好,电池更能保持在最佳工作范围内工作,发生热失控危险性相应降低。
表1平均温度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表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196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201
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温度对应的权重,表一为平均温度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在放电阶段,当平均温度<-2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20℃<平均温度<50℃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当50℃<平均温度<60℃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当600℃<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危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4,W2>W1>W3>W4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充电阶段的平均温度的评分曲线图。
如图9所示,在充电阶段,当平均温度<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0℃<平均温度<45℃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当45℃<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表2平均热流密度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表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211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放电阶段的平均热流密度的评分曲线图。
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对应的权重,如表2与图10所示,在放电阶段,当qdc≤qid时,动力电池处于低倍率放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qid<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当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W2′>W1′>W3′,
在充电阶段,当qc≤qi时,动力电池处于小电流充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qi<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当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表3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的评价标准表
Figure BDA0002306391240000221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放电阶段的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评分曲线图。
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如表3与图11所示,在放电阶段,当0≤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1〞,当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2〞,W1〞>W2〞,
在充电阶段,当0≤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1〞,当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2〞,Wd1〞>Wd2〞。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因为设有温度传感器来获取温度参数,同时设有热流密度传感来获取热流密度参数,所以,能够更全面地构建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热性能参数,更有效地描述电池的运行状态;因为设有蓝牙发射器来进行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的蓝牙传输,所以,只需在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处安装传感器与蓝牙发射器,数据接收传输器、数据储存模块以及综合评价模块集成设置在模块集成箱中,并且可以选择性的设置在车内或者车外,且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均采用蓝牙传输,能够减少复杂的传感器布线,具有很强的布置灵活性;因为还设有数据储存模块能将接收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所以,能够对采集到大量的温度参数与热流密度参数进行储存。另外,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因为采用了平均热流密度、平均温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三大标准进行评分,并且对三大标准设置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所以,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热特征参数,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动力电池热安全性,为预防热失控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评估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热安全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参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表面的用于检测设定时间阈值内所述动力电池的热流密度参数的热流密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间的用于将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热流密度参数进行蓝牙传输的蓝牙发射器以及用于接收并传输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热流密度参数的数据接收传输器;
数据储存模块,用于接收并储存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热流密度参数,并将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热流密度参数上传至云端;以及
综合评价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温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温度的第一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热流密度参数并进行初步计算处理得到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热流密度斜率的第二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平均温度、所述平均热流密度以及所述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并进行综合计算的综合数据处理器以及用于将综合计算结果以数字化形式显示的评价输出显示屏,
其中,所述数据接收传输器、所述数据储存模块以及所述综合评价模块集成设置在模块集成箱中,该模块集成箱可移动地布置在动力汽车内部或者外部。
2.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汽车从当前停车状态开始至下一个停车状态开始之间的运动区间作为一个运动学片段,在一个所述运动学片段内,通过所述数据检测模块以1Hz即每隔1s检测一次的频率来对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传输至所述数据储存模块进行储存,以10s作为一个周期,一个所述运动学片段内由N个周期组成,获取一个周期内的温度参数和热流密度参数并对应传输给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器和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器,得到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作为电池热监测数据,并将所述平均温度、所述平均热流密度以及所述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传输给所述综合数据处理器;
步骤2,所述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对根据平均温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1
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2
步骤3,所述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3
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4
步骤4,所述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放电阶段和充电阶段得到的每个周期内的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根据平均热流密度斜率排序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5
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6
步骤5,所述综合数据处理器根据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7
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8
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29
运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再结合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计算电池热监测数据与动力电池最佳运行状态的欧式距离,并得到总评价值α,正向化矩阵为: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1
通过公式(1)消除量纲得到的标准化矩阵: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2
得到一个运动学片段中由N个时间步长为10s的周期,M个评价指标组成标准化矩阵为: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3
定义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4
代入M=3,即评价指标为平均温度、平均热流密度以及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大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5
定义评价最劣解最小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6
代入M=3,得到评价最优解最小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37
定义第i次电池热监测数据中各评价对象的综合最短距离,最大距离的计算如公式(2):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1
代入评价最优解最大值,得到最大距离如公式(3)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2
最小距离的计算如公式(4):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3
代入评价最劣解最小值,得到最小距离如公式(5):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4
归一化后评价得分为: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5
转为10分制的总评价值α为:αi=10Si,αi∈[0,10];
步骤6,设置αi=y为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行工况线,根据公式(6)得到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46
总评价值α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优秀运转占比ε以数字化形式在所述评价输出显示屏中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6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5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7):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52
当平均温度>6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2-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温度≤58℃,平均温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5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8):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54
当平均温度>58℃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7)和公式(8)中,XTi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XTI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温度,M为最适温度区间在监测温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步骤3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所述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6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9):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62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所述动力汽车的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3-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小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平均热流密度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6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0):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64
当平均热流密度大于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时,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9)和公式(10)中,qdc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发热的热流密度,qid为涓流放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i为涓流充电时的最小热流密度,q1为制冷机组满负载运转时最大制冷量对应的热流密度,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8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9
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的平均热流密度,m为最适平均热流密度区间在监测平均热流密度区间中邻域的最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4-1,当处于放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1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1):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2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步骤4-2,当处于充电阶段时,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平均热流密度斜率下的电池状态得分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3
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2):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4
当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d≥0.8,总评价值α直接归零,
公式(11)和公式(12)中,kqd为放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kqc为充电阶段动力电池平均热流密度斜率,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5
为kqd<0.8条件下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6
为kqd<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77
为放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81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大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82
为kqc<0.8时热流密度斜率最小值,
Figure FDA0002306391230000083
为充电阶段每个周期监测到热流密度斜率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温度对应的权重,
在放电阶段,当平均温度<-2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
当-20℃<平均温度<50℃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
当50℃<平均温度<60℃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
当600℃<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危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4,W2>W1>W3>W4
在充电阶段,当平均温度<0℃时,动力电池处于低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
当0℃<平均温度<45℃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
当45℃<平均温度时,动力电池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对应的权重,
在放电阶段,当qdc≤qid时,动力电池处于低倍率放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1′,
当qid<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2′,
当qd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3′,W2′>W1′>W3′,
在充电阶段,当qc≤qi时,动力电池处于小电流充电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1′,
当qi≤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2′,
当qc≥0.8q1时,动力电池处于过热工作状态,对应的权重值为Wd3′,Wd2′>Wd1′>Wd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公式(3)和公式(5)中,w″为平均热流密度斜率对应的权重,
在放电阶段,当0≤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1〞,
当kqd≥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2〞,W1〞>W2〞,
在充电阶段,当0≤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稳定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1〞,
当kqc≥0.7时,动力电池处于生热速率阶跃阶段,对应的权重值为Wd2〞,Wd1〞>Wd2〞。
CN201911241582.1A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0954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582.1A CN110954834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1582.1A CN110954834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4834A true CN110954834A (zh) 2020-04-03
CN110954834B CN110954834B (zh) 2022-01-25

Family

ID=6998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1582.1A Active CN110954834B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48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066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053644A (zh) * 2023-01-05 2023-05-02 三峡大学 一种集成相变及热电制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6315189A (zh) * 2023-05-25 2023-06-23 澄瑞电力科技(上海)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池包热失控预测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358Y (zh) * 2005-06-06 2006-08-16 蔡林海 数据采集器
EP2109178A1 (fr) * 2008-04-10 2009-10-14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dispositif de thermoregulation d'une batterie d'alimentation d'un vehicule a traction electrique
JP2009281908A (ja) * 2008-05-23 2009-12-03 Panasonic Corp 熱物性測定装置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75339A (zh) * 2011-02-18 2011-09-07 北京工业大学 燃料电池内部瞬态薄膜热流传感器
RU108612U1 (ru) * 2011-04-28 2011-09-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икросистем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ООО "МикроСисТех") Сенсор плотности теплового потока
CN102496747A (zh) * 2011-11-18 2012-06-13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3442934A (zh) * 2011-01-24 2013-12-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管理机动车辆的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充电的方法
CN104359574A (zh) * 2014-11-05 2015-02-18 北京工业大学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热流密度联测传感器
CN105552478A (zh) * 2016-01-15 2016-05-04 温州大学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US20170125866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Novel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battery pack
CN108140910A (zh) * 2015-09-09 2018-06-0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储能装置的热通量组件
CN108226219A (zh) * 2017-12-13 2018-06-29 衢州学院 一种薄膜电阻产热均匀性的检测方法
CN108710084A (zh) * 2018-06-01 2018-10-26 王泽霖 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监控及能源管理系统
CN108777338A (zh) * 2018-05-08 2018-11-09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液气相变蓄热的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09900734A (zh) * 2019-04-04 2019-06-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方形锂离子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
CN110370984A (zh) * 2019-06-26 2019-10-25 清华大学 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7358Y (zh) * 2005-06-06 2006-08-16 蔡林海 数据采集器
EP2109178A1 (fr) * 2008-04-10 2009-10-14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dispositif de thermoregulation d'une batterie d'alimentation d'un vehicule a traction electrique
JP2009281908A (ja) * 2008-05-23 2009-12-03 Panasonic Corp 熱物性測定装置
CN103442934A (zh) * 2011-01-24 2013-12-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管理机动车辆的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充电的方法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75339A (zh) * 2011-02-18 2011-09-07 北京工业大学 燃料电池内部瞬态薄膜热流传感器
RU108612U1 (ru) * 2011-04-28 2011-09-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икросистем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ООО "МикроСисТех") Сенсор плотности теплового потока
CN102496747A (zh) * 2011-11-18 2012-06-13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方法
CN104359574A (zh) * 2014-11-05 2015-02-18 北京工业大学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热流密度联测传感器
CN108140910A (zh) * 2015-09-09 2018-06-0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储能装置的热通量组件
US20170125866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Novel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battery pack
CN105552478A (zh) * 2016-01-15 2016-05-04 温州大学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CN108226219A (zh) * 2017-12-13 2018-06-29 衢州学院 一种薄膜电阻产热均匀性的检测方法
CN108777338A (zh) * 2018-05-08 2018-11-09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液气相变蓄热的电动汽车电池散热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08710084A (zh) * 2018-06-01 2018-10-26 王泽霖 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监控及能源管理系统
CN109900734A (zh) * 2019-04-04 2019-06-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方形锂离子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
CN110370984A (zh) * 2019-06-26 2019-10-25 清华大学 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ITESH KUMAR SARDANA等: ""Thermal Analysis of a battery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an outdoor application"", 《ICEP 2016 PROCEEDINGS》 *
李文元 等: ""方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情况下的热管理研究"", 《船电技术》 *
罗潇 等: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温度和热流密度非原位同步测量"", 《新能源进展》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066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053644A (zh) * 2023-01-05 2023-05-02 三峡大学 一种集成相变及热电制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6053644B (zh) * 2023-01-05 2024-03-12 三峡大学 一种集成相变及热电制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6315189A (zh) * 2023-05-25 2023-06-23 澄瑞电力科技(上海)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池包热失控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6315189B (zh) * 2023-05-25 2023-08-11 澄瑞电力科技(上海)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电池包热失控预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4834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4834B (zh) 一种移动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176657B (zh) 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72930B (zh) 电池包冷却控制方法、装置和电池包
Panchal et al.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a LiFePO4-20 Ah battery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CN102769157B (zh)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496747B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和方法
JP5954144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TW201930910A (zh) 二次電池的異常檢測裝置、異常檢測方法以及程式
US914505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cell resistances within a vehicle battery
CN105048021B (zh) 电池温度估计系统
US20160069963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state inference method
US20190212392A1 (en) Method of predicting time for charging battery of eco-friendly vehicle
WO2014083756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KR102448627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충전 상태(soc)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181875A (ja) 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方法、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方法、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システム
CN11123167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终端
CN111382524B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N1109318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US2001003574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f secondary battery
CN109747479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管理芯片及系统
CN108172938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系统
CN103904384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的冷却控制方法
CN112363061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热失控风险评估方法
CN108649282B (zh) 一种规避锂离子电池内短路风险的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10901397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