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1169A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1169A
CN110941169A CN201910547647.9A CN201910547647A CN110941169A CN 110941169 A CN110941169 A CN 110941169A CN 201910547647 A CN201910547647 A CN 201910547647A CN 110941169 A CN110941169 A CN 110941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portion
force receiving
process cartridge
for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76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曙春
丁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Priority to EP198638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82577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3820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3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169A/zh
Priority to US17/202,724 priority patent/US20210216037A1/en
Priority to US17/867,383 priority patent/US20220350291A1/en
Priority to US18/540,514 priority patent/US2024011124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第一壳体;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第一位置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第一壳体,如此可避免因第一力接收部分意外伸出而导致处理盒卡死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问题。

Description

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电子成像装置通常包括单色电子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成像装置。
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处理盒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壁。处理盒内部通常包括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为感光元件,显影元件,充电元件,送粉元件,齿轮部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旋转元件可以与动力接收部件相连接,并从动力接收部件接收驱动力。动力接收部件通常设置在处理盒的一侧侧壁上,并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
当处理盒不进行电子成像工作时,为了保护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通常将两者分离,即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在不进行电子成像时不相接触。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101963779A的专利),如图1至图2所示,处理盒的壳体上有力接收装置。具体的,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101 以及第二壳体102,力接收装置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和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其中,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具有待命位置和突出位置两种状态,处于待命位置(处理盒处于尚未安装或安装过程中的位置)时,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是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而处于突出位置(处理盒处于安装后的工作位置)时,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是突出第一壳体101 设置的(参见图1和图2)。第二力接收部分120能够接收来自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第一迫推力,并推动第一力接收部分110转动至突出在处理盒外部的位置,在电子成像装置执行打印工作时,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第二迫推力作用于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并使处理盒的第一壳体相对于处理盒的第二壳体转动。参见图2,现有技术中,第一力接收部分110被第二力接收部分120的推动作用后能够绕轴转动,当第二力接收部分120不再抵接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后第一力接收部分110自动缩回。轴线L1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垂直。
图6所示为一种电子成像装置900,其包括处理盒托盘910、第一力施加装置920和第二力施加装置930,第一力施加装置920能够给第二力接收部分120施加迫推力,第二力施加装置930可以给第一力接收部分110 施加迫推力。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时,四个不同颜色的处理盒按照顺序安装在处理盒托盘910上,并处理盒托盘910推入电子成像装置900 后,电子成像装置完成工作处于待机状态时,第一力施加装置920作用于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再通过第二力接收部分120推动第一力接收部分110 伸出,从而第一力接收部分110被第二力施加部分930迫推并使第一壳体 101相对于第二壳体102转动。
在现有的技术中粉盒在处理盒托盘910上向电子成像装置900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在尚未安装或安装过程中的位置时,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是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如此不会对正常的安装动作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与第一力接收部分110配合的连接件在多次使用过程后,可能造成无法使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准确地位于第一壳体101内,即有可能导致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意外伸出,从而造成卡死无法正常的将托盘910推入电子成像装置900,进而无法正常的进行电子成像活动;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和第一力接收部分110联动,因此倘若在电子成像装置900内部发生卡死,将会造成无法取出处理盒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力接收装置以代替原有的力接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以解决可能因第一力接收部分意外伸出而导致处理盒卡死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且可以转动;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且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当位于第三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摆动约束件,所述摆动约束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内转动;
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包括:
迫推杆,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内转动,且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外部且可以与锁定件接触;
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抵接部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包括:
抵接端,可以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推动端,与所述抵接端连接且可以与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可以推动所述推动端,以使所述抵接端约束所述抵接部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还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可与第二弹性件接触,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抵接端脱离与所述抵接部的接触。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沿平行于所述处理盒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到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沿旋转轴旋转到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至少可以在一个旋转方向上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优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第一壳体,如此可避免因第一力接收部分意外伸出而导致处理盒卡死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处理盒(第一力接收部分处于突出位置时)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方式;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剖面视图;
图6为电子成像装置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盒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盒另一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力接收装置的另一种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处理盒的立体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力接收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力接收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14a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力接收装置的一种状态视图;
图14b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力接收装置的另一种状态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的横切面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处理盒的部分视图;
图17为实施例四中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前的状态;
图18为实施例四中第一力接收部分的立体视图;
图19为实施例四中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时第二力接收部分与电子成像装置干涉的状态;
图20为实施例四中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电子成像装置关闭门盖后的状态;
图21为处理盒随托盘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第一力接收部分正常弹出时的状态;
图22为处理盒随托盘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第一力接收部分没有正常弹出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力接收装置。
如图3所示,处理盒的力接收装置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以及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A140,第一弹性元件A140抵接在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与处理盒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A101和第二壳体A102)或者与处理盒相对固定的部件上,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突出于处理盒壳体的外部的位置,并且第二力接收部分能够绕轴线L2沿W1的方向转动,旋转轴线L2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X方向)平行;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能够在处理盒的壳体上滑动,滑动方向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亦即与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的旋转轴线垂直。具体的,如图4所示,处理盒的第一壳体A101 和第二壳体A102能够相对活动,力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A101上。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元件A140可以是扭簧也可以是拉簧或压簧,优选为扭簧的形式,当为扭簧时,第一弹性元件A140的一端与第一力接收部分 A110上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另一端与处理盒的第一壳体A101的至少一部分抵接,或者与处理盒上设置的其它部件抵接,如设置在处理盒长度方向 (X方向)端部的端盖。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设置在第二壳体A102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A101滑动,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与第二壳体A102 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A130,可以使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回弹。当然,第二弹性元件A13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与处理盒相对固定的部件上,如端盖。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其为沿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X方向) 的剖视图。第一壳体A101上设置有显影元件A160,第二壳体A102上设置有感光元件A170。本实施例中,力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A101上。当然,这并不能限定力接收装置只能设置在第一壳体A101上,类似的也可以将力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A102上。
进一步地,处理盒从装置到执行打印任务的过程,力接收装置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配合过程参见图7至图10。
具体地,参见7至图8,显示的是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一个或者多个的处理盒处于电子成像装置的安装架上。如图7所示,处理盒未被推进电子成像装置前,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在第一弹性元件A140的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初始位置为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处于相对于处理盒的壳体向外突出的位置,此时,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和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之间没有作用力。如图8所示,当沿图7所示示箭头方向安装处理盒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第二力接收部分会与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突出部分9101 触碰,在突出部分9101的作用下,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绕轴线L2转动,其突出在处理盒壳体外的部分会向靠近处理盒的内部转动,即向靠近第一壳体A101的位置运动,直到可以避让电子成像装置的突出部分9101,以便于处理盒的安装。当然,当电子成像装置内的突出部分9101对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没有力的作用后,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在第一弹性元件 A140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如此设置方式不会发生因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的意外弹出而造成处理盒卡死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问题。
如图9所示,当处理盒都安装到位之后,关闭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便可开启打印任务。当电子成像装置执行打印任务前,第一力接收部分 A110处于初始位置;当执行打印任务时,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第一力施加装置920上的第一力施加部件9201作用于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并使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相对于第一壳体A101滑动,并且第二力接收部分A120上的抵接部A1201与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抵接,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稳定在初始位置。
如图10所示,当处理盒不进行电子成像工作时,需进行辊鼓分离动作。第二力施加装置930还包括一个第二力施加部件9301,第二力施加部件9301沿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X方向)作用于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 的左侧(相对附图10而言),从而使得第一壳体A101相对于第二壳体 A102转动,并使得显影元件A160与感光元件A170从相互接触的位置活动到相互分离的位置。此时,显影元件A160与感光元件A170的表面之间能够形成间隙N,即实现了辊鼓分离动作。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若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托盘910中后,若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距离机器的内顶面较近的话,在将处理盒托盘910向电子成像装置主体外拉出的过程中,由于处理盒托盘910的进入方向和拉出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无法反向向靠近处理盒壳体内的方向转动,从而会导致第一力接收部分A110容易与电子成像装置内表面接触或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为进一步的改进的实施例,参见图11至图15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的立体视图,其中视图中所示X 方向为处理盒的长度方向,Y,Z方向分别为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11所示,处理盒B10包括第一壳体B101以及第二壳体B102,一种力接收装置设置在处理盒B10上,力接收装置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和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用于分别与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第一力施加部件 9201以及第二力施加部件9301配合。
具体地,参见图12,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和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 分别设置在于处理盒的第一壳体B101或者第二壳体B102相对固定的支架B140上,再或者设置在第一壳体B101或第二壳体B102上。
力接收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S1,第一弹性元件S1优选为一个拉簧部件,当然也可以是扭簧或者压簧,在此本申请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第一弹性元件S1可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在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处于突出于第一壳体B101的位置。
如图12所示该位置优选为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上的一部分处于向处理盒壳体外突出的位置。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一弹性部件S1 的作用下,所述的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处于向处理盒壳体外突出的位置;而同时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被设置成能够绕轴线L3转动,轴线L3的方向与处理盒壳体的长度方向(X方向)平行。当将处理盒托盘910沿垂直于处理盒壳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安装时(即沿Y方向安装),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突出在处理盒壳体外的部分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部分干涉时,能够绕W2的方向转动;当将处理盒托盘910沿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取出时,由于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部分存在干涉,亦能使绕与W2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这个安装和取出过程中,相比于图12、图13中的位置,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都更加的靠近第一壳体B101。相比实施例一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会发生在将处理盒托盘910向电子成像装置主体外拉出的过程中,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无法反向向靠近处理盒壳体内的方向转动,即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不能实现从电子成像装置取出的效果,而本申请不仅能实现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内还能实现从电子成像装置取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锁定件,优选地该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当然锁定件也可以是其他锁定部分或自锁定结构。以下对第二力接收部分 B120对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的作用进行描述:
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在处理盒上并沿Y方向设置,同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能沿Y方向活动,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用以接收电子成像装置内第一力施加部件9201的作用力,从而通过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作用于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为了避免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与第一力接收部分 B110之间刚性接触,在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S2以及U形结构,第二弹性元件S2设置于该U形结构内,以使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具有一定的柔性。
参见图14a和图14b,以说明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与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之间的相互作用。参见图14a,此时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未受到电子成像装置的第一力施加部件9201的作用力时,第一力施加部分B120 不与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接触,同时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在第一弹性元件S1的作用下处于向处理盒壳体外突出位置,而且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可以绕轴线L3转动。参见图14b,当电子成像装置的第一力施加部件9201向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施加力F1时,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沿Y方向滑动,并且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接触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并限制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的转动,即令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不能向靠近第二壳体B102的方向转动。优选地,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的端部B121插入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的槽部B111内,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稳定在向处理盒壳体外突出的位置,第一力接收部分 B110与第一壳体B101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此时电子成像装置内第二力施加部件9301对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施加第二作用力F2,并使处理盒的第一壳体B101相对于第二壳体B102转动。
参见图15的辊鼓分离动作,即使得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B101上的显影辊B160与设置在第二壳体B102上的感光鼓B170相互分离,此时,显影辊B160与感光鼓B170的表面之间能够形成间隙N。力接收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元件S3,优选为压簧。第三弹性元件S3设置在第二力接收部分 B120以及支架B140或者处理盒的第一壳体B101之间,当第一力施加部件9201施加的作用力F1撤销之后,第三弹性元件S3用于使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复位。
进一步地,槽部B11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上,同时在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上设置突出部分与槽部B111配合,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稳定在突出的位置,从而起到了对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锁定的作用。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简化电子成像装置的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处理盒的托盘,电子成像装置具有门盖,门盖与托盘连接,当将托盘推进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之后,关上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门盖会带动托盘活动,使托盘带着放置在托盘上的处理盒向下(在图示Z轴的方向的反方向上)走一段距离才完成装机,并使处理盒处于待工作的位置。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C10设置有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以及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托盘带动处理盒沿Z轴下沉的过程中,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能够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一个部分9203上接收到力的作用,并使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在Z轴上向上运动,并通过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的作用使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绕轴线L4沿W3方向转动,使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从处于缩回的位置活动到向处理盒壳体外突出的位置,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能够接收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第二力施加部件9301的作用力,并使处理盒的的第一壳体101相对于第二壳体102 活动,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同时设置有一个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连接,第一弹性元件可以是拉簧或者弹簧,在处理盒在Z轴的方向上向上抬起后,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不受到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部分 9203的作用,第一弹性元件可以使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复位。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与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之间设置成联动的作用,通过第一力接收部分在复位时带动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缩回,或者另外设置一个第二弹性元件与第二力接收部分C120连接,并通过弹性力使第一力接收部分C110复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力接收装置为实施例二中的力接收装置结合实施例三的改进版本。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为图17、图19-图22中从左向右的方向,即将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的处理盒托盘910 中后,托盘带动处理盒以从左向右安装,从右向左拆出。
相对于实施例二中的力接收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结构有以下修改: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3所示,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绕轴线L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简化结构,降低生产和装配过程的成本,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旋转轴与辊鼓分离过程中第一壳体 D101相对于第二壳体D102转动的旋转轴L3重合。优选地,可以直接将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套设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分离支架D999上,以节省零件和成本。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3所示,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与第一弹性元件 S1连接,第一弹性元件S1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位于一个预设的位置,该位置相对于第一壳体D101突出。
如图17至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依旧通过第一弹性件(附图未示出)与粉盒主体连接,但是预设的位置更靠近第一壳体D101。如图17所示,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情况下,第一力接收部分 D110用于抵接电子成像装置的部分——迫推杆D111所在的预设位置相对于竖直方向更靠近第一壳体D101的方向。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4a、14b所示,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受到外力后与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作用从而使第一力接收部分B110可以受力造成辊鼓分离,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还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S2和第三弹性元件S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不再设置为直接与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迫推杆D111接触,第一力接收部分 D110可以是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中心为辊鼓分离过程中第一壳体 D101绕第二壳体D102移动的旋转轴,从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设置有两个凸起,分别是迫推杆D111和抵接部D112。其中,抵接部D112用于和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的抵接端D121抵接,以达到使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 约束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目的。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不再接收来自电子成像装置的外力,而是依靠处理盒本身的重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B120类似,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D101上。同时,第二力接收部分 D120不再设有第二弹性元件S2和第三弹性元件S3,其具体结构将随着以下状态讲解更加明确。
图17为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前的状态。此视图视角是从处理盒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中靠近力接收装置的一侧侧壁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如图17所示,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可以自由的相对于其旋转轴摆动而不受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的约束。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相对于第一框架D101突出。
优选地,在处理盒上还设置有呈弧形设置的摆动约束件D190,摆动约束件D190包括第一端D191和第二端D192,第一端D191和第二端D192 分别可以与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接触以约束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摆动角度。优选地,摆动约束件D190设置在第一壳体D101上。
图18为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的立体视图。如图18所示,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包括与抵接部D112抵接的抵接端D121,位于抵接端D121 相反的一端推动端D122,以及与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接触的接触端D123。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接触端D123抵接,另一端与处理盒主体抵接。该第二弹性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不产生弹力或产生使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远离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弹力。
图19为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时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与电子成像装置干涉的状态。此时处理盒安装在托盘上,处理盒按照第一壳体D101 在前,第二壳体D102在后(即图19中从左向右运动)的方向安装。由于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尚未被推动和/或没有运动到约束第一力接收部分 D110的位置,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可以相对自由的摆动,如图中摆动为更靠近第一壳体D101的位置,从而流畅地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之后当处理盒随托盘910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第一弹性件拉动迫推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回复到图17中的状态。
图20为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电子成像装置关闭门盖后的状态,此时门盖关闭。随着门盖的关闭的过程,装有处理盒的托盘沿竖直方向水平下降。此时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的推动管D122逐渐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抵接,并在处理盒重力的压迫下,使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向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的方向运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当电子成像装置门盖完全关闭,托盘下降到位后,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运动到位,此时如图20中的状态,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被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约束,如此使得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不能自由地向图20中逆时针方向摆动,即迫推杆D111不能自由地向第二壳体D102方向运动。之后电子成像装置在迫推杆D111上施加一个指向第二壳体D102方向的力,即可以使第一壳体 D101相对于第二壳体D102旋转,完成辊鼓分离。
图21为处理盒随托盘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 正常弹出时的状态,图22为处理盒随托盘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没有正常弹出时的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均为相对于第一壳体D101突出的状态。此时第二推动部分D110 与电子成像装置干涉,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即迫推杆D111向第一壳体D101 方向运动)从而顺利取出。相比实施例一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会发生在将处理盒托盘910向电子成像装置主体外拉出的过程中,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无法反向向靠近处理盒壳体内的方向转动,即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不能实现从电子成像装置取出的效果,而本申请不仅能实现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内还能实现从电子成像装置取出的效果。
如实施例二中的结构或其他类似结构,当打印结束后或处理盒寿命结束后打开电子成像装置取出处理盒时,如果第二力接收部分D120没有正常的被第二弹性件推动回复到原先不受外力的位置时(即没有向远离处理盒的方向弹出),处理盒取出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 无法正常摆动而造成卡住无法取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即便第二力接收部件D120没有完全弹出,处理盒依旧可以随着托盘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同时将这种故障的处理盒再次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显而易见由于干涉处理盒尤其是第一力接收部分D110无法再到达图19中的位置,从而无法安装进图像成形装置。因此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一个自动检查故障的功能,防止其他情况下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发生故障而造成的无法装取导致电子成像装置无法使用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7.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且可以转动;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且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当位于第三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12.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摆动约束件,所述摆动约束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内转动;
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包括:
迫推杆,可以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内转动,且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外部且可以与锁定件接触;
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抵接部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包括:
抵接端,可以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推动端,与所述抵接端连接且可以与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
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可以推动所述推动端,以使所述抵接端约束所述抵接部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还包括接触端,所述接触端可与第二弹性件接触,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抵接端脱离与所述抵接部的接触。
16.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沿平行于所述处理盒长度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到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当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22.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力施加部件,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力施加部件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沿旋转轴旋转到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相比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所述处理盒包括锁定件,当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锁定件至少可以在一个旋转方向上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第二力接收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力施加部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力施加部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约束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运动。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离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接触。
CN201910547647.9A 2018-09-18 2019-06-24 处理盒 Pending CN110941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863846.2A EP3825775B1 (en) 2018-09-21 2019-08-30 Process cartridge
PCT/CN2019/103820 WO2020057354A1 (zh) 2018-09-21 2019-08-30 处理盒
US17/202,724 US20210216037A1 (en) 2018-09-18 2021-03-16 Processing cartridge
US17/867,383 US20220350291A1 (en) 2018-09-18 2022-07-18 Processing cartridge
US18/540,514 US20240111245A1 (en) 2018-09-18 2023-12-14 Processing cartrid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7068 2018-09-21
CN201821557706 2018-09-21
CN201920230183 2019-02-20
CN2019202301834 2019-02-20
CN2019204198541 2019-03-29
CN201920419854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169A true CN110941169A (zh) 2020-03-31

Family

ID=69565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0856.3U Active CN210109558U (zh) 2018-09-21 2019-06-24 处理盒
CN201910547647.9A Pending CN110941169A (zh) 2018-09-18 2019-06-24 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0856.3U Active CN210109558U (zh) 2018-09-21 2019-06-24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010955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9558U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9636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4424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8793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511245B (zh) 成像设备
JP438793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934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11245A1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US10203656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10109558U (zh) 处理盒
US11256210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JP47963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26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057354A1 (zh) 处理盒
CN108614403B (zh) 处理盒
CN110632836A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处理盒
EP3825775B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211698602U (zh) 处理盒
CN110441999B (zh) 处理盒、处理盒的装机方法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8594615B (zh) 保护罩、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
US20220350291A1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10776201U (zh) 处理盒
CN108427257B (zh) 成像装置
JP20211894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0488238U (zh) 处理盒
CN210038447U (zh) 控制机构、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3

Address after: 519060 area C, 3 / F, central, building 01,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a B, 3 / F, 4 / F, 5 / F, 6 / F, 1 / F, building 02; area a, 4 / F, 3 / F, building 06

Applicant after: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3883 Zhuhai Avenue 3883 01 Building 2, 7 Building B District, 02, 03, 04 Building 1, 2, 3, 4, 5, 05

Applicant before: NINESTAR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