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2463A -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2463A
CN110932463A CN201911260333.7A CN201911260333A CN110932463A CN 110932463 A CN110932463 A CN 110932463A CN 201911260333 A CN201911260333 A CN 201911260333A CN 110932463 A CN110932463 A CN 110932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sleeve
transition
push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03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仁昌
陆小健
何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ecang Linear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ecang Linear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ecang Linear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ecang Linear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03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24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2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属于机械装置传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电动推杆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外管和套接在外管中的内管,外管中还设有在驱动电机驱动下旋动的丝杆和套接在丝杆上并沿丝杆轴向方向移动的螺母,内管上设有联接套,联接套包括与内管固定连接的第一联接部、用于滑动套设于螺母上的第二联接部及连接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的台阶部,联接套通过台阶部将轴向力承载于螺母上,该电动推杆可控性强、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置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背景技术】
电动推杆又名直线驱动器,主要是由电机推杆和控制装置等机构组成的一种直线执行机构,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作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主要用于家用电器、厨具、医疗器械和汽车等行业的运动驱动单元,电动推杆设计精致、体积小、精度高、自锁性好,卫生,现用的电动推杆的结构具体包括驱动电机、套接的外管和内管,螺纹配合的丝杆和螺母,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经齿轮或涡轮蜗杆减速后,带动丝杆旋动,使螺母在丝杆上沿丝杆轴向方向移动,带动连接在螺母上的内管的伸缩,把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利用电动机的正反转完成推杆动作,从而驱动与之连接的外部可移动平台的推拉,因此内管是紧随螺母的移动而伸缩的,驱动电机反转带动内管缩回时,碰到异物不会停下,很容易造成物品损坏或人体损伤,特别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幼儿,喜欢用手触摸探索,很容易被夹伤,危险度高,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节能环保、稳定性高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外管和套接在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中还设有在驱动电机驱动下旋动的丝杆和套接在丝杆上并沿丝杆轴向方向移动的螺母,所述内管上设有联接套,所述联接套包括与内管固定连接的第一联接部、用于滑动套设于螺母上的第二联接部及连接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的台阶部,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将轴向力承载于螺母上。
采用发明的有益效果:
1、当驱动电机正转时,驱动丝杆旋动,从而带动螺母向前向上移动,由于内管固定连接在联接套上,连接套又承接在螺母上,因此联接套被螺母顶起,带动内管向前伸出,顶起外部可移动平台向前向上移动,驱动电机反转时,驱动丝杆反向旋动,由于螺母与联接套的第二联接部滑动连接,因此螺母单独向后向下移动,不带动联接套和内管移动,若外部可移动平台需要后退或下降,则利用外部可移动平台的自身重力和外力按压下手动使内管缩回,下降过程中遇到异物可随时停下,可控性强,大大降低了物品损坏或人体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整个可移动装置的安全性能。
2、由于螺母与联接套的第二联接部没有采用传统的螺纹固定连接,而是采用容易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在地面上将电动推杆装配在外部可移动平台的过程中,连接在丝杆两端的外部固件的距离与丝杆自身长度不合适的情况下,可手动拉动内管,通过联接套的第二联接部的滑动调节电动推杆的长度,从而更容易实现安装,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至所需距离,操作方便,调节精确度高,同时不用开启电机调节电动推杆的长度,节能环保。
3、本方案中的内管通过联接套承接在螺母上,相比于内管端部直接承接在螺母上,联接套具有为内管在螺母上移动时导向定位的作用,提高内管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摆动和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联接部与螺母之间套设有过渡螺纹套,所述过渡螺纹套内壁与螺母外壁螺纹连接,所述过渡螺纹套外壁与第二联接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至少部分承载于过渡螺纹套上。
作为优选,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全部承载于过渡螺纹套上。
在现有技术中,轴向负载力主要集中在螺母前端的螺纹上,前端螺纹与丝杆抱合过紧,摩擦力过大,使螺母与丝杆卡住,移动吃力,轴向承载力过大时,还会造成前端螺纹的断裂,增加了更换频率和成本,而后端螺纹与丝杆螺纹分离不贴合,造成螺母晃动,从而影响整个传动机构的稳定性,采用本方案中的过渡螺纹套结构,在电动推杆推动或支撑外部可移动平台时,内管上承载的轴向负载力通过台阶部部分或全部传递至过渡螺纹套上,由于过渡螺纹套内壁与螺母外壁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过渡螺纹套上的齿与齿紧密配合,将轴向承载力传递并均匀分布在螺母上,从而使螺母内侧与丝杆配合的各个螺纹受力均匀,螺母上的每圈螺纹都能与丝杆紧密抱合,移动也更加平稳顺滑。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包括台肩面,所述过渡螺纹套包括过渡螺纹套本体和连接在过渡螺纹套本体端部的沿过渡螺纹套本体周向设置的圆环,所述圆环与螺母台肩面轴向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台阶部的一端的端面内侧设有引导面。
作为优选,所述联接套轴向上间隔设有多圈导向滑块组,每圈导向滑块组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各圈导向滑块轴向上前后对齐,所述外管内壁上设有供导向滑块轴向滑动的滑槽。
现有技术中的单圈滑块,若滑块过短,影响内管平稳性,若滑块过长,生产难度大,制造容易变形,成本高,本方案中,通过多圈导向滑块在滑槽中配合,对内管在外管中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只能轴向相对运动,不会周向转动,由于多圈导向滑块组为间隔设置,因此内管和外管的轴向配合尺寸较长,相对运动更加平稳,各圈滑块安装位置相同,即滑块在轴向上也前后对齐,轴向一排滑块设在同一滑槽中,导向效果更好,且每圈滑块厚度适中即可,便于加工,同时,通过多圈导向滑块组将联接套套设在外管内,周向固定定位,因此,过渡螺纹套也轴向定位在丝杆上,若联接套滑动距离过大脱离过渡螺纹套,推回后仍能滑回过渡螺纹套外壁上,不会出现卡碰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联接套轴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接部与内管螺纹连接,所述轴向内管承载于台阶部上。
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只推不拉电动推杆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去除安装壳和外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联接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导向滑块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密封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外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上壳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下壳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说明书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包括驱动电机1、与驱动电机1固定连接的外管2和套接在外管2中的内管3,外管2中还设有在驱动电机1驱动下旋动的丝杆4和套接在丝杆4上并沿丝杆4轴向方向移动的螺母5,驱动电机1和丝杆4传动连接,内管3上设有联接套6,如图6所示,联接套6包括与内管3固定连接的第一联接部601、用于滑动套设于螺母5上的第二联接部602及连接第一联接部601和第二联接部602的台阶部603,联接套6通过台阶部603将轴向力承载于螺母5上。
当驱动电机1正转时,驱动丝杆4旋动,从而带动螺母5向前向上移动,由于内管3固定连接在联接套6上,联接套6又承接在螺母5上,因此联接套6被螺母5顶起,带动内管3向前伸出,顶起外部可移动平台向前向上移动,驱动电机1反转时,驱动丝杆4反向旋动,由于螺母5与联接套6的第二联接部602滑动连接,因此螺母5单独向后向下移动,不带动联接套6和内管3移动,若外部可移动平台需要后退或下降,则利用外部可移动平台的自身重力和外力按压下手动使内管3缩回,下降过程中遇到异物可随时停下,可控性强,大大降低了物品损坏或人体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整个可移动装置的安全性能。由于螺母5与联接套6的第二联接部602没有采用传统的螺纹固定连接,而是采用容易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在地面上将电动推杆装配在外部可移动平台的过程中,连接在丝杆4两端的外部固件的距离与丝杆4自身长度不合适的情况下,可手动拉动内管3,通过联接套6的第二联接部602的滑动调节电动推杆的长度,从而更容易实现安装,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至所需距离,操作方便,调节精确度高,同时不用开启电机调节电动推杆的长度,节能环保。本实施例中的内管3通过联接套6承接在螺母5上,相比于内管3端部直接承接在螺母5上,联接套6具有为内管3在螺母5上移动时导向定位的作用,提高内管3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摆动和晃动。
为了便于装配和加工,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套6的优先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一联接部601与内管3螺纹连接,轴向内管3承载于台阶部603上。
可以理解,联接套6可以与内管3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也可以在内管3的端部上使用扩孔工艺,使其端部扩大,用于滑动套设于螺母5上。
目前使用的电动推杆内管3与螺母5通过联接套6固定连接,轴向负载力主要集中在螺母5内螺纹501前端,螺母5内螺纹501前端与丝杆4抱合过紧,摩擦力过大,使螺母5与丝杆4卡住,移动吃力,轴向承载力过大时,还会造成螺母5内螺纹501前端的断裂,增加了更换频率和成本,而螺母5内螺纹501后端与丝杆4螺纹分离不贴合,造成螺母5晃动,从而影响整个传动机构的稳定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联接部602与螺母5之间套设有过渡螺纹套7,过渡螺纹套7内壁与螺母5外壁螺纹连接,过渡螺纹套7外壁与第二联接部602内壁滑动连接,联接套6通过台阶部603至少部分承载于过渡螺纹套7上,在电动推杆推动或支撑外部可移动平台时,内管3上承载的轴向负载力通过台阶部603部分或全部传递至过渡螺纹套7上,由于过渡螺纹套7内壁与螺母5外壁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过渡螺纹套7上的齿与齿紧密配合,将轴向承载力传递并均匀分布在螺母5上,从而使螺母5内侧与丝杆4配合的各个螺纹受力均匀,螺母5上的每圈螺纹都能与丝杆4紧密抱合,移动也更加平稳顺滑,为了使轴向承载力全部均匀分散在螺母5上,可以将台阶部603设计的较窄,从而使联接套6通过台阶部603全部承载于过渡螺纹套7上。
为了使向前或向上移动过程中,更好的承载顶起联接套6和内管3,如图2和图5所示,螺母5包括台肩面,过渡螺纹套7包括过渡螺纹套本体和连接在过渡螺纹套本体端部的沿过渡螺纹套本体周向设置的圆环,圆环与螺母5台肩面轴向抵接,采用前述结构,使用时,过渡螺纹套7本体前端与台阶部603轴向抵接,过渡螺纹套7圆环与螺母5台肩面轴向抵接,圆环与台肩面接触面积大,从而将内管3上承载的轴向承载力更有效的传递,进而在螺母5上均匀分布。为了降低电动推杆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尽量达到静音的标准,螺母的材质一般使用塑料材质。
内管3拉出距离较长,第二联接部602需要重新滑回过渡螺纹套7上,或在第二联接部602装配和螺母5装配时,第二联接部602需要滑至过渡螺纹套7上,为了方便装配,如图2所示,第二联接部602远离台阶部603的一端的端面内侧设有引导面602a,过渡螺纹套7前端也可以相应的设置配合滑动的配合引导面,引导面602a起到滑动引导作用,更利于第二联接部602的装配和滑动,避免直接磕碰,装配和滑动更加平滑顺利。
现有技术中的单圈滑块,若滑块过短,影响内管3平稳性,若滑块过长,生产难度大,制造容易变形,成本高,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套6轴向上间隔设有两圈及以上导向滑块组件8,每圈导向滑块组件8包括两个及以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8a,各圈导向滑块8a轴向上前后对齐,外管2内壁上设有供导向滑块8a轴向滑动的滑槽201,通过导向滑块8a在滑槽201中配合,对内管3在外管2中的滑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只能轴向相对运动,不会周向转动,由于导向滑块组件8为间隔设置,因此内管3和外管2的轴向配合尺寸较长,相对运动更加平稳,各圈导向滑块8a安装位置相同,即导向滑块8a在轴向上也前后对齐,轴向一排滑块设在同一滑槽201中,导向效果更好,且每圈导向滑块8a厚度适中即可,便于加工,同时,通过多圈导向滑块组件8将联接套6套设在外管2内,周向固定定位,因此,过渡螺纹套7也通过螺母5周向定位,因此若联接套6滑动距离过大脱离过渡螺纹套7,推回后仍能滑回过渡螺纹套7外壁上,不会出现卡碰现象。
为了便于部件的加工和装配,同时使导向滑块8a更加牢固地连接在联接套6上,如图6所示,联接套6轴向上间隔设有两个及以上环形凹槽604,每个环形凹槽604中均设有卡环8b,如图7所示,卡环8b上设有两个及以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8a,滑块和卡环8b一体成型,注塑出模后容易装配,当然导向滑块8a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联接部602的外壁上。
为了更好的保护电动推杆中的部件,如图1、图2、图4、图11和图12所示,电动推杆还设有承接、连接驱动电机1、传动机构及其他附属装置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电动工具实体的安装壳9,安装壳9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上壳901和下壳902,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壳901与下壳902之间设有密封环10,上壳901与下壳902上均设有密封环安装槽901a、902a,如图8和图9所示,密封环10上设有两个及以上方便密封环10装配的定位结构1001,定位结构1001沿密封环10间隔分布,密封环安装槽901a、902a上定位结构100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定位结构1001配合的定位槽。
安装密封环10时,先将密封环10上的定位装置装入配合的定位槽中实现安装定位,再将密封环10的其他部分装入密封环安装槽901a、902a中,由于定位结构1001沿密封环10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定位结构1001之间的密封环10为距离较短的段状密封条,两端固定后,段状密封条变形量小,被拉长或扭转概率低,更易与密封环安装槽901a、902a配合,实现快速安装,拐角及转折处被定位固定后,再加上密封环10长度合适,也会变得贴合,不会出现翘起现象,通过在密封环10设置定位结构1001,从而实现密封环10的快速安装,操作方便,装配效率高,且定位结构1001的存在使装配的密封环10更加服帖牢固,不易脱落,密封效果好。
密封环10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为了降低加工难度,便于生产和安装,节约成本,定位结构1001设计为凸出于密封环10表面的凸起,例如定位结构1001为突出于密封环10至少一侧的凸起,或者定位结构1001为突出于密封环10周向的环形凸起或方形凸起,相应的定位槽直接在密封环安装槽901a、902a本身的基础上加宽或加深即可。
可以理解,定位结构1001也可以为凹进密封环表面的凹槽结构或缩颈台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只是优选列举了其中的几种凸起和凹槽结构,在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这些结构,也可以是其他截面与密封面自身截面不同的定位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定位的功能,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为了实现外管2的固定,外管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壳9内,如图10所示,外管2外壁上设有定位盲孔202,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壳901内壁和下壳902内壁均设有与定位盲孔202配合的定位凸筋901b、902b,如图5所示,外管2的定位孔为设在外管2外壁上的盲孔,未加工通外管2内壁,所以不会破坏内壁,使之没有通孔加工时出现的毛刺翻边等不平现象,所以内管3可以光滑平顺的在外管2内壁滑动,同时由于定位孔为普通圆孔,相对于铣扁位或者其他异形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外管和套接在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中还设有在驱动电机驱动下旋动的丝杆和套接在丝杆上并沿丝杆轴向方向移动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设有联接套,所述联接套包括与内管固定连接的第一联接部、用于滑动套设于螺母上的第二联接部及连接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的台阶部,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将轴向力承载于螺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接部与螺母之间套设有过渡螺纹套,所述过渡螺纹套内壁与螺母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所述过渡螺纹套外壁与第二联接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至少部分承载于过渡螺纹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套通过台阶部全部承载于过渡螺纹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包括台肩面,所述过渡螺纹套包括过渡螺纹套本体和连接在过渡螺纹套本体端部的沿过渡螺纹套本体周向设置的圆环,所述圆环与螺母台肩面轴向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台阶部的一端的端面内侧设有引导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套轴向上间隔设有多圈导向滑块组,每圈导向滑块组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各圈导向滑块轴向上前后对齐,所述外管内壁上设有供导向滑块轴向滑动的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套轴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导向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推不拉电动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部与内管螺纹连接,所述轴向内管承载于台阶部上。
CN201911260333.7A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Pending CN110932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0333.7A CN110932463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0333.7A CN110932463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463A true CN110932463A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5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0333.7A Pending CN110932463A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24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1097A (zh) * 2020-06-09 2020-11-24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手旋释放装置的单向驱动线性致动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1097A (zh) * 2020-06-09 2020-11-24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手旋释放装置的单向驱动线性致动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1148B (zh) 一种传动总成及升降立柱
CN110932463A (zh)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CN211993961U (zh) 一种塑料玩具注塑模具
CN211481074U (zh) 一种只推不拉电动推杆
CN108466994B (zh) 一种传动装置和升降立柱
CN220481503U (zh) 一种管件内撑夹持定位装置及加工设备
CN110985712B (zh) 一种精密机床的液压系统控制阀
CN205603132U (zh) 一种升降柱用的滑块组件
CN210732957U (zh) 一种防尘套的脱模生产装置
CN21135193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推杆的安装壳
CN210505494U (zh) 一种全自动封罐机
CN220331816U (zh) 一种手调液压夹持机构
CN219397115U (zh) 一种吸尘器伸缩管结构
CN220881252U (zh) 一种u型密封圈装配工装
CN205603133U (zh) 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升降机构
CN212636338U (zh) 一种peppr给水管件通用模具
CN212773957U (zh) 一种汽车尾门支撑杆
CN218946303U (zh) 一种快速成型制动气室壳体压铸模具
CN110815706B (zh) 一种模具注塑设备
CN213972115U (zh) 一种塑胶圈塑胶垫两用塑胶模具
CN212045787U (zh) 一种驱动式副顶出杆
CN218081290U (zh) 一种模具微细零件导入装置
CN219006873U (zh) 一种应用于螺旋抽芯产品的模具
CN220798023U (zh) 一种定子绕线模间距调整装置
CN217670618U (zh) 一种便于调整浇注流量的塑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