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1696B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1696B
CN110931696B CN201911174983.XA CN201911174983A CN110931696B CN 110931696 B CN110931696 B CN 110931696B CN 201911174983 A CN201911174983 A CN 201911174983A CN 110931696 B CN110931696 B CN 110931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strip
electrode mounting
mounting position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49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1696A (zh
Inventor
黄闯
胡江峰
张振宇
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49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1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1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1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为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而导致的装配步骤繁琐、产品次品率高的问题。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导电片和印制板,通过布置导电片中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来使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的电池组来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单体电池之间连接有汇流排。电池模组还包括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汇流排,在使用时覆盖在电池模组的上方,能够采集、监控电压和温度的信号,已成为电池模组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
授权公告号为CN208444901U,授权公告日为2019.01.2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由多个互相串联的电芯(即单体电池),各电芯之间连接有作为汇流排的输出电极板,电池模组中还设置有连接在不同电芯上的正极连接板和负极连接板。该电池模组中,正极连接板和负极连接板布置在电池模组的同一侧处,能够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的问题。
该电池模组中,输出电极板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能够连接间隔布置的电芯的跨接导电片,另外一种为连接相邻布置的两电芯的短接导电片。通过组合使用跨接导电片及短接导电片来改变原有的电流依次传递的方向,再通过调整电芯中电极位置,来使电流传递的首尾两端位于同一侧,便于操作人员在对应电芯处连接正极连接板及负极连接板。但问题在于:为了使电流传递的首端和尾端处于电池模组的同一侧,该电池模组需要调整电芯正、负极的朝向,从而在电芯的并列排列方向上其同一侧的正负极不是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而是“正负无序”的排列方式,使电芯的电极位置应跨接导电片及短接导电片的连接要求而更改,技术人员只能先设计出传递方式及导电片的结构,然后在对应调整电芯的排列方式,步骤繁琐,操作麻烦;并且在组装电芯时,电芯的正、负极在电芯并列方向上排列的无序性会降低组装容错率,增加电池模组次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板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为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而导致的装配步骤繁琐、产品次品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既能够实现正、负极同侧出线,又具有装配简单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池组包括6+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中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2n+1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五放置区中设置有2n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通过布置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在奇数个排列的单体电池中以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电池组,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
进一步的,正向跨接导垫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的同一侧相接以使正向跨接导电片呈U形,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U形的跨接导电片,该跨接导电片通过跨接段来跨过所需跳过的单体电池,利用连接段实现两间隔布置的单体电池的串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进一步的,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正向跨接导电片U形结构来避让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反向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两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的相对两侧以使反向跨接导电片呈Z形,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反向跨接导电片Z形结构来避让其他导电片,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来布置印制板,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电池模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合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覆盖在电池组上;
电池组包括6+n各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中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2n+1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五放置区中设置有2n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线束板组件通过布置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与单体电池的连接方式,且通过设计连接导电片中与单体电池的电极所适配的电极安装位的位置,在奇数个排列的单体电池中以正、负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规律布置电池组,实现同一侧出线,避免正极连接板、负极连接板分两侧布置而造成空间浪费,同时操作人员在组装电池组时,无需特别注意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仅需保证电极以“正负-负正-正负……”这种方式布置,操作简单,容错率高,整个电池模组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装配。
进一步的,正向跨接导垫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的同一侧相接以使正向跨接导电片呈U形,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U形的跨接导电片,该跨接导电片通过跨接段来跨过所需跳过的单体电池,利用连接段实现两间隔布置的单体电池的串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
进一步的,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正向跨接导电片U形结构来避让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反向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两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的相对两侧以使反向跨接导电片呈Z形,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反向跨接导电片Z形结构来避让其他导电片,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来布置印制板,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导电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放置区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1的单体电池布置简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2的单体电池布置简化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实施例3的单体电池布置简化示意图;
图中:
10-电池组;11-单体电池A;12-单体电池B;13-单体电池C;14-单体电池D;15-单体电池E;16-单体电池F;17-单体电池G;
20-线束板组件;21-支撑板;211-安装槽;212-卡爪;213-定位柱;
214-第一放置区;2141-第一电极安装位;2142-第二电极安装位;
215-第二放置区;2151-第一电极安装位;2152-第二电极安装位;
216-第三放置区;2161-第三电极安装位;2162-第四电极安装位;
217-第四放置区;2171-第一电极安装位;2172-第二电极安装位;
218-第五放置区;2181-第五电极安装位;2182-第六电极安装位;
219-第六放置区;2191-第一电极安装位;2192-第二电极安装位;
22-正向跨接导电片;23-反向跨接导电片;24-第一短接导电片;25-第二短接导电片;26-第三短接导电片;27-第四短接导电片;28-正极引出导电片;29-负极引出导电片;
30-印制板;31-主体部分;32-延伸部分A;33-延伸部分B;34-镍片;
41-第一放置区;42-第二放置区;43-第三放置区;44-第四放置区;45-第五放置区;46-第六放置区;
51-第一放置区;52-第二放置区;53-第三放置区;54-第四放置区;55-第五放置区;56-第六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电池模块的实施例1:电池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电池组和与电池组适配的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在使用时覆盖在电池组上。如图1及图2所示,电池组10由多个单体电池堆叠而成,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以“正-负、负-正、正-负……”的方式布置。
线束板组件20主要包括支撑板21,安装在支撑板21上的导电片及安装在支撑板21上的印制板30。现分别对线束板组件20的各部分进行介绍。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支撑板21由塑料制成,在线束板组件20中起到支撑固定导电片、印制板30的作用。支撑板21为长方形,支撑板2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电片及印制板30的安装槽211,安装槽211内还布置有用于卡紧导电片及印制板30的卡爪212,以及与导电片、印制板30定位配合的定位柱213。支撑板21上还设置有位于安装槽底、作为电极安装位的通过孔,通过孔连通支撑板21两侧,安装导电片时供导电片连接点通过,通过孔的位置与单体电池中电极的位置对应。
支撑板21为长方形,现以支撑板2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y向),以支撑板212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x向),单体电池沿着前后方向堆叠布置,且电极都朝上布置。并且相邻的单体电池,以电极极性相反的方式布置,例如由前至后依次为单体电池A11、单体电池B12、单体电池C13及单体电池D14、单体电池E15、单体电池F16、单体电池G17,支撑板21上沿由前至后的方向,分为与单体电池A11至单体电池G17对应的第一放置区214至第六放置区219,本实施例中,电池组10中与设置有两个单体电池即单体电池E15和单体电池F16,与第五放置区218对应,其他的放置区仅对应有一个单体电池。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导电片从功能上可以分为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跨接导电片的作用是连接两个在排列方向上部相邻的单体电池,即被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还布置有其他单体电池,实现两单体电池的跨接。而短接导电片连接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实现单体电池的串接。
而跨接导电片又因其电流传递方向的不同而被分为正向跨接导电片22和反向跨接导电片23,正向跨接导电片22中电流传递的方向与电池组10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排列方向即由前至后相同,反向跨接导电片23中电流传递的方向与电池组10中单体电池由尾至首的排列方向即由后至前相同。两跨接导电片不仅其中电流传递方向不同,并且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正向跨接导电片22包括一个跨接段和两个连接段,连接段及跨接段都为一字形,两个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的同一个长边上,从而使整个正向跨接导电片22呈U形。而反向跨接导电片23同样包括一个跨接段和两个连接段,连接段及跨接段都为一字形,两个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中两个相对的长边上,从而使整个反向跨接导电片23呈Z形。
再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短接导电片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短接导电片24、第二短接导电片25、第三短接导电片26及第四短接导电片27,这些短接导电片都为一字形。电池组10中,单体电池A11、单体电池C13、单体电池E15及单体电池G17的正极位于右侧,负极位于左侧;单体电池B12、单体电池D14及单体电池F16的正极位于左侧,负极位于右侧。在支撑板21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极、负极位置对应。
第一放置区214、第二放置区215、第四放置区217及第六放置区219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本实施例中,各放置区内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位于支撑板21宽度方向的右端,第二电极安装位位于支撑板21宽度方向的左端。
而第三放置区216中,可以对应安装奇数个单体电池,因为本实施例中仅安装了一个单体电池,所以在第三放置区216中也仅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即第三、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电极安装位2161位于右侧,与单体电池C13的正极对应,第四电极安装位2162位于左侧,与单体电池C13的负极对应。
第五放置区218内对应布置有单体电池E15和单体电池F16,所以在第五放置区218内对应布置有两对电极安装位,靠前的一对电极安装位中设置有与单体电池E15中负极对应的第五电极安装位2181,靠后的一对电极安装位中设置有与单体电池F16中正极对应的第六电极安装位2182。
其中:正向跨接导电片22的正极端安装在第一放置区214内中第一电极安装位214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A11的正极导通,正向跨接导电片22的负极端安装在第四放置区217内的第一电极安装位217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D14的负极导通。
反向跨接导电片23的正极端安装在第六放置区219中第一电极安装位219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G17的正极导通,反向跨接导电片23的负极端安装在第三放置区216中的第四电极安装位2162上,用于与单体电池C13的负极导通。
第一短接导电片24的负极端安装在第二放置区215中的第一电极安装位215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B12的负极导通,第一短接导电片24的正极端安装在第三放置区216中的第三电极安装位216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C13的正极导通,在支撑板21上,第一短接导电片24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22的开口内。
第二短接导电片25的正极端安装在第四放置区217中的第二电极安装位2712上,用于与单体电池C13的正极导通,第二短接导电片25的负极端安装在第五放置区218中第五电极安装位2181上,用于与单体电池E15的负极连通。
第三短接导电片26的正极端安装在第五放置区218中第六电极安装位2182上,用于与单体电池F16的正极导通,第三短接导电片26的负极端安装在第六放置区219中第二电极安装位2192上,用于与单体电池G17的负极连通。
第四短接导电片27连接在第五放置区218中相邻的单体电池E15及单体电池F16之间,实现第五放置区218内单体电池的串接,当第五放置区218内为四个、六个等偶数个单体电池时,连接相邻单体电池的短接导电片可以统称为第四短接导电片27。
本实施例中的引出导电片,分为正极引出导电片28和负极引出导电片29。正极引出导电片28的连接端安装在第二放置区215内的第二电极安装位2152上,与单体电池B12的正极连通,负极引出导电片29的连接端安装在第一放置区214内的第二电极安装位2142上,与负体电池A的负极连通。正极引出导电片28和负极引出导电片29都朝向支撑板21的前端延伸,使整个线束板组件20的正极出线、负极出线位于同一端。
支撑板21上除了安装有连接导电片和引出导电片,还安装有印制板30。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印制板30为柔性印制板30,其形状可以根据尺寸设计及产品上的实际空间进行调整。印制板30包括两部分,分别为柱体部分以及由主体部分31朝向其他的短接导电片、引出导电片延伸的延伸部分。
再如图3及图4所示,印制板30的主体部分31和延伸部分都呈细条形,布置在导电片之间的间隔中。具体来讲,印制板30的主体部分31具有布置在两跨导电片之间前的前半部,以及位于反向跨接导电片23与第四短接导电片27之间的后半部,主体部分31的后半部跨过反向跨接导电片23。与主体部分31连接的延伸部分呈T形,分为位于正向跨接导电片22与第四短接导电片27之间、正极引出导电片28和反向跨接导电片23之间。
两个均呈T形的延伸部分在左右方向进行区分,靠左的延伸部分A32中,与“T”形中竖直部分对应的部位布置在正极引出导电片28和反向跨接导电片23之间;与T”形中水平部分对应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侧朝向正极引出导电片28延伸,另一侧朝向反向跨接导电片23延伸。
靠右的延伸部分B33中,与“T”形中竖直部分对应的部位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22与第四短接导电片27之间;与T”形中水平部分对应的部位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侧朝向正向跨接导电片22延伸,另一侧朝向第四短接导电片27延伸。
印制板30的主体部分31和延伸部分与对应的导电片之间,连接有镍片34,镍片34能够实现导通导电片与印制板30的电路,从而将导电片处的电压反馈给印制板30。
在操作人员使用本发明中的电池模组时,单体电池在堆叠时以电极按照“正-负、负-正、正-负……”的布置,无需特别设计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式,直接利用线束板组件20上各导电片的特殊的排布方式,来实现电池组10的同侧出线。线束板组件20利用短接导电片和跨接导电片两种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导电片,实现电流传递方向的改变。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与实施例1中电池模组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单体电池的数量及导电片对应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电池模组中布置有9个单体电池,并仍划分为六个放置区,按照图中由前左至右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放置区41、第二放置区42、第三放置区43、第四放置区44、第五放置区45、第六放置区46。第一放置区41、第二放置区42、第三放置区43、第四放置区44及第六放置区46内均对应布置有一个单体电池,而在第五放置区45中布置有四个单体电池。
变化之处在于:在第五放置区45中,左侧的单体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第四放置区44内的单体电池串接,右侧的单体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第六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串接,中部的电池通过短接导电片与两侧的单体电池串接,第五放置区45内实现区域内单体电池串接的短接导电片为第四短接导电片。
第三放置区43中单体电池数量可以选用其他奇数个,例如3、5、7个……,而第五放置区45中的单体电池数量可以选用其他偶数个,例如6、8、10个……。在单体电池数量改变时,第三放置区43及第五放置区45内的电池可以采用依靠短接导电片全部串接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电池单元,与其他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形成完整的电路。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与实施例1中的电池模组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单体电池的数量及导电片对应的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电池模组中布置有9个单体电池,并仍划分为六个放置区,按照图中由前左至右的方向,分别为第一放置区51、第二放置区52、第三放置区53、第四放置区54、第五放置区55、第六放置区56。第一放置区51、第二放置区52、第四放置区54及第六放置区56内均对应布置有一个单体电池,而在第三放置区53中布置有三个单体电池,在第五放置区55中布置有两个单体电池。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正向跨接导电片或反向跨接导电片还可以采用蛇形结构,也可以采用直线形;当采用直线形时,需要对跨接导电片进行折弯来使跨接导电片的高度抬高,从而避开其他的短接导电片。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正向跨接段导电片的与第一短接导电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正向跨接导电片从第一短接导电片的上方通过,或第一短接导电片布置在上方并避让从其下方穿过的正向跨接导电片。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6: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跨接导电片、串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可以设置在支撑板的顶面上,而将印制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底面上,使各导电片与印制板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
本发明中线束板组件的结构与上述电池模组实施例中线束板组件的结构相同,因此关于线束板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重复说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用于连接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电池组包括6+n个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中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2n+1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五放置区中设置有2n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正向跨接导垫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的同一侧相接以使正向跨接导电片呈U形,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反向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两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的相对两侧以使反向跨接导电片呈Z形,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6.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合线束板组件,线束板组件覆盖在电池组上;
电池组包括6+n各单体电池,n为正整数;定义相互垂直的x向与y向,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为y向,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沿x向间隔分布,相邻两单体电池中一个的正极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在x向上相互靠近并沿y向排列;
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导电片,连接导电片安装在支撑板上,连接导电片具有正端和负端,连接导电片的正端和负端用于与单体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成对的电极安装位,每对电极安装位与同一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位置对应;
所述连接导电片包括跨接导电片和短接导电片,均用于连接两个单体电池,跨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短接导电片连接的两个单体电池相邻;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正向跨接导电片,正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同;
所述跨接导电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向跨接导电片,反向跨接导电片所传递的电流的方向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由首至尾的方向相反;
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引出导电片,引出导电片用于与外接线路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在y向上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第一放置区至第六放置区;
其中:
第一放置区、第二放置区、第四放置区及第六放置区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分别为第一电极安装位和第二电极安装位;
第三放置区中设置有一对电极安装位,或者设置有2n+1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1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五放置区中设置有2n对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2n个单体电池适配,n为正整数;
第三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三电极安装位和第四电极安装位,第三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二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第四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第五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包括第五电极安装位和第六电极安装位,第五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四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第六电极安装位在y向上与第六放置区的电极安装位相邻;
所述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一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中的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四电极安装位上;
所述短接导电片包括第一短接导电片至第五短接导电片,其中:
第一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二放置区的第一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三放置区的第三电极安装位上;
第二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四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短接导电片正端、负端其中一个安装在第五放置区的第六电极安装位上,另一个安装在第六放置区的第二电极安装位上;
第三放置区设置有三对以上电极安装位时,第三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四短接导电片,第四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三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五放置区内相邻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第五短接导电片,第五短接导电片用于串接第五放置区内的单体电池;
第一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安装有引出导电片,第二放置区中第二电极安装位上也安装有引出导电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正向跨接导垫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跨接段与两连接段的同一侧相接以使正向跨接导电片呈U形,正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放置区及第三放置区在y向上落入正向跨接导电片的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反向跨接导电片包括两个连接段和连接在两连接段之间的跨接段,两连接段分别连接在跨接段的相对两侧以使反向跨接导电片呈Z形,反向跨接导电片的正端、负端分别位于两连接段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板组件还包括印制板,印制板与引出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所述印制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印制板的主体部分布置在正向跨接导电片与反向跨接导电片的间隔中,印制板的延伸部分延伸至连接导电片及引出导电片的旁侧。
CN201911174983.X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Active CN110931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983.XA CN110931696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4983.XA CN110931696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696A CN110931696A (zh) 2020-03-27
CN110931696B true CN110931696B (zh) 2022-04-22

Family

ID=6985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4983.XA Active CN110931696B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1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45047A (ko) * 2021-04-21 2022-10-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버스바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83784U (zh) * 2018-03-13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7967153U (zh) * 2018-03-07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08444901U (zh) * 2018-05-18 2019-01-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CN109728237A (zh) * 2018-12-29 2019-05-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支架
CN209249637U (zh) * 2018-12-26 2019-08-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09401936U (zh) * 2018-12-03 2019-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CN209418623U (zh) * 2019-02-18 2019-09-20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1218B2 (ja) * 2013-11-01 2018-01-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507136B2 (ja) * 2016-10-20 2019-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67153U (zh) * 2018-03-07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07883784U (zh) * 2018-03-13 2018-09-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8444901U (zh) * 2018-05-18 2019-01-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CN209401936U (zh) * 2018-12-03 2019-09-17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和电池模组
CN209249637U (zh) * 2018-12-26 2019-08-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728237A (zh) * 2018-12-29 2019-05-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支架
CN209418623U (zh) * 2019-02-18 2019-09-20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1696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3120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092854A1 (en) Equal distribution-typed connecting member,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CN111081961B (zh) 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0931696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CN113097654A (zh) 一种电池模组
WO2024041500A1 (zh) 汇流排支架总成、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1670268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7824890U (zh) 光伏组件
CN111029498B (zh) 电池模组及其线束板组件
CN112242592B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3546517U (zh) 电池模组
CN21873167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4583401A (zh) 电池连接模块
CN217691534U (zh) 转接组件及电池包
CN110854209A (zh) 一种基于接线盒应用的叠片组件电气结构
CN220857701U (zh) 一种无开关不间断电源
CN212542457U (zh) 光伏组件
CN221057550U (zh) 一种电池包用的模组端板及电池包
CN21742698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91750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793863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832946U (zh) 一种电池装置、动力设备和储能设备
CN217239482U (zh) 光伏组件
CN217770491U (zh) 导电排组件、单板组件以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8868191U (zh) 多分片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