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5085A -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25085A
CN110925085A CN201911115437.9A CN201911115437A CN110925085A CN 110925085 A CN110925085 A CN 110925085A CN 201911115437 A CN201911115437 A CN 201911115437A CN 110925085 A CN110925085 A CN 110925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oil injection
oil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54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25085B (zh
Inventor
左臣伟
樊朝辉
申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1154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25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25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5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25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25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75/24Multi-cylinde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oppositely relative to main shaft and of "fla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5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tw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在输出轴上套装正向单向器和反向单向器,正、反向单向器与活塞连杆支架连接,活塞连杆支架的两侧以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燃烧汽缸和第二燃烧汽缸,在第一燃烧汽缸的背后设置第一空气缸,第二燃烧汽缸的背后设置第二空气缸,各燃烧汽缸内的活塞和对应空气缸内的空气活塞均设置于活塞连杆上,该活塞连杆的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相固定。本发明兼具传统两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的优点,采用了两冲程的方式,解决了只能用四冲程才能完成的每一次点火时都能保证气缸内是完全的新鲜空气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了两次雾化燃油方式,使燃油雾化颗粒更小、燃烧更充分、爆破力更强。

Description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发动机种类有:
1、传统的曲柄连杆旋转式发动机,它的优点是可将气缸燃烧室的油燃烧爆破后,将力通过曲柄连杆传动后形成往复式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发动机做功。它的问题在于,这种发动机热交换效率较低,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热交换水平为25%左右的转换率,其原因在于当气缸点火燃烧爆破瞬间时,也是力量最大时,它处于曲轴的最上始点,0度正对180度形成直线对冲,未能将全部推力转变为旋转动力,此时,其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被消耗掉。
2、三角发动机,也叫转子式发动机,是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1954年发明的,这种发动机的效率可高达50%,但由于转子的密封性不长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漏气,所以这种发动机未能得到最后应用。
3、直线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将气缸左右分别安装,当左边点火燃烧时,推动左气缸连杆向右直线运动,同时右气缸被压缩,而后点火,这时推动右气缸连杆向左做直线运动,就这样左右进行直线运动,这种发动机热效率转换可达42%左右,这一技术专利被日本人占领。但这种发动机由于是直线运动,所以它不能直接用于推动汽车等设备,只能用于发电装置,将发动机动能转换为电能后来推动电机旋转,方可运用到其它领域。由于直线驱动受气缸行程的影响,直线线性长度不如圆弧线性长,所以发电机的设置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发电机本身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直线发动机所发出的电的电脉冲成尖峰式状态,这种发电方式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正弦波。
中国专利ZL 201811219449.1的专利于2019年1月11日公开了一种四冲程四缸对置单向旋转发动机,它将传统的气缸不直接用于曲柄和不直接做直线推动,而是将气缸直接推动单向轮做单向运动,也是在左右两端安装爆破汽油气缸,在中间安装两个一正一反的单向轮,在单向轮圆周的180度方向上分别对应安装上下(或叫左右)连杆连接左右气缸,当左气缸在单向轮圆的上方向右推动时,单向轮向右顺时针旋转,当右气缸在单向轮的下方向左推动时,单向轮也向右顺时针旋转,这样就得到一个不断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运动,这种发动机解决了上述几种发动机不用曲轴而避免了上始点和直线线性受限的问题,但它的气缸回位不是直线推动,而是用侧向推动来实现,这种结构一方面回位机构重量大,同时侧向推动回位将产生侧向力而损耗动能,其结构强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缩短使用寿命。更为关键的是:该结构根本无法工作,其原因是在同一个单向轮上的同一个支点上同时安装了左右两个连杆,而两个连杆的两端又分别固定在气缸的两端,由于气缸连杆是在直线运动,而单向轮是一种旋转运动状态,当单向轮要做旋转运动时,其连杆支点也随着单向轮同时做圆弧线运动,此时,气缸主动连杆与单向轮上的铰接连杆就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状态,当主连杆与单向轮三根连杆出现三角形状态时,其中任何一根连杆必须要有伸长或缩短的功能,否则单向轮就只能是直线运动而无法实现旋转运动。
从性能上看,当曲轴转速相同时,两冲程发动机单位时间的做工次数是四冲程发动机的2倍,理论上两冲程发动机的功率应是四冲程发动机功率的2倍(但实际上只有1.5-1.7倍,是因为燃烧不充分,同等单位燃油效率比四冲程低),发动机的升功率更高,动力性更好,发动机的震动也比较小,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质量更可靠、故障率更低,使用和维修更加方便。但由于两冲程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之后,气缸内的废气不能完全排出,燃烧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四冲程发动机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广泛,就其原因在当今燃油价格较高和环保要求高的情况下,四冲程发动机在燃烧效率上比两冲程发动机的效果更高,废气排放量更小,但由于四冲程与两冲程相比较,四冲程结构较为复杂,体积大,重量重,制造成本更高,且动力不如两冲程,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维修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包括输出轴,其特征是:
A、在输出轴上套装正向单向器和反向单向器,正向单向器的外圈通过第一旋转销与第一单向器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旋转销与活塞连杆支架连接,反向单向器的外圈通过第二旋转销与第二单向器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向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旋转销与活塞连杆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销和第二旋转销的轴心连线与输出轴的轴心线垂直相交;
B、在活塞连杆支架的两侧以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燃烧汽缸和第二燃烧汽缸,第一燃烧汽缸上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汽油注射孔,在第一燃烧汽缸的背后设置第一空气缸,第一空气缸上开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三排气孔,在所述第二燃烧汽缸上设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汽油注射孔,第二燃烧汽缸的背后设置第二空气缸,第二空气缸上开有第二进气孔和第四排气孔;
C、第一燃烧汽缸内的第一活塞和第一空气缸内的第一空气活塞均设置于第一活塞连杆上,该第一活塞连杆的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燃烧汽缸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第一空气活塞与第一空气缸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压缩室,第一空气压缩室通过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与第一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二燃烧汽缸内的第二活塞和第二空气缸内的第二空气活塞均设置于第二活塞连杆上,该第二活塞连杆的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二燃烧汽缸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第二空气活塞与第二空气缸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压缩室,第二空气压缩室通过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与第二燃烧室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第一燃烧室点火燃烧爆破后,将第一活塞向第二燃烧汽缸的方向推动,同时带动第一活塞连杆向第二燃烧汽缸的方向运动,连接在第一活塞连杆上的第一空气活塞也向第二燃烧汽缸的方向运动,在第一空气活塞未运行到第一进气孔之前,第一空气缸为开放状态而没有压力,此时没有气压力保证了燃烧爆破力的传输,当第一空气活塞超过第一进气孔后,第一空气压缩室内的空气被压缩,然后空气经过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被压入至第一燃烧汽缸内,此时,当第一活塞经过第一排气孔后,第一排气孔处于开放状态,第一空气压缩室压入的空气将第一燃烧室内的废气挤压出去,使第一燃烧室内无废气存在;与此同时,第一活塞连杆将力传送到活塞连杆支架上,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上的第一连杆旋转销将带动第一单向器连杆向第二燃烧汽缸的方向运动,第一单向器连杆将通过第一旋转销带动正向单向器的外圈做正向旋转运动,正向单向器内的滚柱向凸轮高点运动被夹紧,正向单向器处于夹紧接合状态,正向单向器将动力传输给输出轴,使输出轴做正向旋转运动,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上的第二单向器连杆将反向单向器的外圈推动做反向旋转运动,此时反向单向器中的滚柱往夹紧的反方向的凸轮低点运动形成超越状态,反向单向器分离而不能做功;当活塞连杆支架在向第二燃烧汽缸方向运动时,同时带动第二活塞连杆一起运动,连接在第二活塞连杆上的第二活塞和第二空气活塞也随之一起同步运动,第二活塞将第二燃烧汽缸内的气体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二空气压缩室通过第二进气孔将空气吸入到第二空气缸中的第二空气压缩室内,同时第四排气孔将第二空气活塞外端面的空气向外排出第二空气缸,以减少反压力。
当第二燃烧汽缸内的气体压缩完成后进行点火,使第二燃烧室内的雾化燃油气体进行燃烧爆破,爆破后将第二活塞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推动,同时带动第二活塞连杆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第二空气活塞也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在第二空气活塞未运行到第二进气孔之前,第二空气缸为开放状态而没有压力,此时没有气压力保证了燃烧爆破力的传输,当第二空气活塞超过第二进气孔后,第二空气压缩室内的空气被压缩,然后空气经过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被压入至第二燃烧汽缸内,此时,当第二活塞经过第二排气孔后,第二排气孔处于开放状态,第二空气压缩室压入的空气将第二燃烧室内的废气挤压出去,使第二燃烧室内无废气存在;与此同时,第二活塞连杆将力传送到活塞连杆支架上,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上的第二连杆旋转销将带动第二单向器连杆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第二单向器连杆将通过第二旋转销带动反向单向器的外圈做正向旋转运动,反向单向器内的滚柱向凸轮高点方向运动被夹紧,反向单向器处于接合状态,反向单向器将动力传输给输出轴,使输出轴做正向旋转运动,同时,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上的第一单向器连杆将正向单向器的外圈推动做正向旋转运动,此时正向单向器中的滚柱往凸轮低点方向运动形成超越脱离状态,正向单向器分离而不能做功;当活塞连杆支架在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时,同时带动第一活塞连杆一起运动,连接在第一活塞连杆上的第一活塞将第一燃烧汽缸内的气体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一空气压缩室通过第一进气孔将空气吸入到第一空气缸中的第一空气压缩室内,同时第三排气孔将第一空气活塞外端面的空气向外排出第一空气缸,以减少反压力。
为了确保平稳性,在所述输出轴上套装四个单向器,中间相邻的两个单向器为正向单向器,两侧另外两个相邻的为反向单向器。
在所述活塞连杆支架的旁边以相对布置的方式设置第一注油缸和第二注油缸,第一注油缸的第一注油活塞连杆以及第二注油缸的第二注油活塞连杆通过摆动机构与活塞连杆支架连接;在第一注油缸上设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第一油管串联第一喷油嘴后,与第二燃烧汽缸上的第二汽油注射孔连接,在第一油管或第一喷油嘴上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二注油缸上设有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第二油管串联第二喷油嘴后,与第一燃烧汽缸上的第一汽油注射孔连接,在第二油管或第二喷油嘴上装有第二单向阀。
以上方案当活塞连杆支架向第二燃烧汽缸方向运动时,活塞连杆支架通过摆动机构使第一注油活塞连杆回缩,第一注油活塞连杆推动第一注油活塞,将第一注油缸内的燃油挤压出第一出油孔,再由第一喷油嘴形成雾状后,经第二汽油注射孔喷射入第二燃烧室后等待点火燃烧,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燃烧动作;同理,当活塞连杆支架向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时,活塞连杆支架通过摆动机构使第二注油活塞连杆回缩,第二注油活塞连杆推动第二注油活塞,将第二注油缸内的燃油挤压出第二出油孔,再由第二喷油嘴形成雾状后,经第一汽油注射孔喷射入第一燃烧室后等待点火燃烧,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燃烧动作。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注油连杆、注油连杆转动轮和注油推动块,第一注油活塞连杆以及第二注油活塞连杆通过第一注油连杆转动销与注油连杆的一端铰接,注油连杆的中部与第二注油连杆转动销铰接,在注油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注油连杆转动轮,该注油连杆转动轮与注油推动块上的驱动槽滚动配合,所述注油推动块固定在活塞连杆支架上。
以上摆动机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运转灵活、可靠。当活塞连杆支架向第二燃烧汽缸或第一燃烧汽缸方向运动时,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上的注油推动块也一起同方向运动,此时注油推动块通过驱动槽推动注油连杆摆动,注油连杆将动力通过连杆转动销传递给第一注油活塞连杆或第二注油活塞连杆,使第一注油活塞连杆或第二注油活塞连杆回缩。
所述驱动槽为凹槽,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这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上方案当注油推动块在初始化推动注油连杆的转动轮时,由于转动轮与注油推动块是端面接触,所以注油推动块同步相应进行摆动,使第一注油缸或第二注油缸内的燃油瞬间被挤压出去;当完成设定油量的挤压后,由于驱动槽的斜面呈下滑斜线状态,转动轮向驱动槽的低点方向运动,此时的第一注油活塞或第二注油活塞将逐步回位到进发前的位置上,此时第一注油缸或第二注油缸的进油孔开始进油,等待下一次注油活塞的推动。
每个燃烧汽缸均配备有注油驱动装置,该注油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凸轮、注油缸、弹簧、输油管和喷油嘴,在注油缸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注油缸上的进油孔通过输油管串联喷油嘴后,与对应燃烧汽缸的汽油注射孔连接,在输油管或喷油嘴上装有单向阀;注油缸内的注油活塞与注油缸缸底之间形成油压缩室,注油活塞上连接的注油活塞连杆伸出注油缸外,在注油活塞连杆的外端设置凸台,旋转凸轮与该凸台相抵,旋转凸轮旋转180度压迫注油活塞连杆回缩一次,在凸台与注油缸的缸体之间设置弹簧,注油活塞连杆从弹簧中穿过。
以上结构旋转凸轮每转过180度,旋转凸轮的凸缘压迫注油活塞连杆外端的凸台,使注油活塞连杆回缩,同时弹簧被压缩,注油活塞连杆带动注油活塞,将油压缩室内的燃油通过输油管压出,然后经喷油嘴形成雾状后,再由汽油注射孔喷射入对应燃烧汽缸的燃烧室内等待点火燃烧;旋转凸轮的凸缘转过注油活塞连杆外端的凸台后,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注油活塞连杆伸出复位,此时注油缸通过进油孔进油。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旋转凸轮的中部固定于旋转凸轮轴上,在旋转凸轮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设置凸缘,所述凸缘为弧线形。
作为优选,燃烧汽缸与对应的空气缸共壁,在共壁上开设单向空气进气孔,该单向空气进气孔为直通孔,孔内装有单向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兼具传统两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的优点,采用了两冲程的方式,解决了只能用四冲程才能完成的每一次点火时都能保证气缸内是完全的新鲜空气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采用了两次雾化燃油方式,使燃油雾化颗粒更小、燃烧更充分、爆破力更强。
2)本发明采用正反单向器的外圈通过单向器连杆与活塞连杆支架铰接,活塞连杆的直线运动能够顺利转换成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动力传递的顺畅性及可靠性好。
3)采用摆动机构驱动或者旋转凸轮压迫的方式推动注油缸向燃烧汽缸供油,结构简单,运转灵活,与活塞连杆联动的同步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正反单向器及燃烧汽缸、空气缸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注油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输出轴19上并排套装一个正向单向器18A和一个反向单向器18B,正向单向器18A的内圈以及反向单向器18B的内圈均与输出轴19花键配合。其中,正向单向器18A的外圈17A通过第一旋转销16A与第一单向器连杆14A的右端铰接,第一单向器连杆14A的左端通过第一连杆旋转销15A与活塞连杆支架13铰接;反向单向器18B的外圈17B通过第二旋转销16B与第二单向器连杆14B的左端连接,第二单向器连杆14B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杆旋转销15B与活塞连杆支架13铰接,第一旋转销16A和第二旋转销16B的轴心连线与输出轴19的轴心线垂直相交。
如图1、图2所示,在活塞连杆支架13的两侧以相对并错位的方式设置第一燃烧汽缸6A和第二燃烧汽缸6B,第二燃烧汽缸6B位于活塞连杆支架13的左侧,第一燃烧汽缸6A位于活塞连杆支架13的右侧。在第一燃烧汽缸6A的环壁上设有第一排气孔9A和第一汽油注射孔10A,第一燃烧汽缸6A的背后设置第一空气缸1A,第一空气缸1A的环壁上开有第一进气孔4A,第一空气缸1A的右端壁开有第三排气孔5A。在第二燃烧汽缸6B的环壁上设有第二排气孔9B和第二汽油注射孔10B,第二燃烧汽缸6B的背后设置第二空气缸1B,第二空气缸1B的环壁上开有第二进气孔4B,第二空气缸1B的左端壁上开有第四排气孔5B。
如图1、图2所示,第一燃烧汽缸6A内的第一活塞7A和第一空气缸1A内的第一空气活塞2A均设置于同一根第一活塞连杆12A上,该第一活塞连杆12A的左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13相固定。第一活塞7A与第一燃烧汽缸6A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8A,第一空气活塞2A与第一空气缸1A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压缩室3A。第一燃烧汽缸6A的缸底与第一空气缸1A的缸底共壁,该共壁上开有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11A,第一空气压缩室3A通过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11A与第一燃烧室8A连通。作为优选,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11A为直通孔,孔内安装单向阀,以确保第一空气压缩室3A内的气体向第一燃烧室8A内单向流动。
如图1、图2所示,第二燃烧汽缸6B内的第二活塞7B和第二空气缸1B内的第二空气活塞2B均设置于同一根第二活塞连杆12B上,该第二活塞连杆12B的右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13相固定。第二活塞7B与第二燃烧汽缸6B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8B,第二空气活塞2B与第二空气缸1B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压缩室3B,第二燃烧汽缸6B的缸底与第二空气缸1B的缸底共壁,该共壁上开有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11B,第二空气缸1B通过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11B与第二燃烧室8B连通。作为优选,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11B为直通孔,孔内安装单向阀,以确保第二空气压缩室3B内的气体向第二燃烧室8B内单向流动。
如图1、图2所示,在活塞连杆支架13的旁边以左右相对布置的方式设置第一注油缸30A和第二注油缸30B,第一注油缸30A在右,第二注油缸30B在左,第一注油缸30A的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以及第二注油缸30B的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通过摆动机构与活塞连杆支架13连接,具体为:摆动机构包括注油连杆22、注油连杆转动轮21和注油推动块20,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以及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通过第一注油连杆转动销24与注油连杆22的一端铰接,注油连杆22的中部与第二注油连杆转动销23铰接,在注油连杆22的另一端安装注油连杆转动轮21,该注油连杆转动轮21与注油推动块20上的驱动槽滚动配合,注油推动块20固定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驱动槽为凹槽,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20A,这两个斜面20A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个斜面20A之间可以直接相连或通过圆弧过度。
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注油缸30A的环壁上设有第一进油孔27A,缸底设有第一出油孔28A,第一出油孔28A通过第一油管串联第一喷油嘴29A后,与第二燃烧汽缸6B上的第二汽油注射孔10B连接,在第一油管或第一喷油嘴29A上装有第一单向阀。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第一喷油嘴29A可以直接装在第二汽油注射孔10B处。第二注油缸30B的环壁上设有第二进油孔27B,缸底设有第二出油孔28B,第二出油孔28B通过第二油管串联第二喷油嘴29B后,与第一燃烧汽缸6A上的第一汽油注射孔10A连接,在第二油管或第二喷油嘴29B上装有第二单向阀。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第二喷油嘴29B可以直接装在第一汽油注射孔10A处。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第一燃烧室8A点火燃烧爆破后,将第一活塞7A向左方向推动,同时带动第一活塞连杆12A向左方向运动,连接在第一活塞连杆12A上的第一空气活塞2A也向左方向运动,在第一空气活塞2A未运行到第一进气孔4A之前,第一空气缸1A为开放状态而没有压力,此时没有气压力保证了燃烧爆破力的传输,当第一空气活塞2A向左超过第一进气孔4A后,第一空气压缩室3A内的空气被压缩,然后空气经过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11A被压入至第一燃烧汽缸6A内,此时,当第一活塞7A经过第一排气孔9A后,第一排气孔9A处于开放状态,第一空气压缩室3A压入的空气将第一燃烧室8A内的废气挤压出去,使第一燃烧室8A内无废气存在;与此同时,第一活塞连杆12A将力传送到活塞连杆支架13上,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第一连杆旋转销15A将带动第一单向器连杆14A向左方向运动,第一单向器连杆14A将通过第一旋转销16A带动正向单向器18A的外圈17A做正向旋转运动,正向单向器18A内的滚柱往凸轮高点方向被夹紧,正向单向器18A处于夹紧接合状态,正向单向器18A将动力传输给输出轴19,使输出轴19做正向右旋转运动,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第二单向器连杆14B将反向单向器18B的外圈17B推动做正向旋转运动,此时反向单向器18B中的滚柱往凸轮低点方向运动形成超越脱离状态,反向单向器18B分离而不能做功;当活塞连杆支架13在向左方向运动时,同时带动第二活塞连杆12B一起运动,连接在第二活塞连杆12B上的第二活塞7B和第二空气活塞2B也随之一起同步运动,第二活塞7B将第二燃烧汽缸6B内的气体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二空气压缩室3B通过第二进气孔4B将空气吸入到第二空气缸1B中的第二空气压缩室3B内,同时第四排气孔5B将第二空气活塞2B左边的空气向外排出第二空气缸1B,以减少反压力。
当第二燃烧汽缸6B内的气体压缩完成后进行点火,使第二燃烧室8B内的雾化燃油气体进行燃烧爆破,爆破后将第二活塞7B向右方向推动,同时带动第二活塞连杆12B向右方向运动,第二空气活塞2B也向右方向运动,在第二空气活塞2B未运行到第二进气孔4B之前,第二空气缸1B为开放状态而没有压力,此时没有气压力保证了燃烧爆破力的传输,当第二空气活塞2B超过第二进气孔4B后,第二空气压缩室3B内的空气被压缩,然后空气经过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11B被压入至第二燃烧汽缸6B内,此时,当第二活塞7B经过第二排气孔9B后,第二排气孔9B处于开放状态,第二空气压缩室3B压入的空气将第二燃烧室8B内的废气挤压出去,使第二燃烧室8B内无废气存在;与此同时,第二活塞连杆12B将力传送到活塞连杆支架13上,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第二连杆旋转销15B将带动第二单向器连杆14B向右方向运动,第二单向器连杆14B将通过第二旋转销16B带动反向单向器18B的外圈17B做正向旋转运动,反向单向器18B内的滚柱往凸轮高点方向运动被紧夹,反向单向器18B处于接合状态,反向单向器18B将动力传输给输出轴19,使输出轴19做正向右旋转运动,同时,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第一单向器连杆14A将正向单向器18A的外圈17A推动做正向旋转运动,此时正向单向器18A中的滚柱往凸轮低点方向运动形成超越脱离状态,正向单向器18A分离而不能做功;当活塞连杆支架13在向右方向运动时,同时带动第一活塞连杆12A一起运动,连接在第一活塞连杆12A上的第一活塞7A将第一燃烧汽缸6A内的气体进行压缩,与此同时,第一空气压缩室3A通过第一进气孔4A将空气吸入到第一空气缸1A中的第一空气压缩室3A内,同时第三排气孔5A将第一空气活塞2A外端面的空气向外排出第一空气缸1A,以减少反压力。
以上方案当活塞连杆支架13向左方向运动时,连接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注油推动块20也一起同方向运动,此时注油推动块20通过驱动槽推动注油连杆22摆动,注油连杆22将动力通过连杆转动销23传递给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使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回缩,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推动第一注油活塞26A,将第一注油缸30A内的燃油挤压出第一出油孔28A,再由第一喷油嘴29A形成雾状后,经第二汽油注射孔10B喷射入第二燃烧室8B后等待点火燃烧,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燃烧动作;同理,当活塞连杆支架13向右方向运动时,活塞连杆支架13上的注油推动块20也一起同方向运动,此时注油推动块20通过驱动槽推动注油连杆22摆动,注油连杆22将动力通过连杆转动销23传递给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使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回缩,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推动第二注油活塞26B,将第二注油缸30B内的燃油挤压出第二出油孔28B,再由第二喷油嘴29B形成雾状后,经第一汽油注射孔10A喷射入第一燃烧室8A后等待点火燃烧,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燃烧动作。
当注油推动块20在初始化推动注油连杆22的转动轮时,由于转动轮与注油推动块20是端面接触,所以注油推动块20同步相应进行摆动,使第一注油缸30A或第二注油缸30B内的燃油瞬间被挤压出去;当完成设定油量的挤压后,由于驱动槽的斜面呈下滑斜线状态,转动轮向驱动槽的低点方向运动,此时的第一注油活塞26A或第二注油活塞26B将逐步回位到进发前的位置上,此时第一注油缸30A或第二注油缸30B的进油孔开始进油,等待下一次注油活塞的推动。
本实施例中单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
如图4并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输出轴19上套装上套装四个单向器,同一边相邻的两个单向器为正向单向器18A,这两个正向单向器18A的外圈通过同一根第一单向器连杆14A与活塞连杆支架13铰接;另一边相邻的两个为反向单向器18B,这两个反向单向器18B的外圈通过同一根第二单向器连杆14B与活塞连杆支架13铰接。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3
如图5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燃烧汽缸的供油驱动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每个燃烧汽缸均配备有注油驱动装置,该注油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凸轮31、注油缸38、弹簧44、输油管40和喷油嘴41,在注油缸38的环壁上设有进油孔,底壁上设有出油孔,注油缸38上的进油孔通过输油管40串联喷油嘴41后,与对应燃烧汽缸的汽油注射孔连接,在输油管40或喷油嘴41上装有单向阀。注油缸38内的注油活塞36与注油缸38缸底之间形成油压缩室39,注油活塞36上连接的注油活塞连杆35伸出注油缸38外,在注油活塞连杆35的外端设置凸台33,旋转凸轮31与该凸台33相抵。旋转凸轮31的中部固定于输出轴19或旋转凸轮轴32上,在旋转凸轮31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设置凸缘,凸缘为弧线形。旋转凸轮31旋转180度压迫注油活塞连杆35回缩一次,在凸台33与注油缸38的缸体之间设置弹簧44,注油活塞连杆35从弹簧44中穿过。旋转凸轮轴32不直接安装在输出轴19上时,该旋转凸轮轴32通过链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或其它类似的传动机构与输出轴19连接,旋转凸轮轴32由输出轴19驱动;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旋转凸轮轴32也可以单独配备一个驱动机构。
以上结构旋转凸轮31每转过180度,旋转凸轮31的凸缘压迫注油活塞连杆35外端的凸台33,使注油活塞连杆35回缩,同时弹簧44被压缩,注油活塞连杆35带动注油活塞36,将油压缩室39内的燃油通过输油管40压出,然后经喷油嘴41形成雾状后,再由汽油注射孔10A或10B喷射入对应燃烧汽缸的燃烧室内等待点火燃烧;旋转凸轮31的凸缘转过注油活塞连杆35外端的凸台33后,在弹簧44回弹力的作用下,注油活塞连杆35伸出复位,此时注油缸38通过进油孔进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包括输出轴(19),其特征是:
A、在输出轴(19)上套装正向单向器(18A)和反向单向器(18B),正向单向器(18A)的外圈(17A)通过第一旋转销(16A)与第一单向器连杆(14A)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向器连杆(14A)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旋转销(15A)与活塞连杆支架(13)连接,反向单向器(18B)的外圈(17B)通过第二旋转销(16B)与第二单向器连杆(14B)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向器连杆(14B)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旋转销(15B)与活塞连杆支架(13)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销(16A)和第二旋转销(16B)的轴心连线与输出轴(19)的轴心线垂直相交;
B、在活塞连杆支架(13)的两侧以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燃烧汽缸(6A)和第二燃烧汽缸(6B),第一燃烧汽缸(6A)上设有第一排气孔(9A)和第一汽油注射孔(10A),在第一燃烧汽缸(6A)的背后设置第一空气缸(1A),第一空气缸(1A)上开有第一进气孔(4A)和第三排气孔(5A),在所述第二燃烧汽缸(6B)上设有第二排气孔(9B)和第二汽油注射孔(10B),第二燃烧汽缸(6B)的背后设置第二空气缸(1B),第二空气缸(1B)上开有第二进气孔(4B)和第四排气孔(5B);
C、第一燃烧汽缸(6A)内的第一活塞(7A)和第一空气缸(1A)内的第一空气活塞(2A)均设置于第一活塞连杆(12A)上,该第一活塞连杆(12A)的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13)相固定,所述第一活塞(7A)与第一燃烧汽缸(6A)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燃烧室(8A),第一空气活塞(2A)与第一空气缸(1A)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压缩室(3A),第一空气压缩室(3A)通过第一单向空气进气孔(11A)与第一燃烧室(8A)连通;所述第二燃烧汽缸(6B)内的第二活塞(7B)和第二空气缸(1B)内的第二空气活塞(2B)均设置于第二活塞连杆(12B)上,该第二活塞连杆(12B)的端部与活塞连杆支架(13)相固定,所述第二活塞(7B)与第二燃烧汽缸(6B)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燃烧室(8B),第二空气活塞(2B)与第二空气缸(1B)的缸底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压缩室(3B),第二空气压缩室(3B)通过第二单向空气进气孔(11B)与第二燃烧室(8B)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轴(19)上套装四个单向器,相邻的两个单向器为正向单向器(18A),另外两个相邻的为反向单向器(18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在所述活塞连杆支架(13)的旁边以相对布置的方式设置第一注油缸(30A)和第二注油缸(30B),第一注油缸(30A)的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以及第二注油缸(30B)的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通过摆动机构与活塞连杆支架(13)连接;在第一注油缸(30A)上设有第一进油孔(27A)和第一出油孔(28A),所述第一出油孔(28A)通过第一油管串联第一喷油嘴(29A)后,与第二燃烧汽缸(6B)上的第二汽油注射孔(10B)连接,在第一油管或第一喷油嘴(29A)上装有第一单向阀;第二注油缸(30B)上设有第二进油孔(27B)和第二出油孔(28B),所述第二出油孔(28B)通过第二油管串联第二喷油嘴(29B)后,与第一燃烧汽缸(6A)上的第一汽油注射孔(10A)连接,在第二油管或第二喷油嘴(29B)上装有第二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注油连杆(22)、注油连杆转动轮(21)和注油推动块(20),第一注油活塞连杆(25A)以及第二注油活塞连杆(25B)通过第一注油连杆转动销(24)与注油连杆(22)的一端铰接,注油连杆(22)的中部与第二注油连杆转动销(23)铰接,在注油连杆(22)的另一端安装注油连杆转动轮(21),该注油连杆转动轮(21)与注油推动块(20)上的驱动槽滚动配合,所述注油推动块(20)固定在活塞连杆支架(1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槽为凹槽,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20A)。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每个燃烧汽缸均配备有注油驱动装置,该注油驱动装置包括旋转凸轮(31)、注油缸(38)、弹簧(44)、输油管(40)和喷油嘴(41),在注油缸(38)上设有进油孔37和出油孔,注油缸(38)上的进油孔通过输油管(40)串联喷油嘴(41)后,与对应燃烧汽缸的汽油注射孔连接,在输油管(40)或喷油嘴(41)上装有单向阀;注油缸(38)内的注油活塞(36)与注油缸(38)缸底之间形成油压缩室(39),注油活塞(36)上连接的注油活塞连杆(35)伸出注油缸(38)外,在注油活塞连杆(35)的外端设置凸台(33),旋转凸轮(31)与该凸台(33)相抵,旋转凸轮(31)旋转180度压迫注油活塞连杆(35)回缩一次,在凸台(33)与注油缸(38)的缸体之间设置弹簧(44),注油活塞连杆(35)从弹簧(44)中穿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旋转凸轮(31)的中部固定于旋转凸轮轴(32)上,在旋转凸轮(31)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设置凸缘,所述凸缘为弧线形。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所述的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其特征是:燃烧汽缸与对应的空气缸共壁,在共壁上开设单向空气进气孔,该单向空气进气孔为直通孔,孔内装有单向阀。
CN201911115437.9A 2019-11-14 2019-11-14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Active CN110925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437.9A CN110925085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437.9A CN110925085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5085A true CN110925085A (zh) 2020-03-27
CN110925085B CN110925085B (zh) 2023-11-14

Family

ID=6985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5437.9A Active CN110925085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2508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3432A1 (de) * 1981-02-02 1982-09-02 Franz 8080 Fürstenfeldbruck Pfister Linear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die mit einem elektrischen lineargenerator eine baueinheit bildet
CN1946935A (zh) * 2004-03-17 2007-04-11 曼·B及W柴油机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泵活塞缸体单元
CN200952425Y (zh) * 2005-11-06 2007-09-26 李智蕾 二冲程直线往复万种燃油发动机
CN108678860A (zh) * 2018-07-18 2018-10-19 樊朝晖 一种连杆式无曲轴发动机
CN109184904A (zh) * 2018-10-19 2019-01-11 樊朝晖 一种四冲程四缸对置单向旋转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19277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何长青 一种直杆活塞往复式发动机
CN210889117U (zh) * 2019-11-14 2020-06-30 左臣伟 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3432A1 (de) * 1981-02-02 1982-09-02 Franz 8080 Fürstenfeldbruck Pfister Linear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die mit einem elektrischen lineargenerator eine baueinheit bildet
CN1946935A (zh) * 2004-03-17 2007-04-11 曼·B及W柴油机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泵活塞缸体单元
CN200952425Y (zh) * 2005-11-06 2007-09-26 李智蕾 二冲程直线往复万种燃油发动机
CN109519277A (zh) * 2017-09-18 2019-03-26 何长青 一种直杆活塞往复式发动机
CN108678860A (zh) * 2018-07-18 2018-10-19 樊朝晖 一种连杆式无曲轴发动机
CN109184904A (zh) * 2018-10-19 2019-01-11 樊朝晖 一种四冲程四缸对置单向旋转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89117U (zh) * 2019-11-14 2020-06-30 左臣伟 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25085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89117U (zh) 一种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CN204827655U (zh) 行星轮系发动机传动机构
CN101363360A (zh) 气动配气发动机
EA004727B1 (ru) Двигатель с вращающимся шатунным болтом
CN108571381B (zh) 三冲程内冷式转子发动机
CN211008862U (zh) 一种一体化直线两冲程发动机
CN110925085B (zh) 一体化两冲程燃油发动机
CN101173629B (zh) 倍速传递转子付旋转内燃机
CN115306541B (zh) 独立配气缸内直燃圆周冲程内燃机和圆周冲程汽轮机
CN210033634U (zh) 一种单向旋转对应气压回位式发动机
CN211524958U (zh) 一种新型无曲轴发动机
CN110905656B (zh) 一体化直线两冲程发动机
CN100593632C (zh) 内燃蒸汽转子发动机
CN113123863A (zh) 一种内燃机动力源机构
CN102536447A (zh) 转缸转子发动机
CN102996236A (zh) 轮环样气缸环转活塞发动机
CN111120090A (zh) 一种储能式动力装置
CN106523142B (zh) 一种新型内燃机
CN110529237A (zh) 一种多燃料内燃机
US4649801A (en) Compound displacement mechanism for simplified motors and compressors
CN109899154B (zh) 双转子发动机
CN100393982C (zh) 橄榄形活塞旋转增压内燃发动机
CN113958405B (zh) 一种高效率节油内燃机
CN106014615B (zh) 转叶式发动机
CN212225387U (zh) 一种储能式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