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5257B -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5257B
CN110915257B CN201780093191.2A CN201780093191A CN110915257B CN 110915257 B CN110915257 B CN 110915257B CN 201780093191 A CN201780093191 A CN 201780093191A CN 110915257 B CN110915257 B CN 110915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tbsi
link adaptation
traffic
channel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5257A (zh
Inventor
范锐
刘进华
王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091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5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5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5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将提供一些用于应对混合业务环境的链路自适应的解决方案。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处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标识包含在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以及对第一业务应用迎合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第二业务应用迎合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独立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依赖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所述解决方案可同时满足混合业务环境中的不同服务的不同要求。

Description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本章节旨在提供本公开中所描述的技术的背景。除非本文中另外指示,否则本章节中描述的内容不应通过包含在本章节中而视为是现有技术,并且不承认它们是现有技术。
链路自适应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链路自适应的目的是确定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该MCS将使传送器在给定的无线电链路状态下的数据速率最大化。在实现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的重传方案的典型系统中,链路自适应过程设计成选择可在多次传输之后达到目标块错误率(BLER)的最高MCS。通常,为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传送的每个传输块选择MCS。LTE系统以如与互联网协议(IP)数据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传送的业务,并且在较高层遵循相同的协议和算法,诸如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而无视业务类型。它简化了LTE系统的硬件实现和维护。
从LTE到5G(第五代移动电信和无线技术)的连续演进打开了引入全新的空中接口(它又称为新型无线电(NR))并创建不一定与LTE向后兼容的网络体系结构和设计的可能性。设想5G以扩充和支持多种多样的使用场景和应用。因此,NR需要支持多种类型的服务,所述服务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服务要求。
常规的链路自适应方案(例如,在LTE系统中使用的那些链路自适应方案)无法满足在从LTE向5G演进中以及在5G网络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使用场景和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改善链路自适应,特别是提供一些用于应对混合业务环境的链路自适应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处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标识包含在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以及对第一业务应用迎合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第二业务应用迎合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独立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依赖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位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可包括:配置成执行与UE的通信的通信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公开中的任何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位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配置用于对包含在网络节点和UE之间的传输中的业务执行链路自适应。该网络节点可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可配置成使得网络节点:标识包含在网络节点和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以及对第一业务应用迎合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第二业务应用迎合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网络节点中执行时使得网络节点执行本公开中的任何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所述计算机程序的载体。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链路自适应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任何方法中的每个步骤的模块。
如本公开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可通过迎合不同服务要求的多个链路自适应循环来同时满足混合业务环境中的不同服务的不同要求。此外,本公开中的解决方案可灵活地适应各种混合业务模式,例如其中一起复用两个业务,但是一个业务比另一个业务稀疏得多。
下文详细论述其它实施例及其另外的优点。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所做的以下关于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与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说明网络节点的框图;以及
图6示意性地描绘可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在实施例中阐述了众多特定细节。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没有此类特定细节也可实践如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这里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其它更改。在其它实例中,没有详细示出公知的电路、结构和技术,以免混淆对本公开的理解。
本公开通篇中对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的提及指示:描述的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不是每个实施例都一定可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此类短语不一定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本公开中,链路自适应循环可以指软件(例如,算法)、硬件、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或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链路自适应的功能模块。
在下文中,在5G网络和新型无线电(NR)的上下文中论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这些实施例可适用于其它网络,诸如LTE、由3GPP版本15提出的“eLTE”等,乃至适用于eLTE和NR的共存。
图6示意性地描绘可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700。
根据一个实施例,网络700可以是5G无线通信网络,5G无线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称为下一代核心的核心网络以及称为NR基站(NR BS)或NR NodeB(gNB)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网络700可基于3G、4G、4.5G和5G网络(“XG”是指第X代)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除了NR BS或NR gNB之外,网络700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无线接入点,例如3G的无线电基站、LTE的NodeB(NB)或eLTE的增强NodeB(eNB)。作为示例,在从LTE向5G演进期间的早期部署阶段,NR的(一个或多个)gNB和eLTE的(一个或多个)eNB可共存并共享相同的核心网络,例如如图6所示。应注意,图6中由虚线示出从eNB到核心网络的连接以及eNB的覆盖,这暗示:在未来的5G网络中,可以用(一个或多个)gNB来取代(一个或多个)eNB。
向5G演进包括关于新型无线电(NR)接入技术(RAT)的工作。到目前为止,3GPP TR38.802V14.0.0(2017-03)中包含对关于5G新型无线电(NR)接入技术的协定的一般概述。NR需要支持多种类型的服务,诸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URLLC)。对于特征为更高频谱效率和更高用户体验吞吐量的eMBB服务,它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是中等的,并且通常对于初始传输10%的块错误率(BLER)是足够好的,并且可利用无线电链路控制(RLC)自动重传请求(ARQ)或有时可利用分组数据压缩协议(PDCP)重传来解决剩余的介质访问控制(MAC)传输错误。然而,URLLC服务要求具有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即时网络接入,以供在任务关键通信中使用。因此,URLLC对延迟和可靠性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目标BLER小于1%,并且由于严格的延迟预算,所以不允许RLC/PDCP重传。mMTC服务要求非常高密度的装置部署,其中每个装置可生成数据业务的间歇性短突发。
NR可支持混合业务环境,其中从网络节点向用户设备(UE)同时提供不同服务的两个或更多个业务。例如,可通过动态资源共享在相同无线电信道上复用来自eMBB服务的第一业务和来自URLLC服务的第二业务。要注意,术语“同时”意味着,可在传输持续时间的至少部分中同时传送两个或更多个业务,但是不一定在整个传输持续时间中都如此。有可能的是,第一业务可在所有时间传送,而第二业务可相当稀疏。
在LTE中使用的常规链路自适应方案无法应对这样的混合业务环境,因为该方案通常可通过一个链路自适应循环来以相同方式对待所有业务,并且不能满足不同服务的不同QoS要求。例如,如果将目标BLER设置成像对于eMBB服务那样高,那么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对于URLLC服务可能太高,并且可能导致太多的传输错误。如果将目标BLER设置成像对于URLLC服务那样低,那么选择的MCS对于eMBB服务可能太低,并且可能导致低频谱效率。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说明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处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100的流程图。
方法100可包括:在步骤101,标识包含在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以及在步骤102对第一业务应用迎合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且在步骤103对第二业务应用迎合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
所述QoS要求可包括目标块错误率(BLER)、可允许的最大延迟和/或与服务质量有关的其它参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服务是具有低于10%的目标BLER的eMBB服务,并且第二服务是具有低于1%的目标BLER的URLLC服务。本公开的方法使得能够对于eMBB和URLLC服务分开地使用两个链路自适应循环,以使得可同时满足eMBB和URLLC服务的不同目标BLER要求。
要注意,尽管在两种服务的上下文中论述方法10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公开的发明概念可适用于具有多于两种服务的情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01处的业务的所述标识可基于包含在相应业务的每个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标识符(ID)。例如,从传输块本身,通过检查包含在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ID,网络可知道传输块是用于传送eMBB业务还是URLLC业务,因为eMBB业务和URLLC业务应当被映射到不同的逻辑信道。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01处的业务的所述标识可基于相应业务的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或参数集。术语“参数集”是指诸如关于子帧结构的那些参数的基本物理层参数,并且可包括传输带宽、帧持续时间、子帧持续时间、时隙持续时间、符号持续时间、子载波间距、采样频率、子载波的数量、每子帧的资源块(RB)、每子帧的符号、循环前缀(CP)长度等。NR中的参数集可由子载波间距和CP开销来定义。NR可支持灵活/可缩放的参数集。可通过将基本子载波间距缩放整数倍来导出多个子载波间距。例如,可将子载波间距选择为15kHz、30kHz、60kHz或120kHz,其中较大的子载波间距可用于较高的频率,以便获得对较高相位噪声的鲁棒性。可将CP长度选择为4.7μs、2.4μs、1.2μs或0.6μs,其中较大的CP长度可用于较低频率。对于NR已经商定了对多种参数集的支持,可在频域和/或时域中对于相同或不同的UE复用所述参数集。因此,不同参数集可在相同子载波上共存。NR的每个gNB可使用被时分复用(TDM)或频分复用(FDM)的不同参数集来传送不同业务。因此,可基于相应业务的参数集来标识业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取决于传输中第一业务或第二业务的出现与否,可在时域中同时或交替地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例如,可连续传送第一业务,以使得可在每个TTI执行步骤102,而第二业务可相当稀疏,以使得可在例如10个TTI的间隔执行步骤103。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方法200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处执行,并且可包括:在步骤101,标识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以及在步骤102对第一业务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在步骤103对第二业务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其中方法200的步骤101、102和103可与上文论述的方法100的那些步骤类似。根据方法200,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独立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2可包括:在步骤211,获得关于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在步骤212,基于第一信道状况、第一传输结果和第一QoS要求确定第一传输块大小索引(TBSI);以及在步骤213,基于第一TBSI选择第一MCS。此外,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3可包括:在步骤221,获得关于第二业务的第二信道状况和第二传输结果;在步骤222,基于第二信道状况、第二传输结果和第二QoS要求确定第二TBSI;以及在步骤223,基于第二TBSI选择第二MCS。
对于下行链路传输,所述信道状况可包括由UE报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并且所述传输结果可包括来自U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例如确认(ACK)和否定确认(NACK)。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述信道状况可包括在网络节点处测量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并且所述传输结果可包括网络节点处的解码结果。信道状况或传输结果的其它参数对于本公开中的一些方法可以也是可行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可通过将相应CQI映射到映射的TBSI并基于相应的HARQ反馈和相应的目标BLER调整映射的TBSI来(在步骤212或在步骤222)确定第一或第二TBSI。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接收到NACK时,可将用于调整映射的TBSI的调整变量减小步幅TBSIadjust_step,并且在接收到ACK时,将调整变量增加TBSIadjust_step/(1/BLERtgt-1),其中BLERtgt是相应服务的目标BLER。
此外,应当将调整后的TBSI限制在0到26的范围内。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3GPP TS)36.213中(例如,在表7.1.7.1-1中)定义了MCS索引和传输块大小索引(TBSI或TBS索引)之间的映射,其通过引用并入到本文。
表7.1.7.1-1:PDSCH的调制和TBS索引表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081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091
在示例性实现中,在确定TBSI期间,网络节点还应对于下行链路自适应考虑网络侧的缓冲器状态,或者对于上行链路自适应考虑UE侧的缓冲器状态。例如,可通过在调整后的TBSI和网络侧的缓冲器状态或UE侧的缓冲器状态的所需TBSI之间的比较来确定较小的TBSI,并且然后可基于较小的TBSI来(在步骤213或在步骤223)选择第一MCS或第二MCS。
实际上,可通过网络节点基于从UE接收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以及直到接收到缓冲器状态报告时为来自UE的传输而已经调度的数据来估计UE的缓冲器状态。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可使用以下等式: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1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3
并且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可使用以下等式: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4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5
其中
Figure BDA0002366462610000106
其中:
TBSImapped是基于第一或第二CQI确定的第一或第二映射的TBSI;
TBSIadjusted_eMBB和TBSIadjusted_URLLC分别是通过调整第一映射的TBSI和第二映射的TBSI最终确定的第一TBSI和第二TBSI;
TBSIadjust_eMBB和TBSIadjust_URLLC分别是第一映射的TBSI和第二映射的TBSI的调整变量,
其中:
在接收到NACK时,将TBSIadjust_eMBB减小步幅TBSIadjust_step_eMBB,并且在接收到ACK时,将TBSIadjust_eMBB增加TBSIadjust_step_eMBB/(1/BLERtgt_eMBB-1),其中BLERtgt_eMBB是eMBB服务的目标BLER;并且
在接收到NACK时,将TBSIadjust_URLLC减小步幅TBSIadjust_step_URLLC,并且在接收到ACK时,将TBSIadjust_URLLC增加TBSIadjust_step_URLLC/(1/BLERtgt_URLLC-1),其中BLERtgt_URLLC是URLLC服务的目标BLER。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第一或第二TBSI的确定可包括:基于相应的CQI演算SINR;以及通过将演算的SINR和自适应偏移求和来确定有效SINR;以及基于有效SINR确定相应的TBSI,其中响应于HARQ NACK将自适应偏移减小第一步幅,并且响应于HARQ ACK将自适应偏移增加第二步幅,基于相应的目标BLER选择第一步幅和第二步幅。
在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上行链路传输,第一或第二TBSI的确定可包括:通过将在网络节点处测量的SINR与SINR调整变量求和来预测最大可达SINR;基于最大可达SINR来确定TBSI,其中响应于解码失败将SINR调整变量减小步幅SINRadjust_step,并且响应于解码成功将SINR调整变量增加SINRadjust_step/(1/BLERtgt-1),所述BLERtgt是目标块错误率(BLER),目标块错误率(BLER)对于具有第一QoS要求的第一服务和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是不同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结果的所述获得可包括区分HARQ反馈或解码结果是对应于第一服务还是第二服务。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解码结果的所述区分可基于包含在每个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标识符(ID)。HARQ反馈的所述区分可基于包含在每个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ID以及每个下行链路传输块和它的相应HARQ反馈之间的对应性。当使用公共HARQ反馈信道时,所述对应性可以是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和HARQ反馈位图。
本公开的方法还可包括经由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接口为第一和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配置参数。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300的流程图。
方法300可包括:在步骤101,标识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以及在步骤102对第一业务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在步骤103a对第二业务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其中方法300的步骤101、102和103a可与如上文论述的方法100的那些步骤类似。根据方法300,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可配置成依赖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2可包括:在步骤211,获得关于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在步骤212,基于第一信道状况、第一传输结果和第一QoS要求确定第一TBSI;以及在步骤213,基于第一TBSI选择第一MCS。与方法200的步骤103形成对照,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3a可包括:在步骤221a,分别从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导出关于第二业务的第二信道状况和第二传输结果;在步骤222a,基于第二信道状况、第二传输结果和第二QoS要求确定第二TBSI;以及在步骤223a,基于第二TBSI选择第二MCS。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共享无线电信道。例如,可在相同无线电信道上复用来自eMBB服务的第一业务以及来自URLLC服务的第二业务,以使得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可经受几乎相同的信道状况(例如,衰落和/或干扰)。因此,第二信道状况的导出可包括直接取第一信道状况作为所述第二信道状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传输结果的导出可包括根据第一QoS要求和第二QoS要求之间的比例将第一传输结果按比例转换成假设结果以作为所述第二传输结果。
图2的以上方法200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由于URLLC服务的目标BLER相当低,所以对于URLLC服务的链路自适应循环,将花费相当长的收敛时间。有时,如果URLLC业务比eMBB业务稀疏得多,那么方法200可能不可行,因为信道状况(例如,衰落和/或干扰)可能已经在两个相邻的URLLC数据块传输之间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得使用在很早以前出现的之前传输的解码结果来调整当前传输的TBSI可能不合适。然而,有可能连续地或频繁地传送eMBB业务,eMBB服务的链路自适应循环具有短的收敛时间。当由eMBB和URLLC服务共享无线电信道时,信道状况对于这两个服务可几乎相同。因此,eMBB业务的信道状况可视为是URLLC业务的信道状况。此外,尽管不应直接使用eMBB业务的解码结果来调整URLLC链路自适应循环,但是eMBB业务的解码结果可提供关于URLLC业务的解码结果看起来将会如何的有用信息。
使用图3的方法300,可从eMBB业务的信道状况和传输结果导出关于URLLC业务的信道状况和传输结果。出于上文论述的原因,基于eMBB链路自适应循环运行URLLC链路自适应循环是有益的。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URLLC的业务模式与eMBB的业务模式相比稀疏得多时,方法300特别有利。
此外,使用图3的方法300,甚至在不存在URLLC业务传输、但是存在eMBB的业务传输(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时,也可更新URLLC的链路自适应循环。两个循环之间的差别在于,对于每个正确的eMBB数据传输,eMBB链路自适应循环将增加它的TBSI。至于URLLC链路自适应循环,只有在正确接收到连续‘n’个eMBB数据块时才将增加它的TBSI。如果n个eMBB数据块中的任何一个eMBB数据块被NACK,那么减小TBSI。参数‘n’与URLLC服务和eMBB服务之间的目标BLER比较有关。例如,如果URLLC的目标BLER为1%,并且eMBB的目标BLER为10%,那么可将‘n’设置成10。即,如果eMBB的业务传输正在进行中,那么URLLC的假设链路自适应可在缺少URLLC业务的情况下运行。该假设外循环可根据eMBB业务的传输结果模拟对于URLLC业务可发生什么。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400的流程图。
方法400可包括:在步骤101,标识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以及在步骤102对第一业务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在步骤103b对第二业务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其中方法400的步骤101、102和103b可与如上文论述的方法100的那些步骤类似。根据方法400,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可配置成依赖于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2可包括:在步骤211,获得关于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在步骤212,基于第一信道状况、第一传输结果和第一QoS要求确定第一TBSI;以及在步骤213,基于第一TBSI选择第一MCS。与方法300的步骤103a形成对照,应用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的所述步骤103b可包括:在步骤222b,通过从第一TBSI中减去m来确定第二TBSI;以及在步骤223b,基于第二TBSI选择第二MCS,其中m是通过对第一和第二服务的估计、测量或仿真获得的正整数。
例如,在简化的解决方案中,可始终将URLLC业务的TBSI设置成是eMBB业务的TBSI减去“m”。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示出网络节点500的框图。
网络节点500可以是以下之一:无线电基站、node B(NB)、增强Node B(eNB)、新型无线电(NR)基站(NR BS)或NR NodeB(gNB)以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其它无线接入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可使用新型无线电(NR)接入技术。例如,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网络70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500可配置用于对包含在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业务执行链路自适应。例如,本公开中的方法的任何实施例可由网络节点500实现。网络节点500可包括通信接口501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可配置成使得网络节点500能够:标识包含在网络节点和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以及对第一业务应用迎合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第二业务应用迎合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
所述处理电路可由(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和/或(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实现。备选地,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配置成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节点500可包括配置成执行与UE 600的通信的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和存储器503。存储器503可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本公开中的方法的任何实施例。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处理器502可以指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多核处理器、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等。所述存储器503可以指任何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又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诸如磁盘、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等。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UE”可以指经启用以便经由通信网络通信的任何对象,例如移动电话、具有通信接口的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装置、具有通信接口的车辆或其它装置,诸如仪表、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多媒体装置等。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网络节点中执行时使得网络节点执行如本公开中所论述的任何方法。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包含在载体中,其中载体是以下之一:电子信号、光学信号、无线电信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链路自适应的设备。该设备可包括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任何实施例中的每个步骤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可由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并未参考任何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描述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将认识到,可使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现如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
要注意,已经以流程图或框图的形式呈现了一些实施例。将认识到,如这些图中所示的步骤和框的顺序仅打算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偏离随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更广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图进行一些改变。
在整个描述中,已经参考一些特定细节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显然,在不偏离如随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更广泛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它们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描述和附图应以说明性意义,而不是限制性意义来解释。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处执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100),包括:
标识(101)包含在所述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所述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其中第一业务不同于第二业务,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不同于第二服务质量(QoS)要求;以及
对所述第一业务应用(102)迎合所述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所述第二业务应用(103、103a、103b)迎合所述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其中所述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依赖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所述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应用(102)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包括:
获得(211)关于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一QoS要求,确定(212)第一传输块大小索引(TBSI);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TBSI选择(213)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
所述应用(103a)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包括:
分别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导出(221a)关于所述第二业务的第二信道状况和第二传输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信道状况、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QoS要求,确定(222a)第二TBSI;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TBSI选择(223a)第二MCS;
其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二信道状况包括相应的由用户设备(UE)报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并且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包括相应的来自用户设备(U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二信道状况包括相应的在网络节点处测量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并且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包括相应的网络节点处的解码结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QoS要求和所述第二QoS要求包括相应的目标块错误率(BLER)。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一业务和所述第二业务共享无线电信道,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状况的所述导出(221a)包括直接取所述第一信道状况作为所述第二信道状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业务比所述第一业务稀疏得多,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结果的所述导出(221a)包括根据所述第一QoS要求和所述第二QoS要求之间的比例将所述第一传输结果按比例转换成假设结果以作为所述第二传输结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或所述第二业务的所述标识(101)包括:基于包含在相应业务的每个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标识符(ID),或基于相应业务的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或参数集,标识所述相应业务。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结果的所述获得(211、221、221a)还包括区分所述HARQ反馈或所述解码结果是对应于所述第一服务还是所述第二服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区分基于包含在每个传输块中的逻辑信道标识符(ID),并且对于所述HARQ反馈,还基于每个下行链路传输块和它的相应HARQ反馈之间的对应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公共HARQ反馈信道时,所述对应性是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和HARQ反馈位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
所述第一TBSI或第二TBSI的所述确定(212、222、222a)包括:
将相应的CQI映射到映射的TBSI;以及
基于相应的HARQ反馈和相应的目标BLER来调整所述映射的TBSI,以便确定相应的TBSI。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
所述第一TBSI或第二TBSI的所述确定(212、222、222a)包括:
基于相应的CQI演算SINR;以及
通过将所演算的SINR和自适应偏移求和来确定有效SINR;以及
基于所述有效SINR确定相应的TBSI,
其中响应于HARQ NACK将所述自适应偏移减小第一步幅,并且响应于HARQ ACK将所述自适应偏移增加第二步幅,基于相应的目标BLER选择所述第一步幅和所述第二步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TBSI或第二TBSI的所述确定(212、222、222a)包括:
通过将在所述网络节点处测量的所述SINR与SINR调整变量求和来预测最大可达SINR;
基于所述最大可达SINR来确定所述TBSI,
其中响应于解码失败将所述SINR调整变量减少步幅SINRadjust_step,并且响应于解码成功将所述SINR调整变量增加SINRadjust_step/(1/BLERtgt-1),所述BLERtgt是目标块错误率(BLER),所述目标块错误率(BLER)对于具有所述第一QoS要求的所述第一服务和具有所述第二QoS要求的所述第二服务是不同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服务是具有低于10%的目标块错误率(BLER)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服务,并且所述第二服务是具有低于1%的目标BLER的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URLLC)服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使用以下等式:
Figure QLYQS_1
Figure QLYQS_2
其中
Figure QLYQS_3
所述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使用以下等式:
Figure QLYQS_4
Figure QLYQS_5
其中
Figure QLYQS_6
其中:
TBSImapped是基于所述第一CQI或第二CQI确定的第一映射的TBSI或第二映射的TBSI;
TBSIadjusted_eMBB和TBSIadjusted_URLLC分别是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映射的TBSI和所述第二映射的TBSI确定的所述第一TBSI和所述第二TBSI;
TBSIadjust_eMBB和TBDIadjust_URLLC分别是所述第一映射的TBSI和所述第二映射的TBSI的调整变量,
其中:
在接收到NACK时,将TBSIadjust_eMBB减小步幅TBSIadjust_step_eMBB,并且在接收到ACK时,将TBSIadjust_eMBB增加TBSIadjust_step_eMBB/(1/BLERtgt_eMBB-1),其中BLERtgt_eMBB是所述eMBB服务的所述目标BLER;并且
在接收到NACK时,将TBSladjust_URLLC减小步幅TBSIadjust_step_URLLC,并且在接收到ACK时,将TBSIadjust_URLLC增加TBSIadjust_step_URLLC/(1/BLERtgt_URLLC-1),其中BLERtgt_URLLC是所述URLLC服务的所述目标BLER。
13.如权利要求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MCS或所述第二MCS的所述选择(213、223、223a)还包括:基于通过在所确定的第一TBSI或第二TBSI和所述网络节点的缓冲器状态或所述UE的缓冲器状态的所需TBSI之间的比较而确定的较小TBSI,选择所述MCS。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网络节点基于从所述UE接收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以及直到接收到所述缓冲器状态报告时为来自所述UE的传输而已经调度的数据来估计所述UE的所述缓冲器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应用(102)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包括:
获得(211)关于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一QoS要求,确定(212)第一传输块大小索引(TBSI);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TBSI选择(213)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
所述应用(103b)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包括:
通过从所述第一TBSI中减去m来确定(222b)第二TBSI,其中m是通过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服务的估计、测量或仿真获得的正整数;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TBSI选择(223b)第二MCS。
1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经由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接口为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和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配置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3,8-12,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使用新型无线电(NR)接入技术。
18.一种位于无线通信网络(700)中的网络节点(500),包括:
配置成执行与用户设备(UE)的通信的通信接口(501);
处理器(502);以及
存储器(503),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19.一种位于无线通信网络(700)中的网络节点(500),所述网络节点(500)配置用于对包含在所述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业务执行链路自适应,所述网络节点(500)包括:
通信接口(501);以及
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配置成使得所述网络节点(500):
标识包含在所述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传输中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与具有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一服务有关,并且所述第二业务与具有第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第二服务有关,其中第一业务不同于第二业务,第一服务质量(QoS)要求不同于第二服务质量(QoS)要求;以及
对所述第一业务应用迎合所述第一QoS要求的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并对所述第二业务应用迎合所述第二QoS要求的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其中所述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依赖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所述网络节点(500),其特征在于,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应用第一链路自适应循环:
获得(211)关于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信道状况和第一传输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一QoS要求,确定(212)第一传输块大小索引(TBSI);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TBSI选择(213)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并且
所述应用(103a)第二链路自适应循环包括:
分别从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导出(221a)关于所述第二业务的第二信道状况和第二传输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信道状况、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QoS要求,确定(222a)第二TBSI;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TBSI选择(223a)第二MCS;
其中,对于下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二信道状况包括相应的由用户设备(UE)报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并且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包括相应的来自用户设备(U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况和所述第二信道状况包括相应的在网络节点处测量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并且所述第一传输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结果包括相应的网络节点处的解码结果;以及其中所述第一QoS要求和所述第二QoS要求包括相应的目标块错误率(BLER)。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节点(50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配置成存储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网络节点(500),其中所述网络节点是以下之一:无线电基站、node B(NB)、增强Node B(eNB)、新型无线电(NR)基站(NR BS)或NR NodeB(gNB),以及其它无线接入点。
2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网络节点中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节点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链路自适应的设备,包括:
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中的每个步骤的模块。
CN201780093191.2A 2017-07-14 2017-07-14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915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2947 WO2019010697A1 (en) 2017-07-14 2017-07-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ADAPTATION IN A SHARED TRAFFIC ENVIRON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5257A CN110915257A (zh) 2020-03-24
CN110915257B true CN110915257B (zh) 2023-06-20

Family

ID=6500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191.2A Active CN110915257B (zh) 2017-07-14 2017-07-14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800B2 (zh)
EP (1) EP3652984B1 (zh)
CN (1) CN110915257B (zh)
WO (1) WO2019010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61651B1 (en) * 2018-10-02 2022-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for 5g nr
CN112448789B (zh) * 2019-09-02 2023-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2214156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701727A (zh) * 2021-08-02 2023-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4745079B (zh) * 2022-06-13 2022-08-30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8921B2 (ja) * 2002-02-28 2008-12-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適応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QoS制御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50159166A1 (en) 2004-01-21 2005-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led link adaptation
TW201605194A (zh) * 2005-12-29 2016-02-01 內數位科技公司 以哆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JP5173786B2 (ja) * 2008-12-22 2013-04-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667284B2 (ja) * 2010-04-06 2015-02-12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リンクのそれぞれのセグメントのサービス品質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ノード
US9319928B2 (en) * 2012-01-18 2016-04-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for LTE uplink
US9203563B2 (en) * 2012-07-02 2015-12-0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guided traffic offload
CN104854924B (zh) * 2012-12-14 2019-04-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传输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US9819469B2 (en) * 2013-07-01 2017-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on WLAN for traffic related to a bearer on cellular networks
US9763159B2 (en) * 2014-04-23 2017-09-1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Dynamic algorithms for WLAN-cellular performance estimation, access selection, and traffic offload
CN105024781B (zh) * 2014-04-30 2019-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92295A1 (en) * 2014-06-16 2015-1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qos of a service
CN106254268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7041207A1 (en) * 2015-09-07 2017-03-16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link adaptation
KR102059993B1 (ko) * 2015-09-14 2019-12-27 레노보 이노베이션스 리미티드 (홍콩)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경쟁 윈도우 크기 조정
US10021686B1 (en) * 2015-10-19 2018-07-10 Sprint Spectrum L.P. Scheduling traffic based on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WO2018004268A1 (ko) * 2016-06-29 2018-01-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68657B2 (en) * 2016-07-05 2020-12-15 Idac Holdings, Inc.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ed to provide mixed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2984B1 (en) 2023-03-01
US20210160000A1 (en) 2021-05-27
US11121800B2 (en) 2021-09-14
EP3652984A1 (en) 2020-05-20
EP3652984A4 (en) 2021-02-24
CN110915257A (zh) 2020-03-24
WO2019010697A1 (en)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278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
CN110915257B (zh) 在混合业务环境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TWI594649B (zh) 用於上行鏈路功率控制之方法及配置
US9246651B2 (en)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JP5731534B2 (ja) 非周期的チャネル品質レポートのための暗黙的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決定
RU2454006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JP6422129B2 (ja)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895958B2 (ja) 1セグメントpucchフォーマット
US11368243B2 (en) Codeword adaptation for non-orthogonal coded access
EP37370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073690A (zh) 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673558B2 (en)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a cellular system
WO201500883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095978A (zh) 移动通信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增强
WO2020224969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11416687B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感知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1521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03750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
JP7444469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による方法
WO2020193118A1 (en) Mechanism of cross-layer link adaptation in 5g broadcast/multicast
CN113890693B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469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S2023004204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panels
EP4315693A1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parameter values for retransmissions
JP2023078486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