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9446A -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9446A
CN110909446A CN201910982771.8A CN201910982771A CN110909446A CN 110909446 A CN110909446 A CN 110909446A CN 201910982771 A CN201910982771 A CN 201910982771A CN 110909446 A CN110909446 A CN 110909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event point
event
hydraulic
hydraulic fra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27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9446B (zh
Inventor
何封
张庆
尹丛彬
李彦超
肖剑锋
陈星宇
周一博
邓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827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9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技术,包括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方法、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技术、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等3个关键方法与技术,基于事件点及裂缝扩展理论,可动态反演现场水力裂缝扩展形态、裂缝尺寸、储层滤失等关键参数,为指导页岩储层压裂施工优化决策,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及提升压后评估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有效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是一类典型的“自生自储”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等特点。水平井多级分段、大规模滑溜水压裂、微地震监测以及同步和拉链式压裂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实现页岩气工业化开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水力压裂促使页岩储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该裂缝网络改善了原始渗透场,为油气流通提供了必要通道,识别与解释水力裂缝形态及参数,对压裂裂缝形态进行重构,对于提升压后效果评估,提高后续压裂设计针对性,实现页岩气藏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页岩压裂裂缝形态、关键参数的评估仍然依赖于间接的数学模型,大多基于对储层力学的分析计算其裂缝参数,综合压裂流体及支撑剂的性能评价其后期效果。该方法在分析页岩复杂裂缝网络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如无法有效表达整个裂缝网络体,无法表达微细裂缝对产量的贡献,计算结果偏向于平均值,结果报告较抽象等。针对现场压裂裂缝重构技术,相关专业公司及高校院所应用微地震事件点描述压裂裂缝,所刻画的方法主要基于密度算法、或由事件点能级计算波及范围等两类,所建裂缝体由主、次裂缝构成。该类方法忽略了微地震事件点不仅包含水力裂缝扩展所产生的,同时也包含天然裂缝激活后的响应;微地震事件点的波及范围远较实际水力裂缝(流体波及到的有效裂缝)大;页岩储层压裂形成的是复杂缝网,人为主观将裂缝分成主、次裂缝欠妥,也难以反映实际裂缝特征。因此,本发明利用实验或现场监测的声发射数据,结合裂缝实际扩展动态,开发一种实时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压裂裂缝重构技术,以提高压裂裂缝认知水平,对于非常规储层压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裂缝重构技术主要以CT扫描数字岩心方法和应用微地震事件点方法为主,实验室主要依靠CT扫描采用数字岩心的方法进行裂缝重构,存在①试件样品尺寸受限(由CT可扫描尺寸确定);②CT扫描时每次仅能扫描一个面,即单个试件需要三个方向扫描多次,工作量大;③存在分辨率问题,即对微观裂缝难以捕捉及识别;④对扫描结果进行提取时易发生图像丢失精度;⑤CT扫描成本高,难以推广,且不适合现场推广应用。现场主要应用微地震事件点方法进行裂缝建模,存在:①所采用事件点没有排除天然裂缝、断层等非水力裂缝事件点的影响;②缺少应用水力裂缝扩展理论对微地震事件点进行空间筛选,所构建的裂缝较实际水力裂缝偏大;③根据能级及事件点密度将裂缝划分为主次裂缝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表征复杂的页岩缝网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动态反演现场水力裂缝扩展形态、裂缝尺寸、储层滤失等关键参数的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为指导页岩储层压裂施工优化决策,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及提升压后评估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支撑。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和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
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是通过对包括能量属性、延伸属性和震源属性在内的属性数据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事件点是否为当前水力裂缝扩展所产生的;
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是将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中对应事件点的所有数据Ai(ti,xi,yi,zi,mi)构成代表水力裂缝起裂、扩展的事件点集An,该系列事件点集An表征了在储层应力条件下水力裂缝的延伸路径及空间展布,根据事件点集An计算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和裂缝延伸PKN理想数学模型条件下的水力裂缝延伸缝长LPKNi,按照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将事件点集An形成水力裂缝基于事件点属性的裂缝网络重构形态图;
所述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是根据所述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及动态缝高Hi计算储层的动态滤失系数Ci,再计算t时刻xi处水力裂缝的动态缝宽Wi(t,xi),将上述数据以及水力裂缝的走向展示在重构水力裂缝空间里实现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重构。
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所述对应事件点的数据Ai(ti,xi,yi,zi,mi)中,ti为事件点发生的时刻,(xi,yi,zi)为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mi为当前事件点的能级;
根据各事件点的数据的能级分布范围将事件点划分为水力裂缝响应区(m0,m1),天然裂缝响应区(m2,m3)以及过渡区(m1,m2),并排除天然裂缝激活后响应的事件点。
根据水力裂缝的延伸属性,通过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并与缝长的PKN理想数据模型计算值LPKNi之间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中Li为应用所监测的事件点所反演的当前时间段水力裂缝的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
Figure BDA0002235743900000031
LPKNi为裂缝延伸PKN理想数学模型所计算的在当前注入时间及排量条件下的水力裂缝延伸缝长,
LPKNi=F(Q,Δt)
其中Q为泵注排量(m3/min),Δt为泵注时间(min),HPKNi为模型计算用缝高(即产层厚度,单位为m);通过LPKNi判断当前事件点的空间位置(xi,yi,zi)是否为流体所波及;当且仅当Li≦LPKNi时,将该事件点视为属于流体波及区即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否则均属于过渡区或流体未波及区。
在进行裂缝重构时仅考虑属于流体波及区(即水力裂缝扩展区)的事件点,水力裂缝扩展区即流体波及区,与延伸属性不同。
根据LPKNi与Li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位置可能属于流体波及区、流体未波及区或过渡区,当且仅当事件点落在流体波及区时才视为有效事件点;
根据事件点的数据中属于震源属性的张剪属性判断对应事件点的数据Ai(ti,xi,yi,zi,m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张剪属性是指事件点所反馈的岩石破裂机制,即判断岩石破裂是属于张性破裂还是剪切破裂,主要依靠拾取P波初动极性进行判断,这是震源机制分析,即针对同一个事件点而言,不同的检波器会接收到不同初动极性的波形,由接受到相同初动极性的检波器比例判断该事件点与附近区域事件点是否具有一致性。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仍可划分为同属区(n2,1),异属区(0,n1)和过渡区(n1,n2),根据以上三个作为有效性筛选标准的分区即可对事件点A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进行判断,其中n1、n2为百分比,例如当前水力裂缝扩展区域均以剪切破裂为主,当且仅当待判断事件点有超过n2的检波器均解释为剪切破裂时,则该事件点视为水力裂缝事件点,否则不纳入裂缝重构事件点,张性破裂同理。
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中,所述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包括:
设事件点集An中含有n个按时间次序存储的事件点;
以射孔处位置A0为起始点,将事件点集An中的事件点按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由n+1个空间位置形成n-1个重构裂缝平面(F);所述射孔处位置指水力压裂前应用测井射孔枪射开套管,与储层建立有效沟通的位置,即裂缝起裂位置。
上述n-1个平面在空间里可能存在重叠,但水力裂缝的扩展是逐步向前延伸的,因此需要对上述n-1个平面根据空间属性对重叠的平面进行排除,即将重构裂缝平面(F)里存在两个或以上平面重叠的空间坐标只取XYZ方向的最大值,并记为Bi(ti,xi,yi,zi,mi),所有存在重叠平面的事件点最后形成事件点集Bm;
针对事件点集Bm以B1为起点,按照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由m个空间位置形成m-2个裂缝平面(FB);将裂缝平面FB替换重构裂缝平面(F)里的存在重叠部分的水力裂缝,即获得表征水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构裂缝网络。
水平应力差异系数(kh)是描述储层中水平主应力差异的,根据水平应力差异系数
Figure BDA0002235743900000041
的大小排除不满足水力裂缝扩展方位要求的重构裂缝平面(F),其中δH、δh分别为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单位是MPa。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应力差异kh、重构裂缝平面(F)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θ)三者间按照kh∈(0,k1),θ∈(0°,90°);kh∈(k1,k2),θ∈(0°,45°);kh∈(k2,+∞),θ∈(0°,15°)的关系对应。
所述动态滤失系数Ci
Ci(t)=F(Q,t,Li,Hi)
其中Ci(t)为t时刻水力裂缝的滤失系数(m/min0.5),t为泵注时间(min),其中,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小于或等于理论模型计算值LPKNi,真实的动态缝高Hi小于或等于产层厚度;此处的动态缝高为微地震事件点监测解释的缝高,即表征实际水力裂缝的当前缝高,可理解为水力裂缝真实缝高,而前述部分则是基于理论模型计算值LPKNi下的理想动态缝高。
所述动态缝宽Wi(t,xi)=F(Q,t,Ci,Hi,μ,ν,E),单位为m;
其中,Q为泵注排量,单位为m3/min;t为泵注时间,单位为min;μ为流体粘度,单位为mPa*s;v为储层岩石泊松比;E储层岩石杨氏模量,单位为MPa。
应用上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水力裂缝重构方法,将动态缝长Li、动态缝高Hi、走向展示在重构水力裂缝空间里实现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重构。
据此,根据重构裂缝可解释裂缝形态尺寸外,还可解释储层动态滤失系数。应用事件点可以实现水力裂缝重构,重构的水力裂缝可以解释水力裂缝的缝长、缝高、走向,根据重构裂缝解释的缝长、缝高可以解得储层滤失系数、水力裂缝的动态缝宽。
当应用事件点数据在三维空间中反演出水力裂缝(主要指空间形态)即完成了裂缝重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势在于:
相较于目前实验室应用CT扫描重构裂缝方法,本发明具有试件尺寸不受限制、可实时进行裂缝重构、安全无辐射、成本低等优势,具有现场推广应用价值,所需数据采集简单,仅需采集施工参数及微地震监测数据即可,成本低,推广性好,应用前景广;
本发明技术方案排除了非水力裂缝事件点对裂缝重构的不利影响,同时应用裂缝扩展机理对事件点进行筛选,形成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重构裂缝,所构裂缝更逼近实际水力裂缝;可实现压裂裂缝形态重构和压裂裂缝尺寸解释,特别是应用重构裂缝参数解释动态滤失系数,有效规避了应用岩心实验及测试压裂解释滤失系数,极大程度降低了作业成本及提高了施工时效;重构的裂缝形态形象具体,解释的裂缝参数合理可靠,为压后评估、后续设计改进完善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方案的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包括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和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
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是通过对包括能量属性、延伸属性和震源属性在内的属性数据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事件点是否为当前水力裂缝扩展所产生的;
具体的,设接收到的对应事件点的数据为Ai(ti,xi,yi,zi,mi),其中ti为事件点发生的时刻,(xi,yi,zi)为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mi为当前事件点的能级;
根据各事件点的数据的能级分布范围将事件点划分为水力裂缝响应区(m0,m1),天然裂缝响应区(m2,m3)以及过渡区(m1,m2),并排除天然裂缝激活后响应的事件点;
根据水力裂缝的延伸属性,通过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并与缝长的PKN理想数据模型计算值LPKNi之间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中Li为应用所监测的事件点所反演的当前时间段水力裂缝的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
Figure BDA0002235743900000061
LPKNi为裂缝延伸PKN理想数学模型所计算的在当前注入时间及排量条件下的水力裂缝延伸缝长,
LPKNi=F(Q,Δt)
其中Q为泵注排量(m3/min),Δt为泵注时间(min),HPKNi为模型计算用缝高(即产层厚度,单位为m);通过LPKNi判断当前事件点的空间位置(xi,yi,zi)是否为流体所波及;
即Li为微地震实际监测值,LPKNi为理论模型计算值,当且仅当Li≦LPKNi时,将该事件点视为属于流体波及区即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否则均属于过渡区或流体未波及区。
在进行裂缝重构时仅考虑属于流体波及区(即水力裂缝扩展区)的事件点,水力裂缝扩展区即流体波及区,与延伸属性不同。
根据LPKNi与Li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位置可能属于流体波及区、流体未波及区或过渡区,当且仅当事件点落在流体波及区时才视为有效事件点;
根据事件点的数据中属于震源属性的张剪属性判断对应事件点的数据Ai(ti,xi,yi,zi,m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张剪属性是指事件点所反馈的岩石破裂机制,即判断岩石破裂是属于张性破裂还是剪切破裂,主要依靠拾取P波初动极性进行判断,这是震源机制分析,即针对同一个事件点而言,不同的检波器会接收到不同初动极性的波形,由接受到相同初动极性的检波器比例判断该事件点与附近区域事件点是否具有一致性;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仍可划分三个区域:同属区(n2,1),异属区(0,n1),过渡区(n1,n2),根据以上三个有效性筛选标准即可对事件点A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进行判断,其中n1、n2为百分比。例如当前水力裂缝扩展区域均以剪切破裂为主,当且仅当待判断事件点有超过n2的检波器均解释为剪切破裂时,则该事件点视为水力裂缝事件点,否则不纳入裂缝重构事件点,张性破裂同理。
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是将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中对应事件点的所有数据Ai(ti,xi,yi,zi,mi)构成代表水力裂缝起裂、扩展的事件点集An,该系列事件点集An表征了在储层应力条件下水力裂缝的延伸路径及空间展布,按照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将事件点集An形成水力裂缝基于事件点属性的裂缝网络重构形态图。
具体的,所述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包括:
设事件点集An中含有n个按时间次序存储的事件点;
以射孔处位置A0为起始点,将事件点集An中的事件点按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A0,A1,A2)形成平面F1,(A1,A2,A3)形成平面F2,(A2,A3,A4)形成平面F3,……(An-2,An-1,An)形成平面Fn-1,即由n+1个空间位置形成n-1个重构裂缝平面(F);
所述射孔处位置指水力压裂前应用测井射孔枪射开套管,与储层建立有效沟通的位置,即裂缝起裂位置。
对上述n-1个平面在空间里可能存在重叠,但水力裂缝的扩展是逐步向前延伸的,因此需要根据空间属性对重叠的平面进行排除,即将重构裂缝平面(F)里存在两个或以上平面重叠的空间坐标只取XYZ方向的最大值,即若干事件点在同一平面时只取(ti,max{xi},max{yi},max{zi},mi),并记为Bi(ti,xi,yi,zi,mi),所有存在重叠平面的事件点最后形成事件点集Bm。针对事件点集Bm以B1为起点,按照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B1,B2,B3)形成平面FB1,(B2,B3,B4)形成平面FB2,(B3,B4,B5)形成平面FB3,……(Bm-2,Bm-1,Bm)形成平面FBm-2,即由m个空间位置形成m-2个裂缝平面(FB);将裂缝平面FB替换重构裂缝平面(F)里的存在重叠部分的水力裂缝,即获得表征水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构裂缝网络。
水平应力差异系数(kh)是描述储层中水平主应力差异的,根据水平应力差异系数
Figure BDA0002235743900000081
的大小排除不满足水力裂缝扩展方位要求的重构裂缝平面(F),其中δH、δh分别为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单位是MPa;所述水平应力差异kh、重构裂缝平面(F)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θ)三者间按照kh∈(0,k1),θ∈(0°,90°);kh∈(k1,k2),θ∈(0°,45°);kh∈(k2,+∞),θ∈(0°,15°)的关系对应。
应用上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水力裂缝重构方法,将动态缝长Li、动态缝高Hi、走向展示在重构水力裂缝空间里实现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重构。
所述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是根据所述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及动态缝高Hi计算储层的动态滤失系数Ci
Ci(t)=F(Q,t,Li,Hi)
其中Ci(t)为t时刻水力裂缝的滤失系数(m/min0.5),t为泵注时间(min),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小于或等于理论模型计算值LPKNi,真实的动态缝高Hi小于或等于产层厚度;此处的动态缝高为微地震事件点监测解释的缝高,即表征实际水力裂缝的当前缝高,可理解为水力裂缝真实缝高,而前述部分则是基于理论模型计算值LPKNi下的理想动态缝高。
再计算t时刻xi处水力裂缝的动态缝宽Wi(t,xi)=F(Q,t,Ci,Hi,μ,ν,E),单位为m;
其中,Q为泵注排量,单位为m3/min;t为泵注时间,单位为min;μ为流体粘度,单位为mPa*s;ν为储层岩石泊松比;E储层岩石杨氏模量,单位为MPa。
据此,根据重构裂缝可解释裂缝形态尺寸外,还可解释储层动态滤失系数。应用事件点可以实现水力裂缝重构,重构的水力裂缝可以解释水力裂缝的缝长、缝高、走向,根据重构裂缝解释的缝长、缝高可以解得储层滤失系数、水力裂缝的动态缝宽。
当应用事件点数据在三维空间中反演出水力裂缝(主要指空间形态)即完成了裂缝重构。

Claims (8)

1.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和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
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是通过对包括能量属性、延伸属性和震源属性在内的属性数据来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事件点是否为当前水力裂缝扩展所产生的;
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是将所述基于双场耦合的压裂事件点有效性研判中对应事件点的所有数据Ai(ti,xi,yi,zi,mi)构成代表水力裂缝起裂、扩展的事件点集An,根据事件点集An计算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和裂缝延伸PKN理想数学模型条件下的水力裂缝延伸缝长LPKNi,按照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将事件点集An形成水力裂缝基于事件点属性的裂缝网络重构形态图;
所述基于事件点空间展布的水力裂缝动态参数解释,是根据所述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及动态缝高Hi计算储层的动态滤失系数Ci,再计算t时刻xi处水力裂缝的动态缝宽Wi(t,xi),将上述数据以及水力裂缝的走向展示在重构水力裂缝空间里实现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重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所述对应事件点的数据Ai(ti,xi,yi,zi,mi)中,ti为事件点发生的时刻,(xi,yi,zi)为事件点发生的空间位置,mi为当前事件点的能级;
根据各事件点的数据的能级分布范围将事件点划分为水力裂缝响应区(m0,m1),天然裂缝响应区(m2,m3)以及过渡区(m1,m2),并排除天然裂缝激活后响应的事件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水力裂缝的延伸属性,通过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并与缝长的PKN理想数据模型计算值LPKNi之间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中Li为应用所监测的事件点所反演的当前时间段水力裂缝的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
Figure FDA0002235743890000021
LPKNi为裂缝延伸PKN理想数学模型所计算的在当前注入时间及排量条件下的水力裂缝延伸缝长,
LPKNi=F(Q,Δt)
其中Q为泵注排量(m3/min),Δt为泵注时间(min),HPKNi为模型计算用缝高(即产层厚度,单位为m);通过LPKNi判断当前事件点的空间位置(xi,yi,zi)是否为流体所波及;当且仅当Li≦LPKNi时,将该事件点视为属于流体波及区即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否则均属于过渡区或流体未波及区;
根据LPKNi与Li的关系判断当前事件点是否属于水力裂缝扩展区,其位置可能属于流体波及区、流体未波及区或过渡区,当且仅当事件点落在流体波及区时才视为有效事件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事件点的数据中属于震源属性的张剪属性判断对应事件点的数据Ai(ti,xi,yi,zi,m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仍可划分为同属区(n2,1),异属区(0,n1)和过渡区(n1,n2),根据以上三个作为有效性筛选标准的分区即可对事件点Ai是否可作为水力裂缝扩展的表征进行判断,其中n1、n2为百分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空间与应力约束的事件点裂缝重构中,所述设定的约束及规则包括:
设事件点集An中含有n个按时间次序存储的事件点;
以射孔处位置A0为起始点,将事件点集An中的事件点按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由n+1个空间位置形成n-1个重构裂缝平面(F);
对上述n-1个平面根据空间属性对重叠的平面进行排除,即将重构裂缝平面(F)里存在两个或以上平面重叠的空间坐标只取XYZ方向的最大值,并记为Bi(ti,xi,yi,zi,mi),所有存在重叠平面的事件点最后形成事件点集Bm;
针对事件点集Bm以B1为起点,按照时间次序每三个点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即由m个空间位置形成m-2个裂缝平面(FB);将裂缝平面FB替换重构裂缝平面(F)里的存在重叠部分的水力裂缝,即获得表征水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构裂缝网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水平应力差异系数
Figure FDA0002235743890000031
的大小排除不满足水力裂缝扩展方位要求的重构裂缝平面(F),其中δH、δh分别为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单位是MPa。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应力差异kh、重构裂缝平面(F)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θ)三者间按照kh∈(0,k1),θ∈(0°,90°);kh∈(k1,k2),θ∈(0°,45°);kh∈(k2,+∞),θ∈(0°,15°)的关系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滤失系数Ci
Ci(t)=F(Q,t,Li,Hi)
其中Ci(t)为t时刻水力裂缝的滤失系数(m/min0.5),t为泵注时间(min),其中,重构裂缝的动态缝长Li小于或等于理论模型计算值LPKNi,真实的动态缝高Hi小于或等于产层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缝宽Wi(t,xi)=F(Q,t,Ci,Hi,μ,ν,E),单位为m;
其中,Q为泵注排量,单位为m3/min;t为泵注时间,单位为min;μ为流体粘度,单位为mPa*s;v为储层岩石泊松比;E储层岩石杨氏模量,单位为MPa。
CN201910982771.8A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Active CN110909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2771.8A CN110909446B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2771.8A CN110909446B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446A true CN110909446A (zh) 2020-03-24
CN110909446B CN110909446B (zh) 2023-05-26

Family

ID=6981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2771.8A Active CN110909446B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94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477A (zh) * 2020-07-31 2020-10-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水力裂缝复杂度动态评价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179A (en) * 1993-04-16 1995-05-09 The Energex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acture growth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e treatment
US20120318500A1 (en) * 2011-06-15 2012-12-20 Esg Solu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a reservoir field
CN104297783A (zh) * 2014-06-30 2015-0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解释方法以及系统
CN104459775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数据的页岩气藏裂缝建模方法
US20150276979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ing fracture networks in reservoir volumes from microseismic events
CN106353809A (zh) * 2016-08-11 2017-01-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压裂裂缝网络的反演表征方法
CN106918841A (zh) * 2017-05-05 2017-07-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基于多因素综合的微地震压裂裂缝分析方法
CN108386176A (zh) * 2018-01-30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延伸规律物模试验方法
CN108952657A (zh) * 2018-07-03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平台压裂裂缝长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179A (en) * 1993-04-16 1995-05-09 The Energex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acture growth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e treatment
US20120318500A1 (en) * 2011-06-15 2012-12-20 Esg Solu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a reservoir field
US20150276979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ing fracture networks in reservoir volumes from microseismic events
CN104297783A (zh) * 2014-06-30 2015-01-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解释方法以及系统
CN104459775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数据的页岩气藏裂缝建模方法
CN106353809A (zh) * 2016-08-11 2017-01-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压裂裂缝网络的反演表征方法
CN106918841A (zh) * 2017-05-05 2017-07-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基于多因素综合的微地震压裂裂缝分析方法
CN108386176A (zh) * 2018-01-30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延伸规律物模试验方法
CN108952657A (zh) * 2018-07-03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平台压裂裂缝长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封: "基于声发射监测页岩压裂缝网复杂度研究", 《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刘星: "利用微地震事件重构三维缝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种照辉: "水力压裂诱导含天然缺陷页岩裂隙扩展机制及应用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477A (zh) * 2020-07-31 2020-10-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水力裂缝复杂度动态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446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2180B (zh) 致密砂岩储层双甜点评价的综合参数评价方法
CN110163533B (zh) 一种页岩气缝网综合可压性评价方法
CN106909758B (zh) 一种致密油储层水平井多段分簇射孔位置优化设计的方法
CN106869911B (zh) 一种描述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
CN104775810A (zh) 一种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CN109594968A (zh) 一种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压后裂缝参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8319756A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拟及表征方法
WO2017020461A1 (zh) 一种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解释系统
CN105735960A (zh) 一种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
CN103573251A (zh) 大尺寸火山岩水力裂缝起裂与扩展ct扫描裂缝监测方法
EP396801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 network propagation based on co-exploitation of three gases o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CN104563993A (zh) 一种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或同步压裂模拟实验方法
CN104345339A (zh) 一种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确定岩石脆性系数的方法
CN105719340B (zh) 一种油气储层中人工压裂裂缝的三维建模方法
Wang et al. Study of the dynamic fracturing process and stress shadowing effect in granite sample with two holes based on SCDA fracturing method
CN108896004B (zh) 一种裂缝面粗糙度各向异性表征方法
CN109490949A (zh) 一种基于微地震解释结果的压后产能评价方法
CN110909446A (zh) 一种基于事件点与裂缝扩展双场耦合的复杂缝网重构方法
CN109190218B (zh) 一种致密储层有效缝网的动态识别方法
CN110516407A (zh) 一种裂缝性储层水平井段内多簇压裂裂缝复杂度计算方法
CN110671088B (zh) 一种考虑固相封堵主裂缝的新裂缝起裂压力预测方法
CN109426689B (zh) 水平井压裂裂缝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5964836A (zh) 陆相页岩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应力干扰强度计量方法
CN111241665A (zh) 压裂改造区渗透率模型建立方法
CN115186524A (zh) 低渗透长缝压裂井组co2驱临界注气参数的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