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8177B -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8177B
CN110908177B CN201910849086.8A CN201910849086A CN110908177B CN 110908177 B CN110908177 B CN 110908177B CN 201910849086 A CN201910849086 A CN 201910849086A CN 110908177 B CN110908177 B CN 110908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eflection
lighting device
layer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90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8177A (zh
Inventor
渡边寿史
安永博敏
京兼庸三
增田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08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8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8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8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率高的反射片和亮度高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30)、将光源(30)安装在安装面上的光源基板(32)和重叠在安装面上的反射片(40),反射片(40)包括绝缘片(40)和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反射层(42),设有用于使光源(30)露出的开口(44),反射层(42)由狭缝(45)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开口(44)设置在不同的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光源基板(32)的安装有光源(30)的一对电极的一对被安装部(34A)在开口(44)内从不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露出。

Description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被用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型笔记本计算机等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或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电视接收装置等。这些显示装置由于其所使用的液晶面板不会自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来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例如具有在基板上形成导电图案并将作为光源的多个LED通过焊料等安装的LED基板。
在LED基板中,为了实现绝缘性及反射率提高,存在在除了安装有LED等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白色抗蚀剂等涂布层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在安装有LED的基板面上配置设有用于使LED露出的开口的高反射率的反射片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8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白色抗蚀剂的反射率通常为90%以下,希望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另一方面,考虑具有反射率高于白色抗蚀剂的金属制反射膜的反射片。但是,在这样的反射片中,金属制反射膜与焊料等接触,可能会在反射片的面内导通。由此,LED发生误动作或故障。为了避免导通,需要使用粘接层等使反射片与LED基板高精度地贴合。但是,安装有LED等的基板不平坦,因此无法使用辊等,很难无气泡且高精度地贴合。另外,还存在增大设置反射层开口的方法。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射率低于反射片的LED基板或导电图案或者白色抗蚀剂等露出,因此会导致反射率降低。这样的反射率降低会导致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亮度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率高的反射片和使用这样的反射片的亮度高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为反射片,其与在安装面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重叠,所述反射片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和与所述绝缘片层叠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反射层,从所述反射层到所述绝缘片的层叠方向,设置用于使各所述光源露出的多个开口,所述反射层由多个狭缝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所述多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多个分割反射区域。
(2)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其包括具有一对电极的多个光源、安装面安装有所述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和重叠在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上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和与所述绝缘片层叠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反射层,在与所述多个光源对应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反射层到所述绝缘片的层叠方向用于使各所述光源的多个开口,所述反射层由多个狭缝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所述多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多个分割反射区域,所述光源基板的安装有在一个所述开口内配置的所述光源的所述一对电极的一对被安装部在从所述反射片侧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在所述开口内从互不相同的所述分割反射区域露出。
(3)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中的除了所述被安装部以外的区域形成有由白色材料构成的涂装层。
(4)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3)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透明材料形成。
(5)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或上述(3)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白色材料形成。
(6)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或上述(3)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与所述反射层之间设有由白色材料构成的反射辅助层。
(7)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至(6)中任一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耐热性材料形成,在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光源基板之间设有粘接层。
(8)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至(7)中任一构成的基础上,具有导光板,其由板状的部件构成,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端面射入。
(9)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至(8)中任一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0.05~1μm的范围内。
(10)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至(9)中任一构成的基础上,所述狭缝的宽度为3~30μm的范围内。
(11)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照明装置,在上述(2)至(10)中任一构成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狭缝中的以等间隔排列配置的所述多个狭缝的间距为0.1~5mm的范围内。
(12)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显示面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反射率高的反射片和使用这样的反射片的亮度高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A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反射层形成)
图2B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抗蚀剂形成)
图2C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曝光/显影)
图2D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蚀刻)
图2E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抗蚀剂除去)
图2F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保护层形成)
图2G是示出反射片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开口形成)
图3是使反射片与LED基板重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使反射片与LED基板重合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狭缝的间距与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LED基板与反射片错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使反射片与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LED基板重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9是使反射片与第四实施方式的LED基板重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0是使反射片与第五实施方式的LED基板重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要部概略侧视图。
图12是背光源装置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背光源装置的要部概略侧视图。
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LED基板及反射片的俯视图。
图1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LED基板及反射片的俯视图。
图1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LED基板及反射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例示具有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例)1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下方向,以图1为基准且以该图上侧为表面侧,以该图下侧为背面侧。关于多个相同部件,存在对一个部件标注附图标记而关于其他部件省略附图标记的情况。
(液晶显示装置10)
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方形的扁平箱状,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的一例)11和相对于液晶面板11配置在背面侧并向液晶面板11供给光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一例)20,这些部件由框状的边框15等一体地保持。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主要在电视接收装置等中使用。
(液晶面板11)
液晶面板11的详细图示省略,采用一对长方形状的基板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贴合并在两个基板间配置有液晶层的公知构成。两个基板分别具有由无碱玻璃等构成的透光性优异的玻璃基板,在各玻璃基板上通过已知的光刻法等层叠多个膜而构成。
在一对基板中的背面侧(图1的下方)配置的基板为阵列基板,设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布线和栅极布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及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另外,在表面侧(图1的上方)配置的基板为CF基板,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而成的滤色部和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另外,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基板向其中的源极布线、栅极布线及相对电极等供给图像显示所需的图像数据及各种控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液晶面板11能够使用从背光源装置20供给的光显示图像,其表面侧成为出光侧。
(边框15)
边框15由例如铝等金属材料构成,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方形的框状。边框15如图1所示,构成为包括:面板按压部16,其在全周范围内从表面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以及外筒部17,其从面板按压部16的外周缘部朝向背面侧突出,并从外周侧包围背光源装置20(后述的框架24的筒状部26)。液晶面板11由该边框15夹入在其与背光源装置20之间而保持。
(背光源装置20)
背光源装置20如图1所示,包括:底盘22,其形成为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大致箱型;光学部件23,其以覆盖底盘22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以及框架24,其沿底盘22的外缘部配置,并将光学部件23的外缘部夹入其与底盘22之间而保持。
此外,在底盘22内设有:多个LED30,其在光学部件23(液晶面板11)的正下方位置以相对状配置;LED基板32,其供多个LED30安装;以及反射片40,其与LED基板32的安装面32A重合。按照这种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为所谓的正下方型。LED基板32由未图示的保持机构保持在底盘22内的规定位置。以下说明背光源装置20的各构成部件。
(底盘22)
底盘22构成为包括:底板22A,其为例如铝板或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制,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地形成为横长的方形状(矩形状、长方形状);以及侧板22B,其分别从底板22A的各外周缘部朝向表面侧(出光侧、配置LED30的一侧)立起,底盘22作为整体形成为朝向表面侧开口的大致薄箱型(大致浅盘状)。各侧板22B的立起端的内侧与L字形状切缺,被切缺的部分形成为能够载置光学部件23的端部的承接部22C。在底盘22中的各承接板22C上载置的光学部件23由框架24从表面侧按压。
(光学部件23)
光学部件23是用于将从LED30发出的光变换为均匀的面光源的部件,与液晶面板11及底盘22同样地,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光学部件23如图1所示,通过将其外缘部载置在承接部22C上,从而以覆盖底盘22的开口部并夹设在液晶面板11与LED30(LED基板32)之间的方式配置。
更详细来说,光学部件23与LED30在表面侧即出光侧空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23构成为,包括在背面侧(LED30侧)配置的扩散板23A和在表面侧(液晶面板11侧、出光侧)配置的光学片23B。扩散板23A构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且为大致透明的树脂制,在形成为板状的基材内分散设置大量扩散粒子,具有使透过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23B形成为板厚比扩散板23A薄的片状,例如将两片层叠配置。作为光学部件23的具体种类,例如有荧光发光片、扩散片、棱镜片、偏光反射片等,能够从中适当选择使用。
(框架24)
框架24构成为,包括:片按压部25,其由例如反射率高的白色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形成为沿着光学部件23的外周缘部的框状,在与底盘22的承接部22C之间夹持光学部件23的端部;以及筒状部26,其从片按压部25的外周缘部朝向背面侧突出,并从外周包围底盘22的侧板22B。片按压部25能够从背面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端部,能够在与边框15的配置在表面侧的面板按压部16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的端部(参照图1)。
(LED30)
LED30(光源的一例)为安装在后述的LED基板32上且其发光面朝向与LED基板32侧相反一侧的所谓面发光型。LED30处于发光面与光学部件23的板面呈相对状的位置关系。LED30构成为,在配置于LED基板32的板面的基板部上利用树脂材料封固有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芯片(LED元件)。安装在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为一种,具体来说,使用单色发出蓝色光的构造。另一方面,在封固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的荧光体,作为整体成为大致发出白色光的构造。另外,能够使用在进行封固的树脂材料中未配合有荧光体的LED,也可以安装原本没有使用树脂材料封固的LED芯片本身。在该情况下,发出的光为蓝色,因此需要使用荧光发光片调整为白色。
本实施方式的LED30为倒装芯片安装型,在与LED基板32相对的表面设有一对电极31。
(LED基板32)
如图1所示,LED基板32(光源基板的一例)与底盘22的底板22A与同样地形成为横长的方形状(矩形状、长方形状),以沿底板22A延伸的状态收容在底盘22内。LED基板32的基材33由玻璃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铝等形成,在与光学部件23相对的表面(图1的上表面,以下记为安装面32A),以与基材33绝缘的状态形成有由铜箔等金属膜构成的导电图案34。
在导电图案34上倒装芯片式安装上述构成的LED30。具体来说,LED30的一对电极31例如通过焊料37等(仅在俯视图中示出)与导电图案34的电极焊盘(被安装部的一例)34A导通连接。从与导电图案34连接的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向LED30供给驱动电力。
上述的多个LED30如图4所示,以沿着LED基板32的长边方向(设为X方向)及短边方向(设为Y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具体来说,多个LED30在LED基板32上沿X方向配置有四个、沿Y方向配置有三个,合计12个LED30以行列状(矩阵状)配置,彼此的排列间隔在X方向及Y方向上分别固定(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LED30的一对电极31配置为沿着LED基板32的X方向排列(参照图5)。另外,本例只不过是一例,LED的数量根据画面尺寸或所要求的亮度等特性而变更。
从这些LED30射出的光中的返回到LED基板32侧的光由与LED基板32的安装面32A层叠的反射片40反射而向表面侧传播,作为射出光使用。
(反射片40)
接下来,详细说明反射片40。如图1及图3所示,反射片40在由例如PET等绝缘树脂构成的绝缘片41的一个面上,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层叠有例如银或铝或由二者的合金构成的光反射性优异的金属薄膜(以下记为金属反射层42)而成。此外,反射片40以使绝缘片41侧与LED基板32相对的状态,以覆盖LED基板32的整个表面侧(安装面32A侧)的方式与LED基板32重合。反射片40为与LED基板32相同的尺寸,且以与底盘22的底板22A及光学部件23的板面平行的方式延伸,沿法线方向与光学部件23的间隔在整个面内大致固定。通过该反射片40,能够使返回到LED基板32侧的光朝向表面侧(出光侧、光学部件23侧)反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金属反射层42上层叠防止金属劣化的保护层49和使反射率提高的增反射层等。在图2F及图2G中示出设有保护层49等情况的例子。其他图中省略这些层。
优选反射片40的金属反射层42的膜厚为0.05μm~1μm。若膜厚小于0.05μm则无法充分地获得反射率,若膜厚大于1μm则绝缘片41会产生翘曲,难以形成后述的窄细狭缝45,因此优选上述范围。
例如如图3所示,在反射片40中的在与LED基板32重合的状态下与多个LED30对应的位置,沿厚度方向(绝缘片41与金属反射层42的层叠方向)贯通设有用于使LED30露出的开口44。开口44形成为比LED30的外周稍大的圆形,金属反射层42的端面在其内壁(孔内)露出。在开口44内配置的各LED30的一对电极31如上所述,通过焊料37与在开口44内露出的LED基板32的导电图案34的电极焊盘34A(被安装部的一例)导通连接。
在反射片40的金属反射层42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多个狭缝45。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狭缝45而言,多条狭缝沿着反射片40的长边(设为X方向)及短边(设为Y方向)且从金属反射层42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连续并纵横等间隔排列,金属反射层42由这些狭缝45分割为多个区域,作为整体形成为由正方形的区域排列而成的棋盘状。以下将金属反射层42的由这些狭缝45分割的各区域(由狭缝45包围的各区域)称为分割反射区域43。各分割反射区域43由于狭缝45而与所邻接的分割反射区域43相互绝缘。
优选狭缝45的宽度为3μm~30μm的范围内。在小于3μm的情况下,会形成由于狭缝的形成精度而局部导通的部位,因此存在电绝缘不稳定的情况,反之在大于30μm的情况下,反射率较低的绝缘片41的表面露出很多,因此反射片40作为整体的反射率降低。
多个狭缝45以在纵、横、斜向的相邻的开口44之间分别配置至少一条的方式形成在金属反射层42上。即,多个开口44分别设置在各不相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由此,相邻的开口44之间成为电绝缘状态。因此,在开口44内使电极31与电极焊盘34A导通连接的焊料37,即使在反射片40的两处以上与金属反射层4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这些开口44之间由于金属反射层42而导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纵狭缝45L的横向(X方向)上的间距P1与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横狭缝45C的纵向(Y方向)上的间距P2相等(P1=P2)。
然而,在一个开口44内,如图5所示,与在该开口44内配置的LED30的一对电极31连接的一对电极焊盘34A(被安装部的一例)露出。并且,狭缝45形成在至少一条延长线通过开口44内的一对电极焊盘34A间的间隙的位置。即,在一个开口44内配置的一对电极焊盘34A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在开口44内在开口44内从相互不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露出,由此,一对电极焊盘34A之间成为电绝缘状态。因此,在一个开口44内,即使在一对电极31的焊料37分别与金属反射层4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一对电极31之间由于金属反射层42而导通。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防止由于焊料37与金属反射层42接触而使不同的LED30的电极31间导通及一个LED30的电极31间导通,因此能够将开口44设定为尽可能小的直径。即,能够减小从开口44露出的反射率低的LED基板32或导电图案34的面积,提高反射片40整体的反射率。
优选狭缝45的间距P1、P2为例如0.1mm~5mm的范围内。在狭缝45的间距P1、P2大于5mm的情况下,必须增大开口44及LED30的间距,从而亮度降低且容易产生不均匀。另外,在狭缝45的间距P1、P2小于0.1mm的情况下,狭缝45的数量增加而反射率低的绝缘片41的表面露出很多,因此同样地亮度降低。
图6是表示将金属反射层42设为银、将狭缝宽度设为5μm情况下的、狭缝45的间距与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狭缝45的间距为0.1mm的情况下的反射率约为90%,因此可知,只要间距为0.1mm以上,至少能够获得白色涂料(反射率90%以下)程度以上的效果。另外,若间距为0.5mm以上则反射率为97%以上,能够获得高反射率。此外,若间距为1.5mm以上则反射率为98.5%以上,可以说几乎不存在由狭缝45导致的反射率降低。也就是说,优选狭缝的间距P1、P2为0.1~5mm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构成,接下来说明反射片4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2A所示,在由PET等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41的表面,通过蒸镀或溅射等形成有银或铝或二者的合金等构成的高反射率的金属反射层42。
接下来,在反射片40形成狭缝45。狭缝45例如能够通过通常的光刻法等形成。具体来说,如图2B所示,在金属反射层42上通过印刷等均匀地涂布液状的光致抗蚀剂贴合或膜状的干膜抗蚀剂而形成光致抗蚀剂层48。
接下来,隔着光掩模使用适当波长的光进行曝光,其后进行显影以将不需要部分的光致抗蚀剂层48去除(参照图2C)。在本实施方式中,去除形成狭缝45的区域的光致抗蚀剂层48。
接下来,如图2D所示,通过湿蚀刻或干蚀刻去除未设有光致抗蚀剂层48的区域的金属反射层42。然后,浸渍到抗蚀剂剥离液中,将残留的光致抗蚀剂层48去除(参照图2E)。按照这种方式形成狭缝45。
然后,如图2F所示,根据需要涂布或贴合保护层49或增反射层。最后通过模具的单脱模加工而在规定位置形成多个开口44(图2G)。按照这种方式,制成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狭缝45沿反射片40的长边及短边以等间隔且以直线状形成,形成为由正方形的分割反射区域43排列而成的棋盘状反射片40。并且,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40如图3所示,与安装有多个LED30的LED基板32的安装面32A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及图3中,省略覆盖金属反射层42的保护层49等。
若接通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则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通过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的LED驱动电路控制LED基板32的LED30的驱动。来自点亮的LED30的光被向光学部件23(扩散板23A及各光学片23B)照射,在由光学部件23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后向液晶面板11照射,被用于基于液晶面板11的显示像素的图像显示。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40及背光源装置20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40包括:绝缘片41,其由绝缘材料构成,与安装面32A上安装有多个LED30的LED基板32的安装面32A重叠;以及金属反射层42,其由金属薄膜构成,与绝缘片41层叠,在从金属反射层42到绝缘片41的层叠方向,设有用于使各LED30露出的多个开口44,金属反射层42由多个狭缝45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多个开口4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包括:具有一对电极31的多个LED30;将多个LED30安装在安装面32A上的LED基板32;以及与LED基板32的安装面32A重叠的反射片40,反射片40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41和与绝缘片41层叠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金属反射层42,在与多个LED30对应的位置,设有从金属反射层42到绝缘片41的层叠方向用于使各LED30露出的多个开口44,金属反射层42由多个狭缝45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多个开口4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LED基板32的安装有在一个开口44内配置的LED30的一对电极31的一对电极焊盘34A,在从反射片40侧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在开口44内从相互不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露出。
根据这样的反射片40及背光源装置20,由于反射片40具有金属制金属反射层42,因此能够获得高反射率。在该情况下,将LED30与LED基板32的导电图案34(电极焊盘34A)连接的焊料37可能与在反射片40的开口44内露出的金属反射层42接触,在金属反射层42的面内导通。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金属反射层42被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43,多个开口4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因此任意的两个开口44之间均由狭缝45分断,成为相互绝缘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例如图7所示反射片40位置P偏移,而焊料37在反射片40的两处以上与在开口44内露出的金属反射层4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这些开口44之间由于金属反射层42而导通。
另外,在一个开口44内露出的一对电极焊盘34A在从反射片40侧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从相互不同的分割反射区域43露出,一对电极焊盘34A之间成为由于狭缝45而相互绝缘的状态。因此,即使将在一个开口44内配置的LED30的一对电极31与电极焊盘34A连接的两处焊料37均与在开口44内露出的金属反射层4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一对电极31之间由于金属反射层42而导通。
根据以上构成,能够将开口44设定为尽可能小的直径,能够减小从开口44露出的反射率低的LED基板32或导电图案34的面积,增大高反射率的反射片40(金属反射层42)的面积。因此,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能够提高背光源装置20进而是液晶显示装置10的亮度。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能够利用反射率高的反射片40获得亮度高的背光源装置20及液晶显示装置10。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LED基板320的安装面32A中的除了电极焊盘34A以外的区域,形成有呈白色的白色抗蚀剂层35(涂装层的一例),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白色抗蚀剂层35形成在除了电极焊盘34A以外的导电图案34及露出的基材33的整个表面。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使反射片40的绝缘片41为透光性高的透明材料。由此,由于金属反射层42的狭缝45及开口44而露出的区域的反射率因白色抗蚀剂层35而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背光源装置20作为整体的反射率。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由白色PET等白色材料形成反射片40的绝缘片41。需要说明的是,以附图示出的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图8)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金属反射层42的狭缝45而露出的区域为白色材料,因此反射片40整体的反射率提高。另外,在由于开口44而露出的区域形成有白色抗蚀剂层35,因此开口44处的反射率也提高。因此,能够提高背光源装置20作为整体的亮度。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9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在反射片400中的绝缘片41与金属反射层42之间设有片材侧白色抗蚀剂层46(反射辅助层的一例)这一点不同。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金属反射层42的由于狭缝45而露出的区域为片材侧白色抗蚀剂层46,因此反射片400的反射率也提高。由此,能够提高背光源装置20作为整体的亮度。
<第五实施方式>
根据图10说明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例如聚酰亚胺等具有熔融温度高于将电极31与电极焊盘34A连接的焊料37的耐热温度的耐热性材料形成反射片401的绝缘片410。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将LED30安装于LED基板32之前使用粘接剂(粘接层36)将该LED30与反射片401贴合,其后进行LED30的回流安装。即,能够利用辊或夹具、通用的贴合装置等将反射片401高精度地与平坦状态的LED基板320贴合,进一步减小开口440的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背光源装置20的亮度。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11及图12说明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LED基板及反射片应用于边光型背光源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50如图11所示,包括多个侧面发光型LED60、安装有LED60的LED基板62、与LED基板62的安装面重叠的反射片70、以及对从LED60的发光面60A发出的光进行引导的矩形板状的导光板65。LED60的发光面60A与导光板65的一端面相对配置。另外,在导光板65的表面侧配置有片状的光学部件63,在背面侧配置有导光板用反射片64。
如图12所示,LED基板62形成为带状,多个LED60沿LED基板62的长尺寸方向以一列安装(图12中未示出LED60)。需要说明的是,LED60的未图示的一对电极沿LED基板62的长尺寸方向(图12的上下方向)配置。另外,在与LED基板62重叠的反射片70的金属反射层上设置的多个狭缝75全部沿与用于使LED60露出的多个开口74的排列方向(多个LED60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2的左右方向)延伸。由于这些狭缝75,相邻的开口74之间成为绝缘状态。另外,供在一个开口74配置的LED60的一对电极安装的电极焊盘之间也因狭缝75而成为绝缘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这种方式,在LED以一列安装的情况下,能够使狭缝仅沿一个方向,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设置格子状的狭缝。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50,能够利用与LED基板62重叠的反射片70以高反射率将光朝向射出方向(表面侧)反射,由此能够提高背光源装置50的亮度。
<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边光型背光源装置50中使用侧面发光型LED60的方式,但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边光型背光源装置80中使用顶面发光型LED90。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基于上述记载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反射片上设置的狭缝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采用以下多种方式:像图14的反射片402那样,采用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长方形排列而成的砖纹狭缝452,或像图15的反射片403那样,采用正六角形排列而成的蜂巢式的狭缝453,或像图16的反射片404那样,采用倾斜织网状的狭缝454,或者整体并非相同花纹或间隔等。总之,只要是以在相邻的开口44之间形成至少一条以上狭缝,并使至少一条以上的延长线在一个开口44内的一对电极31之间通过的方式形成狭缝而防止面内导通的方式,可以是任意方式。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反射片40以绝缘片41与LED基板32相对的朝向配置的构成,但在金属反射层42的表面形成有保护层49等绝缘层且绝缘片41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表背反转,以金属反射层42与LED基板32相对的朝向配置。
(3)在上述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示出了LED基板320具有白色抗蚀剂层35的构成,但不具有白色抗蚀剂层35的构成也包含在技术范围内。
(4)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反射片70上仅沿一个方向形成狭缝75的构成,但即使是在LED以一列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狭缝设置为两个方向以上的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20: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30、60、90:LED(光源)、31:电极、32、62:LED基板(光源基板)、32A:安装面、34:导电图案、34A:电极焊盘(被安装部)、35:白色抗蚀剂层(涂装层)、36:粘接层、40、70、400、401、402、403、404:反射片、41:绝缘片、42:金属反射层(反射层)、43:分割反射区域、44、74、440:开口、45、75、452、453、454:狭缝、46:片材侧白色抗蚀剂层(反射辅助层)、65:导光板、P1、P2:狭缝的间距。

Claims (12)

1.一种反射片,其与在安装面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重叠,所述反射片的特征在于,
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和与所述绝缘片层叠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反射层,
从所述反射层到所述绝缘片的层叠方向,设置用于使各所述光源露出的多个开口,
所述反射层包含通过多个狭缝来相互物理分离和电气分离的多个反射区域,
所述多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多个反射区域。
2.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具有一对电极的多个光源、在安装面安装有所述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和重叠在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上的反射片,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片和与所述绝缘片层叠的由金属薄膜构成的反射层,在与所述多个光源对应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反射层到所述绝缘片的层叠方向用于使各所述光源露出的多个开口,
所述反射层由多个狭缝分割为多个分割反射区域,
所述多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多个分割反射区域,
所述光源基板的安装有在一个所述开口内配置的所述光源的所述一对电极的一对被安装部在从所述反射片侧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在所述开口内从互不相同的所述分割反射区域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源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中的除了所述一对电极导电连接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有由白色材料构成的涂装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透明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白色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与所述反射层之间设有由白色材料构成的反射辅助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绝缘片由耐热性材料形成,在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光源基板之间设有粘接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由板状的部件构成,供来自所述光源的光从端面射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0.05~1μm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的宽度为3~30μm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狭缝中的以等间隔排列配置的所述多个狭缝的间距为0.1~5mm的范围内。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显示面板。
CN201910849086.8A 2018-09-17 2019-09-09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908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2237P 2018-09-17 2018-09-17
US62/732237 2018-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8177A CN110908177A (zh) 2020-03-24
CN110908177B true CN110908177B (zh) 2022-06-07

Family

ID=6977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9086.8A Active CN110908177B (zh) 2018-09-17 2019-09-09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9625B2 (zh)
CN (1) CN1109081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4126B2 (ja) * 2019-04-12 2022-09-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11580305A (zh) * 2020-05-13 2020-08-2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US11221518B2 (en) * 2020-05-20 2022-01-11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467018B (zh) * 2020-10-20 2021-10-15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ini-LED/micro-LED面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074264A (ja) * 2020-11-04 2022-05-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220077715A (ko) * 2020-12-02 2022-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764262A (zh) * 2021-02-09 2021-05-0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2987397B (zh) * 2021-02-19 2023-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背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802155B (zh) * 2021-12-17 2023-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
WO2024053694A1 (ja) * 2022-09-09 2024-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934A (zh) * 2009-06-22 2010-12-29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搭载用基板
CN102798911A (zh) * 2012-07-16 2012-11-28 苏州东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的生产组件
CN10557296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1840A (ko) * 2006-02-14 2007-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발생 모듈,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JP2018018711A (ja) 2016-07-28 2018-0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Led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led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0934A (zh) * 2009-06-22 2010-12-29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搭载用基板
CN102798911A (zh) * 2012-07-16 2012-11-28 苏州东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的生产组件
CN10557296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89051A1 (en) 2020-03-19
CN110908177A (zh) 2020-03-24
US11079625B2 (en)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8177B (zh) 反射片、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90818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JP4151717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17226B1 (ko) 광원 유닛,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21197937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705375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ide emitting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KR10129913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168627B (zh) 显示装置
US1075419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22641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JP2007232809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
KR20090079568A (ko) 광원 유닛,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56822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0047151A1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38657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US20130002987A1 (en) Edge light type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862667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光源装置
US8848134B2 (en) LED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9012793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120049733A (ko)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4185120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01352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12511A (ko) Led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표시 장치
KR102192957B1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KR102102703B1 (ko) Led 패키지, 그 제조 방법, led 패키지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