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2750B -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2750B
CN110892750B CN201880043289.1A CN201880043289A CN110892750B CN 110892750 B CN110892750 B CN 110892750B CN 201880043289 A CN201880043289 A CN 201880043289A CN 110892750 B CN110892750 B CN 110892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inform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ex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3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2750A (zh
Inventor
菅谷茂
菅井廉
森冈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92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2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48Electron guns
    • H01J29/51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onvergence of a plurality of beams by means of electric field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使得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前导码生成部分,其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中间码生成部分,其生成要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无线发送处理部分,其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本技术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密度无线LAN(局域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并且正在完成,并且已经发明了应用高级空间再利用(Spatial Reuse)技术的方法,其中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增加现有无线LAN终端的实现高吞吐量的能力。
在这些方法当中,作为高级空间再利用(Spatial Reuse)技术,已经发明了允许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的信号与来自无线通信装置自身附近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并存的技术。特别地,例如,已经发明了一种通信方法,如果来自无线通信装置自身附近的OBSS的信号具有预定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功率)或更小,那么该方法在发送不会影响OBSS的范围内执行无线通信装置本身的信号的发送。
另外,通常已知一种技术,该技术在发送数据的帧的中间插入用于重新同步的中间码以校正由长信息量构成的帧的相位、频率误差等。
作为如上所述的技术,可以利用例如将MSDU(MAC(介质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预先确定为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并且PHY(物理层)前导码被添加到的子帧被布置在MPDU前头,同时对于相继的每个MPDU,向其添加中间码的子帧被配置为执行数据发送(例如,参考PTL 1)。
还已经提出了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将训练字段添加到每n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码元以配置相继的帧(例如,参考PTL 2)。在这项技术中,训练字段部分是中间码。
所提到的技术采用这样的配置:针对预先确定的每n个OFDM码元布置训练字段。
另外,这些技术采用这样的配置:在相继的阶段布置添加到训练字段的前一个阶段的单个VHT SIG-A字段,并且仅在前头布置添加到训练字段的相继阶段的仅一个VHTSIG-B字段,并且它们被容纳在n个OFDM码元中。
还已经公开了以下技术:在训练字段当中,为每n个OFDM码元布置LTF(长训练字段)的训练字段,并为每m个OFDM添加另一个STF(短训练字段)的训练字段和LTF码元,其中m是n的整数倍。
在这些技术当中,还已经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增加了训练字段和称为N-SIG的信令以将OFDM码元号通知给下一个训练字段。
如上所述,过去,已经使用了用于为每预定OFDM码元添加中间码的配置。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JP 2014-522610T
[PTL 2]
JP 2015-507889T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技术难以高效地执行通信。
特别地,在应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情况下,规定即使接收到来自相邻OBSS的信号,BSS也可以执行数据的发送。因此,在接收到BSS中的信号的情况下,确定了由于来自相邻OBSS的信号发送而变得不太可能掌握发送线的利用状况的状态,并且,相反,变得难以在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执行通信。
特别地,由于在朝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内部发送帧期间也开始了来自不同OBSS的信号发送,因此在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的帧发送结束之后变得难以指定发送线是否正在被使用。
另外,即使在关于接收到的信号检测到等于或高于预定接收电场强度(接收功率)的信号电平的情况下,如果未从报头部分开始接收信号,也不能决定信号是来自OBSS的信号还是来自BSS的信号。
如果不能决定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内的信号还是来自OBSS的信号,就不能决定是否有可能应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执行多路发送而且不能高效地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简而言之,不能高效地执行通信。
另外,即使在帧的中间检测到信号,由于不能获得指示信号的持续时间(Duration)的信息,因此不能掌握帧的接收结束时间。因而,为了在检测到帧结束之后开始新的信号发送,必须始终继续信号电平的检测。
在将中间码或训练字段插入帧的中间的现有技术配置中,由于报头部分的信息仅被布置在帧的前头,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解码帧的前头,那么报头信息无法被掌握。这使得不可能决定正在接收的帧是来自OBSS的信号还是来自BSS的信号。
考虑到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做出了本技术,并且使得有可能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解决问题]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前导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中间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无线发送处理部分,被配置为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并且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并且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然后,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中间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然后,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可以高效地执行通信。
要注意的是,这里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公开中指示的一些效果可以是适用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描绘无线网络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2是描绘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3是描绘无线通信模块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4是描绘一般帧格式的视图。
图5是描绘L-SIG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6是描绘HE-SIG-A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7是描绘已经对其执行了帧聚合的发送帧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8是描绘其中插入了中间码的发送帧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9是描绘其中插入了中间码的发送帧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0是描绘对其应用了本技术的发送帧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1是描绘对其应用了本技术的发送帧的另一个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2是描绘中间码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3是描绘中间码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4是描绘中间码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5是描绘HE MID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16是图示一般的载波检测的视图。
图17是图示本技术中的载波检测的视图。
图18是图示通过一般的高级空间再利用进行的通信的视图。
图19是图示在本技术中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进行的通信的视图。
图20是图示接收功率与发送功率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21是图示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图示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描绘计算机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对其应用本技术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无线网络的配置示例>
通过以使得有可能即使在从帧的中间检测到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前导码中描述的报头信息中的参数也可以被指定的执行信号格式的信号发送,本技术使得有可能执行适当的发送控制,使得可以指定参数。因此,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特别地,将要插入到帧的中间的中间码配置为包括报头信息的一部分,使得在接收侧,在检测到中间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检测之后立即对第一OFDM中间码进行解码来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
报头信息包括例如用于识别BSS的BSS颜色信息、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SpatialReuse)有关的参数、指示发送功率控制操作的状态的信息等,并且信号的接收侧可以根据提到的信息执行适当的决定。
另外,在报头信息中,可以在数据部分中适当地布置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案(MCS(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的参数、剩余时间的信息和帧的数据长度(Length)等。
此外,可以以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为单位(即,以子帧为单位)来布置中间码,使得在对多个MPDU执行聚合的情况下也消除了在MPDU的尾端执行填充处理的必要性。
由于即使在执行MPDU聚合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以从帧的中间开始的子帧为单位执行解码,因此即使错过前导码部分处的报头信息,也可以从中间的一个MPDU接收报头信息。
在下文中,描述对其应用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图1是描绘包括对其应用本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网络的配置示例的图。
在图1所描绘的示例中,描绘了对其应用了本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与该无线通信装置周围存在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关系。
特别地,无线通信装置STA0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所属的第一基本服务集(即,BSS(以下称为BSS1))的接入点AP1和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STA1协作,以建立无线网络以执行通信。
换句话说,无线通信装置STA0、接入点AP1和无线通信装置STA1属于作为无线网络的BSS 1,并且它们构成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示例中,可以从指示信号中包括的BSS 1的BSS颜色信息=0x01来指定检测到的信号是否是从配置BSS 1的装置发送的信号。BSS颜色信息是用于指定包括BSS颜色信号的信号的发送源的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
另外,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周围,还存在存在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周围并且与BSS1和无线通信装置STA2重叠的第二BSS(在下文中称为OBSS 2)的接入点AP2。在此,可以从信号中包括并且指示OBSS 2的BSS颜色信息=0x02来指定是否已经从配置OBSS 2的装置发送了检测到的信号。
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周围,还存在存在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周围并且与BSS 1和无线通信装置STA3重叠的第三BSS(以下称为OBSS 3)的接入点AP3。在此,可以从指示信号中包括的OBSS 3的BSS颜色信息=0x03来指定是否已经从配置OBSS 3的装置发送了检测到的信号。
在以这种方式存在具有与BSS 1的可通信范围重叠的可通信范围的OBSS 2或OBSS3的情况下,例如,无线通信装置STA0不仅检测从配置BSS 1的接入点AP1或无线通信装置STA1发送的信号,而且还检测从诸如接入点AP2、无线通信装置STA2、接入点AP3或无线通信装置STA3的之类的装置发送的信号。
包括BSS 1、OBSS 2和OBSS 3的每个BSS被配置为使得其响应于配置BSS的装置之间的情况来执行发送功率控制以执行通信。
例如,在由接入点AP2和无线通信装置STA2构成的其中通信状况比BSS 1中的通信状况要好的OBSS 2中,以降低的发送功率执行通信。另外,在其中通信状况比BSS 1中的通信状况要差的接入点AP 3和无线通信装置STA 3的OBSS 3中,以增加的发送功率执行通信。
简而言之,每个BSS被配置为使得根据配置无线网络(BSS)的设备执行发送功率控制。因此,由于不能像以前那样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执行通信,并且不能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接收功率)来唯一地确定是否利用了发送线,因此难以通过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执行发送控制。
另外,近年来,已经考虑通过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来提高无线发送线的利用效率,例如,在接入点AP3与OBSS 3的无线通信装置STA3之间进行通信时,控制从无线通信装置STA0到接入点AP1的发送功率,以不影响通信。
简而言之,每个BSS被配置为使得其通过在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执行通信和以彼此重叠的关系进行的重叠BSS(OBSS)的不相关通信来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
但是,如果执行从无线通信装置STA0到接入点AP1的通信,那么,由于这对以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发送功率彼此正在通信的OBSS 2的接入点AP2和无线通信装置STA2之间的通信具有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抑制发送的控制。
<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示例>
现在,描述配置图1所描绘的BSS的装置的配置。
图2是描绘向其应用本技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2所描绘的无线通信装置11与诸如配置图1所描绘的BSS 1的无线通信装置STA0、无线通信装置STA1和接入点AP1之类的装置对应。
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描述是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1被配置为使得其可以作为配置BSS(即,无线LAN系统)的诸如接入点(诸如接入点AP1)和通信设备(诸如无线通信装置STA0)中的任何一个来进行操作。但是,无线通信装置11自然可以被配置为使得视情况需要而省略对于单个操作不必要的部件。
无线通信装置11包括例如互联网连接模块21、信息输入模块22、装置控制部分23、信息输出模块24和无线通信模块25。
例如,当无线通信装置11作为接入点操作时,互联网连接模块21用作通过有线连接连接到互联网网络的适配器。特别地,互联网连接模块21将通过互联网网络接收的数据供应给装置控制部分23,并且将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给通信伙伴。
在例如用户操作按钮等以输入用户期望的操作的情况下,信息输入模块22获取根据用户的操作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供应给装置控制部分23。例如,在用户操作各种按钮和开关、触摸面板、鼠标、键盘等的情况下,或者在用户通过语音等对麦克风等执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信息输入模块22决定这种操作输入并获取响应于该操作而供应的信号。
装置控制部分23响应于从信息输入模块22供应的信号等来控制整个无线通信装置11的操作。特别地,装置控制部分23包括集中管理无线通信装置11的操作的控制并执行算术处理的CPU(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实现与OS(操作系统)对应的功能的块等。
例如,装置控制部分23将预定数据供应给无线通信模块25,以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发送给通信伙伴,并且从无线通信模块25获取从通信伙伴接收的数据。另外,装置控制部分23将信息供应给信息输出模块24,使得显示该信息。
信息输出模块24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并且向用户输出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给其的信息。例如,信息输出模块24使得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的信息显示在信息输出模块24自身等中提供的显示器上,以向用户呈现期望的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25作为用于允许无线通信装置11实际执行无线通信操作的通信模块来操作。特别地,无线通信模块25通过无线通信以预定格式的帧发送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的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接收向其发送的信号,并且将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的数据供应给装置控制部分23。
<无线通信模块的配置示例>
无线通信装置11的无线通信模块25例如以图3所描绘的方式配置。
图3所描绘的无线通信模块25包括接口51、发送缓冲器52、网络管理部分53、发送帧构建部分54、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中间码生成部分57、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天线控制部分60、天线61、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中间码检测部分64、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和接收缓冲器67。
接口51连接到诸如例如装置控制部分23之类的配置无线通信装置11的不同模块,使得其将从不同模块供应的数据供应给发送缓冲器52,并且将保留在接收缓冲器67中的数据供应给不同的模块。另外,接口51供应从不同模块(诸如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的信息,并将从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信息供应给不同的模块(诸如装置控制部分23)。
发送缓冲器52保留从接口51供应的数据,并将保留的数据供应给发送帧构建部分54。
例如,保留在发送缓冲器52中的数据是要存储到用于执行无线发送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中的数据。
网络管理部分53利用周围的无线通信装置来管理与无线通信装置自身重叠的网络。特别地,网络管理部分53将从接口51或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供应的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另外,网络管理部分53指示发送帧构建部分54构建由预定数量的MPDU构成的帧,并且指示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以预定单位构建数据。
发送帧构建部分54根据来自网络管理部分53的指令将保留在发送缓冲器52中的数据放入MPDU中,并连接多个MPDU以在用于无线通信的预定聚合单元中构建无线通信帧。
发送帧构建部分54将构建的无线通信帧作为发送帧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并将与该发送帧有关的必要信息供应给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
要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由无线通信装置11发送的无线通信帧被具体地称为发送帧,并且放置在发送帧的MPDU中的数据在下文中也被称为发送数据。另外,由无线通信装置11接收的无线通信帧被具体地称为接收帧,并且放置在接收帧的MPDU中的数据也被称为接收数据。
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根据预定的通信协议在无线发送线上执行接入通信控制。
特别地,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根据从网络管理部分53、中间码检测部分64、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等供应的信息等来控制无线通信模块25的部件,以控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发送和接收。
例如,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将必要的信息供应给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中间码生成部分57、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天线控制部分60以及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以控制与无线通信有关的各种操作,并将从接收到的信号等中获得的与网络有关的信息供应给网络管理部分53。
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基于从发送帧构建部分54和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供应的信息来生成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并供应中间码生成部分57和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换句话说,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用作生成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生成部分。
以这种方式生成的前导码被添加到发送帧的前头。要注意的是,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到中间码生成部分57,仅供应来自前导码中包括的信息中的必要信息。
中间码生成部分57基于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和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供应的信息来生成中间码,并将该中间码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中间码包括由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生成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和由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生成的前导码中包括的但除报头信息以外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另外,将中间码插入(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
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根据来自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的指令控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以视情况需要而调整(控制)要发送到通过无线通信与无线通信装置11进行通信的不同装置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简而言之,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控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的操作,使得以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发送帧。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将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供应的前导码和从中间码生成部分57供应的中间码添加到从发送帧构建部分54供应的发送帧的适当位置,以生成最终的发送帧。
另外,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将获得的发送帧转换成预定的基带信号并基于该基带信号执行调制处理和信号处理,并将结果所得的发送信号供应给天线控制部分60。特别地,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将发送信号(发送帧)发送到天线控制部分60和天线61。
天线控制部分60在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的控制下控制天线61输出(发送)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发送信号。另外,天线控制部分60将由天线61接收的接收信号供应给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
天线61由多个元件构成,并且通过无线发送发送从天线控制部分60供应的发送信号,并且将发送到其的接收信号供应给天线控制部分60。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比较从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供应的检测阈值与从天线控制部分60供应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以通过天线61和天线控制部分60以预定格式接收通过无线发送发送的接收信号作为接收帧。
在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和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之间来回传递必要的信息的同时,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确定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要使用的检测阈值,并将所确定的检测阈值供应给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这个检测阈值用于检测接收到的信号中包括的前导码和中间码。
中间码检测部分64检测添加到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帧(接收帧)的中间的中间码,并将从该中间码中提取的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和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
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检测添加到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帧(接收帧)的前头的前导码,并且从该前导码中提取头信息并分析报头信息的描述。另外,根据情况需要,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分析由中间码检测部分64从中间码中提取的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描述。另外,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将包括在提取出的报头信息中的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和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
简而言之,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用作前导码检测部分,其从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并从检测到的前导码中提取报头信息等。
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基于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信息来以预定单元构建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信号,即,聚合的接收帧,作为接收数据。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将所构建的接收数据供应给网络管理部分53和接收缓冲器67。
接收缓冲器67保持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供应的接收数据,并将保持的接收数据供应给接口51。保留在接收缓冲器67中的数据是从接收帧的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提取的接收数据。
<帧格式的示例>
在此,描述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传送的信号的格式。
例如,在不执行帧聚合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传送图4所描绘的帧格式的发送帧。
在图4所描绘的示例中,前导码被布置在用于发送帧的一帧的数据的前头,随后是发送数据。
特别地,在前导码中,按次序布置L-STF、L-LTF、L-SIG、RL-SIT、HE-SIG-A、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此,L-STF常规上被称为短训练字段(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并且被用作发送帧的开始检测和时间同步处理的参考,还被用于频率误差和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由于这个L-STF被配置为使得重复预定序列,因此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检测序列的相关性来检测发送帧的开始位置。
L-LTF常规上被称为长训练字段(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并且被配置为使得重复预定序列。L-LTF被用于执行信道估计和S/N(信号/噪声)比的估计以及时间和频率之间的同步。
L-SIG常规上被称为信号(Legacy Signal)字段并且是信令信息,被配置为使得数据部分的速率信息和长度信息在前头的OFDM码元中描述。
RL-SIG是为了检测发送帧不是上一代方法的帧而是HE-PPDU而设置的信息(信令信息)。
这个RL-SIG是与L-SIG完全相同的信息,并且发送帧被配置为使得L-SIG和RL-SIG被相继布置,因此,L-SIG被等同地重复布置。
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相继布置的L-SIG和RL-SIG来指定发送帧是预定代的格式,即,是图4所描绘的帧格式的发送帧。
作为高密度系统中的信号的A字段,HE-SIG-A是其中布置了允许应用空间多路复用技术的信息的信息(信令信息)。
无线通信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根据包括在这个HE-SIG-A中的参数来执行预定的通信,并且虽然在HE-SIG-A中描述了与BSS颜色信息和空间再利用有关的参数,但是还有各种其它参数根据需要包括在HE-SIG-A中。
前导码中包括L-SIG、RL-SIG和HE-SIG-A的部分配置报头信息。
同时,HE-STF是高密度系统中的短训练字段(High Efficiency Short TrainingField),并且用于实现高密度所需的物理层参数的同步处理和调整。
HE-LTF是高密度系统中的长训练字段(High Performance Long TrainingField)。
这个HE-LTF被配置为使得,在将要执行通过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多路复用流的发送的情况下,布置与该空间多路复用流数量对应的训练次数。简而言之,在HE-STF之后布置预定数量的HE-LTF。
上述从L-STF到HE-LTF的部分配置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的前导码。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检测上面刚刚描述的前导码部分来掌握发送帧是向其发送的。
另外,在前导码之后的数据指示发送数据,并且根据情况需要在发送数据之后的发送帧的尾端布置PE(分组扩展,Packet Extension)。
要注意的是,诸如L-LTF和HE-LTF之类的长训练字段(LTF)可以由训练序列部分和保护间隔部分配置。另外,长训练字段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一个保护间隔被包括在两个OFDM码元中,或者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两个保护间隔被包括在两个OFDM码元中。
此外,例如,以诸如图5所描绘的方式来配置图4所描绘的L-SIG。
在图5所描绘的示例中,L-SIG包括由字符“RATE”指示的速率信息、由字符“LENGTH”指示的长度信息、由字符“P”指示的奇偶校验位、由字符“Tail”指示的尾位信息和等等。
速率信息是指示由图4所描绘的字符“Data”指示的发送数据的速率(位速率)的信息,并且长度信息是指示由图4所描绘的字符“Data”指示的发送数据的长度的信息。
同时,例如,以诸如图6所描绘的方式配置图4所描绘的HE-SIG-A。
在图6所描绘的示例中,作为与本技术有关的代表参数,HE-SIG-A包括由字符“UL/DL”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标识符信息、由字符“MCS”指示的MCS参数信息、由字符“BSSColor”指示的BSS颜色信息、由字符“Spatial Reuse”指示的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有关的参数信息、由字符“Bandwidth”指示的带宽信息、由字符“GI+TF Size”指示的保护间隔和训练字段的尺寸的参数信息、由字符“Nsts”指示的空间多路复用流数量信息、由字符“TXOPDuration”指示的发送机会的持续时间信息、由字符“CRC”指示的错误检测码(CRC(循环冗余校验))、由字符“Tail”指示的尾部位信息等。
例如,MCS参数是指示发送数据(发送帧)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案的信息,并且BSS颜色信息是指示发送数据的发送源的装置所属的BSS的信息。
<逐帧聚合的配置示例>
此外,在执行帧聚合的情况下,发送帧的一般帧配置如图7中所描绘的。
图7描绘了其中四个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被聚集(连接)到单个发送帧中的示例。
在此,在聚合了发送帧前头的前导码(Preamble)之后,布置由“MPDU-1”至“MPDU-4”表示的四个MPDU,并且在每个MPDU之前紧接着布置由字符“D”指示的定界符信息。
前导码包括预定的遗留训练字段、PHY报头信息和用于预定空间多路复用流的训练字段,并且四个MPDU与这个前导码组合以配置一个发送帧。
另外,紧接在每个MPDU之前布置的定界符信息包括由字符“MPDU Length”指示的MPDU长度信息以及CRC,并且MPDU长度信息指示紧接在定界符信息之后所布置的MPDU的信息长度,即,长度。
此外,在每个MPDU中,由字符“MAC Header”指示的MAC报头信息被布置在MPDU的前头。在这个MAC报头信息中,布置了由字符“Address”指示的地址信息和由字符“Duration”指示的持续时间信息。
在此,地址信息是指示用于识别MPDU的目的地(即,发送帧的发送目的地的装置)的地址或用于识别接收目的地的装置的地址的信息,并且Duration信息是指示MPDU的持续时间的信息。简而言之,仅在Duration信息指示的持续时间内执行MPDU的通信(发送和接收)。
在MPDU中,挨着MAC报头信息,布置由字符“MAC Data Payload”指示的有效载荷,即,布置在MPDU中的发送数据。这个有效载荷具有可变的长度。
在MPDU中,挨着MAC报头信息,即,在MPDU的最后端(尾端),布置由字符“FCS”指示的帧检查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这个帧检查序列使得发送帧的接收侧可以执行错误检测。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聚合其中布置了可变长度数据的多个MPDU,以形成发送帧(突发),并且可以发送结果所得的发送帧。
顺便提及,已经提出了将用于重新同步的中间码插入发送帧的中间的技术,其中,已经提出了采用如图8和9所描绘的这种中间码布置的技术。
例如,图8中由箭头标记Q11和另一个箭头标记Q12指示的示例被配置为使得训练字段被插入到长数据单元中。
特别地,发送数据被放置在由字符“Data Sym”指示的OFDM码元(复数)的一部分中,并且训练字段(诸如VHT LTF(超高吞吐量长训练字段,Very High Throughput LongTraining Field)、VHT STF(超高吞吐量短训练字段,Very High Throughput ShortTraining Field))等一部分在发送数据之前。
特别地,可以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配置那些示例,使得针对每n个OFDM码元添加训练字段。换句话说,示例被配置为使得训练字段被插入到从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预先确定的已知的n个OFDM码元中并与其一起被无线地发送。
在由箭头标记Q11所指示的示例中,对于每n个OFDM码元,插入VHT STF作为中间码,并且在由箭头标记Q12所指示的示例中,插入VHT STF和多个VHT LTF作为中间码。
接收侧还掌握其中插入了诸如VHT STF和VHT LTF之类的训练字段的OFDM码元的数量。因而,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报头中的训练字段的结尾之后提取预定数量的OFDM码元之后,可以提取插入在中间的作为中间码的训练字段。
同时,在图9中由箭头标记Q21所指示的示例中,对于每n个OFDM码元,插入多个VHTLTF,并且其中m是其中插入了VHT LTF的OFDM码元的数量n的整数倍,对于每多个m,插入VHTSTF。而且在这个示例中,将训练字段(诸如VHT LTF和VHT STF)作为中间码插入。
而且还已经提出了在训练字段(诸如VHT LTF或VHT STF)之后布置N-SIG,如由箭头标记Q22所示的。在这个示例中,N-SIG是指示下一个训练字段是否在前方n个OFDM码元的位置处的信息。
<向其应用本技术的帧的配置示例>
在如上所述的图8和9中描绘的这样的示例中,采用了将由训练字段配置的中间码插入发送帧的中间的帧配置。
但是,为了校正码元同步或频率误差,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布置的训练字段。因此,当从其中间开始接收到发送帧时,无法获得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的报头信息中描述的参数。
因此,在本技术中,在发送帧的中间插入的中间码中,不仅放置训练字段而且还放置在发送帧的前导码中的报头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参数)。
如上所述应用本发明的这种发送帧具有例如如图10所描绘的配置。
在图10所描绘的示例中,由字符“Preamble”指示的前导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然后是由字符“MPDU-1”至“MPDU-4”指示的聚合MPDU。另外,在发送帧的中间的每个相邻的MPDU之间,插入(布置)包括由字符“Mid TF”指示的训练字段的中间码。
换句话说,发送帧被配置为使得前导码被添加到由多个MPDU配置的部分的前头,并且中间码被插入在相邻的MPDU之间。简而言之,为每个MPDU布置中间码。
要注意的是,虽然中间码的插入位置可以是任意位置,诸如在预先确定的每多个OFDM码元之后的位置,但是在聚合多个MPDU以配置发送帧的情况下,可以对于MPDU的每个尾部在OFDM码元的尾部插入中间码,即,以MPDU为单位。特别地,在这个示例中,发送帧被配置为使得将中间码插入到以MPDU为单位的单元中。
在一般的发送帧中,由于已为每预定数量的OFDM码元布置了中间码,因此接收处理无法针对每个MPDU收敛。因此,除了指示MPDU的信息长度的信息之外,还需要用于发送其中要插入中间码的OFDM码元的数量的信息。
另外,在一般的发送帧中,其中插入了中间码的OFDM码元的数量与MPDU的信息长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在将多个MPDU聚合到一个发送帧中的情况下,需要掌握中间码插入位置并停止接收到的发送帧的解码的处理。
相反,通过如图10所描绘的示例中那样以MPDU为单位布置中间码,消除了用于发送OFDM码元的数量的信息的必要性,并且可以提高通信效率。另外,由于在MPDU的中间未布置中间码,因此可以简单地以MPDU为单位执行诸如解码之类的处理。
在布置在发送帧前头的前导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L-LTF、L-SIG、RL-SIG、HE-SIG-A、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并且信息的布置与图4中所描绘的发送帧的前导码的情况相同。另外,在前导码部分中,L-STF、L-LTF、HE-STF和HE-LTF是用于训练的信息,而L-SIG、RL-SIG和HE-SIG-A的部分是报头信息。
为了保持与现有产品的兼容性,即,为了保持与前几代标准的兼容性,前导码已在其中布置了作为遗留STF的L-STF、作为遗留LTF的L-LTF、作为遗留SIGNAL的L-SIG,以及作为L-SIG的重复的RL-SIG。
另外,在前导码中,在L-STF、L-LTF、L-SIG和RL-SIG之后的位置,布置作为高密度系统的STF(短训练字段)的HE-STF和作为高密度系统的LTF(长训练字段)的HE-LTF。尤其是在这里,相继布置预定数量的HE-LTF。
在图10的示例中,在前导码之后,布置由字符“MPDU-1”指示的一个MPDU,并将发送数据放置在该MPDU中。在此,作为数据部分的每个MPDU具有预先确定的定界OFDM码元的长度。这个MPDU具有与图7所描绘的MPDU相同的配置,并且其中地址信息和Duration信息被放置在其中的MAC报头信息被布置在MPDU的前头,并且发送数据(即,有效载荷)被布置成挨着MAC报头信息。
另外,挨着MPDU,布置由字符“Mid TF”指示的中间码,并且在这个中间码中,放置包括在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的前导码中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
换句话说,中间码包括前导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和前导码中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在此,前导码中包括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信息是用于训练字段(诸如L-STF、L-LTF、HE-STF和HE-LTF)(即,用于训练)的信息。
在图10所描绘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按次序布置L-STF、L-LTF、L-SIG、HE MID、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尤其是在这里,以与前导码的情况下相等的多个HE-LTF在中间码中以相继成一条线的关系布置,并且L-STF、L-LTF、L-SIG、HE-STF和HE-LTF的布置的位置关系与前导码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相同。
换句话说,作为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共同包括的信息的L-STF、L-LTF、L-SIG、HE-STF和HE-LTF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以相同的次序和相同的数量被布置。
要注意的是,在此描述了其中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共同包括的信息在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的布置中是共同的示例。但是,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共同包括的信息在前导码和中间码中的布置可以不同。
在中间码中,将L-STF、L-LTF、HE-STF和HE-LTF放置为用于训练的信息,并且将L-SIG和HE MID放置为包括在报头信息中的信息的一部分。
在此,L-SIG是例如图5所描绘的配置的信息,并且在L-SIG中,放置了上文描述的速率信息和长度信息。另外,HE MID是高密度系统的中间码信息,并且在这个HE MID中,放置在报头信息中的HE-SIG-A中包括的信息的一部分等。要注意的是,下文中将描述HE MID的细节。
另外,在图10的示例中,紧随在由字符“MPDU-1”指示的MPDU之后布置的中间码之后、依次布置由字符“MPDU-2”指示的MPDU、中间码、由字符“MPDU-3”指示的MPDU、中间码、以及由字符“MPDU-4”指示的MPDU。
因而,在要发送图10所描绘的发送帧的情况下,首先发送前导码,然后在发送一个MPDU之后,发送中间码。此后,依次交替发送MPDU和中间码,直到到达聚合帧的尾端为止。
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里描述了针对每个预定长度插入中间码(Mid TF)的示例,但是可以针对每个可变长度MPDU插入中间码。
在刚刚描述的这种情况下,例如,紧接在每个MPDU之前布置定界符信息就足够了,例如,如图11所描绘的,使得可以指定每个MPDU的长度。
在图11所描绘的示例中,由字符“Preamble”指示的前导码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由字符“MPDU-1”至“MPDU-4”指示的聚合MPDU布置成挨着该前导码。在此,每个MPDU的信息长度是可变长度。另外,在每个相邻的MPDU之间,插入由字符“Mid TF”指示的中间码,并且在每个MPDU之前紧接着插入由字符“D”指示的定界符信息。
在图11所描绘的发送帧中,虽然前导码、MPDU和中间码的布置与图10所描绘的发送帧的示例中的布置相同,但是在图11所描绘的发送帧中,定界符信息被进一步布置在紧接在每个MPDU之前。
例如,紧接在由字符“MPDU-1”指示的MPDU之前布置的定界符信息包括指示紧接在定界符信息之后布置的MPDU的信息长度的MPDU长度信息,即,MPDU的长度。特别地,例如,定界符信息是具有图7所描绘的配置的信息,并且包括MPDU长度信息和CRC。
因而,在发送帧的接收侧,由于可以通过定界符信息指定紧接在定界符信息之后的MPDU的长度,因此可以指定放置在MPDU之后的中间码的位置,即,中间码的插入位置设。
要注意的是,在图11所描绘的示例中,前导码中包括的信息和信息的布置位置以及中间码中包括的信息和信息的布置位置与图10所描绘的发送帧的示例的情况相同。
<中间码的配置示例>
另外,放置在中间码中的信息(字段)和信息的布置不限于图10和11中描绘的示例的那些,并且可以是任何信息和布置。
特别地,关于中间码的配置,可以假定各种变体,并且只要其在L-STF、L-LTF、L-SIG、HE MID、HE-STF和HE-LTF之间包括HE MID而没有失败,就可以应用任何配置。
特别地,例如,可以以图12至14的方式配置中间码。
在由图12中的箭头标记Q31所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L-LTF、L-SIG、HE MID和预定数量的HE-STF。这个示例是在图10或11中所描绘的示例中不包括HE-STF的示例。
同时,在由箭头标记Q32指示的示例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L-LTF、HE MID和预定数量的HE-STF。这个示例是在图10或11中所描绘的示例中不包括L-SIG的示例。
在由箭头Q33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L-LTF、L-SIG和HE-MID。
另外,在由箭头标记Q34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LTF和HEMID。在由箭头标记Q35指示的示例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L-LTF和HE MID。
虽然在由箭头标记Q31至Q33和Q35指示的示例中,用于检测同步的L-STF优先布置在中间码的前头,但是在由箭头标记Q34指示的示例中,不是L-STF,而是L-STF LTF布置在中间码的前头。
另外,在由图13中的箭头标记Q41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LTF、L-SIG、HE MID、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42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LTF,L-SIG,HEMID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43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LTF、L-SIG和HE MID。
在由箭头标记Q44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HE-STF、预定数量的HE-LTF和HE MID。
在由箭头标记Q45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HE-STF、HE MID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46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预定数量的HE-LTF和HE MID。
例如,如果通过仅接收HE-LTF有可能执行诸如发送帧的同步和频率误差之类的处理,那么可以执行信道估计等,于是中间码不必包括遗留L-SFT或L-LTF。换句话说,例如,如由箭头标记Q44至Q46指示的示例中,中间码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省略L-SFT和L-LTF。
如果可以从添加到MPDU的定界符信息的MPDU长度信息中掌握MPDU单元的信息长度,那么遗留L-SIG也不必包括在中间码中。例如,在如图11所描绘的示例中向每个MPDU添加了定界符信息的帧配置的情况下,如由箭头标记Q44至Q46指示的示例中,中间码可以不包括L-SIG。
另外,例如,在由图14中的箭头标记Q51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HE-STF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预定数量的HE-LTF、L-SIG和HE MID。
在由箭头标记Q52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HE-STF、L-SIG,HE MID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53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预定数量的HE-LTF、L-SIG和HE MID。
在由箭头标记Q54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HE MID、L-SIG、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55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L-STF、HE MID和预定数量的HE-LTF。
在由箭头标记Q56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HE-STF和HEMID。在由箭头标记Q57指示的示例中,在中间码中,从头开始依次布置HE-STF、L-SIG和HEMID。
如以上描述的图12至14所指示的,各种变体可用作中间码,并且任何信息(字段)可以被放置在中间码中。简而言之,根据需要,预定字段可以不包括在中间码中。另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字段可以以任何阵列排列。
<HE MID的配置示例>
现在,描述将被放置在向其应用本技术的中间码中的HE MID的配置示例。
HE MID是高密度系统的中间码信息,并构成中间码训练(Mid TF)的一部分。
HE MID例如以图15中所描绘的方式配置。
在图15所描绘的示例中,HE MID包括由字符“Rate”指示的速率信息、由字符“Remaining Duration(Length)”指示的持续时间信息、由字符“P”指示的奇偶校验、由字符“TPC level”指示的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以及由字符“Number of HE-LTF”指示的HE-LTF的数量信息。
要注意的是,图15中所描绘的HE MID中由字符“R”指示的区域是保留区域。
HE MID还包括与由字符“MCS Parameter”指示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案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MCS参数),由字符“Spatial Reuse”指示的将被应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参数、由字符“BSS Color”指示的BSS颜色信息、由字符“CRC”指示的错误检测代码(CRC),由字符“Tail”指示的尾位等等。
例如,速率信息是指示发送帧(即,发送数据)的速率(位速率)的信息,并且这个速率信息是包括在报头信息中的L-SIG中的信息。
同时,Duration信息是指示从其中包括这个Duration信息的中间码到发送帧的最后(尾端)的持续时间的信息,即,直到发送的发送(接收)结束的剩余时间段。
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是指示发送帧被发送时的发送功率的级别的信息,并且HE-LTF的数量信息是指示中间码中包括的HE-LTF的数量的信息。
MCS参数是指示发送帧的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案的信息,并且要应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参数是例如用于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所必需的高级空间再利用的参数(信息)。
BSS颜色信息是用于识别从其发送了发送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BSS的标识信息,并且CRC是中间码部分的检错码,并且尾位是指示HE MID的结束位置的位串。
MCS参数、将应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参数、BSS颜色信息和CRC是作为报头信息包括在HE-SIG-A中的信息。
另外,在图15所描绘的示例中,HE MID的前部(即,从速率信息到奇偶校验的部分)具有与图5所描绘的遗留L-SIG的位阵列相同的阵列。特别地,在HE MID的前部,速率信息、预留区域、Duration信息和奇偶校验从头开始按顺序布置,类似于图5中描绘的L-SIG。
要注意的是,HE MID的配置不限于图15所描绘的配置,并且可以是任何其它配置。例如,在HE MID中,可以根据需要放置除图15中描绘的信息之外的信息(参数),或者图15中描绘的信息(参数)的一部分可以不包括在HE MID中。另外,要放置在HE MID中的信息的阵列中的次序也可以是任意次序。
<通过本技术对通信效率的改进>
顺便提及,在一般的发送帧中,除了前头之外不包括报头信息。因此,在无线通信装置从发送帧的中间开始接收的情况下,即,在载波检测期间在发送帧的中间成功地检测到信号的情况下,不能指定发送帧是否是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的信号。
例如,假设图1所描绘的无线通信装置STA1和无线通信装置STA3执行发送帧的发送,并且如图16所描绘的,无线通信装置STA0执行载波检测。
在图16所描绘的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STA1发送发送帧FL11,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3发送发送帧FL12。在此,假设在某个时间点不仅正在执行发送帧FL11的发送而且还在执行发送帧FL12的发送,并且发送帧是一般配置的帧。换句话说,发送帧FL11和发送帧FL12被配置为使得其中未插入包括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中间码。
假设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STA0在帧的中间开始CSMA。特别地,当无线通信装置STA0执行载波检测时,在发送的中间检测到发送帧FL11,并且还在发送的中间检测到发送帧FL12。
但是,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检测到发送帧FL11的前头,即,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解码发送帧FL11的前导码,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无法获取前导码部分中包括的报头信息中的BSS颜色信息。
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不能指定发送帧FL11是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还是从相邻OBSS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在本示例中,发送帧FL11是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的信号。
类似地,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检测到发送帧FL12的前头,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无法获取发送帧FL12的BSS颜色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不能指定发送帧FL12是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还是从相邻OBSS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在本示例中,发送帧FL12是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相邻的OBSS 3的信号。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无线通信装置STA0已经成功获取了BSS颜色信息,那么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能已经执行了发送帧FL13的发送,发送帧FL13要由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在由箭头标记ST11指示的定时处(即,在将与发送帧FL11对应的ACK(确认)帧向无线通信装置STA1的发送完成之后的定时)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换句话说,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中的信号发送结束之后正在执行在相邻OBSS 3中的信号发送,无线通信装置STA0也可以甚至在在OBSS 3中信号的发送期间已经执行了发送帧FL13的发送。
但是,由于实际上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在OBSS中指定已经从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了发送帧FL12,因此在继续发送帧FL12的发送的同时,不能发送发送帧FL13。因此,在发送帧FL12的发送结束之后,在由箭头标记ST12指示的定时发送发送帧FL13,并且对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发生发送机会的损失。
另一方面,假设例如,图1所描绘的无线通信装置STA1和图3所描绘的无线通信装置STA3执行图10和11所描绘的配置的发送帧的发送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0执行如图17所描绘的载波检测。
在图17所描绘的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STA1发送发送帧FL21,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3发送发送帧FL22。
而且在这个示例中,类似于图16所描绘的示例,在某个时间点,表现出不仅正在执行发送帧FL21的发送而且正在执行发送帧FL22的发送的状态。特别地,在这个示例中,插入在发送帧FL21和发送帧FL22的中间的由字符“M”指示的部分表示中间码,并且图15中所描绘的HE MID放置在该中间码中。
假设如果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无线通信装置STA0在帧的中间执行载波检测,那么在发送的中间检测到发送帧FL21,并且还在发送的中间检测到发送帧FL22。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解码发送帧FL21的前头(即,前导码部分),但是,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已经成功地解码了帧中间的中间码MD11的一部分,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从中间码MD11获取BSS颜色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指定发送帧FL21是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的信号。尤其在这个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从中间码MD11中的HE MID获取BSS颜色信息。
类似地,虽然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解码发送帧FL22的前导码部分,但是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已经成功解码了帧中间的中间码MD12的一部分,因此它可以从中间码MD12获取BSS颜色信息。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指定发送帧FL22是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相邻的OBSS 3的信号。
因而,无线通信装置STA0变得有可能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执行信号发送,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在完成与发送帧FL21对应的ACK帧的发送之后执行发送帧FL23的发送,发送帧FL23要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在由箭头标记ST21指示的定时被发送。换句话说,即使检测到OBSS的信号,无线通信装置也可以在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 1中开始通信并发送发送帧FL23,而无需等待OBSS的信号的发送结束。
在此,在不再检测到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中的信号之后,在仅检测到OBSS 3的信号的时段内开始发送帧FL23的发送。通过前述,在本技术中,有可能实现发送机会的增加,并且可以以高效率执行通信。
另外,假设例如图1所描绘的接入点AP1向无线通信装置STA0发送发送帧,并且同时图1所描绘的接入点AP2向无线通信装置STA2发送发送帧。
在此,假设由接入点AP1和接入点AP2发送的发送帧是一般配置的帧,并且被配置为使得不将包括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中间码插入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如图18所描绘的那样不能正确地接收发送帧的报头信息,那么发送效率(通信效率)会由于发送帧的重新发送而恶化。
在图18所描绘的示例中,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BSS 1的接入点AP1正在发送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发送帧FL31的中间,OBSS 2的接入点AP2发送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2的发送帧FL32。
在此,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已经成功地正确地接收到发送帧FL31,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将表示这种接收的ACK帧FL33发送到接入点AP1。
但是,由ACK帧FL33造成干扰(冲突),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2不能正确地接收发送帧FL32并处于发生通信错误的状态。无线通信装置STA2向接入点AP2发送仅指示发送帧FL32的正确接收到的MPDU的ACK帧FL34。
另外,虽然在ACK帧FL34发送的定时从接入点AP1发送了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发送帧FL35,但是由于发送帧FL35和ACK帧FL34之间的干扰,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中发生通信错误。换句话说,无线通信装置STA0处于未能正确接收发送帧FL35的状态。无线通信装置STA0向接入点AP1发送仅指示发送帧FL35的正确接收到的MPDU的ACK帧FL36。
另外,虽然接入点AP2重新发送与发送帧FL32的未被正确接收的MPDU对应的发送帧FL37,但是响应于ACK帧FL34,由于发送帧FL37和ACK帧FL36之间的干扰,在无线通信装置STA2中发生通信错误。简而言之,无线通信装置STA2处于不能正确接收发送帧FL37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在图18所描绘的示例中,在从BSS 1的接入点AP1到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通信期间,从相邻OBSS 2的接入点AP2到无线通信装置STA2的通信也被执行。然后,虽然通信错误是由通信的ACK帧造成的,但是由于在稍后发送帧的重传时不执行发送功率的控制,因此信号的冲突反复发生,从而导致通信效率的恶化。
在具有一般配置的发送帧的情况下,不能在发送帧的中间获得用于识别BSS的BSS颜色信息、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TPC级别)和要应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参数(Spatial Reuse)。因此,在发生信号冲突的情况下,无法在重传时或在ACK帧返回时执行发送功率的控制,这有时会造成信号的反复冲突。
另一方面,假设例如图1所描绘的接入点AP1向无线通信装置STA0发送发送帧,并且同时图1所描绘的接入点AP2向无线通信装置STA2发送发送帧,并且发送帧是图10或11中描绘的配置的帧。换句话说,假设如图10或11所描绘的那样在发送帧的中间布置中间码,并且在中间码中放置图15所描绘的HE MID。
如果在如上所述的这种状态下使用从中间码获得的信息来执行发送帧的发送功率控制,例如,如图19所描绘的,并且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信号,那么有可能抑制发生信号冲突并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在图19所描绘的示例中,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BSS 1的接入点AP1自身发送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发送帧FL41的中间,OBSS 2的接入点AP2发送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2的发送帧FL42。
在此,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能够正确地接收发送帧FL41,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将表示这种接收的ACK帧FL43发送到接入点AP1。另外,此时,无线通信装置STA0还成功地接收到了发送帧FL42的中间码MD21。
但是,由ACK帧FL43造成干扰(冲突),并且无线通信装置STA2不能正确地接收发送帧FL42并处于发生通信错误的状态。无线通信装置STA2向接入点AP2发送仅指示发送帧LF42的正确接收到的MPDU的ACK帧FL44。
另外,虽然在ACK帧FL44发送的定时从接入点AP1发送了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发送帧FL45,但是由于发送帧FL45和ACK帧FL44的干扰(冲突),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中发生通信错误。
此外,接入点AP2响应于ACK帧FL44而重新发送与发送帧FL42对应的发送帧FL46,并且发送帧FL46被无线通信装置STA2正确地接收。另外,发送帧FL46的前导码PR11也被无线通信装置STA0接收。
由于无线通信装置STA0未能正确地接收发送帧FL45,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将仅指示发送帧FL45的正确接收到的MPDU的ACK帧FL47发送到接入点AP1,此时,无线通信装置STA0执行ACK帧FL47的发送功率控制。
特别地,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基于预先接收(检测)到的中间码MD21或前导码PR11来获取BSS颜色信息、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等。例如,无线通信装置STA0可以从BSS颜色信息中掌握接收到与无线通信装置STA0自身的BSS 1相邻的OBSS 2的信号。
因此,无线通信装置STA0基于OBSS 2的实际接收的发送帧FL46的接收功率等以不与发送帧FL46发生冲突的级别的发送功率来发送ACK帧FL47。简而言之,设置用于ACK帧FL47的发送功率,使得ACK帧FL47不会影响OBSS 2中的通信。
因此,可以实现避免在基本上相同的定时发送的发送帧FL46和ACK帧FL47彼此冲突的通信,并且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另外,即使在接入点AP1、接入点AP2和无线通信装置STA2处,由于,通过执行与在无线通信装置STA0的情况下类似的发送功率控制,它们的信号以后不会彼此干扰,因此重传的次数可以被最小化。换句话说,可以实现BSS 1中的通信和OBSS 2中的通信两者的共存,并且可以高效地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
另外,用于检测来自OBSS的信号的检测阈值和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可允许发送功率具有例如如图20所描绘的关系。要注意的是,在图20中,横坐标轴指示从无线通信装置自身发送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并且纵坐标轴指示从OBSS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接收电场强度)。
在图20所描绘的示例中,接收功率的值OBSS_PDmax被用作检测阈值。另外,由斜线指示的区域R11指示发送功率的范围,利用该范围,在应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的情况下,当检测到来自附近存在的来自OBSS的信号电平(接收功率)时,允许通过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的发送功率限制来发送发送帧。
特别地,如果控制发送功率以使得取决于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和OBSS的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组合的位置成为区域R11中的位置,那么可以在不影响OBSS中的通信的情况下发送发送帧。
在此,对OBSS中的通信没有影响表示在OBSS中没有发生OBSS的信号与BSS的信号之间的冲突并且可以由信号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OBSS的信号的状态。
换句话说,即使检测到来自OBSS的信号,如果将发送帧的发送功率确定为等于或小于针对从OBSS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所确定的功率,那么也有可能在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应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来发送发送帧。这可以提高发送效率。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中,包括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中间码(诸如图10或11所描绘的配置的中间码)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该中间码被发送帧的接收侧检测到。
因此,在接收侧,通过检测中间码,不仅可以从前导码而且还可以从中间码获得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参数),并且可以掌握发送帧的特点以便以更高效率执行通信。
特别地,通过将如果不能正确地解码在发送帧的前头的前导码部分那么也不能从一般配置的发送帧获得的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也放置到中间码中,也可以从发送帧的中间获得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信息。因此,可以高效地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
另外,通过将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中利用的参数放入中间码中,发送帧的接收侧可以在发送帧的中间决定是否有可能进行高级空间再利用。
特别地,通过将例如作为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中要使用的参数的BSS颜色信息等放置到中间码中,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指定接收帧是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信号还是不同OBSS的信号。
另外,在本技术中,使得有可能通过从是否存在具体训练序列模式检测中间码来指定是否将要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中使用的参数放置在中间码中。这使得有可能,在检测到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中利用的训练序列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指定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重叠OBSS的信号。
另外,通过在子载波的一部分上布置这种信息(中间码),而将子载波的大部分用于发送,可以一起通知在数据发送期间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中要使用的参数。
此外,在本技术中,除了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之外,还可以在放置在中间码中的表单(form)中通知指示发送帧的持续时间的Duration信息、指示调制方法和编码方案的MCS参数等。
另外,通过以MPDU为单位布置中间码,可以针对每个MPDU对发送帧进行解码,并且不必执行无用填充的添加或去除。
<发送处理的描述>
现在,描述无线通信装置11的操作。
首先,描述当无线通信装置11要发送发送帧时执行的发送处理。特别地,参考图21的流程图描述无线通信装置11的发送处理。
在步骤S11处,网络管理部分53确定是否向其供应了发送数据。
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11要将发送数据发送到不同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将由应用程序等输入的发送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5的接口51从装置控制部分23发送到发送缓冲器52。
另外,同时,当将发送数据供应给发送缓冲器52时,指示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目的地信息、关于无线通信装置11的通信伙伴的通信伙伴信息以及指示发送数据的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信息通过接口51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给网络管理部分53。
在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目的地信息、通信伙伴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的情况下,网络管理部分53在步骤S11处决定向其供应了发送数据。
要注意的是,通信伙伴信息是关于成为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信息,并且例如可以从通信目的地信息中指定什么配置的发送帧(诸如图10或11等所描绘的配置的发送帧)可以由成为通信伙伴的无线通信装置来处理。
网络管理部分53根据情况需要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目的地信息、通信伙伴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供应给发送帧构建部分54和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另外,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根据情况需要将从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目的地信息、通信伙伴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供应给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中间码生成部分57等。
发送帧构建部分54根据情况需要使用从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信息来构建(生成)保留在发送缓冲器52中的MPDU的单元的数据(以下称为MPDU数据),并将该数据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特别地,将发送数据放置在MPDU中并与MPDU一起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此时,例如,发送帧构建部分54基于从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目的地信息和数据格式信息在MPDU数据的前头生成MAC报头信息。特别地,例如,基于目的地信息来生成要包括在MAC报头信息中的地址信息。
这样的MPDU数据例如与由图10和11中描绘的字符“MPDU-1”至“MPDU-4”指示的MPDU对应。
要注意的是,在发送帧具有图11所描绘的配置的情况下,发送帧构建部分54不仅生成MPDU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而且还生成定界符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在步骤S11处决定没有供应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11,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直到供应了发送数据为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处决定供应了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12处,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基于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等供应的信息来执行报头信息的参数的设置。
特别地,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生成例如图5所描绘的配置的L-SIG,并拷贝(复制)L-SIG以产生RL-SIG,并且进一步生成例如图6所描绘的该配置的HE-SIG-A,并且将L-SIG、RL-SIG和HE-SIG-A排列起来以形成报头信息。在以这种方式生成报头信息之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还从获得的报头信息以及L-STF、L-LTF、HE-STF和HE-LTF生成前导码,并将获得的前导码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另外,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将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供应给中间码生成部分57。
在步骤S13处,网络管理部分53基于从装置控制部分23供应的通信伙伴信息来决定是否成为通信伙伴的无线通信装置(即,成为发送帧的目的地(发送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准备好用于图10或11中所描绘格式(配置)的发送帧。简而言之,决定通信伙伴是否准备好接收具有图10或11中所描绘的中间码的信号格式的发送帧。
如上所述,在步骤S13处确定通信伙伴已准备好进行这种接收的情况下,网络管理部分53指示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生成图10或11所描绘的中间码,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响应于来自网络管理部分53的指令而设置中间码的插入位置。例如,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从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数据格式信息将根据发送帧的配置(格式)的位置确定为中间码的插入位置。
特别地,在由数据格式信息指示的发送帧的配置是例如MPDU具有固定长度的配置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前导码的长度(信息长度)和具有固定长度的MPDU的长度(信息长度)来确定每个中间码的插入位置。此时,在紧接在每个MPDU之后的OFDM码元的位置处布置中间码。
另一方面,在由数据格式信息指示的发送帧的配置是例如MPDU具有可变长度的配置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前导码的信息长度和由数据格式信息指示的每个MPDU的信息长度来确定每个中间码的插入位置。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接近在每个MPDU之后的OFDM码元的位置处布置中间码。
另外,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将生成中间码所需的信息(例如,Duration信息、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HE-LTF数量信息等)供应给中间码生成部分57,并指示中间码生成部分57生成中间码。
在步骤S15处,中间码生成部分57基于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供应的信息和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供应的前导码在中间码中设置参数。简而言之,中间码生成部分57生成例如图10和11中所描述的配置的中间码。
例如,当要生成图10或11中所描绘配置的中间码时,生成包括L-STF、L-LTF、L-SIG、HE MID、HE-STF和预定数量的HE-LTF的中间码。
另外,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响应于在步骤S14处设置的插入位置而指示中间码生成部分57输出中间码。中间码生成部分57根据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的指令在适当的定时将生成的中间码相继地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通过以这种方式生成包括报头信息的一部分(诸如要用在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中的参数,即,BSS颜色信息等)的中间码,有可能向接收以发送帧的中间开始的发送帧的周围无线通信装置通知发送帧的特点。这使得接收侧有可能执行也以发送帧的中间开始的发送帧的解码。
要注意的是,预先准备具有彼此不同的配置的多个中间码,不仅包括图10或11所描绘的配置的中间码,而且还包括图12至14中任意一个所描绘的配置的中间码,使得中间码生成部分57从多个配置中生成任意配置的中间码。在这种情况下,中间码生成部分57在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的控制下从多个配置中选择一个配置,并生成所选择的配置的中间码。例如,如果基于通信伙伴信息或数据格式信息执行用于中间码的配置的选择就足够了。
在生成中间码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处决定通信伙伴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此后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16。
如果在步骤S13处确定通信伙伴尚未准备好或者在执行步骤S15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16处的处理。
在步骤S16处,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在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的控制下估计要从无线通信装置11发送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值,并设置通过估计获得的发送功率(transmission power)。要注意的是,发送功率被设置为不仅可以由准备好接收图10或11所描绘的配置的发送帧的无线通信装置而且可以由尚未准备好进行这种接收的无线通信装置利用其接收发送帧的值。
特别地,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可以将由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指定的发送功率,例如由放置在中间码中的发送功率控制级别信息指示的发送功率,确定为用于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
另外,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可以基于从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通过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供应并由无线通信装置11接收的信号(接收帧)的接收功率(即,基于由例如在下文中描述的图22的步骤S61处获得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指示的接收功率)来确定用于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此外,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可以基于由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指定的发送功率和由接收电场强度信息指示的接收功率两者来确定用于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特别地,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确定发送功率,只要确定发送功率使得接收功率与发送功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区域R11内的位置的关系并且要接收发送帧的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发送帧就足够了,其中区域11是图20中描绘的可允许范围。换句话说,只要确定发送功率使其具有等于或小于由图20中描绘的区域R11确定的预定值(即,等于或小于由接收功率确定的预定值)的值就足够了。
在步骤S17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获取指示向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发送抑制时段(即,不能在其中执行发送帧的发送的时段)的NAV(网络分配向量)信息。
特别地,在无线通信装置11接收从不同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发送帧作为接收帧的情况下,它可以获取放置在感知帧的前导码或中间码中的BSS颜色信息。换句话说,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可以根据放置在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报头信息中的BSS颜色信息或放置在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HE MID中的BSS颜色来指定接收帧是BSS的信号还是OBSS的信号。
然后,当接收帧是BSS的信号时,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可以根据放置在从接收帧提取并通过网络管理部分53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供应的MPDU数据的MAC报头信息中的Duration信息来指定完成MPDU数据(即,接收帧)的发送的定时。
在用作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的定时之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接收帧的发送完成的定时的指定结果来生成NAV信息,该NAV信息指示从当前时间点到变得有可能让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自身开始发送帧的发送的时间段。这样的NAV信息可以被认为是指示BSS中的通信状况的信息。
要注意的是,每次新接收到MPDU数据时,可以重新设置NAV信息。另外,为了生成NAV信息,可以使用从接收帧提取并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HE MID中的Duration信息、从接收帧提取并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报头信息中的长度信息等。
在此,每经过预定时间时,BSS的NAV信息的值便减一,并且当NAV信息的值变为零时,变得有可能发送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发送帧。
在步骤S18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是否要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发送帧。
在步骤S18处决定要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发送帧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19处获取OBSS的NAV信息。
特别地,与在步骤S17处获取BSS的NAV信息时类似,根据从被决定为OBSS的信号的接收帧的前导码或中间码中获得的Duration信息、Length信息等来生成OBSS的NAV信息。在获得了OBSS的NAV信息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20。
以这种方式,通过从接收帧获取BSS颜色信息或者获得BSS或OBSS的NAV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1可以指定接收帧是从BSS和OBSS中哪一个发起的,并且可以高效地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执行通信。
在本技术中,由于用于指定BSS或OBSS的BSS颜色信息不仅被放置在前导码中,而且还被放置在中间码中,因此,即使当从接收帧的中间开始执行接收时,也可以指定接收帧是BSS的信号还是OBSS的信号。
因此,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可以获得关于每个BSS或每个OBSS指示针对每个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的NAV信息。换句话说,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可以针对每个无线网络使用NAV信息(即,基于BSS颜色信息或Duration信息)来单独地管理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处决定不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发送帧的情况下,此后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20。
在步骤S18处决定不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发送帧的情况下,或者在执行了步骤S19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20的处理。
特别地,在步骤S20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NAV信息来决定是否获取针对发送帧的发送权。
例如,在要通过高级空间再利用来发送发送帧的情况下,即使OBSS的NAV信息的值不为零,如果BSS的NAV信息的值为零并且除此之外还可以发送发送帧发送之外而在步骤S16处确定的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不对相邻OBSS有影响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也决定获取了发送权。
特别地,例如,假设由无线通信装置11接收的接收帧是OBSS的信号,并且其接收功率等于或小于取决于图20所描绘的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的预定功率。在这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获取了发送帧的发送权,并且由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控制发送帧的发送,使得以由步骤S16处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发送帧。
另外,在要发送发送帧的情况下,例如,在不执行高级空间再利用的情况下,当BSS的NAV信息的值为零时,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获取了发送权。
在步骤S20中决定未获取发送权的情况下,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将BSS的NAV信息的值和其中保留的OBSS的NAV信息的值分别递增一,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0。简而言之,重复执行步骤S20的处理,直到获取发送权为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处决定获取了发送权的情况下,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在步骤S21处发送发送帧的前导码。
特别地,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对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供应的前导码执行到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调制处理等,并将作为处理结果而获得的发送信号供应给天线控制部分60。
另外,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控制,使得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发送信号从天线61输出。此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操作,使得在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的控制下,以在步骤S16处设置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发送信号(即,发送帧的前导码)。
通过步骤S21处的处理,从发送帧内,发送发送帧的前头处的PLCP(物理层收敛过程)报头(即,其中包括从L-SIG、RL-SIG和HE-SIG-A配置的报头信息的前导码部分)。
在步骤S22处,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发送发送帧的MPDU数据。
特别地,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对从发送帧构建部分54供应的MPDU数据执行到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调制处理等,并且将作为处理结果而获得的发送信号供应给基站天线控制部分60。
另外,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控制,使得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发送信号从天线61输出。此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操作,使得在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的控制下以在步骤S16中设置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发送信号(即,发送帧的MPDU数据)。
例如,在要发送图10所描绘的发送帧的情况下,当紧接在发送前导码之后执行步骤S22的处理时,紧接在前导码之后并由字符“MPDU-1”指示的MPDU数据被发送。
要注意的是,在还与MPDU数据一起发送定界符信息的情况下,在发送定界符信息之后,紧接在定界符信息之后布置的MPDU数据被发送。
在步骤S23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通过步骤S14处的处理所确定的用于中间码的插入位置的设置结果来确定要输出中间码的定时是否到来。
在步骤S23处决定要输出中间码的定时到来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指示中间码生成部分57发送中间码,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24。
在步骤S24处,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发送发送帧的中间码。
特别地,中间码生成部分57将根据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的指令要发送的中间码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对从中间码生成部分57供应的中间码执行到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调制处理等,并将作为处理结果而获得的发送信号供应给天线控制部分60。
另外,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控制,使得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发送信号从天线61输出。此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操作,使得在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的控制下,以在步骤S16处设置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发送信号(即,发送帧的中间码)。
在以这种方式发送中间码之后,此后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22,并且重复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处决定要发送中间码的定时尚未到来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25处决定是否到达A-MPDU的尾端,即,是否到达发送帧的尾端。
在步骤S25处决定未到达尾端的情况下,由于将进一步执行MPDU数据或中间码的发送,因此处理返回步骤S22,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处决定到达尾端的情况下,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在步骤S26处接收ACK帧。
特别地,如果由通信伙伴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由无线通信装置11发送的发送帧,那么通信伙伴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11的ACK帧。
如果接收帧的接收功率等于或高于从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供应的检测阈值,那么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确定接收到通过天线控制部分60从天线61供应的接收帧。简而言之,执行来自接收帧的前导码和中间码的检测。
中间码检测部分64通过从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部分处的预定序列模式来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如果检测到中间码,那么中间码检测部分64将从中间码中提取的L-SIG、HE MID等连同检测结果一起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中间码检测部分64根据情况需要将从中间码中提取的L-SIG、HE MID等也供应给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
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通过适当地使用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信息等通过从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部分处的预定序列模式来从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如果检测到前导码,那么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将从前导码中提取出的报头信息等连同检测结果一起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还将从前导码中提取出的报头信息等供应给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
另外,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基于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报头信息等从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中提取放置在MPDU数据中的接收数据,并将接收数据供应给接收缓冲器67和网络管理部分53。
在以这种方式接收的接收帧是ACK帧的情况下,由于获得了指示正确接收了哪个接收数据(即,哪个MPDU数据)的信息,因此网络管理部分53将从ACK帧获得的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
在步骤S27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是否已经接收到指示已经正确接收了发送帧的所有发送数据(MPDU数据)的ACK帧。
例如,在从网络管理部分53接收到指示已正确接收了已发送的发送帧中包括的所有MPDU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接收到了指示这种正确接收的ACK帧的信息。由此,发送帧被通信伙伴的无线通信装置正确地接收。
在步骤S27处决定未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了发送帧的ACK帧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12,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未正确接收到发送帧,因此发送帧被重新发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步骤S16处适当地执行了发送功率的控制,因此通信被更高效地执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27处确定接收到指示正确接收了发送帧的ACK帧的情况下,由于已经由通信伙伴侧正确地接收了发送帧,因此发送处理结束。
以这种方式,无线通信装置11将报头信息的一部分放置在中间码中并与中间码一起发送。因此,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接收处理的描述>
现在,描述当无线通信装置11接收到从通信伙伴发送的接收时执行的接收处理。特别地,下面参考图22的流程图描述无线通信装置11的接收处理。
在开始接收处理之后,无线通信装置11首先开始用作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接收器的块的操作,以便接收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接收帧。
然后,在步骤S61处,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检测通过天线控制部分60从天线61供应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即,接收电场强度),并获取指示接收功率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信号检测级别)。
此时,例如,如果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确定(检测)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等于或高于从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供应的检测阈值,那么执行接收帧的前导码和中间码的检测。要注意的是,更特别地,还从其接收功率低于检测阈值的接收帧中执行前导码和中间码的检测。
中间码检测部分64通过从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中的中间码部分处检测预定的序列模式来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
另外,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通过适当地使用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信息等通过从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部分处的预定序列模式来从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
要注意的是,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响应于要发送的帧的发送功率而执行用于根据预定接收电场强度水平设置BSS的前导码检测阈值并且根据从从OBSS_PDmax到OBSS_PDmin的斜率来确定检测阈值的处理,上面参考图20关于OBSS的前导码检测阈值进行了描述。
例如,在首先根据从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供应的BSS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的阈值决定前导码检测、然后决定接收信号是来自OBSS的信号的情况下,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响应于要发送的帧的发送功率而执行OBSS_PD的检测阈值的决定。
在此,从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供应的BSS或OBSS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是由在步骤S61处的处理确定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指示的接收功率。可以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供应的BSS颜色信息中指定由接收电场强度信息指示的接收功率是BSS的信号的接收功率还是OBSS的信号的接收功率。
在步骤S62处,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决定是否从接收帧中检测到前导码。
在步骤S62处决定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63。
在步骤S63处,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从检测到的前导码中提取报头信息等,并将报头信息等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和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6。因此,从接收帧的前导码中提取PLCP报头,即,包括L-SIG、RL-SIG和HE-SIG-A的报头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62处决定未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中间码检测部分64在步骤S64处决定是否从接收帧中检测到中间码。
在步骤S64处决定检测到中间码的情况下,此后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65。
在步骤S65处,中间码检测部分64从检测到的中间码中提取各种参数,此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66。
特别地,中间码检测部分64从中间码中提取放置在L-SIG和HE MID中的各种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和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
另外,由中间码检测部分64获得的放置在L-SIG和HE MID中的各种参数也根据情况需要通过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给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由于例如获得BSS颜色信息等作为放置在L-SIG和HE MID中的参数,因此即使当在帧的中间检测到接收帧时,中间码检测部分64也可以指定接收到的帧是BSS的信号还是OBSS的信号,并且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另外,由于可以从中间码的L-SIG和HE MID获得与高级空间再利用技术有关的参数等,因此,即使从接收帧的中间开始接收到接收帧,也可以执行接收帧的解码,即,接收数据的提取。
另外,如果从接收帧中检测到前导码和中间码,那么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基于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报头信息等分析在来自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的MPDU数据中放置的MAC报头信息。因此,有可能获取例如在图7中所描绘的MAC报头信息中由字符“Address”指示的地址信息,并且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通过网络管理部分53将获取的地址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
在执行了步骤S63或步骤S65处的处理之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66处决定接收到的接收帧是否是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BSS的信号。
例如,在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报头信息中的HE-SIG-A中所包括的BSS颜色信息的情况下,当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11所属的BSS的信息时,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接收信号是BSS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HE-MID中包括BSS颜色信息的情况下,当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11所属的BSS的信息时,无线通信控制单元55决定接收信号是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BSS的信号。
在步骤S66处决定接收信号是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BSS的信号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67处决定接收到的接收帧是否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数据(接收帧)。
例如,在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通过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地址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即,无线通信装置11自身)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接收信号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数据。
在步骤S67处决定接收信号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数据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68。
在步骤S68处,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基于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报头信息等提取在来自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的一个MPDU数据中放置的接收数据。简而言之,以MPDU为单位执行接收数据的提取。
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将提取出的接收数据供应给网络管理部分53和接收缓冲器67。保留在接收缓冲器67中的接收数据通过接口51被供应给装置控制部分23。
在步骤S69处,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决定是否正确接收到MPDU数据(即,以MPDU为单位的接收数据),作为步骤S68的结果。
在步骤S69处决定正确地成功接收到MPDU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在步骤S70构建(生成)指示正确接收到MPDU数据的ACK信息并通过网络管理部分53将该ACK信息供应给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生成ACK信息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1。
另一方面,在步骤S69处决定未正确接收到MPDU数据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70处的处理,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1。
如果在步骤S69处决定未正确接收到MPDU数据,或者在执行了步骤S70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71的处理。
特别地,在步骤S71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和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报头信息等来决定是否到达聚合A-MPDU的尾端,即,是否到达接收帧的尾端。
在步骤S71处决定尚未到达A-MPDU的尾端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68,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处决定到达A-MPDU的尾端的情况下,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在步骤S72处发送ACK帧。
特别地,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供应的ACK信息来控制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以生成用于ACK帧的前导码,并将该前导码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另外,网络管理部分53基于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供应的ACK信息来控制发送帧构建部分54,以生成用于ACK帧的MPDU数据并根据情况需要将该MPDU数据供应给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对从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6供应的前导码和由从发送帧构成部分54供应的MPDU数据配置的ACK帧执行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调制处理等,并将作为处理结果而获得的ACK帧供应给天线控制部分60。
另外,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控制,使得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ACK帧从天线61输出。此时,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和天线控制部分60进行操作,使得在电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8的控制下例如以与图21的步骤S16相似的方式设置的发送功率来发送ACK帧。
例如,从无线发送处理部分59供应的ACK帧包括指示正确接收的MPDU数据的信息。在以上述方式发送ACK帧之后,接收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67处决定接收信号不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数据的情况下(即,在虽然接收帧中包括的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信息,但是接收帧不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73。
在步骤S73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设置或更新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
特别地,在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不保留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的情况下,它以与图21的步骤S17的情况相似的方式生成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
特别地,例如,BSS的NAV信息是从例如放置在从接收数据构建部分66通过网络管理部分53供应的MPDU数据的MAC报头信息中的Duration信息、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的HE MID在中的Duration信息、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的长度信息等等。
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已经保留了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基于放置在新接收到的MPDU数据的MAC报头信息中的Duration信息等来更新所保留的NAV信息。
在虽然接收帧中包括的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信息,但是接收帧不是目的地为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情况下,继续执行针对接收帧的发送和接收的通信,直到由MAC报头信息中的Duration信息指示的时间为止。
在以这种方式生成或更新了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8。
另一方面,在步骤S66处决定接收信号不是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信号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74处决定接收到的接收帧是否是OBSS的信号。
例如,在从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5供应了报头信息中的HE-SIG-A中所包括的BSS颜色信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该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11不属于的不同BSS(即,指示OBSS)的信息,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接收信号是OBSS的信号。
另外,在从中间码检测部分64供应了HE-MID中包括的BSS颜色信息的情况下,当BSS颜色信息是指示无线通信装置11不属于的OBSS的信息时,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接收信号是OBSS的信号。
在步骤S74处决定接收信号是OBSS的信号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75处设置或更新OBSS的NAV信息。
特别地,在步骤S75处,执行与步骤S73相似的处理以生成或更新OBSS的NAV信息。要注意的是,可以为每个OBSS生成OBSS的NAV信息,或者可以仅设置(生成)并管理多个OBSS当中其持续时间最长的OBSS的NAV信息。
与发送处理时相似,在接收处理时,也通过关于BSS和每个OBSS来管理针对每个无线网络的NAV信息,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可以使用NAV信息单独地管理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
在设置或更新OBSS的NAV信息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8。
另一方面,在步骤S74处决定接收信号不是OBSS信号的情况下,此后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77。
另一方面,在步骤S64处决定未检测到中间码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76。
在步骤S76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由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2接收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是否高于由检测阈值控制部分63确定的检测阈值。
在步骤S76处确定接收帧的接收功率高于检测阈值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77处确定其处于正在检测载波的状态,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8。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关于接收帧都未检测到前导码和中间码,但是,由于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处于检测到具有高接收功率的信号的状态,因此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确定这是在载波检测期间的状态,并且连续执行用于从正在被接收的信号(接收帧)中检测前导码或中间码的处理。要注意的是,在检测到载波的状态下,无线通信装置11不能执行发送帧的发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76处决定接收功率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1不确定正在检测到载波,并且此后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78。
另外,在执行步骤S73处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步骤S75处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步骤S77处的处理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76处决定接收功率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8的处理。
特别地,在步骤S78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获取所有NAV信息。特别地,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读出在步骤S73处获得的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和在步骤S75处获得的OBSS的NAV信息,并且掌握由NAV信所指示的BSS和OBSS的通信状况。
在步骤S79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在最后更新NAV信息之后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段。
在步骤S79处决定尚未经过预定时间段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61,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79处决定经过了预定时间段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在步骤S80处从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BSS的NAV信息和OBSS的NAV信息中减去一。换句话说,NAV信息的值减小。
在步骤S81处,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5决定是否所有NAV信息的值为零。
在步骤S81处决定不是所有NAV信息的值都为零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61,并且重复执行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81处决定所有NAV信息的值都为零的情况下,接收处理结束。
以这种方式,无线通信装置11从接收帧中检测其中放置有报头信息的一部分的中间码,并且从中间码中提取报头信息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执行通信。
<计算机的配置示例>
顺便提及,虽然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但是可以以其它方式由软件执行。在通过软件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将构成软件的程序安装到计算机中。在此,作为计算机,可以使用内置于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例如可以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等。
图23是描绘根据程序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在计算机中,CPU 501、ROM(只读存储器)50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03通过总线504彼此连接。
输入/输出接口505进一步连接到总线504。输入部分506、输出部分507、记录部分508、通信部分509和驱动器5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05。
输入部分506由键盘、鼠标、麦克风、成像元件等构成。输出部分507由显示器、扬声器等构成。记录部分508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通信部分509由网络接口等构成。驱动器510驱动可移动记录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在以上述方式配置的计算机中,CPU 501通过输入/输出接口505和总线504将例如在记录部分508中记录的程序加载到RAM 503中,以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
可以将由计算机(CPU 501)执行的程序记录到可移动记录介质511中并作为可移动记录介质511(例如,作为包装介质等)提供。另外,可以通过诸如局域网、互联网、数字卫星广播等的有线或无线发送介质来提供程序。
在计算机中,通过将可移动记录介质511安装在驱动器510上,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505将程序安装到记录部分508中。另外,程序可以由通信部分509通过有线或无线发送介质接收,并安装到记录部分508中。另外,可以将程序预先安装到ROM 502或记录部分508中。
要注意的是,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其中按照本文所述的次序按时间顺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可以是其中诸如例如在调用程序等时并行地或以必要的定时执行处理的程序。
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题的情况下可能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本技术可以采取用于云计算的配置,其中一个功能由多个装置通过网络共享并协助处理。
另外,以上结合流程图描述的步骤可以由单个装置执行,或者可以通过由多个装置共享来执行。
另外,在一个步骤包括多个处理的情况下,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个处理可以由单个装置执行,也可以通过由多个装置共享来执行。
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配置。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前导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中间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被配置为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2)根据(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在前导码中包括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的训练字段。
(3)根据(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包括用于训练的字段。
(4)根据(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相同。
(5)根据(2)或(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不同。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生成部分生成具有彼此不同的配置的多个中间码当中一种配置的中间码。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发送帧中包括的数据单元的每个间隔处布置中间码。
(8)根据(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数据单元具有可变长度的情况下,指示数据单元的信息长度的定界符信息紧接在发送帧中的该数据单元之前被布置。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指示发送帧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的信息、用于指定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发送帧的编码方案信息或指示发送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何一项。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检测接收到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11)根据(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发送功率控制部分基于包括在发送帧的中间码中并指示发送帧的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的信息来控制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接收帧是与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不同的其它无线网络的信号并且接收功率等于或小于给定值的情况下,无线发送处理部分以由发送功率控制部分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发送帧。
(1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14)一种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的程序: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1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中间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16)根据(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在前导码中包括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的训练字段。
(17)根据(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包括用于训练的字段。
(18)根据(16)或(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相同。
(19)根据(16)或(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不同。
(20)根据(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接收帧中包括的数据单元的每个间隔处布置中间码。
(21)根据(2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数据单元具有可变长度的情况下,紧接在接收帧中的数据单元之前布置指示该数据单元的信息长度的定界符信息。
(22)根据(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指示接收帧的接收功率的信息、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的信息、用于指定接收帧的发送源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接收帧的编码方案信息或指示接收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何一项。
(23)根据(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检测接收帧的接收功率,以及
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功率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稍后要发送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24)根据(2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发送功率控制部分基于包括在发送帧的中间码中并指示发送帧的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的信息来控制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25)根据(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无线通信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接收帧的中间码中的指定接收帧的发送源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和指示接收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来单独地管理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以及与该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不同的其它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
(2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27)一种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的程序:
接收接收帧,该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该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2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被配置为发送发送帧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被配置为接收发送帧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前导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中间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被配置为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接收发送帧,以及
中间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从发送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附图标记列表]
11无线通信装置,53网络管理部分,54发送帧构建部分,55无线通信控制部分,56报头信息生成部分,57中间码生成部分,58发送功率控制部分,59无线发送处理部分,62无线接收处理部分,64中间码检测部分,65报头信息分析部分,66接收数据构建部分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前导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中间码生成部分,被配置为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
无线发送处理部分,被配置为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检测接收到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在前导码中包括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的训练字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发送帧中包括的数据单元的每个间隔处布置中间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数据单元具有可变长度的情况下,指示数据单元的信息长度的定界符信息紧接在发送帧中的该数据单元之前被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指示发送帧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的信息、用于指定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发送帧的编码方案信息和指示发送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何一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接收帧是与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不同的其它无线网络的信号并且接收功率等于或小于给定值的情况下,无线发送处理部分以由发送功率控制部分确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发送帧。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
生成将被布置在发送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
发送包括前导码和中间码的发送帧;
检测接收到的接收帧的接收功率;以及
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10.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被配置为接收接收帧,所述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所述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以及
中间码检测部分,被配置为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其中
无线接收处理部分检测接收帧的接收功率,并且
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功率控制部分,该发送功率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稍后要发送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在前导码中包括的除报头信息以外的字段的至少一部分的训练字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中间码和前导码中共同包括的字段在中间码中的布置与在前导码中的布置彼此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接收帧中包括的数据单元的每个间隔处布置中间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数据单元具有可变长度的情况下,紧接在接收帧中的数据单元之前布置指示该数据单元的信息长度的定界符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中间码包括指示接收帧的接收功率的信息、用于高级空间再利用的信息、用于指定接收帧的发送源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接收帧的编码方案信息和指示接收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何一项。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无线通信控制部分,被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接收帧的中间码中的指定接收帧的发送源所属的无线网络的信息和指示接收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来单独地管理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以及与该无线通信装置所属的无线网络不同的其它无线网络的通信状况。
1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接收帧,所述接收帧包括布置在接收帧的前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前导码和布置在所述帧的中间并且包括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的中间码;
从接收帧中检测中间码并提取包括在中间码中的报头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检测接收帧的接收功率,以及
基于接收功率来控制稍后要发送的发送帧的发送功率。
CN201880043289.1A 2017-07-06 2018-06-22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0892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2694 2017-07-06
JP2017132694 2017-07-06
PCT/JP2018/023766 WO2019009099A1 (ja) 2017-07-06 2018-06-22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750A CN110892750A (zh) 2020-03-17
CN110892750B true CN110892750B (zh) 2023-11-28

Family

ID=6495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3289.1A Active CN110892750B (zh) 2017-07-06 2018-06-22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375400B2 (zh)
EP (2) EP4325786A3 (zh)
JP (2) JP7147758B2 (zh)
CN (1) CN110892750B (zh)
ES (1) ES2969685T3 (zh)
MX (1) MX2019015460A (zh)
RU (1) RU2763967C2 (zh)
TW (1) TWI755551B (zh)
WO (1) WO2019009099A1 (zh)
ZA (1) ZA201907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69685T3 (es) * 2017-07-06 2024-05-22 Sony Group Corp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JP7079148B2 (ja) * 2017-09-06 2022-06-0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0841760B2 (en) * 2018-05-09 2020-11-1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vehicle-to-everything (NGV) devices in mobility scenarios
US11736245B2 (en) * 2019-01-04 2023-08-22 Mediatek Inc. Enhanced spatial reuse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20159059A1 (ko) * 2019-02-01 2020-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을 식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86838A1 (en) 2019-02-15 2022-03-1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308623B2 (ja) * 2019-02-28 2023-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350809B (zh) * 2019-08-06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感知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40960A1 (ja) * 2020-01-10 2021-07-1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TW202220402A (zh) * 2020-10-23 2022-05-16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294A (zh) * 2014-10-01 2017-05-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2355A1 (en) * 2004-05-13 2005-11-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mra) with different data rates for ieee 802.11n
JP4419731B2 (ja) * 2004-07-14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357748A2 (en) * 2008-11-27 2011-08-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863B1 (en) * 2009-07-23 2013-06-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idamble for WLAN PHY frames
US8837524B2 (en) * 2011-08-29 2014-09-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077594B2 (en) 2009-07-23 2015-07-0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037772B (zh) * 2009-12-07 2015-06-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td-scdma上行链路同步中提高同步移位命令传输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97883B (zh) * 2011-04-18 2017-12-26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减少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消耗
US9019914B2 (en) * 2011-06-08 2015-04-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for low data rate WLAN
CN103220077A (zh) 2012-01-21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30279379A1 (en) 2012-04-24 201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long data units
CN105940727B (zh) * 2014-02-04 2019-11-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wlan中基于功率节省模式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US9806868B2 (en) 2014-11-17 2017-10-31 Newracom, Inc. Frame transmitting method
US20160197755A1 (en) * 2015-01-07 2016-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erral Information in Postambles and Midambles
US10021695B2 (en) * 2015-04-14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frames
US9980233B2 (en) * 2015-12-17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ES2969685T3 (es) * 2017-07-06 2024-05-22 Sony Group Corp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EP3751894A4 (en) * 2018-02-09 2021-03-3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294A (zh) * 2014-10-01 2017-05-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12265A1 (en) 2022-09-29
MX2019015460A (es) 2020-02-24
JP7371740B2 (ja) 2023-10-31
EP3651493B1 (en) 2023-11-15
JPWO2019009099A1 (ja) 2020-04-30
US20200178120A1 (en) 2020-06-04
CN110892750A (zh) 2020-03-17
JP2022173324A (ja) 2022-11-18
EP4325786A2 (en) 2024-02-21
RU2019143111A (ru) 2021-06-23
WO2019009099A1 (ja) 2019-01-10
TWI755551B (zh) 2022-02-21
EP4325786A3 (en) 2024-05-15
TW201907695A (zh) 2019-02-16
EP3651493A4 (en) 2020-06-17
EP3651493A1 (en) 2020-05-13
ZA201907956B (en) 2020-10-28
RU2019143111A3 (zh) 2021-09-14
ES2969685T3 (es) 2024-05-22
US11375400B2 (en) 2022-06-28
RU2763967C2 (ru) 2022-01-12
JP7147758B2 (ja)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2750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US116019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ignal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498245B2 (en) Method of arrang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US10548156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US9510346B2 (en)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communication using traveling pilots
US10631142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xtending range of wireless networks
JP2018160937A (ja) 複数個の端末と同時に通信する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EP2495884A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of data in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210842A (zh) 在无线 lan 中无需数据帧的重复传输而恢复错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37054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2022026433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EP337192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80367242A1 (en) He-sig-b mcs value adapta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
AU2022331674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344586A1 (en) Ppdu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