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2115B - 液压打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打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2115B
CN110892115B CN201780093019.7A CN201780093019A CN110892115B CN 110892115 B CN110892115 B CN 110892115B CN 201780093019 A CN201780093019 A CN 201780093019A CN 110892115 B CN110892115 B CN 110892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bobbin
piston
rou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0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2115A (zh
Inventor
姜永基
赵载尚
金泰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os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os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os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os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92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2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2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03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of actuators, e.g. speed, floating fun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2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linearly sliding valves, e.g. spool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9/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9/14Control devices for the reciprocating piston
    • B25D9/26Control device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piston or the force or frequency of impac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96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for alternate or simultaneous use of different digging elements
    • E02F3/966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arrangements for alternate or simultaneous use of different digging elements of hammer-type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02F9/2225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ressure-compensating va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6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ments for hydraulic drives
    • E02F9/2267Valves or distribu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6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ments for hydraulic drives
    • E02F9/2275Hos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nd protec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7/00Control of flow
    • G05D7/01Control of flow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7/0126Control of flow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piston or plunger associated with one or more springs
    • G05D7/0133Control of flow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piston or plunger associated with one or more springs within the flow-path
    • G05D7/014Control of flow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piston or plunger associated with one or more springs within the flow-path using sli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09/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2209/002Pressure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09/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2209/007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having a tubular-slide valve, which is not coaxial with the pis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9/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9/14Control devices for the reciprocating piston
    • B25D9/16Valve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25D9/18Valve arrangements therefor involving a piston-type slide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9/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9/14Control devices for the reciprocating piston
    • B25D9/16Valve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25D9/20Valve arrangements therefor involving a tubular-type slide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到挖掘机等建筑设备而活塞下降来对杆进行打击,由此杆对地基的岩层等进行破碎的液压打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地基的岩层的状态感测在活塞与汽缸之间具备到上部的上部腔室的压力大小而自动转换打击模式的液压打击装置。

Description

液压打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打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挖掘机等建筑设备而活塞下降来打击杆,由此所述杆对地基的岩层等进行破碎的液压打击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打击装置作为安装到挖掘机、铲车等建筑设备而对岩层或混凝土等进行破碎的设备,在汽缸进行动作时活塞下降而打击作为破碎工具的杆(rod),所述杆对地基的混凝土及岩层等破碎目标物施加冲击力来进行破碎。
液压打击装置可根据活塞的上止点的位置来调节施加到杆的打击力,如上所述的打击力调节大致可包括两种打击。换句话说,液压打击装置的打击可分为通过具有相对较高的上止点而较强地打击杆的长打(long-stroke)、与通过具有相对较低的上止点而较弱地打击杆的短打(short-stroke)。如上所述的长打在对主要由硬岩构成的地基进行破碎时有效,短打在对主要由软岩构成的地基进行破碎时有效。
因此,开发有一种可根据地基的岩层的状态而转换成所述打击、即长打或短打的液压打击装置,作为这种液压打击装置,公开有韩国注册专利第10-1072069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液压打击装置。
专利文献1的破碎机可利用打击调节阀而不使破碎机的打击杆由活塞空打且选择性地执行强打、弱打动作,所述打击调节阀通过选择性地使设置到破碎机的汽缸外侧的破碎机的用于调节打击力及防止空打的方向转换部的强打标记部、弱打标记部及防空打标记部中的任一者旋转的动作而与其连设。
然而,专利文献1的破碎机只有使方向转换部旋转,打击力调节阀才能阻断防空打管路或强打转换管路而执行强打模式或弱打模式。因此,在进行通过破碎机对地基的岩层进行破碎的作业时,只有使用者直接掌握岩层的状态而使方向转换部旋转,才能转换强打或弱打来执行,因此存在作业效率下降,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地基的岩层的状态而感测在活塞与汽缸之间具备到上部的上部腔室的压力大小来自动转换打击模式的液压打击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液压打击装置具有以可在汽缸内升降的方式设置的活塞、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上部的上部腔室、及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下部的下部腔室,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控制阀,控制所述活塞的升降;打击力调节阀,控制所述活塞控制阀;岩层强度感测阀,控制所述打击力调节阀;第4供给线,将所述岩层强度感测阀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以及第3动作线,将所述打击力调节阀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所述活塞控制阀包括:主体;活塞控制阀腔室,形成到所述主体的内部;升降部,以可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腔室之间升降的方式设置;以及第1槽,形成到所述升降部;且在所述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由所述第1槽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的连接阻断,随着所述岩层强度感测阀进行动作而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通过所述第4供给线及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液压油而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
另外,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腔室,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之间;第3供给线,将流入液压油的流入口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第1短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第2短打线,将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第1长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与所述中间腔室连接的部分较所述第1短打线更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的上部;以及第2长打线,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具备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的第1线轴,在所述第1线轴加压而上升时,所述第1线轴阻断所述第1短打线与第2短打线的连接,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连接,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
另外,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腔室,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之间;第3供给线,将流入液压油的流入口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第1短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第2短打线,将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第1长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与所述中间腔室连接的部分较所述第1短打线更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的上部;以及第2长打线,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具备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的第1线轴,所述第1线轴包括: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构成所述第1线轴的下表面;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的上部;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的上部;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的上部,构成所述第1线轴的上表面;第1线轴下部连接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与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之间;以及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与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之间;且在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内以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沿所述第3动作线方向定位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的情况下,所述第1线轴位于第1设置位置,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通过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
另外,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阻断,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通过所述第3供给线供给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
另外,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内以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沿所述第3动作线方向定位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的情况下,所述第1线轴位于第2设置位置,在以位于所述第2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在以位于所述第2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通过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
另外,所述液压打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的截面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液压打击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打击模式可根据地基的岩层的状态而自动转换成短打模式或长打模式,由此可有效率地对地基进行破碎。
根据升降部的位置而第1槽将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或阻断上述连接,由此可容易地从短打模式转换成长打模式。
在第1线轴上升到上升位置的情况下,因第3供给线与第3动作线连接而不仅具有容易地使升降部上升到中间位置的效果,而且有助于第1线轴在上升位置保持充足的时间,因此可更容易地转换成长打模式。
将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的设置位置择一为第1设置位置或第2设置位置,由此可转换成短打模式或长打模式,或者可仅保持为长打模式,因此具有可根据破碎作业地区的岩层的状态而以所期望的打击模式执行作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的图。
图1b是放大表示图1a的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c是放大表示图1a的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设置到第1设置位置且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d是放大表示图1a的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在图1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上升而位于第1上止点的状态的图。
图3a是表示在图2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b是放大表示图3a的活塞控制阀的图。
图4是表示在图3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下降而位于下止点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第3供给线与第3动作线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7a是表示在图6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上升而位于第2上止点,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下降而阻断第3供给线与第3动作线的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7b是放大表示图7a的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在图7a的状态下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1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设置在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说明中提及的打击力调节阀500及岩层强度感测阀600在图1a等中表示为位于液压打击装置10的汽缸100的外部,但这种图示是为了便于说明,打击力调节阀500及岩层强度感测阀600可理解为与活塞控制阀400相同地以位于汽缸100的内部的方式设置。
下述说明中提及的第1上止点是指像图2所示一样活塞200上升到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位于第1短打线731的上部时为止的状态,第2上止点是指像图7a所示一样活塞200上升到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位于第1长打线741的上部时为止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第1长打线741与中间腔室112的连接部分较第1短打线731更位于中间腔室112的上部,因此第2上止点具有高于第1上止点的活塞200的位置。
另外,下止点是指如下状态:如图4所示,活塞200下降而活塞200的下部面与杆300的上部面接触,由此对杆300的上部面进行打击。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的图,图1b是放大表示图1a的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c是放大表示图1a的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设置到第1设置位置且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d是放大表示图1a的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在图1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上升而位于第1上止点的状态的图,图3a是表示在图2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3b是放大表示图3a的活塞控制阀的图,图4是表示在图3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下降而位于下止点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4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在图5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岩层强度感测阀的第2线轴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第3供给线与第3动作线连接的状态的图,图7a是表示在图6的液压打击装置的状态下活塞上升而位于第2上止点,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下降而阻断第3供给线与第3动作线的连接的状态的图,图7b是放大表示图7a的活塞控制阀的升降部位于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在图7a的状态下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1a的液压打击装置的打击力调节阀的第1线轴设置到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的图。
如图1a至图1d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包括:流入口700,流入液压油;流出口800,流出液压油;活塞200,以可在汽缸100内升降的方式设置;杆300,由活塞200打击而对地基进行破碎;上部腔室113,在活塞200与汽缸100之间具备到上部;下部腔室111,在活塞200与汽缸100之间具备到下部;中间腔室112,在活塞200与汽缸100之间具备到上部腔室113与下部腔室111之间;活塞控制阀400,控制活塞200的升降;打击力调节阀500,控制活塞控制阀400;岩层强度感测阀600,控制打击力调节阀500;第1供给线711,将流入口7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2供给线712,将流入口700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第3供给线713,将流入口700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第4供给线714,将岩层强度感测阀6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1动作线721,通过将第2短打线732、第2长打线742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而将打击力调节阀5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2动作线722,将上部腔室113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第3动作线723,将打击力调节阀5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1短打线731,将中间腔室112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第2短打线732,通过将第1短打线731与第1动作线721连接而将第1短打线731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1长打线741,将中间腔室112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与中间腔室112连接的部分较第1短打线731更位于中间腔室112的上部;第2长打线742,通过将第1长打线741与第1动作线721连接而将第1长打线741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第1流出线811,通过将主流出线810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而将流出口800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第2流出线812,通过将主流出线810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而将流出口800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以及第3流出线813,通过将主流出线810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而将流出口800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
流入口700及流出口800
流入口700是指在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内部供给液压油时流入液压油的通路,流出口800是指在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回收液压油时流出液压油的通路。
流入口700与通过泵(未图示)供给液压油的高压线连接,流出口800与通过泵(未图示)吸入液压油的低压线连接。
另外,高压线与低压线在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彼此连接,因此高压线、低压线与液压打击装置10构成一个液压循环回路。
因此,如果泵运转,则液压油通过高压线及流入口700流入供给到液压打击装置10的内部、即汽缸100的内部,在此情况下,以高压状态供给液压油。
另外,高压状态的液压油经由下文叙述的阀及线而通过低压线与流出口800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即汽缸100的外部流出,在此情况下,以低压状态吸入液压油而流出并回收。
如上所述,在图1a等中表示为流入口700及流出口800位于汽缸100的外部,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流入口700及流出口800可形成到汽缸100。
汽缸100
以下,对汽缸100进行说明。
在汽缸100的内部形成空腔110,在空腔110以可升降的方式设置活塞200。
在空腔110的上部形成有气体腔室114,在空腔110的下部以可升降的方式设置由活塞200打击的杆300。
在汽缸100设置有活塞控制阀400、岩层强度感测阀600、打击力调节阀500及蓄能器120。
下部腔室111表示由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的下部与汽缸100的内部、即空腔110形成的空间。
下部腔室111发挥流入高压液压油而使活塞200向上部上升的功能,通过第1供给线711及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流入口700连接。
中间腔室112位于下部腔室111的上部,表示由活塞200的上部凸阶220与下部凸阶210之间及汽缸100的内部、即空腔110形成的空间。
中间腔室112与下文叙述的第1短打线731、第2短打线732、第1长打线741、第2长打线742及主流出线810连接,在下文中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上部腔室113位于中间腔室112的上部,表示由活塞200的上部凸阶220的上部与汽缸100的内部、即空腔110形成的空间。
上部腔室113发挥流入高压液压油而使活塞200向下部下降的功能,通过第2动作线722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
气体腔室114表示构成空腔110的最上部的空间,在气体腔室114的内部填充有氮气。
填充在气体腔室114的内部的氮气在发挥不使上升的活塞200与气体腔室114的上部接触的缓冲功能的同时,发挥通过所述氮气的气压向下部推动活塞200而有助于活塞200下降的功能。
蓄能器120发挥如下功能:在活塞200利用填充在内部的氮气下降到下止点而对杆300进行打击时,缓冲下部腔室111的压力瞬间上升而防止因下部腔室111的压力上升引起的液压油滞留。
活塞200
以下,对活塞200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活塞200以可升降的方式设置到形成在汽缸100内部的空腔110的内部,在活塞200的下部形成下部凸阶210,在活塞200的上部形成有上部凸阶220。
因此,如果对下部腔室111供给高压液压油,则所述高压液压油向上部推动下部凸阶210,由此使活塞200上升。
另外,如果对上部腔室113供给高压液压油,则所述高压液压油向下部推动上部凸阶220,由此使活塞200下降。
如果液压油供给到上部腔室113而活塞200下降,则活塞200打击位于活塞200的下部的杆300。
如上所述,由活塞200打击的杆300下降而打击地基,因此可对地基进行破碎等。
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及上部凸阶220的直径具有与空腔110的直径相同的尺寸。
另外,上部凸阶220的液压面积形成为大于下部凸阶210的液压面积。换句话说,上部凸阶220的宽度形成为大于下部凸阶210的宽度,因此由所述液压油形成的液压面积中上部凸阶220大于下部凸阶210。
因此,在同时对上部腔室113与下部腔室111供给高压液压油的情况下,向下部推动上部凸阶220的加压力更大地发挥作用,因此活塞200可容易地下降。
活塞控制阀400
以下,对活塞控制阀400进行说明。
活塞控制阀400发挥如下功能:通过选择性地控制供给到上部腔室113的液压油的供给来控制活塞200的升降。
如图1a及图1b所示,活塞控制阀400通过第1供给线711与流入口700连接,通过第1动作线721与第2短打线732及第2长打线742连接,通过第3动作线723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通过第4供给线714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通过第1流出线811、第1-1流出线811a、第1-2流出线811b及第1-3流出线811c与流出口800连接。
另外,如图1a及图1b所示,活塞控制阀400设置到液压打击装置10的汽缸100的内部,且包括:主体410,固定地设置到汽缸100的内部;活塞控制阀腔室420,形成到主体410的内部;升降部430,以可在主体410与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之间升降的方式设置;以及第1槽至第3槽431、432、433,形成到升降部430。
主体410是活塞控制阀400中固定地设置到汽缸100的部分,主体410的外表面与第4供给线714、第1动作线721、第3动作线723、第1-1流出线811a、第1-2流出线811b及第1-3流出线811c连接。
另外,在主体410的上部形成有供升降部430的插入部434插入的插入腔室411。
这种插入腔室411在插入部434插入到插入腔室411的下部的同时,与第1-1流出线811a连接。
因此,流入在插入腔室411的液压油可通过第1-1流出线811a向汽缸100的外部流出。
活塞控制阀腔室420表示形成到主体410内部的空间,发挥将蓄能器120、下部腔室111及上部腔室113与第1供给线711连接的功能。
升降部430以与主体410的内表面密接的方式设置,且以通过供给液压油而可在主体410与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之间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
如上所述的升降部430的动作根据是否向第1动作线721供给液压油而实现。
在升降部430像图1b所示一样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即升降部430位于主体410的下部的情况下,阻断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的连接,因此可阻断高压液压油向上部腔室113的供给。
在升降部430上升而像图3b所示一样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即升降部430位于主体410的上部的情况下,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连接,因此可实现高压液压油向上部腔室113的供给。
在升降部430形成有插入到主体410的插入腔室411的插入部434及第1槽至第3槽431、432、433。
插入部434插入在主体410的插入腔室411,发挥有助于升降部430不偏斜而在固定位置升降的功能。
第1槽431发挥如下功能:在升降部430像图1b所示一样位于下降位置或像图7b所示一样位于中间位置时,将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
因此,在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或中间位置时,通过第4供给线714供给的液压油可通过第1槽431及第3动作线723供给到打击力调节阀500而使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
然而,在因如上所述的第1槽431的构造而升降部430像图3b所示一样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即升降部430位于主体410的上部的情况下,阻断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的连接,第3动作线723通过第1槽431与第1-3流出线811c连接。
因此,残留在第3动作线723的液压油可通过第1-3流出线811c容易地向汽缸100的外部流出。
换句话说,残留在第3动作线723的液压油通过第1-3流出线811c、第1流出线811及主流出线810向流出口800流出,由此可容易地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回收。
第2槽432在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与第1-2流出线811b及上部腔室113连接。
因此,在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时,上部腔室113内部的液压油可通过第1-2流出线811b向汽缸100的外部流出,由此可容易地实现活塞200的上升。
换句话说,残留在上部腔室113的液压油通过第1-2流出线811b、第1流出线811及主流出线810向流出口800流出,由此可容易地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回收,因此可容易地实现活塞200的上升。
第3槽433与第1动作线721连接,在通过第1动作线721供给高压液压油时,所述液压油对第3槽433进行加压,由此可发挥使升降部430向上部上升的功能。
因此,如果通过第1动作线721向第3槽433的内部供给液压油,则升降部430上升,由此可向上部腔室113供给液压油,因此可实现活塞200的下降。
打击力调节阀500
以下,对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说明。
打击力调节阀500发挥通过对活塞控制阀400向上部腔室113供给液压油的时点进行控制而控制活塞控制阀400的功能,具备使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的第1线轴510。
如图1a及图1c所示,打击力调节阀500通过第3供给线713与流入口700连接,通过第3动作线723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通过第3流出线813及主流出线810与流出口800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4供给线714将岩层强度感测阀6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因此通过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间接地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连接。
另外,通过第1短打线731与中间腔室112连接,通过第2短打线732及第1动作线721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
另外,通过第1长打线741与中间腔室112连接,通过第2长打线742及第1动作线721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
如图1c所示,第1线轴510包括: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设置到打击力调节阀500的内部,构成第1线轴510的下表面;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形成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的上部;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形成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的上部;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形成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的上部,构成第1线轴510的上表面;第1线轴下部连接部514,形成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与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之间;以及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形成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与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之间。
另外,第1线轴510可根据设置到打击力调节阀500的位置而分为第1设置位置或第2设置位置。
第1设置位置是指像图1c所示一样以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在打击力调节阀500内位于第3动作线723方向的方式设置。
在这种第1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插入到第1弹簧520,第1弹簧520通过弹性力对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的上表面进行加压。
另外,在第1设置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3动作线723供给的液压油对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进行加压,因此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
第2设置位置是指像图9所示一样以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在打击力调节阀500内位于第3动作线723方向的方式设置。
换句话说,第2设置位置是将第1设置位置的第1线轴510的方向上下反转而设置到打击力调节阀500内。
在这种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下,呈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位于第1弹簧520方向且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对第1弹簧520进行加压的形态。
另外,在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3动作线723供给的液压油对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进行加压,因此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
第1线轴510的功能根据所述第1设置位置及第2设置位置而产生差异,在下述说明中,以第1线轴510位于第1设置位置的情况为基准进行说明,对第1线轴510位于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另外进行说明。
在以第1线轴510位于第1设置位置的情况为前提而像图1c所示一样第1线轴510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阻断,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的连接由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阻断。
因此,在图1c的状态、即第1线轴510位于第1设置位置且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在活塞200上升时,中间腔室112的液压油通过第1短打线731、第2短打线732及第1动作线721向活塞控制阀400供给,活塞200位于第1上止点。
如上所述,将使活塞200位于第1上止点的打击模式(percussion mode)称为短打模式(short-stroke mode),在下文中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在以第1线轴510位于第1设置位置的情况为前提而像图6所示一样第1线轴510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下部连接部514阻断,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相互连接。
因此,在图6的状态、即第1线轴510位于第2设置位置且位于上升位置的状态下,在活塞200上升时,中间腔室112的液压油通过第1长打线741、第2长打线742及第1动作线721向活塞控制阀400供给,活塞200位于第2上止点。
如上所述,将使活塞200位于第2上止点的打击模式(percussion mode)称为长打模式(long-stroke mode),在下文中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另外,打击力调节阀500为了使设置位置容易地变更成如上所述的第1线轴510的第1设置位置或第2设置位置,优选为以装卸式构成覆盖设置第1弹簧520与第1线轴510的空间的罩盖530。
岩层强度感测阀600
以下,对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说明。
岩层强度感测阀600发挥通过向打击力调节阀500供给液压油来控制其动作而对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控制的功能,具备使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的第2线轴610。
如图1a及图1d所示,岩层强度感测阀600通过第2供给线712与流入口700连接,
通过第4供给线714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通过第2动作线722与上部腔室113连接,通过第2流出线812及主流出线810与流出口800连接。
在此情况下,第3动作线723将打击力调节阀500与活塞控制阀400连接,因此通过第4供给线714及第3动作线723间接地与打击力调节阀500连接。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岩层强度感测阀600根据由杆300破碎的地基的岩层的强度来控制其动作,在下文中详细地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d所示,第2线轴610设置到岩层强度感测阀内,
第2线轴610包括:第2线轴加压面611,构成第2线轴610的下表面;第2线轴阻断部612,形成到第2线轴加压面611的上部;以及第2线轴连接部613,形成到第2线轴加压面611与第2线轴阻断部612之间。
在此情况下,以沿第2动作线722方向定位第2线轴加压面611的方式设置第2线轴610。因此,通过第2动作线722供给的液压油对第2线轴加压面611进行加压,由此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
在第2线轴610像图1d所示一样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第2线轴阻断部612阻断第2供给线712与第4供给线714的连接。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第2动作线722供给液压油而加压第2线轴610的第2线轴加压面611,由此在第2线轴610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第2线轴连接部613将第2供给线712与第4供给线714连接。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地基破碎动作
以下,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地基破碎动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可根据由杆300破碎的地基的岩层强度而通过在液压打击装置10的阀及线流动的液压油自动地转换打击模式。
因此,与以往的液压打击装置不同,使用者无需逐一掌握地基的岩层的状态来转换打击模式。
详细而言,在液压打击装置10打击主要由岩层的强度较弱的软岩(soft rock)构成的地基的情况下,岩层强度感测阀600不进行动作,因此像图2所示一样保持使活塞200上升到第1上止点的短打模式而执行地基破碎。
第1上止点是指像图2所示一样活塞200上升到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位于第1短打线731的上部时为止的状态。
相反地,在液压打击装置10打击主要由岩层的强度较强的硬岩(hard rock)构成的地基的情况下,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因此像图7a所示一样转换成活塞200上升到第2上止点的长打模式而执行地基破碎。
在所述长打模式的情况下,活塞200上升到第2上止点后对杆300进行打击,因此施加到杆300的打击力(或冲击力)强于短打模式。其原因在于:第2上止点的高度高于第1上止点的高度。
因此,杆300对地基进行破碎的打击力也变强,由此非常有效地对硬岩进行破碎。
通过短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
以下,详细地对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在打击主要由软岩构成的地基时执行的短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进行说明。
按照图1a、图2、图3a、图4的顺序实现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短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
首先,为了对地基的软岩进行破碎,以与地基接触的方式定位液压打击装置10的杆300来准备对地基进行破碎。
此后,如果在图1a所示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状态下从高压线供给高压液压油而通过流入口700流入到液压打击装置10的内部,则高压液压油向第1供给线711至第3供给线713流动。
在此情况下,第2供给线712由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的第2线轴阻断部612阻塞,因此第2供给线712的液压油无法向第4供给线714流动。
另外,第3供给线713由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的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阻塞,因此第3供给线713的液压油无法向第3动作线723流动。
相反地,通过第1供给线711流动的液压油通过活塞控制阀400及汽缸100的内部流动而向下部腔室111供给。
供给流入到下部腔室111的高压液压油推升活塞200的下部凸阶210的下表面,因此像图2所示一样活塞200上升到第1上止点。
在所述活塞200上升的情况下,残留在上部腔室113的液压油通过活塞控制阀400的第2槽432及第1-2流出线811b向第1流出线811流动,流动到第1流出线811的液压油通过主流出线810及流出口800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流出而回收。
因此,上部腔室113的内部压力减小,由此活塞200可容易地上升。
随着活塞200上升到第1上止点,下部腔室111与第1短打线731连接,因此下部腔室111的高压液压油通过第1短打线731、第2短打线732及第1动作线721向活塞控制阀400流动。
通过第1动作线721流动到活塞控制阀400的高压液压油对形成在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的第3槽433进行加压,因此像图3a及图3b所示一样升降部430上升而到达上升位置。
随着升降部430上升,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连接,因此供给在活塞控制阀腔室420的高压液压油向上部腔室113流动。
供给流动到上部腔室113的高压液压油推压活塞200的上部凸阶220的上表面,因此像如图4所示一样活塞200下降到下止点。
在所述活塞200下降的情况下,残留在下部腔室111的液压油通过主流出线810及流出口800向液压打击装置10的外部流出而回收。
因此,下部腔室111的内部压力减小,由此活塞200可容易地下降。
随着活塞200下降到下止点,活塞200的下表面打击杆300的上表面,所打击的杆300因其冲击而下降,从而对地基的软岩进行破碎而实现软岩破碎。
在杆300对软岩进行破碎后,斥力传递到活塞200。在此情况下,由于软岩具有较弱的强度,因此传递到活塞200的斥力相对微弱,由此上部腔室113内部的液压油的压力微弱地上升。
因此,与上部腔室113连接的第2动作线722内部的液压油的压力也不足以使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上升,由此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不上升而像图1d所示一样保持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
另外,如果活塞200位于下止点,则主流出线810、中间腔室112及第1短打线731连接,因此通过第1动作线721供给而推动第3槽433来使升降部430上升的液压油通过主流出线810及流出口800流出,由此像图4所示一样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再次下降而回到下降位置。
如上所述,如果活塞200位于下止点而对杆300进行打击,则活塞200再次返回到图1a的位置,通过反复上述顺序,可反复通过活塞200的短打模式对地基进行破碎。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通过反复图1a至图4的状态来执行液压打击装置10的短打模式。
通过长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
以下,详细地对通过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打击主要由硬岩构成的地基时执行的强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进行说明。
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强打模式进行的地基破碎按照图1a、图2、图3a、图5、图6、图7a、图8的顺序实现。
在短打模式的图4的状态下开始液压打击装置10的强打模式。因此,图1至图4所示的活塞200的上升等动作与所述短打模式的动作相同,省略其说明。
液压打击装置10在经过在所述短打模式中说明的图4的状态后,活塞200完全下降而位于下止点,由此活塞200的下表面打击杆300的上表面。因此,所打击的杆300下降而打击地基的硬岩,由此实现硬岩破碎。
如果杆300对硬岩进行破碎,则斥力传递到活塞200。在此情况下,由于硬岩具有较强的强度,因此传递到活塞200的斥力非常大,由此上部腔室113内部的液压油的压力瞬间上升到高压。
因此,与上部腔室113连接的第2动作线722内部的液压油的压力足以使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上升,因此通过第2动作线722流动的液压油对第2线轴610的第2线轴加压面611进行加压。
因此,如图5所示,第2线轴610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
随着第2线轴610位于上升位置,第2供给线712与第4供给线714连接,因此从流入口700供给的高压液压油通过第2供给线712及第4供给线714向活塞控制阀400供给。
在此情况下,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因此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由升降部430的第1槽431连接(参照图1b)。
因此,流动到第4供给线714的液压油通过第1槽431向第3动作线723流动而对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的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进行加压。
随着加压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第1线轴510像图6所示一样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
因此,如上所述,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512阻断,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
在此情况下,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位于下降位置。
其原因在于:通过第2动作线722流动的上部腔室113的液压油因上部腔室113内部的压力瞬间上升而流动,因此无法再对第2线轴加压面611进行加压。因此,如图6所示,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
如上所述,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阻断,与此相反,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连接,由此液压打击装置10的短打模式转换成长打模式。
因此,如果向下部腔室111供给高压液压油,则像图7a所示一样活塞200上升到第2上止点。
其原因在于: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阻断,故而供给到下部腔室111的液压油流入至形成有第1长打线741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活塞200上升至第2上止点的中途,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像图7b所示一样上升至中间位置。
其原因在于:在图6的状态下,从第4供给线714供给的液压油推升第1槽431,由此升降部430略微上升。
当然,在像上述内容一样升降部430位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第1槽431也将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
然而,因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位于下降位置而中断从第4供给线714供给液压油,因此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像图7a所示一样略微下降,由此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的连接由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阻断。
如果活塞200上升而到达第2上止点,则下部腔室111的液压油通过第1长打线741、第2长打线742及第1动作线721向活塞控制阀400流动。
因此,通过第1动作线721流动的液压油推动第3槽433而升降部430上升,由此升降部430位于上升位置。
因此,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连接,高压液压油供给到上部腔室113,从而可像图5所示一样活塞200下降到下止点而对杆300进行打击。
如上所述,如果活塞200下降到下止点而活塞200的下表面对杆300的上表面进行打击,则活塞200再次受到斥力而反复上述顺序,由此液压打击装置10可反复通过长打模式进行破碎。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在依序执行图1a至图4、图5至图8的状态后,依序反复图5至图8的状态,由此执行液压打击装置10的长打模式。
与以往的液压打击装置不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液压打击装置10根据岩层的状态自动地转换打击模式,由此可有效率地对地基进行破碎。
另外,在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而使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时,在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及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第1槽431将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在升降部430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第1槽431阻断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的连接,由此可容易地从短打模式转换成长打模式。
详细而言,如果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即第2线轴610位于上升位置,则高压液压油通过第4供给线714向活塞控制阀400供给。
在此情况下,在升降部430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供给高压液压油,这种高压液压油通过与第1槽431连接的第3动作线723流动而对第1线轴510进行加压,由此使打击力调节阀500进行动作。
第1线轴510加压而上升,由此如果第1线轴510位于上升位置,则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第2线轴610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因此高压液压油拘束在第4供给线714、第1槽431、第3动作线723、第3供给线713、第2供给线712、第1供给线711及活塞控制阀腔室420。
换句话说,所述第4供给线714等瞬间形成封闭回路,由此液压油推动第1槽431而升降部430上升到中间位置。
随着升降部430上升到中间位置,第1槽431阻断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的连接,因此第1线轴510再次下降。
另外,在此情况下,通过第1长打线741及第2长打线742供给的液压油通过第1动作线721向第3槽433供给而使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完全上升,由此向上部腔室113供给液压油。
如上所述,从短打模式向长打模式的转换根据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的位置、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的位置及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的位置分别位于何处而实现。
换句话说,通过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动作(即,第2线轴610上升)实现打击力调节阀500的动作,通过打击力调节阀500的动作(即,第1线轴510上升)连接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随着活塞控制阀400的升降部430上升到中间位置,打击力调节阀500的动作中断(即,第1线轴510下降),随着活塞200到达第2上止点,通过第1长打线741及第2长打线742供给液压油而升降部430完全上升,从而活塞200再次下降。
因此,向长打模式的转换中重要的是活塞控制阀400、打击力调节阀500、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有机的动作,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根据所述升降部430的位置连接与否具有使这种有机的动作变容易的效果。
另外,在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上升至上升位置的情况下,第3供给线713与第3动作线723连接,因此不仅具有液压油使升降部430容易地上升到中间位置的效果,而且具有如下效果:有助于第1线轴510在上升位置保持充足的时间,由此可更容易地转换成长打模式。
液压打击装置10的径自行为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液压打击装置10可具有短打模式与长打模式之间的打击模式。
例如,在传递到活塞200的斥力为使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上升到低于上升位置的程度的力的情况下,通过第4供给线714与第3动作线723流动的液压油的量以相对少于上述情况的方式流动。因此,因相对少量的液压油而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仅在短时间内上升。
因此,在活塞200以具有第1上止点与第2上止点之间的上止点的程度上升时,液压油通过第1短打线731、第2短打线732及第1动作线721向活塞控制阀400流入而使升降部430上升,由此将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连接。
随着活塞控制阀腔室420与上部腔室113连接,高压液压油供给到上部腔室113,从而活塞200下降到下止点而对杆300进行打击。
如上所述,随着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上升的时间而活塞200的上止点高于第1上止点的高度,但可位于低于第2上止点的高度。
换句话说,如果根据岩层的状态而传递到活塞200的斥力仅具有使岩层强度感测阀600的第2线轴610上升的程度的力,则活塞200的上止点可根据所述斥力的大小而位于所述短打模式的第1上止点(图2的状态)与所述长打模式的第2上止点(图7a的状态)的范围内。
因此,活塞200的上止点的位置可位于图2的状态与图7a的状态的范围内,由此液压打击装置10的打击可实现根据岩层状态的连续行为、即除非阶段行为以外的径自行为。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通过所述径自行为对地基进行破碎时,即便破碎的岩层的状态持续改变,也可与此对应地自动改变活塞200的上止点的位置。
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可根据岩层的强度立即实现所述短打模式、长打模式或短打模式与长打模式之间的打击模式(满足“第1上止点<上止点<第2上止点”的条件的模式)的转换,由此液压打击装置10的破碎效率上升。
与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的第2设置位置对应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动作
以下,对以位于第2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的情况下的液压打击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1线轴510可根据其设置位置分为第1设置位置与第2设置位置,这种第2设置位置的第1线轴510表示在图9。
如图9所示,具有第2设置位置的第1线轴510呈如下形态:在打击力调节阀500的内部,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沿第3动作线723方向定位,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与第1弹簧520抵接。
因此,在液压打击装置10对主要由软岩构成的地基进行破碎,由此岩层强度感测阀600不进行动作而第1线轴510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阻断,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
另外,在液压打击装置10对主要由硬岩构成的地基进行破碎,由此岩层强度感测阀600进行动作而第1线轴510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的连接也由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阻断,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的连接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
如上所述,在第1线轴510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也仅将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连接的原因在于: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的截面面积。
详细而言,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51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的截面面积,因此即便通过第3动作线723供给的液压油对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516进行加压,第1线轴510也不会较高地上升。
因此,即便第1线轴510位于上升位置,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也保持由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515连接的状态,第1短打线731与第2短打线732保持由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513阻断连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第1线轴510在打击力调节阀500内位于第2设置位置的情况下,与岩层强度感测阀600是否进行动作无关而第1长打线741与第2长打线742连接,由此液压打击装置10始终保持长打模式。因此,与地基的岩层的强度无关而活塞200上升到第2上止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打击装置10具有如下效果:可根据将打击力调节阀500的第1线轴510设置到第1设置位置及第2设置位置中的哪个设置位置而选择转换进行短打模式或长打模式,或者仅保持长打模式。
换句话说,在地基的岩层混合存在有软岩与硬岩的地区,将第1线轴510设置到第1设置位置,由此可使短打模式或长打模式可根据地基的岩层的状态自动转换,由此可有效率地对地基进行破碎。
另外,在地基的岩层主要由硬岩构成的地区,将第1线轴510设置到第2设置位置,由此可始终保持长打模式而快速地对地基进行破碎。
如上所述,液压打击装置10的使用者根据要执行破碎作业的地区的特性而简单地改变第1线轴510的设置位置来设置,由此可提高作业的效率。
另外,如上所述,以装卸式构成覆盖设置第1弹簧520与第1线轴510的空间的罩盖530,由此具有可容易地使设置位置变更成第1线轴510的第1设置位置或第2设置位置的效果。
如上所述,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形而实施。

Claims (6)

1.一种液压打击装置,其具有以可在汽缸内升降的方式设置的活塞、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上部的上部腔室、及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下部的下部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打击装置包括:
活塞控制阀,控制所述活塞的升降;
打击力调节阀,控制所述活塞控制阀;
岩层强度感测阀,控制所述打击力调节阀;
第4供给线,将所述岩层强度感测阀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以及
第3动作线,将所述打击力调节阀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且
所述活塞控制阀包括:
主体;
活塞控制阀腔室,形成到所述主体的内部;
升降部,以可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腔室之间升降的方式设置;以及
第1槽,形成到所述升降部;且
在所述升降部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由所述第1槽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的连接阻断,
随着所述岩层强度感测阀进行动作而所述第4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通过所述第4供给线及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液压油来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腔室,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之间;
第3供给线,将流入所述液压油的流入口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
第1短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
第2短打线,将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
第1长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与所述中间腔室连接的部分较所述第1短打线更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的上部;以及
第2长打线,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且
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具备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的第1线轴,
在所述第1线轴加压而上升时,所述第1线轴阻断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连接,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腔室,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汽缸之间具备到所述上部腔室与所述下部腔室之间;
第3供给线,将流入所述液压油的流入口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
第1短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
第2短打线,将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
第1长打线,将所述中间腔室与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连接,与所述中间腔室连接的部分较所述第1短打线更位于所述中间腔室的上部;以及
第2长打线,将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活塞控制阀连接;
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具备使所述打击力调节阀进行动作的第1线轴,
所述第1线轴包括:
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构成所述第1线轴的下表面;
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的上部;
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的上部;
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的上部,构成所述第1线轴的上表面;
第1线轴下部连接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与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之间;以及
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形成到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与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之间;且
在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内以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沿所述第3动作线的方向定位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的情况下,所述第1线轴位于第1设置位置,
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通过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所述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下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阻断,
在以位于所述第1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通过所述第3供给线供给所述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3供给线与所述第3动作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打击力调节阀内以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沿所述第3动作线的方向定位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的情况下,所述第1线轴位于第2设置位置,
在以位于所述第2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1线轴位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
在以位于所述第2设置位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线轴且所述第3动作线供给所述液压油来加压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而所述第1线轴位于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1短打线与所述第2短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阻断部阻断,所述第1长打线与所述第2长打线的连接由所述第1线轴上部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轴下部加压面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1线轴上部加压面的截面面积。
CN201780093019.7A 2017-07-24 2017-07-25 液压打击装置 Active CN110892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93279A KR101907432B1 (ko) 2017-07-24 2017-07-24 유압 타격 장치
KR10-2017-0093279 2017-07-24
PCT/KR2017/007976 WO2019022265A1 (ko) 2017-07-24 2017-07-25 유압 타격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2115A CN110892115A (zh) 2020-03-17
CN110892115B true CN110892115B (zh) 2021-12-17

Family

ID=63876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019.7A Active CN110892115B (zh) 2017-07-24 2017-07-25 液压打击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8929B2 (zh)
EP (1) EP3660224A1 (zh)
JP (1) JP7059350B2 (zh)
KR (1) KR101907432B1 (zh)
CN (1) CN110892115B (zh)
WO (1) WO2019022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2601B1 (ko) * 2018-11-09 2020-02-03 가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4단 가변 지능형 유압브레이커 장치
KR102166409B1 (ko) * 2020-07-16 2020-10-15 주식회사 에이펙스인터내셔널 암석의 종류에 따라서 타격 속도를 조절하는 브레이커용 타격속도 조절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4989A (en) * 1990-01-10 1992-08-04 Izumi Products Company Hydraulic breaker
JPH10306677A (ja) * 1997-04-30 1998-11-17 Furukawa Co Ltd 油圧さく岩機のピストンストローク制御機構
JPH11182170A (ja) * 1997-12-19 1999-07-06 Furukawa Co Ltd 衝撃装置
CN1459333A (zh) * 2002-05-20 2003-12-03 东南重工业株式会社 气液压式轧碎机
CN104389515A (zh) * 2014-11-18 2015-03-04 长沙天和钻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钻机冲击锤
CN104471176A (zh) * 2012-07-03 2015-03-25 李日载 液压打击装置用打击本体
CN204266914U (zh) * 2014-11-18 2015-04-15 长沙天和钻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钻机冲击锤
CN105246654A (zh) * 2013-05-31 2016-01-1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打击工具
KR101709673B1 (ko) * 2016-12-13 2017-03-09 대모 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2단 오토스트로크 유압 브레이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36721A3 (en) * 1986-03-11 1989-10-25 NITTETSU JITSUGYO CO., Ltd. Hydraulic breaker
US4930584A (en) * 1989-05-04 1990-06-05 Easy Industries Co., Ltd. Cracking device
JP2759497B2 (ja) * 1989-05-10 1998-05-28 マツダア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DE19636659C2 (de) * 1996-09-10 2000-11-23 Krupp Berco Bautechnik Gmbh Fluidbetriebenes Schlagwerk mit automatischer Hubumschaltung
KR100510966B1 (ko) * 2003-07-03 2005-08-30 주식회사 한우티엔씨 유압브레이커의 공타방지장치
JP2005177899A (ja) 2003-12-17 2005-07-07 Konan Electric Co Ltd 液圧式打撃装置
DE102004035306A1 (de) 2004-07-21 2006-03-16 Atlas Copco Construction Tools Gmbh Druckmittelbetriebene Schlag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Hydraulikhammer
KR101072069B1 (ko) 2009-11-11 2011-10-10 주식회사수산중공업 브레이커의 타격력 조절 및 공타방지 시스템
KR101138987B1 (ko) 2009-11-30 2012-04-25 주식회사 에버다임 자동 행정거리 전환기능이 구비된 유압 브레이커
DE102014108849B9 (de) * 2014-06-25 2022-12-22 Construction Tools Gmbh Druck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KR101638451B1 (ko) 2014-07-30 2016-07-25 대모 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무단 가변 자동 스트로크 유압 브레이커 시스템
KR101805038B1 (ko) * 2016-06-21 2017-12-06 주식회사 수산중공업 유압 타격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4989A (en) * 1990-01-10 1992-08-04 Izumi Products Company Hydraulic breaker
JPH10306677A (ja) * 1997-04-30 1998-11-17 Furukawa Co Ltd 油圧さく岩機のピストンストローク制御機構
JPH11182170A (ja) * 1997-12-19 1999-07-06 Furukawa Co Ltd 衝撃装置
CN1459333A (zh) * 2002-05-20 2003-12-03 东南重工业株式会社 气液压式轧碎机
CN104471176A (zh) * 2012-07-03 2015-03-25 李日载 液压打击装置用打击本体
CN105246654A (zh) * 2013-05-31 2016-01-1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打击工具
CN104389515A (zh) * 2014-11-18 2015-03-04 长沙天和钻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钻机冲击锤
CN204266914U (zh) * 2014-11-18 2015-04-15 长沙天和钻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钻机冲击锤
KR101709673B1 (ko) * 2016-12-13 2017-03-09 대모 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2단 오토스트로크 유압 브레이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0224A1 (en) 2020-06-03
US20200166058A1 (en) 2020-05-28
JP2020529927A (ja) 2020-10-15
WO2019022265A1 (ko) 2019-01-31
CN110892115A (zh) 2020-03-17
US11078929B2 (en) 2021-08-03
JP7059350B2 (ja) 2022-04-25
KR101907432B1 (ko)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6740B1 (ko) 투 스트로크 밸브가 장착된 유압브레이커
CN110892115B (zh) 液压打击装置
KR100675586B1 (ko) 공타방지구조가 구비되어 있는 유압브레이커
KR101550899B1 (ko) 2단 자동 행정을 갖는 유압 브레이커
KR100985931B1 (ko) 공타 방지를 위한 유압브레이커
KR20090041823A (ko) 유압브레이커의 자동타격조정장치
KR100510966B1 (ko) 유압브레이커의 공타방지장치
KR101420696B1 (ko) 파쇄작업시 타격압을 상승시키는 어터치먼트
KR100524671B1 (ko) 브레이커
KR100971295B1 (ko) 유압브레이커의 공타방지구조
KR102091821B1 (ko) 유압 타격 장치
KR20140142436A (ko) 유압브레이커
KR101199079B1 (ko) 공타방지 유압브레이커
JP4064868B2 (ja) 油圧ブレーカ
KR101693439B1 (ko) 타격수 및 타격에너지 조절이 가능한 유압브레이커
JP2003071744A (ja) 衝撃動工具
KR100400385B1 (ko) 유압 브레이커의 유압 컨트롤밸브
KR100497772B1 (ko) 유압구동식저소음해머
KR102661101B1 (ko) 유압 햄머 자동 타격 변환 장치
KR101472909B1 (ko) 공타 완충 구조를 갖는 유압브레이커
KR20240032406A (ko) 자동 또는 수동 행정거리 전환기능이 구비된 유압 브레이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유압 브레이커의 행정거리 모드전환 제어방법
KR200317928Y1 (ko) 타격수 조정이 가능한 유압해머
KR101809619B1 (ko) 외장형 밸브 조립체가 설치된 브레이커
JPH0683969B2 (ja) 油圧ブレーカにおける打数変換装置
JPS5923953B2 (ja) 油圧式さく岩機の空打ち防止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