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7071A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87071A CN110887071A CN201811047175.2A CN201811047175A CN110887071A CN 110887071 A CN110887071 A CN 110887071A CN 201811047175 A CN201811047175 A CN 201811047175A CN 110887071 A CN110887071 A CN 110887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usting
- cover body
- opening
- cooktop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0—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 F24C15/101—Tops, e.g. hot plates; Rings provisions for circulation of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12—Side rests; Side plates; Cover lids; Splash guards; Racks outside ovens, e.g. for drying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灶用聚能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围成有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内围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能改变所述开口大小的调节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有上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罩体上连接有能改变罩体的内侧边沿围成的以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内围的开口,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内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和如中国专利CN204042984U所公开的“一种聚能式燃气燃气灶”,该燃气灶中也具有聚能锅支架,上述这样的聚能圈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的消耗,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同时还能够将烟气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分隔开,为此上述的聚能圈一般都开设有用于补充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如中国专利ZL201320460471.1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其包括了有效增大聚能圈整体的反射聚能面积的第一反射环和第二反射环,第一反射环的上端和第二反射环的下端之间设有空气补充通道,通过设置空气补充通道可以解决燃气燃烧过程中空气补充不足的问题,为了降低CO的排放,二次空气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并往往是过剩的,过剩的二次空气补充会带走很大一部份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通过增加聚能罩的方法实现聚能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排烟口的方式(排烟口高度指的是聚能罩边缘最高平面至锅底的距离,也就是烟气可以排出去的有效高度),如现有的聚能罩的排烟口高度是10mm,那么可以排出去的烟气和热量都是多的,若将排烟口高度降到了6mm,烟气无法顺畅的排出去,那么排放出去的烟气相应变少,导致烟气聚集在锅底到聚能罩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补充二次空气阻力加大,补充不进去,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但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大,二次空气被卷吸量多,排烟带走的热量增加,导致热效率低;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过小,二次空气补充量不够势必会导致不完全燃气,烟气排放超标。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使用环境下,燃气灶在效率及烟气排放上都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即在降低排烟口的前提下,能补充合适量的二次空气对于燃烧工况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调节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大小,适应性强的灶用聚能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聚能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围成有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内围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能改变所述开口大小的调节件。
为了实现调节件能改变所述开口的大小,所述调节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开口,通过对开口的遮挡而使进入所述开口的二次空气减少。各个调节件可以同步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燃烧工况而选择性地择一调节。
其中调节件以能转动的方式或是以能滑移的方式进入开口,以能转动的方式为一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为:所述调节件包括有以旋转开合地方式设置在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挡片。此种方式类似照相机的快门的旋转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中央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凸的枢轴,每个所述挡片的根部枢接在各自对应的枢轴上从实现每个所述挡片的根部进入所述的开口。经挡片的根部进入开口而实现开口的缩小,实现各挡片的枢转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其它的电动方式调节,可以同步枢转也可不同步枢转,若出现溢液堵塞火孔的情况下,为防止二次空气补充过量而将挡片自外向内转动。
挡片也可同步转动,其中同步转动的方式之一可以为:每个所述挡片的端部还连接有能驱动每个所述挡片同步转动的传动件。
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所述传动件包括有设置在各所述挡片外围、沿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周向转动的传动凸条以及能带动所述挡片端部旋转的传动条,所述传动条能随着所述传动凸条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有沿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周向设置的传动条以及带动所述挡片沿着所述传动条周向运动的传动凸条,所述挡片与所述传动凸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条的两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所述第一挡柱连接在所述传动凸条上,所述第二挡柱连接在每个所述挡片的端部上,从而使所述传动条能通过第一挡柱施力于第二挡柱而驱动每个所述挡片的根部相对各自的枢轴旋转。
其中,实现调节件选择性的择一调节方式除了上述的转动调节,还可以有滑移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件能以径向滑移的方式进入所述开口。
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外凸的定位块以及能相对每个定位块滑移的推板。
对应地,所述推板的根部开设有能相对所述定位块滑移的滑槽。
推板也可同步滑移,其中同步滑移的方式之一可以为: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每个所述推板同步滑移的致动件。
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所述致动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推板上表面邻近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的凸块,沿所述罩体底部上表面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槽、能转动地嵌设在所述卡槽内的第一凸圈,设置在所述推板上的第二凸圈以及连接第一凸圈和第二凸圈的连接筋,所述第二凸圈对应各个凸块的部分具有自内向外逐级向外倾斜的多级台阶,在第一凸圈在带动第二凸圈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凸块能沿着所述多级台阶滑移从而实现所述推板的逐级滑移。
为了实现调节件改变开口大小的发明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开口径向伸缩的方式改变所述开口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底部的下表面设置有触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开口径向伸缩;以及作用于所述调节件的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调节件具有朝开口的中心径向伸出的趋势。弹性件通过在罩体底部的上表面设置的连接座实现连接,以方便调节调节件与开口的相对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用来连接所述弹性件的连接座,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连接座径向滑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调节件上。各个调节条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可分段分别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至少两条围成一圈的调节条,所述连接座呈T型,所述连接座的横向部供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的竖向部则伸入所述调节条,所述调节条能相对所述竖向部径向滑移。
为了方便实现调节条相对连接座的滑移,所述调节条具有供所述竖向部伸入的插口,所述插口的口部两相对侧壁设有导槽,对应地所述竖向部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槽配合的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触动件包括有能相对所述罩体底部的下表面竖向滑移的滑移部以及能触发所述调节条相对所述开口内外伸缩的触动部,并在滑移部相对罩体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所述触动部能触动所述调节条继而触发所述弹性件进入蓄能状态,并在该弹性件处于释能状态下,使得所述调节条具有外伸于所述开口内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触动件包括有呈倒置的“L”型的本体,所述罩体底部紧邻所述本体的位置向下凸出有凸条,所述本体的竖直臂能相对所述凸条转动,所述竖直臂构成所述的滑移部。
优选地,从与罩体底部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所述本体之水平臂的上端面向上凸设有凸壁,所述凸壁具有自上而下地向后倾斜的斜面,所述凸壁构成所述的触动部,对应地,所述调节条的底部具有呈倒置“V”型的缺口,在凸条相对罩体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所述凸壁能触动所述调节条沿所述凸壁自上而下滑移,直至滑移至所述缺口的中间尖端部位,所述弹性件继而进入蓄能状态。
本发明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混气室上的二次进风口,所述罩体以其内侧边沿围住所述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邻近所述二次进风口设置。
为了使得调节件还具有分隔二次进风口的作用,所述调节件的挡片低于所述二次进风口的最高点但不低于所述二次进风口的最低点。
为了更好地反射热能并且防止影响二次空气的流动,所述聚能罩的调节件进入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调节件与燃烧器中混气室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6.5~10.5mm。
为了增加罩体设置在灶台上的稳定性,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承所述罩体的支撑脚。
为了增加罩体上锅支脚的稳固性,所述罩体的周壁还开设有供锅支脚插配的缺口,所述各锅支脚通过环形圈相接连,所述各锅支脚通过环形圈相接连,相邻的锅支脚之间与环形圈和所述罩体外周壁则共同围成连接外界与所述二次进风口的二次空气通道,在所述调节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开口的状态下能阻挡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内的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所述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罩体上连接有调节件,以改变罩体的内侧边沿围成的以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内围的开口,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克服了因聚能罩降低了排烟口带来的烟气排放大的问题,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旋转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旋转关闭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旋转关闭状态放置在燃气灶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旋转打开状态放置在燃气灶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旋转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灶用聚能罩处于挡片滑移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灶用聚能罩处于调节件外伸于开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单个调节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灶用聚能罩处于调节件内缩于开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灶用聚能罩隔置在灶具面板上,并且调节件外伸于开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灶用聚能罩隔置在灶具面板上,并且调节件内缩于开口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灶用聚能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罩体1的内侧边沿11高度低于外侧边沿12,罩体1的使用能提高热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聚能罩罩体1将烟气和补充的二次空气的通道有效的分隔开来,同时也规范了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罩体1的内侧边沿11围成有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1内围的开口2,罩体1上连接有能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开口2,并且在调节件进入开口2的状态下,二次空气因受调节件的阻挡而无法进入罩体1内围,其中调节件能以转动的方式进入开口2或是能以滑移的方式进入开口2,本实施例中以转动的方式采用类似于照相机快门的方式,如以旋转开合地方式设置在罩体1底部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挡片4,其中,罩体1底部上表面中央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凸的枢轴3,每个挡片4的根部41枢接在各自对应的枢轴3上从实现每个挡片4的根部41进入开口2,其中,每个挡片4的根部41进入开口2而实现开口2的缩小,实现各挡片4的枢转可以手动调节也可以其它的电动方式调节,可以同步枢转也可不同步枢转,优选的方式为每个挡片4的端部42还连接有能驱动每个挡片4同步转动的传动件5,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该传动件5包括有设置在各挡片4外围、沿罩体1底部上表面周向转动的传动凸条51以及能带动挡片4端部42旋转的传动条52,传动条52能随着传动凸条51的转动而转动,传动条52的两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挡柱521和第二挡柱522,第一挡柱521连接在传动凸条51上,第二挡柱522连接在每个挡片4的端部42上,从而使传动条52能通过第一挡柱521施力于第二挡柱522而驱动每个挡片4的根部41相对各自的枢轴3旋转。操作时只需要将转动传动凸条52即能同步驱动各挡片4均相对各自的枢轴3转动,从而实现同步增大或减小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1内围的开口2大小,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使燃烧器处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燃烧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其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其中燃烧器包括有基座7、设置在基座7之上,并且与基座7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的内环火盖71、设置在基座7之上,位于内环火盖71的外围,并且与基座7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火盖72,中央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之间形成补气腔73,基座7上还沿周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径向的用于连通补气腔73与外界的二次进风口74,罩体1以其内侧边沿11围住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调节件邻近二次进风口74设置。为了使得调节件还具有分隔二次进风口74的作用,调节件的挡片4低于二次进风口74的最高点但不低于二次进风口74的最低点。为了增加罩体1设置在灶台上的稳定性,罩体1的内侧边沿11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承罩体1的支撑脚14。另外,为了增加罩体1上锅支脚8的稳固性,罩体1的周壁还开设有供锅支脚8插配的缺口15,各锅支脚8通过环形圈81相接连,相邻的锅支脚8之间与环形圈81和罩体1外周壁则共同围成连接外界与二次进风口74的二次空气通道9,在调节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开口2的状态下能阻挡二次空气通道9内的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开口2。使用了聚能罩的燃气灶,其热效率能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聚能罩罩体1将烟气和补充的二次空气有效的分隔开来,同时也规范了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参考图3和4,为聚能罩的调节件均同步自外向内旋进入开口2的状态,各调节件与燃烧器中混气室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6.5mm,其不仅缩小了用于补给给外环混气室的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同时还缩小了用于补给给内环混气室的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当需要扩大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参考图5为简明起见,仅示出一侧的二次空气通道9进二次空气的情况(参见虚线箭头)和烟气在燃烧器内部的路径(参见实线箭头),为聚能罩的调节件均同步自内向外旋远离开口2的状态,各调节件与燃烧器中混气室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10mm,当挡片4自内向外旋的时候,挡片4的根部41会有一部分会伸入开口2,考虑到因这部分通道变窄而影响到二次空气的补充,外环火盖72上避开锅支脚8为不出火区域,为此,罩体1上作为调节挡片4旋转中心的转杆3、锅支脚8、挡片4根部41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就有利于将这一部分不利影响消除,如图6所示,二次空气补充阻力大的位置成功规避到火盖上避锅支脚8位置(即不出火位置),这样设置有助于降低延期中不完全燃烧产物的产生。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调节件包括有枢轴3、设置在枢轴3上的挡片4,其中调节件设置在罩体1底部的上表面,并沿罩体1周向设置,罩体1在对应的底部上表面则设有导向槽(图中未显示),枢轴3滑动地插配在导向槽内。挡片4通过手动方式相对枢轴3转动,各挡片4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燃烧工况而选择性地择一调节,若出现溢液堵塞火孔的情况下,为防止二次空气补充过量而将挡片4自外向内转动。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调节件包括有设置在罩体1底部的上表面,并沿罩体1周向设置的定位块10、滑动连接在该定位块10上的推板101,其中,推板101上开设有供定位块10穿出的定位槽1011,推板101通过定位块10相对滑移,各推板101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燃烧工况而选择性地择一调节,若出现溢液堵塞火孔的情况下,为防止二次空气补充过量而将推板101自外向内滑移。
实施例4
如图9和10所示,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调节件也可同步滑移,其中同步滑移的方式为: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每个推板101同步滑移的致动件,致动件包括有设置在推板101上表面邻近罩体1的内侧边沿11的凸块201,沿罩体1底部上表面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槽202、能转动地嵌设在卡槽202内的第一凸圈203,设置在推板101上的第二凸圈204以及连接第一凸圈203和第二凸圈204的连接筋205,第二凸圈204对应各个凸块201的部分具有自内向外逐级向外倾斜的多级台阶2041,在第一凸圈203在带动第二凸圈204转动的状态下,凸块201能沿着多级台阶2041滑移从而实现推板101的逐级滑移。
实施例5
如图11~18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调节件2′设置在罩体1的内侧边沿且能相对开口11′径向伸缩,还包括有能转动地设置在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用于驱动调节圈相对开口11′内外伸缩的触动件3′、以及作用于调节件2′,使调节件2之周向部具有朝开口11′的中心径向伸出的趋势的弹性件4′。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压缩弹簧,为了方便调节调节件2′与开口11′的相对距离,罩体1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用来连接压缩弹簧的连接座12′,调节件2′能相对连接座径向滑移,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座12′上,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件2′上,使得调节件2′始终具有朝开口11′的中心径向伸出的趋势。为了实现调节件2″能相对开口11′内外伸缩,以达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二次空气补气量的效果,调节件2′可以整体相对开口11′内外伸缩,也可以用以下分段的方式实现:调节件2′包括有至少两条围成一圈的调节条21′,连接座12′呈T型,连接座12′的横向部121′供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连接座12′的竖向部122′则伸入调节条21′,调节条21′能相对竖向部122′径向滑移;为了方便实现调节条21′相对连接座12′的滑移,调节条21′具有供竖向部122′伸入的插口211′,插口211′的口部两相对侧壁设有导槽212′,对应地竖向部122′的两侧具有与导槽212′配合的导轨123′。
而致动件3′包括有能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滑移的滑移部以及能触发调节条21′相对开口11′内外伸缩的触动部,并在滑移部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触动部能触动调节条21′继而触发弹性件4′进入蓄能状态,并在该弹性件4′处于释能状态下,使得调节条21′具有外伸于开口11′内的趋势。具体地,触动件3′包括有呈倒置的“L”型的本体31′,罩体1底部紧邻本体31′的位置向下凸出有凸条13′,本体31′的竖直臂311′能相对凸条13′转动,竖直臂311′构成滑移部。本体31′之水平臂312′的上端面向上凸设有凸壁313′,凸壁313′具有自上而下地向后倾斜的斜面313a′,凸壁313′构成触动部,对应地,调节条21′的底部具有呈倒置“V”型的缺口210′,在凸条13′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凸壁313′能触动调节条21′沿凸壁313′自上而下滑移,直至滑移至缺口210′的中间尖端部位210a′,压缩弹簧继而进入蓄能状态。滑移部即竖直部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上下滑移时一方面能引发触动部凸壁313′触动调节条21′,另一方面还能间接地作为罩体1二次进风通道的“关闸”以阻挡二次进风通道内的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开口11′,本实施例的罩体1的二次进风通道的设置则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为了增加罩体1上锅支脚6′的稳固性,罩体1的周壁还开设有供锅支脚6′插配的安装口10′,各锅支脚6′通过环形圈7′相接连,相邻的锅支脚6′之间与环形圈7′和罩体1外周壁则共同围成连接外界与二次进风口52′的二次空气通道8′。
其中,本发明的触动件3′本体31′驱动调节条21′相对开口11′径向内外伸缩,具有如下两种配合状态:
远离开口的中心径向内缩状态,致动件3′本体31′的凸条13′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致动件3′本体31′的凸壁313′能触动调节条21′沿凸壁313′自上而下滑移,直至滑移至凸条13′底部缺口210′的中间尖端部位210a′,弹性件4′继而进入蓄能状态;
朝开口的中心径向伸出状态,致动件3′本体31′的凸条13′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下移,调节条21′在弹性件4′处于释能的作用下沿凸壁313′自下而上滑移,当凸条13′转到最低位置时仍然能保证调节条21′与凸壁313′的相互接触,或是当弹性件4′己完成释放出回弹力时,仍然能够保证调节条21′与凸壁313′的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的使用上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其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5′,其中燃烧器5′包括有基座50′、设置在基座50′之上,并且与基座50′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51′的内环火盖501′、设置在基座50′之上,位于内环火盖501′的外围,并且与基座50′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51′的外环火盖502′,中央混气室51′和外环混气室51′之间形成补气腔503′,基座50′上还沿周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径向的用于连通补气腔503′与外界的二次进风口52′,罩体1以其内侧边沿围住燃烧器5′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的盛液盘9′,调节件2′邻近二次进风口52′设置。为了使得调节件2还具有分隔二次进风口52′的作用,调节件2的挡片低于二次进风口52′的最高点但不低于二次进风口52′的最低点。为了增加罩体1设置在灶台上的稳定性,罩体1的内侧边沿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承罩体1的支撑脚。另外,在调节件2′的各调节条21′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开口11′的状态下能阻挡二次空气通道8′内的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开口11′。使用了聚能罩的燃气灶,其热效率能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聚能罩罩体1将烟气和补充的二次空气有效的分隔开来,同时也规范了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参考图17,为聚能罩的调节条21′均同步自外向内外伸入开口11′的状态,各调节条21′与燃烧器5′中混气室51′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6.5mm,其不仅缩小了用于补给给外环混气室51的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同时还缩小了用于补给给内环混气室51′的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当需要扩大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参考图18为简明起见,仅示出一侧的二次空气通道8进二次空气的情况(参见虚线箭头)和烟气在燃烧器5′内部的路径,为聚能罩的各调节条21′均同步自内向外径向内缩于开口11′的状态,各调节条21′与燃烧器5′中混气室51′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10mm。
Claims (26)
1.一种灶用聚能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内侧边沿(11)围成有供二次空气进入罩体(1)内围的开口(2;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上设置能改变所述开口(2;11′)大小的调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开口(2;11′),通过对开口(2;11′)的遮挡而使进入所述开口(2;11′)的二次空气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能以转动的方式进入所述开口(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有以旋转开合地方式设置在所述罩体(1)底部上表面的至少一个挡片(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上表面中央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凸的枢轴(3),每个所述挡片(4)的根部(41)枢接在各自对应的枢轴(3)上从实现每个所述挡片(4)的根部(41)进入所述的开口(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挡片(4)的端部(42)还连接有能驱动每个所述挡片(4)同步转动的传动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5)包括有设置在各所述挡片(4)外围、沿所述罩体(1)底部上表面周向转动的传动凸条(51)以及能带动所述挡片(4)端部(42)旋转的传动条(52),所述传动条(52)能随着所述传动凸条(51)的转动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条(52)的两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挡柱(521)和第二挡柱(522),所述第一挡柱(521)连接在所述传动凸条(51)上,所述第二挡柱(62)连接在每个所述挡片(4)的端部(41)上,从而使所述传动条(52)能通过第一挡柱(521)施力于第二挡柱(522)而驱动每个所述挡片(4)的根部(41)相对各自的枢轴(3)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能以径向滑移的方式进入所述开口(2;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罩体(1)底部上表面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外凸的定位块(10)以及能相对每个定位块(10)滑移的推板(10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01)的根部开设有能相对所述定位块滑移的滑槽(101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每个所述推板(101)同步滑移的致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推板(101)上表面邻近所述罩体(1)的内侧边沿(11)的至少一个凸块(201),沿所述罩体(1)底部上表面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槽(202)、能转动地嵌设在所述卡槽(202)内的第一凸圈(203),设置在所述推板(101)上的第二凸圈(204)以及连接第一凸圈(203)和第二凸圈(204)的连接筋(205),所述第二凸圈(204)对应各个凸块(201)的部分具有自内向外逐级向外倾斜的多级台阶(2041),在第一凸圈(203)在带动第二凸圈(204)转动的状态下,所述凸块(201)能沿着所述多级台阶(2041)滑移从而实现所述推板(101)的逐级滑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开口(2;11′)径向伸缩的方式改变所述开口(2;11′)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设置有触动件(3′),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开口(2;11′)径向伸缩;以及作用于所述调节件(2′)的弹性件(4′),该弹性件(4′)使调节件(2′)具有朝开口(2;11′)的中心径向伸出的趋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用来连接所述弹性件(4′)的连接座(12′),所述调节件能相对所述连接座(12′)径向滑移,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座(12′)上,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调节件(2′)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至少两条围成一圈的调节条(21′),所述连接座(12′)呈T型,所述连接座(12)的横向部(121′)供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12′)的竖向部(122′)则伸入所述调节条(21′),所述调节条(21)能相对所述竖向部(122′)径向滑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条(21′)具有供所述竖向部(122′)伸入的插口(211′),所述插口(211′)的口部两相对侧壁设有导槽(212′),对应地所述竖向部(122′)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槽(212′)配合的导轨(123′)。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3′)包括有能相对所述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滑移的滑移部以及能触发所述调节条(21′)相对所述开口(2;11′)内外伸缩的触动部,并在滑移部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所述触动部能触动所述调节条(21′)继而触发所述弹性件(4′)进入蓄能状态,并在该弹性件(4′)处于释能状态下,使得所述调节条(21′)具有外伸于所述开口(2;11′)内的趋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3′)包括有呈倒置的“L”型的本体(31′),所述罩体(1)底部紧邻所述本体(31)′的位置向下凸出有凸条(13′),所述本体(31′)的竖直臂(311′)能相对所述凸条(13′)转动,所述竖直臂(311′)构成所述的滑移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灶用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1′)之水平臂(312′)的上端面向上凸设有凸壁(313′),所述凸壁(313)具有自上而下地向后倾斜的斜面(313a′),所述凸壁(313′)构成所述的触动部,对应地,所述调节条(21′)的底部具有呈倒置“V”型的缺口(210′),在凸条(13′)相对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竖向上移的状态下,所述凸壁(313′)能触动所述调节条(21′)沿所述凸壁(313′)自上而下滑移,直至滑移至所述缺口(210′)的中间尖端部位(210a′),所述弹性件(4′)继而进入蓄能状态。
2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混气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混气室上的二次进风口(74;52′),所述罩体(1)以其内侧边沿(11)围住所述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邻近所述二次进风口(74;52′)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低于所述二次进风口(74;52′)的最高点但不低于所述二次进风口(74)的最低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调节件进入所述开口(2;11′)的状态下,所述调节件与燃烧器中混气室外边缘的径向间隙δ为6.5~10.5mm。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或2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内侧边沿(11)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承所述罩体(1)的支撑脚(14)。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周壁还开设有供锅支脚(8;6′)插配的缺口(15),所述各锅支脚(8;6′)通过环形圈(81;7′)相接连,相邻的锅支脚(8;6′)之间与环形圈(81;7′)和所述罩体(1)外周壁则共同围成连接外界与所述二次进风口(74;52′)的二次空气通道(9;8′),在所述调节件至少局部能沿径向方向进入所述开口(2;11′)的状态下能阻挡所述二次空气通道(9;8′)内的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所述开口(2;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47175.2A CN110887071A (zh) | 2018-09-09 | 2018-09-09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47175.2A CN110887071A (zh) | 2018-09-09 | 2018-09-09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87071A true CN110887071A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4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47175.2A Pending CN110887071A (zh) | 2018-09-09 | 2018-09-09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8707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0217A (zh) * | 2020-09-28 | 2020-1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体式混气结构、燃烧器以及灶具 |
CN112902170A (zh) * | 2021-01-26 | 2021-06-04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
-
2018
- 2018-09-09 CN CN201811047175.2A patent/CN11088707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50217A (zh) * | 2020-09-28 | 2020-1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体式混气结构、燃烧器以及灶具 |
CN112050217B (zh) * | 2020-09-28 | 2022-01-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体式混气结构、燃烧器以及灶具 |
CN112902170A (zh) * | 2021-01-26 | 2021-06-04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87071A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110864291A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EP4430344A1 (en) | Heat deflector | |
CN110410785B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CN209458993U (zh) | 一种用于灶用聚能罩的调节圈和应用有该调节圈的聚能罩以及燃气灶 | |
CN110887072A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115614781A (zh) | 一种取暖炉 | |
CN110887074A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210219760U (zh) | 一种新型大气式上进风燃烧器 | |
CN112344331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 |
CN110566950B (zh) | 灶具火盖及包括其的燃气灶具 | |
CN112050268A (zh) | 能进行风量分配的吸油烟机 | |
CN110887075B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110887073B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112050267B (zh) | 能进行风量分配的吸油烟机 | |
CN106439938B (zh) | 一种炉底全封闭式上进风高效燃气灶 | |
CN113091057A (zh) | 一种在混合气体出口处调节风门的燃烧器及其作用方法 | |
CN215597335U (zh) | 一种燃气灶具风门结构 | |
CN213237678U (zh) | 能进行风量分配的吸油烟机 | |
CN207378827U (zh) | 大火盖及燃气灶 | |
CN216790330U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灶具 | |
CN110887076A (zh) |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 |
CN205678671U (zh) | 一种易拆装强制预混的红外线燃烧器 | |
CN111964053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风门调节机构 | |
CN220089258U (zh) | 一种手动式转盘烤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