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5296B -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5296B
CN110885296B CN201811058177.1A CN201811058177A CN110885296B CN 110885296 B CN110885296 B CN 110885296B CN 201811058177 A CN201811058177 A CN 201811058177A CN 110885296 B CN110885296 B CN 110885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sodium
reaction
compound sh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58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5296A (zh
Inventor
崔庆荣
王保林
徐欣
鞠立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f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f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f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f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581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5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5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5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5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5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04Formation of amino groups in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227/1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amino or carb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227/1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mino or carboxyl groups, e.g. hydrolysis of esters or amides, by formation of halides, salts or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347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 C07C51/363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by introduction of halogen; by substitution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347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 C07C51/377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or functional groups; by hydrogeno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 C07C51/3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formation of carboxyl group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or functional groups; by hydrogenolysis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decarboxyl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对溴苯甲酸酯(Ⅱ)和2‑烷氧基羰基‑6‑烷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为原料,于碱作用下缩合,然后水解、脱羧得到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IV),此后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得到2‑[1,3‑二卤代‑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V),然后和氨进行氨化反应,在碱作用下经消除反应得溴芬酸(Ⅵ),最后经成盐得到溴芬酸钠(Ⅰ)。本发明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流程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成本低;废水产生量少,安全绿色环保;中间产物稳定,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高,副反应少,所得溴芬酸钠产率和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溴芬酸钠(Ⅰ),化学名称为2-氨基-3-(4-溴苯甲酰基)苯乙酸钠,英文名称为Bromfenac sodium,是Wyeth-Ayerst公司开发的非留体抗炎药;其结构与酮洛芬和双氯芬酸类似,是最有效的环氧合酶抑制剂之一,能抑制环氧合酶介导的前列腺素类炎症介质的合成,具有强力消炎镇痛作用,其作用强度是其它非留体抗炎药的10倍。溴芬酸钠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锐痛,无成瘾性。随后由日本千寿公司开发为滴眼液,用于治疗外眼部及前眼部的炎症性疾病。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11
目前,溴芬酸钠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美国专利文献US4126635、US4182774和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1974,96:5508-5517”以2-氨基-4′-溴二苯甲酮为原料,和2-甲硫基乙酸乙酯经三氯化铝催化进行傅克酰化反应得到3-甲巯基-7-(4-溴苯甲酰基)-1,3-二氢-2-吲哚酮,再经雷尼镍或锡还原得到7-(4-溴苯甲酰基)-1,3-二氢-2-吲哚酮,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溴芬酸钠。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1。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12
该合成路线1所用原料2-氨基-4′-溴二苯甲酮和2-甲硫基乙酸乙酯价格较高,不易获得;傅克酰化反应废水量大,环保性差;成环反应需在超低温(零下70℃)下进行,不利于工业化操作。
2、专利文献EP0221753和文献“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84,11(27):1379-1388”、“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5):405-406”以对溴苯甲腈和吲哚啉为原料,于大量三氯化硼和三氯化铝催化下经傅克酰化反应得到7-(4-溴苯甲酰基)吲哚啉,再经活性二氧化锰氧化得到7-(4-溴苯甲酰基)吲哚,然后利用NBS(N-溴代丁二酰亚胺)或NCS(N-氯代丁二酰亚胺)于二氯甲烷溶剂中卤化得到7-(4-溴苯甲酰基)-3-卤代吲哚,磷酸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7-(4-溴苯甲酰基)-1,3-二氢-2-吲哚酮,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制备溴芬酸钠。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2。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21
尽管合成路线2所用物料来源广泛,是目前制备溴芬酸钠的主流路线。但是所用吲哚啉价格较高,傅克酰化反应废水量大;活性二氧化锰氧化制备7-(4-溴苯甲酰基)吲哚过程易于导致氧化敏感的吲哚环降解;另外,NBS或NCS卤化容易得到二卤代物,副反应较多,产物纯度较低;磷酸水解时间长(18小时),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绿色工业化生产。
中国专利文献CN104177272A对合成路线2进行了改进,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代替上述合成路线2中的卤代反应溶剂二氯甲烷,减少了二卤代副反应,提高了7-(4-溴苯甲酰基)-3-卤代吲哚的纯度,有利于后续磷酸酸水解和氢氧化钠水解成盐,但是未克服上述合成路线2的诸多弊端。
3、中国专利文献CN104974057A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酸为原料,于催化剂作用下,依次和氯乙腈、对溴苯甲酰氯经两次傅克反应得到3-(4-溴苯甲酰基)-4-乙酰氨基-5-氰基甲基苯磺酸,然后于酸性水溶液反应加热脱磺酸基和乙酰基,同时环化得到7-(4-溴苯甲酰基)-1,3-二氢-2-吲哚酮,氢氧化钠水解制备溴芬酸钠,四步反应总收率为58.7-65.0%(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酸计)。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3。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31
该合成路线3所用原料为对乙酰氨基苯磺酸,事先对氨基和氨基的对位进行了保护,最后均要脱去,原子经济性低;另外,两次傅克反应使用了大量的三氯化铝催化剂,废水量大,环保性差。
4、中国专利文献CN106397235A以吲哚为原料,于DMSO中经NBS溴代生成3-溴吲哚,然后于2-甲氧基乙醇和磷酸作用下回流12小时得到1,3-二氢-2-吲哚酮,再于大量三氯化硼和三氯化铝催化下,和对溴苯甲腈经傅克酰化反应得到7-(4-溴苯甲酰基)-1,3-二氢-2-吲哚酮,碱溶液水解、酸化得到溴芬酸,氢氧化钠成盐得到溴芬酸钠,五步反应总收率为67.0%(以吲哚计)。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4。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32
尽管合成路线4的单步反应收率较高,但是所用原料吲哚价格高,产品成本高,导致该路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总收率依然偏低。
综上所述,设计一条成本低、绿色环保、步骤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高产率、高纯度的溴芬酸钠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流程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废水产生量少,安全绿色环保;中间产物稳定,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高,副反应少,所得溴芬酸钠产率和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术语说明:
式Ⅱ化合物:对溴苯甲酸酯;
式Ⅲ化合物:2-烷氧基羰基-6-烷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
式IV化合物: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
式V化合物:2-[1,3-二卤代-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
式Ⅵ化合物:溴芬酸;
式Ⅰ化合物:溴芬酸钠。
本说明书中的化合物编号与结构式编号完全一致,具有相同的指代关系,以化合物结构式为依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通过使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经缩合、水解、脱羧反应制备式IV化合物;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41
其中,式Ⅱ、Ⅲ化合物结构式中,R1、R2、R3均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或叔丁基,R1、R2、R3彼此间相同或不同;
(2)通过使式IV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制备式V化合物;然后和氨经氨化反应,最后经消除反应制备式Ⅵ化合物;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42
其中,式V化合物结构式中,X为氯、溴或碘;
(3)通过使式Ⅵ化合物成盐制备溴芬酸钠(Ⅰ)。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缩合、水解、脱羧反应是于溶剂A中,碱B的存在下进行的。
优选的,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15):1。
优选的,所述碱B为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氢化钠、氨基锂或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碱B、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3.0):(0.9-1.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碱B、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2.5):(0.9-1.2):1。
优选的,所述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包括步骤:将碱B、溶剂A、式Ⅱ化合物混合均匀,25-115℃下滴加式Ⅲ化合物,滴毕后进行缩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水解反应是于水存在下进行的,水的质量与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1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脱羧反应是使用质量浓度为20-30%的盐酸酸化至体系pH值为1.0-2.0后进行脱羧反应。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30-120℃,水解反应温度为20-100℃,脱羧反应温度为10-100℃;优选的,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60-90℃,水解反应温度为40-70℃,脱羧反应温度为30-50℃。缩合反应时间为2-8小时,水解反应时间为1-6小时,脱羧反应时间为0.5-4小时;优选的,缩合反应时间为3-5小时,水解反应时间为2-4小时,脱羧反应时间为1-2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式Ⅵ化合物的制备包括步骤:于溶剂C中,式IV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制备式V化合物;然后加入氨进行氨化反应;加入碱D进行消除反应脱卤化氢得到式Ⅵ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溶剂C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甲苯、苯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溶剂C和式I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2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剂C和式I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6):1。
优选的,所述碱D为氨、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所述碱D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9.0):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碱D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2-8.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卤代试剂为氯气、N-氯代丁二酰亚胺、盐酸-次氯酸钠、盐酸-双氧水、溴素、N-溴代丁二酰亚胺、氢溴酸-溴酸钠、氢溴酸-双氧水、氢碘酸-双氧水或氢碘酸-碘酸钠;所述卤代试剂中发生卤代反应的化合物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4.0):1;优选的,所述卤代试剂中发生卤代反应的化合物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1-3.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取代反应温度为0-80℃;优选的,所述取代反应温度为30-60℃。取代反应时间为1-8小时;优选的,所述取代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氨是使用质量浓度为10-20%的氨水或氨醇溶液,其中所述醇具有通式CnH2n+1OH(n≦4);所述氨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5-9.0):1;优选的,所述氨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8.0):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氨化反应温度为20-100℃;优选的,所述氨化反应温度为40-80℃。氨化反应时间为2-7小时。优选的,氨化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消除反应温度为20-100℃;优选的,所述消除反应温度为40-70℃。消除反应时间为1-6小时;优选的,所述消除反应时间为2-5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式Ⅵ化合物的成盐反应是于溶剂E中,成盐试剂的存在下进行的。
优选的,所述溶剂E是具有通式CnH2n+1OH的醇(n≦4)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溶剂E和式Ⅵ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1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剂E和式Ⅵ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0):1。
优选的,所述成盐试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醇钠醇溶液;所述醇钠具有通式CnH2n+1ONa(n≦4);所述成盐试剂和式Ⅵ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成盐试剂和式Ⅵ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3):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成盐反应温度为0-80℃;优选的,所述成盐反应温度为20-40℃。成盐反应时间为0.5-4小时;优选的,所述成盐反应时间为1-3小时。
本发明的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5:
Figure BDA0001796357460000061
其中,式Ⅱ、Ⅲ化合物结构式中,R1、R2、R3均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或叔丁基,R1、R2、R3彼此间相同或不同;式V化合物结构式中,X为氯、溴或碘。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对溴苯甲酸酯(Ⅱ)和2-烷氧基羰基-6-烷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为原料,于碱作用下缩合,然后水解、脱羧得到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IV),此后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得到二卤代化合物2-[1,3-二卤代-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V),然后和氨进行氨化反应,在碱作用下经消除反应得到溴芬酸(Ⅵ),最后经成盐反应得到溴芬酸钠(Ⅰ)。
2、本发明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操作安全简便,生产效率高,所得产品成本低;本发明不经过现有技术的傅克反应方法,工艺过程三废产生量少,工艺过程绿色环保;本发明中间产物稳定,反应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且副产物易于除去,目标产物纯度(纯度可达99.9%)和收率高(收率可达81.8%),适于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工艺路线新颖合理,优选利用浓度效应控制2-烷氧基羰基-6-烷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和对溴苯甲酸酯(Ⅱ)于碱作用下的缩合反应,反应选择性高,副反应少;然后水解、脱羧得到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IV),反应位点专一;此后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反应专一彻底,所得二卤代化合物2-[1,3-二卤代-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V)和氨进行氨化反应,在碱作用下经消除反应得到溴芬酸,最后经成盐反应得到溴芬酸钠。本工艺路线短,各步反应活性适宜,选择性专一,副反应少,为溴芬酸钠的高纯度和高收率提供了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
实施例所用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中的“%”为质量百分比,特别说明的除外。
实施例中的收率均为摩尔收率。
实施例1: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80克四氢呋喃,12.5克(0.23摩尔)甲醇钠,21.5克(0.1摩尔)对溴苯甲酸甲酯(Ⅱ1),60至65℃之间,滴加25.0克(0.11摩尔)2-甲氧基羰基-6-甲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1)和100克四氢呋喃的混合物,2小时滴毕,此后于65至70℃搅拌反应5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水,加热,65至70℃搅拌水解反应2小时。冷却至30至35℃,用30%盐酸酸化至体系pH值1.0-2.0,30至40℃脱羧反应1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二氯甲烷,萃取,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30克,合并有机相,50克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残留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得到30.7克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收率为90.6%,液相纯度99.5%。
实施例2: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80克2-甲基四氢呋喃,28.0克(0.25摩尔)叔丁醇钾,22.9克(0.1摩尔)对溴苯甲酸乙酯(Ⅱ2),80至85℃之间,滴加28.2克(0.11摩尔)2-乙氧基羰基-6-乙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2)和100克2-甲基四氢呋喃的混合物,2小时滴毕,此后于80至85℃搅拌反应3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水,加热,45至50℃搅拌水解反应3小时。冷却至30至35℃,用30%盐酸酸化至体系pH值1.0-2.0,30至40℃脱羧反应1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二氯甲烷,萃取,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30克,合并有机相,50克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残留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和2-甲基四氢呋喃,得到31.3克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收率为92.3%,液相纯度99.7%。
实施例3:溴芬酸(Ⅵ)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1,2-二氯乙烷,17.0克(0.05摩尔)实施例2制备的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于30-35℃滴加17.6克(0.11摩尔)溴素和50克1,2-二氯乙烷的混合物,约1小时滴毕,此后,35-4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25℃,加入20.0克(0.2摩尔)17%氨水,40-45℃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0克(0.2摩尔)20%氢氧化钠水溶液,60-65℃搅拌反应3小时消除溴化氢,冷却至20-25℃,30%盐酸酸化体系pH值为2.0-2.5,分层,水层用1,2-二氯乙烷萃取3次,每次5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1,2-二氯乙烷,向剩余物中加入0.3克活性炭,60克异丙醇,75-80℃搅拌脱色反应1小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15.5克溴芬酸(Ⅵ),收率92.8%(以式Ⅳ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9%。
实施例4:溴芬酸(Ⅵ)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1,2-二氯乙烷,17.0克(0.05)实施例1制备的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24.5克(0.12摩尔)40%氢溴酸,于30-35℃滴加13.5克(0.12摩尔)30%双氧水,约2小时滴毕,此后,35-4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25℃,加入40.0克(0.4摩尔)17%氨水,50-55℃搅拌反应5小时进行氨化和消除溴化氢,冷却至20-25℃,30%盐酸酸化体系pH值为2.0-2.5,分层,水层用1,2-二氯乙烷萃取3次,每次5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1,2-二氯乙烷,向剩余物中加入0.3克活性炭,60克异丙醇,75-80℃搅拌脱色反应1小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15.2克溴芬酸(Ⅵ),收率91.0%(以式Ⅳ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6%。
实施例5:溴芬酸(Ⅵ)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40克1,2-二氯乙烷,16.9克(0.05)实施例2制备的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15.6克(0.15摩尔)35%盐酸,于50-55℃滴加13.5克(0.12摩尔)30%双氧水,约1小时滴毕,此后,50-55℃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25℃,加入20.0克(0.2摩尔)17%氨水,40-45℃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0克(0.2摩尔)20%氢氧化钠水溶液,50-55℃搅拌反应3小时消除氯化氢,冷却至20-25℃,30%盐酸酸化体系pH值为2.0-2.5,分层,水层用1,2-二氯乙烷萃取3次,每次5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1,2-二氯乙烷,向剩余物中加入0.3克活性炭,60克异丙醇,75-80℃搅拌脱色反应1小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14.9克溴芬酸(Ⅵ),收率89.2%(以式Ⅳ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3%。
实施例6:溴芬酸钠(Ⅰ)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的25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50克甲醇,12.0克(0.06摩尔)27%甲醇钠甲醇溶液,16.7克(0.05摩尔)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溴芬酸(Ⅵ),25-30℃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0-5℃,过滤,干燥,得到16.9克溴芬酸钠(Ⅰ),收率94.9%(以式Ⅵ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9%。
产物的核磁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D2O):δ(ppm)
7.70(d,2H),7.47(d,2H),7.13(d,1H),7.06(dd,1H),6.45(dd,1H),4.68(bs,2H),3.25(s,2H)。
实施例7:溴芬酸钠(Ⅰ)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的25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50克甲醇,2.4克(0.06摩尔)氢氧化钠,25-30℃搅拌溶解,然后加入16.7克(0.05摩尔)按照实施例4方法制备的溴芬酸(Ⅵ),25-30℃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0-5℃,过滤,干燥,得到16.7克溴芬酸钠(Ⅰ),收率93.8%(以式Ⅵ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9%。
实施例8:溴芬酸钠(Ⅰ)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的25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150克乙醇,15.2克(0.06摩尔)27%乙醇钠乙醇溶液,16.7克(0.05摩尔)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溴芬酸(Ⅵ),25-30℃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0-5℃,过滤,干燥,得到17.0克溴芬酸钠(Ⅰ),收率95.5%(以式Ⅵ化合物计),液相纯度99.9%。
对比例1: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80克2-甲基四氢呋喃,22.9克(0.1摩尔)对溴苯甲酸乙酯(Ⅱ2),28.2克(0.11摩尔)2-乙氧基羰基-6-乙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2),28.0克(0.25摩尔)叔丁醇钾,加热,于80至85℃搅拌反应5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水,加热,45至50℃搅拌水解反应3小时。冷却至30至35℃,用30%盐酸酸化至体系pH值1.0-2.0,30至40℃脱羧反应1小时,冷却至20至25℃,加入200克二氯甲烷,萃取,分层,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30克,合并有机相,50克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残留酸,蒸馏回收二氯甲烷和2-甲基四氢呋喃,得到粘稠物,液相外标法分析含有19.6克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收率为57.8%。
由对比例1表明,式Ⅲ化合物的滴加有利于减少2-乙氧基羰基-6-乙氧基羰基甲基环己酮(Ⅲ2)自身的缩合反应,有利于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对比例2:溴芬酸(Ⅵ)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1,2-二氯乙烷,17.0克(0.05摩尔)实施例2制备的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于30-35℃滴加14.4克(0.09摩尔)溴素和50克1,2-二氯乙烷的混合物,约1小时滴毕,此后,35-4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25℃,加入20.0克(0.2摩尔)17%氨水,40-45℃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0克(0.2摩尔)20%氢氧化钠水溶液,60-65℃搅拌反应3小时消除溴化氢,冷却至20-25℃,30%盐酸酸化体系pH值为2.0-2.5,分层,水层用1,2-二氯乙烷萃取3次,每次5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1,2-二氯乙烷,向剩余物中加入0.3克活性炭,60克异丙醇,75-80℃搅拌脱色反应1小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重结晶,过滤,干燥,液相外标法分析其中含有12.5克溴芬酸(Ⅵ),收率为74.9%(以式Ⅳ化合物计),经分析存在杂质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3-环己烯基]乙酸。
由对比例2表明,如卤代试剂(本对比例为卤素)用量不足,不能在环己酮羰基的两个邻位进行充分的二卤代反应,最终产生杂质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3-环己烯基]乙酸,降低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对比例3:溴芬酸(Ⅵ)的制备
向接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200克1,2-二氯乙烷,17.0克(0.05摩尔)实施例2制备的2-[3-(4-溴苯甲酰基)-2-氧代环己基]乙酸(Ⅳ),于30-35℃滴加17.6克(0.11摩尔)溴素和50克1,2-二氯乙烷的混合物,约1小时滴毕,此后,35-40℃搅拌反应4小时,冷却至20-25℃,加入10.0克(0.1摩尔)17%氨水,40-45℃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加入40.0克(0.2摩尔)20%氢氧化钠水溶液,60-65℃搅拌反应3小时消除溴化氢,冷却至20-25℃,30%盐酸酸化体系pH值为2.0-2.5,分层,水层用1,2-二氯乙烷萃取3次,每次50克,合并有机相,蒸馏回收1,2-二氯乙烷,向剩余物中加入0.3克活性炭,60克异丙醇,75-80℃搅拌脱色反应1小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重结晶,过滤,干燥,液相外标法分析其中含有9.2克溴芬酸(Ⅵ)和液相相对保留时间为0.86的杂质2-羟基-3-(4-溴苯甲酰基)苯乙酸,折算溴芬酸(Ⅵ)收率为55.1%(以式Ⅳ化合物计),液相纯度47.4%。
由对比例3表明,如氨用量不足,则不能充分进行氨化反应,导致后续消除反应产生杂质2-羟基-3-(4-溴苯甲酰基)苯乙酸,降低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

Claims (16)

1.一种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通过使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经缩合、水解、脱羧反应制备式IV化合物;
Figure FDA0003746313010000011
其中,式Ⅱ、Ⅲ化合物结构式中,R1、R2、R3均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或叔丁基,R1、R2、R3彼此间相同或不同;
(2)通过使式IV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制备式V化合物;然后和氨经氨化反应,最后经消除反应制备式Ⅵ化合物;
Figure FDA0003746313010000012
其中,式V化合物结构式中,X为氯、溴或碘;
(3)通过使式Ⅵ化合物成盐制备溴芬酸钠(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缩合、水解、脱羧反应是于溶剂A中,碱B的存在下进行的;
所述溶剂A为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甲基环戊醚、1,2-二甲氧基乙烷、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1,2-二氯乙烷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碱B为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氢化钠、氨基锂或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25):1;
b、所述碱B、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3.0):(0.9-1.5):1;
c、所述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包括步骤:将碱B、溶剂A、式Ⅱ化合物混合均匀,25-115℃下滴加式Ⅲ化合物,滴毕后进行缩合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A和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15):1;
b、所述碱B、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2.5):(0.9-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水解反应是于水存在下进行的,水的质量与式Ⅱ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10:1;
b、所述脱羧反应是使用质量浓度为20-30%的盐酸酸化至体系pH值为1.0-2.0后进行脱羧反应;
c、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30-120℃,水解反应温度为20-100℃,脱羧反应温度为10-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60-90℃,水解反应温度为40-70℃,脱羧反应温度为3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式Ⅵ化合物的制备包括步骤:于溶剂C中,式IV化合物和卤代试剂经取代反应制备式V化合物;然后加入氨进行氨化反应;加入碱D进行消除反应脱卤化氢得到式Ⅵ化合物;
所述溶剂C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甲苯、苯或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碱D为氨、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C和式I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8-25):1;
b、所述碱D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9.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C和式IV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16):1;
b、所述碱D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2-8.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卤代试剂为氯气、N-氯代丁二酰亚胺、盐酸-次氯酸钠、盐酸-双氧水、溴素、N-溴代丁二酰亚胺、氢溴酸-溴酸钠、氢溴酸-双氧水、氢碘酸-双氧水或氢碘酸-碘酸钠;所述卤代试剂中发生卤代反应的化合物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0-4.0):1;
b、所述取代反应温度为0-80℃;
c、所述氨是使用质量浓度为10-20%的氨水或氨醇溶液,其中所述醇具有通式CnH2n+1OH(n≦4);所述氨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5-9.0):1;
d、所述氨化反应温度为20-100℃;
e、所述消除反应温度为20-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卤代试剂中发生卤代反应的化合物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1-3.0):1;
b、所述取代反应温度为30-60℃;
c、所述氨和式Ⅳ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8.0):1;
d、所述氨化反应温度为40-80℃;
e、所述消除反应温度为40-7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式Ⅵ化合物的成盐反应是于溶剂E中,成盐试剂的存在下进行的;
所述溶剂E是具有通式CnH2n+1OH的醇(n≦4)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E和式Ⅵ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15):1;
b、所述成盐试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醇钠醇溶液;所述醇钠具有通式CnH2n+1ONa(n≦4);所述成盐试剂和式Ⅵ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溶剂E和式Ⅵ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0):1;
b、所述成盐试剂和式Ⅵ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3):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成盐反应温度为0-8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溴芬酸钠(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盐反应温度为20-40℃。
CN201811058177.1A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885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8177.1A CN110885296B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8177.1A CN110885296B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5296A CN110885296A (zh) 2020-03-17
CN110885296B true CN110885296B (zh) 2022-11-04

Family

ID=6974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58177.1A Active CN110885296B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529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7272A (zh) * 2014-06-16 2014-12-03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CN104974057A (zh) * 2014-04-08 2015-10-14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和重要中间体
CN10639723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辰欣佛都药业(汶上)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CN106957237A (zh) * 2017-03-24 2017-07-18 苏州汇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溴芬酸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4057A (zh) * 2014-04-08 2015-10-14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和重要中间体
CN104177272A (zh) * 2014-06-16 2014-12-03 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CN10639723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辰欣佛都药业(汶上)有限公司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CN106957237A (zh) * 2017-03-24 2017-07-18 苏州汇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溴芬酸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溴芬酸钠的合成;夏泽宽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1231;第34卷(第5期);第405-40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5296A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3878C (en) Process of preparing derivatives of 1-(2-halobiphenyl-4-yl)-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
RU2540076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роизводных 1-(2-галогенобифенил-4-ил)-циклопропанкарбоновой кислоты
AU2011281421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minobenzoylbenzofuran derivatives
WO2012077673A1 (ja) 2-ブロモ-4,5-ジアルコキシ安息香酸の製造法
Bachmann et al. The Conversion of Primary Amines to Carbonyl Compounds by a Chloromine Degradation1
JP2021066723A (ja) m−ジアミド化合物の調製方法
US20210139462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sulfonamide structured kinase inhibitor
TWI270540B (en) Process for phenylacetic derivatives
CN110885296B (zh) 一种溴芬酸钠的制备方法
DK175838B1 (da)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2,6-dichlordiphenylamineddikesyrederivater
JP2001322979A (ja) 3−ブロモキノリンの製造法
JPWO2011001976A1 (ja) スレオ−3−(3,4−ジ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l−セリンの製造法
JP2006131568A (ja) ヒドロキシナフトエ酸ヒドラジドおよびその誘導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4402795A (zh) 取代吲哚-2-甲酸的合成方法
WO2008023810A1 (fr) Ester méthylique de l'acide 2-(4-méthoxycarbonylméthylphénoxyméthyl) benzoïqu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JP6702623B2 (ja) メデトミジンの合成に有用な3−アリールブタナールなどの化合物の調製方法
CN111196770B (zh) 一种溴芬酸钠的简便制备方法
JP2016003183A (ja) 1−(3−ベンゾイルオキシプロピル)−7−シアノ−5−[(2r)−2−({2−[2−(2,2,2−トリフルオロエトキシ)フェノキシ]エチル}アミノ)プロピル]インドリンまたはその塩を製造する方法
US9611217B2 (en) Synthetic processes of carprofen
JP2000239223A (ja) 3−ブロモ−5−フルオロ安息香酸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KR100836528B1 (ko) 이토프리드 염산염의 제조방법
JP3903213B2 (ja) 4−ビフェニリル酢酸の製造方法
JPS58172389A (ja) 1,2,5,6−テトラヒドロ−4−H−ピロロ〔3,2,1−ij〕−キノリン−4−オンの製造方法
JP4194984B2 (ja) フェニルナフチルイミダゾール化合物
JP2013500983A (ja) フィパメゾールの調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sodium bromofenat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

Pledgee: Dongying Branch of China CITIC Bank Co.,Ltd.

Pledgor: Xinfa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