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7664B - 电源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7664B
CN110867664B CN201911035448.6A CN201911035448A CN110867664B CN 110867664 B CN110867664 B CN 110867664B CN 201911035448 A CN201911035448 A CN 201911035448A CN 110867664 B CN110867664 B CN 110867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astic arm
groove
guide connecting
down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54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7664A (zh
Inventor
金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54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7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7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7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7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7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spring force increased by screw, cam, wedge, or othe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包括:第一端子,设有第一主体以及导接于第一主体的第一导接件和第二导接件,第一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导接件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第一主体,自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弹臂,第一弹臂从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延伸设置,第二导接件设有一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第一主体,自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弹臂,第二弹臂从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延伸设置;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第三表面向上接触第二表面,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第二主体。

Description

电源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传输大电流的电源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的一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通过一螺栓相互锁定,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一第一基体以及导接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一导接件,所述第一基体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基体包括相设置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所述导接件包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上表面,自所述安装部向前延伸形成一弹臂,所述弹臂自所述上表面朝所述下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一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二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所述顶面向上抵接所述下表面,所述弹臂向下弹性抵接所述顶面。
然而,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通过所述螺栓相互锁定,如果锁合力小,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在左右方向上容易发生旋转,导致所述导接件的所述弹臂未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接触;如果锁合力较大,容易使得所述第一基体以及所述第二基体的左右两端容易翘起来,导致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容易影响大电流的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源端子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一端子设有不同方向的第一导接件以及第二导接件的电源端子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主体以及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第一导接件和至少一第二导接件,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件设有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设有一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一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向上接触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对接前,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向下凹设的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向下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一第一基部及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基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一第二基部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基部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基部以及所述第二基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通槽以及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件的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持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分别设有至少一锁固孔,所述固持件插入所述锁固孔锁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
进一步,于所述固持件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接件,前后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反,于所述固持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接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结构相同,应用同一套模具成形。
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第三导接件和至少一第四导接件,所述第三导接件设有一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三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三弹臂,所述第四导接件设有一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自所述第四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四弹臂,所述第三弹臂以及所述第四弹臂分别从所述第四表面朝所述第三表面延伸设置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一部以及至少一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左右两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部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弹臂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弹臂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自其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一导接件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一导接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部在左右方向上对应抵接两个所述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弹臂。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二弹臂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弹臂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前端以及与所述前端相邻设置的一左端和一右端,所述第一弹臂向下越过所述前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向下越过左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向下越过所述右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导接,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一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源端子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导接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导接件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主体朝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主体延伸且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如果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彼此相对发生旋转时,导致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其中一者无法抵接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中的另一者仍然可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有利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大电流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源端子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源端子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导接件与第二端子导接件安装后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D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51369920000041
Figure BDA000225136992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电源端子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源端子组件100包括一第一端子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1对接形成电性连接的一第二端子2,所述第一端子1向下贴合所述第二端子2而两者对接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分别设有至少一锁固孔,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上的所述锁固孔为第一锁固孔H1,所述第二端子2上的所述锁固孔为第二锁固孔H2,所述电源端子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一固持件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持件3均设置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 1与所述第二端子2上也分别只设有一个所述锁固孔。所述第一锁固孔H1向下对齐所述第二锁固孔H2,所述固持件3穿过所述第一锁固孔H1与所述第二锁固孔H2,而将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相互锁定。为了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定义前后方向为X方向、左右方向为Y方向,上下方向为Z方向,所述前后方向X、所述左右向Y及所述上下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1包括一第一主体11、一第一导接件13、多个第二导接件14、一第一固线部12及一第一线缆15。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主体11为金属材料制成,呈平板状设置,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111和一第二表面11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左端面114和一右端面115以及一前端面113,所述第一表面111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12 的上方,所述前端面113上下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112,以及左右连接所述左端面114和右端面11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固孔H1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且上下贯穿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一锁固孔H1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中部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接件13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具有一第一安装部131,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 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310,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通过镭射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或者通过焊料将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辅助件(未图示)穿过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310中的至少一个,而所述辅助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310与所述第一主体11。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自所述第一安装部131朝所述前端面113延伸形成多个第一弹臂132,多个所述第一弹臂132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一起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在金属板材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132的一料带即为所述第一安装部131,每一所述第一弹臂132自所述第一表面111朝所述第二表面112延伸且向前越过所述前端面113,所述第一弹臂132设有一第一接触部1321,所述第一接触部1321位于所述前端面113的前方,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对接前,所述第一接触部1321 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11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接件14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具有一第二安装部141,所述第二安装部14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141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左侧或右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布有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且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141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410,所述第二安装部14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通过镭射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安装部141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或者通过焊料将所述第二安装部141 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111,也可以通过至少另一个辅助件穿过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1410 中的至少一个,而所述辅助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410与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11。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自所述第二安装部141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多个第二弹臂142,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41一起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在金属板材上,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的一料带即为所述第二安装部141,每一所述第二弹臂142设有一第二接触部142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自所述第一表面111朝所述第二表面112延伸且向左越过所述左端面114,如此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位于所述左端面114的左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 的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自所述第一表面111朝所述第二表面112延伸且向右越过所述右端面115,如此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位于所述右端面115的右侧。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对接前,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112。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固线部12向前一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1,即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第一固线部12为同一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线部12固定所述第一线缆15,如此,所述第一线缆15位于所述第一主体11的后侧并与所述第一主体11 电性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包括一第二主体21、一第二固线部22及一第二线缆2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主体21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主体21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表面211和所述第四表面21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左端214和一右端215以及一后端213,所述第三表面211位于所述第四表面212的上方,所述后端213上下连接所述第三表面211与所述第四表面212,以及左右连接所述左端214和右端215。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主体21呈平板状设置,其包括一第一部216以及自所述第一部216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二部2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216的左右两侧各延伸形成一个所述第二部217,所述第二主体21关于其沿前后方向的一中心线(未图示)左右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217可只设有一个。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部216向上抵接所述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位于所述第二部217的前方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部217之间,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接触部1321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一部21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 14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向下弹性抵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部217,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部216的后侧,另一个的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向下弹性抵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部217,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部216的后侧。
如图2和图3所示,自所述第一部216的左右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两个限位块218,两个所述限位块218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111,两个所述限位块218对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部217的前方,且每一所述限位块218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部217相连,所述第一主体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218之间,所述限位块218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接件14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在左右方向上抵接两个所述限位块218,两个所述限位块218均向前越过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两个所述限位块 218限制所述第一端子1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锁固孔H2设于所述第一部216,且上下贯穿所述第一部216,所述第二锁固孔H2大致位于所述第一部216的中部位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持件3包括一螺钉31以及与所述螺钉31配合的一螺母32,所述螺钉31插入所述第一锁固孔H1以及所述第二锁固孔H2与所述螺母32旋紧,而锁定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第二主体21。
如图5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电源端子组件10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多个第一凹槽 116以及多个第一通槽117,所述第一凹槽116以及所述第一通槽117分别上下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以及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16与所述第一通槽117均设置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16与一个所述第一通槽117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左侧,另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16与一个所述第一通槽117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右侧,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左右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116与所述第一通槽117在前后方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一锁固孔H1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通槽117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6的前侧,另一侧的所述第一通槽 117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6的后侧。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主体11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多个第二凹槽118以及多个第二通槽119,所述第二凹槽118以及所述第二通槽119分别上下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以及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118与所述第二通槽 119均设置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8与一个所述第二通槽119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前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8与一个所述第二通槽119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后侧,位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前后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凹槽118与所述第二通槽119在左右方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一锁固孔H1前后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通槽119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18的左侧,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通槽119 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18的右侧。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导接件13设有多个,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导接件13分布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导接件13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其包括一第一安装部131,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包括一第一基部13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311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定位部1312,所述第一定位部1312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16,所述第一基部1311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312的前后两侧向下抵接所述第一表面111。自所述第一基部1311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132,所述第一弹臂132 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132设有一第一接触部1321,其中,所述第一锁固孔H1左右两侧中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132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1311向前延伸形成,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132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基部1311向后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第一导接件13还具有自所述第一基部1311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的多个第一凸起133。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每一组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312固定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16,而对应的所述第一弹臂13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1321穿过对应的同一所述第一通槽1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12通过铆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11,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焊接、镭射等方式将所述第一定位部1312与所述第一主体11固定在一起。每一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凸起133抵接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基部1311,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弹臂132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1321之间形成间隙,且每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接件13相互平行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凸起 133也可以设置一个。
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导接件14设有多个,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导接件14分布于所述第一锁固孔H1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接件14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其包括一第二安装部141,所述第二安装部141包括一第二基部141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1411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定位部1412,所述第二定位部1412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8,所述第二基部1411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412的左右两侧向下抵接所述第一表面111。自所述第二基部1411延伸形成一第二弹臂142,所述第二弹臂142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142设有一第二接触部1421,其中,所述第一锁固孔 H1前后两侧中一侧的所述第二弹臂142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基部1411向左延伸形成,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弹臂142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基部1411向右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第二导接件14还具有自所述第二基部1411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的多个第二凸起143。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每一组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412固定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18,而对应的所述第二弹臂142的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穿过对应的同一所述第二通槽1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412通过铆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11,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焊接、镭射等方式将所述第二定位部1412与所述第一主体11固定在一起。每一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二凸起143抵接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二基部1411,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弹臂142的两个所述第二接触部1421之间形成间隙,且每一组的多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相互平行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一凸起 133也可以设置一个。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主体21包括在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左右两侧设置的多个第三凹槽219A1以及多个第三通槽219B1,所述第三凹槽219A1以及所述第三通槽219B1分别上下贯穿所述第三表面211以及所述第四表面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219A1与所述第三通槽219B1均设置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凹槽219A1与一个所述第三通槽219B1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左侧,另一个所述第三凹槽219A1与另一个所述第三通槽219B1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右侧,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左右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三凹槽219A1与所述第三通槽219B1在前后方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二锁固孔H2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三通槽219B1位于所述第三凹槽219A1的前侧,另一侧的所述第三通槽219B1位于所述第三凹槽219A1的后侧,所述第一锁固孔H1或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左右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116 与所述第三凹槽219A1在上下方向上互不连通,在前后方向上完全错开设置,而所述第一通槽117与所述第三通槽219B1在上下方向上互不连通,在前后方向上完全错开设置。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主体21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前后两侧设置的多个第四凹槽219A2以及多个第四通槽219B2,所述第四凹槽219A2以及所述第四通槽219B2分别上下贯穿所述第三表面211以及所述第四表面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槽219A2与所述第四通槽219B2均设置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凹槽219A2与一个所述第四通槽219B2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前侧,另一个所述第四凹槽219A2 与另一个所述第四通槽219B2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后侧,位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 前后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四凹槽219A2与所述第四通槽219B2在左右方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不连通;所述第二锁固孔H2前后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的所述第四通槽219B2位于所述第四凹槽219A2的左侧,另一侧的所述第四通槽219B2位于所述第四凹槽219A2的右侧。所述第一锁固孔H1或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前后两侧中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凹槽118 与所述第四凹槽219A2在上下方向上互不连通,在左右方向上完全错开设置,而所述第二通槽119与所述第四通槽219B2在上下方向上互不连通,在左右方向上完全错开设置。
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还包括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21的的多个第三导接件23与多个第四导接件24。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多个所述第三导接件23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三导接件 23分布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导接件23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其包括一第三安装部231,所述第三安装部231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凹槽219A1且向上抵接所述第二表面112,自所述三安装延伸形成一第三弹臂232,所述第三弹臂232 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弹臂232设有一第三接触部2321,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孔H2左右两侧中一侧的所述第三弹臂232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部231向前延伸形成,另一侧的所述第三弹臂232自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部231向后延伸形成,其他结构与所述第一导接件13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如图5、图6和图9所示,多个所述第四导接件24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四导接件 24分布于所述第二锁固孔H2的前后两侧。所述第四导接件24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其包括一第四安装部241,所述第四安装部241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凹槽219A2且向上抵接所述第二表面112,自所述第四安装延伸形成一第四弹臂242,所述第四弹臂242 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弹臂242设有一第四接触部2421,其中,所述第二锁固孔H2前后两侧中一侧的所述第四弹臂242自对应的所述第四安装部241向左延伸形成,另一侧的所述第四弹臂242自对应的所述第四安装部241向右延伸形成,其他结构与所述第二导接件14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结构相同,换句话说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构造、形状、大小相同,如此制造所述第一端子 1与所述第二端子2为同一套模具成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源端子组件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通过所述第一端子1的所述第一导接件1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132,所述第二端子2的所述第二导接件1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142,所述第一弹臂132以及所述第二弹臂142从所述第一端子1的所述第一主体11朝所述第二端子2的所述第二主体21延伸且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21,如果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第二主体21彼此相对发生旋转时,导致所述第一弹臂132与所述第二弹臂142其中一者无法抵接所述第二主体21,所述第一弹臂132与所述第二弹臂142 中的另一者仍然可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21有利于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 的大电流的传输。
(2)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对接前,所述第一弹臂132以及所述第二弹臂142分别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112,使得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对接后,所述第一弹臂132可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主体11,所述第二弹臂142可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21,当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对接后,可加强两者之间的压接力,确保所述第一弹臂132与所述第一主体11之间以及第二弹臂142与所述第二主体21之间的稳定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大电流的稳定传输。
(3)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结构相同,应用同一套模具成形,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所述第一凹槽116以及所述第二凹槽118分别向下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一安装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141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211,使得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之间的接触点增加,有利于传输大电流。
(5)所述第一主体11设有上下贯穿的所述第一通槽117以及所述第二通槽119,所述第一弹臂132向下穿过所述第一通槽117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211,所述第二弹臂142向下穿过所述第二通槽119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211,有利于结构小型化,节约空间,且所述第一通槽117限制所述第一弹臂132偏摆较大的角度,所述第二通槽119限制所述第二弹性臂偏摆较大的角度。
(6)所述第一导接件13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接件13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13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凸起133,所述第一凸起133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件13的所述第一弹臂13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导接件14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14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凸起143,所述第二凸起143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14的所述第二弹臂142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所述第一弹臂132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211时的弹性变形,以及所述第二弹臂142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第二表面112时的弹性变形。
(7)所述第二主体21包括自其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块218,所述第一导接件13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218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块218限制所述第一导接件1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抑制所述第一端子1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旋转。
(8)多个所述第一弹臂132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132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131,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弹臂142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141,有利于节约材料,减少冲压次数,提供工作效率。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38)

1.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主体以及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第一导接件和至少一第二导接件,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件设有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具有自由端的至少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设有一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具有自由端的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
一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向上接触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弹臂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弹臂的自由端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且在上下方向受力变形,从前后方向看,所述第一弹臂的变形空间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重叠,从左右方向看,所述第二弹臂的变形空间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对接前,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向下凹设的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向下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通槽以及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件的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持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分别设有至少一锁固孔,所述固持件插入所述锁固孔锁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固持件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接件,前后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反,于所述固持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接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相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结构相同,应用同一套模具成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一第一部以及至少一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左右两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部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弹臂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弹臂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自其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一导接件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一导接件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在左右方向上对应抵接两个所述限位块。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弹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弹臂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多个所述第二弹臂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弹臂的料带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前端以及与所述前端相邻设置的一左端和一右端,所述第一弹臂向下越过所述前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向下越过左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另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向下越过所述右端且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导接,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一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导接。
19.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主体以及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第一导接件和至少一第二导接件,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向下凹设的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向下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件设有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一第一基部及自所述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基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设有一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一第二基部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基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基部以及所述第二基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一表面;
一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向上接触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对接前,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通槽以及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件的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间隙。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持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分别设有至少一锁固孔,所述固持件插入所述锁固孔锁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固持件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接件,前后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反,于所述固持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接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相反。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结构相同,应用同一套模具成形。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导接,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一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导接。
28.一种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主体以及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第一导接件和至少一第二导接件,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接件设有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设有一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从所述第一表面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设置;
一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对接形成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主体及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第三导接件和至少一第四导接件,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向上接触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导接件设有一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三安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三弹臂,所述第四导接件设有一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安装且导接于所述第二主体,自所述第四安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第四弹臂,所述第三弹臂以及所述第四弹臂分别从所述第四表面朝所述第三表面延伸设置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二主体。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对接前,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越过所述第二表面。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均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分别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表面分别向下凹设的一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下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向下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向下抵接所述第三表面。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一通槽以及一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弹臂向下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且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表面。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接件的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导接件设置多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导接件具有朝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接件延伸形成的至少一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接件的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间隙。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持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分别设有至少一锁固孔,所述固持件插入所述锁固孔锁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固持件的前后两侧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接件,前后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反,于所述固持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接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弹臂在前后方向上的延伸相反。
3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结构相同,应用同一套模具成形。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源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一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后方且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导接,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一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导接。
CN201911035448.6A 2019-10-29 2019-10-29 电源端子组件 Active CN110867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5448.6A CN11086766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源端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5448.6A CN11086766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源端子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7664A CN110867664A (zh) 2020-03-06
CN110867664B true CN110867664B (zh) 2021-06-18

Family

ID=6965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5448.6A Active CN110867664B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源端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76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43034C2 (de) * 1972-09-01 1974-09-19 Multi-Contact Ag, Basel (Schweiz) Elektrische Kontaktanordnung
JP4524291B2 (ja) * 2006-02-20 2010-08-11 協伸工業株式会社 平型アース端子およびその表面実装方法
CN201289919Y (zh) * 2008-09-24 2009-08-12 莫列斯公司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02176572A (zh) * 2011-01-20 2011-09-07 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接触弹片
KR102383415B1 (ko) * 2018-03-20 2022-04-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09713482B (zh) * 2019-02-01 2021-05-2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CN110416779A (zh) * 2019-08-02 2019-11-05 深圳普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大电流冲压端子及簧片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7664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4080B2 (en) Movable connector
CN109411958B (zh) 高速互连组件
KR101364231B1 (ko) 커넥터
US8821169B2 (en) Connector
US1155362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heat sink and clip
CN109964372A (zh) 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09713482B (zh)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JP6400818B1 (ja) 可動コネクタ
CN218351763U (zh) 电连接器
JP2021064527A (ja) コネクタ
CN110867664B (zh) 电源端子组件
TW201810825A (zh) 電連接器
CN111555058B (zh) 电连接器
US20200403338A1 (en) Plug connector
CN110890643B (zh) 电源端子组件
KR102239718B1 (ko) 커넥터용 접속핀 및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용 접속핀 제조방법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1525340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09560405B (zh) 电连接器
JP2014093120A (ja) 圧接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12412342U (zh) 电连接器
CN110071389B (zh) 电源端子及连接器组件
CN216120876U (zh) 电连接器
CN217444663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件
CN104882706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