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234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2342U
CN212412342U CN202020248301.7U CN202020248301U CN212412342U CN 212412342 U CN212412342 U CN 212412342U CN 202020248301 U CN202020248301 U CN 202020248301U CN 212412342 U CN212412342 U CN 212412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iece
contact area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83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志
陈志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83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2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2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2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包括:绝缘体;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端子,每一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定位于绝缘体,及一接触部向前延伸且位于主体部前方,用以向上抵接对接元件;多个第一屏蔽片与多个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嵌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分别对应容纳主体部;上接地片,对应固定于第一屏蔽片,上接地片具有一第一接触区;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接触区,当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接触部时,第一接触区向上抵接对接元件,且第二接触区抵接上接地片,第二接触区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比第二屏蔽片与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处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更短。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改善高频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多个所述端子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置,每一个所述端子设有向前延伸的一接触部,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芯片模块。多个第一屏蔽片与多个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扣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所述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一上接地件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所述上接地件设有一接触部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芯片模块。
由于所述第二屏蔽片通过与第一屏蔽片接触而间接实现接地,而不是第二屏蔽片与上接地件直接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接地路径变长,谐振与串音效果较差,且具有较高的插入损耗,无法满足电连接器对高频的使用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使屏蔽片的接地路径变短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包括:绝缘体;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定位于所述绝缘体,及一接触部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主体部前方,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多个第一屏蔽片与多个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嵌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分别对应容纳所述主体部;上接地片,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所述上接地片具有一第一接触区;所述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接触区,当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一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且所述第二接触区抵接所述上接地片,所述第二接触区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比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更短。
进一步,所述上接地片抵接所述第二接触区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的后方且位于所述上接地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的位置的前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触区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上接地片相互固定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的正上方,所述接触部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分体设置,所述上接地片具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屏蔽片向下凹设一上夹槽,所述上夹槽的前、后侧夹持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槽的左、右侧夹持所述第一屏蔽片,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弹臂,所述第一接触区设于所述弹臂的上表面,所述弹臂向前跨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相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弹臂。
进一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有一上弹性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触区设于所述上弹性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触区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正上方,所述接触部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与所述主体部相邻的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后方所述第一屏蔽片、左方所述第二屏蔽片、右方所述第二屏蔽片中,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离所述主体部最近,所述上接地片固定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当所述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向前越过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
进一步,所述第二屏蔽片设有一上弹性部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接触区设于所述上弹性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屏蔽片设有竖向的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有一凹槽嵌合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上接地片自平板部向前弯折形成一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右侧,自第一部向左弯折形成一第二部,自第二部向前延伸形成一弹臂,所述第一接触区设于所述弹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弹臂。
进一步,所述绝缘体设有多个且在左右方向上呈多排设置,所述主体部左右两侧定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绝缘体,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一上弯折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上弯折部向前延伸形成,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弯折延伸一下弯折部,自所述下弯折部向前延伸形成一抵接部,用于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上接地片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所述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接触区抵接所述上接地片,所述第二接触区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比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更短,因此,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第二屏蔽片直接接触实现接地,使得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接地路径变短,谐振与串音的效果较好,且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有利于满足电连接器对高频的实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端子以及绝缘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中部分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剖切后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电路板对接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7中部分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端子以及绝缘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中部分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图7的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电连接器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沿B-B线剖切后电连接器与对接元件、电路板对接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98257010000031
Figure BDA000239825701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绝缘体1、定位于所述绝缘体1的多个端子2、相互垂直嵌合的多个第一屏蔽片3和多个第二屏蔽片6、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上接地片4与下接地片5,以及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一绝缘框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200为芯片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元器件。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定义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左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如图1和图6所示,多个所述绝缘体1呈矩阵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1也可以只有1个,也就是说,将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绝缘体1和所述绝缘框7连接在一起而合成一个整体),每一个所述绝缘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收容槽11上下贯穿所述绝缘体1。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端子2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每一个所述端子2具有一主体部21呈平板状,所述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对应定位于两个绝缘体1的收容槽11。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上弯折部22以及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下弯折部23,自所述上弯折部22向前延伸一接触部221,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自所述下弯折部23向前延伸一抵接部231,所述抵接部231向下抵接所述电路板300。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左右方向上其中一排所述绝缘体1注塑成型,且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所述第一屏蔽片3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设有竖直设置的一平板部31,自所述平板部31的顶端向下凹设多个凹槽311以及多个上夹槽312,所述上夹槽312与所述凹槽311在前后方向交替设置,自所述平板部31的底端向上凹设的多个下夹槽313,多个所述下夹槽31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设置,所述下夹槽313与所述凹槽311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上夹槽312与所述下夹槽313上下对齐设置且互不连通。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上接地片4以及所述下接地片5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分体成型,所述上接地片4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所述下接地片5用以向下抵接所述电路板300。所述下接地片5与所述上接地片4结构相同,即可用同一套模具成型。所述上接地片4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其具有呈平板状的一固定部41,所述固定部41顶端设有两连料部411,用于连接一料带(未图示),自所述固定部41的底端向上凹设形成一固定槽412,所述固定槽412大致位于所述固定部4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处,所述固定槽412的左、右侧夹持所述平板部31,所述上夹槽312的前、后侧夹持所述固定部41,所述下接地片5固定于所述下夹槽313,当所述对接元件200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221,所述接触部221向前越过所述固定部41。自所述固定部41向上弯折且向前延伸一弹臂42,所述弹臂4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所述连料部411之间,且所述弹臂42连接所述固定部41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412上下对齐设置,所述弹臂42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接触区421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所述第一接触区421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部41相互固定的所述平板部31的正上方,所述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一接触区421错位设置,所述接触部221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距离相等。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屏蔽片6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垂直嵌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a,所述主体部21分别对应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a,其中,所述主体部21到前侧相邻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距离与其到后侧相邻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距离相等,所述主体部21到左侧相邻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距离与其到右侧相邻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距离相等,且所述主体部21到相邻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距离大于其到相邻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距离。所述第二屏蔽片6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具有呈平板状的一连接部61,自所述连接部61的底端向上凹设的多个卡槽611,多个所述卡槽611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设置,所述卡槽611的左右两侧夹持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所述凹槽311的前后两侧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的上端向下凹设多个上缺口612,所述连接部61的下端向上凹设多个下缺口613,自每一所述上缺口612向右延伸一上弹性部6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上弹性部62也可以自所述上缺口612向左延伸或向前延伸形成),自每一所述下缺口613向右延伸一下弹性部63,所述上弹性部62、所述下弹性部63与所述连接部61位于同竖直一平面。所述上弹性部62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二接触区621,所述第二接触区621位于所述卡槽611正上方,所述第二接触区621位于第一接触区421的后方,所述固定槽412和所述上夹槽312(也就是所述上接地片4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固定处)位于所述弹臂42抵接所述第二接触区621位置的后方,当所述对接元件200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区421,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向上抵接所述弹臂42,所述下弹性部63向下抵接所述下接地片5,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比所述连接部61与所述平板部31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更短,所述第一接触区421向前跨越与其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相嵌合的所述连接部61。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绝缘框7围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外围,且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注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也可以组装于所述绝缘框7。
如图1和图5所示,组装时,首先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左右方向上其中一排所述绝缘体1注塑成型,然后,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嵌合,然后,把所述上接地片4与所述下接地片5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最后,所述绝缘框7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注塑成型。
如图7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绝缘体1'、定位于所述绝缘体1'的多个端子2'、相互垂直嵌合的多个第一屏蔽片3'和多个第二屏蔽片6'、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上接地片4'与下接地片5'以及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一绝缘框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200'为芯片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元件2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元器件。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定义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左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如图7和图11所示,多个所述绝缘体1'呈矩阵设置,每一个所述绝缘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收容槽11'上下贯穿所述绝缘体1'。
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端子2'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每一个所述端子2'具有一主体部21'呈平板状,所述主体部21'的左右两侧对应定位于两个绝缘体1'的收容槽11'。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上弯折部22'以及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下弯折部23',自所述上弯折部22'向前延伸一接触部221',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自所述下弯折部23'向前延伸一抵接部231',所述抵接部231'向下抵接所述电路板300'。
如图7、图9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屏蔽片3'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前后方向上的其中一排所述绝缘体1'注塑成型,其中与所述主体部21'相邻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后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中,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离所述主体部21'最近,当所述对接元件200'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221',所述接触部221'向前越过与其对应的所述主体部21'相邻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所述第一屏蔽片3'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有竖直设置的一平板部31',自所述平板部31'的顶端向下形成多个上凹口312',以及自所述平板部31'的底端向上凹设形成多个凹槽311'以及多个下凹口313',所述上凹口312'与所述下凹口313'上下对齐,所述下凹口313'与所述凹槽311'左右交替设置。
如图7、图8和图12所示,所述上接地片4'以及所述下接地片5'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一体成型,从而使得所述上接地片4'以及所述下接地片5'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3',所述上接地片4'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所述下接地片5'用以向下抵接所述电路板300'。所述上接地片4'自所述上凹口312'右侧向前弯折形成一第一部41',自所述第一部41'的上端向右弯折形成一第二部42',自所述第二部42'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弹臂43',所述弹臂43'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接触区431',所述第一接触区431'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所述接触部221'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431'的距离相等(参见图11)。所述下接地片5'自所述下凹口313'右侧延伸延伸形成,所述下接地片5'与所述上接地片4'对称设置,故不再赘述。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屏蔽片6'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2'之间,且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左右方向上的其中一排所述绝缘体1'注塑成型,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垂直嵌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a',所述主体部21'分别对应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a',所述主体部21'到左侧相邻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距离与其到右侧相邻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距离相等,其中与所述主体部21'相邻的前方第一屏蔽片3'、后方第一屏蔽片3'、左方第二屏蔽片6'、右方第二屏蔽片6',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3'离所述主体部21'最近。所述第二屏蔽片6'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具有呈平板状的一连接部61',自所述连接部61'的顶端向下凹设形成多个卡槽611',多个所述卡槽611'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设置,所述卡槽611'的前后两侧夹持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所述凹槽311'的左右两侧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部61',所述第一部41'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相互嵌合的所述连接部61'的左侧,所述第二部42'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相互嵌合的所述连接部61'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接触区431'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平板部31'相互嵌合的所述连接部61'的正上方。所述连接部61'的上端向下凹设多个上缺口612',所述连接部61'的下端向上凹设多个下缺口613',自每一所述上缺口612'向前延伸一上弹性部62',自每一所述下缺口613'向前延伸一下弹性部63',所述上弹性部62'、所述下弹性部63'与所述连接部6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上弹性部62'的上表面设有一第二接触区621',参见附图12,当所述对接元件200'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区431',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向上抵接所述弹臂43',所述下弹性部63'向下抵接所述下接地片5',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比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更短。所述上弹性部62'连接所述连接部61'的位置位于所述卡槽611'的前方,所述上弹性部62'位于所述上接地片4'的正下方,所述下弹性部63'位于所述下接地片5'的正上方。
如图7和图11所示,所述绝缘框7'围设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外围,且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注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也可以组装于所述绝缘框7'。
如图7和图11,组装时,首先,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相互垂直嵌合,然后,所述第一屏蔽片3'与所述第二屏蔽片6'分别与对应的一排所述绝缘体1'注塑成型,最后,所述绝缘框7’与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注塑成型,当然,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片3'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片6'也可以组装于所述绝缘框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
(1)当对接元件200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221时,所述上接地片4具有一第一接触区421用于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200;所述第二屏蔽片6具有一第二接触区621抵接所述上接地片4,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比所述第二屏蔽片6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路径更短,因此,所述上接地片4与所述第二屏蔽片6直接接触实现接地,使得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接地路径变短,谐振与串音的效果较好,且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有利于满足电连接器100对高频的实用要求。
(2)所述第二接触区62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421的后方,所述上接地片4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的固定处位于所述第二接触区621的后方,使得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接地路径变短,谐振与串音的效果较好,且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有利于满足电连接器对高频的实用要求。
(3)所述第一接触区421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正上方,防止所述弹臂43过度向下移动。
(4)与所述主体部21'相邻的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3'、后方所述第一屏'蔽片3’、左方所述第二屏蔽片6'、右方所述第二屏蔽片6'中,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3'离所述主体部21'最近,所述上接地片4'固定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串音效果较好,有利于满足电连接器对高频的使用要求。
(5)所述上接地片4'与所述第一屏蔽片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屏蔽片3'设有竖向的一平板部31',平板部设有一凹槽311'嵌合所述第二屏蔽片6',所述上接地片4'自平板部31'向前弯折形成一第一部位41'于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左侧,自所述第一部41'向右弯折形成一第二部42',自所述第二部42'向前延伸形成一弹臂43',所述第一接触区421'设于所述弹臂4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区621'向上抵接所述弹臂43'。使所述弹臂43'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3'相互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6'的正上方,有利于防止所述弹臂43'过度向下移动。
(6)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上弯折延伸一上弯折部22,所述接触部221自所述上弯折部22向前延伸形成,自所述主体部21向下弯折延伸一下弯折部23,自所述下弯折部23向前延伸形成一抵接部231,用于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电路板300,由于所述主体部21左右两侧定位于两个所述绝缘体1,也就是说,前后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之间没有绝缘体1隔开,故缩短了前后相邻的两个主体部2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所述端子2密集化排布。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体;
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定位于所述绝缘体,及一接触部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主体部前方,用以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
多个第一屏蔽片与多个第二屏蔽片相互垂直嵌合形成多个容纳空间,分别对应容纳所述主体部;
上接地片,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所述上接地片具有一第一接触区;所述第二屏蔽片具有一第二接触区,当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第一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对接元件,且所述第二接触区抵接所述上接地片,所述第二接触区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比所述第二屏蔽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处到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路径更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地片抵接所述第二接触区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的后方且位于所述上接地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屏蔽片的位置的前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触区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上接地片相互固定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的正上方,所述接触部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分体设置,所述上接地片具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屏蔽片向下凹设一上夹槽,所述上夹槽的前、后侧夹持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槽的左、右侧夹持所述第一屏蔽片,自所述固定部弯折延伸一弹臂,所述第一接触区设于所述弹臂的上表面,所述弹臂向前跨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相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二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弹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片设有一上弹性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接触区设于所述上弹性部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位于前后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屏蔽片位于左右两排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接触区位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屏蔽片相互嵌合的所述第二屏蔽片的正上方,所述接触部到与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区的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主体部相邻的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后方所述第一屏蔽片、左方所述第二屏蔽片、右方所述第二屏蔽片中,前方所述第一屏蔽片离所述主体部最近,所述上接地片固定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当所述对接元件向下抵接所述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向前越过前方的所述第一屏蔽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片设有一上弹性部向前延伸,所述第二接触区设于所述上弹性部的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屏蔽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屏蔽片设有竖向的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有一凹槽嵌合所述第二屏蔽片,所述上接地片自平板部向前弯折形成一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片的左侧,自第一部向右弯折形成一第二部,自第二部向前延伸形成一弹臂,所述第一接触区设于所述弹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区向上抵接所述弹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设有多个且在左右方向上呈多排设置,所述主体部左右两侧定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绝缘体,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一上弯折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上弯折部向前延伸形成,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弯折延伸一下弯折部,自所述下弯折部向前延伸形成一抵接部,用于向下弹性抵接所述电路板。
CN202020248301.7U 2020-03-03 2020-03-0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412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8301.7U CN212412342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8301.7U CN212412342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2342U true CN212412342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8301.7U Active CN212412342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2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CN111525338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07591630B (zh) 插头连接器
CN217239803U (zh) 电连接器
CN114784552B (zh)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2670730A (zh) 连接器
EP1487066B1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CN111129807B (zh) 电连接器
CN111244701B (zh) 电连接器
TWI722581B (zh) 連接器
CN212412342U (zh) 电连接器
CN214254922U (zh) 电连接器
CN111262074A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210111081U (zh) 电连接器
CN111431000B (zh) 电连接器
CN211981052U (zh) 电连接器
CN213278458U (zh) 电连接器
CN112636044B (zh) 连接器
CN211981053U (zh) 电连接器
CN217848403U (zh) 高速连接器
CN110289510B (zh) 电连接器
CN217009656U (zh) 高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