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6679A - 吸收体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6679A
CN110856679A CN201910783457.7A CN201910783457A CN110856679A CN 110856679 A CN110856679 A CN 110856679A CN 201910783457 A CN201910783457 A CN 201910783457A CN 110856679 A CN110856679 A CN 110856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core
wrap sheet
absorbent body
core w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34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6679B (zh
Inventor
合田裕树
木下章惠
木村明宽
出谷耕
丹下悟
请川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78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513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78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97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56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6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2013/53048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superabsorbent materials, i.e. highly absorbent polymer gel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2013/5346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e.g. net
    • A61F2013/5347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e.g. net being a non-woven tissue wrapping the co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收性能较高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本发明提供吸收体(17),其具有上表面(34)和下表面(35)、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并具有吸收芯(21)和设在吸收芯(21)的厚度方向(T)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的芯包覆片(26),其中,吸收芯(21)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芯包覆片(26)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吸水性无纺布具有:多个高密度部(32),其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配置;以及多个低密度部(33),其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分别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32)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32)之间。

Description

吸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高吸收性聚合物(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的比例较高的吸收体(也称为SAP片)的吸收性物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吸收芯的整体被上侧芯包覆片和下侧芯包覆片包覆的结构,上侧芯包覆片是具有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成为凸形状这样的凹凸构造的无纺布。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和粘接剂而成的吸收芯层被无纺布从吸收芯层的上方和下方夹着的构造,其中,吸收芯层被预定的中间层分割成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63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13608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较高的吸收体中,在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体液而溶胀时,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包在内部的芯包覆片的内侧形成的区域的容积过小的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受到限制,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易于降低。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体中,在芯包覆片设有凹凸区域。因此,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相对应地,凹凸区域延伸,从而芯包覆片能够延伸。由此,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不易受到限制。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体中,由于吸收体的芯包覆片具有凹凸区域,因此在凹凸区域和顶片之间易于产生空隙,有可能妨碍体液从顶片向吸收体的转移。因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芯包覆片的情况下,吸收体的吸收性能有可能降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吸收体中,虽然公开了下层的芯包覆片的沿长度方向的液体扩散性,但是并未公开上层的芯包覆片的沿长度方向的液体扩散性。因此,在使用专利文献1的芯包覆片的吸收体中,沿长度方向的液体扩散性存在改善的余地。即,以下这样的反复吸收体液的情况下的体液吸收性能存在改善的余地:即使在反复排出体液的情况下,也能在直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为止的大范围利用吸收体来吸收排出的大量的体液。
因而,本发明即是鉴于以上的第1课题而完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能较高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此外,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比例较高的吸收体中,在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体液而溶胀时,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包在内部的芯包覆片的内侧形成的区域的容积过小的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受到限制,吸收性能降低。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体中,由于上层的芯包覆片与下层的芯包覆片未相互结合,因此即使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溶胀也不易被上层的芯包覆片和下层的芯包覆片限制。因此,在该吸收体中,能够抑制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的降低。但是,在该吸收体中,由于上层的芯包覆片和下层的芯包覆片这两者与中间层未相互结合,因此由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导致上层的芯包覆片和下层的芯包覆片这两者与中间层相互分离,经不起由外力引起的变形,吸收体吸收体液的状况下的走形难度即潮湿时形态保持性有可能恶化。
此外,若为了改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而将上层的芯包覆片和下层的芯包覆片这两者与中间层相互结合,则在上层的芯包覆片的内侧和下层的芯包覆片的内侧形成的区域的容积受到限制,因此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被抑制,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有可能降低。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体中,若将上层的芯包覆片和下层的芯包覆片这两者与中间层相互结合,则在反复吸收体液时,存在中间层被溶胀的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和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从两侧按压而压扁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中间层的纤维间的空隙减少而透液性降低,有可能体液难以经由中间层到达第2吸收芯层。即,反复吸收体液的情况下的体液吸收性能即体液反复吸收性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而,本发明即是鉴于以上的第2课题而完成的,其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并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较高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鉴于上述第1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采用后述的吸收体能够解决上述第1课题,以致完成本发明;前述的吸收体具有吸收芯和芯包覆片,芯包覆片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无纺布,其中,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高密度部和多个低密度部交替地配置。
具体地讲,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并具有吸收芯和设在上述吸收芯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的芯包覆片,其中,上述吸收芯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芯包覆片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上述吸水性无纺布具有:多个高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低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分别配置在上述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
本发明的发明人鉴于上述第2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采用后述的吸收体能够解决上述第2课题,以致完成本发明;前述的吸收体具有芯包覆片和具备作为热熔接无纺布的中间层的层叠吸收芯,至少一个面侧的芯包覆片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含有互相缠结的预定纤维长度的吸水性纤维,中间层和芯包覆片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其中,吸水性无纺布与干燥时相比在潮湿时易于伸长,中间层在潮湿时和干燥时具有同等的伸长特性。
具体地讲,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具有第1面和第2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具有层叠吸收芯和芯包覆片,该层叠吸收芯是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从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其中,上述第1吸收芯层和上述第2吸收芯层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芯包覆片包含位于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1面侧的位置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位于比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2面侧的位置的第2芯包覆片部分,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上述吸收体具有上述中间层和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接合的接合部,上述吸水性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上述中间层是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热熔接无纺布,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能较高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并且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较高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的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带体固定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展开图。
图2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前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后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芯包覆片26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L、长度方向;W、宽度方向;C、宽度方向中间部;E、宽度方向两端部;T、厚度方向;Tc、厚度方向中心面;1、一次性尿布;3、顶片;5、底片;7、防漏壁;9、弹性构件;15、粘扣带;17、吸收体;18、第1吸收芯层;19、中间层;20、第2吸收芯层;21、吸收芯(层叠吸收芯);22、中央片部分;23、外侧片部分;24、第1芯包覆片部分;25、第2芯包覆片部分;26、芯包覆片;27、重叠部;28、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9、接合部;30、中间接合部;31、边缘部;32、高密度部;33、低密度部;34、上表面(第1面);35、下表面(第2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下所示的方式。
[第1方式]
(结构)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吸收体,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并具有吸收芯和设在上述吸收芯的上述厚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的芯包覆片,其中,上述吸收芯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芯包覆片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上述吸水性无纺布具有:多个高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以及多个低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分别配置在上述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在吸收芯的上层和下层中的至少一层设有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的平坦的芯包覆片。而且,该芯包覆片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吸水性纤维的多个高密度部和吸水性纤维的多个低密度部。
通过芯包覆片平坦,从而在使用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在芯包覆片和顶片之间不易产生空隙。因此,被顶片吸收的体液易于转移到芯包覆片,易于被吸收体吸收。
此时,由于芯包覆片是吸水性纤维缠结而成的吸水性无纺布,因此在潮湿时由潮湿引起纤维之间的缠结松动,并且由潮湿引起吸水性纤维自身也易于伸长。因此,通过使芯包覆片吸收体液,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芯包覆片伸长,能够提高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追随性。并且,芯包覆片具有低密度部,该低密度部在施加了载荷时易于伸长。因此,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芯包覆片易于伸长,能够使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追随性良好。由此,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而是吸收体的吸收性能。
并且,芯包覆片具有高密度部,该高密度部使吸收体所吸收的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因此,能够直到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为止在大范围内吸收体液,由此,反复吸收体液的情况下的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2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上述吸收芯是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从上述上表面朝向上述下表面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吸收芯。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由于在被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夹着的中间层中,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渗透,能够增大吸收体与体液的接触面积,因此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3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2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上述中间层是具有亲水性和透液性的渗液性无纺布。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由于中间层是具有亲水性和透液性的渗液性无纺布,因此即使在吸收体吸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渗液性,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4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3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上述渗液性无纺布是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效果)
一般来讲,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大体积且缓冲性优异,因此即使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溶胀的情况下,也不易损害中间层的体液的扩散性,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5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2~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上述吸收体在上述第2吸收芯层还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由于体液能够借助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因此扩散的体液易于渗透到吸收体,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6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2~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6方式是,上述芯包覆片包含:第1芯包覆片部分,其位于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上侧的位置;以及第2芯包覆片部分,其位于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下侧的位置,上述芯包覆片将上述层叠吸收芯包在内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通过将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的芯包覆片覆盖吸收芯整体。因此,高密度部能够使体液在长度方向上在大范围内扩散,因此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此外,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也通过低密度部伸长而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升高。
[第7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6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7方式是,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中央片部分,其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以及一对外侧片部分,其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上述中央片部分与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在上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重叠部,该一对重叠部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第1芯包覆片具有中央片部分和一对外侧片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重叠部。因此,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的情况等情况下,一对重叠部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易于变得高于除一对重叠部之外的吸收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在该一对重叠部,使体液更加易于沿着长度方向扩散。由此,吸收体的体液反复扩散性优异。
[第8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7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8方式是,上述第1吸收芯层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上述第2吸收芯层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上述第1吸收芯层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中间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式,第1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该第1吸收芯层配置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因此,即使在体液难以被第1吸收芯层吸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1吸收芯层的表面沿着宽度方向到达宽度较宽的第2吸收芯层的表面。即,能够由第2吸收芯层吸收未被第1吸收芯层吸收的体液。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吸收体,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9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8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9方式是,上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上述一对重叠部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式,一对重叠部设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因此,在一对重叠部不存在源自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体液易于在一对重叠部中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同时渗透到第2吸收芯层。由此,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10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7~9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0方式是,在上述芯包覆片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上述高密度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式,由于沿着长度方向的渗液性较高的高密度部配置在芯包覆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因此一对重叠部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变得更高,能够使一对重叠部的液体扩散性更加优异,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11方式]
(结构)
本发明的第11方式是一种吸收体,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具有第1面和第2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并具有层叠吸收芯和芯包覆片,该层叠吸收芯是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从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地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其中,上述第1吸收芯层和上述第2吸收芯层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芯包覆片包含位于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1面侧的位置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位于比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2面侧的位置的第2芯包覆片部分,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上述吸收体具有上述中间层和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接合的接合部,上述吸水性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上述中间层是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热熔接无纺布,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
(效果)
本发明的第11方式的吸收体所具备的中间层由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且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的无纺布构成,该中间层即使吸水其伸长特性也变化很少。在此,在本发明的第11方式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接合于上述中间层。因此,即使因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溶胀而第1芯包覆片部分伸长(变形),也能够利用不易伸长(变形)的中间层抑制吸收体整体的变形。由此,吸收体在潮湿时保持形态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此外,由于中间层是热塑性纤维相互熔接而成的,在干燥时和潮湿时相对于载荷而言的特性不易变化,因此在潮湿时中间层不易伸长,并且即使在承受了载荷的情况例如因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膨张而承受了载荷的情况下,中间层也不易压扁。因而,上述吸收体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条件下,中间层的作为体液的透过性的渗液性也优异,不易损害体液的扩散性,因此吸收体反复吸收体液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并且,本发明的第11方式的吸收体所具备的芯包覆片中的至少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由吸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在吸收了体液的潮湿时易于伸长的性质,在第1面是肌肤侧面的情况下,在吸收体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吸收从第1面侧渗透来的体液,比较容易伸长。此外,在第1面是衣物侧面的情况下,在吸收体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吸收透过吸收体而保持在吸收体的衣物侧面的体液,比较容易伸长。因而,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伸长,从而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
[第12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2方式是,上述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
(效果)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浆粕纤维相比纤维的均匀性(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等)优异。因而,在纤维长度为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情况下,与是浆粕纤维的情况相比较,吸水性无纺布易于因吸水而伸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升高,另一方面,在欲使吸水性无纺布以一定比例以上的伸长率伸长的情况下,作用比较大的拉伸强度,因此吸收体的上述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13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方式或第12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2方式是,上述吸水性无纺布是水刺无纺布。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式,由于将吸水性无纺布设为易于发生纤维间的缠结的水刺无纺布,因此吸水性无纺布易于伸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升高。
[第14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1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4方式是,上述热熔接无纺布是热风无纺布。
(效果)
由于热风无纺布大体积且缓冲性优异,因此即使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溶胀的情况下,也不易损害中间层的渗液性,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15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1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5方式是,上述吸水性无纺布具有:多个高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以及多个低密度部,其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分别配置在上述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式,吸水性无纺布交替地具有沿着长度方向配置的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多个高密度部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而且,多个低密度部能够使吸水性无纺布易于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伸长。在此,在第1面是肌肤侧面的情况下,第1芯包覆片部分吸收从第1面侧渗透来的体液,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此外,在第1面是衣物侧面的情况下,在吸收体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吸收透过吸收体而保持在吸收体的衣物侧面的体液,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由此,通过吸收体易于沿着其长度方向在大范围内吸收体液而使吸收体的吸收面积率升高,其结果,吸收体的上述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16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1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6方式是,上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上述吸收体在上述宽度方向中间部包括上述中间层与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芯包覆片部分接合的中间接合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6方式,由于吸收体具有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芯包覆片部分与在干燥时和潮湿时不易伸长的中间层接合的中间接合部,因此吸收体的干燥时形态保持性和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17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6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7方式是,上述第1吸收芯层和上述第2吸收芯层中的与构成上述中间接合部的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或者第2芯包覆片部分接触的一个吸收芯层具有在上述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上述中间接合部与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上述厚度方向上重叠。
(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17方式中,由于在与构成中间接合部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或者第2芯包覆片部分接触的第1吸收芯层或者第2吸收芯层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因此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体液也借助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渗透到吸收体内部,因此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并且,通过上述中间接合部与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从而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上述中间接合部也维持接合构造,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18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7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8方式是,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8方式,由于体液借助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因此吸收体的吸收面积率较高,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19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18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19方式是,上述第1面是肌肤侧面,上述第2面是衣物侧面。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9方式,由于具有吸水性无纺布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配置在肌肤侧面侧,因此在体液被吸收体吸收之前,体液的一部分会透过吸水性无纺布而渗透到吸水性无纺布,在吸收体液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更加易于伸长。
[第20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9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0方式是,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中央片部分和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一对外侧片部分,上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上述中央片部分与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在上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重叠部,该一对重叠部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0方式,由于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重叠部,该一对重叠部的纤维密度较高,因此吸收体的吸收面积率较高,体液的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21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20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1方式是,在上述一对重叠部的各重叠部中,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配置在比上述中央片部分靠上述第1面侧的位置,并且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各自的靠上述中央片部分侧的边缘部与上述中央片部分分开。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1方式,在层叠吸收芯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吸收体液而溶胀时,通过吸收体上表面倾斜,从而与中央片部分重叠的外侧片部分的边缘部自中央片部分的表面浮起,成为立起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外侧片部分的上述边缘部作为防漏壁发挥功能。
[第22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21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2方式是,上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上述吸收体在上述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各端部包括上述接合部。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2方式,通过接合部位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各端部,从而在吸收体吸水时,中间层会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支承第1芯包覆片部分,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23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22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3方式是,上述第1吸收芯层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上述第2吸收芯层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3方式,由于在接合部所处的部位不存在源自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不易因伴随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水的溶胀而损害接合部的机械强度,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24方式]
(结构)
根据上述第11~2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吸收体,本发明的第24方式是,上述芯包覆片在潮湿时拉伸试验和干燥时拉伸试验中都具有30%以上的伸长率,上述潮湿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在上述干燥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的25%以下。
(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4方式,由于芯包覆片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小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因此芯包覆片易于追随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升高。此外,由于芯包覆片的干燥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大于潮湿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因此干燥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的第1课题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带体固定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简称为“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展开图,图2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前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后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具有上表面34和下表面35,并且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沿着宽度方向W被划分为宽度方向两端部E和宽度方向中间部C。在此,宽度方向中间部C是指将宽度方向W上的具有最大尺寸的部位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点作为中心地扩及到宽度方向W的约70%的区域,将其两外侧的左右各自约15%的区域设为宽度方向两端部E。此外,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L与吸收体17的长度方向L一致,一次性尿布1的宽度方向W与吸收体17的宽度方向W一致,一次性尿布1的厚度方向T与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T一致。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带体固定式的一次性尿布,例如也可以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隔尿垫、轻失禁垫、生理用垫、卫生护垫等。
如图1所示,一次性尿布1包括透液性的顶片3、非透液性的底片5、以及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还包括具有弹性构件9的防漏壁7、粘扣带15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7以其上表面34位于一次性尿布1的顶片3侧、下表面35位于一次性尿布1的底片5侧的方式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吸收体的上表面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底片侧,吸收体的下表面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顶片侧。
<吸收体>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具有吸收芯21和以将吸收芯21包在内部的方式设在吸收芯21的厚度方向T的上方和下方的芯包覆片26。而且,该吸收芯21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芯包覆片26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如图4所示,吸水性无纺布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32和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分别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32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32之间的多个低密度部33。另外,在本发明中,芯包覆片也可以不构成为将吸收芯包在内部,只要设于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由于芯包覆片26平坦,因此在使用该吸收体17的一次性尿布1中,在芯包覆片26和顶片3之间不易产生空隙。因此,被顶片3吸收的体液转移到芯包覆片26,接着易于被吸收体17吸收。
此时,由于芯包覆片26是吸水性纤维缠结而成的吸水性无纺布,因此在潮湿时由潮湿引起吸水性纤维间的缠结松动,并且由潮湿引起吸水性纤维自身也易于伸长。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使芯包覆片26吸收体液,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芯包覆片26伸长,能够提高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追随性。并且,如图4所示,芯包覆片26具有低密度部33,该低密度部33在施加载荷时易于伸长。因此,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图3所示使芯包覆片26易于伸长,能够使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追随性良好。由此,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而是吸收体17的吸收性能。
并且,芯包覆片26具有高密度部32,该高密度部32使吸收体17所吸收的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因此,能够到吸收体17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为止地在大范围内吸收体液,由此,反复吸收体液的情况下的反复吸收性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厚度优选为0.8mm以上且3mm以下。
[吸收芯]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吸收芯21在一次性尿布1中与芯包覆片26一同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吸收芯21具有长度方向L的尺寸长于宽度方向W的尺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其在厚度方向T上具有一定的尺寸。但是,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具备的吸收芯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可以在不损害吸收芯的吸收、保持液体的功能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平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21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但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吸收芯根据需要含有浆粕纤维。本发明的吸收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0g/m2以上且1000g/m2以下。此外,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含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之比优选为1:6~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21是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从上表面34朝向下表面35地按照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的顺序借助粘接剂层叠而成的层叠吸收芯。但是,在本发明中,吸收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层叠吸收芯,也可以由单一且大致均匀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层构成。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根据需要使用的粘接剂,能够列举出热熔粘接剂等。
(第1吸收芯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吸收芯层18是配置在中间层19的上表面34侧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层,是一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借助粘接剂保持于中间层19而成的。而且,第1吸收芯层18被夹在中间层19和芯包覆片26之间。在第1吸收芯层18中,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平面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配置,但对于本发明的第1吸收芯层,高吸收性聚合物也可以不在平面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配置。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g/m2以上且250g/m2以下。通过将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本发明的吸收体能够充分地吸收排泄物中的体液,并且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溶胀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发生结块的状况。此外,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也可以具有浆粕纤维,该情况下的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大于0g/m2且500g/m2以下。通过使第1吸收芯层含有浆粕纤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体的吸收速度。另一方面,在不含有浆粕纤维的情况下,能够将吸收体构成为薄型的结构。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之比优选为1:6~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在长度方向L的全长范围内小于后述的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如图2所示,第1吸收芯层18以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与吸收体17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大致重叠的方式配置,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位于比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各端部靠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即使在体液难以被第1吸收芯层18吸收的情况下,体液也能够在第1吸收芯层18的表面上沿着宽度方向W到达宽度较宽的第2吸收芯层20的表面。即,能够由第2吸收芯层20吸收未被第1吸收芯层18吸收的体液,在反复排出体液的情况下吸收体17也能稳定地吸收排出来的体液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另外,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既可以与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也可以大于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和“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作为意味着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的被宽度方向的最外缘夹着的区域的最大长度的尺寸而定义的。
(高吸收性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目的在于,在吸收体中吸收并保持排泄物中的液体,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其种类没有限定。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更具体地讲,能够列举出聚天冬氨酸盐系聚合物、聚丙烯酸钠系聚合物、异丁烯-无水马来酸共聚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等。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中,也优选使用作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而生成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作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而生成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是指在存在表面活性剂或者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将含有可聚合单体的组合物作为油中水型的乳液进行聚合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这样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造粒物的表面积大于具有相同体积的真球形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表面积,因此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造粒物整体的比表面积变大,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速度变快。作为这样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日本特开昭57-094011号公报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物质。
(中间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吸收芯21是在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之间存在中间层19的层叠吸收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在被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夹着的中间层19中,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上渗透,能增大吸收体17与体液的接触面积,因此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此外,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吸收体17具有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与中间层19接合的接合部29。但是,在本发明中,吸收芯并不限定于具有中间层的方式。此外,在本发明中,中间层优选为具有亲水性和透液性的渗液性无纺布,该渗液性无纺布优选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中间层是渗液性无纺布,从而在吸收体吸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渗液性。此外,一般来讲,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体积大且缓冲性优异,因此通过渗液性无纺布是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从而即使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溶胀的情况下,也不易损害中间层的体液的扩散性,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特别是,由于上述的热风无纺布由纤维之间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构成,因此该热风无纺布具有相对于来自外部的载荷而言的一定的抵抗性,即使在吸收体所含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而溶胀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收体的走形。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上述的热风无纺布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优选采用至少作为构成纤维表面的包皮成分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的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构成纤维表面的包皮成分,从而纤维发挥热熔接特性,因此能够与所要求的中间层的物理性质相应地适当选择用作芯成分的树脂成分。例如,作为上述的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采用使用了强度比较强的树脂成分作为不构成纤维表面的芯成分的复合纤维,从而能够提供相对于拉伸应力等而言具有更稳固的耐性的中间层。在此,作为能够用作芯成分和包皮成分的树脂,例如能够从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中适当地选择并组合起来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兼顾热熔接性和拉伸强度的目的,包皮成分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芯成分优选使用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
在本发明中,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9g/m2以上且100g/m2以下,更优选为12g/m2以上且60g/m2以下。此外,在本发明中,中间层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0.15mm以上且3mm以下。并且,在本发明中,中间层的利用后述的悬臂法测量的硬挺度在MD方向上优选为60mm以上且160mm以下。此外,中间层的CD方向上的30%拉伸强度优选为0.3N/25mm以上且6N/25mm以下。通过将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硬挺度、拉伸强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之后,中间层也能够确保渗液性,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吸收体的形状,有效地防止吸收体的走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中间层19要求比较强的物理强度,因此未利用后述的齿轮加工、轧花加工在中间层19形成三维的凹凸。通过将中间层19设为未实施齿轮加工、轧花加工的构件,从而能够提高相对于拉伸应力等来自外部的载荷而言的抵抗性。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不损害中间层的拉伸特性的范围内在中间层形成凹凸,提高中间层的外观上的蓬松度,提高相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而言的保持性能。
(第2吸收芯层)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吸收芯21以保持于中间层19的下表面35侧的形态具有第2吸收芯层20,该第2吸收芯层20被夹在中间层19和芯包覆片26之间。第2吸收芯层20的结构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方面之外基本上与第1吸收芯层18相同。另外,在本发明中,第2吸收芯层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并且根据需要含有浆粕纤维,上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既可以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也可以大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也可以小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吸收芯层20包括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且在厚度方向T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两个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在此,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吸水而溶胀,具有因结块而使液体难以透过的倾向。通过第2吸收芯层20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从而体液能够借助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因此扩散的体液易于渗透到吸收体17,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吸收芯层20位于比中间层19靠衣物侧面的位置,因此吸收体17易于吸收滞留在吸收体17的衣物侧面的体液。另外,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第2吸收芯层位于比中间层靠肌肤侧面的位置的情况下,也预测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存在,促进了体液从肌肤侧面朝向衣物侧面透过。
在本发明中,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从维持吸收体的吸收性能并有效地防止结块的方面考虑,在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全宽范围内,优选为1个以上且4个以下,优选为两个或者3个。在本发明中,在存在3个以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优选将宽度方向中心线作为中心以等间隔设于第2吸收芯层,其宽度优选为5mm以上且60mm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除了存在于第2吸收芯层之外,也可以还存在于第1吸收芯层。在该情况下,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既可以至少多于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也可以与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相同。此外,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部位和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部位在宽度方向W上既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不相同。
在本发明中,在第1吸收芯层和/或第2吸收芯层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情况下,第1吸收芯层和/或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意味着包含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芯包覆片]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芯包覆片26的放大立体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芯包覆片26在吸收芯21的厚度方向T的上方和下方以将吸收芯21包在内部的方式设置。芯包覆片26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如图4所示,该吸水性无纺布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32和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分别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32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32之间的多个低密度部33。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芯包覆片26平坦。在使用具备这样的平坦的芯包覆片26的吸收体17的一次性尿布1中,不易在芯包覆片26和顶片3之间产生空隙。因此,被顶片3吸收的体液易于转移到芯包覆片26,易于被吸收体17吸收。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覆片26在一部分区域具有反复存在的凹凸,芯包覆片26的一个面中的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t在厚度方向T上是芯包覆片26的厚度d的约1倍。另外,在本发明中,芯包覆片“平坦”是指芯包覆片实质上不具有反复存在的凹凸,或者即使具有反复存在的凹凸,芯包覆片的一个面中的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在厚度方向上也是芯包覆片的厚度的3倍以下,优选为2.5倍以下,更优选为1.2倍以下的状态。在本发明中,芯包覆片既可以由一块无纺布构成,也可以通过多块无纺布互相接合而构成,只要设于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即使在吸收体17吸收体液而高吸收性聚合物朝向上表面34和下表面35溶胀的情况下,芯包覆片26也能够追随溶胀,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而是吸收体17的吸收性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芯包覆片26的高密度部32使吸收体17所吸收的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因此,能够直到吸收体17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为止在大范围内吸收体液,由此,反复吸收体液的情况下的反复吸收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由于吸水性纤维缠结而成的吸水性无纺布由潮湿引起纤维间的缠结松动,并且由潮湿引起吸水性纤维自身也易于伸长,因此通过使芯包覆片吸收体液,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芯包覆片伸长。并且,由于芯包覆片的低密度部在施加了载荷时易于伸长,因此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芯包覆片易于伸长。
(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覆片26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32和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分别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32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32之间的多个低密度部33,在芯包覆片26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32。在本发明中,相邻的高密度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相邻的低密度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优选为0.3mm以上且4mm以下。将相邻的一个低密度部和一个高密度部作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的重复单位的距离优选为0.4mm以上且5mm以下。在本发明中,在芯包覆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的情况下,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密度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优选为3mm以上且20mm以下。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位于高密度部的吸水性纤维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取向,位于低密度部的吸水性纤维的取向性低于位于高密度部的纤维的取向性。由此,在吸水性纤维的密度较高的高密度部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并且低密度部易于在宽度方向上伸长。
(吸水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构成芯包覆片的吸水性纤维优选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更优选为人造丝纤维。由于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浆粕纤维相比纤维的均匀性(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等)优异,因此芯包覆片的潮湿时的伸长性更加良好,吸收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优异。另一方面,对于通过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的吸水性无纺布,在从吸收体的外部施加了载荷的情况、欲以一定程度以上的位移量伸长的情况下,作用比较高的拉伸张力,因此能够使吸收体在潮湿时也不易引起走形的性质即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良好。
此外,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构成芯包覆片的吸水性无纺布优选为由吸水性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更优选为由再生纤维素纤维(例如人造丝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在此,作为可用作芯包覆片的水刺无纺布,能够列举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主要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从吸湿时的伸长特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至少85质量%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更优选为至少90质量%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进一步优选为实质上仅由人造丝构成的水刺无纺布。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水刺无纺布的除再生纤维素纤维之外的纤维成分,能够列举出任意的亲水性纤维。例如,水刺无纺布也可以是含有人造丝纤维和浆粕纤维的水刺无纺布。作为这样的含有人造丝纤维和浆粕纤维的水刺无纺布,能够列举出由人造丝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上层、浆粕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中间层、人造丝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下层构成的水刺无纺布。本发明的芯包覆片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以上且20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上且150g/m2以下,厚度d优选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1.5mm以下。通过将芯包覆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兼顾芯包覆片的伸长特性和强度。
(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覆片26包含: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其位于比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中心面Tc靠上侧的位置;以及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其位于比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中心面Tc靠下侧的位置,该厚度方向中心面Tc是通过吸收体17在厚度方向T上具有最大尺寸的部位的厚度方向T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平行的面。上述的芯包覆片26通过以在宽度方向W上环绕的方式包入层叠吸收芯而将层叠吸收芯包在内部。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上述的高密度部32能够使体液在长度方向上在大范围内扩散,因此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此外,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低密度部33伸长,从而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也升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既可以是分离的独立的片,也可以是指不分离的单一片的不同的部分。在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形成各自分离的单一片的情况下,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长度方向接合。此外,如后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也可以是多个片的至少一部分接合的状态。
(中央片部分和外侧片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包括配置在靠近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位置的中央片部分22和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的一对外侧片部分23。而且,该中央片部分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与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23各自的靠近中央片部分22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并在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一对重叠部27重叠。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上述的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一对重叠部27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在该一对重叠部27使体液更易于沿着长度方向L扩散。由此,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扩散性优异。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片部分23和中央片部分22分别构成芯包覆片的互相分离的不同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中央片部分22构成一张片,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和一对外侧片部分23成为一体而构成另一张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一对重叠部27的各重叠部27中,一对外侧片部分23分别配置在比中央片部分22靠上表面34侧的位置,并且一对外侧片部分23各自的靠中央片部分22侧的边缘部31与中央片部分22分开。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如图3所示,在层叠吸收芯的宽度方向中间部C吸收体液而溶胀时,通过吸收体17的上表面34倾斜,从而与中央片部分22重叠的外侧片部分23的边缘部31自中央片部分22的表面浮起,能够使外侧片部分23的边缘部31作为防漏壁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小于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一对重叠部27配置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在存在一对重叠部27的部位不存在源自第1吸收芯层18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体液易于在一对重叠部27中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同时渗透到第2吸收芯层20,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芯包覆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例如,优选的是,在包含中央片部分的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在包含外侧片部分的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一对重叠部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变得更高而沿着长度方向的渗液性进一步得到改善,能够使一对重叠部的液体扩散性更加优异,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接合部和中间接合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吸收体17具有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与中间层19接合的接合部29。通过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具备接合部29,从而如图3所示,即使在吸收体17吸水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相对于拉伸应力而言的抵抗性较高的中间层19支承芯包覆片26,因此吸收体17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良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吸收芯层20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但吸收体17在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中具有第2芯包覆片26和中间层19接合的中间接合部30。由此,吸收体17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良好。但是,在本发明中,接合部也可以通过第2芯包覆片部分和中间层接合而形成,中间接合部也可以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中间层接合而形成。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本发明的吸收体时,基本上按照以往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可。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具有从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第2吸收芯层而成的吸收芯被下层的芯包覆片和上层的芯包覆片包入的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首先,在使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在长度方向L上移动的同时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涂敷热熔粘接剂。接着,从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装置沿着长度方向L在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分和中央部分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接着,将在两个面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中间层19用的连续片层叠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上。接着,在使该层叠物在长度方向L上移动的同时从另一个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装置沿着长度方向L在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中间层19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分和中央部分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接着,将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以使热熔粘接剂处于高吸收性聚合物侧的方式层叠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上。然后,在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分别折回到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之后,通过使层叠物通过一对按压辊进行按压来调整厚度,形成吸收体17。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吸水性无纺布的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是通过对由水力缠结而形成的无纺布实施齿轮加工而形成的。该齿轮加工是通过将原卷片装入到具备后述的上下一对延伸辊的赋形装置之间并使其延伸来实施的;前述的上下一对延伸辊沿着外周面具有在辊宽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互相平行地设置的多个突棱和相邻的突棱之间的凹槽,构成为一个延伸辊的突棱啮合于另一个延伸辊的凹槽。在此,由于在被突棱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夹着的部位固定的状态下位于相邻地固定的两个部位之间的部位被延伸,因此在突棱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固定的部位成为高密度部,被相邻的高密度部夹着的部位成为低密度部。另外,通常,特别是在对硬挺度高的无纺布实施了齿轮加工的情况下,有时在无纺布的表面残留凹凸,无纺布变得不平坦。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通过调整构成芯包覆片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吸水性纤维的材质等来调整芯包覆片的硬挺度,调整为即使实施齿轮加工,芯包覆片也平坦。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制造一次性尿布1的情况下,上表面34配置在肌肤侧面,下表面35配置在衣物侧面。但是,具备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构成为吸收体的上表面配置在衣物侧面,下表面配置在肌肤侧面,吸水性无纺布既可以配置在吸收芯和顶片之间,也可以配置在吸收芯和底片之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的第2课题的第2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带体固定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简称为“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展开图,图2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前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W1-W1面的体液吸收后的吸收体17的剖视图。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具有第1面34和第2面35,并且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沿着宽度方向W被划分为宽度方向两端部E和宽度方向中间部C。在此,宽度方向中间部C是指将具有宽度方向W上的最大尺寸的部位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点作为中心并扩及到宽度方向W的约70%的区域,将其两外侧的左右各自约15%的区域设为宽度方向两端部E。此外,一次性尿布1的长度方向L与吸收体17的长度方向L一致,一次性尿布1的宽度方向W与吸收体17的宽度方向W一致,一次性尿布1的厚度方向T与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T一致。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带体固定式的一次性尿布,例如也可以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隔尿垫、轻失禁垫、生理用垫、卫生护垫。
一次性尿布1包括透液性的顶片3、非透液性的底片5、以及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还包括具有弹性构件9的防漏壁7、粘扣带15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7以其第1面34位于一次性尿布1的顶片3侧、第2面35位于一次性尿布1的底片5侧的方式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吸收体的第1面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底片侧,吸收体的第2面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顶片侧。
<吸收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应用于一次性尿布1。而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具有芯包覆片26和层叠吸收芯21,该层叠吸收芯21是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从第1面34朝向第2面35按照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芯包覆片26包含: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其位于比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中心面Tc靠第1面34侧的位置;以及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其位于比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中心面Tc靠第2面35侧的位置,该厚度方向中心面Tc是通过在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T上具有最大尺寸的部位的厚度方向T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平行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7具有中间层19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这两者接合的接合部29。
在本发明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的吸水性无纺布,上述吸水性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上述中间层是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热熔接无纺布,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上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中间层19即使吸水,其伸长特性也变化很少,第1芯包覆片部分24接合于上述中间层19。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因吸收性聚合物吸水、溶胀而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伸长(变形),也能够利用不易伸长(变形)的中间层19抑制吸收体17整体的变形。由此,吸收体17在潮湿时保持形态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中间层19是热塑性纤维相互熔接而成的,在干燥时和潮湿时相对于载荷而言的特性不易变化,因此在潮湿时中间层不易伸长,并且如图3所示,即使在承受了载荷的情况例如因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膨张而承受了载荷的情况下,中间层19也不易压扁。因而,上述吸收体17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条件下,中间层19的作为体液的透过性的渗液性也优异,不易损害体液的扩散性,因此吸收体17反复吸收体液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芯包覆片26中的至少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由吸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在吸收了体液的潮湿时易于伸长的性质,如图3所示,在吸收体17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吸收从第1面34侧渗透来的体液,比较容易伸长。因而,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伸长,从而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厚度优选为0.8mm以上且3mm以下。
[芯包覆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芯包覆片26包含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由吸水性纤维构成的吸水性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覆片26通过以在宽度方向W上环绕的方式包入层叠吸收芯21而将层叠吸收芯21包在内部。
(第1芯包覆片部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与第2芯包覆片部分25一同将层叠吸收芯21包在内部。第1芯包覆片部分24是自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分离的另一个片。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沿着长度方向L互相接合。但是,在本发明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既可以不与第2芯包覆片部分接合,也可以是与第2芯包覆片部分成为一体而构成的单一片的一部分。并且,也可以是,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芯包覆片部分是多个片的至少一部分接合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5g/m2以上且20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上且150g/m2以下,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1.5mm以下。通过将第1芯包覆片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兼顾第1芯包覆片部分的伸长特性和强度。
(接合部)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具有后述的中间层19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这两者分别接合的接合部2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即便吸水伸长特性也很少变化的中间层19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这两者接合,从而如图3所示,即使因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溶胀而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伸长(变形),也能够利用不易伸长(变形)的中间层19抑制吸收体17整体的变形。因而,吸收体17在潮湿时保持形态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另外,在本发明中,接合部并不限定于中间层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这两者接合而形成的方式,也可以是中间层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任一个芯包覆片部分接合而形成的。但是,就接合部而言,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一个芯包覆片部分与中间层结合而形成的情况相比,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这两者与中间层接合而形成的情况在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的方面更加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接合部29位于宽度方向两端部E。通过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具备接合部29,从而如图3所示,即使在吸收体17吸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相对于拉伸应力而言的抵抗性较高的中间层19支承芯包覆片26,因此吸收体17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变良好。但是,在本发明中,接合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E。
(吸水性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上述的吸水性无纺布。由于吸水性无纺布是通过缠结而形成,因此,吸水性无纺布的纤维间的结合随着吸水易于减弱。此外,吸水性纤维在吸水时易于伸长。并且,由于吸水性纤维含有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足够长的吸水性纤维,因此在吸水性纤维间的结合力减弱时,吸水性无纺布不会断裂而容易伸长,并且由吸水性纤维的伸长引起吸水性无纺布易于伸长。并且,吸水性无纺布具有与干燥时相比在潮湿时易于伸长的特性,从而防止了在吸水之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的吸收体17的走形,并且在吸水之后吸水性无纺布易于伸长。因而,在吸收体17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吸收从肌肤侧面侧渗透来的体液或者滞留在衣物侧面的体液,并且追随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而比较容易伸长。由此,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伸长,从而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通过具有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在潮湿时易于伸长的性质,从而如图3所示,即使在第1吸收芯层18吸收体液而高吸收性聚合物朝向第1面34溶胀的情况下,第1芯包覆片部分24也能够追随溶胀,能够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而是吸收体17的吸收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芯包覆片部分25也具有具备上述特性的吸水性无纺布,如图3所示,即使在第2吸收芯层20吸收体液而高吸收性聚合物朝向第2面35溶胀的情况下,第2芯包覆片部分25也能够追随溶胀,能够提高吸收体17的吸收性能。但是,在本发明中,第2芯包覆片部分也可以并不一定具有吸水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吸水性无纺布在潮湿时拉伸试验和干燥时拉伸试验中分别具有30%以上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使吸水性无纺布伸长了30%时的拉伸强度即30%伸长时拉伸强度为所述干燥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的25%以下。由此,芯包覆片易于追随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升高,并且吸收体在吸水之前不易引起走形的性质即干燥时形态保持性也优异。
更具体地讲,在本发明中,吸水性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最大伸长率在CD方向上优选为50%以上且200%以下,CD方向上的30%拉伸强度优选为0.01N/25mm以上且1N/25mm以下,CD方向上的最大拉伸强度优选为1N/25mm以上且15N/25mm以下。此外,吸水性无纺布的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最大伸长率在CD方向上优选为40%以上且190%以下,CD方向上的30%拉伸强度优选为0.1N/25mm以上且5N/25mm以下,CD方向上的最大拉伸强度优选为1.2N/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另外,在本发明中,吸水性无纺布的CD方向优选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相对应。
在本发明中,构成吸水性无纺布的吸水性纤维所含有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优选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例如人造丝纤维),更优选为人造丝纤维。由于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浆粕纤维相比纤维的均匀性(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等)优异,因此第1芯包覆片部分的潮湿时的伸长性变得更加良好,吸收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变优异。另一方面,对于通过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的吸水性无纺布,在从吸收体的外部施加了载荷的情况、欲以一定以上的位移量伸长的情况下,作用比较高的拉伸张力,因此能够使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良好。
此外,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所具有的吸水性无纺布优选为由吸水性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更优选为由再生纤维素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由于水刺无纺布是易于发生纤维间的缠结的无纺布,因此吸水性无纺布易于伸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升高。
在该情况下,上述吸水性纤维也可以含有纤维长度小于25mm的吸水性纤维,但优选的是主要含有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更优选的是仅由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构成。作为由这样的吸水性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能够列举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主要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从吸湿时的伸长特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至少85质量%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更优选为至少90质量%是人造丝的水刺无纺布,进一步优选为仅由人造丝构成的水刺无纺布。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水刺无纺布的除再生纤维素纤维之外的纤维成分,能够列举出任意的亲水性纤维。作为这样的亲水性无纺布,能够列举出浆粕纤维。例如,水刺无纺布也可以是含有人造丝纤维和浆粕纤维的水刺无纺布。作为这样的含有人造丝纤维和浆粕纤维的水刺无纺布,能够列举出由人造丝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上层、浆粕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中间层、人造丝纤维80%以上且100%以下的下层构成的水刺无纺布。
(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
图4是第1芯包覆片部分24所具有的吸水性无纺布的放大立体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吸水性无纺布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配置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较高的多个高密度部32和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且分别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32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32之间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较低的多个低密度部33。由于多个高密度部32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因此第1芯包覆片部分24易于吸收从肌肤侧面侧渗透来的体液而使体液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由此,能够直到吸收体17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附近为止在大范围内吸收体液,从而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吸收体液的部分的面积相对于包含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面的面积整体的比例即吸收面积率升高,其结果,吸收体17的上述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低密度部33能够使吸水性无纺布易于在吸收体17的宽度方向W上伸长。因此,能够提高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并不限定于第1面配置在肌肤侧面侧的方式,也设想配置在衣物侧面侧的情况,但在第1面是衣物侧面的情况下,在吸收体吸水时,第1芯包覆片部分易于吸收透过了吸收体的体液而使体液在长度方向上扩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吸水性无纺布具有以凸部和凹部位于在宽度方向W上相邻的高密度部32的形态反复存在的凹凸,芯包覆片26的一个面中的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t在厚度方向T上是芯包覆片26的厚度d的约1倍。在本发明中,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优选为芯包覆片的厚度d的3倍以下,更优选为2.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倍以下。
在本发明中,相邻的高密度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相邻的低密度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优选为0.3mm以上且4mm以下。将相邻的一个低密度部和一个高密度部作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的重复单位的距离优选为0.4mm以上且5mm以下。此外,优选的是,在吸水性无纺布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在该情况下,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高密度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优选为3mm以上且20mm以下。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位于高密度部的吸水性纤维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取向,位于低密度部的吸水性纤维的取向性低于位于高密度部的纤维的取向性。由此,在吸水性纤维的密度较高的高密度部,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上扩散。
(中央片部分和外侧片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包括配置在靠近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位置的中央片部分22和配置在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的一对外侧片部分23,该中央片部分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与上述一对外侧片部分23各自的靠近中央片部分22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并在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一对重叠部27重叠。通过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具有上述的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一对重叠部27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在该一对重叠部27,更加使体液易于沿着长度方向L扩散。由此,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扩散性优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片部分22构成一张片,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和一对外侧片部分23成为一体而构成另一张片。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重叠部27的各重叠部27中,一对外侧片部分23分别配置在比中央片部分22靠第1面34侧的位置,并且一对外侧片部分23各自的靠中央片部分22侧的边缘部31与中央片部分22分开。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在层叠吸收芯2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C吸收体液而溶胀时,通过吸收体17的第1面34倾斜,从而与中央片部分22重叠的外侧片部分23的边缘部31自中央片部分22的表面浮起,能够使外侧片部分23的边缘部31作为防漏壁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外侧片部分”和“中央片部分”是第1芯包覆片部分所具有的,但优选的是,外侧片部分和中央片部分分别构成互相分离的不同的芯包覆片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形成各自分离的单一片,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长度方向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上述的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小于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而且,一对重叠部27配置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在存在一对重叠部27的部位不存在源自第1吸收芯层18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体液易于在一对重叠部27中在长度方向L上扩散,同时渗透到第2吸收芯层20,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央片部分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32,在包含外侧片部分23的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3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一对重叠部27的吸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变得更高而沿着长度方向L的渗液性进一步得到改善,能够使一对重叠部27的液体扩散性更加优异,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片部分22构成一张片,外侧片部分23与第2芯包覆片部分25成为一体而构成一张片。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中央片部分22相对应的片和由外侧片部分23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构成的片形成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一对重叠部27。但是,本发明的芯包覆片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第2芯包覆片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具有位于比吸收体17的厚度方向中心面Tc靠第2面35侧的位置的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2芯包覆片部分25的无纺布与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同样由吸水性无纺布构成,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这两者由吸水性无纺布构成,但本发明的第2芯包覆片部分并不限定于具有吸水性无纺布的方式。
(中间接合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7在宽度方向中间部C具备后述的中间层19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接合的中间接合部30。由此,吸收体17的干燥时形态保持性和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但是,在本发明中,中间接合部也可以是通过第1芯包覆片和中间层接合而形成的。
[层叠吸收芯]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层叠吸收芯21是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借助粘接剂按照第1吸收芯层18、中间层19及第2吸收芯层20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吸收芯21是具有长度方向L的尺寸长于宽度方向W的尺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和一定的厚度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但本发明的层叠吸收芯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可以在不损害层叠吸收芯的吸收、保持液体的功能的范围采用任意的平面形状。如后所述,本发明的层叠吸收芯所具备的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优选的是,根据需要含有浆粕纤维。本发明的吸收体整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0g/m2以上且1000g/m2以下。此外,本发明的吸收体整体所含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之比优选为1:6~6:0。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根据需要用于层叠吸收芯的形成的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出热熔粘接剂。本发明的吸收体并不一定限定于层叠吸收芯的形成需要粘接剂的方式。
(第1吸收芯层)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第1吸收芯层18含有由粘接剂承载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但该第1吸收芯层18在吸收体17中处于被中间层19和第1芯包覆片部分24夹着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第1吸收芯层18中,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平面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配置。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g/m2以上且250g/m2以下。通过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本发明的吸收体能够充分地吸收排泄物中的体液,并且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溶胀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发生结块的状况。此外,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也可以具有浆粕纤维,该情况下的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大于0g/m2且500g/m2以下。通过使第1吸收芯层含有浆粕纤维,从而能够提高吸收体的吸收速度,而在不含有浆粕纤维的情况下,能够将吸收体构成为薄型的结构。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与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之比优选为1:6~6:0。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中,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在长度方向L的全长范围内小于后述的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在此,第1吸收芯层18以其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与吸收体17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线大致重叠的方式配置,第1吸收芯层18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位于比第2吸收芯层20的宽度方向W的各端部靠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即使在体液难以被第1吸收芯层18吸收的情况下,体液也能够在第1吸收芯层18的表面上沿着宽度方向W到达宽度较宽的第2吸收芯层20的表面。即,能够由第2吸收芯层20吸收未被第1吸收芯层18吸收的体液,在反复排出体液的情况下吸收体17也能吸收排出来的体液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29设在宽度方向两端部E,但由于在接合部29所处的部位不存在源自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不易因伴随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水的溶胀而损害接合部29的机械强度,吸收体17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和“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作为意味着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的被宽度方向的最外缘夹着的区域的最大长度的尺寸而定义的。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既可以大于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可以与第2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同样,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和“第2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意味着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的被长度方向的最外缘夹着的区域的最大长度。在本发明中,第1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既可以大于第2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小于第2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也可以与第2吸收芯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同。
(高吸收性聚合物)
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具备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目的在于,在吸收体中吸收并保持排泄物中的液体,在能够达到该目的的范围内,其种类没有限定。在本发明中,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更具体地讲,能够列举出聚天冬氨酸盐系聚合物、聚丙烯酸钠系聚合物、异丁烯-无水马来酸共聚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等。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中,也优选使用作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而生成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作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而生成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是指在存在表面活性剂或者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将含有可聚合单体的组合物作为油中水型的乳液进行聚合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的造粒物。这样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造粒物的表面积大于具有相同体积的真球形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表面积,因此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造粒物整体的比表面积变大,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速度变快。作为这样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日本特开昭57-094011号公报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物质。
(中间层)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的层叠吸收芯21在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之间存在中间层19,该中间层19是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热熔接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中间层19在干燥时和潮湿时相对于载荷而言的特性不易变化,因此在潮湿时中间层19不易伸长,并且如图3所示,即使在因第1吸收芯层18和第2吸收芯层20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水、膨张而承受了载荷的情况下,中间层19也不易压扁。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即使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条件下,中间层19也使体液易于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上渗透,渗液性优异,不易损害体液的扩散性,因此吸收体17与体液的接触面积增大,吸收体17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中间层19要求比较强的物理强度,因此未利用后述的齿轮加工、轧花加工在中间层19形成三维的凹凸。通过将中间层19设为未实施齿轮加工、轧花加工的构件,从而能够提高相对于拉伸应力等来自外部的载荷而言的抵抗性。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且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就也可以在中间层形成凹凸,提高中间层的外观上的蓬松度,或者提高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持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构成中间层的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上述的热熔接无纺布优选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还优选的是,根据需要对热熔接无纺布进行亲水化处理。由于热风无纺布大体积且缓冲性优异,因此即使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溶胀的情况下,也不易损害中间层的渗液性,本发明的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上述的热风无纺布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优选采用至少作为构成纤维表面的包皮成分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的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构成纤维表面的包皮成分,从而纤维发挥热熔接特性,因此能够与所要求的中间层的物理性质相应地适当选择用作芯成分的树脂成分。例如,作为上述的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采用使用了强度比较强的树脂成分作为不构成纤维表面的芯成分的复合纤维,从而能够提供相对于拉伸应力等而言具有更稳固的耐性的中间层。在此,作为能够用作芯成分和包皮成分的树脂,例如能够从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中适当地选择并组合起来使用。在本发明中,出于兼顾热熔接性和拉伸强度的目的,包皮成分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芯成分优选使用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聚酯系树脂。
本发明的上述的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最大伸长率在CD方向上优选为20%以上且150%以下,CD方向上的30%拉伸强度优选为0.3N/25mm以上且6N/25mm以下,CD方向上的最大拉伸强度优选为5N/25mm以上且30N/25mm以下。此外,本发明的上述的热熔接无纺布的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最大伸长率在CD方向上优选为20%以上且150%以下,CD方向上的30%拉伸强度优选为0.3N/25mm以上且6N/25mm以下,CD方向上的最大拉伸强度优选为5N/25mm以上且30N/25mm以下。通过将热熔接无纺布的伸长率和拉伸强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和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在本发明中,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9g/m2以上且100g/m2以下,更优选为12g/m2以上且60g/m2以下。此外,中间层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0.15mm以上且3mm以下。并且,中间层的后述的利用悬臂法测量的硬挺度在MD方向上优选为60mm以上且160m以下。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硬挺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和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第2吸收芯层)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所具备的层叠吸收芯21具有借助粘接剂承载有一定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第2吸收芯层20,该第2吸收芯层20被中间层19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夹着,但除了与以下说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相关的结构之外,第2吸收芯层20的结构与第1吸收芯层18的结构相同。另外,在本发明中,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既可以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也可以大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也可以小于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和浆粕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
(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吸收芯层20包括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且从其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在厚度方向T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两个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在此,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吸水而溶胀,具有因结块而使液体难以透过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吸收芯层20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该第2吸收芯层20存在于衣物侧面侧,因此吸收体17易于吸收渗透到吸收体17而滞留在吸收体17的靠近底片5的部分的体液。另外,在本发明中,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也可以存在于第1吸收芯层,第2吸收芯层也可以存在于肌肤侧面。在上述的情况即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位于比中间层靠肌肤侧面侧的位置的情况下,鉴于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存在,体液也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扩散,因此扩散的体液易于渗透到吸收体,促进了体液从肌肤侧面朝向衣物侧面透过。
从维持吸收体的吸收性能并有效地防止结块的方面考虑,本发明的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中的至少一个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在上述至少一个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全宽范围内优选为1个以上且4个以下,优选为两个或者3个。在第1吸收芯层或者第2吸收芯层存在3个以上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优选以等间隔设于第1吸收芯层或者第2吸收芯层,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宽度优选为5mm以上且60mm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设于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这两者的情况下,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数量既可以至少多于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设置数量,也可以与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设置数量相同。此外,第1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部位和第2吸收芯层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设置部位在宽度方向上既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不相同。
在本发明中,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中的至少一个吸收芯层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的至少一个吸收芯层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意味着包含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接合部30是第2芯包覆片部分25和中间层19接合而成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存在于第2吸收芯层20,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28和中间接合部30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在本发明中,在设有中间接合部的情况下,在第1吸收芯层和第2吸收芯层中的与构成中间接合部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或者第2芯包覆片部分接触的一个吸收芯层具备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中间接合部与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例如在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中间层接合而形成中间接合部的情况下,在第1吸收芯层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第2芯包覆片部分和中间层接合而形成中间接合部的情况下,在第2吸收芯层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本发明中,通过中间接合部与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从而在高吸收性聚合物溶胀的情况下,中间接合部也维持接合构造,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在制造本发明的吸收体时,基本上按照以往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可。
首先,在使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在长度方向L上移动的同时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涂敷热熔粘接剂。接着,从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装置沿着长度方向L在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分和中央部分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接着,将在两个面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中间层19用的连续片层叠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上。接着,在使该层叠物在长度方向L上移动的同时从另一个高吸收性聚合物供给装置沿着长度方向L在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中间层19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分和中央部分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接着,将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以使热熔粘接剂处于高吸收性聚合物侧的方式层叠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上。然后,在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分别折回到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连续片上之后,通过使层叠物通过一对按压辊进行按压来调整厚度,形成吸收体17。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吸水性无纺布包括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优选的是,该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是通过对由水力缠结而形成的无纺布实施齿轮加工而形成的。该齿轮加工是通过将原卷片装入到具备后述的上下一对延伸辊的赋形装置之间并使其延伸来实施的;前述的上下一对延伸辊沿着外周面具有在辊宽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互相平行地设置的多个突棱和相邻的突棱之间的凹槽,构成为一个延伸辊的突棱啮合于另一个延伸辊的凹槽。在此,由于在被突棱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夹着的部位固定的状态下位于相邻地固定的两个部位之间的部位被延伸,因此在突棱的顶部和凹槽的底部固定的部位成为高密度部,被相邻的高密度部夹着的部位成为低密度部。另外,通常,特别是在对硬挺度高的无纺布实施了齿轮加工的情况下,有时在无纺布的表面残留凹凸。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调整构成芯包覆片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吸水性纤维的材质等来调整芯包覆片的硬挺度,调整为即使实施齿轮加工,芯包覆片也平坦。
另外,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7制造一次性尿布1的情况下,第1面34配置在肌肤侧面,第2面35配置在衣物侧面,上述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24配置在吸收芯21和顶片3之间。但是,具备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构成为吸收体的第1面配置在衣物侧面,第2面配置在肌肤侧面,第1芯包覆片既可以配置在吸收芯和顶片之间,也可以配置在吸收芯和底片之间。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不被以下所示的实施例有任何限定。
[中间层A]
利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50/50(皮/芯)的皮芯型复合纤维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0g/m2、厚度0.8mm的热风无纺布(纤度4.4dtex×纤维长度51mm、尤妮佳国光无纺布(日文:ユニ·チャーム国光ノンウーヴン)(株)制),将其用作中间层A。不对中间层A进行所谓的齿轮加工、轧花加工等处理,中间层A平坦。
[芯包覆片A(“芯包层A”)]
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3g/m2、厚度0.4mm的人造丝水刺无纺布(人造丝100质量%、纤度1.7dtex×纤维长度40mm、南太平洋粘胶(日文:サウス·パシフィック·ビスコース)(株)制),对该无纺布的原卷实施齿轮加工,制作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和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的低密度部的平坦的芯包覆片A。在芯包覆片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外,高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2mm,低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5mm。
[芯包覆片B(“芯包层B”)]
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5g/m2、厚度0.4mm的水刺无纺布(由南太平洋粘胶(株)制的1.7dtex×41mm的人造丝纤维100%的上层(单位面积重量11g/m2)、国际纸业公司制的浆粕纤维100%的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23g/m2)、南太平洋粘胶公司制的1.7dtex×41mm的人造丝纤维100%的下层(单位面积重量11g/m2)构成的水刺无纺布),对该无纺布的原卷实施齿轮加工,制作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和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的低密度部的平坦的芯包覆片B。在芯包覆片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外,高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2mm,低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55mm。
[芯包覆片C(“芯包层C”)]
作为芯包覆片C,使用单位面积重量10g/m2、厚度0.2mm的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SMS无纺布(CNC国际公司制)。
[芯包覆片D(“芯包层D”)]
作为芯包覆片D,使用单位面积重量60g/m2、厚度1mm的气流成网无纺布(王子奇能纸业(株)制、商品名称:kinocloth)。
利用以下的试验法评价以上的芯包覆片和中间层。将结果表示于表1。
[无纺布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作为无纺布而制作的中间层和芯包覆片A~D进行以下的评价试验来评价各无纺布的特性。另外,假定在自吸收性物品所具备的吸收体提取无纺布而评价上述的特性的情况下,向吸收体喷射冷喷涂剂而降低热熔粘接剂的接合力,或者使用有机溶剂而使热熔粘接剂溶解,自吸收体剥离各无纺布并切断成各评价试验所需要的尺寸即可。
(拉伸强度)
干燥时(Dry)和潮湿时(Wet)的拉伸强度意味着这样的拉伸力(N),即,在以长度方向是CD方向、成为试样宽度25mm×长度75mm的大小的方式裁切所制造的芯包覆片而得到了试样之后,就干燥时的试样而言,在20℃、相对湿度65%气氛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而设为干燥状态,就潮湿时的试样而言,呈雾状吹送与相当于卡盘间隔50mm的试样的质量的250%相当的蒸馏水并放置1分钟,对这些试样在20℃、相对湿度65%气氛的条件下使用“autographAG-50NXPlus HS”(岛津系统解决方案(日文:島津システム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制)以卡盘间隔50mm、拉伸速度50mm/分钟进行测量时的拉伸力(N)。上述的拉伸强度采用5次测量的平均值。另外,就拉伸强度而言,在测量使无纺布伸长了30%的情况下的拉伸强度(“30%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的同时,作为最大伸长率而测量发挥最大拉伸强度的伸长率,根据作为最大伸长率的0%的伸长率的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与作为最大伸长率的50%的伸长率的5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之差及作为最大伸长率的0%的伸长率的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与作为最大伸长率的50%的伸长率的5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之差计算“前半弹性模量”,根据5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与最大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之差及5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与最大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之差计算“后半弹性模量”。
(硬挺度)
硬挺度是与最小刻度1mm、长度30mm的竹制规尺一同使用具有用聚四氟乙烯(PTFE)涂覆表面而成的水平的上表面和45°的斜面的木制的悬臂试验机,并且使用以MD方向的尺寸为200mm、CD方向的尺寸为25mm的方式裁切无纺布而成的试样片来实施的(n=5)。更具体地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使试样片的表面朝上并以试样片的短边与硬挺度试验机的上表面的面向斜面的端边平行的方式载置试样片之后,一边用竹制规尺轻轻地按压试样片一边使试样片沿斜面方向滑动,测量试样片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折时的移动距离(mm),通过使背面朝上地进行相同的测量,取得表背的平均。
(单位面积重量)
对于单位面积重量的测量,作为无纺布样本,准备切成100mm×100mm的尺寸的3个试验片,利用直示天平(例如研精工业(株)制、电子天平HF-300)测量这些试验片的质量,将基于3个试验片的质量的平均值计算出的无纺布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g/m2)作为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
(厚度)
无纺布的厚度的测量利用无纺布厚度计“大荣科学机器制作所制UF-60A”进行测量(测头φ44mm、测量载荷0.49N)。将10个试样片的平均值作为厚度。
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1。
表1
[关于无纺布特性的研究]
(关于芯包覆片)
如表1所示,就芯包覆片C而言,由于30%拉伸强度过强,因此作为无纺布的伸长率较低,存在用作芯包覆片时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可能性。就芯包覆片D而言,虽然拉伸强度较低,但是在一定以上的强度下会发生断裂,存在不能充分地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就芯包覆片A和B而言,30%拉伸强度较低,伸长率也较大,与设想为与用作芯包覆片的情况下的溶胀初期相当的前半弹性模量相比,设想为与溶胀后期相当的后半弹性模量较高,因此预测不易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吸收性能优异,另一方面,预测不易引起走形,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关于中间层)
如表1所示,就中间层A而言,在潮湿时和干燥时,30%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最大伸长率、前半弹性模量及后半弹性模量大致相等。根据该结果,预测具备中间层A的吸收体的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吸收体的制作]
利用如上所述地制作的中间层和芯包覆片各自的试样,以表2所示的组合如下所述地制作实施例1、实施例2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吸收体。
(1)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切割成宽度14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上表面的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2)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100mm的范围内隔开30mm的距离地设置两个宽度10mm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并以单位面积重量155g/m2均匀地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住友精化(株)制、AQUA KEEP)。
(3)将单位面积重量40g/m2的热风无纺布(中间层用)切割成宽度10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两个面且是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4)将上述(3)的热风无纺布放置在上述(2)的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上。在该热风无纺布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100mm的范围内以单位面积重量225g/m2均匀地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住友精化(株)制、AQUA KEEP)。
(5)将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切割成宽度10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单面的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6)将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以使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上述(4)的热风无纺布的上表面。然后,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20mm的部分向内侧折入而密封。由此,形成吸收体。
(7)之后,利用调整了按压压力的按压机按压吸收体,使得吸收体的厚度成为2.5mm。由此,制造厚度一致的吸收体。
表2
上层(芯包覆片) 中间层 下层(芯包覆片)
实施例1 芯包层A 中间层A 芯包层A
实施例2 芯包层B 中间层A 芯包层B
比较例1 芯包层C 中间层A 芯包层C
比较例2 芯包层D 中间层A 芯包层D
针对得到的吸收体评价吸收性能和体液反复吸收性。其结果,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吸收体相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吸收体的吸收性能优异,并且与芯包覆片包括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相对应,体液反复吸收性优异。
[中间层A’]
利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50/50(皮/芯)的皮芯型复合纤维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0g/m2、厚度0.8mm的热风无纺布(纤度4.4dtex×纤维长度51mm、尤妮佳国光无纺布(株)制),将其用作中间层A’。不对中间层A’进行所谓的齿轮加工、轧花加工等处理,中间层A’平坦。
[芯包覆片A’(“芯包层A”)]
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3g/m2、厚度0.4mm的人造丝水刺无纺布(人造丝100质量%、纤度1.7dtex×纤维长度40mm、南太平洋粘胶(株)制),对该无纺布的原卷实施齿轮加工,制作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和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的低密度部的芯包覆片A’。在该芯包覆片A’形成有规律的凹凸,芯包覆片A’的一个面中的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t在厚度方向T上是芯包覆片的厚度d的3倍以下。在芯包覆片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外,高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2mm,低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55mm。
[芯包覆片B’(“芯包层B”)]
制作单位面积重量43g/m2、厚度0.4mm的人造丝水刺无纺布(人造丝100质量%、纤度1.7dtex×纤维长度40mm、南太平洋粘胶(株)制),不实施齿轮加工而做成芯包覆片B’。
[芯包覆片C’(“芯包层C”)]
制作由单位面积重量45g/m2、厚度0.4mm的水刺无纺布(由南太平洋粘胶公司制的1.7dtex×40mm的人造丝纤维100%的上层(单位面积重量11g/m2)、国际纸业公司制的浆粕纤维100%的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23g/m2)、南太平洋粘胶公司制的1.7dtex×40mm的人造丝纤维100%的下层(单位面积重量11g/m2)构成的水刺无纺布),对该无纺布的原卷实施齿轮加工,制作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高密度部和配置在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的低密度部的芯包覆片C’。在该芯包覆片C’形成有规律的凹凸,芯包覆片C’的一个面中的凹部与凸部的高低差t在厚度方向T上是芯包覆片的厚度d的3倍以下。在芯包覆片C’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高密度部。除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外,高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2mm,低密度部的宽度为约0.55mm。
[芯包覆片D’(“芯包层D”)]
作为芯包覆片D’,使用单位面积重量10g/m2、厚度0.2mm的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SMS无纺布(CNC国际公司制)。
[芯包覆片E’(“芯包层E”)]
作为芯包覆片E’,使用单位面积重量60g/m2、厚度1mm的气流成网无纺布(王子奇能纸业(株)制,商品名称:kinocloth)。
利用以下的试验法评价以上的芯包覆片和中间层。将结果表示于表3。
[无纺布的评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作为无纺布而制作的中间层和芯包覆片A’~E’进行以下的评价试验来评价各无纺布的特性。另外,假定在自吸收性物品所具备的吸收体提取无纺布而评价上述的特性的情况下,向吸收体喷射-40℃的冷喷涂剂而降低热熔粘接剂的接合力,或者使用有机溶剂而使热熔粘接剂溶解,自吸收体剥离各无纺布并切断成各评价试验所需要的尺寸即可。
(拉伸强度)
干燥时(Dry)和潮湿时(Wet)的拉伸强度意味着这样的拉伸力(N),即,在以长度方向是CD方向、成为试样宽度25mm×长度75mm的大小的方式裁切所制造的芯包覆片而得到了试样之后,就干燥时的试样而言,在20℃、相对湿度65%气氛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而设为干燥状态,就潮湿时的试样而言,呈雾状吹送与相当于卡盘间隔50mm的试样的质量的250%相当的蒸馏水并放置1分钟,对这些试样在20℃、相对湿度65%气氛的条件下使用“autographAG-50NXPlus HS”(岛津系统解决方案(株)制)以卡盘间隔50mm、拉伸速度50mm/分钟进行测量时的拉伸力(N)。上述的拉伸强度采用5次测量的平均值。另外,就拉伸强度而言,在测量使无纺布伸长了30%的情况下的拉伸强度(“30%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的同时,作为最大伸长率而测量发挥最大拉伸强度的伸长率,根据作为最大伸长率的0%的伸长率的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与作为最大伸长率的50%的伸长率的5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之差及作为最大伸长率的0%的伸长率的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与作为最大伸长率的50%的伸长率的5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之差计算“前半弹性模量”,根据50%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与最大伸长率的地点的位移量之差及50%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与最大伸长率的地点的拉伸强度之差计算“后半弹性模量”。
(硬挺度)
硬挺度是与最小刻度1mm、长度30cm的竹制规尺一同使用具有用聚四氟乙烯(PTFE)涂覆表面而成的水平的上表面和45°的斜面的木制的悬臂试验机,并且使用以MD方向的尺寸为200mm、CD方向的尺寸为25mm的方式裁切无纺布而成的试样片来实施的(n=5)。更具体地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使试样片的表面朝上并以试样片的短边与硬挺度试验机的上表面的面向斜面的端边平行的方式载置试样片之后,一边用竹制规尺轻轻地按压试样片一边使试样片沿斜面方向滑动,测量试样片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折时的移动距离(mm),通过使背面朝上地进行相同的测量,取得表背的平均。
(单位面积重量)
对于单位面积重量的测量,作为无纺布样本,准备切成100mm×100mm的尺寸的10个试验片,利用直示天平(例如研精工业(株)制、电子天平HF-300)测量这些试验片的质量,将基于10个试验片的质量的平均值计算出的无纺布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g/m2)作为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
(厚度)
无纺布的厚度的测量利用无纺布厚度计“大荣科学机器制作所制UF-60A”进行测量(测头φ44mm、测量载荷0.49N)。将10个试样片的平均值作为厚度。
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2177267360000541
[关于无纺布特性的研究]
(关于芯包覆片)
如表3所示,就芯包覆片D’而言,由于30%拉伸强度过强,因此作为无纺布的伸长率较低,存在用作芯包覆片时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的可能性。就芯包覆片E’而言,虽然拉伸强度较低,但是在一定以上的强度下会发生断裂,存在不能充分地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就芯包覆片A’~C’而言,30%拉伸强度较低,伸长率也较大,与设想为与用作芯包覆片的情况下的溶胀初期相当的前半弹性模量相比,设想为与溶胀后期相当的后半弹性模量较高,因此预测不易阻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溶胀,吸收性能优异,另一方面,预测不易引起走形,潮湿时形态保持性优异。
(关于中间层)
如表3所示,就中间层A’而言,在潮湿时和干燥时,30%拉伸强度、最大拉伸强度、最大伸长率、前半弹性模量及后半弹性模量大致相等。根据该结果,预测具备中间层A’的吸收体的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和反复吸收性优异。
[吸收体的制作]
利用如上所述地制作的中间层和芯包覆片各自的试样,以表4所示的组合如下所述地制作实施例3~5及比较例3、比较例4的吸收体。
(1)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切割成宽度14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上表面的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2)在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100mm的范围内隔开30mm的距离地设置两个宽度10mm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并以单位面积重量155g/m2均匀地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住友精化(株)制、aqua keep)。
(3)将单位面积重量40g/m2的热风无纺布(中间层用)切割成宽度10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两个面且是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4)将上述(3)的热风无纺布放置在上述(2)的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上。在该热风无纺布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宽度100mm的范围内以单位面积重量225g/m2均匀地散布高吸水性聚合物(住友精化(株)制、AQUA KEEP)。
(5)将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切割成宽度100mm×长度400mm,使用旋涂机在其单面的整个面以单位面积重量7g/m2涂敷热熔粘接剂。
(6)将上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以使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上述(4)的热风无纺布的上表面。然后,将下层的芯包覆片用的无纺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各20mm的部分向内侧折入而密封。由此,形成吸收体。
(7)之后,利用调整了按压压力的按压机按压吸收体,使得吸收体的厚度成为2.5mm。由此,制造厚度一致的吸收体。
表4
上层(芯包覆片) 中间层 下层(芯包覆片)
实施例3 芯包层A’ 中间层A’ 芯包层A’
实施例4 芯包层B’ 中间层A’ 芯包层B’
实施例5 芯包层C’ 中间层A’ 芯包层C’
比较例3 芯包层D’ 中间层A’ 芯包层D’
比较例4 芯包层E’ 中间层A’ 芯包层E’
针对得到的吸收体评价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吸收性能、体液反复吸收性。其结果,实施例3~实施例5的吸收体与比较例3、比较例4的吸收体相比吸收性能良好。此外,实施例3~实施例5的吸收体与比较例3、比较例4的吸收体相比潮湿时形态保持性和体液反复吸收性更加良好。

Claims (24)

1.一种吸收体,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
并具有吸收芯和设在所述吸收芯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的芯包覆片,其中,
所述吸收芯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
所述芯包覆片是吸水性纤维相互缠结而成的平坦的吸水性无纺布,
所述吸水性无纺布具有:
多个高密度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以及
多个低密度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芯是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下表面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吸收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中间层是具有亲水性和透液性的渗液性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渗液性无纺布是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第2吸收芯层还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芯包覆片包含:
第1芯包覆片部分,其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上侧的位置;以及
第2芯包覆片部分,其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下侧的位置,
所述芯包覆片将所述层叠吸收芯包在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
中央片部分,其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以及
一对外侧片部分,其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
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所述中央片部分与所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重叠部,该一对重叠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所述一对重叠部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吸收芯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2吸收芯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所述第1吸收芯层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在所述芯包覆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所述高密度部。
11.一种吸收体,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具有第1面和第2面、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并具有层叠吸收芯和芯包覆片,该层叠吸收芯是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从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第2面按照第1吸收芯层、中间层及第2吸收芯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其中,
所述第1吸收芯层和所述第2吸收芯层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
所述芯包覆片包含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1面侧的位置的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位于比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中心面靠第2面侧的位置的第2芯包覆片部分,
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具有吸水性无纺布,该吸水性无纺布由含有互相缠结的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性纤维构成,
所述吸收体具有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吸水性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大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低于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
所述中间层是多个热塑性合成纤维熔接而成的热熔接无纺布,
所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伸长率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所述热熔接无纺布的潮湿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在干燥时拉伸试验的拉伸强度的90%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纤维长度25mm以上的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无纺布是水刺无纺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热熔接无纺布是热风无纺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无纺布具有:
多个高密度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以及
多个低密度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高密度部中的相邻的高密度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中间部包括所述中间层与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和第2芯包覆片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芯包覆片部分接合的中间接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吸收芯层和所述第2吸收芯层中的与构成所述中间接合部的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或者第2芯包覆片部分接触的一个吸收芯层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
所述中间接合部与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不存在区域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面是肌肤侧面,所述第2面是衣物侧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中央片部分和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的一对外侧片部分,
所述第1芯包覆片部分包括所述中央片部分与所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重叠部,该一对重叠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在所述一对重叠部的各重叠部中,所述一对外侧片部分的各外侧片部分配置在比所述中央片部分靠所述第1面侧的位置,并且所述一对外侧片部分各自的靠所述中央片部分侧的边缘部与所述中央片部分分开。
22.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收体被划分为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被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夹着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各端部包括所述接合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第1吸收芯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2吸收芯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2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所述吸水性无纺布在潮湿时拉伸试验和干燥时拉伸试验中都具有30%以上的伸长率,所述潮湿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为所述干燥时拉伸试验的30%伸长时拉伸强度的25%以下。
CN201910783457.7A 2018-08-24 2019-08-23 吸收体 Active CN110856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7819A JP6851349B2 (ja) 2018-08-24 2018-08-24 吸収体
JP2018-157821 2018-08-24
JP2018157821A JP7149771B2 (ja) 2018-08-24 2018-08-24 吸収体
JP2018-157819 2018-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679A true CN110856679A (zh) 2020-03-03
CN110856679B CN110856679B (zh) 2022-07-29

Family

ID=6963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3457.7A Active CN110856679B (zh) 2018-08-24 2019-08-23 吸收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66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564A (zh) * 2020-12-10 2021-02-12 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引导结构的纸尿裤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715A (zh) * 2003-08-29 2006-10-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80023A (zh) * 2005-03-23 2008-05-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EP1943992A1 (en) * 2007-01-12 2008-07-16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CN101541284A (zh) * 2006-11-27 2009-09-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2858295A (zh) * 2010-06-30 2013-01-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吸收性物品
CN103260570A (zh) * 2010-12-24 2013-08-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JP2014108131A (ja) * 2012-11-30 2014-06-12 Nippon Paper Crecia Co Ltd 吸収性物品
CN104246043A (zh) * 2012-04-20 2014-12-2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用的无纺布及吸收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715A (zh) * 2003-08-29 2006-10-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80023A (zh) * 2005-03-23 2008-05-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1541284A (zh) * 2006-11-27 2009-09-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EP1943992A1 (en) * 2007-01-12 2008-07-16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CN102858295A (zh) * 2010-06-30 2013-01-0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吸收性物品
CN103260570A (zh) * 2010-12-24 2013-08-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CN104246043A (zh) * 2012-04-20 2014-12-2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用的无纺布及吸收性物品
JP2014108131A (ja) * 2012-11-30 2014-06-12 Nippon Paper Crecia Co Ltd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564A (zh) * 2020-12-10 2021-02-12 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引导结构的纸尿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679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84018C (fi) Absorberande produkt, som omfattar en korrugerad fiberbana.
JP6445732B1 (ja) 吸収性物品
RU2754248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4901433B2 (ja)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58473B (zh) Absorbent items
RU2244535C2 (ru)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покрывающий и передаточный слой нетка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для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варианты) и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варианты)
CN101325938A (zh) 吸收性制品
EP1184020A2 (en) Topsheet comprising continuous filaments for absorbent articles
JP6656100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体及び当該吸収体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JP427512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536024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080082075A1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C-fold absorbent layer
EP2612628B1 (en) Liner for incontinence
JP7149771B2 (ja) 吸収体
US20170102306A1 (en) Absorbent article made of tow fibers and sap adding open formation high loft layer with fibers oriented in z direction to improve sap stability
JP2008125602A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CN110856679B (zh) 吸收体
JP5094173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9088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0137685A (ja) 吸収性物品
EP1813239B2 (en) Absorptive article
JP2020068804A (ja) 吸収性物品
JPH09156012A (ja) 吸収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性物品
JP6851349B2 (ja) 吸収体
JP507001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