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6243B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6243B
CN110856243B CN201910976524.7A CN201910976524A CN110856243B CN 110856243 B CN110856243 B CN 110856243B CN 201910976524 A CN201910976524 A CN 201910976524A CN 110856243 B CN110856243 B CN 110856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er
cell
base station
radio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5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6243A (zh
Inventor
二木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56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6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1)和无线电终端(2)。无线电接入网络(1)包括管理第一小区(110)的第一基站(11)和管理第二小区(120)的第二基站(12)。无线电终端(2)支持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所述承载分离中将无线电终端(2)和核心网络(3)之间的网络承载在第一基站(11)和第二基站(12)上分离。无线接入网络(1)被配置成向无线电中的(2)发射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接入层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因此可以提供例如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控制程序或信令。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本申请是于2016年5月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号为PCT/JP2014/002465、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5月9日、中国申请号为201480060250.2、发明名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电终端”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在其各自小区中与同一无线电终端通信。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由于移动业务的最近的快速增加而引起的通信质量的劣化且为了实现更高速度的通信,3GPP长期演进(LTE)指定用以允许无线电基站(eNode B(eNB))和无线电终端(用户设备(UE))使用多个小区相互通信的载波聚合(CA)功能。CA中的UE可以使用的小区局限于一个eNB的小区(即,由eNB服务或管理的小区)。CA中的UE所使用的小区分类为当CA启动时被用作服务小区的主小区(PCell)和另外或从属地使用的辅小区(SCell)。在PCell中,在无线电连接(重新)建立(RRC连接建立、RRC连接重新建立)期间发送和接收非接入层(NAS)移动性信息(NAS移动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性输入)(参见非专利文献1中的7.5小节)。
在CA中,从eNB向UE发射的SCell配置信息包括为UE所共用的SCell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和专用于特定UE的SCell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W后一种信息主要指示用于物理层的专用配置(PhysicalConfigDedicated)。当具有不同发射定时(定时提前:TA)的小区(载波)在上行链路中聚合时,也从eNB向UE发射关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的配置信息(MAC—MainConfigSCell)。然而,关于MAC子层的配置信息仅包括STAG—Id,其为表示包括在同一TA中的一组小区的TA组(TAG)的索引(参见非专利文献2中的5.3.10.4小节)。用于SCell中的MAC子层的其它配置与PCell中的那些相同。
主要与异构网络(HetNet)环境有关的LTE标准化中的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中的一个是双重链接,其中,UE使用多个eNB的多个小区来执行通信(参见非专利文献3)。双连接是用以允许UE使用由主基站(主要基站,主要eNB(MeNB))和辅基站(辅助基站,辅助eNB(SeNB))提供(或管理)的无线电资源(即,小区或载波)两者同时地执行通信的过程。双连接使得能够实现其中UE将由不同eNB管理的多个小区聚合的eNB间CA。由于,UE将由不同节点管理的无线电资源聚合,所以双连接也称为“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MeNB通过称为Xn的基站间接口而连接到SeNB。MeNB针对双连接中的UE保持到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的连接(SI-MME)。因此,可以将MeNB称为UE的移动性管理点(或移动性锚定点)。例如,MeNB是宏eNB,并且SeNB是微微eNB或低功率节点(LPN)。
此外,在双连接中,已研究了用于在MeNB和SeNB上分离网络承载(EPS承载)的承载分离。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网络承载(EPS承载)”意指在用于提供给UE的每个服务的核心网(EPC)中在UE与端点(即,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之间配置的虚拟连接。例如,在承载分离的替换中,MeNB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RB)和SeNB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两者被映射到一个网络承载。本文所述的无线电承载(RB)主要涉及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承载分离将对用户吞吐量的进一步改善有所贡献。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 3GPP TS 36.300V11.5.0(2013-03),"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11)",March,
非专利文献2 3GPP TS 36.331V11.4.0(2013-06),"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1)",June,2013
非专利文献3 3GPP TR 36.842V0.2.0(2013-05),"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Study on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and E-UTRAN-Higher layer aspects(Release 12)",May,201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尚未建立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适当控制程序。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将实现的目的是提供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控制程序或信令。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其它目的和新型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和无线电终端。该无线电接入网络包括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和管理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无线电终端支持双连接,该双连接涉及到其中将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承载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的承载分离。无线电接入网络被配置成向无线电终端发射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接入层,并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
在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双连接,该双连接涉及到其中将无线电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承载在基站装置与相邻基站上分离的承载分离。该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无线电终端发射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接入层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
在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包括通信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控制双连接,该双连接涉及到其中将无线电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承载在第一和第二基站上分离的承载分离。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成从第一或第二基站接收涉及接入层且为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第一控制信息,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来确定是否要求承载分离,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来控制采用双连接的通信。
在实施例中,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从第一基站向无线电终端发射涉及接入层且为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第一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分离中将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承载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上分离。
在实施例中,由无线电终端执行的控制方法包括:(a)从第一或第二基站接收涉及接入层且为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第一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分离中将无线电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承载在第一和第二基站上分离;以及(b)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来确定是否要求承载分离,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来控制采用双连接的通信。
在实施例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在程序被加载到计算机中时促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指令(软件代码)。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提供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控制程序或信令。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关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示例的图;
图1B是示出了关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LTE层2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另一示例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MeN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SeN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UE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特定实施例。编辑各图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应元件,并且为了说明的明了起见适当地省略了其重复描述。
将主要参考演进分组系统(EPS)来描述下面的多个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不限于EPS,并且可以应用于其它移动通信网络或系统,诸如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PP2 CDMA2000系统(1×RTT,高速分组数据(HRPD))、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无线电分组服务(GPRS)系统以及WiMAX系统
第一实施例
首先,关于包括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多个示例。图1A和1B示出了关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例如,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的LTE层2的用户平面的协议栈的两个替换。在承载分离中,将在核心网(EPC)的端点(即,P-GW)与UE之间配置的网络承载(EPS承载)在MeNB 11和SeNB 12上分离。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将EPS承载#2在MeNB11和SeNB 12上分离。图1A和1B中所示的EPS承载#1是不经手承载分离的正常承载。因此,将EPS承载#1以一对一对应关系映射到MeNB 11的小区中的无线电承载。
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将与EPS承载#2具有一对一关联的一个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在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子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或层2的MAC子层中在MeNB 11和SeNB 12上分离。
具体地,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 11的PDCP实体终结EPS承载#2的S1-U。换言之,被映射到EPS承载#2的一个S1承载和一个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在MeNB 11的PDCP子层处终结。
此外,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 11和SeNB 12具有用于承载分离的独立RLS实体,并且在MeNB 11处终结的一个DRB(或PDCP承载)在MeNB 11的RLC承载和SeNB 12的RLC承载上分离。请注意,术语“PDCP承载”意指在eNB和UE的PDCP子层处终结的连接。PDCP承载也可以称为PDCP协议数据单元(DPCP PDU)。在图1A中所示的示例中,存在关于要分离的EPS承载#2的一个PDCP承载,并且此PDCP承载在MeNB 11和UE 2处终结。另一方面,术语“RLC”承载意指在eNB和UE的RLC子层处终结的连接。RLC承载还可以称为RLC PDU或逻辑信道。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存在与EPS承载#2相关联的两个独立RLC承载。两个RLC承载中的一个在MeNB 11和UE 2处终结,并且另一个在SeNB 12和UE 2处终结。因此,在图1A中所示的架构中,要求UE 2具有与要分离的PES承载#2相关联的两个独立RLC实体。
像在图1A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意义昂,在图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MeNB 11的PDCP实体在EPS承载#2的S1-U处终结。此外,关于要分离的EPS承载#2,MeNB 11具有主RLC实体且SeNB 12具有从属RLC实体。在图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中,要求UE 2具有与要分离的EPS承载#2相关联的仅一个RLC实体。在下行链路中,SeNB 12的从属RLS实体从MeNB 11的主RLC实体接收RLC PDU,其由主RLC实体生成并分配给从属RLC以用于发射。
以下描述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从常规载波聚合(CA)的观点出发,MeNB 11的小区可以称为PCell,并且SeNB 12的小区可以称为SCell。然而,本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例如,当无线电终端(UE)在双连接期间对SeNB 12的多个小区(即,至少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CC)执行CA(SeNB内CA)时,可将经受CA的SeNB 12的小区中的一个定义为与PCell同样地运行的PCell或伪PCell。该伪PCell也可以称为锚定小区、主小区、控制小区等。在SeNB 12的小区的CA中,前面的小区(SeNB 12的PCell)具有与常规CA中的PCell类似的作用。例如,在SeNB 12的PCell中,eNB(SeNB)对CA执行SCell配置或SCell激活/去激活,并且UE执行无线电链路监视(RLM)/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检测。此外,UE可执行例如L1/L2控制信息(例如,CQI、CSI、HARQ反馈、调度请求)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的传输、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前导)的传输以及对RACH前导的响应(随机接入响应(RAR))的接收。后一种小区(SeNB 12的伪PCell)具有作为具有关于常规CA中的用户平面(UP)的控制的PCell功能的小区的作用。在SeNB 12的伪PCell中,UE可执行例如L1/L2控制信息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的传输、基于竞争的RACH(的前导)的传输以及对RACH前导的响应(RAR)的接收。此外,在UE中,MeNB 11的小区和SeNB 12的小区不一定需要具有分级关系(PCell和SCell)或主从关系。
用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用户平面协议栈不限于图1A和1B中所示的替换方案。例如,在承载分离中,可将两个无线电承载映射到一个网络承载(EPS承载)。当使用图1A和1B中的术语时,可以表达EPS承载#2被映射到MeNB 11的小区(P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RB)和SeNB 12的小区(S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两者。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将MeNB 11的小区(P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定义为主RB(P-RB),并且在本文中将SeNB的小区(SCell)中的无线电承载(RB)定义为辅助RB(S-RB)。由于承载分离主要应用于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所以P-RB和S-RB也可以分别地称为P-DRB和S-RDB。例如,MeNB 11可终结EPS承载#2的S1-U,并且MeNB 11和SeNB 12可具有独立PDCP实体。此外,在高于MeNB 11的PDCP实体的新层中,可将EPS承载#2的下行链路S1-U分组流在MeNB 11的PDCP实体和SeNB 12的PDCP实体上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关于EPS承载#2的两个独立PDCH承载。两个PDCP承载中的一个在MeNB11和UE 2处终结,并且另一个在SeNB 12和UE 2处终结。
图2示出了根据包括本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本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无线电终端(UE)2以及核心网3。在EPS中,RAN 1是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并且核心网3是演进分组核心(EPC)。E-UTRAN1包括基站(演进NodeB(eNB))11和12。eNB 11管理小区110,并且eNB 12管理小区12。UE 2借助于无线电接入技术连接到eNB 11和12。EPC 3被通过E-UTRAN 1从UE 2访问,并为UE 2提供用于连接到外部网络(分组数据网(PDN))的连接服务(例如,网际协议(IP)连接服务)。另外,图2示出了HetNet环境。具体地,图2中所示的小区110具有大于小区120的覆盖面积。图2还示出了其中小区120位于小区110内的分级小区配置。然而,图2中所示的小区配置仅仅是示例。例如,小区110和120可具有相同的覆盖度。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应用于同构网络环境。
根据本实施例的E-UTRAN 1和UE 2支持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具体地,在使用eNB(即,MeNB)11的小区110作为主小区(PCell)的同时,UE 2可以使用eNB(即,SeNB)12的小区120作为辅小区(SCell)。UE 2通过PCell 110和SCell 120接收和/或发射经受承载分离的一个EPS承载的数据。
为了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根据本实施例的E-UTRAN 1和UE 2执行如下所述的控制程序或信令。E-UTRAN 1被配置成向UE2发射关于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接入层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UE 2被配置成从E-UTRAN 1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基于第一控制信息(即,基于第一控制信息的解码结果)来确定是否要求承载分离,并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来控制采用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通信。为了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来确定是否要求澄爱分离,UE 2可考虑例如是否包括关于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是否包括用以指令执行承载分离的明确指示(例如,标志)或者是否包括执行承载分离所必需的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要从E-UTRAN发射到UE 2的关于接入层的第一控制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项(1)至(5)中的至少一个:
(1)关于P-RB和S-RB的无线电承载(RB)配置信息;
(2)关于调度请求(SR)的控制信息;
(3)关于上行链路(UL)传输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
(4)关于上行链路(UL)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以及
(5)关于终端测量报告(UE测量报告)的控制信息。
(1)关于P-RB和S-RB的RB配置信息
下面将连续地描述信息项(1)至(5)。关于P-RB和S-RB的RB配置信息指示PCell110和SCell 120中的两个RB(即,P-RB和S-RB)的到一个EPS承载的映射。此RB配置信息在其中一个EPS承载被映射到PCell 110中的P-RB和SCell 120中的S-RB两者的架构中是有效的。关于P-RB和S-RB的RB配置信息可指示与P-RB共同的EPS承载标识也被设置到S-RB。例如,RB配置信息可指示与P-RB的EPS无线电承载标识(或DRB标识)相关联的EPS承载标识也与S-RB的EPS无线电承载标识(或DRB标识)相关联。替换地,RB配置信息可指示与P-RB的那些相同的EPS承载标识和EPS无线电承载标识(或DRB标识)被设置到S-RB。
替换地,现在将描述关于P-RB和S-RB的RB配置信息与正常CA(eNB内CA)中的SCell配置信息之间的差异。在正常CA(eNB内CA)中,eNB通过PCell向UE发射SCell配置,并且UE执行SCell配置。正常CA中的SCell配置包括用于SCell(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的专用(每个UE)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正常CA中的配置信息包括SCell物理信道配置信息,但是不包括关于无线电承载(RB)的任何信息。这是因为正擦灰姑娘CA中的SCell所需的唯一功能仅仅是PHY层和MAC层的功能(即,SCell的RLC子层和PDCP子层与PCell的那些相同),并且因此不需要SCell的无线电承载配置(即,EPS承载和无线电承载之间的映射)。
另一方面,其中一个EPS承载被映射到PCell 100中的P-RB和SCell 120中的S-RB两者的架构要求指示一个EPS承载被映射到不同eNB(MeNB 11和SeNB 12)的无线电承载的信息。换言之,由于在正常CA()中采用的SCell配置方法缺少用于SCell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程序,所以难以在其中一个EPS承载被映射到PCell 110中的P-RB和SCell 120中的S-RB两者的架构中将正常CA中的SCell配置方法应用于SCell配置。因此,如本文所述,要求不同于正常CA的新RB配置信息。请注意,新RB配置信息是尤其关于S-RB的配置信息,并且因此也可以称为S-RB配置信息。
(2)关于SR的控制信息
当存在要发射到UE 2的数据时,从UE向eNB发射调度请求(SR)以请求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的分配。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或者通过使用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程序来发射SR。当用于传输经由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数据在UE 2中可用时,关于SR的控制信息指示SR将被发射到的MeNB 11的小区(例如,PCell 110)或SeNB 12的小区(例如,SCell 120)。例如,关于SR的控制信息可明确地指示SR(或者用于发射SR的RACH)将被发射到的MeNB 11(PCell 110)和SeNB 12(SCell 120)中的一个。替换地,关于SR的控制信息可指示允许UE 2选择SR(或用于发射SR的RACH)的目的地。具体地,关于SR的控制信息可指定使得能够选择SR(或用于发射SR的RACH)的目的地的信令,或者可指令UE 2选择SR的目的地。通过此控制,UE 2可甚至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适当地确定SR的目的地。
(3)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
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可指定用于MeNB 11的小区(例如,PCell110)和SeNB 12的小区(例如,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总传输功率的上限。当在同一子帧(LTE子帧)中针对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调度UE 2时(即,当UE 2接收用于PCell 110和SCell 120两者的UL许可时),可将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应用于控制UE 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替换地,当要在上行链路中发射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在PCell 110和SCell 120两者中可用时,可将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应用于用于控制UE 2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程序。
控制信息可指示例如应用于用于PCell 110和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总传输功率的最大传输功率。
UE 2可首先确定PCell 110中的传输功率,并且然后确定SCell 120中的传输功率。换言之,UE 2可通过使用未被用于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剩余传输功率来执行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
替换地,UE 2可通过使用未被用于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剩余传输功率来执行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通过此控制,UE2可以甚至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适当地执行UL传输功率控制。
替换地,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可针对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SCell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每一个指定传输功率的上限。在这种情况下,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可指示分别地应用于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和第二最大传输功率。控制信息可指示第一最大传输功率的配置值以及用于获得第二最大传输功率的偏移值(正或负值)。可使用通过将偏移值与第一最大传输功率的配置值相加而获得的值作为应用于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二最大传输功率。通过此控制,UE 2可以甚至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适当地执行UL传输功率控制。
关于UL MAC PDU生成的控制信息
甚至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UE 2应考虑用于包括经受承载分离的承载和未经受承载分离的承载的所有EPS承载中的每一个的PES承载QoS(QoS等级标识符(QCI)、保证位速率(GBR)、聚合最大位速率(AMBR)等)而生成MAC PDU。还可以将一个MAC PDU称为传输块。因此,当在同一子帧(LTE子帧)中针对MeNB 11的小区(例如,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和SeNB 12的小区(例如,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调度UE 2时,将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应用于用于在UE 2中生成用于PCell 11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MAC PDU和用于SCell 120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二MAC PDU的程序。
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可指示例如针对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一个逻辑信道应用于第一MAC PDU的生成的第一优先位速率(PBR)和应用于第二PAC PDU的生成的第二PBR。换言之,针对经受承载分离的PES承载的一个逻辑信道,该信息可指定两个PBR,即用于PCell 110中的传输的第一PBR和用于SCell 120中的传输的第二PBR。在这种情况下,可配置第一和第二PBR,使得第一和第二PBR的总数(算术和)变成适合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一个逻辑信道的PBR。与未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上行链路数据相比,此控制可以防止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过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即,防止将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过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包括在MAC PDU中)。
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可指示第一MAC PDU或第二MAC PDU,对于其而言应优先保证应用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优先位速率(PBR)。UE 2优先地将在PCell 110中允许的上行链路资源用于未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传输可能是期望的。这是因为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在SCell 120中允许的上行链路资源。因此,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可指示针对第二MAC PDU应优先保证应用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PBR。与未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上行链路数据相比,此控制可以抑制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过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
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可包括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被用于对应用于PCell 110的PBR(第一MAC PDU)和应用于SCell120的PBR(第二MAC PDU)加权的配置值(加权因数)。此外,控制信息可包括用于对应用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PBR和应用于未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逻辑信道的PBR加权的配置值(加权因数)。
(5)关于终端测量报告(UE测量报告)的控制信息
LTE指定触发终端测量包噶(UE测量报告)的以下事件。
—事件A1(服务变得比阈值更好)
—事件A2(服务变得比阈值坏)
—事件A3(邻点变得比PCell偏移更好)
—事件A4(邻点变得比阈值更好)
—事件A5(PCell变得比阈值1坏且邻点变得比阈值2好)
—事件A6(邻点变得比SCell偏移更好)
术语“服务(小区)”表示由网络(即,eNB)配置并激活的每个小区,使得UE 2可以将小区用于数据通信。例如,当UE 2在常规CA中使用两个小区时,两个小区中的每一个是服务小区,并且可根据其中执行测量报告配置的小区来确定感兴趣小区(即,要比较的服务小区)。也就是说,可将该配置被发射到的小区(其中UE 2接收到配置的小区)视为服务小区。另一方面,术语“邻点(小区)”基本上是除服务小区之外的小区。然而,在事件A3和A5中,还可将除感兴趣的服务小区之外的服务小区(即,比较参考)视为邻点小区中的一个。
关于终端测量报告的控制信息可指示上述事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或者可指示针对承载分离新定义的事件。当控制信息指示上述事件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时,PCell可以是MeNB 11的小区110或SeNB12的小区120。此外,SCell可以是除MeNB 11的小区110之外的小区(如果该小区被配置的话)、SeNB 12的小区120或除SeNB 12的小区120之外的小区(如果小区被配置的话)。新事件的示例可包括以下事件A7—A10(分配给事件的编号仅仅是说明性的且不限于此):
—事件A7(邻点变得比伪PCell偏移更好);
—事件A8(伪PCell变得比阈值1坏且邻点变得比阈值2好);
—事件A9(SeNB的邻点变得比阈值更好);以及
—事件A10(SeNB的邻点变得比SCell偏移更好)。
接下来,描述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例如,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的控制程序的多个示例。图4是示出了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其中UE 2从RRC_IDLE状态转变成RRC_CONNECTED状态以开始服务(例如,FTP下载)的程序期间配置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确定承载分离对于UE 2而言是必需的(或有效的)时,E-UTRAN 1发起承载分离的配置。此外,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一个EPS承载被映射到PCell 110中的主RB(P-RB)和SCell 120中的辅助RB(S-RB)。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UE首先建立PCell 110中的P-RB,并且然后在SCell 120中建立S-RB。
在步骤S11中,UE 2执行与E-UTRAN 1的连接建立程序。在步骤S11的连接建立程序中,首先在MeNB 11与UE 2中之间建立RRC连接(步骤1),并且然后执行DRB的初始安全激活和建立(即,P-RB)(步骤2)。步骤1包括从UE 2至MeNB 11的RRC连接请求消息的传输、从MeNB11至UE 2的RRC连接设置消息的传输以及从UE 2至MeNB 11的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的传输。步骤2包括从MeNB 11至UE 2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的传输以及从UE 2至MeNB 11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传输。在步骤2中将关于P-RB的配置信息包括在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
在步骤S12中,E-UTRAN 1向UE 2发射S-RB配置(承载分离配置)。S-RB配置可由MeNB 11或由MeNB 11与SeNB 12的组合发射。换言之,可将S-RB配置的一部分从MeNB 11发射到UE 2发射,并且可将S-RB配置的其余部分从SeNB 12发射到UE 2。可使用如图3中所示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发射S-RB配置。
在步骤S13中,UE 2向E-UTRAN 1报告S-RB配置的完成。UE 2可向MeNB 11或SeNB12或向两者报告S-RB配置的完成。可使用如图3中所示的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来发射S-RB配置的完成。
在步骤S14中,E-UTRAN 1通知UE 2关于使用S-RB(承载分离激活)的开始的信息。可从MeNB 11或SeNB 12发射使用S-RB的开始的通知。请注意,可省略步骤S14。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步骤S13开始时完成S-RB的使用。
图3的步骤S12中的从E-UTRAN 1发射到UE 2的S-RB配置(承载分离配置)对应于关于上述接入层的第一控制信息。S-RB配置(承载分离配置)是用于包括在以下四个消息中的配置元素的通称(逻辑术语)。
-DRB-ToAddMod_Sbearer;
-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_Sbearer;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_Sbearer;以及
-BearerSplitResourceConFig
可将这些配置元素作为一个信息元素(IE)或作为多个信息元素(IE)发射到UE 2。
DRB-ToAddMod_Sbearer指示S-RB配置(例如,eps-BearerIdentity,drb-Identity,pdcp-Config,and rlc-Config)。如上所述,S-RB的eps-BearerIdentity和drb-Identity可与P-RB的eps-BearerIdentity和drb-Identity相同。然而,P-RB的drb-Identity可与P-RB的不同。
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_Sbearer指示S-RB的资源配置(例如,prach-Config、pdsch-ConfigCommon、pusch-ConfigCommon、pucch-ConfigCommon、uplinkPowerControlCommon以及tdd-Config、dl-Bandwidth)。换言之,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_Sbearer包括关于在其中配置(建立)S-RB的公共无线电资源信息。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_Sbearer指示S-RB的资源配置(例如,physicalConfigDedicated和mac-MainConfig)。换言之,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_Sbearer包括关于在其中配置(建立)S-RB的小区的专用无线电资源信息。可将上述DRB-ToAddMod_Sbearer作为包含在此IE中的一个元素发射。
BearerSplitResourceConfig指示特定承载分离的特定配置。承载分离的特定配置包括与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使用的功能有关的控制参数。这些控制参数可以用于配置要求与在不执行承载分离时不同的用于承载分离的配置的功能,或者用于配置仅在承载分离的执行期间使用的新(特殊)功能。如上所述,这些控制参数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a)关于调度请求(SB)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控制信息;(b)关于UL传输功率控制(UL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以及(c)关于UL MAC PDU的生成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关于逻辑信道优先级化(LCP)的控制信息)。
图4是示出了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另一示例的序列图。图4中所示的示例与图3中所示的示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中UE 2从RRC_IDLE状态转变成RRC_CONNECTED状态的程序期间同时地配置P-RB和S-RB。
在步骤S21至S25中,UE 2执行与E-UTRAN 1的连接建立程序。亦即,步骤S21至S25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步骤S11。步骤S21至S23对应于RRC连接建立程序(步骤1),并且步骤S24和S25对应于DRB建立程序(步骤2)。
在步骤S21中,UE向E-UTRAN 1发射RRC连接请求消息。在步骤S22中,E-UTRAN 1向UE 2发射RRC连接设置消息。此RRC连接设置消息包含PCell 110的配置和SCell 120的配置两者。在步骤S23中,UE 2向E-TURAN 1发射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此RRC连接设置完成消息指示PCell 110和SCell 120的配置的完成。
在步骤S24中,E-UTRAN 1向UE 2发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建立DRB(即,P-RB和S-RB两者)。此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含P-RB的配置和S-RB的配置两者。在步骤S25中,UE2型E-UTRAN1发射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此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指示P-RB和S-RB的配置的完成。
在步骤S25中,E-UTRAN 1通知UE 2关于使用S-RB(承载分离激活)的开始的信息。类似于图3中的步骤S14,可省略步骤S25。
在图4中所示的程序中,可在步骤S24中而不是步骤S22中发射SCell配置的一部分(例如,BearerSplitResourceConfig)。
在图4中所示的程序中由E-UTRAN 1进行的处理可以由MeNB 11执行,或者可由MeNB 11和SeNB 12的组合执行。
图3和4示出了当UE 2从RRC_IDLE状态转变成RRC_CONNECTED状态时执行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或信令的示例。然而,用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该控制或信令可在UE 2已在PCell 110中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且处于与EPC 3的ECM-CONNECTED状态时及在UE 2通过PCell 110从EPC 3接收服务时(即,当EPS承载已配置时)执行。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理解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控制程序或信令。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实施例的修改。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2中所示的类似。在本实施例中,MeNB 11通过基站间接口(例如,Xn接口)与SeNB12交换信令消息,并对SeNB12应用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例如,节点间无线电资源聚合)的配置。例如,MeNB 11可向SeNB 12发送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重链接所需的第二控制信息(即,用于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这时,SeNB 12可确定从MeNB 12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息(承载分离配置信息)是否是可接受的。如果第二控制信息是不可接受的,则SeNB 12可通知MeNB 11第二控制信息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可向MeNB 11建议可接受替换配置。第二控制状态的内容的至少一部分(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可与上述第一控制信息的内容的一部分相同。MeNB 11和SeNB 12可通过X2接口或S1接口而不是使用Xn接口来交换信令消息。
图5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像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一样,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其中UE 2从RRC_IDLE状态转变成RRC_CONNECTED状态以开始服务(例如,FTP下载)的程序期间配置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确定承载分离对于UE 2而言是必需的(或有效的)时,MeNB 11指示承载分离的配置。像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一样,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中,将一个EPS承载映射到PCell110中的主RB(P-RB)和SCell 120中的辅助RB(S-RB)两者。像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一样,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中,UE 2首先在PCell 110中建立P-RB,并且然后在SCell 120中建立S-RB。
可以与图3中所示的步骤S11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在MeNB 11与UE 2之间执行步骤S31的处理。在图5的步骤S32中,MeNB 11向SeNB 12发送用于承载分离(的执行或配置)的请求。在步骤S33中,SeNB 12向MeNB 11发送关于承载分离(的执行或配置)是否被接受的响应。如果承载分离(的执行或配置)在SeNB 12中被接受,则执行步骤S34至S36的处理。可以与图3中所示的步骤S12至S14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在MeNB 11与UE 2之间执行步骤S34至S36的处理。
还可以当在图5中所示的步骤S32中从MeNB 11向SeNB 12发送用于承载分离的请求时发送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指示例如S-RB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之间的映射。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可包括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的EPS承载标识和S-RB的无线电承载标识(DRB标识)。替换地,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可包括EPS承载的EPS承载标识,并且可不包括S-RB的无线电承载标识(DRB标识)。在这种情况下,SeNB 12可确定S-RB的无线电承载标识(DRB标识),并且可在步骤S33中将S-RB的所确定无线电承载标识(DRB标识)通知给MeNB 11。
在图5中所示的步骤S32中从MeNB 11发送到SeNB 12的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可包括在图3中所示的步骤S12(和图5中所示的步骤S34)中发射的以下信息项目中的至少一个:
-DRB-ToAddMod_Sbearer;
-关于经受承载分离的SeNB的小区的识别信息(例如,ECGI和/或PCI);
-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_Sbearer;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_Sbearer;以及
-BearerSplitResourceConFig
除这些信息项之外或者作为其替代,承载分离的配置信息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
—UE 2的识别信息(例如,C-RNTI和/或TMSI);
—关于安全性的信息;以及
—关于无线电资源使用的信息。
关于安全性的信息的示例包括KeNB、KeNB*、NextHopChainingCount以及SecurityAlgorithmConFig。然而,关于安全性的信息可包括接入层(AS)层的其它安全性信息。关于无线电资源使用的信息的示例包括用于报告SeNB 12中的资源的使用状态(资源状态)的请求和/或报告的周期。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理解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MeNB 11与SeNB 12之间的控制程序或信令。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修改。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合示例与图2中所示的类似。类似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MeNB 11通过基站间接口(例如,Xn接口)与SeNB 12交换信令消息,并对SeNB 12应用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配置。
图6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的序列图。类似于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其中UE 2从RRC_IDLE状态转变成RRC_CONNECTED状态的程序期间同时地配置P-RB和S-RB。
可以与图4中所示的步骤S21至S23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在MeNB11与UE 2之间执行步骤S41至S43的处理。在图6中所示的步骤S44中,MeNB 11执行与ECP 3的NAS服务设置,并配置EPS承载(NAS连接建立)。这时,MeNB 11可向EPC 3(具体地MME)发送用于承载分离的请求、用以执行承载分离的通知等。
可以与图5中所示的步骤S32和S33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在MeNB11与SeNB 12之间执行步骤S45和S46的处理。具体地,在步骤S45中,MeNB 11请求SeNB 12执行(配置)承载分离。在步骤S46中,SeNB 12向MeNB 11发送关于承载分离的执行(配置)是否被接受的响应。
可以与图4中所示的步骤S24至S26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在MeNB11与UE 2之间执行步骤S47至S49的处理。如果承载分离的执行(配置)在步骤S45和S46的程序中在SeNB 12中被接受,则MeNB 11向UE 2在步骤S47中发射包含P-RB配置和S-RB配置两者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另一方面,如果承载分离的执行(配置)在SeNB中被拒绝,则在S47中,MeNB 11向UE2发射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其包含P-RB配置且不包含S-RB配置。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理解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开始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需的MeNB 11与SeNB 12之间的控制程序或信令。
接下来,描述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MeNB 11、SeNB 12以及UE 2的配置示例。图7是示出了MeNB 1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111接收经由天线从UE 2发射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13恢复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所获得的接收数据经由通信单元114被传输到其它网络节点,诸如服务网关(S-GW)或EPC 3的MME或另一eNB。例如,从UE 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被传输到EPC 3内的S-GW。包含在从UE 2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中的NAS控制数据被传输到EPC 3内的MME。此外,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13从通信控制单元115接收要发送到SeNB 12的控制数据,并经由通信单元114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发送到SeNB 12。
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从通信单元114接收发给UE 2的用户数据,并执行纠错编码、速率匹配、交织等,以从而产生传送信道。此外,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向传送信道的数据序列添加控制信息,以从而产生传输符号序列。无线电通信单元111通过基于传输符号序列、频率转换以及信号放大来执行包括载波调制的处理而生成下行链路数据,并将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发射到UE 2。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从通信控制单元115接收要发射到UE 2的控制数据,并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发射到UE 2。
通信控制单元115控制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通信控制单元115被配置成经由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向UE 2发射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接入层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15被配置成经由通信单元114向SeNB 12发送无线电承载(RB)配置信息,其指示S-RB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之间的映射。
图8是示出了SeNB 1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8中所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23以及通信单元124的功能和操作与图7中所示的MeNB 11中的相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12、接收数据出炉单元113以及通信单元114的那些相同。
SeNB 12的通信控制单元125控制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25被配置成经由通信单元124从MeNB 11接收无线电承载(RB)配置信息,其指示S-RB与经受承载分离的EPS承载之间的映射。
图9是示出了UE 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21被配置成支持双连接,并同时地在由不同eNB(MeNB 11和SeNB 12)服务的多个小区(PCell 110和SCell 120)中通信。具体地,无线电通信单元21经由天线从MeNB 11和SeNB 12中的一者或两者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恢复接收数据,并将恢复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控制单元23。数据控制单元23根据预定用途而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发射数据处理单元2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21通过使用从数据控制单元23供应的用于发射的数据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将生成的上行链路信号发射到MeNB 11和SeNB 12中的一者或两者。
UE 2的通信控制单元25控制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25从E-UTRAN 1(MeNB 11或SeNB12)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其涉及访问层且是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所必需的,并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来控制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的通信。
其它实施例
可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设备来实现如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与涉及到承载分离的双连接相关联的MeNB11、SeNB 12以及UE 12中的通信控制过程。这些过程可通过促使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可创建包括用于促使计算机系统执行上文参考序列图等描述的算法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可将该程序供应给计算机。
可使用任何类型的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提供并向计算机提供程序。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等)、光学磁性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紧凑式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PROM(EPROM)、闪速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可使用任何类型的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非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临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息线路(诸如电导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LTE系统。然而,如上所述,可将这些实施例应用于除LTE系统之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3GPP UMTS、3GPP2 CDMA2000系统(1×RTT、HRPD)、GSM/GPRS系统或WiMAX系统。
上述实施例仅仅说明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思想的应用。也就是说,本技术思想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然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
本申请是基于2013年10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3—227472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公开被整体地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演进UTRAN(E-UTRAN)
2 用户设备(UE)
3 演进分组核心(EPC)
11 主eNodeB(MeNB)
12 辅助eNodeB(SeNB)
25 通信控制单元
110 主小区(PCell)
120 辅小区(SCell)
115 通信控制单元
125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9)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电接入网络,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包括被配置为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和被配置为管理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以及
无线电终端,所述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支持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双连接,所述双连接涉及分离承载,所述分离承载是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上的承载分离,
其中,所述无线电接入网络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第二RLC承载相关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二DRB标识,并且
所述第二DRB标识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DRB标识相同的标识。
2.一种被配置为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存储器;以及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且被配置为:
控制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由第二基站管理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所述双连接涉及分离承载,所述分离承载是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上的承载分离,以及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第二RLC承载相关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二DRB标识,并且
所述第二DRB标识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DRB标识相同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
所述分离承载被映射到网络承载,并且
所述网络承载包括E-UTRAN无线电接入承载(E-RAB)和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无线电终端,包括:
存储器;以及
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被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且被配置为执行使用由第一基站管理的第一小区和由第二基站管理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所述双连接涉及分离承载,所述分离承载是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上的承载分离;以及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接收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第二RLC承载相关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二DRB标识,并且
所述第二DRB标识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DRB标识相同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终端,其中,
所述分离承载被映射到网络承载,并且
所述网络承载包括E-UTRAN无线电接入承载(E-RAB)和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6.一种用于被配置为管理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使用所述第一小区和由第二基站管理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所述双连接涉及分离承载,所述分离承载是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上的承载分离;以及
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第二RLC承载相关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二DRB标识,并且
所述第二DRB标识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DRB标识相同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分离承载被映射到网络承载,并且
所述网络承载包括E-UTRAN无线电接入承载(E-RAB)和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8.一种用于无线电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使用由第一基站管理的第一小区和由第二基站管理的第二小区的双连接,所述双连接涉及分离承载,所述分离承载是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上的承载分离;以及
在所述第一小区中接收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小区中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承载相关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小区中的分离承载的第二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第二RLC承载相关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一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标识,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RLC承载相关联的第二DRB标识,并且
所述第二DRB标识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DRB标识相同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分离承载被映射到网络承载,并且
所述网络承载包括E-UTRAN无线电接入承载(E-RAB)和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CN201910976524.7A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Active CN110856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7472 2013-10-31
JP2013227472 2013-10-31
PCT/JP2014/002465 WO2015063963A1 (ja) 2013-10-31 2014-05-0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
CN201480060250.2A CN105874863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电终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0250.2A Division CN105874863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电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243A CN110856243A (zh) 2020-02-28
CN110856243B true CN110856243B (zh) 2022-10-28

Family

ID=5300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524.7A Active CN110856243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CN201480060250.2A Active CN105874863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电终端
CN201910977220.2A Active CN110831137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0250.2A Active CN105874863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无线电终端
CN201910977220.2A Active CN110831137B (zh) 2013-10-31 2014-05-09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383066B2 (zh)
EP (3) EP3065484B1 (zh)
JP (5) JP6376137B2 (zh)
CN (3) CN110856243B (zh)
AU (3) AU2014343147B2 (zh)
ES (1) ES2842958T3 (zh)
SA (1) SA516371027B1 (zh)
WO (1) WO20150639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2171B2 (en) 2013-10-31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efficient device-to-device channel contention
US10292196B2 (en) * 2013-12-23 2019-05-14 Apple Inc. Radio link control dupli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6837746B2 (ja) * 2014-01-24 2021-03-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713044B2 (en) * 2014-01-30 2017-07-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ual-connectivity operation
CN105794303B (zh) * 2014-01-31 2020-04-2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5869013B2 (ja) * 2014-01-31 2016-02-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上りデータ送信方法
US10141983B2 (en) 2014-05-08 201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ctivating pSCell and S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10856357B2 (en) * 2014-11-13 2020-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06162892B (zh) * 2015-04-15 2019-10-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段信道的占用方法及装置
WO2016182345A1 (en) * 2015-05-12 2016-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3318100B1 (en) * 2015-07-03 2020-10-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plit bearer enhancement for multi-connectivity
US20190320417A1 (en) * 2015-12-10 2019-10-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EP3393173B1 (en) * 2016-01-08 2019-1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s
US10764956B2 (en) 2016-04-08 2020-09-01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602529B2 (en) * 2016-04-29 2020-03-24 Ofinno, Ll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KR102076816B1 (ko) * 2016-05-12 2020-02-12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차세대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98308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ower efficiency in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scenarios
CN106165488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Rrc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EP3461216B1 (en) 2016-06-30 2023-1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522599B1 (en) 2016-09-28 2021-05-12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access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9804707A (zh) * 2016-10-17 2019-05-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向终端装置提供多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连接性的技术
MX2019007520A (es) * 2016-12-29 2019-09-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odo de red y metodo para configurar pdcp para un dispositivo inalambrico.
US11032744B2 (en) 2017-05-04 2021-06-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r-distributed unit beam switch procedure triggered by radio link interruption
US10644974B2 (en) 2017-05-04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asurements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265967B2 (en) * 2017-06-14 2022-03-01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for sett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entity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0485048B2 (en) 2017-06-15 2019-11-19 Apple Inc. TDM transmission for inter-RAT dual connectivity UE
CN116156630A (zh) 2017-06-16 2023-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EP3684133B1 (en) * 2017-09-15 2023-10-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cheduling request,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0499398B2 (en) 2017-09-29 2019-12-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mobile device-assisted mobility enhancement to improve user plane interruption time
EP3477992B1 (en) * 2017-10-29 2020-07-22 HT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for handling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s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JP2022118227A (ja) * 2017-11-15 2022-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JP7095977B2 (ja) * 2017-11-15 2022-07-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9121831A (ja) * 2017-12-28 201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7043252B2 (ja) * 2017-12-28 202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1601841B2 (en) * 2018-08-01 2023-03-07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63497B2 (en) 2019-01-03 2022-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ath end-to-end connectivity for cellular mesh networks
JP7077985B2 (ja) * 2019-02-13 2022-05-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競合調停装置、リソース競合調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83032B2 (en) * 2019-03-29 2021-08-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network connectivity with a dynamic node selection
CN113452487B (zh) * 2020-03-25 2022-09-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473602A (zh) * 2020-03-30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EP4133806A4 (en) * 2020-04-08 2023-05-31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US20220116854A1 (en) * 2020-10-12 2022-04-14 Cisco Technology, Inc. In-band signaling of access network information along the user-plane for differentiated charging
JP2022185122A (ja) * 2022-06-23 2022-1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679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释放方法
CN101345703A (zh) * 2007-08-06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资源预留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09089987A1 (en) * 2008-01-14 2009-07-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9060B2 (en) * 2004-04-01 2011-03-0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bearer specific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223688B2 (en) * 2007-03-07 2012-07-17 Wi-Lan, Inc. Channel aggregation
KR101697596B1 (ko) * 2009-01-29 2017-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0123893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CN101932070B (zh) * 2009-06-19 2013-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载波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12658B (zh) * 2010-01-08 2015-12-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针对多个载波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KR101568139B1 (ko) * 2010-01-11 2015-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ach 액세스 방법
WO2011135096A1 (en) 2010-04-30 2011-11-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adio base station, control node,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 serving cell change of a mobile termina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65442B2 (en) * 2010-05-07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ggregated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809663A1 (en) * 2010-06-18 2011-12-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437985B (zh) * 2011-02-18 2023-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方法及基站
JP5329598B2 (ja) * 2011-04-20 2013-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処理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02833862B (zh) * 2011-06-17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KR20140038509A (ko) 2011-07-12 2014-03-28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형 필름
KR101613026B1 (ko) 2011-08-12 2016-04-1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전력 제어 및 타이밍 어드밴스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198141B2 (en) 2011-09-27 2015-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3139911B (zh) * 2011-11-25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823661B1 (en) 2012-03-07 2020-12-30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at the physical and link lay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3327595B (zh) * 2012-03-23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网络节点及系统
US20130260735A1 (en) 2012-04-01 2013-10-03 Esmael Hejazi Dinan Radio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9320077B2 (en) * 2012-07-17 2016-04-1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6055627B2 (ja) * 2012-08-14 2016-1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US9520984B2 (en) 2013-01-03 2016-1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09687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160021581A1 (en) * 2013-01-17 2016-01-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placement
US9144091B2 (en) * 2013-01-17 201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CN110087272B (zh) * 2013-02-22 2021-10-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个e节点b和用户设备间提供同时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9386619B2 (en) 2013-02-22 2016-07-05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a cell addi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44745B2 (en) * 2013-03-08 2016-09-13 Blackberry Limited Sending data rate information to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
US9237589B2 (en) * 2013-04-04 2016-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lural network attachment procedures to support plural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60128046A1 (en) 2013-05-09 2016-05-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US9479230B2 (en) * 2013-05-31 2016-10-2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offload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497682B2 (en) * 2013-06-07 2016-11-15 Intel Corporation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n LTE network
CN104349441B (zh) 2013-08-07 2020-03-17 夏普株式会社 主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2453B (zh) 2013-08-09 2022-06-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US10362590B2 (en) 2013-09-26 2019-07-23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143019B2 (en) * 2013-09-26 2018-1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between eNB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EP2854460B1 (en) 2013-09-27 2017-04-05 Sun Patent Trust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2854444A1 (en) * 2013-09-27 2015-04-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uplink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679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释放方法
CN101345703A (zh) * 2007-08-06 2009-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资源预留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09089987A1 (en) * 2008-01-14 2009-07-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 36.842 V0.2.0";3GPP;《3GPP specs\36_series》;20130603;全文 *
"TS 36.300 V11.5.0";3GPP;《3GPP tsg_ran\WG2_RL2》;20130310;全文 *
"TS 36.331 V11.4.0";3GPP;《3GPP tsg_ran\WG2_RL2》;201307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7600A (ja) 2018-10-04
US20180332639A1 (en) 2018-11-15
EP3787363B1 (en) 2024-02-07
JP6575714B2 (ja) 2019-09-18
CN110856243A (zh) 2020-02-28
ES2842958T3 (es) 2021-07-15
SA516371027B1 (ar) 2020-06-03
EP3496495A1 (en) 2019-06-12
EP3496495B1 (en) 2020-11-25
US10383066B2 (en) 2019-08-13
US20160255665A1 (en) 2016-09-01
WO2015063963A1 (ja) 2015-05-07
JP2019106740A (ja) 2019-06-27
AU2014343147B2 (en) 2017-11-30
EP3065484A4 (en) 2017-09-13
EP3065484A1 (en) 2016-09-07
JP6766931B2 (ja) 2020-10-14
AU2019203201B2 (en) 2020-07-23
EP3787363A1 (en) 2021-03-03
US11134532B2 (en) 2021-09-28
AU2018200493A1 (en) 2018-02-15
CN105874863A (zh) 2016-08-17
JP2018182752A (ja) 2018-11-15
JP2019208274A (ja) 2019-12-05
JPWO2015063963A1 (ja) 2017-03-09
EP3065484B1 (en) 2020-04-29
AU2018200493B2 (en) 2019-02-21
CN110831137A (zh) 2020-02-21
JP6512345B2 (ja) 2019-05-15
CN110831137B (zh) 2022-11-01
JP6376137B2 (ja) 2018-08-22
AU2019203201A1 (en) 2019-05-30
US20190150209A1 (en) 2019-05-16
CN105874863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6243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方法
US2020031483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000538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cg failure information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01455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ocesso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70272992A1 (e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lan termination apparatus
US20220183086A1 (en) User Equipment,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WO2014192629A1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