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4303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4303B
CN105794303B CN201580002828.3A CN201580002828A CN105794303B CN 105794303 B CN105794303 B CN 105794303B CN 201580002828 A CN201580002828 A CN 201580002828A CN 105794303 B CN105794303 B CN 105794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lc
cell
data
st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8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4303A (zh
Inventor
上村克成
坪井秀和
加藤恭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4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4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利用了多个小区的通信中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控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终端装置在利用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通信中,基于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包含与第二RLC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字在内的列表来释放第二RLC。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控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技术。
本申请基于2014年1月3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4-016260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作为标准化计划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通过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式、被称作资源块的给定的频率/时间单位的灵活的调度,进行了实现快速通信的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通用陆地无线访问;以后称作EUTRA)的标准化。
此外,在3GPP中,进行了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的Advanced EUTRA的讨论。作为Advanced EUTRA中的技术之一,采用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所谓载波聚合,是指汇集多个不同的频率(也称作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使用来提高传输速率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5.5章)。
此外,利用载波聚合而与基站装置正通信的终端装置使一个或者多个小区的频率(分量载波)小组化,按照每个小组来管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定时超前(Timing Advance);TA)的状态。将表征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相同的小区的频率(分量载波)的小组也称作发送定时小组(定时校准小组(Timing Alignment Group);TAG)(非专利文献1、10.1.2.7章)。
在EUTRA中,主要假定了基站装置几乎由相同小区结构(小区尺寸)构成的网络,但在Advanced EUTRA中,以不同结构的基站装置(小区)混在相同区域的网络(异种无线网络、异质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为前提,探讨了与这种网络相适应的控制方法。
在如异质网络那样被配置为小区半径大的小区(宏小区)和小区半径比宏小区小的小区(小型小区)混在一起的通信系统中,探讨了终端装置与多个基站装置的小区同时连接来进行通信的技术(Dual Connectivity(双连通、对偶连接性))(非专利文献2)。
此外,基站装置将一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组合在一起来构成一个小区。另外,基站装置仅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也能够构成一个小区。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 V11.3.0(2012-09)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6_series/36.30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842 V1.0.0(2013-11)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6_series/36.84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非专利文献2所示,为了实现双连通,不仅需要物理层(PHY层)中的无线设定,而且还需要上级层(MAC层、RLC层、PDCP层)的无线设定。因而,在双连通中进行被使用的小区的变更、删除的情况下,不仅必须考虑给物理层的无线设定带来的影响,而且还必须考虑给上级层的无线设定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该课题尚未进行探讨。尤其是,由于在双连通中需要重新进行上级层的无线设定,因此需要规定物理层的无线设定和上级层的无线设定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对于该课题也尚未进行探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控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由此来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是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终端装置,在利用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通信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基于接收到的列表来释放第二RLC。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也可以构成为,通过释放与列表中包含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对应的第二RLC,从利用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变更为利用第一RLC和PDCP的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是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基站装置,发送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的设定、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的设定、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设定,使终端装置执行利用了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发送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使终端装置释放第二RLC。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对于执行利用了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的终端装置,将与第二RLC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包含在列表中进行发送,由此使该终端装置变更为利用了第一RLC和PDCP的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是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连接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的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发送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的设定、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的设定、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设定,终端装置在利用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基于接收到的列表来释放第二RLC。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控制方法是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在利用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通信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的步骤;和基于接收到的列表来释放第二RLC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也可以还包括:通过释放与列表中包含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对应的第二RLC,从利用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变更为利用第一RLC和PDCP的通信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发送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的设定、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的设定、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设定的步骤;和对于执行利用了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的终端装置,为了使该终端装置释放第二RLC,发送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也可以还包括:将用于使执行利用了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的终端装置变更为利用了第一RLC和PDCP的通信的、与第二RLC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包含在列表中进行发送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成电路是安装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使终端装置至少发挥如下功能:执行利用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通信的功能;和从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基于接收到的列表来释放第二RLC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成电路是安装于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基站装置至少发挥如下功能:发送与至少包括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的设定、与不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的设定、以及对第一RLC和第二RLC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属于第一小区小组的一个PDCP的设定的功能;和对于执行利用了第一RLC、第二RLC和PDCP的通信的终端装置,为了使该终端装置释放第二RLC,发送包含与第一小区小组和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在与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控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这一点上公开了各实施方式,但针对各实施方式能够适用的通信方式并不限定于EUTRA或者Advanced EUTRA。
例如,在本说明书中阐述的技术可以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等各种通信系统中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和网络可按相同含义来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与能够实现高效的通信控制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简要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层间的无线设定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户平面协议的设定中所利用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利用了双连通的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的连接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双连通的终端装置中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利用双连通的终端装置中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被通知的、与单独的无线资源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被通知的、与MAC层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被通知的、与辅小区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之前,以下简单说明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有关的技术。
[物理信道/物理信令]
对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中所使用的主要的物理信道、物理信令进行说明。所谓信道是指用于收发信号的介质,所谓物理信道是指用于收发信号的物理介质。在本发明中,物理信道可按与信号相同含义来使用。物理信道在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中虽然有可能以后进行追加、或者变更或追加其结构、格式形式,但即便在被变更或者追加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中,关于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令的调度,利用无线帧来进行管理。1个无线帧为10ms,1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进而,1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即,1个子帧为1ms,1个时隙为0.5ms)。此外,作为配置物理信道的调度的最小单位,利用资源块来进行管理。所谓资源块,通过由多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的集合来构成频率轴的一定的频域、和由一定的发送时间间隔(1个时隙)构成的区域来进行定义。
同步信令(Synchronization Signals)通过3种主同步信令、和在频域交错配置的由31种码构成的辅同步信令而构成,通过主同步信令和辅同步信令的信号的组合,示出识别基站装置的504种小区标识符(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和用于无线同步的帧定时。终端装置确定通过小区搜索而接收到的同步信令的物理小区ID。
物理广播信息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是在通知(设定)小区内的终端装置所公共利用的控制参数(广播信息(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目的下被发送的。关于不能由物理广播信息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向小区内的终端装置通知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了广播信息的无线资源,在被通知的无线资源中,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来发送通知广播信息的层3消息(系统通知)。
作为广播信息而被通知:表示小区单独的标识符的小区全局标识符(CGI;CellGlobal Identifier)、对基于传呼的等待区域进行管理的跟踪区域标识符(TAI;TrackingArea Identifier)、随机访问设定信息、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该小区中的公共无线资源设定信息、周边小区信息、上行链路访问限制信息等。
下行链路参考信令(下行链路参照信号)根据其用途被分类为多个类型。例如,小区固有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为按照每个小区以给定的功率进行发送的导频信令,是基于给定的规则在频域以及时域中被周期性地重复的下行链路参考信令。终端装置通过接收小区固有RS来测定每个小区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装置作为用于解调与小区固有RS同时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参照用的信号,也使用下行链路小区固有RS。小区固有RS中所使用的序列利用的是能够按照每个小区进行识别的序列。
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令也用于估计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变动。将用于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下行链路参考信令称作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令(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CSI-RS)。此外,针对终端装置而单独设定的下行链路参考信令被称作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RS)或者Demodulation RS(DMRS),为了解调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时的信道的传播路径补偿处理而被参照。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从各子帧的起始起的几个OFDM符号(例如1~4OFDM符号)来进行发送。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是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被配置的OFDM符号所配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者EPDCCH是在向终端装置通知遵从基站装置的调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发送功率的增减的调整量的信息的目的下被使用的。以后,在单独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则指的是PDCCH和EPDCCH这两个物理信道。
终端装置在收发作为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层3消息(传呼、越区切换指令等)之前,对发往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监视(监控),对发往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接收,因此需要在发送时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获取被称作上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分配)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在接收时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获取被称作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分配)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另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也可以构成为:除了以上述的OFDM符号来进行发送之外,还以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单独(dedicated)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来进行发送。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是为了进行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无线资源请求、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而使用的。
CSI包含: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标识符)、PMI(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标识符)、PTI(Precoding Type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标识符)、RI(Rank Indicator;秩标识符)。各Indicator也可以标记为Indication。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除了下行链路数据之外还用于将传呼、未被物理广播信息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系统通知)作为层3消息向终端装置进行通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表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配置在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以外的OFDM符号中进行发送。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1子帧内被时分复用。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也可以包含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ACK/NACK等的控制数据。此外,除上行链路数据之外,还被使用于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层3消息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进行通知。此外,与下行链路同样,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表示。
上行链路参考信令(Uplink Reference Signal)(也称作上行链路参照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包含:基站装置为了解调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及/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而使用的解调参照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和基站装置主要为了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的探测参照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此外,探测参照信号中包含:被周期性发送的周期性探测参照信号(PeriodicSRS)、和在从基站装置作出指示时被发送的非周期性探测参照信号(Aperiodic SRS)。
物理随机访问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是为了通知(设定)前同步码序列而使用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前同步码序列构成为通过多个序列向基站装置通知信息。例如,在准备了64种序列的情况下,能够向基站装置示出6个比特的信息。物理随机访问信道被用作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访问的访问单元。
终端装置利用由基站装置设定的物理随机访问信道用的无线资源来发送前同步码序列。接收到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终端装置设定对由广播信息所公共设定(或者由层3消息所单独设定)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的有效时间进行计时的发送定时计时器,在发送定时计时器的有效时间中(计时中)作为发送定时调整状态来管理上行链路的状态,在有效期间外(停止中)作为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发送定时未调整状态)来管理上行链路的状态。
终端装置为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未设定时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请求、或者为了向基站装置请求使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与基站装置的接收定时窗口相符而需要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也被称作定时超前(Timing Advance;TA))等,利用物理随机访问信道。此外,基站装置也能够利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向终端装置请求开始随机访问过程。
层3消息是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的RRC(无线资源控制)层交换的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C-Plane))的协议所处理的消息,可按与RRC信令或者RRC消息相同的含义来使用。另外,针对控制平面,将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称作用户平面(UP(User-plane、U-Plane))。
另外,除此之外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令由于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不相关,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作为省略了说明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令,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channel)等。
[无线网络]
由基站装置控制的各频率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被视作小区。此时,基站装置所覆盖的通信区域可以是按每个频率而为分别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此外,所覆盖的区域也可以按每个频率而不同。将基站装置的类别、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混在相同频率或者不同频率的区域中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称作异质网络。
终端装置将小区中视作通信区域来进行动作。终端装置在从某小区向其他小区移动时,在非无线连接时(空闲状态)通过小区重新选择过程而向其他的适当小区进行移动,在无线连接时(连接状态)通过越区切换过程而向其他的适当小区进行移动。适当小区一般是指基于从基站装置指定的信息和终端装置的访问级别而判断为终端装置的访问未被禁止的小区、且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满足给定条件的小区。
基站装置按照每个频率来管理作为终端装置能够利用该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区域的小区。一个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小区。小区根据能够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区域的大小(小区尺寸)而被分类为多个类别。例如,小区被分类为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小型小区一般是覆盖半径为几米到几十米的小区。此外,小型小区也有时根据其区域的大小被分类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小区等。
在终端装置能够与某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时,该基站装置的小区之中被设定为用在与终端装置通信中的小区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其他的在通信中未使用的小区被称作周边小区(Neighboring cell)。
[载波聚合]
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也可以适用汇集(聚合、aggregate)多个不同频带(频段)的频率(分量载波或者频带)而如一个频率(频带)那样处理的技术(载波聚合)。在载波聚合中,作为分量载波而有:与上行链路对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与下行链路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本说明书中,频率和频带可按相同含义来使用。
例如,在通过载波聚合而汇集了5个频带宽度为20MHz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具有能够实现载波聚合的能力的终端装置将它们视作100MHz的频带宽度来进行收发。另外,所汇集的分量载波可以为连续的频率,也可以是全部或者一部分不连续的频率。例如,在能够使用的频带为800MHz频段、2GHz频段、3.5GHz频段的情况下,可以是某分量载波以800MHz频段来发送,另一分量载波以2GHz频段来发送,又一分量载波以3.5GHz频段来发送。
此外,也能够汇集同一频带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多个分量载波。各分量载波的频带宽度既可以是比终端装置能够接收的频带宽度(例如20MHz)窄的频带宽度(例如5MHz、10MHz),也可以是所汇集的频带宽度各不相同。频带宽度在考虑向下兼容性的情况下期望与以往的小区的频带宽度的任意一者相等,但可以为与以往的小区的频带不同的频带宽度。
也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汇集不具有向下兼容性的分量载波(载波类型)。将该不具有向下兼容性的分量载波也称作新载波类型(NCT)。另外,期望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分配(设定、追加)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等于或小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目,但并非限制性。
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将由某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与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进行小区固有连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作为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来管理。此外,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将由主小区以外的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作为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来管理。将主小区的频率称作主频率,将辅小区的频率称作辅频率。主小区和多个辅小区的频率全部各不相同。
终端装置也可以在主小区中进行传呼消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更新的检测、初期访问过程、安全信息的设定等,另一方面,在辅小区中不进行这些处理。将主小区和辅小区合起来称作服务小区(serving小区)。即,在汇集了多个分量载波(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具有多个服务小区。
关于服务小区的状态,将被激活的状态也称作Activated state,将被去激活的状态也称作Deactivated state。主小区虽然为激活(Activation)以及去激活(Deactivation)的控制的对象外(即,主小区被视作必定激活),但辅小区具有与激活和去激活的激活度相应的小区的状态(state)。
服务小区的状态有在从基站装置明示性地指定(通知、指示)状态的变更的情况,也存在针对每个分量载波(小区)由终端装置基于计时的计时器信息(去激活计时器;解除激活计时器)来变更状态的情况。
另外,载波聚合是基于利用了多个分量载波(频带)的多个服务小区的通信,也被称作小区聚合。另外,终端装置也可以按照每个频率经由中继站装置(或者中继器)而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即,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也能够置换为中继站装置。
在载波聚合中,虽然在主小区中支持基于非竞争的随机访问(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和基于竞争的随机访问(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过程这两个过程,但为使辅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与主小区不同,需要在辅小区中执行随机访问过程的情况下(将其称作Multi-TA、或者Multiple TA),在辅小区中仅支持基于非竞争的随机访问过程。另外,在载波聚合中,针对由终端装置以辅小区的上行链路所发送的物理随机访问信道(前同步码序列)的响应(随机访问响应),由基站装置在主小区的下行链路中被发送。
[双连通]
在双连通中,终端装置与多个基站装置连接。多个基站装置例如由构成宏小区的基站装置和构成小型小区的其他基站装置来构成。或者,多个基站装置由构成小型小区的基站装置和构成其他小型小区的其他基站装置来构成。
如此,将终端装置利用分别属于多个基站装置的多个小区的无线资源来进行收发的情形称作双连通,将利用用于实现双连通的技术来连接终端装置和多个基站装置的情形,采用“利用双连通”、“基于双连通的连接”、或者与它们相同含义的表现来进行说明。连接中所利用的小区以不同频率被运用是本技术的基线,但以相同频率被运用也能够利用同样的技术。
另外,载波聚合在一个基站装置管理多个小区且一个基站装置能够集中控制各小区、以及多个小区间的骨干线路无需考虑延迟的影响的点上,不同于基于双连通的连接。换言之,载波聚合是经由多个小区来连接一个终端装置和一个基站装置的技术,相对于此,双连通是经由多个小区来连接一个终端装置和多个基站装置的技术。
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针对双连通来适用载波聚合所适用的技术。例如,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也可以针对通过双连通而连接的小区来适用主小区以及辅小区的管理(追加、删除、变更等)、载波聚合所对应的测定方法以及测定事件设定、激活/去激活等的技术。
构成通过双连通而连接的小区的多个基站装置间的连接路径被称作基站接口。此外,基站接口在EUTRA中也被称作X2接口或者Xn接口。
图6是示出利用双连通来连接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基站装置2-1、基站装置2-2)分别经由独立的小区而被连接,终端装置1能够相对于各个基站装置2的小区而进行同时接收以及/或者同时发送。此外,基站装置2-1与基站装置2-2间以基站接口N10来连接。
此时,将以与基站装置2-1(宏小区)连接中所使用的小区而构成的小区小组称作MCG(Master eNB Cell Group),将以与基站装置2-2(小型小区)连接中所使用的小区而构成的小区小组称作SCG(Secondary eNB Cell Group)。
图7是示出利用双连通的终端装置1中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一例的图。
终端装置1作为用户平面的协议而具备:图7中的来自基站装置2-1(MCG)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所对应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PDCP#0、RLC#0、MAC#0、PHY#0)、和来自基站装置2-2(SCG)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所对应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PDCP#1、RLC#1、MAC#1、PHY#1)。
图8是示出利用双连通的终端装置1中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终端装置1作为用户平面的协议而具备:图8中的来自基站装置2-1(MCG)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所对应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PDCP#0、RLC#0、MAC#0、PHY#0)、和来自基站装置2-2(SCG)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所对应的RLC层、MAC层、PHY层(RLC#1、MAC#1、PHY#1)。另外,在图8中,来自基站装置2-2(SCG)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所对应的PDCP层由MCG侧的PDCP(PDCP#0)具备。
此外,本技术以双连通这一名称来称呼,但与终端装置1连接的基站装置2的数目并不限制至两个,终端装置1也能够与三个以上的基站装置2进行连接。
[用户平面协议控制]
利用图9~图11来说明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用户平面协议的控制方法。
图9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1被通知的、与单独的无线资源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IE:Information Element)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基站装置2生成与终端装置1的单独的无线资源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并通知给终端装置1。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至少能够设定表示SRB-ToAddModList、DRB-ToReleaseList、DRB-ToAddModList以及MAC-MainConfig的信息。基站装置2也能够构成为不包含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
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在RRC层中建立根据QoS等特性而设定的、被称作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的数据的传输路径之后开始收发。与控制平面有关的无线承载被称作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此外,与用户平面有关的无线承载被称作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
SRB-ToAddModList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SRB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指定。
DRB-ToReleaseList是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DRB的删除(释放)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被删除的DRB由后述的drb-Identity(DRB-Id)来指定。也能够将多个drb-Identity包含在DRB-ReleaseList中。
DRB-ToAddModList是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DRB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DRB-ToAddModList也能够包含一个或者多个DRB-ToAddMod(DRB-ToAddMod#i、i=0,1,…,n(n为整数))。
DRB-ToAddMod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与DRB有关的控制信息(设定(Configuration))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也能够包含多个控制信息(eps-BearerIdentity、drb-Identity、pdcp-Config、rlc-Config、logicalChannelIdentity、logicalChannelConfig等)。另外,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除此之外的控制信息包含在DRB-ToAddMod中。
eps-BearerIdentity是表示作为NAS(Non Access Stratum;非访问层)层中的数据的传输路径的EPS承载的标识符的信息。drb-Identity是表示为了识别在终端装置1中使用的DRB而使用的ID(标识符)的信息。此外,drb-Identity在进行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DRB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变更或者删除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指定成为对象的DRB时的识别编号来使用。
pdcp-Config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DRB的收发控制有关的PDCP层的设定(Configuration)的信息。rlc-Config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DRB的收发控制有关的RLC层的设定(Configuration)的信息。
logicalChannelIdentity是表示为了识别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DRB所对应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而使用的ID的信息。logicalChannelConfig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DRB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有关的设定的信息。
此外,MAC-MainConfig是表示与对应的SRB以及/或者DRB有关的MAC层所相关的设定的信息。
图10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1被通知的、与MAC层有关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基站装置2生成包含与终端装置1的MAC层有关的设定的信息(MAC-MainConfig),并通知给终端装置1。MAC-MainConfig至少能够设定表示STAG-ToReleaseList和STAG-ToAddModList的信息。基站装置2也能够构成为不包含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
STAG-ToReleaseList是在进行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辅发送定时小组(sTAG)的删除(释放)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被删除的sTAG由后述的sTAG-Id来指定。也能够将多个sTAG-Id包含在STAG-ToReleaseList中。
STAG-ToAddModList是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sTAG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STAG-ToAddModList也能够包含一个或者多个STAG-ToAddMod(STAG-ToAddMod#i、i=0,1,…,n(n为整数))。
STAG-ToAddMod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与sTAG有关的控制信息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也能够包含多个控制信息(sTAG-Id、TimeAlignmentTimer等)。另外,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除此之外的控制信息包含在STAG-ToAddMod中。
sTAG-Id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sTAG的标识符的信息。此外,sTAG-Id在进行与sTAG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变更或者删除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指定成为对象的sTAG时的识别编号来使用。TimeAlignmentTimer是表示适用于由sTAG-Id表示的sTAG(即,用于属于sTAG的辅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调整以及管理)的发送定时计时器的设定(参数值)的信息。
图11是示出以往的终端装置1被通知的、与辅小区的设定有关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基站装置2生成包含终端装置1的辅小区的设定的信息要素(SCellToReleaseList、SCellToAddMod),并通知给终端装置1。
SCellToReleaseList是在进行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辅小区的删除(释放)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被删除的辅小区由后述的SCellIndex来指定。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多个SCellIndex包含在SCellToReleaseList中。
SCellToAddModList是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辅小区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一个或者多个SCellToAddMod(SCellToAddMod#i、i=0,1,…,n(n为整数))包含在SCellToAddModList中。
SCellToAddMod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与辅小区有关的控制信息(设定)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多个控制信息(SCellIndex、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等)包含在SCellToAddMod中。另外,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除此之外的控制信息包含在SCellToAddMod中。
SCellIndex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追加的辅小区的索引信息。此外,SCellIndex在进行与辅小区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变更或者辅小区自身的删除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指定成为对象的辅小区时的识别编号来使用。
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至少能够设定表示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MAC-MainConfigSCell的信息。基站装置2也能够构成为不包含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
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辅小区的物理层(PHY层)有关的设定的信息,例如包含与物理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MAC-MainConfigSCell是表示辅小区所对应的与MAC层有关的设定的信息。MAC-MainConfigSCell至少包含sTAG-Id。
通过如此构成,基站装置2针对终端装置1能够实现利用了标识符的用户平面协议的控制方法。
例如,基站装置2作为标识符而利用drb-Identity,从而能够通知成为追加、变更或者删除的对象的DRB、和与该DRB对应的PDCP层、RLC层、逻辑信道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作为标识符而利用SCellIndex,从而能够通知成为追加、变更或者删除的对象的辅小区、和与该辅小区对应的物理层(PHY层)的单独无线资源设定、该辅小区所属的sTAG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作为标识符而利用sTAG-Id,从而能够通知成为追加、变更或者删除的对象的辅发送定时小组、和与该辅发送定时小组对应的发送定时计时器的设定。
即,基站装置2使与各个层有关的多个设定(控制信息)与标识符建立对应(1ink),通过利用这些标识符来进行终端装置1的用户平面协议的控制(追加、更新、删除)。
考虑以上事项,并且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关联的公知的功能、构成的具体说明,在判断为会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旨不明确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一例的框图。本终端装置1至少由接收天线部R01、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接收数据控制部104、物理层控制部105、发送数据控制部106、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发送天线部T01、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构成。图中的“部”是通过部分、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也可表现的实现终端装置1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要素。
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是执行终端装置1的状态控制、测定控制以及报告控制、公共控制信息以及单独控制信息的控制、连接控制、移动控制、无线资源控制等的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各功能的块。此外,接收数据控制部104和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是执行管理数据链路层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中的各功能的块。
此外,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以及物理层控制部105是执行物理层(PHY层)中的各功能的块。
另外,终端装置1可以是为了支持基于载波聚合以及/或者双连通的多个频率(频带、频带宽度)或者小区的同时接收而具备多个接收系统的块(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以及为了支持多个频率(频带、频带宽度)或者小区的同时发送而具备多个发送系统的块(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的构成。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接收数据控制部104、物理层控制部105、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构成。
例如,终端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对应于通过双连通来连接接收数据控制部104和发送数据控制部106的多个基站装置2(也可以被分类为辅基站装置小区小组、连通小组)。即,也可以构成为针对MAC层、RLC层、PDCP层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所连接的各个基站装置2进行动作(控制)。
期望至少按照每个基站装置来设定MAC层中的功能(例如,发送定时调整、随机访问过程、调度请求、缓存区状况报告、DRX、功率峰值空间报告等)(将该功能称作MultipleMAC(Dual MAC))。同样,关于物理层控制部105、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也可以构成为针对所连接的各个基站装置2进行动作(控制)。
关于终端装置1的接收处理,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向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输入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向物理层控制部105输入用于控制各块的控制参数即物理层控制信息。物理层控制信息是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包含终端装置1的无线通信控制所需的参数设定的信息。
物理层控制信息通过从基站装置2向终端装置1单独(dedicated)发送的无线连接资源设定、小区固有的广播信息或者系统参数等来设定,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根据需要向物理层控制部105输入。物理层控制部105将与接收有关的控制信息即接收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给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
接收控制信息中作为下行链路调度信息而包含:接收频带的信息、与物理信道和物理信令有关的接收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信息。此外,接收数据控制信息是包含辅小区去激活计时器信息、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控制信息、多播数据接收信息、下行链路重传控制信息等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包含与MAC层、RLC层、PDCP层中的各个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
接收信号由接收天线部R01接收,被输入至接收部101。接收部101按照由接收控制信息指定的频率和频带接收来自基站装置2的信号。接收部101也可以包含RF电路。接收到的信号被输入给解调部102。解调部102进行信号的解调。解调部102向解码部103输入解调后的信号。解码部103对所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各数据(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给接收数据控制部104。此外,与各数据一起从基站装置2发送出的MAC控制要素也被解码部103解码,并输入给接收数据控制部104。
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进行基于接收到的MAC控制要素的物理层控制部105的控制、被解码后的各数据的缓存控制、被重传的数据的纠错控制(HARQ)等。向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输入的各数据被输入(传递)给无线资源控制部110。
此外,关于终端装置1的发送处理,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向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输入发送数据控制信息,向物理层控制部105输入作为用于控制各块的控制参数的物理层控制信息。物理层控制部105将作为与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给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发送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而包含:编码信息、调制信息、发送频带的信息、与物理信道和物理信令有关的发送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等信息。
此外,发送数据控制信息是包含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传输)控制信息、随机访问设定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息、逻辑信道优先级信息、资源请求设定信息、小区小组信息、上行链路重传控制信息等的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也可以将与多个小区分别对应的多个随机访问设定信息设定给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对用于调整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和发送定时计时器进行管理,按照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小组、每个TA小组)来管理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发送定时调整状态或者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和发送定时计时器被包含在发送数据控制信息中。
另外,在需要管理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的情况下(Multi-TA),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对与多个之中的各个小区(或者小区小组、TA小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应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进行管理。资源请求设定信息中至少包含最大发送计数器设定信息和无线资源请求禁止计时器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也可以将与多个小区分别对应的多个资源请求设定信息设定给发送数据控制部106。
由终端装置1产生的发送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以任意的定时向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输入。此时,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计算被输入的发送数据的量(上行链路缓存区量)。此外,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具有判别被输入的发送数据是属于控制平面的数据还是属于用户平面的数据的功能。
此外,在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被输入了发送数据时,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在发送数据控制部106的内部、或者外部的上行链路缓存区中保存发送数据。然后,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判断被输入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所需的无线资源是否分配给了终端装置1。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基于无线资源分配来选择利用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无线资源请求(调度请求(SR))、或者利用了物理随机访问信道的无线资源请求之中的任一者,并向物理层控制部105请求用于发送所选择出的信道的控制处理。
即,在已经分配了无线资源、且处于能够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状态时,编码部107按照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指示而从上行链路缓存区之中获取与分配完毕的无线资源对应的发送数据来进行编码,并向调制部108输入。或者,在未分配无线资源时,当可以实现基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请求之际,编码部107按照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指示而对基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请求的发送所需的控制数据进行编码,并向调制部108输入。
或者,在未分配无线资源时,当不能实现基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请求之际,编码部107向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指示随机访问过程的开始。此时,编码部107基于从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输入的随机访问设定信息来生成由物理随机访问信道发送的前同步码序列。此外,编码部107按照发送控制信息来适当地编码各数据,并输入给调制部108。
调制部108基于对被编码后的各数据进行发送的信道结构,进行适当的调制处理。发送部109将被调制处理后的各数据映射至频域,并且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载于原有的频率的载波上进行功率放大。此外,发送部109按照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10输入的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小组、每个TA小组)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来调整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发送部109也可以包含RF电路。从发送部109输出的发送信号被发送天线部T01发送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除了用户数据之外,还能够包含例如层3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消息)。
在图1中,关于其他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传输路)进行了省略,但作为构成要素而显然具备具有为使作为终端装置1进行动作而需要的其他功能的多个块。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上级存在执行与核心网络之间的控制的NAS层部、应用层部。
此外,接收天线部R01或者发送天线部T01典型的是平面状的多频带天线,但能够采用适合终端装置1的终端装置能力、形状、目的等的任意天线来构成。例如,既可以由多个天线部来构成,也可以具有指向性,还可以使接收天线部R01以及发送天线部T01成为一体。
此外,如上所述,在终端装置1是具备多个接收数据控制部104、物理层控制部105、发送数据控制部106以及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构成的情况下,各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下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以及上行链路数据是与各个块所对应的基站装置2有关的内容。例如,对于与基站装置2-1对应的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输入从基站装置2-1接收到的信号,但对于与基站装置2-2对应的接收数据控制部104不输入从基站装置2-1接收到的信号。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一例的框图。本基站装置至少由接收天线部R02、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接收数据控制部204、物理层控制部205、发送数据控制部206、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发送天线部T02、无线资源控制部210、网络信号收发部211构成。图中的“部”是即便通过部分、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也可表现的执行基站装置2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要素。
无线资源控制部210是执行基站装置2的无线资源控制的RRC(Radio ResourceControl)层的各功能的块。此外,接收数据控制部204和发送数据控制部206是执行管理数据链路层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中的各功能的块。
此外,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以及物理层控制部205是执行物理层(PHY层)中的各功能的块。
另外,基站装置2可以是为了支持基于载波聚合以及/或者双连通的多个频率(频带、频带宽度)而具备多个接收系统的块(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以及发送系统的块(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的构成。此外,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接收数据控制部204、物理层控制部205、发送数据控制部206、无线资源控制部210、网络信号收发部211的构成。
无线资源控制部210将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给发送数据控制部206。发送数据控制部206在存在向终端装置1发送的MAC控制要素的情况下,向编码部207输入MAC控制要素和各数据(下行链路数据或者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编码部207对输入的MAC控制要素和各数据进行编码,并向调制部208输入。调制部208进行被编码后的信号的调制。
此外,由调制部208调制后的信号被输入至发送部209。发送部209将输入的信号映射至频域之后,将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载于既定的频率的载波上进行功率放大。发送部209也可以包含RF电路。从发送部209输出的发送信号被发送天线部T02发送出。配置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典型的是构成层3消息(RRC消息)。
此外,接收信号由接收天线部R02接收,被输入至接收部201。接收部201将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变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在针对终端装置1而设定了不同的多个发送定时的小区的情况下,接收部201按照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小组、每个TA小组)以不同的定时来接收信号。由接收部201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被输入至解调部202来进行解调。
由解调部202解调后的信号接下来被输入给解码部203。解码部203对被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各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给接收数据控制部204。此外,与各数据一起从终端装置1发送出的MAC控制要素也被解码部203解码,并输入给接收数据控制部204。
接收数据控制部204进行基于接收到的MAC控制要素的物理层控制部205的控制、被解码后的各数据的缓存、被重传的数据的纠错控制(HARQ)。向接收数据控制部204输入的各数据被输入(传递)给无线资源控制部210。
这些各块的控制所需的物理层控制信息是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包含基站装置2的无线通信控制所需的参数设定的信息。物理层控制信息通过上级的网络装置(MME、网关装置(Serving Gateway:SGW)、OAM等)、系统参数来设定,无线资源控制部210根据需要向控制部204输入。
物理层控制部205将与发送关联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而适当地输入至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的各块,将与接收关联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而适当地输入至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的各块。
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包含针对基站装置2的MAC层、RLC层、PDCP层的每一个层的与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此外,发送数据控制信息包含针对基站装置2的MAC层、RLC层、PDCP层的每一个层的与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即,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和发送数据控制信息按照每个终端装置1来设定。
网络信号收发部211进行基站装置2之间或上级的网络装置(MME、SGW)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控制消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发送(传递)或者接收。在图2中,关于其他的基站装置2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传输路)进行了省略,但作为构成要素而显然具备具有为使作为基站装置2进行动作而需要的其他功能的多个块。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10的上级存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部、应用层部。
此外,接收天线部R02或者发送天线部T02典型的是平面状的多频带天线,但能够采用适合基站装置2的发送能力、形状、目的等的任意天线来构成。例如,既可以由多个天线部来构成,也可以具有指向性,还可以使接收天线部R02以及发送天线部T02成为一体。进而,也可以将接收天线部R02以及发送天线部T02(也可以包含接收部201和发送部209)作为与基站装置2独立的一个单元(Remote Radio Head:RRH,远程无线头)来构成,并配置在与基站装置2不同的位置。
此外,配置本终端装置1和本基站装置2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能够适用与图6所示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利用图3来表示终端装置1中的SCG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和构成SCG的各个层间的无线设定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图3对应于图7所示的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即,终端装置1作为PDCP层而设定了进行与属于M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PDCP#0、和进行与属于S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SCG侧的PDCP#1。
此外,终端装置1作为RLC层而设定了进行与属于M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RLC#0、和进行与属于S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SCG侧的RLC#1。此外,终端装置1作为MAC层而设定了进行与属于M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MAC#0、和进行与属于S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SCG侧的MAC#1。此外,终端装置1作为PHY层而设定了进行与属于M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PHY#0、和进行与属于SCG的小区对应的数据的处理的SCG侧的PHY#1。不过,MCG侧的各层的构成和控制方法可以与以往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3表示作为构成SCG的小区而设定了三个小区(辅小区)的例子。在此,将各个辅小区称作辅小区1-1(SCell#1-1)、辅小区1-2(SCell#1-2)、辅小区1-3(SCell#1-3)。
此时,各辅小区针对MAC#1进行在各辅小区中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传递。此外,各辅小区根据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而从MAC#1进行上行链路数据的传递。此外,终端装置1关于与属于SCG的小区有关的控制,利用由基站装置2设定的Multiple MAC有关的标识符(sMAC-Id)来进行判断。进而,在辅小区所属的TAG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关于与属于SCG的小区有关的控制,进一步利用由基站装置2设定的辅发送定时小组有关的标识符(sTAG-Id)来进行判断。
即,sMAC-Id是与MAC层有关的第一标识符,用于对与宏小区的基站装置2-1对应的第一MAC层、和与小型小区的基站装置2-2对应的第二MAC层进行识别(区分、判断)。此外,sTAG-Id是与MAC层有关的第二标识符,在宏小区的基站装置2-1或者小型小区的基站装置2-2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之中需要多个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基站装置2而设定一个或者多个,表示与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相应的小组。
另外,与属于SCG的小区有关的控制例如是发送定时调整、随机访问过程、调度请求、缓存区状况报告、DRX、功率峰值空间报告等。
此外,终端装置1关于根据用户数据的QoS等而设定的DRB,与DRB对应的标识符(drb-Identity(DRB-Id))、和与DRB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标识符(logicalChannelIdentity(LCH-Id))至少被基站装置2通知。
此外,基站装置2也能够分别通知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DRB所对应的PDCP层和RLC层有关的设定。
例如,基站装置2为了接受经由SCG的小区而提供的数据服务,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DRB#1~#3的情况下,能够设定与DRB#1对应的PDCP#1-1、RLC#1-1、DRB-Id#1和LCH-Id#1,设定与DRB#2对应的PDCP#1-2、RLC#1-2、DRB-Id#2和LCH-Id#2,设定与DRB#3对应的PDCP#1-3、RLC#1-3、DRB-Id#3和LCH-Id#3。
这样,通过利用sMAC-Id、sTAG-Id、DRB-Id以及LCH-Id这样的多个标识符,从而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能够建立双连通中的SCG所对应的PDC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中的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传输路)。
利用图4来说明终端装置1中的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针对DRB#1(DRB-Id#1)而设定了PDCP#1-1、RLC#1-1、LCH-Id#1。此外,针对DRB#2(DRB-Id#2)而设定了PDCP#1-2、RLC#1-2、LCH-Id#2。此外,作为TAG,设为设定了表示SCell#1-1所属的TAG#1的sTAG-Id#1、和表示SCell#1-2所属的TAG#2的sTAG-Id#2。
此外,通过sMAC-Id#1而设定了与PHY#1(SCell#1-1和SCell#1-2)对应的MAC层为MAC#1。此外,通过sMAC-Id#1而设定了与RLC#1(RLC#1-1和RLC#1-2、或者LCH-Id#1和LCH-Id#2)对应的MAC层为MAC#1。
在此,在PDCP#1-1中生成(提供)了DRB#1的上行链路数据(PDCP SDU(Service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情况下,PDCP#1-1生成对数据附加PDCP报头而得到的数据单元(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并将PDCP PDU传递给对应的DRB-Id(DRB-Id#1)所表示的RLC(RLC#1-1)。
RLC#1-1对一个或者多个PDCP PDU进行分割/结合来生成RLCSDU,附加包含对应的LCH-Id(LCH-Id#1)的RLC报头来生成RLC的数据单元(RLC PDU)。此外,RLC#1-1将RLC PDU传递给对应的sMAC-Id(sMAC-Id#1)所表示的MAC(MAC#1)。
MAC#1基于在SCG中管理的TAG的状态和小区的状态(激活/去激活)、从PHY#1通知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信息等,来判断发送MAC PDU的小区。例如,在SCell#1-1中无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而在SCell#1-2中有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的情况下,MAC#1生成针对SCell#1-2的MAC PDU并传递给PHY#1。
此外,例如在TAG#2的发送定时计时器已停止的情况、SCell#1-2为去激活的状态的情况下,MAC#1基于SCell#1-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生成针对SCell#1-1的MACPDU并传递给PHY#1。MAC#1基于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从一个或者多个RLC PDU之中获取数据,进行复用化以及集合化(Multiplexing and assembly)来生成MAC SDU,针对MAC SDU附加MAC报头,如果需要的话则还附加MAC控制要素,来生成MAC PDU。
另一方面,在PHY#1(SCell#1-1、SCell#1-2)中有了下行链路数据的分配的情况下,在对应的sMAC-Id(sMAC-Id#1)所表示的MAC(MAC#1)中进行接收处理。MAC#1在正确组装了MAC PDU的情况下,进行非集合化以及非复用化(disassemble and demultiplex),基于MAC报头从MAC PDU之中生成(分离)一个或者多个MAC控制要素和MAC SDU(即RLC PDU),基于MAC报头中所含的LCH-Id而将RLC PDU传递给对应的RLC层。
例如,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中所含的LCH-Id为LCH-Id#1的情况下,向RLC#1-1传递RLC PDU。RLC#1-1对与LCH-Id#1有关的RLC PDU进行分割/结合,进行数据单元的排列顺序的变更(reordering),根据DRB-Id#1而向与RLC#1-1建立了对应的PDCP#1-1组装PDCPPDU来进行传递。
图5是示出针对以往的终端装置1而设定的MAC层的设定(图10),来设定在双连通中进行与基站装置2-2的小区对应的处理的MAC层(以下称作辅MAC(sMAC))的信息要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尤其示出适合于追加识别辅MAC的标识符(辅MAC标识符:sMAC-Id)的情形的结构。
在图5中,针对MAC-MainConfig,至少追加SMAC-ToReleaseList和SMAC-ToAddModList。SMAC-ToReleaseList是在进行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辅MAC的删除(释放)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被删除的辅MAC由sMAC-Id来指定。今后也能够将多个sMAC-Id包含在SMAC-ToReleaseList中。
SMAC-ToAddModList是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辅MAC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信息。SMAC-ToAddModList也能够包含一个或者多个SMAC-ToAddMod(SMAC-ToAddMod#i、i=0,1,…,n(n为整数))。
SMAC-ToAddMod在针对终端装置1进行辅MAC有关的控制信息的追加(新设定)或者变更的情况下被设定,也能够包含多个控制信息(sMAC-Id等)。另外,基站装置2也能够将除此之外的控制信息包含在SMAC-ToAddMod中。
sMAC-Id是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辅MAC的标识符的信息。此外,sMAC-Id在进行与辅MAC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变更或者删除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指定成为对象的辅MAC时的识别编号来使用。
sMAC-Id在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传递中还用于表示与属于辅MAC的sTAG之间的对应关系(链路)。例如,基站装置2能够通过在SCellToAddMod中的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SCell或者MAC-MainConfigSCell之中追加sMAC-Id来表示辅MAC与辅小区的sTAG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sMAC-Id在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传递中还用于表示辅MAC与RL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链路)。例如,基站装置2能够通过在DRB-ToAddMod或者DRB-ToAddMod中的rlc-Config之中追加sMAC-Id来表示辅MAC与RL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此,作为识别辅MAC的新的标识符,通过将辅MAC标识符设定为表示层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要素,从而基站装置2和终端装置1能够基于该对应关系来唯一地建立(例如图4所示的)双连通中的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
此外,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关于针对双连通中的SCG的用户数据的收发的处理有关的PDC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的各层的设定,能够进行利用了sMAC-Id、sTAG-Id、DRB-Id、SCellIndex这样的标识符的高效的通信控制。
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MAC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MAC对应的sMAC-Id的SMAC-ToReleaseList,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与辅MAC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MAC的情况下,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MAC的情况下,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该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DRB-Id(drb-Identity)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另外,与DRB有关的设定,表示在追加了DRB时被设定的多个控制信息(eps-BearerIdentity、drb-Identity、pdcp-Config、rlc-Config、logicalChannelIdentity、logicalChannelConfig等)。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sTAG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sTAG对应的sTAG-Id的STAG-ToReleaseList,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与sTAG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sTAG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sTAG对应的sTAG-Id的STAG-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终端装置1的sTAG被全部释放时,通过将与该辅MAC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CellIndex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DRB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DRB对应的DRB-Id的DRB-ToReleaseList,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与DRB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DRB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DRB对应的DRB-Id的DRB-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终端装置1的DRB被全部释放时,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与辅小区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sTAG的辅小区被全部释放时,通过将与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TAG-Id、SCellIndex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辅MAC的辅小区全部被释放时,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辅MAC的辅小区全部被释放时,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和该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DRB-Id(drb-Identity)设定为释放对象来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利用新的标识符(sMAC-Id)来建立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的方法,但也能够利用原有的标识符而非新的标识符。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辅MAC的设定中包含DRB-Id来作为标识符,由此设定SCG中的RLC层与MA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辅MAC的设定中包含LCH-Id来作为标识符,由此设定SCG中的RLC层与MA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PDCP层的设定或者RLC层的设定中包含sTAG-Id来作为标识符,由此设定SCG中的RLC层与MA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例如,也可以在PDCP层的设定或者RLC层的设定中包含新的标识符(sMAC-Id)来作为标识符,由此设定SCG中的RLC层与MA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从基站装置2接收辅小区小组中的MAC层(辅MAC)所对应的标识符的设定,通过进行利用了标识符的辅MAC的设定,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辅MAC的追加、变更、删除。此外,终端装置1为使辅MAC与下级层(PHY层)以及上级层(PDCP层、RLC层)建立对应,通过利用标识符,从而能够建立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
如此,终端装置1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从而能够执行针对各个层的多个控制信息的追加、变更、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针对终端装置1设定辅小区小组中的MAC层(辅MAC)所对应的标识符并进行发送,通过进行利用了标识符的辅MAC的设定,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辅MAC的追加、变更、删除。此外,基站装置2针对终端装置1为使辅MAC与下级层(PHY层)以及上级层(PDCP层、RLC层)建立对应,通过利用标识符,从而能够使之建立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
如此,基站装置2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从而能够执行针对各个层的多个控制信息的追加、变更、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基站装置2利用了标识符的各层的控制信息(设定)的控制方法,说明了在由于某层中的控制信息的释放而给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带来影响的情况、即传输路径无法建立的情况或者传输路径无法唯一决定的情况下,在基站装置2中释放所对应的层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另一方面,如果终端装置1能够检测(判断)出由于某层中的控制信息的释放而给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带来影响,则能够进一步削减从基站装置2发送的控制信息,因此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通信控制。
为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在终端装置2中判断对应的层的控制信息并自主地(自动地)释放的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构成也可以与图1和图2分别示出的构成相同。
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MAC对应的sMAC-Id的SMAC-ToReleaseList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属于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MAC对应的sMAC-Id的SMAC-ToReleaseList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属于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和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sTAG对应的sTAG-Id的STAG-ToReleaseList的情况下,释放与sTAG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sTAG对应的sTAG-Id的STAG-ToReleaseList、且SCG中的终端装置1的所有sTAG被释放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与该sTAG-Id所对应的辅MAC有关的设定、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和与该sTAG有关的多个控制信息。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DRB对应的DRB-Id的DRB-ToReleaseList的情况下,释放与DRB有关的设定。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DRB对应的DRB-Id的DRB-ToReleaseList、且SCG中的终端装置1的所有DRB被释放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与该DRB-Id所对应的辅MAC有关的设定、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
此外,例如,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的情况下,释放与该SCellIndex所对应的辅小区有关的设定。
此外,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且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sTAG的所有辅小区被释放的情况下,自主地释放该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
此外,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且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辅MAC的辅小区全部被释放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该辅MAC的设定、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
此外,终端装置1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且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辅MAC的所有辅小区被释放的情况下,分别自主地释放该辅MAC的设定、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的设定、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的设定、和与该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之外还能够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来自主地执行各个层中的多个控制信息的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进一步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之外还能够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来使终端装置1执行各个层中的多个控制信息的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进一步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特别假定了基于图7所示的第一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通信,但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还假定基于图8所示的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通信。
为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中的高效的通信控制的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构成也可以与图1和图2分别示出的构成相同。
图8所示的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与图7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针对一个DRB,对各个小组(MCG、SCG)设定PDCP层与RLC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关于针对双连通中的SCG所对应的RLC层、MAC层、以及PHY层的各设定,进行利用了sMAC-Id、sTAG-Id、SCellIndex的高效的通信控制,另一方面,需要使得不会给针对PDCP层的设定带来影响。鉴于这些内容,以下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通信控制所需的部分。
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MAC的情况下,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分别设定为释放对象,此外,将与该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之中与该辅MAC所对应的RLC(以下称作辅RLC)有关的设定作为释放对象进行设定并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另外,辅RLC的释放也可以是RLC的变更。此时,期望MCG中的该DRB所对应的PDCP和RLC被重新建立(Re-establishment)。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DRB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DRB对应的DRB-Id的DRB-ToReleaseList,并且通过将与DRB有关的设定之中与该辅MAC所对应的辅RLC有关的设定作为释放对象进行设定并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另外,辅RLC的释放也可以是RLC的变更。此时,期望MCG中的该DRB所对应的PDCP和RLC被重新建立。
此外,例如,基站装置2在释放SCG中的辅小区的情况下,通过发送设定了与成为释放对象的辅小区对应的SCellIndex的SCellToReleaseList,从而SCG中的属于终端装置1的辅MAC的辅小区被全部释放时,通过将与该辅MAC、属于该辅MAC的辅小区的sTAG、和属于该sTAG的辅小区分别对应的sMAC-Id、STAG-Id、SCellIndex分别设定为释放对象,此外,通过将与该辅MAC所对应的DRB有关的设定之中与该辅MAC所对应的辅RLC有关的设定作为释放对象进行设定并进行发送,从而能够从终端装置1释放有关的设定。
另外,辅RLC的释放也可以是已经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RLC(rlc-Config)的变更。此时,期望MCG中的该DRB所对应的PDCP和RLC被重新建立(Re-establishment)。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即便在利用了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来自主地执行针对各个层的多个控制信息的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够基于被适用(设定)的第一、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来适当地切换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和通信控制。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即便在利用了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与双连通有关的多个标识符来使终端装置1执行针对各个层的多个控制信息的删除,因此控制被简化,能够使通信控制变得高效。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通过对终端装置1适用(设定)第一、第二用户平面的协议体系结构的任一结构,从而能够适当地切换终端装置1的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和通信控制。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置换例来实现。例如,关于所使用的发送方式,也能够适用于按照每个频率来使用FDD(频分复用)方式、TDD(时分复用)方式、或者两种发送方式的通信系统。此外,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参数的名称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称呼的,即便实际适用的参数名称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参数名称不同,也不会影响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主张的发明的主旨。
此外,各实施方式中所利用的“连接”并非仅限定于利用物理线路来直接连接某装置和另一某装置的构成,包含逻辑上连接的构成、利用无线技术来无线连接的构成。
此外,终端装置1不仅包含移动型或者可动型的移动站装置,还包含设置在室内外的固置型、或者不可动型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扫/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室设备、自动售卖机、其他生活设备、测定设备、车载装置,还包含向能够佩戴在身上的可佩带设备、健康管理设备等搭载了通信功能的设备。此外,终端装置1不仅能够用在人对人或者人对机器的通信中,还能够用在机器对机器的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设备对设备的通信(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
终端装置1也称作用户终端、移动站装置、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终端、UE(UserEquipment)、MS(Mobile Station)。基站装置2也被称作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站、NB(NodeB)、eNB(evolvedNodeB)、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S(BaseStation)。
另外,基站装置2在3GPP所规定的UMTS中被称作NB,在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中被称作eNB。另外,3GPP所规定的UMTS、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中的终端装置1被称作UE。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虽然利用功能框图而具体组合记载了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部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一部分的方法、单元、或者算法的步骤,但它们可通过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将这两者组合在一起的形态来直接地具体化。
如果通过硬件来安装,则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除了所说明的框图的构成以外,还由向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供电的供电装置、蓄电池、液晶等显示器装置以及显示器驱动装置、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输入输出端子、扬声器、其他的外围装置来构成。
如果通过软件来安装,则其功能可作为计算机可读取介质上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来保持或者传递。计算机可读取介质包括:包含有助于从某场所向其他场所携带计算机程序的介质的通信介质、计算机记录介质的两者。
并且,也可以在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中记录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来进行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2的控制。另外,这里提及的“计算机系统”假设包含OS、外围设备等硬件。
也可以由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动作。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进行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以实现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相关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被暂时性地蓄积至RAM,然后保存在各种ROM、HDD中,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
此外,不仅可以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也有时通过基于该程序的指示而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地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功能。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是指半导体介质(例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移动介质、计算机系统所内置的盘单元等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介质。
此外,上述程序也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进而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利用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可以通过被设计为执行在本说明书中阐述的功能的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或者面向一般用途的任意的集成电路(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者其他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电路或晶体管逻辑电路、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后的部件来安装或者执行。
通用用途处理器虽然可以为微处理器,但取而代之,处理器也可以为以往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者前述的各电路既可以由数字电路来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来构成。
此外,处理器也可以被安装为将计算设备组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将DSP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连接的一个以上的微处理器、或者其他的这种构成组合在一起。
以上,虽然基于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主旨以及专利请求的范围显然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即,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并非针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加以任何限制。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在一起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置换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要素、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之后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机、平板型计算机等。
符号说明
1 终端装置
2、2-1、2-2 基站装置
101、201 接收部
102、202 解调部
103、203 解码部
104、204 接收数据控制部
105、205 物理层控制部
106、206 发送数据控制部
107、207 编码部
108、208 调制部
109、209 发送部
110、210 无线资源控制部
211 网络信号收发部
R01、R02 接收天线部
T01、T02 发送天线部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电路;和
控制电路,
在所述终端装置利用与至少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配置为对所述第一RLC的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RLC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的PDCP来与所述基站装置通信的情况下,
所述接收电路配置为和/或编程为: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所述第一小区小组和所述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且
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和/或编程为:基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来释放所述第二RLC,不释放所述第一RLC。
2.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连接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装置利用与至少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配置为对所述第一RLC的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RLC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的PDCP来与所述基站装置通信的情况下,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包含与所述第一小区小组和所述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且
基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来释放所述第二RLC,不释放所述第一RLC。
3.一种基站装置,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和
发送电路,
在所述终端装置利用与至少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配置为对所述第一RLC的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RLC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的PDCP来与所述基站装置通信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和/或编程为:生成包含与所述第一小区小组和所述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且
所述发送电路配置为和/或编程为: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以基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来释放所述第二RLC,不释放所述第一RLC。
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与利用包括主小区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装置进行连接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装置利用与至少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一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一RLC、与不包括所述主小区的第二小区小组对应的第二RLC、以及配置为对所述第一RLC的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RLC的第二数据进行处理的PDCP来与所述基站装置通信的情况下,
生成包含与所述第一小区小组和所述第二小区小组双方有关的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符在内的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并且
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以基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列表来释放所述第二RLC,不释放所述第一RLC。
CN201580002828.3A 2014-01-31 2015-01-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794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6260 2014-01-31
JP2014-016260 2014-01-31
PCT/JP2015/051483 WO2015115268A1 (ja) 2014-01-31 2015-01-21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4303A CN105794303A (zh) 2016-07-20
CN105794303B true CN105794303B (zh) 2020-04-21

Family

ID=5375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828.3A Active CN105794303B (zh) 2014-01-31 2015-01-21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502B2 (zh)
EP (1) EP3110228B1 (zh)
JP (1) JP6892735B2 (zh)
CN (1) CN105794303B (zh)
WO (1) WO20151152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3423A (zh) * 2014-02-14 2015-08-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e、基站中和多个服务小区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JP2015177548A (ja) * 2014-03-14 2015-10-05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に適用しうる接続変更方法
US9960895B2 (en) * 2015-03-09 2018-05-0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dating secondary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6304399B (zh) * 2015-05-15 2020-12-04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及其方法以及由eutran执行的方法
US10772087B2 (en) * 2015-11-14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20200096311A (ko) * 2016-05-12 2020-08-1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US9888455B1 (en) * 2016-12-06 2018-0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lice-based tracking areas
CN108366391B (zh) * 2017-01-26 2023-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US10237784B2 (en) *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CN110999388B (zh) * 2017-06-16 2022-06-1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方法
WO2019061034A1 (zh) * 2017-09-26 2019-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867146B (zh) * 2019-04-30 2022-07-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3875209A (zh) * 2019-05-13 2021-12-3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在m2m系统中删除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82373A (zh) * 2020-03-26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报释放辅小区组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2004142B2 (en) * 2020-03-30 2024-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iming associated with uplink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TCI) st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5021B1 (ja) * 2008-12-26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US9750021B2 (en) * 2012-06-18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ES2769858T3 (es) * 2013-04-01 2020-06-29 Innovative Sonic Corp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ñadir células de servici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S10277453B2 (en) * 2013-06-28 2019-04-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aster base station-controlled response to detected failure of radio link between secondary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wireless networks
US10362590B2 (en) * 2013-09-26 2019-07-23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2157798B1 (ko) * 2013-10-29 2020-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S2842958T3 (es) * 2013-10-31 2021-07-15 Ne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aparato de estación base y método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BSR for small cell enhancement;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4,R2-133883》;20131113;第1、2节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L2 transport of SRBs and relation to RLF handling;Ericss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4,R2-134221》;20131113;第1-4节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2).《3GPP TS 36.331 V12.0.0》.2014,第36-72页.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5268A1 (ja) 2015-08-06
JP6892735B2 (ja) 2021-06-23
US20160353507A1 (en) 2016-12-01
CN105794303A (zh) 2016-07-20
JPWO2015115268A1 (ja) 2017-03-23
EP3110228A4 (en) 2017-10-11
EP3110228B1 (en) 2024-01-10
EP3110228A1 (en) 2016-12-28
US10321502B2 (en)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430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9949297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983276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6797120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電気回路
US9883467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653800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6797121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電気回路
US1009814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9961693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1364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31221B2 (en) Direct communication by use of frequency of neighboring cell
US10873982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EP300298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lease of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base station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