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0218B - 夹具和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夹具和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0218B
CN110850218B CN201911190544.8A CN201911190544A CN110850218B CN 110850218 B CN110850218 B CN 110850218B CN 201911190544 A CN201911190544 A CN 201911190544A CN 110850218 B CN110850218 B CN 110850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il
middle plate
slide rail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05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0218A (zh
Inventor
江森龙
张俊
张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05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0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0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25Test clips, e.g. for 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具和测试方法,夹具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中板。中板的相背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板、第二板相配合。中板和第一板之间能够放置第一线圈,且中板能够相对于第二板偏移而带动第一线圈移动预设距离。第二线圈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中板可相对于第二板偏移从而带动第一线圈偏移预设距离,可用于测试特定偏移距离下两线圈间的无线充电效率,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均可采用上述夹具进行性能测试。

Description

夹具和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具和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生产无线充电线圈的厂家较多,各生产厂家在打样或生产之后,需要对接收线圈的性能进行测试,大都是将接收线圈直接摆放在内置有发射线圈的发射底座上,使得测试结果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多方面的测试条件统一,致使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样品间难以互相衡量比较。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以解决上述不同厂家线圈样品的测试条件不统一的技术问题。
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
第一板;
第二板;及
中板,所述中板的相背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相配合;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一板之间能够放置第一线圈,且所述中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板偏移而带动第一线圈移动预设距离;第二线圈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板。
上述夹具,第一线圈位于中板和第一板之间,第二线圈固定于第二板,中板可相对于第二板偏移而带动第一线圈移动预设距离,从而可以用于测试特定偏移距离下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无线充电效率,使得测试时更加贴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可用于测试同一个线圈相对于第二线圈在不同偏移情况时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以及用于测试第一线圈相对于第二线圈的偏位能力,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能够传输信号的最大偏移距离。上述夹具可以规范无线充电线圈在测试时的物理环境条件,保持环境的稳定,提高测试的精度,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均可以采用上述夹具进行性能测试。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不同厂家线圈样品的测试条件不统一的技术问题。
一种测试方法,采用所述的夹具测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将所述中板与所述第二板配合,将第一线圈置于所述中板的背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并采用所述第一板压盖于所述第一线圈上;
将所述中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板偏移预设距离,从而带动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一板移动预设距离。
上述测试方法,将第一线圈位于中板和第一板之间,第二线圈固定于第二板,中板可相对于第二板偏移而带动第一线圈移动预设距离,从而可以用于测试特定偏移距离下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无线充电效率,使得测试时更加贴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可用于测试同一个线圈相对于第二线圈在不同偏移情况时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以及用于测试第一线圈相对于第二线圈的偏位能力,即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能够传输信号的最大偏移距离。上述夹具可以规范无线充电线圈在测试时的物理环境条件,保持环境的稳定,提高测试的精度,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均可以采用上述夹具进行性能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立体图,其中中板位于第一位置;
图2为图1所示夹具的爆炸图,其中中板置于第二板上;
图3为图1所示夹具的中板和第一线圈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夹具的第二板和第二线圈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夹具的中板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中板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夹具的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8为中板置于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夹具的固定板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所示夹具的固定板将中板固定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所示夹具的另一爆炸图;
图12为图1所示夹具的第一板的立体图;
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对于手机、平板等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来说,通常内部设有接收线圈,无线充电底座中通常设有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输出到被充电的电子设备中,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组成无线充电线圈组。各接收线圈的生产厂家在打样或生产之后,需要对接收线圈的性能进行测试,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测试方法,大都是将接收线圈直接摆放在内置有发射线圈的发射底座上,可能会存在位置不确定的偏移,使得测试结果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多方面的测试条件统一,致使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样品间难以互相衡量比较。
为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夹具10,用于无线充电线圈组中的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测试。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的其中之一为发射线圈,其中之另一为接收线圈。夹具10使得第一线圈20可以相对于第二线圈30沿确定方向偏移固定尺寸,且能够使得第一线圈20靠近或远离第二线圈30一定距离。在确定偏移尺寸或两个线圈的距离的前提下,能够对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进行性能测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夹具10,用于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测试。夹具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板100、垫板500、中板200、第二板300和固定板400。垫板500和第一线圈20能够被放置于第一板100和中板200之间。中板200置于第二板300上,且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移动,并能够读出中板200相对于第二板300移动的具体尺寸,使得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移动预设距离。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板30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300上开设的第二凹槽395(示出在图4中),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凹槽395内。固定板400能够被放置在第二板300的背向中板200的一侧,且固定板400与第二板300装配后,中板20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且无法移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对正,以测试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对正,即将夹具10放置在水平面上,第一线圈20、第二线圈30的上下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第一线圈20位于第一板100和中板200之间,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板300,中板200能够被固定板400定位于第一位置,能够方便地测试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比如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对准时,二者之间的充电效率;以及不同的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对准时的充电效率。在不设置固定板400时,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偏移至预设距离,从而能够在明确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偏移距离的前提下测试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各项性能。比如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偏移预设距离时,二者之间的充电效率;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的偏位能力,即二者能够实现充电的最大偏移距离;以及不同的第一线圈20的上述性能。垫板500位于第一板100和中板200之间,垫板500的数量为多个,部分垫板500可置于第一线圈20和第一板之间,部分垫板500可置于第一线圈20和中板200之间,通过调整第一线圈20和中板200之间的垫板500的数量,能够调整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距离,能够在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不同距离下测试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比如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预设间距下的充电效率;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能够实现充电的最大间距;以及不同的第一线圈20的上述性能。垫板500位于第一板100和中板200之间时,第一板100压紧垫板500,能够压平第一线圈20,使得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测试时不受第一线圈20的平整度的影响。
如图3和图4所示,再一实施例中,中板200的朝向第一板10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50,第一线圈20和垫板500容纳于第一凹槽250内。可以理解的是,若不考虑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的改变,第一线圈20可以固定于第一板100的朝向中板200的一侧。第二板300的朝向中板20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95,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凹槽395内。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中板200和第二板300的其中之一设有滑槽,中板200和第二板300的其中之另一设有滑轨,滑槽能够沿滑轨移动,使得第一线圈20能够相对于第二线圈30产生偏移。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以实施例中,中板200为方形结构,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201和第二端面202,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三端面203和第四端面204。第三端面203连接于第一端面201和第二端面202的一端,第四端面204连接于第一端面201和第二端面202的另一端。中板200的朝向第二板300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4个滑槽,分别为第一滑槽210、第二滑槽220、第三滑槽230和第四滑槽240。4个滑槽呈边线的端部凸出的四边形结构,比如为方形结构。第一滑槽210平行第一端面201且与第一端面201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一滑槽210的两端延伸至第三端面203和第四端面204。第二滑槽220平行于第二端面202且与第二端面202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二滑槽220的两端延伸至第三端面203和第四端面204。第三滑槽230平行于第三端面203且与第三端面203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三滑槽230的两端延伸至第一端面201和第二端面202。第四滑槽240平行于第四端面204且与第四端面204之间存在间隙,且第四滑槽240的两端延伸至第一端面201和第二端面202。每个滑槽与相邻的两个滑槽均相交,第一滑槽210、第二滑槽220、第三滑槽230和第四滑槽240形成横平竖直的“井”字型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300为方形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301和第三侧面303,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二侧面302和第四侧面304。第二侧面302连接于第一侧面301和第三侧面303的一端,第四侧面304连接于第一侧面301和第三侧面303的另一端。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2交汇形成为直角的第一角391,第二侧面302和第三侧面303交汇形成为直角的第二角392,第一侧面301和第四侧面304交汇形成为直角的第三角393,第三侧面303和第四侧面304交汇形成为直角的第四角394。可以理解的时,第一角391、第二角392、第三角393和第四角394处可以平滑过渡。第二板300的朝向中板200的一侧设有8个滑轨,第一角391、第二角392、第三角393和第四角394处分别设有2个滑轨。中板200定位于第一位置时,8个滑轨位于中板200的外周,且每个滑槽的两端均对应一个滑轨,对应的滑轨位于滑槽之外。移动中板200,滑轨能够滑入滑槽。
具体的,滑轨包括第一滑轨310、第二滑轨320、第三滑轨330、第四滑轨340、第五滑轨350、第六滑轨360、第七滑轨370和第八滑轨380。第一滑轨310和第五滑轨350位于第一角391处,第二滑轨320和第七滑轨370位于第二角392处,第三滑轨330和第六滑轨360位于第三角393处,第四滑轨340和第八滑轨380位于第四角394处。
第一滑轨310和第五滑轨350位于第一角391处。第一滑轨310垂直于第一侧面301,且第一滑轨310与第二侧面30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滑轨350的长度;第五滑轨350垂直于第二侧面302,且第五滑轨350与第一侧面30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滑轨310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轨310延伸至第一侧面301,第五滑轨350延伸至第二侧面302,第一滑轨310和第五滑轨350不相交,以在中板200定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滑轨310和第五滑轨350位于中板200的边缘之外,不会与中板200产生干涉,避免阻碍中板200的滑动。中板200沿第一方向A1移动时,第一滑轨310能够滑入第一滑槽210内。
第二滑轨320位于第一滑轨310的长度方向上,且第二滑轨320与第一滑轨3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滑槽210的长度。中板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滑轨310和第二滑轨320分别位于第一滑槽210的两端,且位于第一滑槽210之外。中板200沿第二方向A2移动时,第二滑轨320能够滑入第一滑槽210内。第二方向A2与第一方向A1相反。
第二滑轨320和第七滑轨370位于第二角392处。第二滑轨320垂直于第三侧面303,且第二滑轨320与第二侧面30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七滑轨370的长度;第七滑轨370垂直于第二侧面302,且第七滑轨370与第三侧面30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滑轨320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滑轨320延伸至第三侧面303,第七滑轨370延伸至第二侧面302,第二滑轨320和第七滑轨370不相交,以在中板200定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滑轨320和第七滑轨370位于中板200的边缘之外,不会与中板200产生干涉,避免阻碍中板200的滑动。
第三滑轨330和第六滑轨360位于第三角393处,第三滑轨330垂直且延伸至第一侧面301,第六滑轨360垂直且延伸至第四侧面304。第三滑轨330与第六滑轨360垂直但不相交。中板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滑轨330和第六滑轨360位于中板200的边缘之外,不会与中板200产生干涉,避免阻碍中板200移动。
第四滑轨340和第八滑轨380位于第四角394处,第四滑轨340垂直且延伸至第三侧面303,第八滑轨380垂直且延伸至第四侧面304。第四滑轨340与第八滑轨380垂直但不相交。中板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四滑轨340和第八滑轨380位于中板200的边缘之外,不会与中板200产生干涉,避免阻碍中板200移动。
第三滑轨330平行于第一滑轨310,第四滑轨340平行于第二滑轨320。中板2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滑槽220位于第三滑轨330和第四滑轨340之间,且第二滑槽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轨330和所述第四滑轨340对齐。中板200沿第一方向A1移动时,第三滑轨330滑入第二滑槽220,中板200沿第二方向A2移动时,第四滑轨340滑入所述第二滑槽220。
第七滑轨370平行于第五滑轨350,第八滑轨380平行于第六滑轨360。中板20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第四滑槽240位于第七滑轨370和第八滑轨380之间,且第四滑槽2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七滑轨370和第八滑轨380对齐。中板200沿第三方向A3移动时,第七滑轨370滑入第四滑槽240,第三方向A3与第一方向A1垂直;中板200沿第四方向A4移动时,第八滑轨380滑入第四滑槽240,第四方向A4与第三方向A3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若使得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沿第一方向A1移动,则第一滑轨310和第三滑轨330至少存在一个,即可以只设置第一滑轨310,也可以只设置第三滑轨330;若使得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沿第二方向A2移动,则第二滑轨320和第四滑轨340至少存在一个,即可以只设置第二滑轨320,也可以只设置第四滑轨340;若使得中板200能够相对于第二板300沿第三方向A3移动,则第五滑轨350和第七滑轨370至少存在一个,即可以只设置第五滑轨350,也可以只设置第七滑轨37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300上开设有多个沉槽397,沉槽397位于第二凹槽395的外周,具体的,沉槽397可以位于第二凹槽395的两侧,也可以位于第二凹槽395的四周。沉槽397能够减小中板200与第二板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中板200与第二板3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中板200的滑动阻力。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8条滑轨上可以选取不同方向上的4条滑轨每隔1mm标注刻度,以便标记中板200由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板300偏移的距离。也方便用户将中板200由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板300偏移至预设距离。
第一滑轨310、第三滑轨330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中板200在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A1滑动时,第一滑轨310或第三滑轨330上标注的刻度能够明确显示中板200滑动的距离,从而能够得知第一线圈20在第一方向A1上相对于第二线圈30偏移的距离。第二滑轨320和第四滑轨340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中板200在第一位置沿第二方向A2滑动时,第二滑轨320或第四滑轨340上标注的刻度能够明确显示中板200滑动的距离,从而能够得知第一线圈20在第二方向A2上相对于第一线圈20偏移的距离。第五滑轨350、第七滑轨370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中板200在第一位置沿第三方向A3滑动时,第五滑轨350或第七滑轨370上标注的刻度能够明确显示中板200滑动的距离,从而能够得知第一线圈20在第三方向A3上相对于第二线圈30偏移的距离。第六滑轨360和第八滑轨380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中板200再第一位置沿第四方向A4滑动时,第六滑轨360或第八滑轨380上标注的刻度能够明确显示中板200滑动的距离,从而能够得知第一线圈20在第四方向A4上相对于第二线圈30偏移的距离。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板300的四周均开设有缺口396,缺口396延伸至第二板300的边缘。固定板400上设有凸出的固定块。将固定板400放置在第二板300的远离中板200的一侧时,固定块位于缺口396处且凸出于缺口396,即固定块高于第二板300的设置滑轨的面,使得固定块高出于第二板300的结构能够贴合于中板200的四周,以阻挡中板200移动,从而使得中板200被定位于第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中板200位于第一位置时,4个固定块与8个滑轨位于中板200的四周,固定块使得中板200定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可以将第一线圈20定位于中板200的背向第二板300的一侧,使得第一线圈20与第二线圈30对正,用第一板100和垫板500压平并固定第一线圈20。因中板200不可移动,则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的位置被固定,且不可相对移动,用户可以可靠的测试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不会受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偏位的影响,也不会受到第一线圈20平整度的影响,同样的,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距离不会被改变。所以本申请的夹具10能够为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测试提供稳定的环境。
需要测试两个线圈之间存在偏移时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时,需要将固定板400从第二板300的背向中板200的一侧卸下,则将中板200固定在第一位置的固定块消失,中板200可以沿第一方向A1、第二方向A2、第三方向A3或第四方向A4移动,并随之使得滑轨能够滑入相应的滑槽。因滑轨上标注刻度,用户可以明确得知中板200在某一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位置的偏移距离,从而得知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在某一方向上的偏移距离。通过夹具10可以在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在某一方向的偏移距离下测得第一线圈20或第二线圈30的性能。当需要测试其他线圈在该偏移距离下的性能时,需将第一线圈20取下,将待测线圈固定于中板200,将中板200相对于第一位置沿确定方向偏移至预设距离,则可测得不同线圈在相同方向的相同偏移距离下的性能。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垫板500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1。N个垫板500置于第一板100和中板20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N个垫板500和第一线圈20一起放在第一凹槽250内。垫板500用于调整第一线圈20与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0的厚度为0.2mm~0.3mm,垫板500的厚度为1mm,N为5。第一凹槽250的深度为5mm+0.2mm~0.3mm,能够保证第一线圈20能够被第一板100压平。第一凹槽250的槽底的厚度为3mm,中板200置于第二板300上后,第二线圈30贴合与中板200。当第一线圈20为A1 1线圈时,可将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3mm,则将第一线圈20直接放置在第一凹槽250的槽底,将5张垫板500全部放置在第一线圈20之上,并盖上第一板100。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板100、5个垫板500、第一线圈20、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以及第二线圈30。当第一线圈20为A2线圈时,可将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mm~5mm,则可摆放1个或2个垫板500于第一线圈20的下方,并盖上第一板100。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板100、3个垫板500、第一线圈20、2个垫板500、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以及第二线圈30。通过在第一凹槽250的槽底和第一线圈20之间摆放不同数量的垫板500来改变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以满足各种距离的测试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中板200和第一板100的其中之一设有定位槽260,其中之另一设有定位部,第一板100装配于中板200时,定位部与定位槽260相配合,使得第一板100的位置唯一,且不会相对于中板200滑动,以便能够可靠的固定第一线圈2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100、中板200、第二板300和固定板400均由亚克力材料制成,亚克力材料不导电,对电磁场无影响,适用于无线充电测试夹具10的制作。
本申请的夹具10,中板200可以定位于第一位置,规范测试环境,使得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中心对正。第一线圈20摆放在中板200的第一凹槽250内,并由垫板500垫起特定高度,由第一板100压紧,可以规范测试中第一线圈20与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线圈20的平整程度。测得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不同间距下的无线充电效率。设计可以相互滑动的滑轨和滑槽,使得第一线圈20可以相对于第二线圈30沿四个方向偏移,并从滑轨上的刻度直接获取偏移的距离,从而可以测得特定偏移距离下的第一线圈20与第二线圈30之间的无线充电效率,使得测试时更加贴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同时测得同一个线圈相对于第二线圈30在不同偏移情况时对信号传输效率的影响。以及测得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的偏位能力,即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能够传输信号的最大偏移距离。本申请的夹具10可以规范无线充电线圈在测试时的物理环境条件,保持环境的稳定,提高测试的精度,不同厂家生产的线圈均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夹具10进行性能测试。
如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采用夹具10测试第一线圈20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板300,将中板200与第二板300配合,将第一线圈20置于中板200的背向第二板300的一侧,并采用第一板100压盖于第一线圈20上;
将中板200相对于第二板300偏移预设距离,从而带动第一线圈20和第一板100移动预设距离。
如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二线圈30固定于第二板300的第二凹槽395内,将中板200装配于第二板300的设置第二线圈30的一侧。将第一线圈20置于第一凹槽250内,根据需要将部分垫板500置于第一线圈20和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之间,并将部分垫板500盖设于第一线圈20上,然后采用第一板100压盖垫板500和第一线圈2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测试需要,可以将全部垫板500置于第一线圈20和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之间,也可以将全部垫板500覆盖第一线圈20之上。将中板200相对于第二板300朝向预设方向偏移预设距离,中板200带动第一线圈20和第一板100移动,使得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朝预设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之后进行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相应的性能测试,测定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不同的预设距离下的充电效率,在第一线圈20相对于第二线圈30的偏位能力。之后可更换不同的第一线圈20,从而进行对比不同的第一线圈20的性能。
如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将中板200在第二板300上置于第一位置,将固定板400与第二板300相配合,即将固定板400置于第二板300的背向中板200的一侧。固定块410置于缺口396,且固定块410凸出于缺口396,以固定中板200,防止中板200移动。根据实际测试需要,通过将垫板500置于第一线圈20和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之间,并根据需要改变第一线圈20和第一凹槽250的槽底之间的垫板500数量,以调整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间距,从而进行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的相应的性能测试,测定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在不同间距下的充电效率,以及第一线圈20和第二线圈30之间能够进行充电的的最大间距。之后可更换不同的第一线圈20,从而进行对比不同的第一线圈20的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第一板;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开设有缺口;及
中板,所述中板的相背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相配合;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一板之间能够放置第一线圈,且所述中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板偏移而带动第一线圈移动预设距离;第二线圈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板;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凸出的固定块;
所述第二板置于所述固定板时,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缺口且凸出于所述缺口,以定位所述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数量为4个,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板的四周的边缘处;
所述第二板置于所述固定板时,所述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4个缺口中,以贴合所述中板的四个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数量为N个,N不小于1;N个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中板之间,所述垫板能够置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中板之间以调整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的朝向所述第一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朝向所述中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朝向所述中板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其中之一设有滑轨,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其中之另一设有滑槽,所述滑轨能够沿所述滑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朝向所述中板的一侧设有所述滑轨,所述中板的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设有所述滑槽;
所述中板在第二板上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轨位于所述中板的外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滑槽外且与所述滑槽对齐,移动所述中板,所述滑轨能够滑入所述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延伸至所述中板的相背设置的两端;
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上,且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
所述中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板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滑轨滑入所述第一滑槽;且所述中板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滑轨滑入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延伸至所述中板的相背设置的两端;
所述滑轨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三滑轨,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二滑轨的第四滑轨;
所述中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对齐;所述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滑轨滑入所述第二滑槽,所述中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四滑轨滑入所述第二滑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四滑轨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第五滑轨,所述滑槽包括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垂直相交;
所述中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板能够沿第三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五滑轨滑入所述第三滑槽;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为方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交形成第一角;
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五滑轨位于所述第一角处,所述第一滑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且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滑轨的长度;所述第五滑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五滑轨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延伸至所述中板的相背设置的两端;
所述滑轨包括第六滑轨,所述第六滑轨位于所述第五滑轨的长度方向上,且所述第六滑轨与所述第五滑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三滑槽的长度;
所述中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板能够沿第四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六滑轨滑入所述第三滑槽;
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三滑槽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延伸至所述中板的相背设置的两端;
所述滑轨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五滑轨的第七滑轨,以及平行于所述第六滑轨的第八滑轨;
所述中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四滑槽位于所述第七滑轨和所述第八滑轨之间,且所述第四滑槽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七滑轨和所述第八滑轨对齐;所述中板沿第三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七滑轨滑入所述第四滑槽,所述中板沿所述第四方向移动时,所述第八滑轨滑入所述第四滑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滑轨、所述第七滑轨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所述第六滑轨和所述第八滑轨中的至少一个标注刻度。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滑槽呈边线端部凸出的四边形结构,每个所述滑槽与对应的所述中板边缘之间均存在间隙,且每个所述滑槽均延伸至所述中板的相背设置的两端;
所述滑轨的数量不小于4,所述第二板的四角处分别设置至少1个滑轨,所述中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每个所述滑槽的端部均与所述滑轨对齐,且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滑槽之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数量为8个,所述第二板的四角处分别设有2个所述滑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槽均垂直于相邻的所述滑槽;所述滑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的边缘。
20.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夹具测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将所述中板与所述第二板配合,将第一线圈置于所述中板的背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并采用所述第一板压盖于所述第一线圈上;
将所述中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板偏移预设距离,从而带动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一板移动预设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中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板偏移预设距离的步骤之后,还如下步骤:
将所述固定板装配于所述第二板的背向所述中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缺口且凸出于所述缺口,以固定所述中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数量为N个,N不小于1;
所述以固定所述中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垫板置于第一线圈和所述中板之间,以调整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间距。
CN201911190544.8A 2019-11-28 2019-11-28 夹具和测试方法 Active CN110850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544.8A CN110850218B (zh) 2019-11-28 2019-11-28 夹具和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544.8A CN110850218B (zh) 2019-11-28 2019-11-28 夹具和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0218A CN110850218A (zh) 2020-02-28
CN110850218B true CN110850218B (zh) 2022-02-01

Family

ID=6960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0544.8A Active CN110850218B (zh) 2019-11-28 2019-11-28 夹具和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021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7429U (zh) * 2010-07-29 2011-06-1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夹具
CN107179460A (zh) * 2017-06-12 2017-09-1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位置调节装置
CN206773017U (zh) * 2017-04-18 2017-12-19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的测试治具
CN108896900A (zh) * 2018-05-08 2018-11-27 成都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8224316U (zh) * 2018-05-17 2018-12-11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测试夹具
CN109188127A (zh) * 2018-08-22 2019-01-11 同济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台架系统
CN109633316A (zh) * 2018-12-19 2019-04-16 深圳市博瑞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轴无线充电器自动测试系统
CN109799408A (zh) * 2019-03-11 2019-05-24 吉林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错位实验装置
CN10991715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
CN209167460U (zh) * 2018-09-27 2019-07-26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
CN110320423A (zh) * 2019-07-04 2019-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试治具和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5790B2 (en) * 2011-07-21 2015-05-19 Ut-Battelle, Ll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validation tool
SE1550340A1 (sv) * 2015-03-23 2016-06-21 Nok9 Ab A test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7429U (zh) * 2010-07-29 2011-06-1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夹具
CN206773017U (zh) * 2017-04-18 2017-12-19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的测试治具
CN107179460A (zh) * 2017-06-12 2017-09-1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位置调节装置
CN10991715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
CN108896900A (zh) * 2018-05-08 2018-11-27 成都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功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8224316U (zh) * 2018-05-17 2018-12-11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测试夹具
CN109188127A (zh) * 2018-08-22 2019-01-11 同济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自动测试台架系统
CN209167460U (zh) * 2018-09-27 2019-07-26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配电网上的故障指示器
CN109633316A (zh) * 2018-12-19 2019-04-16 深圳市博瑞信科技有限公司 三轴无线充电器自动测试系统
CN109799408A (zh) * 2019-03-11 2019-05-24 吉林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错位实验装置
CN110320423A (zh) * 2019-07-04 2019-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试治具和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0218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1990B1 (ko) Rf 시험을 위해 무선 디바이스를 고정하기 위한 다차원 rf 시험 치구 및 방법
KR101751311B1 (ko) Rf 시험을 위해 무선 디바이스를 고정하기 위한 rf 시험 치구 및 방법
CN203012063U (zh) 一种用于批量电子元器件测试的测试板
CN202915853U (zh) 一种弹簧检具
CN110850218B (zh) 夹具和测试方法
CN101726699A (zh) Ic测试装置
CN101373204B (zh) 微电路测试插槽的接触插入件
CN106767280A (zh) 一种倒角长度测量量具
CN114234771B (zh) 一种发动机气隙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0514162A (zh) 一种台阶深度测量工具
CN106949865B (zh) 一种端子测量定位治具
CN210863889U (zh) 电子产品测试装置
CN204287520U (zh) 用于测试移动终端的接近传感功能的治具
CN208715757U (zh) 一种单样品测试托盘以及具有该测试托盘的测试箱
CN208721711U (zh) 一种fpc测试座
CN112858940A (zh) 电池内阻测试定位架及电池内阻测试夹具
CN206974321U (zh) 一种倒角长度测量量具
CN211166124U (zh) 单元尺
CN219675089U (zh) 电芯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05049601U (zh) 集成电路的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
CN211061143U (zh) 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测试装置
CN214426580U (zh) 检测装置
CN217236778U (zh) 接触网线岔导线水平高差测量用具
CN218445931U (zh) 一种磁铁的点测机构及点测装置
CN218938267U (zh) 一种组装产品上的多个磁铁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