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4548A -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44548A CN110844548A CN201911181190.0A CN201911181190A CN110844548A CN 110844548 A CN110844548 A CN 110844548A CN 201911181190 A CN201911181190 A CN 201911181190A CN 110844548 A CN110844548 A CN 1108445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
- fin assembly
- transmission
- belt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管工位以及换热器生产线。该穿管工位包括穿管装置、传输装置以及升降装置,其中,穿管装置用于对翅片组件进行穿管工艺,穿管装置上开设有避位孔,传输装置与穿管装置沿竖直方向排布,传输装置用于传输翅片组件,升降装置用于使传输装置通过避位孔伸出或伸入穿管装置的上表面。本发明提供的穿管工位无需额外设置承载托盘,当穿管工位中的一个翅片组件进行完穿管工艺并传出后,新的翅片组件可以立即进入穿管工位进行穿管工艺,无需等待承载托盘的回位,有效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该换热器生产线包括如上提到的穿管工位,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背景技术
空调的换热器包括翅片组件以及换热管,换热管插接在翅片组件中,换热器生产线包括穿管工位、传输模块以及承载托盘,未穿设有换热管的翅片组件放置在承载托盘上,传输模块将承载有翅片组件的承载托盘传递至穿管工位,穿管工位对翅片组件进行穿管工艺,穿管完毕后的翅片组件被传输模块传输到其他工位进行后续的加工。
但整个换热器生产线的生产流程一直以承载托盘作为载体,每个生产周期必须待承载托盘到达相应工位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工艺流程,严重拖延换热器的生产节拍,影响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基于此,亟需发明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以解决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慢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穿管工位,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器生产线,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管工位,包括:
穿管装置,用于对翅片组件进行穿管工艺,其上开设有避位孔;
传输装置,与所述穿管装置沿竖直方向排布,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翅片组件;以及
升降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避位孔伸出或伸入所述穿管装置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翅片组件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传输线,位于最外侧的两组所述传输线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所述翅片组件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避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避位孔沿所述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排布,所述传输线为皮带传输线,所述皮带传输线的皮带包括下凹段以及多个直线段,每个所述直线段与一个所述避位孔相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通过所述下凹段相连接。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翅片组件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皮带传输线包括:
支架;
多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沿所述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布置;
主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
张紧轮,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之间,且与相邻的两组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皮带形成所述下凹段,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张紧轮共同张紧所述皮带。
作为优选,所述皮带传输线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至少两组所述皮带传输线共用一个所述驱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
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以及
传动轴,依次穿过多组所述皮带传输线的沿所述翅片组件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主动轮,所述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穿管装置包括:
承载板;以及
两组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沿所述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两组所述定位组件能从所述翅片组件的两侧将所述翅片组件共同夹紧,以实现对所述翅片组件沿其传输方向上的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以及
夹板,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夹板沿所述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移动。
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包括上料模块、下料模块以及如上所述的穿管工位,所述上料模块、所述穿管工位以及所述下料模块沿所述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穿管工位包括穿管装置、传输装置以及升降装置,其中,穿管装置用于对翅片组件进行穿管工艺,穿管装置上开设有避位孔,传输装置与穿管装置沿竖直方向排布,传输装置用于传输翅片组件,升降装置用于使传输装置通过避位孔伸出或伸入穿管装置的上表面。当穿管工位需要对翅片组件进行穿管工艺时,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位于穿管装置的上表面之下,避免传输装置对穿管工艺的干涉。当需要对位于穿管工位的翅片组件进行传输时,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通过避位孔伸出穿管装置的上表面,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对翅片组件的传输。较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生产线相比,通过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通过避位孔伸出或伸入穿管装置的上表面,本发明提供的穿管工位无需额外设置承载托盘,当穿管工位中的一个翅片组件进行完穿管工艺并传出后,新的翅片组件可以立即进入穿管工位进行穿管工艺,无需等待承载托盘的回位,有效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生产线包括上料模块、下料模块以及如上提到的穿管工位,上料模块、穿管工位以及下料模块沿翅片组件的传输方向布置,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穿管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翅片组件与穿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换热器生产线;20-翅片组件;
100-穿管工位;200-上料模块;300-下料模块;
1-穿管装置;2-传输装置;
11-承载板;12-定位组件;21-传输线;
111-避位孔;121-夹板;211-皮带;212-支架;213-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4-张紧轮;215-驱动件;216-主动轮;
2111-直线段;2112-下凹段;2131-支撑板;2132-同步带轮;2151-电机;2152-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生产线10包括上料模块200、下料模块300以及穿管工位100,上料模块200、穿管工位100以及下料模块300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布置。其中,翅片组件20在上料模块200进行上料工艺,上料模块200再将翅片组件20传输至穿管工位100,穿管工位100对翅片组件20进行穿管工艺,穿管完毕后的翅片组件20被穿管工位100继续传输至下料模块300,下料模块300将穿管完毕后的翅片组件20传输到后续工位进行继续加工。
其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管工位100包括穿管装置1、传输装置2以及升降装置,其中,穿管装置1用于对翅片组件20进行穿管工艺,穿管装置1上开设有避位孔111,传输装置2与穿管装置1沿竖直方向排布,传输装置2用于传输翅片组件20,升降装置用于使传输装置2通过避位孔111伸出或伸入穿管装置1的上表面。当穿管工位100需要对翅片组件20进行穿管工艺时,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2位于穿管装置1的上表面之下,避免传输装置2对穿管工艺的干涉。当需要对位于穿管工位100的翅片组件20进行传输时,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2通过避位孔111伸出穿管装置1的上表面,传输装置2能够实现对翅片组件20的传输。较现有技术中的穿管工位相比,通过升降装置使传输装置2经过避位孔111伸出或伸入穿管装置1的上表面,本实施例提供的穿管工位100无需额外设置承载托盘,当穿管工位100中的一个翅片组件20进行完穿管工艺并传出后,新的翅片组件20可以立即进入穿管工位100进行穿管工艺,无需等待承载托盘的回位,有效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节拍,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可以为设置在穿管装置1下方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本体设置在传输装置2上,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穿管装置1相连接,伸缩气缸能够带动穿管装置1相对于传输装置2沿竖直方向相对运动。
如图2所示,由于翅片组件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且翅片组件20的重量也较大,为了实现对翅片组件20较好的支撑效果,传输装置2包括两组沿翅片组件20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传输线21,位于最外侧的两组传输线21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翅片组件20的宽度,位于最外侧的两组传输线21的内边缘之间距离小于翅片组件20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传输线21的组数设置为三组、四组或更多组,其中,设置的组数越多,传输组件2对翅片组件20的支撑效果越好。
为了方便对传输线2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传输线21为皮带传输线,皮带传输线包括支架212、皮带211、两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主动轮216以及驱动件215。其中,两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设置在支架212上且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布置,主动轮216转动设置在支架212上,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主动轮216以及张紧轮214共同张紧皮带211,驱动件215能够驱动主动轮216转动。驱动件215工作时能够带动主动轮216相对支架212转动,从而实现环状的皮带211的转动,从而实现位于皮带211的上表面的翅片组件20的传输。此外,如图3所示,传输线21还包括用于压紧皮带211的张紧轮214,通过设置张紧轮214能够有效提高皮带211的张紧效果,防止皮带211出现松弛现象,保证皮带211对翅片组件20较好的传输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15可以为旋转电机或者旋转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设置为三组、四组或更多组。具体而言,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包括支撑板2131以及同步带轮2132,支撑板2131用于对皮带211进行较好的支撑,同步带轮2132沿支撑板213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支撑板2131的两端,且同步带轮2132与支撑板2131转动连接,同步带轮2132能够实现皮带211相对支撑板2131较好的移动效果,降低皮带211与支撑板2131的摩擦力,提高皮带211和支撑板2131的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传输线21与穿管装置1发生干涉,如图2所示,穿管装置1包括用于承载翅片组件20的承载板11,承载板11上开设有多个避位孔111,多个避位孔111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排布,如图3所示,皮带211包括多个直线段2111以及下凹段2112,每个直线段2111与一个避位孔111相对应,相邻的两个直线段2111通过下凹段2112相连接。当传输线21伸出承载板11的上表面时,承载板11的实体部分位于下凹段2112的容纳空间中,可以有效避免传输线21与穿管装置1发生干涉,保证传输线21的正常有效的传输。为了形成下凹段2112,如图3所示,张紧轮214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之间,张紧轮214与相邻的两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相配合以使皮带211形成下凹段2112。为了使得下凹段2112所形成的容纳空间较大,可以在相邻的两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之间设置有两个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布置的张紧轮214,较大的容纳空间能够实现对承载板11的实体部分的较好的容纳效果,进一步防止传输线21与穿管装置1的干涉。
此外,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直线段2111之间的间距小于翅片组件20的长度,能够避免翅片组件20在传输的过程中落入两个直线段2111之间的空间中,保证传输线21对翅片组件20较好的传输效果。
如图4所示,翅片组件20的下表面的一端设置在一条传输线21的皮带211上,翅片组件20的下表面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条传输线21的皮带211上,若两个皮带211的传输速度不一致,位于皮带211上方的翅片组件20会出现倾斜或者跳动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两组传输线21共用一个驱动件215,以实现两组传输线21上的皮带211的同步传输,可以避免翅片组件20发生倾斜或者跳动。具体而言,驱动件215包括电机2151和传动轴2152,电机2151设置在支架212上,传动轴2152依次穿过两组皮带传输线的沿翅片组件20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个主动轮216,电机2151能够驱动传动轴2152转动,从而实现两个主动轮216的同步转动,进而达到两个皮带211的同步传输效果。
现结合图5对穿管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穿管装置1包括承载板11以及两组定位组件12,定位组件12设置在承载板11上,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两组定位组件12能从翅片组件20的两侧将翅片组件20共同夹紧,以实现对翅片组件20沿其传输方向上的定位,保证穿管工艺的正常进行。具体而言,定位组件12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夹板121,驱动组件设置在承载板11上,驱动组件能驱动夹板121沿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移动。其中,驱动组件可以为直线伸缩气缸,直线伸缩气缸的本体设置在承载板11上,直线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夹板121相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现结合图1、图2和图5对穿管工位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当上料模块200上的翅片组件20传递到穿管工位100时,升降装置带动图2中的承载板11向下运动,传输装置2的传输线21的直线段2111露出承载板11的上表面,传输线21能够实现翅片组件20的继续传输,使得翅片组件20位于穿管工位100。当翅片组件20位于穿管工位100的加工位置时,升降装置带动图2中的承载板向上运动,使得传输装置2位于承载板11的上表面的下方,此时,承载板11承载翅片组件20。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驱动两个夹板121相向运动,以实现对翅片组件20沿其传输方向上的定位。然后穿管工位100对定位好的翅片组件20进行穿管工艺。当穿管工艺完成后,驱动组件驱动两个夹板121相背运动,升降装置带动承载板11向下运动,传输装置2的传输线21的直线段2111露出承载板11的上表面,传输线21能够将翅片组件20进一步传输至如图1所示的下料模块300,以进行对翅片组件20的后续处理。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管装置(1),用于对翅片组件(20)进行穿管工艺,其上开设有避位孔(111);
传输装置(2),与所述穿管装置(1)沿竖直方向排布,被配置为传输所述翅片组件(20);以及
升降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传输装置(2)通过所述避位孔(111)伸出或伸入所述穿管装置(1)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2)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传输线(21),位于最外侧的两组所述传输线(21)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所述翅片组件(2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孔(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避位孔(111)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排布,所述传输线(21)为皮带传输线,所述皮带传输线的皮带(211)包括下凹段(2112)以及多个直线段(2111),每个所述直线段(2111)与一个所述避位孔(111)相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2111)通过所述下凹段(21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211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翅片组件(20)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输线包括:
支架(212);
多组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设置在所述支架(212)上且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布置;
主动轮(216),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212)上;以及
张紧轮(214),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之间,且与相邻的两组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相配合以使所述皮带(211)形成所述下凹段(2112),所述同步带轮支撑组件(213)、所述主动轮(216)以及所述张紧轮(214)共同张紧所述皮带(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输线还包括驱动件(215),所述驱动件(215)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主动轮(216)转动,至少两组所述皮带传输线共用一个所述驱动件(2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15)包括:
电机(2151),设置在所述支架(212)上;以及
传动轴(2152),依次穿过多组所述皮带传输线的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主动轮(216),所述电机(215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传动轴(215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装置(1)包括:
承载板(11);以及
两组定位组件(12),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1)上,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两组所述定位组件(12)能从所述翅片组件(20)的两侧将所述翅片组件(20)共同夹紧,以实现对所述翅片组件(20)沿其传输方向上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管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2)包括: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1)上;以及
夹板(121),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夹板(121)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移动。
10.一种换热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模块(200)、下料模块(30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穿管工位(100),所述上料模块(200)、所述穿管工位(100)以及所述下料模块(300)沿所述翅片组件(20)的传输方向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81190.0A CN110844548B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81190.0A CN110844548B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44548A true CN110844548A (zh) | 2020-02-28 |
CN110844548B CN110844548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6960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81190.0A Active CN110844548B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4454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6971A (zh) * | 2020-06-09 | 2020-10-23 | 深圳市盛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传动组件、传动装置和流水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8573A (en) * | 1979-06-29 | 1980-10-2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ssembling heat exchangers |
US4858296A (en) * | 1986-12-22 | 1989-08-22 | Carrier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ension expanding tubes |
CN103182637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翅片换热器穿管装置及翅片换热器穿管方法 |
CN104723116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换热器组件的生产线 |
CN208357659U (zh) * | 2018-01-08 | 2019-01-11 | 上海贽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冷凝器生产装置 |
-
2019
- 2019-11-27 CN CN201911181190.0A patent/CN1108445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8573A (en) * | 1979-06-29 | 1980-10-21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ssembling heat exchangers |
US4858296A (en) * | 1986-12-22 | 1989-08-22 | Carrier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ension expanding tubes |
CN103182637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翅片换热器穿管装置及翅片换热器穿管方法 |
CN104723116A (zh) * | 2013-12-23 | 2015-06-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换热器组件的生产线 |
CN208357659U (zh) * | 2018-01-08 | 2019-01-11 | 上海贽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冷凝器生产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06971A (zh) * | 2020-06-09 | 2020-10-23 | 深圳市盛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传动组件、传动装置和流水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44548B (zh) | 2023-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3364C (zh) | 用于定位和输送板状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844548A (zh) | 一种穿管工位及换热器生产线 | |
KR20160003063U (ko) | 반송 장치 및 이것의 유니버셜 볼 유닛 | |
CN206969537U (zh) | 一种托辊装置 | |
CN116374590A (zh) | 循环输送装置及电芯包膜生产系统 | |
CN215217074U (zh) | 一种立式烘干机 | |
CN210709184U (zh) | 一种用于保温板生产线的晾晒装置 | |
CN209720987U (zh) | 一种具有动态储存功能的输送设备 | |
CN219688568U (zh) | 一种铝基电路板用传输装置 | |
KR100678597B1 (ko) | 슬라이드 포크 | |
CN211711772U (zh) | 输送机构及安装有该输送机构的穿管装置 | |
CN210047972U (zh) | 车辆输送装置和车辆辐射扫描检查系统 | |
CN103492753A (zh) | 皮带行星传动装置 | |
CN210762969U (zh) | 一种双向推块式移载机 | |
CN218361530U (zh) | 一种波纹散热片生产装置 | |
CN207997664U (zh) | 一种薄膜类承印物料的加热处理箱和卷料薄膜热缩机 | |
CN218706057U (zh) | 一种金属加工的输送组件 | |
CN208648028U (zh) | 一种并轨转弯机 | |
KR101093234B1 (ko) | 열처리 장치 | |
CN207820466U (zh) | 一种led贴片机的送板装置 | |
CN106743463B (zh) | 一种双模组多轨道电路基板传输装置 | |
CN215556558U (zh) | 一种全包式防跑偏输送机 | |
CN212145245U (zh) | 一种翅片插入机 | |
CN218506849U (zh) | 一种可调松紧式芯片输送结构 | |
CN221516423U (zh) | 一种低温焊锡条波峰焊线路板输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