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968A - 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卸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卸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4968A CN110834968A CN201910758440.6A CN201910758440A CN110834968A CN 110834968 A CN110834968 A CN 110834968A CN 201910758440 A CN201910758440 A CN 201910758440A CN 110834968 A CN110834968 A CN 110834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build
- construction
- discharge
- build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79—Handling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objects, e.g. using robo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5—Clea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57—Recyc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Robotic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装置的构造容器(100)的卸除装置(1),以及用于控制这种卸除装置(1)的方法,其中构造容器(100)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和安装在其中的高度可调的构建平台(102)。卸除装置(1)至少包括用于接收构造容器(100)的接收室(2)、位于接收室(2)上方的卸除室(3)、在接收室(2)和卸除室(3)之间的具有转移开口(6)的分隔壁(5),位于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其设计成将构造容器(100)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位于接收室(2)中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其设计成将构建平台(102)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以及用于将至少一个控制信号(AHS,AHS',ASS,ASS',BHS,BHS',BSS,BSS')输出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的控制装置(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除装置,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装置(下文还称为制造装置)的构造容器,其中卸除装置具有用于接收构造容器的接收室、位于接收室上方的卸除室,以及在接收室和卸除室之间的具有转移开口的分隔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这种卸除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工艺在原型制造过程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还用于批量生产。通常,“增材制造工艺”应理解为这样的制造工艺,其中制造产品或部件通常例如经由材料的选择性熔合、基于数字3D构造数据而构建。这里的构建常常是逐层进行的,但这不是强制性的。术语“3D打印”通常还用作增材制造的同义词,模型、样品和原型的生产通常被称为“快速原型制作”,模具的生产被称为“快速模具加工”。如一开始所提到的,许多增材制造工艺中的核心点涉及构建材料的选择性固化,其中该固化可以通过例如电磁辐射(特别是光辐射和/或热辐射)但还可能是粒子辐射(诸如电子辐射)的具有辐射能量的辐射在许多制造工艺中进行。使用辐射的程序的实例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或“选择性激光熔化”。这里,通常粉末状的构建材料或构造材料的薄层重复地一层叠在另一层之上,并且每层中的构建材料经由对应于要在相应层中制备的制造产品的截面的位置的空间限制辐射而选择性地固化,特别是通过使用由辐射在该位置处局部引入的能量部分地或完全地熔化构建材料的粉末颗粒。冷却后,这些粉末颗粒而后彼此结合成固体。
通常,此处部件在构造容器中制造,该构造容器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和可以在构造容器中竖直移动的构建平台。构建平台密封构造容器的底部,从而形成构造容器的底板。要制造的部件可以在构建平台本身上被构建,该构建平台本身因此包括构造基座。为此,构造容器最初定位在制造装置中,同时构建平台升到顶部,并且构建平台在部件的制造期间逐渐向下移动,以便这样将构造材料的层放置在彼此之上,并且在构造材料的期望位置将它们局部地固化。
在部件已经制备完之后,不仅部件位于构造容器中,而且未固化的构造材料或粉末也是如此。在制造工艺结束时,构造容器因此最通常地首先通过装卸装置(例如叉车或此类等)从制造装置运输进入到卸除站中,在卸除站中,去除部件周围的未固化的构造材料。
正确地,当构建材料是金属时,构造容器及其内容物可能非常重;而即使考虑到含有塑料的构建材料,例如考虑到尺寸为64×47×46cm(长×宽×高)的构造容器,填充的构造容器甚至也可以重达约200kg。出于这个原因,在可以将制备的部件卸除的位置接收和运输构造容器是一个特别的挑战。
在将位于构造容器中的部件卸除的传统方法中,卸除站的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被向上推到轨道上,其中轨道横向地夹握在凸缘上边缘上的凸缘下方。轨道可以从可以接收构造容器的接收位置移动到卸除位置,在卸除位置,构造容器抵靠开口向上压向卸除室。该运动通过旋转机构实现,该旋转机构与支架连接。此处支架向上旋转以接收构造容器,其中轨道向下倾斜地对齐。为了将构造容器定位在该装置中,构造容器首先通过用于运输的装卸装置提升,以便而后倾斜地将其推到具有外边缘的支架的轨道上,尽管这可能是麻烦的。支架随后向下折叠,在此期间轨道水平对齐,并且构造容器从轨道向上压动并夹持在卸除位置。支架手动地上下折叠。然而,鉴于构造容器及其内容物的重量非常高,用支架手动地提升构造容器可能非常困难。
在构造容器被支架夹持之后,可以使用一种机构将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朝向顶部移动,使得可以将所输送的部件卸除。该机构具有向上可移动的腹板,其从下方压靠构建平台。为了允许该腹板压靠构建平台,需要对应的狭缝,其从下边缘朝向顶部延伸到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中,并且增加了构造容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开始所提到类型的卸除装置,其有助于在将来自构造容器的部件卸除的同时进行装卸,以及一种改进的用于控制这种卸除装置的方法。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组合的卸除装置实现,其中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至少有利的实施方式和进一步的改进,也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用于控制卸除装置的方法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或部件的装置的构造装置的卸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室,如上所述,该接收室用于接收构造容器,例如其包含来自构造容器的将要卸除的一个或多个增材制备的部件以及未固化的构造材料。此处在接收室中“待清空”的构造容器还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下文还简称为“框架”)和安装在其中的高度可调的构建平台。
正如之前一样,卸除室位于接收室上方,其中在接收室中接收的部件可以从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中卸除。
水平的分隔壁位于接收室和卸除室之间。在将部件卸除时,分隔壁可防止未固化的粉末进入接收室。然而,为了仍然能够将部件在卸除室中卸除,分隔壁具有转移开口或通道。
在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中,构造容器从制造装置到卸除装置的运输和转移还可以使用诸如叉车或此类等的装卸装置进行。
根据本发明,然而,高度可调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位于接收室中。后者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以便使待清空的并保持在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自动地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此处“构造容器接收位置”的特征在于,构造容器可以在该位置接收在接收室中。
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可以用于容易、可靠且均匀地提升构造容器。另外,支架等不需要为便于将非常重的构造容器对齐而手动地向上旋转。此外,不需要为便于将构造容器固定在其目标位置而在附加步骤中由操作者夹持构造容器。
另外,构造容器可以简单地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的卸除室的下方,这意味着构造容器不需要用装卸装置进一步提升以能够在卸除室中接收它。构造容器特别优选地以从下方压靠在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上这样的方式设计。因此,构造容器壁不再需要具有在其上边缘上的凸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具有位于接收室中的高度可调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设计为将接收在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此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平行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操作,即,所提到的两个提升装置具有平行的路径长度或提升方向。“构建平台初始位置”的特征在于,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可以在该位置被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接收,并且构建平台支托在构造容器的下边缘上,意味着位于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下方。相比之下,“构建平台卸除位置”的特征在于,安装在构建平台上并在用于增材制造的装置中制备的部件可以在该位置在卸除室中卸除或清洁,使得构建平台在卸除过程中,在构造容器的框架内根据需要且递增地朝向顶部移动,直到已经达到构造容器中的构建平台的路径的结束位置(“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为止。在该“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中,构建平台位于构造容器内部的最高可能位置。因此,构建平台初始位置和构建平台卸除位置总是与构建平台(即,构造容器的底板)相对于构造容器的连续构造容器壁的位置相关,严格地说其中有多个构建平台卸除位置,其从初始构建平台卸除位置直到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在下文中,多个构建平台卸除位置中的每一个通常广泛地称为构建平台卸除位置。此处“根据需要”意味着,取决于部件几何形状地,操作者可以从部件中部分地移除未固化的构建材料,特别是手动地移除。可能的,即可移动的构建平台卸除位置还可以基本上连续地相互毗连。
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的附加部件是用于向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输出至少一个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基本上可以将共享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然而,也可以将在时序上彼此协调的各个单独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换句话说,控制装置可以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以这样的方式通信,即使得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的运动以期望的方式、与彼此协调且同步地行进。特别优选的时间序列和控制信号的变型将在后面描述。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卸除装置的对应方法中,至少相应地执行以下步骤:
构造容器最初接收在接收室中,例如前述已经通过装卸装置(例如叉车)输送到卸除装置。(多个)控制信号随即输出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使得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此处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以时间协调的方式通过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从构建平台接收位置自动地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
自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可以获得本发明的附加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和进一步的改进,其中类似于从属权利要求和另一权利要求范畴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一个权利要求范畴的独立权利要求可以进一步改进,以及特别地,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变型的各个特征可以组合以产生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或变型。
如上所述,位于卸除装置的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可以在卸除室的方向上朝向顶部竖直移动,以便将部件卸除。另一方面,构造容器还可以再次向下移动,以便一旦已去除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或制造产品,就将构造容器移回离开卸除室。为此,可以向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输出对应协调的控制信号,用于将构建平台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降回到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接收位置并用于将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下降到构造容器接收位置。
构造容器是否以及何时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上向上或向下移动取决于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的用户的需要或决定。
为此,卸除装置具有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与控制装置联接。取决于构造容器何时要提升以及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何时要以协调的方式提升,或者取决于用户界面或卸除装置的结构设计,该用户界面而后可以向控制装置输出一个或多个协调的提升控制命令或者一个或多个协调的下降控制命令(以便将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下降,并且以协调的方式将构造容器下降)。
此处控制装置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以便在一个或多个输入提升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将控制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发送至构造容器提升装置。这个/这些输入控制命令因此使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并且从而使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另外,控制装置优选地配置为使得其可以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发送至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该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使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自动地移动,从而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朝向顶部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
在这种结合中应注意,在下文中,术语“顶部”和“底部”等,一般地且在本发明的框架内,涉及空间上的传统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顶部”面向卸除装置的顶壁方向,并且“底部”面向卸除装置的底板方向。
此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优选地相对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以时间延迟的方式移动。时间延迟可以确保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保留在构造容器中,并且在后者正在移动且尚未与卸除室“对接”时不会慢慢移出。换句话说,协调时间确保构建容器中的构建平台仅在一定程度上并以一速度被推入框架,该速度(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处于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卸除位置之前)防止构造容器中的填充物溢出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上边缘。
例如,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只有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与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已到达或至少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才能移动。此处“基本上”意味着构造容器已一定程度上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的剩余行进时间期间没有升到填充物到达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上边缘。当然,这取决于构造容器中的填充水平。例如,可以通过限位开关检查构造容器是否已达到或基本上达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然后例如用二位三通阀进行相应地转换。
然而,同时启动也是可能的,只要不会导致构造容器中的构建平台朝向顶部移动,因为当构造容器处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时,构建平台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之间存在间隙,这意味着例如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至多以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相同的速度移动。
此处路径的结构配置和/或受控的行进速度优选地确保——即使考虑到同时启动——待清空的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仅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已到达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才到达。
如果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优选地同时启动,则这特别优选地可以通过共享的提升控制信号进行,共享的提升控制信号即,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同时对应于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或者用作一个,反之亦然。然后使用共享的伴随提升控制信号以移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并且从而将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并将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自动地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
向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输出控制信号以及驱动后者的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由软件或电子控制和/或电气控制进行,例如用诸如主轴电动机的电动机控制进行。然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的启动和驱动优选地还可以至少部分地液压地和/或气动地进行。如果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将要以共享的控制信号启动,则通过气动部件和/或液压部件的实施尤其有意义。设置液压或气动和机械路径使得特别容易协调定时,使得即使考虑到共享启动,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也仅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已到达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才到达待清空的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
例如,气动和/或液压驱动的优势在于连续可变地切换或调节驱动的速度和路径。另外,气动驱动在“保持”其位置时不需要附加的能量,在该应用中在保持在构建平台卸除位置时是这种情况。
如前所提到的,控制装置可以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在从用户界面输入下降控制命令或下降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将构建平台下降信号发送至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以便将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通过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移动到构建平台初始位置。此外,控制装置而后还可以将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发送至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优选地相对于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在时间上延迟,以便同样自动地将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再次向下移回构造容器接收位置。如所提到的,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和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可以是一个且相同的下降控制信号。
特别优选的是,控制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一旦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已在构造容器中向下移动一点,就将构造容器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移动离开。这确保了构建平台上的任何残留的构建材料最初保留在构造容器中,并且不会横向落入接收室中。例如,可以使用限位开关来检查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是否又一直向下。然后还确保构造容器的构建平台已到达构建平台初始位置(在构造容器的内部),意味着在构造容器中又一直向下定位。基于该检查,可以确保只有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已完全向下移动,才从卸除装置移除构造容器。这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也可以同时启动。
此处启动或驱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的过程还可以严格地基于软件或电子地和/或电气地和/或气动地和/或液压地执行。例如,在至少部分气动和/或液压实现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下降时使用位置开关或此类等以确保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最初启动,并且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仅在一旦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已到达特定位置,例如,已再次到达构建平台初始位置时,才开始下降。
与控制装置联接的用户界面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元件。原则上,控制元件可以具有任何所期望的设计。例如,它们可以设计为手动操作,例如,作为开关或控制按钮,其中这些也可以采用触摸显示器上的触摸按钮或此类等的形式。另一种可能性涉及用于将用户的手势识别为控制命令的控制元件。例如,这些包括相机和手势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手势的控制元件在此处还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为手动控制元件,它们旨在将用户的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势解释为控制命令。然而,控制元件还可以示例性地设计为接收语音命令,例如采用麦克风和语音识别模块的形式。特别地,用户界面还可以包括不同控制元件的组合。
用户界面以及控制装置可以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在用户界面的至少两个空间上分离的控制接口的同步启动的情况下,仅输出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和/或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
为此,用户界面优选地具有至少三个控制接口或控制元件,以便在同时操作或使用第一控制元件和第二控制元件时向控制装置输出一个或多个提升控制命令。
在诸如开关等的手动控制元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操作或使用第三控制元件时向控制装置输出下降控制命令。
例如,同步控制接口启动的条件或关于是否所有提升控制命令同时存在的该条件的验证可以利用安全电路进行,例如利用与门进行。该安全电路或该安全电路的一部分可以在控制装置之前集成。因此,如前所提到的,如果已满足上述条件,则用户界面可以向控制装置输出一个或多个提升控制命令。然而,该条件也可以仅在控制装置中完全验证,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
控制装置特别优选地设计成仅在用双手同时启动期间输出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和/或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这可以通过上述检查来实现,该检查验证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和/或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仅在考虑到同步——具体为在同时的情况下——启动用户界面的至少两个空间上分离的控制接口时输出。然而,还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双手来制定手势识别的(视觉)控制命令。
当用户必须不可避免地自动使用双手触发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和/或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时,这构成了卸除装置的附加安全方面,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用户已将双手从横跨范围移开,因此不会将它们卡在卸除装置中。
如果确保用户必须在距离卸除装置足够的距离处发出指令以便识别和/或接受该指令,语音启动也可以在手没有位于设备上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安全水平。
卸除装置的卸除室优选地具有盖子。如果盖子是密封的,例如这可以通过传感器验证,则可以相应地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优选地,仅当以同步方式选择控制接口时,即,如果所有提升控制命令同时存在,并且盖子还是密封的,然后则将构造容器提升信号发送至构造容器且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发送至构建平台。此外,这可以减少用户或操作者或其他邻近人员在卸除室中卡住手指等的危险。
另外,盖子可以大大减少或甚至完全避免操作者暴露于粉尘。为了允许用户在没有密封的盖子的情况下将部件卸除,盖子优选地具有接合区域,用户可以通过该接合区域触及以便清洁卸除室的卸除区域中的部件。接合区域尤其优选地包括薄片,当希望将部件卸除时,用户穿过该薄片。薄片同样可以确保只有相对较少且可能没有粉末出到卸除装置的外部。例如,在卸除过程中当用户将手从卸除室移开时,薄片可以擦掉用户的手上任何残留的粉末。例如,为了观察和验证具有密封的盖子的卸除过程,盖子优选地具有视窗。
对于具体地构造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有多种选择。
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提升缸,特别优选为至少四个提升缸,例如液压冲压件或气动冲压件。此处提升缸优选地具有缸壳体和可向上延伸的活塞,活塞可移动地安装在缸壳体中。活塞可以优选地以从下方压靠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这样的方式设置,例如,压靠两个相对的侧面,特别优选地同时在所有四个角区域中压靠。构造平台提升装置具有在构造容器下方横向或在角区域中压靠框架的提升缸的这种结构,其优点在于构造容器下方的中间的中心区域对于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保持自由。
因此,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其可以从下方作用于构建平台或构造容器的底板,例如,以便在前述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之后将框架中的底板推向顶部。这排除了对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任何额外配置(例如包括狭缝或此类等)的需要,使得构建平台可以被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夹握。构建平台提升装置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提升台,特别优选地是剪刀式升降机。
如前所提到的,有利的是,当构造容器正朝向顶部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没有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进入接收室中。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以各种方式构造转移开口。
一种选择涉及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将转移开口设计在接收室和卸除室之间的分隔壁中,即当构造容器或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位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间接地或直接地(从接收室观察)邻近分隔壁的相应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外上边缘环绕或包围整个转移开口或通道,或者抵靠接收室而密封转移开口。构造容器壁此时从下方压紧分隔壁。
此处,转移开口的周缘特别优选地大于或等于待接收的构造容器的连续构造容器壁的限定的内框架尺寸的内周缘(即,卸除装置设置用于接收后者),并且,转移开口的周缘小于待接收的构造容器的连续构造容器壁的限定的外框架尺寸的外周缘,其中构造容器壁的边缘轮廓和构造容器的开口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对齐。因此,转移开口特别优选地位于由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外边缘和内边缘规定的边界之内。在本发明的框架内,“限定的”或规定的构造容器尺寸或内框架尺寸或外框架尺寸对应地应理解为在卸除装置中要使用或卸除的构造容器的相应的规范或标准尺度。
特别地,转移开口的最小侧边长度大于或等于限定的内框架尺寸的最小内侧边长度(从构造容器壁的外上边缘观察),并且转移开口的最大侧边长度大于或等于限定的内框架尺寸的最大内侧边长度(从构造容器壁的外上边缘观察)。转移开口的最小侧边长度还小于限定的外框架尺寸的最小外侧边长度(从构造容器壁的外上边缘观察),并且转移开口的最大侧边长度小于限定的外框架尺寸的最大外侧边长度(从构造容器壁的外上边缘观察)。这防止了转移开口突出到构造容器的间隙中,并且防止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被压入分隔壁和构建平台的重叠区域中,这可能而后很难再次去除。
在转移开口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转移开口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即当构造容器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可以精确地移动到转移开口中。此处转移开口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以便当构造容器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时,完全包围邻近分隔壁的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壁的侧壁。移动到转移开口中的连续构造容器壁的外侧壁此时被转移开口完全包围。
如果构造容器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则构造容器的上边缘和分隔壁的上侧优选地位于一个高度或平面上,即,彼此齐平地对齐。
采用的构造容器壁优选地朝向顶部逐渐变窄或者在其上端(即指向其上边缘)具有锥形设计。在构造容器壁的上边缘处的斜面朝向顶部聚拢以形成锥形形状。
在分隔壁下方,卸除装置优选地具有插入辅助装置或插入轨道,其用于在构造容器正朝向顶部移动时将构造容器精确地对准。为此,插入轨道优选地在指向构造容器壁的下边缘处成斜面,即,插入辅助装置在那里具有向下延展的锥形形状,其与朝向顶部锥形地聚拢的构造容器壁的构造相互作用。
为了能够在清洁部件之后拾取和收集松散的、即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卸除装置优选地具有残留粉末室。残留粉末室特别优选地同样位于卸除室下方。残留粉末室优选地位于接收室的旁边。
残留粉末室优选地具有可滚动的、可移位的粉末接收盒。收集在粉末接收盒中的粉末而后例如可以再次准备并返回到增材制造过程。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然而,残留粉末室本身可以装备有粉末去除装置。此处粉末去除装置优选地包括粉末泵,利用该粉末泵,优选地被筛分的粉末可以在外部盒中运输以进行粉末再处理。
卸除室优选地通过筛分装置与残留粉末室连接。
例如,筛分装置可以优选地包括筛分区域,筛分区域处于在卸除室和残留粉末室之间的分隔壁中或分隔壁的下方。筛分装置特别优选地还可以是多级的。例如,它可以由分隔壁中的粗筛子和分隔壁下方或粗筛子下方的细筛子组成。筛分装置优选地位于接收盒上方或粉末去除装置的接口上方。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而后可以通过该筛分区域从卸除室进入残留粉末室。例如,可以对应于构造材料再加工步骤,筛分装置可以用于将较大块的残留构造材料与仍然可用的粉末分离。最重要的是,筛分装置可以确保没有小的部件同粉末一起被去除。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筛分单元然后可以直接连接到粉末去除装置。此处粉末泵可以将筛分的粉末直接输送到制造装置的盒子中,这将排除对粉末接收盒的需要。
在卸除室中将部件卸除的同时,可能会遇到由未固化的细小残留的构造材料组成的打旋的粉尘。例如,为了防止粉尘对操作者造成过大的负担而立即去除粉尘,卸除装置优选地具有抽真空装置。因此,多余的粉尘被从卸除室抽离,而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的主要部分优选通过筛分装置去除。
该抽真空装置优选地具有抽真空开口,抽真空开口特别优选地在卸除区域上方,意味着特别是在处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的上方。
为了能够就在粉尘被扬起的地方抽离粉尘,抽真空装置优选地具有多个抽真空开口,意味着至少两个抽真空开口,处于在空间上彼此分开的位置。抽真空装置特别优选地具有多个抽真空开口,例如优选为至少五个,特别优选为十个,更特别优选为至少二十个。为了在卸除室中的尽可能大的区域中抽真空除尘,抽真空开口优选地在卸除装置内部沿着卸除装置的主要延伸方向分布。它们特别优选地在卸除装置内部基本上沿着主要延伸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分布。还为了在卸除室的空间中均匀地抽离粉尘,抽真空开口优选地以基本相同的间隔间隔开地分布和设置。卸除室的主要延伸方向应理解为卸除室的最长的延展部分的方向,此处优选地意味着卸除室从接收室上方的区域延伸到残留粉末室上方的区域的方向。
为了向卸除装置的用户提供另一种保护机构,接收室可以优选地包括可锁定的装载开口,构造容器可以通过该装载开口转移到接收室中。装载开口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门。如果构造容器已经定位在接收室中,则门可以再次关闭。因此,例如,当构造容器下降或向下移动时,用户不能触及接收室。
为了检查门是否关闭,门可以具有与控制装置电子地和/或气动地和/或液压地连接的传感器。然后优选的是,当以同步的方式选择控制接口时,这意味着当所有提升控制命令同时存在,并且门也关闭时,首先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发送至构造容器,并且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发送至构建平台。此外,这可以减少用户或操作者或其他邻近人员在卸除室中卡住手指等的危险。
通过不再启动提升过程和/或下降过程所需的控制元件,构造容器的不同的提升过程和/或下降过程优选地可以在任何时候停止,和/或当出于安全目的扫描的传感器信号(突然)不再出现时停止,例如来自用于检查关闭的门和/或检查关闭的盖子的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
为了降低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的构造容器在移动时倾斜的风险,从而确保构造容器尽可能精确地与分隔壁中到卸除室的转移开口对准,卸除室优选地具有定心元件或间隔件,以便将接收在接收室中的构造容器精确地定位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上。定心元件优选地位于门和接收室的(侧部和后部)内壁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基于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再次描述本发明。各附图中的相同组件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附图不是等比例的。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通过卸除装置的局部截面的主视图,其盖子打开,接收室和残留粉末室的门打开,并且截面通过构造容器,其中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处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并且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处于构造平台初始位置;
图3是根据图1和图2的卸除装置,其盖子打开和接收室的门打开,其中构造容器提升装置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并且构建平台提升装置处于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
图4是根据图3的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的构造容器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是卸除装置的分隔壁的俯视图;
图6是安全电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框图的简略示意图;
图7是安全电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框图的简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一起描述图1、图2和图3,因为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卸除装置1的相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处于不同的操作状态。
从图2和图3中看出,卸除装置1具有接收室2(在图的相应左下方),可以将构造容器100(也称为“可互换的框架”)中一个或多个待清洁的部件B转移到该接收室2中。
在俯视图中,基本为矩形的构造容器100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其截面类似于一种L形轮廓。构造容器壁101的L形轮廓的短边位于构造容器壁101的下端,并向内延伸以形成连续的凸缘。可以在构造容器壁101中移动的构建平台102在顶部处位于构造容器壁101的短边或者说凸缘上,构建平台102由此形成构造容器100的高度可移位的底板。构建平台102位于其上的该区域或者说凸缘,下文也称为构造容器100的下边缘104。在该构建平台102上,部件在制造装置中以增材制造工艺构建,其中在逐渐地下降构建平台102的同时,粉末状的构建材料P(下文也称为粉末P)以层的形式施加并选择性地固化。构造容器100由此填充有至少到最高的部件B上端的粉末。必须去除该粉末P以便将部件B卸除。
为此,卸除装置1具有位于接收室2上方的卸除室3,接收在接收室2中的部件B可以在卸除室3中被卸除。
卸除室3具有盖子18,盖子18通过铰链24与卸除室3的框架的上边缘连接。手柄16可以用于沿着铰链24围绕其旋转轴线Ax向上旋转并打开盖子18,并且将其向下旋转返回并再次关闭。
位于卸除室3下方且在接收室2旁边的是残留粉末室4,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P或从部件B中去除的粉末积聚在残留粉末室4中。接收室2和残留粉末室4通过水平的分隔壁5与卸除室3隔开,分隔壁5基本上在卸除装置1的整个内部长度或主要延伸部分上延伸。
例如,由于其可能非常重的重量,构造容器100可以通过装卸装置(这里未示出)或提升装置(例如叉车)转移到卸除装置1。为此,接收室2的前部具有可锁定的装载开口13,并带有门13T和把手15(见图1)。此处为了能够容易且精确地定位构造容器100,接收室2具有定心元件21和定心元件22,定心元件21在门13T的内侧上,并且到侧部和后部的定心元件22在卸除装置的内部侧壁上(此处未示出)。在被推入时,构造容器100因此首先由位于接收室2的内部侧壁上的定心元件22横向定心。随后构造容器100由位于接收室2的内部后壁上的定心元件22朝向后部定心。在关闭门13T时,构造容器100最终由定心元件21朝向前部定心。此处定心元件可以例如由硬质塑料垫等制成。
转移到接收室2的构造容器100由接收室2中的高度可调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运载。该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包括多个提升缸31,此处具体为四个液压冲压件31(鉴于是主视图,图2和图3中仅可以看到两个前提升缸,而在图5中示出了所有四个提升缸),构造容器100以其四个角区域支托在提升缸31上。此处液压冲压件31具有缸壳体32和其中的高度可调的活塞33(还可以是多级的)。如图2所示,在接收构造容器100的位置,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处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在图2中,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也处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其中它基本上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提升缸31的上支撑表面34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并且因此尚未与构建平台102直接接触。
此处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包括带剪刀式升降机的提升台41,该剪式升降机具有在剪刀轴43上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杆或支柱46。支柱46的端部具有轴承螺栓44,其可被推进滑轨45中。此处两个轴承螺栓44(在该情况下是右上方和右下方的轴承螺栓)可以是固定的(固定轴承),使得仅相应的水平相对的轴承螺栓44可以移位(浮动轴承)。支撑板42位于上方的滑轨45上,构建平台102支托在支撑板42上。然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还可以包括用于负载分配的目的的附加剪刀式升降机。那么具有相同的(虚拟的)旋转轴线的剪刀式升降机优选地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可以平行地移动。然而,由于它们的设置,在图2和图3中只能看到一个剪刀式升降机,因为附加剪刀式升降机会被第一个剪刀式升降机覆盖。
如果现在要将构造容器100朝向顶部移动,那么,如图1所示,门13T和盖子18将关闭。
其上设置有用户界面80的区域(仅在图1中描绘)在盖子18与接收室2的门13T、残留粉末室4的门14之间在卸除装置1的壳体的前部水平地延伸。此处该用户界面80包括三个控制接口或为按钮a、b、c形式的控制元件a、b、c。
如果两个外部按钮a、c被启动并且门13T关闭,则提升控制命令HS被发送至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仅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因为它位于卸除装置1的壳体内。为了确定门13T是否关闭,门13T每个都具有传感器20(此处仅示出其中的一个),其与控制装置50电连接和/或液压连接地和/或气动连接。
如果控制装置50接收到所需的提升控制命令HS,则它将控制信号BHS或者说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发送至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控制信号BHS使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的构造容器100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
如果构造容器100而后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则如图3中可见的,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上边缘103与分隔壁5的上侧位于一个平面上。这是通过对应地调节提升缸31的高度设定实现的。
此处构造容器壁101向上逐渐变窄或呈锥形,即在其上边缘103的方向上。此处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上边缘(在上边缘103的方向上)成斜面。
而后构建平台102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P4,基本上意味着朝向顶部,待卸除的部件B支托在其上的支撑表面同样与分隔壁5的上边缘齐平,或者到了用户可以将部件B卸除的点。此处构建平台102居中地位于分隔壁5的转移开口6中。
就这方面而言,图5示出了分隔壁5的俯视图,该分隔壁5具有在残留粉末室4上方的筛分区域7(也见图2和图3的截面图)和到左侧的接收室2的转移开口6,此处筛分区域7具体为右侧的圆形筛子7。此处构建平台102恰好位于转移开口6中。
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在此处用虚线表示,并且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活塞33用虚线圆表示。如图1和图2所示,此处左侧和右侧的构造容器壁101的较短框架边在相应的角部处支托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
另外,沿着构造容器的短边平行延伸的两个支撑表面34或支撑轨道34在此处用点划线表示,其将在其上边缘上的构造容器100的短边上的两个液压冲压件31的相应的缸壳体32互相连接,从而附加地确保了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稳定性。构造容器100可以容易地被推到这些支撑轨道34上以便转移到卸除装置1中。在该位置,即,构建平台102下方的短距离处,提升台41的支撑板42的上侧与支撑轨道34齐平地对齐。当向上行进时,构造容器100而后在角部处由每个均延伸穿过支撑轨道的液压冲压件31的四个活塞33被自动运载。
在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构造容器100已经移动到所提及的转移开口6中,并且构造容器壁102的上边缘103在此处变成与分隔壁5的上侧齐平。此处转移开口6的尺寸以调整到要接收的构造容器100的构造容器壁101的(规定的)尺寸这样的方式选择。
从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的上边缘103看,转移开口6的最大侧边长度OL此处基本上(包括配合公差)与限定的外框架尺寸的最大外侧边长度RaL一样大。从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的上边缘103看,转移开口6的最小侧边长度OB此处基本上(包括配合公差)与限定的外框架尺寸的最小外侧边长度RaB一样大。这些尺寸允许构造容器100移动到转移开口6中,其中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侧壁的上部完全被分隔壁5包围。因此,没有粉末P会通过构造容器壁101从构造容器100掉落到接收室2。
如图2和图3所示,如果构造容器100被填充到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上边缘103,则特别有利的是,构造容器壁101的外部尺寸对应于转移开口6的外部尺寸,并且构造容器100(如上所述)移动到分隔壁5的转移开口6中。这也防止任何粉末P可能位于上部的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上边缘103上并被压在外上边缘103和分隔壁5之间。
为了能够尽可能容易地将构造容器100插入分隔壁5的转移开口6中,如上所述,构造容器100的构造容器壁101向上逐渐变窄或呈锥形。换句话说,在图4的截面中可见,此处构造容器壁101的上外边缘成斜面。另外,此处卸除装置1具有位于分隔壁5下方的插入轨道5S(为了更清晰图2和图3中未示出)。该插入轨道5S可以用于将构造容器100附加定心,以便更简单或更容易地将构造容器壁101精确地移动到转移开口6中。为此,指向构造容器壁101的下边缘是倾斜的,即,插入轨道5S具有与构造容器上边缘的锥形构造匹配的锥形形状。
此处围绕构造容器壁101延伸的垫片105提供附加的保证,保证没有未固化的构造材料或粉尘可以进入卸除装置1的接收室2中(除了在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时在转移开口6中对齐构造容器100,以及协调构造容器壁101和构建平台102的运动)。如果构造容器壁101处于构造容器100的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则垫片105的上侧压紧插入轨道5S的下侧。例如,此处垫片105可以固定(例如粘附地结合)在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侧上。此处通过向上开口的、大致矩形的保持框架106提供附加的稳定性(参见图4),保持框架106从构造容器壁101的外侧向外延伸,其围绕构造容器壁101环形地向外延伸并固定至构造容器壁101,其中垫片105位于该保持框架106中。为了实现最佳的和均匀的密封,垫片可以弹性地压靠在插入轨道5S上。
如果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已经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则控制装置50此时将控制信号AHS(或者说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发送至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是否已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可以通过限位开关的方式(此处未示出)进行检查。AHS控制信号而后以时间协调的方式通过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将构造容器100的构建平台102从构建平台接收位置P3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P4。如图3所示,如果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处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并且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处于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P4,则构建平台102上待清洁的部件B位于卸除室3的卸除区域AB中。
然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还可以通过共享的控制信号以时间协调的方式移动,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
为了允许用户在不打开盖子18的情况下卸除和清洁部件B,此处盖子18具有带薄片12的接合区域11,用户可以穿过薄片12触及。在卸除过程中,薄片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粉末P和粉尘从卸除室3中流出。如果用户移开他或她的手经过接合保护器11,则薄片12可以附加地擦掉手上的粉末P。为了允许用户看到卸除室3里面,此处盖子18具有视窗19。
卸除过程通常会导致粉尘被扬起。这种升起的粉尘可以通过抽真空装置8去除。抽真空装置8在卸除区域AB上方具有抽吸管8R,抽吸管8R基本上在卸除室3的整个长度上水平延伸。粉尘由此可以通过抽吸管8R中的多个(此处具体为20个)抽真空开口9吸入。此处抽真空开口9沿着抽真空装置8的纵向或主要延伸部分极均匀地分布。在所描述的示例中,粉尘经由卸除装置1的泵17抽吸,该泵17通过管线10与抽真空装置8的抽吸管8R连接。泵17还与控制装置50电连接,并且可以由后者通过泵控制信号VS启动。可替换地,还可以经由外部抽吸口进行抽真空,例如真空吸尘器或家用抽真空系统(未示出)。
例如,卸除装置1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具有在卸除室3中的一个或多个柔性抽吸箱,用于抽吸粉末。
大部分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P经由分隔壁5中的筛子7向下输送到残留粉末室4中。如果需要,筛子7可以从分隔壁5中取出,例如这样使得它可以更换或清洁。在残留粉末室4中,未固化的残留的构造材料P在此处被捕获并积聚在位于筛子7下方的粉末接收盒60中。用抽真空装置8抽起的粉末P同样可以沉积到粉末接收盒60中。被抽起的粉末P通过管线10中的分离器23与同样被抽起的空气分离,并供给至粉末接收盒60。
一旦粉末接收盒60达到限定的填充水平,就可以打开残留粉末室4的门14,并且这里设置有滚轮61的粉末接收盒60可以从残留粉末室4中滚动出。例如,粉末接收盒60而后可以移动到用于增材制造的部件B的装置。如果需要,粉末P可以在那里进一步处理并供给至粉末室。这样,粉末P然后可以容易地重新用于新的构造工作。然而,输送过程也可以替代地用于粉末去除,其中使用粉末泵,其将筛分的粉末P直接输送到用于制造装置的盒子中。
卸除的部件B而后可以从卸除室3中移出。然而,可替换地,可以将部件B再次下降到另外空的构造容器100中,并用构造容器100从接收室2中移出。为此,用户启动第三控制元件b,其向控制装置50发送下降控制命令SS。在接收到下降控制命令SS时,控制装置50又向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发送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以便通过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将位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的构造容器100的构建平台102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移动到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如果构建平台102再次处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控制装置50向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发送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以便自动地将构造容器100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移回到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
这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也可以通过单个共享的下降控制信号以时间协调的方式移动到构造容器100的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或者到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
图6呈现了示出简单电路(这里在控制装置50中实现)的框图,利用该电路可以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并且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其中,具体为空间上分离的两个按钮a、c的同时启动和门13T的关闭的所需条件必须自动地满足,并且利用该电路可以将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以及将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
作为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的第一条件,第一控制元件a和与第一控制元件a空间分离的第二控制元件c同时被启动,并发出它们各自的提升控制命令HS。该状态可以通过与门(AND gate)53作为控制装置50中的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链路来说明或实现。如果控制元件a、c两者都被按下,意味着两个提升控制命令HS同时产生,则状态为“真”或“正确”。那么在与门53的两个输入端处出现1,在与门53的输出端处也交付1。如果控制元件a、c中仅一个被按下或均未被按下,则链路的仅一个输入端或甚至没有链路的输入端赋为值1。因此,输出端也不赋为值1。
此处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的另一个条件是卸除装置1的门13T关闭。如前所提到的,门13T具有用于验证这一点的传感器,例如此处为气动键,其状态通过另一个与门52的输入端获得,与门5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第一与门53的输出端。如果第一控制元件a和第二控制元件c同时被启动,并且门13T关闭,则此处附加的与门52的初始状态也被视为“真”或“正确”。这意味着与门53的输出端赋为值1,因此,与门52的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赋为值1,并且因为门13T关闭,第二个输入端赋为值1。这样,与门52的电路在其输出端交付1。如果两个空间上分离的第一控制元件a、c中的一个未同时被启动,这意味着如果所有所需的提升控制命令HS不同时存在,或者门13T没有关闭,则与门52的电路将交付0。
此外,控制装置50具有第三与门54,其与第三控制元件b和门13T的传感器20电连接。如前所提到的,如果要将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下降,则可以启动控制元件b。这样,那么只有卸除装置1的门13T关闭时,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才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且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才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这可以通过第三与门54来验证。如果第三控制元件b被启动并且门13T关闭,则此时状态也被视为“真”或“正确”。这意味着与门54的一个输入端赋为值1,并且因为门13T关闭,第二个输入端赋为值1。这样,与门54的链路在其输出端交付1。
在控制装置50的评估装置51中,输入信号而后被检测、检查并对应地转换。此后,没有信号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既没有以时间协调的方式,例如按时序拟合的方式,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并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也没有将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传输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并将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传输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例如,这些信号可以是启动对应的电动机的电信号。
上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启动主要通过电子或电气方式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例如通过借软件模块中的相应查询而实现门来实现。
在图7的简略示意图中示出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不仅通过软件或电气或电子方式启动或驱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通过气动控制元件启动或驱动。为此,控制装置50具有电气或电子部分50e和气动部分50p。然而,应该明确地指出,包括图7所示的电气或电子部分50e的附加的控制部分,特别是因此的整个控制装置,基本上也可以通过气动和/或液压部件实现。
除了评估装置51之外,图7中的控制装置50的电气或电子部分50e基本上对应于图6中的控制装置50。因此,如前所描述的,如果第一控制元件a和第二控制元件c被同时启动并且门13T关闭,例如,与门52在其输出端交付1。因此,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被发送至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并且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被发送至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其中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和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不是两个不同的提升控制信号,而是单个共享的提升控制信号。
此处该提升控制信号AHS、BHS被发送至与控制装置50的电子或电气部分50e连接的第一通路阀71。该第一通路阀71优选为二位二通阀71,第一通路阀71与压缩空气源70连接,并且将电提升控制信号AHS、BHS转换成气动提升控制信号AHS'、BHS'。
在此时要注意的是,还可以使用利用液压流体操作的相应液压部件代替利用压缩空气等的气动部件。然而,不失一般性,气动设计将继续作为下面的示例。
如果通路阀71现在接收到提升控制信号AHS、BHS,则该阀71开放由压缩空气源70向其打开的压缩空气的路径(其中图7中的压缩空气管线由虚线表示)。该压缩空气同时延伸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缸73的活塞77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的缸74的活塞78,缸73优选为双作用缸73,缸74优选为双作用缸74。此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完全伸展,使得位于其上的构造容器100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虽然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与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同时启动,但其结构设计使其仅在构造容器100已经到达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时才接触构建平台102。
这通过使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在此处包括提升台41来实现,其中提升缸74相对于竖直行进方向倾斜地作用,并且因此比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具有更长的路径,此处,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通过四个直接竖直移动的提升缸31将构造容器壁101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
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此时朝向顶部移动,直到提升过程所需的控制元件a、c中的一个不再被启动时,或者直到结构设计使其到达其结束位置为止。
因此,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和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这种结构使得,可以通过仅一个共享的提升控制信号AHS、BHS将待清空的构造容器100移动到构造容器的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中,并且可以将位于构造容器壁101中的构建平台102以协调的、时间延迟的方式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
如下,图7所示的控制装置50还可以用于将构造容器100移动返回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例如再次移去空的构造容器100。
如果为此目的启动第三控制元件b并且如果门13T关闭,则如前所描述的,与门54在其输出端处交付1。因此,电子或电气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现在被发送至第二通路阀72。第二通路阀72优选为二位二通阀72,第二通路阀72也通过压缩空气源70接触压缩空气。
如果第二通路阀72已经接收到电子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则它将后者转换成液压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并且开放压缩空气的路径。该压缩空气现在在相反的一侧流入,作用于其上从而向上移动构建平台102。因此,压缩空气现在在缸74的相反方向上压动,并且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再次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移动到构建平台102处于构造容器100中的最低位置的位置。
在该位置,缸的活塞78上的接触元件76影响滚轮杠杆阀75,触发或切换后者。一旦滚轮杠杆阀75已经被触发,压缩空气就流入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的缸73中,因此缸接收气动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相对于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延迟)。同样,在相反侧上的压缩空气流作用于其上以使构造容器100移动起来。换句话说,缸73或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现在被向下“压动”或者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现在从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持续地行进至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只有当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再次处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时,才能移去构造容器100以及构建平台102。
在此时要注意的是,图7中所示的启动器仅是非常简略的示意性描绘,因此未示出任何用于启动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所需的部件。例如,也没有示出将提升装置30、40的缸73、74的活塞77、78来回移动所需的安全阀。
还必须提到的是,通过不再启动用于提升过程和/或下降过程所需的控制元件a、b、c,可以随时停止卸除装置1中的构造容器100以及构建平台102的上述提升过程和下降过程。
最后,再次要注意的是,上文详细描述的装置和方法仅代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专业人士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如上所述,验证移动构造容器的所有条件是否满足是在控制装置内完成的。例如,该验证也可以在控制装置之外发生,如在用户界面中或上的逻辑电路中。然而,甚至这些变型的组合都是可能的。上述软件或电子和/或电动操作控制装置的变体与液压和/或气动操作控制装置的任何组合同样是可能的。此外,不定冠词“一(a)”或“一个(an)”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所讨论的特征不能重复出现。
参考列表
1 卸除装置
2 接收室
3 卸除室
4 残留粉末室
5 分隔壁
5S 插入轨道
6 转移开口/通道
7 筛分区域/筛分装置/筛子
8 抽真空装置
8R 抽吸管
9 抽真空开口
10 管线
11 接合区域
12 薄片
13 装载开口
13T 门
14 门
15、16 把手
17 泵
18 盖子
19 视窗
20 传感器
21、22 定心元件
23 分离器
24 铰链
30 构造容器提升装置
31 提升缸/液压冲压件
32 缸壳体
33 活塞
34 支撑表面
40 构建平台提升装置
41 提升台
42 支撑板
43 剪刀轴
44 滚轮
45 滑轨
46 支柱/杆
50 控制装置
50e 电气/电子控制装置
50p 气动控制装置
51 评估设备
52、53、54 与门
60 粉末接收盒
61 滚轮
70 压缩空气源
71、72 通路阀
73、74 缸
75 滚轮杠杆阀
76 接触元件
77、78 活塞
80 用户界面
100 构造容器/切换框架
101 构造容器壁
102 构建平台
103 外上边缘
104 下边缘
105 垫片
106 保持框架
a、b、c 控制元件/按钮
AB 卸除区域
AHS、AHS' 控制信号/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
ASS、ASS' 控制信号/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
Ax 轴线
B 部件
BHS、BHS' 控制信号/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
BSS、BSS' 控制信号/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
HS 提升控制命令
OB 最小侧边长度
OL 最大侧边长度
P 未固化的构造材料/粉末
P1 构造容器接收位置
P2 构造容器卸除位置
P3 构建平台初始位置
P4 构建平台卸除结束位置
RaB 最小外侧边长度
RaL 最大外侧边长度
SS 下降控制命令
VS 泵控制信号
Claims (15)
1.一种卸除装置(1),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装置的构造容器(100),其构造容器(100)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和安装在所述构造容器(100)中的高度可调的构建平台(102),
其中,所述卸除装置(1)至少包括如下:
-接收室(2),所述接收室(2)用于接收构造容器(100),
-卸除室(3),所述卸除室(3)位于所述接收室(2)上方,
-分隔壁(5),所述分隔壁(5)在所述接收室(2)和所述卸除室(3)之间,具有转移开口(6),
-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位于所述接收室中,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设计成将所述构造容器(100)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
-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位于所述接收室(2)中,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设计成将构建平台(102)从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
-控制装置(50),所述控制装置(50)用于向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输出至少一个控制信号(AHS,AHS',ASS,ASS',BHS,BHS',BSS,BS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卸除装置(1)具有用户界面(80),所述用户界面(80)与所述控制装置(50)联接,以便向所述控制装置(50)输出至少一个提升控制命令(HS)或至少一个下降控制命令(S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设计为,在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提升控制信号(HS)时,
-将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BHS')发送至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以便使位于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的构造容器(100)从所述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移动到所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并且
-将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AHS')发送至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以便自动地使所述构造容器(100)的所述构建平台(102)优选地以时间延迟的方式通过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从所述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移动到所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优选地设计为只有所述构造容器(100)已经基本上到达所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时,才将所述构造容器(100)的所述构建平台(102)移动到一个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设计为,在接收到一个或多个下降控制信号(SS)时,
-将构建平台下降控制信号(ASS,ASS')发送至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以便使位于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的构造容器(100)的所述构建平台(102)通过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从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移动到所述构建平台初始位置(P3),并且
-将构造容器下降控制信号(BSS,BSS')发送至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以便自动地使所述构造容器(100)优选地以时间延迟的方式从所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移动到所述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优选地设计为只有所述构造容器(100)的所述构建平台(102)已经在所述构造容器(100)中向下移动一点时,才将所述构造容器(100)从所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移动离开。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和/或用户界面(80)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仅当有至少两个单独的控制元件(a,c)同步启动时和/或当用双手同时启动用户界面(80)时,才输出提升控制信号(BHS,BHS',AHS,AHS'),特别是构造容器提升控制信号(BHS,BHS')和/或构建平台提升控制信号(AHS,AHS')。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具有至少两个提升缸(31),优选为至少四个提升缸(31)。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具有至少一个提升台(41)。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转移开口(6)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当所述构造容器(100)处于所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时,完全包围邻近所述分隔壁(5)的构造容器(100)的构造容器壁(101)的侧壁。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卸除装置(1)具有优选地在所述卸除室(3)下方并且优选地在所述接收室(2)旁边的残留粉末室(4),其中,所述残留粉末室(4)优选地具有粉末接收盒(60)和/或粉末去除装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卸除室(3)通过筛分装置(7)与所述残留粉末室(4)连接,优选为在所述分隔壁(5)中和/或所述分隔壁(5)下方的筛分区域(7)。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卸除装置(1)具有抽真空装置(8),特别地,以便将粉尘从所述卸除室(3)抽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抽真空装置(8)具有抽真空开口(9),所述抽真空开口(9)优选地位于卸除区域(AB)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抽真空装置(8)具有多个抽真空开口(9),优选为大量的抽真空开口(9),所述抽真空开口(9)沿着所述卸除装置(1)的主要延伸部分分布,优选地基本上沿着所述卸除装置(1)内的全部主要延伸部分分布。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卸除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室(3)具有定心元件(21,22),以便将接收在所述接收室(3)中的构造容器(100)定位在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
15.一种用于控制卸除装置(1)的方法,所述卸除装置(1)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装置的构造容器(100),其中所述构造容器(100)具有连续的构造容器壁(101)和安装在所述构造容器(100)中的高度可调的构建平台(102),其中所述卸除装置(1)具有用于接收构造容器(100)的接收室(2)、位于所述接收室(2)上方的卸除室(3)和在所述接收室(2)和卸除室(3)之间的具有转移开口(6)的分隔壁(5),以及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
其中,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接收室(3)中接收构造容器(100),
-向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和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输出至少一个控制信号(AHS,AHS',BHS,BHS'),使得位于所述构造容器提升装置(30)上的所述构造容器(100)从构造容器接收位置(P1)移动到构造容器卸除位置(P2),并且自动地使所述构造容器(100)的所述构建平台(102)以时间协调的方式通过所述构建平台提升装置(40)从构建平台接收位置(P3)移动到构建平台卸除位置(P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8119993.7A DE102018119993A1 (de) | 2018-08-16 | 2018-08-16 | Auspackvorrichtung für additiv gefertigte Fertigungsprodukte |
DE102018119993.7 | 2018-08-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4968A true CN110834968A (zh) | 2020-02-25 |
Family
ID=6755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58440.6A Pending CN110834968A (zh) | 2018-08-16 | 2019-08-16 | 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卸除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55250A1 (zh) |
EP (1) | EP3611009A1 (zh) |
CN (1) | CN110834968A (zh) |
DE (1) | DE10201811999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8764A (zh) * | 2023-06-07 | 2023-08-25 | 深圳诚一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快速成型机自动转换载物托盘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0061A (zh) * | 2018-09-17 | 2020-03-27 |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d打印成品后处理装置 |
US10987866B2 (en) * | 2019-06-25 | 2021-04-2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Removing build material |
WO2022025889A1 (en) * | 2020-07-30 | 2022-02-0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ntainer with dividing wall arrangement |
DE102020120779A1 (de) | 2020-08-06 | 2022-02-10 | Ossberger Gmbh + Co Kg | Trichterförmige Fördervorrichtung sowie ein Förder-Trenn-Verfahren für eine Bauteil-Partikelmaterial-Mischung |
DE102021119304A1 (de) | 2021-07-26 | 2023-01-26 | One Click Metal GmbH | Absaugeinrichtung sowi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Bauteils |
EP4151392A1 (en) * | 2021-09-15 | 2023-03-22 | Sinterit Sp. z o.o. | A pbf printer with a bed eject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18601B4 (de) * | 2007-04-18 | 2013-05-23 |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n |
JP2013049137A (ja) * | 2011-08-30 | 2013-03-14 | Sony Corp | 除粉装置、造形システム及び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
FR3039438B1 (fr) * | 2015-07-30 | 2017-08-18 | Michelin & Cie | Installation de nettoyage de plateaux de fabrication additive |
EP3165303B1 (en) * | 2015-11-06 | 2018-04-04 | SLM Solutions Group AG | Unpacking system for use in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work pieces |
DE102016121773A1 (de) * | 2016-11-14 | 2018-05-17 |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 Auspackeinrichtung zum Auspacken eines additiv hergestellten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aus dem dieses umgebenden Baumaterial |
-
2018
- 2018-08-16 DE DE102018119993.7A patent/DE10201811999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07-31 US US16/527,537 patent/US2020005525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8-06 EP EP19190371.5A patent/EP361100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8-16 CN CN201910758440.6A patent/CN11083496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38764A (zh) * | 2023-06-07 | 2023-08-25 | 深圳诚一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快速成型机自动转换载物托盘 |
CN116638764B (zh) * | 2023-06-07 | 2024-02-09 | 深圳诚一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d打印快速成型机自动转换载物托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8119993A1 (de) | 2020-02-20 |
US20200055250A1 (en) | 2020-02-20 |
EP3611009A1 (de) | 2020-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4968A (zh) | 用于增材制备制造产品的卸除装置 | |
RU2633888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высвобожде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а | |
US11220058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3D powder printing elements | |
US11691342B2 (en) | Powder bed f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CN108472875B (zh) | 用于通过位置选择地固化原料粉末制造成型体的成型制造设备 | |
US9475234B2 (en) | Powder removing apparatus, mol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object | |
US8956692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hree-dimensional body | |
CN111278587A (zh) | 粉末床熔融设备 | |
TW201922465A (zh) | 積層製造加工槽及其積層製造設備 | |
JP2019516580A (ja) | 取り出し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アディティブ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機械およびかかる機械を使用することによるアディティブ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方法 | |
CN104441907B (zh) | 触摸屏全自动在线除泡机 | |
US20180297283A1 (en) | Bottom-up powder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an l-pbf system, l-pbf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ofitting and operating an l-pbf system | |
CN115523985A (zh) | 一种高精度药品自动称量机 | |
JP2020082417A (ja) | 造形システム | |
JP2022523458A (ja) | 材料を供給し、搬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4986146B (zh) | 一种适用于防水透气阀的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2706342B (zh) | 树脂供给机构、树脂成形装置及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 |
CN113816063A (zh) | 溜槽装置 | |
CN112960317A (zh) | 一种垃圾转运系统以及其运行方法 | |
KR200486125Y1 (ko) | 전지 제조 공정에서 빈 캐리어 바이패스장치 | |
CN106467191A (zh) | 一种用于汽车外饰件围板箱的自动折叠回收设备 | |
RU155048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бъемных изделий | |
WO2019020865A1 (en) | ELIMINATION AND RECYCLING OF POWDER | |
US20230398736A1 (en) |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 |
CN109046669B (zh) | 一种建筑工地临时垃圾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