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4671A -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 Google Patents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4671A
CN110834671A CN201911134071.XA CN201911134071A CN110834671A CN 110834671 A CN110834671 A CN 110834671A CN 201911134071 A CN201911134071 A CN 201911134071A CN 110834671 A CN110834671 A CN 110834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db
side plate
suppor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40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干
涂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HAO AUTOMOBILE SYSTEM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HAO AUTOMOBILE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HAO AUTOMOBILE SYSTEM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HAO AUTOMOBILE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40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4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4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4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其中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在顶板上形成有宽度不一且仅延伸到的侧板处的引导槽,使所述顶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的刚度小于另一侧的刚度,从而在ODB支架前端受力时,引导槽的第一端更容易变形,同时,溃变孔的存在使得引导槽的刚度降低,并且其倾斜状态也使引导槽的更易变形,从而使前端区域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更容易溃变,因而ODB支架的前端区域整体向第一侧板的一侧变形进而吸收外部冲击力达到吸能作用,在支架整体的前端区域变形的同时,所述引导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降低顶板的后端区域的变形可能,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刚度,使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兼具了吸能和支撑刚度要求。

Description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背景技术
ODB(offside deform barrier)支架,其主要作用之一是将CCB前端固定到车身上,增加CCB本身刚度,其二是用于碰撞吸能。
随着对汽车上的乘员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及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测试程序中,64Kph 正面 40% 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已经成为必须程序,该试验程序要求试验车辆以 64Kph 的速度 40% 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因此对与ODB支架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市面上常见的ODB支架,要么刚度较强,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虽能保证一定的刚度要求,但吸能的效果差;要么刚度较弱,能够有效的通过变形进行吸能,但是其结构往往是整体溃变,溃变时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刚度;往往无法兼具吸能后仍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撑力的要求,难以实现吸能和刚性的矛盾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兼具吸能及足够刚性支撑力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包括顶板及位于顶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从第一侧板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且与第二侧板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到其靠近第二侧板的第二端逐渐变小,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中的溃变孔。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所述顶板的前端宽度小于其后端宽度,所述顶板连接第一侧板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小于顶板连接第二侧板的侧部的折弯角度,且第一侧板的折角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折角位置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从其中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板处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前端临近所述引导槽的第一端。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支撑槽的宽度由其前端至尾端逐渐变大。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顶板的长度,且它们从所述顶板的前端开始向后端延伸。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顶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前端设置有一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的前端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L形挡板的底板上形成一偏向第二侧板的V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位置对应的腰形孔。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位于折弯位置的长孔。
优选的,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中,所述引导槽的深度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变浅。
汽车CCB支架,包括上述任一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所述汽车CCB支架的主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板上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形成有加强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在顶板上形成有宽度不一且仅延伸到的侧板处的引导槽,使所述顶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的刚度小于另一侧的刚度,从而在ODB支架前端受力时,引导槽的第一端更容易变形,同时,溃变孔的存在使得引导槽的刚度降低,并且其倾斜状态也使引导槽更易变形,从而使前端区域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更容易溃变,因而ODB支架的前端区域整体向第一侧板的一侧变形进而吸收外部冲击力达到吸能作用,在支架整体的前端区域变形的同时,所述引导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降低顶板的后端区域的变形可能,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刚度,使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兼具了吸能和支撑刚度要求。
本方案的引导槽的深度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端的刚度,同时,第一侧板上的腰型孔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第一侧板的刚度,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支架的前端区域向第一侧板一侧的溃变。
L挡板的设计有效的增加了前端的刚度,避免因较小冲击就出现溃变的风险,同时L形挡板兼具了一定的吸能作用,进一步抵抗了外部冲击,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
支撑槽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引导槽前端区域的溃变过度的延伸到后端区域,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结构稳定性,有效的保证了支撑性。
侧板上的通孔便于进行组装,且可以不需要固定连接,方便在后续进行拆卸维修。
本方案的CCB支架上的支撑板能够有效的在溃变延伸到其前端时抵抗冲击力,从而分担ODB支架的受力大小,进一步降低ODB支架后端区域的变形风险,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立体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俯视图;
图 3是本发明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左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的右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汽车CCB支架的仰视图(图中仅显示了CCB支架的主梁的局部结构,隐去CCB支架的其他结构);
图7是本发明的汽车CCB支架的俯视图(图中隐去了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同时图中仅显示了CCB支架的主梁的局部结构,隐去CCB支架的其他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揭示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顶板1及位于顶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引导槽4,所述引导槽4从第一侧板2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3且与第二侧板3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41到其靠近第二侧板3的第二端42逐渐变小,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4中的溃变孔5,所述溃变孔5的宽度大于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并且,所述溃变孔5的第一端51呈现为向后倾斜的状态。
具体来说,如附图1所示,所述顶板1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优选的,所述顶板1包括依次衔接的顶平板部11、弧形折弯部12及斜板部13,所述引导槽4位于所述斜板部13的中间区域,所述引导槽4将所述斜板部13分割成前端区域131和后端区域132,并且所述前端区域131处形成有一梯形通孔14,所述引导槽4使所述顶板1靠近第一侧板2的一侧的刚度小于另一侧的刚度,从而在ODB支架前端受力时,所述引导槽4的第一端41更容易变形,同时,溃变孔5的存在使得引导槽4的刚度降低,并且其倾斜状态也使引导槽4的更易变形,从而使前端区域131靠近第一侧板2的一侧更容易溃变,因而ODB支架的前端区域整体向第一侧板2的一侧变形进而吸收外部冲击力达到吸能作用,在支架整体的前端区域变形的同时,所述引导槽4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断作用,降低顶板的后端区域132的变形可能,从而保证了后端区域的刚度,为ODB提供有效的支撑。
为了使前端区域131靠近第一侧板2的一侧更容易溃变,使所述引导槽4的深度由其第一端41到第二端42逐渐变浅,由于导引槽4的第一端41既宽由深,因此第一端41的槽壁与顶板的前端区域131和后端区域132的连接强度降低,从而更容易受力变形。
并且,所述顶板1的前端宽度小于其后端宽度,即斜板部13呈现为一前端窄、后端宽的梯形,所述弧形折弯部12的宽度与斜板部13的后端宽度相当;同时,所述顶板1连接第一侧板2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小于顶板1连接第二侧板3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对应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的弯折角度a小于第二侧板3的弯折角度b,且第一侧板2的折弯位置与所述第二侧板3的折弯位置临近,从而斜板部13及第二侧板3呈现为向第一侧板2侧倾斜的状态,在后续受到前端的冲击力时,前端冲击力对第一侧板2的分力大于前端冲击力对第二侧板3的分力,从而使第一侧板2相对第二侧板3更容易变形,即第一侧板2更容易溃变,进而有效的保证单侧溃变的发生。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侧板2的溃变发生,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侧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4位置对应的腰形孔21,所述腰型孔21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引槽4的第一端41的宽度,且其两端延伸到所述引导槽4的第一端41的两侧外,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一侧板2的刚度,并且在后续溃变时,能够将腰型孔21前端和后端的区域进行一定的隔断,避免冲击力传递到腰型孔21的后端造成进一步的溃变。
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所述顶板1可以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由板金加工工艺得到,或者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所述顶板1焊接成一体,并且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垂直于所述顶板1,它们与所述顶板1的衔接区域为圆角,且所述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的长度小于所述顶板1的长度,它们的前端外凸于所述顶板1的前端,它们的后端延伸到所述顶板1的弧形折弯部12处,同时,它们的后端的端面与所述底板1的顶平板部1保持90°左右的夹角,从而在将ODB支架组装到CCB支架的主梁上时,ODB支架后端能够有效的与主梁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契合,同时,有效实现ODB支架后端的限位。
另外,为了避免所述顶板1、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前端区域的刚性过小,在较小冲击力下就出现溃变,因此在,如附图2-附图4所示,所述顶板1、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的前端设置有一L形挡板7,所述L形挡板6与所述顶板1、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可以焊接,例如通过超声焊、激光焊、电焊等实现,当然,它们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L形挡板7的前端板73的中心位置形成有通孔74,所述通孔7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ODB支架与汽车的车身上,另一方面也是挡板便于溃变。所述挡板7的底板72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底部,并且所述底板72上形成一偏向第二侧板3的V形或U形缺口71即所述缺口71靠近第一侧板2一侧的部分75的宽度大于缺口71靠近第二侧板3一侧的部分76的宽度,从而,在受到较小的外力冲击时,靠近第一侧板2的部分能够给第一侧板2提供更大的支撑,因而改善第一侧板2的刚度,同时,L形挡板7能够给顶板1及第二侧板2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且可以通过其前端板73的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冲击能,有效的避免了在小冲击力情况下ODB支架就出现溃变。
为了进一步降低顶板1的前端区域131及第一侧板2溃变时,顶板的后端区域及腰型孔后端区域发生溃变的风险,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从其中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板1处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的前端临近所述引导槽4的第一端41,并且,所述支撑槽6的由其前端至尾端的宽度逐渐变大,从而支撑槽6起到加强筋的作用,避免顶板1的位于引导槽4后端的区域在冲击力作用下变形。
最后,如附图3、附图5所示,为了方便ODB支架与汽车CCB支架的主梁10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形成有位于折弯位置的长孔22、32,从而在后续组装时,可以采用插接的结构进行组装,实现可拆卸的连接,而不需要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进行组转,从而可以增加拆装的灵活性。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汽车CCB支架,如附图6所示,其包括上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40,所述单侧溃变ODB支架40设置在所述汽车CCB支架的主梁10上,并且所述汽车CCB支架的主梁10上设置有支撑板20,如附图7所示,所述支撑板20包括底板201,所述底板201的长度与满足其前端延伸接近所述ODB支架上的引导槽4,所述底板201为一向下倾斜的斜板,并且所述底板201的前端形成有一偏向所述ODB支架的第一侧板2的U形缺口203,所述底板201上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的一侧形成有加强筋202,所述加强筋202是所述底板201上形成的一凹槽。
如附图7所示,所述底板20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竖板204,所述竖板204具有一定的折角,且两个竖板204前端的间距小于其后端的间距,并且两个竖板204上可以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的长孔22、32位置对应的凸筋(图中未示出),从而在组装时,所述凸筋可以嵌入到所述长孔22、32中实现ODB支架的限定;当然所述ODB支架还可以与所述主梁10及支撑板20螺接或焊接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式连接。
如附图6所示,所述ODB支架40安装在所述主梁10上时,其架设在所述支撑板20上,且其顶平板部11贴合在主梁10的顶面,其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末端抵靠在所述横梁1的侧壁上,从而在所述ODB支架的溃变区域延伸到所述支撑板20时,所述支撑板20可以有效的分担所述ODB支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阻挡所述ODB支架的进一步溃变,有效的提高了后续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所述主梁10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撑板20两侧的Y形连接块30,所述Y形连接块焊接或螺接在所述主梁10上,其前端形成有连接孔301。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及位于顶板(1)两侧的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引导槽(4),所述引导槽(4)从第一侧板(2)处延伸靠近第二侧板(3)且与第二侧板(3)保持间隙,所述引导槽(4)的宽度由其靠近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41)到其靠近第二侧板(3)的第二端(42)逐渐变小,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引导槽(4)中的溃变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为一曲面板,且其后端高于前端,所述顶板(1)的前端宽度小于其后端宽度,所述顶板(1)连接第一侧板(2)的侧部的折弯角度小于顶板(1)连接第二侧板(3)的侧部的折弯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形成有一从其中部延伸到所述第一侧板(1)处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的前端临近所述引导槽(4)的第一端(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6)的宽度由前端至尾端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第一侧板(2)及第二侧板(3)的前端设置有一L形挡板(7),所述L形挡板(7)的前端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L形挡板(7)的底板上形成一偏向第二侧板(3)的V形缺口(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长度小于所述顶板(1)的长度,且它们从所述顶板(1)的前端开始向后端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4)位置对应的腰形孔(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形成有位于折弯位置的长孔(22、3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4)的深度由其第一端(41)到第二端(42)逐渐变浅。
10.汽车CCB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单侧溃变的ODB支架,所述汽车CCB支架的主梁(10)上设置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底板(201)上靠近第二侧板(3)的一侧形成有加强筋(202)。
CN201911134071.XA 2019-11-19 2019-11-19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Pending CN110834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4071.XA CN110834671A (zh) 2019-11-19 2019-11-19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4071.XA CN110834671A (zh) 2019-11-19 2019-11-19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4671A true CN110834671A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6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4071.XA Pending CN110834671A (zh) 2019-11-19 2019-11-19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46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920A (zh) * 2020-12-16 2021-04-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军用车辆抗爆炸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1A (zh) * 2013-05-07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
JP2015020441A (ja) * 2013-07-16 2015-02-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の設計方法
KR101519741B1 (ko) * 2013-11-25 2015-05-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칵핏 모듈용 가이드 마운팅 브라켓
CN106184408A (zh) * 2015-05-05 2016-12-0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具有溃缩功能的ccb支架
CN206384041U (zh) * 2016-11-28 2017-08-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07106646U (zh) * 2017-08-16 2018-03-1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与前围的连接支架
CN208469952U (zh) * 2018-05-23 2019-02-0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板横梁及车身
CN208615871U (zh) * 2018-08-17 2019-03-19 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
CN209505878U (zh) * 2018-12-29 2019-10-18 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侧围加强结构
CN211592724U (zh) * 2019-11-19 2020-09-29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1A (zh) * 2013-05-07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
JP2015020441A (ja) * 2013-07-16 2015-02-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の設計方法
KR101519741B1 (ko) * 2013-11-25 2015-05-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칵핏 모듈용 가이드 마운팅 브라켓
CN106184408A (zh) * 2015-05-05 2016-12-0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具有溃缩功能的ccb支架
CN206384041U (zh) * 2016-11-28 2017-08-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07106646U (zh) * 2017-08-16 2018-03-1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与前围的连接支架
CN208469952U (zh) * 2018-05-23 2019-02-05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地板横梁及车身
CN208615871U (zh) * 2018-08-17 2019-03-19 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吸能盒及防撞梁组件
CN209505878U (zh) * 2018-12-29 2019-10-18 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侧围加强结构
CN211592724U (zh) * 2019-11-19 2020-09-29 奇昊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920A (zh) * 2020-12-16 2021-04-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军用车辆抗爆炸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12677920B (zh) * 2020-12-16 2022-01-1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军用车辆抗爆炸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0664B (zh) 用于吸收小偏置碰撞力的车辆前部结构
US821060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06632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9204531B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8864198B2 (en) Tubular back beam for vehicle
EP1852331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103625554B (zh) 用于车身的增强单元
TW200426061A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305720B2 (ja) 大型車両の緩衝構造
JP6252572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1592724U (zh)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CN110834671A (zh) 单侧溃变的odb支架及汽车ccb支架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CN117529431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碰撞吸收元件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JP2009035233A (ja) 車体構造
JP5234324B2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KR101073953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JP5513904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7917852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KR20160077790A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CN214823642U (zh) 仪表板横梁组件和汽车
CN113978564B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CN220577365U (zh) 前机舱结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