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614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614A
CN110830614A CN201910680325.1A CN201910680325A CN110830614A CN 110830614 A CN110830614 A CN 110830614A CN 201910680325 A CN201910680325 A CN 201910680325A CN 110830614 A CN110830614 A CN 110830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ensing
electrode
electronic device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0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614B (zh
Inventor
文东珍
韩仁荣
韩惠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30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多个行电极和多个列电极,多个行电极包括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并且多个列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和第四长度的第一列电极和第二列电极。该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到行电极的端部的多个第一线、分别连接到列电极的端部的多个第二线以及分别连接到列电极的相对端部的多个第三线。第二长度和第四长度分别比第一长度和第三长度更长,并且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线至第三线彼此间隔开。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8月14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8- 009507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 其整体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电子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 括输入感测单元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由电信号激活。电子装置包括各种电子部件,诸如用于显示 图像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感测外部输入的输入感测单元。电子部件通过信号线 彼此电连接。
信号线的数量可根据电子部件的数量或操作环境而改变,并且信号线 可排列在预定的面板区的适当空间中以防止在电信号之间发生电气干扰。信 号线通过焊盘接收从外部提供的电信号。随着电子装置的操作速度或由电子 装置处理的数据量增加,需要增加信号线和焊盘的数量,而这可能使得更难 以防止电子部件或信号线之间的电气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防止了其输入灵敏度因电信号之间 的电气干扰而劣化的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并且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行电极。多个行电极包括在 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 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更长。电子装置还包括在第 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列电极。多个列电极包括在第一 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并且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和第四长度的第一 列电极和第二列电极。第四长度比第三长度更长。电子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 到行电极的端部的多个第一线、分别连接到列电极的端部的多个第二线以及 分别连接到列电极的相对端部的多个第三线。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线 至第三线彼此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电极的端部和第二行电极的端部沿第二 方向彼此对齐,并且第一列电极的相对端部和第二列电极的相对端部沿第一 方向彼此对齐。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和第二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行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和多个 第一桥接图案,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多个第一桥接图 案将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列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和多个 第二桥接图案,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并且多个第二桥接图 案布置在与第一桥接图案不同的层上并且将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第二线 和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和第二感测图案中的每个具有整体形 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布置在与第一桥接图案和第二桥接图案 中的一个相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基准线,基准线接收与第一线 至第三线的电压不同的电压。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基准线与第一线至第三 线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防护线,防护线接收与第一 线、第二线、第三线和基准线的电压不同的电压。防护线包括第一防护线、 第二防护线、第三防护线和第四防护线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防护线布置在彼 此相邻的第一线中的一个与第二线中的一个之间,第二防护线布置在基准线 与第一线中与基准线相邻的一个第一线之间,第三防护线布置在基准线与第 二线中与基准线相邻的一个第二线之间,并且第四防护线布置在行电极与第 二线中与行电极相邻的一个第二线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防护线与第一行电极的相对端部间隔开, 并且与第二行电极的相对端部相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单元、多个第一焊 盘、多个第二焊盘、多个第三焊盘和多个显示焊盘,显示面板单元显示图 像,多个第一焊盘分别连接到第一线,多个第二焊盘分别连接到第二线,多 个第三焊盘分别连接到第三线,并且多个显示焊盘连接到显示面板单元。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 开,显示焊盘介入在它们之间,并且分别布置在布置有显示焊盘的显示焊盘 区的两个相对侧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布置在布置有显示焊盘的 显示焊盘区的一侧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面对第一行电极的相对 端部和第二列电极的端部的凹口区与列电极和行电极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口区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 度之间的差异对应的长度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三长度与第四长度之间的差 异对应的宽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凹口区中不显示图像。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括电子面板和电子部 件,电子面板中限定有提供凹口区的凹口部,并且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电 子部件与凹口区重叠。电子面板包括第一行电极、第一列电极、第一感测 线、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第一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端部 和与端部相对并且与凹口部相邻的相对端部,第一列电极在与第一方向相交 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与凹口部相邻的端部和与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 第一感测线连接到第一行电极,第二感测线连接到第一列电极的端部,并且 第三感测线连接到第一列电极的相对端部。第一感测线连接到第一行电极的 端部,并且在平面图中与第二感测线和第三感测线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感测线的至少一部分与凹口部相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感测线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行电极的相对 端部相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线和第二感测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和多个第一 桥接图案,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并且多个第一桥接图案将 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第一列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和多个第二桥接 图案,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并且多个第二桥接图案布置在 与第一桥接图案不同的层上并且将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第一感测线和第 一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的层上,并且第二感测线和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 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线和第一感测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 整体形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线覆盖第一感测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 至少一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基础衬底,并且基础衬底包括 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面对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 此面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三侧 和第四侧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凹口部连接到第一侧和第四侧,第一侧具有比 第二侧更短的长度,并且第四侧具有比第三侧更短的长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部件包括成像部件、声音输出部件、光感 测部件和热感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括电子面板和电子部 件,电子面板中限定有提供凹口区的凹口部。电子面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 面板单元和布置在显示面板单元上的输入感测单元。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 电子部件与凹口区重叠。输入感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感测 线和第二感测线,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与凹口部相邻的端部 和与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第二电极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 且包括与凹口部相邻的端部和与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第一感测线连接到第 一电极,并且第二感测线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一感测线与凹口部间隔开,第 一电极介入在它们之间,并且第二感测线布置在凹口部与第二电极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三感测线,第三感测线连接 到第二电极。第三感测线与凹口部间隔开并且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相对端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感测线至第三感测 线彼此不重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感测线和第二感测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多个显示面板焊盘、第一焊 盘、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多个显示面板焊盘连接到显示面板单元,第一焊 盘连接到第一感测线,第二焊盘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并且第三焊盘连接到第 三感测线。第一焊盘至第三焊盘布置在布置有显示面板焊盘的区的一侧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多个显示面板焊盘、第一焊 盘、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多个显示面板焊盘连接到显示面板单元,第一焊 盘连接到第一感测线,第二焊盘连接到第二感测线,并且第三焊盘连接到第 三感测线。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显示面板 焊盘介入在它们之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概念的 上述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明确,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电子面板的一 些元件的平面图;
图5A和图5B是各自示出电子面板的区的放大平面图;
图6A和图6B是各自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电子 面板的区的剖面图;
图7A是示出图3的区AA'的平面图;
图7B是沿图3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8A和图8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电子面板的平 面图;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 图;
图9B是示出图9A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 视图;以及
图10B是示出图10A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加全面 的描述。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理解,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 可直接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有中间元件。
应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 件、部件、区、层和/或者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者部分 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者部分 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者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 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者部分可被称 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者部分。
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beneath)”、“下方(below)”、“下 (lower)”、“上方(above)”、“上(upper)”等可在本文中为了描述 的便利而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 系。应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装置在使用 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 件或者特征“下方(below)”或“下面(beneath)”的元件将随后被取向 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包含上方和下方的 取向这两者。装置可以其它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取向),并且 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被相应地解释。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仅出于描述具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 不旨在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 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该(the)”也旨在包 括复数形式。
在本文中参照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理想化实施方式(和中间结构) 的示意图的剖面图对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由此,由例如 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结果所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是可预期的。因此, 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本文中所示出的区的具体 形状,而是包括由例如通过制造而导致的形状上的偏差。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A、图1B和图2对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 式进行描述。
电子装置ED可通过施加到其上的电信号选择性地被激活。各种电子装 置可用作电子装置ED。例如,电子装置ED可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计算机、智能电视、智能电话等中的一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 置ED可为智能电话,如图1A中所示。
电子装置ED可在显示表面IS上显示图像IM。显示图像IM的显示表 面IS可对应于电子装置ED的前表面,并且可对应于窗构件WM的前表面 IS。在下文中,电子装置ED的显示表面或前表面以及窗构件WM的前表面 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像IM可为视频图像或静止图像。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元件的前表面或顶表面以及后表面或底 表面可基于图像IM的显示方向来区分开。前表面和后表面可在第三方向 DR3上彼此相对,并且与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每个垂直的方向可平行于第 三方向DR3。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在第三方向DR3上的距离可对应于显 示面板的在第三方向DR3上的厚度。
电子装置ED的前表面可划分为透射区TA和边框区BZA。电子装置 ED的前表面可基本上由窗构件WM的前表面IS限定。在下文中,电子装 置ED的前表面和窗构件WM的前表面IS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IS表示。
透射区TA可为显示图像IM的区。图像IM可通过透射区TA提供给用 户。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射区TA被示出为具有带圆角的矩形形状。 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射区TA的形 状可被不同地改变。
边框区BZA可与透射区TA相邻布置。边框区BZA可具有预定颜色。 边框区BZA可包围透射区TA。相应地,透射区TA的形状可基本上由边框 区BZA限定。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边框区BZA可与透射区TA的侧面区中的一个相邻布置,或者可被省略。 本发明概念不限于电子装置ED的特定结构,并且电子装置ED的结构可被不同地改变。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边框区BZA可包括与相邻部相比朝向透射区 TA突出的至少一个部分。相应地,透射区TA可包括与相邻部相比相对凹 陷的部分。
模块孔EMH可布置在边框区BZA的突出的部分中。类似于透射区 TA,模块孔EMH可为光学透明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示 出了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模块孔EMH。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在电子 装置ED中,模块孔EMH可用于感测外部光或热,或者用于获得对象的图 像。模块孔EMH可与包括在将在下面描述的电子模块EM中的元件中的至 少一个重叠。
电子装置ED可感测从外部提供的用户的输入TC。用户的输入TC可 包括各种类型的外部输入,诸如用户身体的一部分、光、热或压力。在本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用户的输入TC可通过用户的手输入到前表面IS,如图 1A中所示。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 上所述,用户的输入TC可以以各种形式提供。此外,根据电子装置ED的 结构,电子装置ED可感测通过电子装置ED的侧表面或后表面施加的用户 的输入TC。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户可通过电子装置ED的侧表 面或后表面施加输入TC,而不是通过前表面IS施加输入TC。
电子装置ED可激活显示表面IS以激活图像IM并感测外部输入TC。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被示出为提供在显示图 像IM的透射区TA中。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 方式中,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可提供在边框区BZA中或显示表面IS 的所有区中。
参照图1B和图2,电子装置ED可包括显示装置DD、电子模块EM、 电源模块PM、支架BRK和外壳EDC。电子模块EM也可称为电子部件。 在图1A和图1B中,为了示出的便利,以简化的方式示出了电子装置ED 的元件。
显示装置DD可包括窗构件WM和电子面板EP。如图1A中所示,窗 构件WM可构成电子装置ED的外部。窗构件WM可为保护电子装置ED 的内部元件免受外部冲击的元件,并且基本上用作电子装置ED的显示表面 IS。
电子面板EP可布置在窗构件WM的后表面上。电子面板EP可显示图 像IM并感测外部输入TC。电子面板EP可包括显示面板单元DPU和输入 感测单元ISU。显示面板单元DPU也可称为显示面板电路或显示面板。输 入感测单元ISU也可称为输入感测部件、输入传感器或输入感测电路。显 示面板单元DPU可为生成图像IM的元件。由显示面板单元DPU生成的图像IM可通过透射区TA显示在显示表面IS上,并且可由用户识别到。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感测从电子装置ED的外部施加的外部输入TC。 如上所述,输入感测单元ISU可感测提供给窗构件WM的外部输入TC。
外壳EDC可联接到窗构件WM。外壳EDC可限定电子装置ED的外 部。外壳EDC可联接到窗构件WM以限定内部空间。
外壳EDC可由具有相对高硬度的材料形成或包括具有相对高硬度的材 料。例如,外壳EDC可包括多个框架和/或板,而框架和/或板中的每个由 玻璃、塑料和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外壳EDC可保护包含在内部空 间中的构成电子装置ED的元件免受外部冲击。构成电子装置ED的若干元 件可包含在外壳EDC的内部空间中。
支架BRK可与显示装置DD和/或外壳EDC组合以将电子装置ED的内 部空间划分成至少两个空间。支架BRK可提供用于容纳其它部件的空间。 另外,支架BRK可支承并紧固显示装置DD,以使得防止显示装置DD振 动。支架BRK可具有连接孔,该连接孔形成为具有与电子模块EM的形状 对应的形状并且用于紧固电子模块EM。支架BRK可包括金属构件或塑料构件。尽管电子装置ED被示出为仅具有一个支架BRK,但是本发明概念 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ED可包括多个支架 BRK。
电源模块PM可向电子装置ED供给电力。电源模块PM可包括电池模 块。
电子模块EM可包括母板和安装在母板上并且用于操作电子装置ED的 各种功能模块。母板可通过连接件电连接到显示装置DD。此处,母板可包 括刚性类型的印刷电路板。
电子模块EM可直接安装在电连接到电子面板EP的母板上。在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电子模块EM可安装在单独的衬底上,并且可通过连接件电连 接到母板。此处,母板可包括刚性类型的印刷电路板。
电子模块EM可包括控制模块10(也称为控制电路)、无线通信模块 20(例如,无线收发器)、图像输入模块30、声音输入模块40(例如,麦 克风)、声音输出模块50(例如,扬声器)、存储器60、外部接口70、发 光模块80、光接收模块90和相机模块100。在本文中,术语模块和部件可 互换地使用,并且每个模块/部件可使用电子电路来实现。在示例性实施方 式中,至少一个模块未安装在母板上并且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到母板。图 1B中公开的电子模块EM可为无线通信模块20、图像输入模块30、声音输 入模块40、声音输出模块50、发光模块80、光接收模块90和相机模块100 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模块10可控制电子装置ED的整体操作。控制模块10可为例如微 处理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D可在控制模块10的控制下激 活或停用。控制模块10可基于从显示装置DD接收到的触摸信号来控制图 像输入模块30、声音输入模块40和声音输出模块50。
无线通信模块20可经由例如蓝牙(BLUETOOTH)或Wi-Fi向另一终 端输送无线信号和从另一终端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模块20可经由通信 线输送和接收语音信号。无线通信模块20可包括配置成调制和输送待输送 的信号的输送器22以及配置成解调待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器24。
图像输入模块30可处理图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在显示装置DD上显 示的图像数据。声音输入模块40可接收在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中由 麦克风获得的外部声音信号,且然后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子语音数 据。声音输出模块50可转换从无线通信模块20接收或储存在存储器60中 的声音数据,并且将经转换的声音数据输出到外部。
外部接口70可用作连接到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卡插槽 (例如,存储卡或SIM/UIM卡)等的接口。
发光模块80可生成并输出光。发光模块80可发射红外光。发光模块8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装置。光接收模块90可感测红外光。当入射 到其上的红外光具有高于基准值的强度时,光接收模块90可被激活。光接 收模块90可包括CMOS传感器。从发光模块80发射的红外光可被外部对 象(例如,用户的手指或脸)反射,并且可被光接收模块90接收。相机模 块100可用于获得外部对象的图像。
电子模块EM可接收通过模块孔EMH输送的外部输入,或者可通过模 块孔EMH提供输出。电子模块EM可为图2中所示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电子模块EM可为相机、扬声器或光或热感测传感器。电子模块EM 可感测通过模块孔EMH接收到的外部对象上的信号,并且通过模块孔 EMH向外部提供声音信号(例如,语音)。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模块EM可包括图2中所示的模块中的至 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ED还可包括布置在电子 模块EM与电子面板EP之间的透明构件。透明构件可为允许通过模块孔 EMH传送的外部输入穿过透明构件并且被传送到电子模块EM的光学透明 膜。透明构件可附接到电子面板EP的后表面,或者可在没有附加的粘合层 的情况下布置在电子面板EP与电子模块EM之间。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 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ED的结构可以被不同地改变,并且本发明概念不限 于电子装置ED的特定结构。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分解透视图。例如,图3是示出显 示装置DD的分解透视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DD进行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图1B和图2描述的元件 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除了上述窗构件WM和电子面板EP以外,显示装置DD还可包括主电 路板MCB、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
如上所述,窗构件WM可包括前表面,该前表面包括光学透明的透射 区TA和与透射区TA相邻的边框区BZA。窗构件WM可对应于图2中所 示的窗构件WM,并因此,将省略其进一步详细描述。
电子面板EP可提供包括有源区AA和外围区NAA的前表面IS1。电子 面板EP可根据电信号来激活有源区AA。电子面板EP可包括当在平面图中 观察时彼此分离的有源区AA和外围区NAA。有源区AA可为根据电信号 激活的区。透射区TA可至少与有源区AA的整个区域重叠。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源区AA可为用于显示图像IM(例如,参 见图1A)并且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例如,参见图1A)的区。然而,本 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源区AA可被划分为用 于显示图像IM的区和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的另一区。
外围区NAA可为用边框区BZA覆盖的区。外围区NAA可与有源区 AA相邻。外围区NAA可包围有源区AA。用于驱动有源区AA的驱动电 路、驱动线或焊盘可布置在外围区NAA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焊盘PD布置在外围区NAA中。焊盘PD 可排列成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焊盘PD 可包括多个显示面板焊盘和多个输入感测焊盘。
显示面板焊盘可联接到第一电路板CB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 示面板焊盘用第一电路板CB1覆盖,并且为了示出的便利,由阴影图案示 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焊盘不被第一电路板CB1覆盖,并且 可联接到第二电路板CB2。输入感测焊盘可排列在两个单独的区中,并且 联接到第一电路板CB1的焊盘可布置在两个单独的区之间。
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可联接到焊盘PD,并且可电连接 到电子面板EP。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可连接到彼此不同的焊 盘PD。
第一电路板CB1可连接到显示面板焊盘。第一电路板CB1可为柔性电 路板。第一电路板CB1可通过显示面板焊盘电连接到电子面板EP的显示面 板单元DPU(例如,参见图2)。
第二电路板CB2可连接到输入感测焊盘。第二电路板CB2可为柔性电 路板。第二电路板CB2可通过输入感测焊盘电连接到电子面板EP的输入感 测单元ISU(例如,参见图2)。
第二电路板CB2可包括第一电路部P1、第二电路部P2和第三电路部 P3。第一电路部P1和第二电路部P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并 且可分别连接到排列在两个经划分的区中的输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 (例如,参见图4A)。由于第二电路板CB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电路部 P1和第二电路部P2,因此第二电路板CB2可有效地联接到排列在两个经划 分的区中的输入感测焊盘中的每个。
第三电路部P3可在与第一电路部P1和第二电路部P2的延伸方向相反 的方向上延伸。第三电路部P3可联接到主电路板MCB。连接到主电路板 MCB的连接件还可布置在第三电路部P3中。由于第二电路板CB2包括第 三电路部P3,因此第二电路板CB2可有效地联接到主电路板MCB。
主电路板MCB可包括用于驱动电子面板EP的各种驱动电路或用于供 给电力的连接件。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板CB2中的每个可联接到主 电路板MCB。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面板EP可通过一个主电路板 MCB有效地控制。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根据本发明概念 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面板EP中,输入感测单元ISU和显示面板单元DPU可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主电路板MCB,或者第一电路板CB1和第二电路 板CB2中的一个未连接到主电路板MCB。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面板EP可以使有源区AA和外围区NAA 面对窗构件WM并且处于平坦状态的方式组装。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 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面板EP的外围区NAA可为部分弯 曲的。此处,外围区NAA的一部分可面对电子装置ED的后表面,并且可 减小边框区BZA在电子装置ED的前表面中的面积。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电子面板EP可以使有源区AA的一部分处于弯曲状态的方式组装。在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外围区NAA可从电子面板EP中省略。
电子面板EP可以使有源区AA在平面图中具有非规则形状的方式配 置。有源区AA的形状可为电子面板EP的平面形状,并且可根据构成电子 面板EP的元件的排列或布置而进行各种设计。
例如,与其它边缘区相比,在电子面板EP的边缘区中,凹口部NT可 被限定为具有凹陷的形状。相应地,有源区AA可被限定为具有至少部分凹 陷的形状。
在图3中,凹口部NT被示出为限定在电子面板EP的右上区中。例 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面板EP可具有由第一侧S1、第二侧S2、第三侧S3、第四侧S4和限定凹口部NT的多个边缘限定的多边形形 状。
第一侧S1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第二侧S2可为与第一侧S1平行 并且与第一侧S1相对的边缘。当在第一方向DR1上测量时,第二侧S2可 比第一侧S1更长。
第三侧S3可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可将第一侧S1的端部连接 到第二侧S2的端部。第四侧S4可与第三侧S3平行,并且可将凹口部NT 连接到第二侧S2的相对端部。第四侧S4可为与第三侧S3相对的边缘。当 在第二方向DR2上测量时,第四侧S4可比第三侧S3更短。
凹口部NT可将第一侧S1的相对端部连接到第四侧S4。凹口部NT可 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凹口侧N1和第二凹口侧N2。
第一凹口侧N1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可连接到第四侧S4。第 一凹口侧N1可与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平行,并且可与第二侧S2的一部 分相对。
第二凹口侧N2可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可连接到第一侧S1的 相对端部。第二凹口侧N2可与第三侧S3和第四侧S4平行,并且可与第三 侧S3的一部分相对。
凹口部NT可为通过部分地去除包括第二侧S2和第三侧S3的矩形面板 而限定的部分。相应地,第一凹口侧N1可具有与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之 间的长度差基本上相等的长度。另外,第二凹口侧N2可具有与第三侧S3 和第四侧S4之间的长度差基本上相等的长度。
与凹口部NT相邻的区可被称为凹口区NTA。凹口区NTA可具有矩形 形状或四边形形状,其长度(例如,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基本上等于第 一凹口侧N1的长度并且其宽度(例如,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基本上等 于第二凹口侧N2的宽度。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由凹口部NT限定的凹口 区NTA可为与模块孔EMH和电子模块EM(例如,参见图2)重叠的区。
由于电子模块EM布置成与凹口区NTA重叠,因此可防止或减少电子 模块EM与电子面板EP的元件(例如,信号线或像素)之间的电气干扰。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电子模块EM为相机模块的情况下,电子模 块EM可布置在凹口区NTA中,并且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不与电子面板EP的元件重叠。相应地,可在不增加边框区BZA的面积的情况下有效地获得对象的图像。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电子面 板的一些元件的平面图。图5A和图5B是各自示出电子面板的区的放大平 面图。图4A是示出显示面板单元DPU的平面图,并且图4B是示出输入感 测单元ISU的平面图。图5A示出了图4B的区“XX”,并且图5B示出了 图4B的区域“YY”。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A至图5B对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 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3描述的元件可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如图4A中所示,显示面板单元DPU可包括多个信号线GL、DL和 PL、多个像素PX、电源图案VDD和多个显示面板焊盘DPD。构成显示面 板单元DPU的元件可布置在基础衬底BS上。为了示出的便利,在图4A中 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像素PX和连接到该像素PX的信号线GL、DL和PL 的电路结构。
基础衬底BS可提供包括第一区AA1和第二区NAA1的前表面IS1。第 一区AA1可为布置有像素PX的区,并且可具有由电子面板EP和凹口部 NT的边缘(例如,S1、S2、S3和S4)限定的形状。相应地,在示例性实 施方式中,像素PX不布置在凹口区NTA中。第一区AA1可对应于有源区 AA(例如,参见图3),并且第二区NAA1可对应于外围区NAA(例如, 参见图3)。
信号线GL、DL和PL可包括扫描线GL、数据线DL和电源线PL。扫 描线GL可用于将扫描信号输送到像素PX。像素PX的导通/关断操作可通 过扫描信号来控制。数据线DL可用于将数据信号输送到像素PX。像素PX 可响应于数据信号来发射光。电源线PL可用于将电源信号(在下文中为第 一电源信号)输送到像素PX。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PX还可连接到其它信号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像素PX可排列在第一区AA1中。在图4A 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多个像素PX中的一个的电路结构。像素PX可包括第一 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和发光元件EE。第一 薄膜晶体管TR1可为配置成控制像素PX的导通/关断操作的开关装置。第 一薄膜晶体管TR1可响应于要通过扫描线GL输送的扫描信号来输送或阻断通过数据线DL输送的数据信号。
电容器CP可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电源线PL。电容器CP可 用于储存电荷,并且储存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可通过从第一薄膜晶体管 TR1输送的数据信号与施加到电源线PL的第一电源信号之间的电压差来确 定。
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和发光 元件EE。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根据储存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来控制 流过发光元件EE的驱动电流。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导通时间可根据储存 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来确定。在导通时间期间,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 将通过电源线PL传送的第一电源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EE。
发光元件EE可根据电信号而生成光或控制光量。发光元件EE可包括 例如有机发光元件、量子点发光元件、电泳元件或电润湿元件。
发光元件EE可连接到电源端子VSS以接收与通过电源线PL提供的第 一电源信号不同的电源信号(在下文中为第二电源信号)。从第二薄膜晶体 管TR2提供的电信号与第二功率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可确定流过发光元件EE 的驱动电流的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发光元件EE生成的光的强度可由 驱动电流的量来确定。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 式中,各种电子元件可排列在像素PX中。
电源图案VDD可布置在外围区NAA中。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 源图案VDD可联接到多个电源线PL。相应地,相同的功率信号(例如, 第一功率信号)可提供给多个像素PX。
显示面板焊盘DPD可布置在外围区NAA中。如上所述,第二电路板 CB2(例如,参见图3)可通过显示面板焊盘DPD电连接到显示面板单元 DPU。显示面板焊盘DPD可连接到与像素PX连接的信号线中的一个。例 如,显示面板焊盘DPD可包括连接到数据线DL的焊盘PDD1和连接到电 源图案VDD的焊盘PDD2。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焊盘DPD还可包括连接到扫描线GL的焊盘或连接 到其它信号线的焊盘。
参照图4B,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布置在基础衬底BS上。输入感测单 元ISU可布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上或者布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与基础 衬底BS之间,或者可与显示面板单元DPU间隔开,基础衬底BS介入在它 们之间。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SE1、多个第二感测电极 SE2、多个线L1、L2、L3、L41、L42、L51、L52和L53以及多个输入感测 焊盘TPD1和TPD2。输入感测焊盘TPD1可包括焊盘T1、T41、T44、T51 和T54。输入感测焊盘TPD2可包括焊盘T2、T3、T42、T43、T52、T53和 T55。
第一感测电极SE1和第二感测电极SE2可布置在第一区AA2中。第一 区AA2可与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第一区AA1重叠,并且可对应于电子面 板EP的有源区AA。线L1、L2、L3、L41、L42、L51、L52和L53以及输 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可布置在第二区NAA2中。如上所述,输入感测 焊盘TPD1和TPD2可包括布置在独立的区中的第一感测焊盘组(包括输入 感测焊盘TPD1)和第二感测焊盘组(包括输入感测焊盘TPD2)。第二区 NAA2可与显示面板单元DPU的第二区NAA1重叠,并且可对应于电子面 板EP的外围区NAA。
第一感测电极SE1中的每个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第一感测电极 SE1可在第二方向DR2上排列。第一感测电极SE1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第 一感测图案SP1和多个第一桥接图案BP1。第一桥接图案BP1中的每个可 连接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一感测图案SP1。例如,第一个 第一感测电极SE1可在第二方向DR2上排列在第二个第一感测电极SE1上 方,第二个第一感测电极SE1可在第二方向DR2上排列在第三个第一感测 电极SE1上方等等。
第一感测电极SE1可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R2 上排列的多个行电极H1和H2。行电极H1和H2可包括第一行电极H1和 第二行电极H2。
第一行电极H1可为作为第一感测电极SE1中的一个并且布置在第三侧 S3与第二凹口侧N2之间的感测电极。例如,第一行电极H1可包括在第三 侧S3与第二凹口侧N2之间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感测图 案SP1。第一行电极H1的两个相对端部中的一个可面对凹口区NTA。当在 第一方向DR1上观察时,第一行电极H1可与凹口区NTA重叠。第一线L1 可与凹口区NTA在第一方向DR1上间隔开,第一行电极H1介入在它们之 间。
第二行电极H2可为作为第一感测电极SE1中的一个并且布置在第三侧 S3与第四侧S4之间的感测电极。例如,第二行电极H2可包括在第三侧S3 与第四侧S4之间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感测图案SP1。在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第一方向DR1上观察时,第二行电极H2不与凹 口区NTA重叠。
第一行电极H1和第二行电极H2可具有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不同的 长度。第一行电极H1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可小于第二行电极H2的 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在第一方向DR1上测量的第一行电极H1和第 二行电极H2的长度之间的差异可基本上对应于第一凹口侧N1的在第一方 向DR1上的长度或凹口区NTA的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
第一行电极H1可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对的端部H1E1(在下 文中为第一左端)和相对端部H1E2(在下文中为第一右端)。第一左端 H1E1可与第三侧S3相邻,并且第一右端H1E2可与第二凹口侧N2相邻。 第一右端H1E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面对凹口区NTA。
第二行电极H2可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对的端部H2E1(在下 文中为第二左端)和相对端部H2E2(在下文中为第二右端)。第二左端 H2E1可与第三侧S3相邻,并且第二右端H2E2可与第四侧S4相邻。在本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电极H1被示出为单个感测电极。然而,本发明 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增加第一行电极H1的数量,以使得第一行电极H1占据与凹口区NTA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宽度 对应的区(例如,第二凹口侧N2的长度)。第二感测电极SE2中的每个可 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第二感测电极SE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第 二感测电极SE2可排列成与第一感测电极SE1相交。第二感测电极SE2可 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和多个第二桥接图案BP2。第二桥接图案BP2 中的每个可连接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二感测图案SP2。例 如,第一个第二感测电极SE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在第二个第二感测 电极SE2的左边,第二个第二感测电极SE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排列在第 三个第二感测电极SE2的左边等等。
第二感测电极SE2可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R1 上排列的多个列电极V1和V2。例如,列电极V1和V2中的每个可包括在 第二方向DR2上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感测图案SP2。列电极V1和V2可包 括第一列电极V1和第二列电极V2。
第一列电极V1可为作为第二感测电极SE2中的一个并且布置在第一凹 口侧N1与第二侧S2之间的感测电极。第一列电极V1的两个相对端部中的 一个可面对凹口区NTA。当在第二方向DR2上观察时,第一列电极V1可 与凹口区NTA重叠。
第二列电极V2可为作为第二感测电极SE2中的一个并且布置在第一侧 S1与第二侧S2之间的感测电极。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第二方向DR2 上观察时,第二列电极V2不与凹口区NTA重叠。
第一列电极V1和第二列电极V2可具有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不同的 长度。第一列电极V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可小于第二列电极V2的 在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在第二方向DR2上测量的第一列电极V1和第 二列电极V2的长度之间的差异可基本上对应于第二凹口侧N2的在第二方 向DR2上的长度或者凹口区NTA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宽度。
第一列电极V1可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对的端部V1E1(在下 文中为第一上端)和相对端部V1E2(在下文中为第一下端)。第一上端 V1E1可与第一凹口侧N1相邻,并且第一下端V1E2可与第二侧S2相邻。 第一上端V1E1可在第二方向DR2上面对凹口区NTA。
第二列电极V2可包括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相对的端部V2E1(在下 文中为第二上端)和相对端部V2E2(在下文中为第二下端)。第二上端 V2E1可与第一侧S1相邻,并且第二下端V2E2可与第二侧S2相邻。
线L1、L2、L3、L41、L42、L51、L52和L53可将第一感测电极SE1 和第二感测电极SE2连接到输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线L1、L2、 L3、L41、L42、L43、L51、L52和L53可包括多个第一线L1、多个第二线 L2、多个第三线L3、多个电源线L41、L42和L43以及多个防护线L51、L52和L53。
第一线L1可将第一感测电极SE1连接到第一感测焊盘T1。第一感测 焊盘T1可布置在第一输入感测焊盘TPD1的组中。第一线L1可连接到第一 感测电极SE1的端部,以通过第一感测焊盘T1将电信号传送到第一感测电 极SE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左端H1E1和第二左端H2E1可分别 连接到第一线L1。在本文中,当线提供与相对于基准线描述的其它线的电 压不同的电压时,线可被称为基准线。
第二线L2可将第二感测电极SE2连接到第二感测焊盘T2。第二感测 焊盘T2可布置在第二输入感测焊盘TPD2的组中。第二线L2可连接到第二 感测电极SE2的端部以通过第二感测焊盘T2将电信号传送到第二感测电极 SE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上端V1E1和第二上端V2E1可分别连 接到第二线L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感测电极SE2也可连接到第三线L3。第 三线L3可将第二感测电极SE2连接到第三感测焊盘T3。第三感测焊盘T3 可布置在第二输入感测焊盘TPD2的组中。第三线L3可连接到第二感测电 极SE2的相对端部,并且可通过第三感测焊盘T3将电信号传送到第二感测 电极SE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下端V1E2和第二下端V2E2可分 别连接到第三线L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线L2和第三线L3连接到长度比第一 感测电极SE1的长度更长的第二感测电极SE2,因此可防止灵敏度由于第 一区AA2的电阻的增加而降低。相应地,输入感测单元ISU可配置成在整 个有源区AA中提供均匀的灵敏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 SE1的第一线L1不与连接到第二感测电极SE2的第二线L2和第三线L3重 叠。参照图5A和图5B,只有第二线L2可布置在与凹口区NTA相邻的区 中,而不是第一线L1。第一感测电极SE1可通过第一左端H1E1和第二左 端H2E1连接到第一线L1。第一右端H1E2和第二右端H2E2可与第一区AA2相邻,但是可不连接到第一线L1或任何其它信号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凹口部NT中,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可在平 面图中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不重叠。相应地,可防止或减少当第一线L1和 第二线L2彼此重叠时可能发生的电气干扰。此外,可防止或减少在第一线L1与第二线L2之间发生的寄生电容以及第一感测电极SE1与第二感测电极 SE2之间可能发生在提供有凹口部NT的区中的噪声。相应地,可改善输入 感测单元ISU的灵敏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线L1不穿过凹口部NT。尽管由于凹口部 NT,多个行电极H1和H2可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长度,但是第一线L1可 以以基本上相同的形状连接到行电极H1和H2。即使当第一行电极H1和第 二行电极H2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时,第一线L1也可连接到第一行电极H1 和第二行电极H2的在第二方向DR2上对齐的相应的侧端,并因此,为了 与具有相对短的长度的第一行电极H1连接,可防止信号线的长度增加。相 应地,尽管电子面板EP具有凹口部NT,但是第一感测电极SE1可稳定地 连接到第一线L1。
电源线L41、L42和L43可向输入感测单元ISU提供基础电压。在本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电源线L41、L42和L43可提供接地电压。电源线L41、 L42和L43可包括分别连接到不同的焊盘的第一电源线L41、第二电源线 L42和第三电源线L43。
第一电源线L41和第二电源线L42可沿基础衬底BS的边缘布置。例 如,第一电源线L41可沿第三侧S3延伸,并且可连接到第一电源焊盘 T41。第一电源焊盘T41可包括在第一输入感测焊盘TPD1的组中。第二电 源线L42可连接到第二电源焊盘T42,并且可沿第一侧S1、第二凹口侧 N2、第一凹口侧N1和第四侧S4延伸。第二电源焊盘T42可包括在第二输 入感测焊盘TPD2的组中。第三电源线L43可布置在第二侧S2附近,可沿 第三线L3延伸,并且可连接到第三电源焊盘T43。第三电源焊盘T43可包 括在第二输入感测焊盘TPD2的组中。
防护线L51、L52和L53可彼此屏蔽相邻的信号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可减少在传送不同信号的相邻信号线之间发生的寄生电容,从而可防止 或减少噪声。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防护线L51、L52和L53可包括连接到不同的 焊盘的第一防护线L51、第二防护线L52、第三防护线L53、第四防护线 L54和第五防护线L55。
第一防护线L51可布置在第一电源线L41与第一线L1之间。例如,第 一防护线L51可布置在第一线L1的最左边的第一线(例如,连接到第一行 电极H1的第一线L1)与第一电源线L41之间。第一防护线L51可接收与 提供给连接到第一行电极H1的第一线L1和第一电源线L41中的每个的电 压不同的电压。相应地,可在连接到第一行电极H1的第一线L1与第一电 源线L41之间防止或减少电气干扰。
第二防护线L52可布置在第二电源线L42与第二线L2之间。例如,第 二防护线L52可布置在第二线L2的最右边的第二线(例如,连接到第二列 电极V2的最左边的第二列电极的第二线)与第二电源线L42之间。第二防 护线L52可接收与提供给第二线L2和第二电源线L42中的每个的电压不同 的电压。相应地,可在第二线L2与第二电源线L42之间防止或减少电气干 扰。
第三防护线L53可布置在第三电源线L43与第三线L3之间。例如,第 三防护线L53可布置在第三线L3的最下边的第三线(例如,连接到第二列 电极V2的最左边的第二列电极的第三线)与第三电源线L43之间。第三防 护线L53可接收与提供给第三线L3和第三电源线L43中的每个的电压不同 的电压。相应地,可在第三线L3与第三电源线L43之间防止或减少电气干 扰。
第四防护线L54可布置在第一线L1与第三线L3之间。例如,第四防 护线L54可布置在第一线L1的最右边的第一线与第三线L3的最左边的第 三线之间。第四防护线L54可接收与提供给彼此相邻的第一线L1和第三线 L3的电压不同的电压。相应地,可在相邻的第一线L1与第三线L3之间防 止或减少电气干扰。
第五防护线L55可布置在第二线L2与感测电极SE1和SE2之间。例 如,第五防护线L55可沿第四侧S4延伸,并且可布置在第二行电极H2的 相对端部H2E2与第二线L2的最左边的第二线之间。第五防护线L55可用 作感测电极SE1和SE2与第二线L2之间的电屏蔽元件,并且可防止或减少 感测电极SE1和SE2与第二线L2之间的电气干扰。
输入感测焊盘可被分类为由图4B中的虚线描绘并且提供有显示面板焊 盘DPD的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组TPD1和TPD2。由于输 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布置在两个独立的区中,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可 防止信号线的长度和设计复杂性增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到感测电极SE1和SE2的第一线L1、第二 线L2和第三线L3可布置成彼此间隔开。第一线L1可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 SE1的端部。信号线可设计成与第一行电极H1的与凹口部NT相邻的相对 端部H1E2断开。
相应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线L1不与 第二线L2和第三线L3重叠。由于第一线L1设计成在平面图中与第二线 L2和第三线L3间隔开,因此可抑制可能在凹口部NT中发生的信号线之间 的电气干扰,并且其结果,可防止或减少噪声。相应地,尽管凹口部NT提 供在输入感测单元ISU中,但是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具有改善的感测属 性。
图6A和图6B是各自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的电子面板的区的剖面图。例如,图6A和图6B的剖面图中的每个示出了 沿图5A的线I-I'截取的区。为了示出和描述的便利,在图6A和图6B中简 要地示出了显示面板单元DPU。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A和图6B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的显示面板单元DPU进行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5B 描述的元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在图6A中所示的输入感测单元ISU中,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可布置 在相同的层上。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可布置在与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 二感测图案SP2相同的层上,并且可分别连接到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二 感测图案SP2。
第一线L1可布置在绝缘层IOL上,并且可连接到第一感测图案SP1。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线L1和第一感测图案SP1可具有整体形状。 例如,第一线L1和第一感测图案SP1可彼此连接以形成单体。
第一桥接图案BP1和第二桥接图案BP2可布置在不同的层上。在本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图案BP1可与第二桥接图案BP2垂直地间隔 开,绝缘层IOL介入在它们之间。第一感测图案SP1可穿透绝缘层IOL并 且可连接到第一桥接图案BP1。第二桥接图案BP2和第二感测图案SP2可 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第二感测图案SP2、第二桥接图案BP2和第二线L2可布置在绝缘层 IOL上并且可彼此连接。第二感测图案SP2、第二桥接图案BP2和第二线 L2可具有整体形状。例如,第二感测图案SP2、第二桥接图案BP2和第二 线L2可形成单体。相应地,可使用一个掩模同时形成第二感测电极SE2和 第二线L2,这可简化制造工艺并降低工艺成本。
如图6B中所示,第一线L1-1和第二线L2-1可布置在绝缘层IOL上, 但是可通过与用于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二感测图案SP2的工艺不同的工 艺形成。第一线L1-1可布置在绝缘层IOL上并且可覆盖第一感测图案SP1 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线L1-1可与第一感测图案SP1直接接触,并且可连接 到第一感测电极SE1。
第二线L2-1可布置在绝缘层IOL上并且可覆盖第二感测图案SP2的至 少一部分。第二线L2-1可与第二感测图案SP2直接接触,并且可连接到第 二感测电极SE2。
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线L1 或L1-1和第二线L2或L2-1彼此不重叠。相应地,用于传送彼此不同的电 信号的第一线L1或L1-1和第二线L2或L2-1可布置在相同的层上。在示例 性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L1或L1-1和第二线L2或L2-1布置在相同的层 上,因此第一线L1或L1-1和第二线L2或L2-1可使用一个掩模同时形成。 其结果,可简化制造工艺并且可降低工艺成本。
图7A是示出图3的区域AA'的平面图。图7B是沿图3的线B-B'截取 的剖面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A和图7B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的电子面板进行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6B描述的元 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图7B示出了包括第三侧S3的区中的电子面板EP的剖面图。如图7B 中所示,电子面板EP示出为包括图4A的显示面板单元DPU和图4B的输 入感测单元ISU这两者。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A和图7B对本发明概念的 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布置在显示面板单元 DPU上。显示面板单元DPU可包括像素PX和多个绝缘层11、12、13和14以及封装层。封装层可包括第一无机层IOL1、有机层OL和第二无机层 IOL2。
像素PX可布置在有源区AA中。像素PX可生成构成图像IM的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像素PX可排列在有源区AA中。
在图7B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构成图4A中所示的像素PX的等效电路 图的薄膜晶体管(在下文中为像素晶体管TR-P)中的一个和发光元件EE。 像素晶体管TR-P可对应于图4A中所示的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第一绝缘 层11、第二绝缘层12和第三绝缘层13中的每个可由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 料形成或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并且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堆叠结构。
基础衬底BS可为绝缘衬底。基础基底BS可为柔性衬底。例如,基础 衬底BS可由聚酰亚胺(PI)形成或包括聚酰亚胺(PI)。可选地,基础基 底BS可为刚性衬底。基础基底BS可由各种材料(例如,玻璃或塑料材 料)形成或包括各种材料(例如,玻璃或塑料材料)。然而,本发明概念不 限于此。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子面板EP还可包括布置在基础衬底BS上 的辅助层BL。辅助层BL可由无机材料形成或包括无机材料。辅助层BL可 包括阻挡层和/或缓冲层。相应地,辅助层BL可防止可能通过基础衬底BS 进入的氧气或湿气进入显示面板单元DPU,或者可减小基础衬底BS的表面 能量,从而允许显示面板单元DPU稳定地形成在基础衬底BS上。
像素晶体管TR-P可包括半导体图案SP、控制电极CE、输入电极IE和 输出电极OE。半导体图案SP可布置在辅助层BL上。半导体图案SP可由 半导体材料形成或包括半导体材料。控制电极CE可与半导体图案SP间隔 开,第一绝缘层11介入在它们之间。控制电极CE可连接到上述的第一薄 膜晶体管TR1和电容器CP的电极。
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与控制电极CE间隔开,第二绝缘层12 介入在它们之间。像素晶体管TR-P的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穿透第 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并且可分别联接到半导体图案SP的两个相 对端部。
第三绝缘层13可布置在第二绝缘层12上,并且可覆盖输入电极IE和 输出电极OE。在像素晶体管TR-P中,半导体图案SP可布置在控制电极CE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图案SP可布置在输入电极IE和输出 电极OE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布置在与 半导体图案SP相同的层上,并且可直接联接到半导体图案SP。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晶体管TR-P的结构可被不同地改变,并且本发明概念不限 于像素晶体管TR-P的特定结构。
发光元件EE可布置在第三绝缘层13上。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 机发光装置示出为发光元件EE的示例。例如,发光元件EE可包括第一电 极E1、发光图案EP1、控制层EL和第二电极E2。
第一电极E1可通过第三绝缘层13联接到像素晶体管TR-P。电子面板 EP还可包括布置在第一电极E1与像素晶体管TR-P之间的附加连接电极。 此处,第一电极E1可通过连接电极电联接到像素晶体管TR-P。
第四绝缘层14可布置在第三绝缘层13上。第四绝缘层14中可限定有 开口。开口可暴露第一电极E1的至少一部分。第四绝缘层14可为像素限 定层。
发光图案EP1可布置在开口中,并且可布置在由开口暴露的第一电极 E1上。发光图案EP1可由发光材料形成或包括发光材料。例如,发光图案 EP1可包括能够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包括荧 光或磷光材料。发光图案EP1可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或无机发光材料。从发 光图案EP1发射的光的强度可由第一电极E1与第二电极E2之间的电位差 确定。
控制层EL可布置在第一电极E1与第二电极E2之间。控制层EL可与 发光图案EP1相邻布置。控制层EL可控制电荷的移动,以提高发光元件 EE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控制层EL可包括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 料、电子传输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层EL被示出为布置在发光图案EP1与第 二电极E2之间。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控制层EL可布置在发光图案EP1与第一电极E1之间,或者可包括在 第三方向DR3上堆叠的多个层,发光图案EP1介入在它们之间。
控制层EL可以以从有源区AA延伸到外围区NAA的单体的形式提 供。控制层EL可公共地提供给多个像素PX。
第二电极E2可布置在发光图案EP1上。第二电极E2可面对第一电极 E1。第二电极E2可以以从有源区AA延伸到外围区NAA的单体的形式提 供。第二电极E2可公共地提供给多个像素PX。分别布置在像素PX中的发 光元件EE可通过第二电极E2接收公共电源电压(例如,图4A的电源端子 VSS处的第二电源电压)。
第二电极E2可由透明导电材料或透反导电材料形成或包括透明导电材 料或透反导电材料。因此,由发光图案EP1生成的光可有效地穿过第二电 极E2并且可在第三方向DR3上传播。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EE可设计成具有使第一电极E1包括透明 或半透反材料的背面发射结构或允许通过其顶表面和底表面发光的双面发射 结构。
封装层可布置在发光元件EE上并且可封装发光元件EE。封装层可以 以从有源区AA延伸到外围区NAA的单体的形式提供。封装层可公共地提 供给多个像素PX。覆盖层还可布置在第二电极E2与封装层之间,并且可 覆盖第二电极E2。
封装层可包括在第三方向DR3上顺序地堆叠的第一无机层IOL1、有机 层OL和第二无机层IOL2。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封装层还可包括多个无机层和多个有机层。
第一无机层IOL1可覆盖第二电极E2。第一无机层IOL1可防止外部湿 气或氧气进入发光元件EE。第一无机层IOL1可由例如氮化硅、氧化硅和 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形成或包括氮化硅、氧化硅和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 种。第一无机层IOL1可通过沉积工艺来形成。
有机层OL可布置在第一无机层IOL1上并且可与第一无机层IOL1接 触。有机层OL可布置在第一无机层IOL1上以具有平坦的顶表面。例如, 有机层OL可覆盖具有不平坦的顶表面的第一无机层IOL1或第一无机层 IOL1上的颗粒。其结果,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第一无机层IOL1或颗粒的 不均匀表面轮廓影响有机层OL上的元件。另外,有机层OL可减轻彼此接 触的层之间的应力。有机层OL可由有机材料形成或包括有机材料,并且可 通过溶基成膜工艺(例如,旋涂工艺、狭缝涂覆工艺或喷墨工艺)形成。
第二无机层IOL2可布置在有机层OL上并且可覆盖有机层OL。借助 于具有相对平坦的顶表面的有机层OL,与在第一无机层IOL1上形成第二 无机层IOL2的情况相比,可以以更稳定的方式形成第二无机层IOL2。第 二无机层IOL2可封装有机层OL,并且其结果,可防止湿气从有机层OL泄 漏到外部。第二无机层IOL2可由氮化硅、氧化硅和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形成或包括氮化硅、氧化硅和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无机层IOL2可 通过沉积工艺来形成。
输入感测单元ISU可布置在显示面板单元DPU上。输入感测单元ISU 可包括布置在有源区AA中的感测电极SE和布置在外围区NAA中的感测 线L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4B和图5A中所示的第一线L1的一部 分被示出为感测线L1的示例。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被示出为直接布置在第二 无机层IOL2上。例如,感测电极SE和第一线L1可直接形成在第二无机层 IOL2上。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感测 电极SE和第一线L1与第二无机层IOL2之间还可布置有附加的绝缘层(例 如,缓冲层)。此外,为了保护感测电极SE和第一线L1,还可布置绝缘层 以覆盖感测电极SE和第一线L1。
感测电极SE可包括多个导电图案M1和M2。导电图案M1和M2可为 网格图案。参照图7B,导电图案M1和M2可包括彼此相交的第一网格图 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
如图7A中所示,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二感测图案SP2可彼此间隔 开。第一感测图案SP1和第二感测图案SP2中的每个可用第一网格图案M1 和第二网格图案M2实现。
第一网格图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中的每个可由导电材料形成或包 括导电材料。例如,第一网格图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中的每个可由金 属材料、透明导电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第一网格图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中的每个可与发光图案EP1间隔 开。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第一网格图案M1 和第二网格图案M2中的每个不与发光图案EP1重叠。为了示出和描述的便 利,在图7A中,发光图案EP1、EP2和EP3由阴影图案示出。
发光图案EP1、EP2和EP3可发射不同颜色的光。图7B中所示的发光 图案EP可为图7A中所示的发光图案EP1、EP2和EP3中的一种。发光图 案EP1、EP2和EP3可提供为根据从其发射的光的颜色而具有各种平面形 状。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图案 EP1、EP2和EP3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图案 EP1、EP2和EP3可配置成发射相同颜色的光。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 此。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感测电极SE由网格图案M1和M2形成, 所以即使感测电极SE是光学不透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防止感测电极 SE影响发光图案EP1、EP2和EP3的显示特性。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 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图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可 与发光图案EP1、EP2和EP3部分地重叠。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图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可为光学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格图 案M1和第二网格图案M2可布置成与发光图案EP1、EP2和EP3重叠。
返回参照图7B,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面板EP还 可包括薄膜晶体管TR-D(在下文中为驱动晶体管)、多个信号图案E- VSS、E-CNT、VIN和CL以及布置在外围区NAA中的多个坝部DM1和 DM2。驱动晶体管TR-D和信号图案E-VSS、E-CNT、VIN和CL可构成显 示面板单元DPU。驱动晶体管TR-D可包括半导体图案SP、控制电极CE、 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
驱动晶体管TR-D被示例性地示出为具有与像素晶体管TR-P对应的结 构。例如,驱动晶体管TR-D可包括布置在基础衬底BS上的半导体图案 SP、布置在第一绝缘层11上的控制电极CE以及布置在第二绝缘层12上的 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相应地,像素晶体管TR-P和驱动晶体管TR- D可通过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并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可简化制造工艺并 降低工艺成本。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驱动晶体管TR-D可具有与像素晶体管TR-P的结构不同的结构。
信号图案E-VSS、E-CNT、VIN和CL可包括供电线E-VSS、连接电极 E-CNT、初始化电压线VIN和驱动信号线CL。供电线E-VSS可对应于像素 PX的电源端子VSS。相应地,供电线E-VSS可向发光元件EE供给第二电 源电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供给到像素PX的第二电源电压可为公共 地供给到所有像素PX的电压。
供电线E-VSS可布置在第二绝缘层12上。供电线E-VSS可通过与用于 驱动晶体管TR-D的输入电极IE或输出电极OE的工艺相同的工艺同时形 成。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供电线E- VSS可通过与用于输入电极IE或输出电极OE的工艺不同的工艺形成,并 且可布置在与输入电极IE或输出电极OE不同的层上。
连接电极E-CNT可布置在第三绝缘层13上。连接电极E-CNT可电联 接到供电线E-VSS。连接电极E-CNT可从第三绝缘层13的顶表面延伸以覆 盖由第三绝缘层13暴露的供电线E-VSS的顶表面。
发光元件EE的第二电极E2可从有源区AA延伸,并且可联接到连接 电极E-CNT。有源区AA可表示可显示图像的区。连接电极E-CNT可从供 电线E-VSS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相应地,第二电源电压可通过连接电极E- CNT传送到第二电极E2,并且可提供给像素PX中的每个。
连接电极E-CNT可布置在与发光元件EE的第一电极E1相同的层上, 并且可与第一电极E1同时形成。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 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电极E-CNT和第一电极E1可布置在不同的层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驱动信号线CL可布置在第二绝缘层12 上。驱动信号线CL可布置在外围区NAA中。驱动信号线CL可为与构成 集成电路(IC)的焊盘或线连接的路由线。驱动信号线CL可在第一方向 DR1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以独立的方式传送相应的电信号。
初始化电压线VIN可布置在有源区AA中,并且可向像素PX提供初始 化电压。可提供多个初始化电压线VIN,并且可用于向多个像素PX中的每 个提供初始化电压。
驱动信号线CL和初始化电压线VIN可布置在相同的层上,并且可通过 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 式中,驱动信号线CL和初始化电压线VIN可通过不同的工艺独立地形成。
坝部DM1和DM2可布置在外围区NAA中。当封装层的有机层OL形 成在有源区AA中时,坝部DM1和DM2可防止有机层OL从有源区AA (例如,朝向图7B中的第三侧S3)溢出到坝部DM1和DM2外部的区。 坝部DM1和DM2可与有源区AA的至少一侧相邻布置。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坝部DM1和DM2可包围有源区AA。坝部DM1和DM2可包括多个 坝部(例如,第一坝部DM1和第二坝部DM2)。
第一坝部DM1可比第二坝部DM2更靠近有源区AA。当在平面图中观 察时,第一坝部DM1可与供电线E-VSS重叠。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 接电极E-CNT可包括当在剖面图中观察时提供在第一坝部DM1与供电线 E-VSS之间的部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坝部DM1可包括与第四绝缘层14相同 的材料,并且可使用与用于第四绝缘层14的掩模相同的掩模同时形成。在 这种情况下,可省略用于形成第一坝部DM1的附加工艺。其结果,示例性 实施方式可简化制造工艺并降低工艺成本。
与第一坝部DM1相比,第二坝部DM2可布置在相对外区处。第二坝 部DM2可覆盖供电线E-VSS的一部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坝部 DM2可具有包括第一层DM2-L1和第二层DM2-L2的双层结构。例如,第 一层DM2-L1和第三绝缘层13可同时形成,并且第二层DM2-L2和第四绝 缘层14可同时形成。相应地,在没有附加工艺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形成第二 坝部DM2。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接电极E-CNT可与第二坝部DM2的第一层 DM2-L1的一部分重叠。连接电极E-CNT的端部可插入第一层DM2-L1与 第二层DM2-L2之间的区中。然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 性实施方式中,连接电极E-CNT不延伸到第二坝部DM2。
第一无机层IOL1和第二无机层IOL2可从有源区AA延伸到第二坝部 DM2外部的区。第一无机层IOL1和第二无机层IOL2可覆盖第一坝部DM1 和第二坝部DM2。有机层OL可布置在由第二坝部DM2包围的区内。然 而,本发明概念不限于此。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机层OL的一部 分可延伸到与第一坝部DM1重叠的区。
图8A和图8B是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实施方式的电子面板的平 面图。为了示出和描述的便利,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了输入感测单元 ISU-A和ISU-B的平面图,而且,图8A和图8B的平面图示出了与图4B对 应的区。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7B描述的元件可用相同的 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如图8A中所示,凹口区NTA可限定在输入感测单元ISU-A的右下区 中。凹口部NT被示出为限定在与输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相邻的位置 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感测电极SE1可包括多个第一行电极 H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电极H1中的两个可与第二凹口侧N2相 邻布置以面对凹口区NTA。
在第二感测电极SE2中,第一列电极V1的下端可面对凹口区NTA。 相应地,连接到第三感测焊盘T3的信号线SL中的一些可沿第一凹口侧N1 和第二凹口侧N2延伸,并且可连接到第三感测焊盘T3。连接到第一感测 焊盘T1的信号线SL中的其它信号线可连接到第一行电极H1的左端并且可 与凹口区NTA间隔开。相应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平面图中信号线 SL彼此不重叠,并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输入感测单元ISU-A和 ISU-B的灵敏度因这种重叠而劣化。其结果,可防止或减少噪声。
如图8B中所示,凹口区NTA可限定在输入感测单元ISU-B的左上区 中。输入感测单元ISU-B可具有关于与第二方向DR2平行的平面与图4B 的输入感测单元ISU基本上镜像对称的结构。因此,为了解释的便利,将 省略对输入感测单元ISU-B的进一步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口部NT可限定在输入感测单元ISU-A或 ISU-B的各个区中。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在平面图中观察 时,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信号线SL在凹口部NT中彼此重叠。相应地, 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在传送不同电信号的信号线SL之间形成噪声,并因 此,可防止输入感测单元ISU-A或ISU-B的灵敏度劣化。
图9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 图。图9B是示出图9A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平面图。为了示出和描述的便 利,图9B中示出了输入感测单元ISU-1的平面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A和图9B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8B描述的元 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显示装置DD-1中,焊盘PD可包括布置在显 示面板焊盘DPD(参见图4B)附近的输入感测焊盘TPD。除了输入感测焊 盘TPD的位置以外,输入感测单元ISU-1的其它元件可配置成具有与图4B 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特征基本上相同的特征。因此,为了示出和描述的 便利,先前参照图4B描述的元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 进一步描述。
输入感测焊盘TPD可在与第一方向DR1相反的方向上与显示面板焊盘 DPD相邻。与图3的电子面板EP不同,输入感测焊盘TPD可布置在电子 面板EP-1中的单个区中。
相应地,第二电路板CB2-1可具有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矩形形 状。尽管第二电路板CB2-1不具有多个电路部,第二电路板CB2-1也可稳 定地连接到输入感测单元ISU-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输入感测焊盘TPD的集成密度在特定区中 增加,因此输入感测单元ISU-1可有效地组装到第二电路板CB2-1。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 视图。图10B是示出图10A中所示的一些元件的平面图。为了示出和描述 的便利,图10B中示出了输入感测单元ISU-2的平面图。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A和图10B对根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 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描述。为了解释的便利,先前参照图1A至图9B描述的 元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进一步描述。
在图10A和图10B所示的显示装置DD-2中,焊盘PD可包括布置在显 示面板焊盘DPD附近的输入感测焊盘TPD1和TPD2。除了输入感测焊盘 TPD1和TPD2的位置以外,输入感测单元ISU-2的其它元件可配置成具有 与图4B的输入感测单元ISU的特征基本上相同的特征。因此,为了解释的 便利,先前参照图4B描述的元件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可省略其 进一步描述。
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电子面板EP-2可具有包括第一侧S11、第 二侧S21、第三侧S31和第四侧S41的矩形或四边形形状。例如,在根据本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面板EP-2中,没有凹口部连接到第一侧S11、第二 侧S21、第三侧S31和第四侧S41中的任一个。
然而,在电子面板EP-2中,在有源区AA中可存在有凹口部NT1。凹 口部NT1可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凹口侧N11和第二凹口侧N21。例如,基 础衬底BS-2可具有矩形板形状,其两侧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并且其另外 两侧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且输入感测单元ISU-2可设计成沿限定在 有源区AA的一侧上的凹口部NT1提供。相应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在输入感测单元ISU-2中,第一感测电极SE1、第二感测电极SE2和信号线 SL未提供在凹口区NTA中。输入感测单元ISU-2可布置在其形状与基础衬 底BS-2的形状不同的区中。
凹口区NTA可为透明的。例如,构成显示面板单元DPU(例如,参见 图4A)的元件可不布置在凹口区NTA中。此处,凹口区NTA可对应于光 学透明区,并且可为未由电信号激活的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PX(例如,参见图4A)中的一些可布置 在凹口区NTA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口区NTA不 用于感测外部输入,而是可用于显示图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2可包括感测电极SE1和 SE2,感测电极SE1和SE2以各种形状排列,而不管基础衬底BS-2的形状 如何。此外,输入感测单元ISU-2可配置成向用户提供感测区。感测区的形 状可不同地改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单元ISU-2中的信号线SL的位置可设 计成防止信号线SL在平面图中彼此重叠。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通 过重叠信号线SL而产生噪声,而不管电子面板EP-2的形状如何。其结 果,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向用户提供能够以改善的灵敏度来感测外部输入的电 子装置。
信号线可提供在输入感测单元中,并且可用于输送不同的电信号。根 据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防止在平面图中在彼此重叠的信号线之 间发生噪声。此外,在提供不规则的有源区的电子装置中,信号线可布置成 减小它们之间的重叠区域,并因此,可防止在感测外部输入的步骤中的灵敏 度降低。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概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概念进行了具体地 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如随附权利要求书 中限定的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变化。

Claims (3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多个行电极,所述多个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
其中,所述多个行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二行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并且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更长;
多个列电极,所述多个列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其中,所述多个列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列电极和第二列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列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所述第二列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四长度,并且所述第四长度比所述第三长度更长;
多个第一线,所述多个第一线分别连接到所述行电极的端部;
多个第二线,所述多个第二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列电极的端部;以及
多个第三线,所述多个第三线分别连接到所述列电极的相对端部,
其中,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第一线至所述第三线彼此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行电极的端部和所述第二行电极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对齐,以及
所述第一列电极的相对端部和所述第二列电极的相对端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行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图案,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和多个第一桥接图案,所述多个第一桥接图案将所述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列电极中的每个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图案,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和多个第二桥接图案,所述多个第二桥接图案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图案不同的层上并且将所述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线和所述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中的每个和连接到所述第二线的所述第二感测图案中的每个具有整体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图案和所述第二桥接图案中的一个相同的层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基准线,所述基准线接收与所述第一线至所述第三线的电压不同的电压,
其中,当在所述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基准线与所述第一线至所述第三线间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防护线,所述防护线接收与所述第一线、所述第二线、所述第三线和所述基准线的电压不同的电压,
其中,所述防护线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防护线,所述第一防护线布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线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线中的一个之间;
第二防护线,所述第二防护线布置在所述基准线和所述第一线中与所述基准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线之间;
第三防护线,所述第三防护线布置在所述基准线和所述第二线中与所述基准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线之间;以及
第四防护线,所述第四防护线布置在所述行电极和所述第二线中与所述行电极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防护线与所述第一行电极的相对端部间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二行电极的相对端部相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单元显示图像;
多个第一焊盘,所述多个第一焊盘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
多个第二焊盘,所述多个第二焊盘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
多个第三焊盘,所述多个第三焊盘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线;以及
多个显示焊盘,所述多个显示焊盘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显示焊盘介入在它们之间,并且分别布置在布置有所述显示焊盘的显示焊盘区的两个相对侧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布置在布置有所述显示焊盘的显示焊盘区的一侧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所述平面图中观察时,面对所述第一行电极的相对端部和所述第二列电极的端部的凹口区与所述列电极和所述行电极间隔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凹口区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之间的差异对应的长度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三长度和所述第四长度之间的差异对应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凹口区中不显示图像。
1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面板,所述电子面板中限定有提供凹口区的凹口部;以及
电子部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电子部件与所述凹口区重叠,
其中,所述电子面板包括:
第一行电极,所述第一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端部和相对端部,其中,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相对端部与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端部相对并且与所述凹口部相邻;
第一列电极,所述第一列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与所述凹口部相邻的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列电极的所述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
第一感测线,所述第一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行电极;
第二感测线,所述第二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列电极的所述端部;以及
第三感测线,所述第三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列电极的所述相对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端部,并且在所述平面图中与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三感测线间隔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感测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口部相邻。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感测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所述相对端部相邻。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和所述第二感测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行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图案,所述多个第一感测图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和多个第一桥接图案,所述多个第一桥接图案将所述第一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列电极包括:
多个第二感测图案,所述多个第二感测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和多个第二桥接图案,所述多个第二桥接图案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图案不同的层上并且将所述第二感测图案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感测线和所述第一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的层上,以及
所述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二感测图案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和所述第一感测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整体形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覆盖所述第一感测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基础衬底,并且所述基础衬底包括:
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面对;以及
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面对,
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凹口部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四侧,所述第一侧具有比所述第二侧更短的长度,并且所述第四侧具有比所述第三侧更短的长度。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部件包括相机部件、声音输出部件、光接收部件和发光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2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面板,所述电子面板中限定有提供凹口区的凹口部,
其中,所述电子面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单元和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单元上的输入感测单元;以及
电子部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电子部件与所述凹口区重叠,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包括: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与所述凹口部相邻的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与所述凹口部相邻的端部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端部相对的相对端部;
第一感测线,所述第一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以及
第二感测线,所述第二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与所述凹口部间隔开,所述第一电极介入在它们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感测线布置在所述凹口部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第三感测线,所述第三感测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三感测线与所述凹口部间隔开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相对端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所述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第一感测线至所述第三感测线彼此不重叠。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和所述第二感测线布置在相同的层上。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多个显示面板焊盘,所述多个显示面板焊盘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单元;
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一感测线;
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以及
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三感测线,
其中,所述第一焊盘至所述第三焊盘布置在布置有所述显示面板焊盘的区的一侧上。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多个显示面板焊盘,所述多个显示面板焊盘连接到所述显示面板单元;
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一感测线;
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以及
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连接到所述第三感测线,
其中,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和所述第三焊盘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所述显示面板焊盘介入在它们之间。
CN201910680325.1A 2018-08-14 2019-07-26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830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95076A KR102505625B1 (ko) 2018-08-14 2018-08-14 전자 장치
KR10-2018-0095076 2018-08-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614A true CN110830614A (zh) 2020-02-21
CN110830614B CN110830614B (zh) 2024-02-09

Family

ID=6765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0325.1A Active CN110830614B (zh) 2018-08-14 2019-07-26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0156B2 (zh)
EP (1) EP3611604B1 (zh)
KR (1) KR102505625B1 (zh)
CN (1) CN110830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3131B1 (ko) * 2018-05-08 2023-05-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EP4053680A4 (en) * 2019-10-29 2022-11-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210149291A (ko) * 2020-06-01 2021-1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51901A (ko) * 2020-10-19 2022-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30103726A (ko) 2021-12-31 2023-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3548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340917A (zh) * 2017-06-30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8132732A (zh) * 2018-01-31 2018-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4696B1 (ko) 2015-02-16 2023-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원형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293444B (zh) * 2015-06-25 2020-07-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2465377B1 (ko) 2016-02-12 2022-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8377B1 (ko) 2016-05-20 2023-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센서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CN108255353B (zh) * 2016-12-29 2021-04-02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7340942A (zh) 2017-08-26 2017-11-10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US20190286272A1 (en) * 2018-03-14 2019-09-1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method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KR102427303B1 (ko) * 2018-09-10 2022-08-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3548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7340917A (zh) * 2017-06-30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8132732A (zh) * 2018-01-31 2018-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05625B1 (ko) 2023-03-07
CN110830614B (zh) 2024-02-09
US10860156B2 (en) 2020-12-08
US20200057530A1 (en) 2020-02-20
EP3611604A1 (en) 2020-02-19
EP3611604B1 (en) 2023-09-27
KR20200019805A (ko)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614B (zh) 电子装置
US1163583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haped sealing member
US118535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58444B (zh) 电子面板和包括该电子面板的电子装置
CN110391274B (zh) 显示面板及包括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
US1096988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32825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00258913A1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1162646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2840300B (zh) 电子设备
CN111416055A (zh) 显示设备、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KR20190121690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86857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1012617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3036321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884622A (zh) 显示装置
CN116193691A (zh) 显示装置
CN118226929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