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178A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178A
CN110830178A CN201810913867.4A CN201810913867A CN110830178A CN 110830178 A CN110830178 A CN 110830178A CN 201810913867 A CN201810913867 A CN 201810913867A CN 110830178 A CN110830178 A CN 11083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i
counting
harq
time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38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178B (zh
Inventor
张飒
刘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readtrum Hi 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38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应用上述方案,可以准确地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Description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结合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对于支持HARQ机制的通信双方,接收端会使用检错码,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无错,则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反馈一肯定的确认(ACK)信息。发送端收到ACK信息后,会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出错,则接收端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向发送端反馈一个否定的确认(NACK)信息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NACK信息后,会重发相同的数据。其中,ACK信息及NACK信息统称为HARQ-ACK信息。
在采用动态HARQ-ACK码本的情况下,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作为接收端,会通过对基站向服务小区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进行计数,来确定反馈的HARQ-ACK信息的比特数,也就是确定HARQ-ACK码本的长度,进而按照所确定的码本长度对HARQ-ACK信息进行压缩,生成相应HARQ-ACK码本并进行反馈。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系统中,UE在对基站发送的DCI进行检测时,常常出现漏检的情况,导致所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的准确性较低,最终影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的资源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所述包括: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可选地,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包括: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可选地,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读取单元,适于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码本长度确定单元,适于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反馈单元,适于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可选地,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可选地,所述码本长度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适于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第二确定子单元,适于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可选地,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判断单元,适于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可选地,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所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上述方案,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进而可以基于计数结果得到DCI中计数DAI及总DAI的值,由此使得不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调度的DCI可以在同一计数时刻进行计数。相对于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作为计数时刻来检测DCI,UE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时隙的起始位置检测DCI时,同时存在的DCI数量会更多,从而可以降低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仅存在一个DCI的情况出现,故可以有效地避免漏检DCI,从而基于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可以准确地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避免影响PUCCH的资源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5G NR系统中,DCI内配置有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字段,DAI字段中包含计数DAI(counter DAI)和总DAI(totalDAI)的值。其中,无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是否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计数DAI及总DAI都是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的DCI次数进行计数的。
在5G NR中,可以对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配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对于相同的SCS,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起始符号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不同。这种灵活性导致在某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同时存在多个DCI的概率降低。如果在最后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只有一个DCI,而该DCI出现了漏检,会导致UE无法识别该DCI的漏检,从而会影响HARQ-ACK码本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PUCCH资源选择。
下面举例说明:
参照图1,小区0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0,小区1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1,小区2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2。
对于某一时隙n,UE在DCI中读取到的计数DAI(即C-DAI)与总DAI(即T-DAI)如表1所示,假设UE仅对该时隙n进行反馈。在时隙n内,UE盲检时只解出了小区0和小区1上的DCI,并没有解出小区2上的DCI。此时UE会根据最后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即时刻2)收到的总DAI来确定码本长度,也是就2个DCI。然而基站在时隙n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实际发送的DCI次数为3个DCI,按照2个DCI来确定码本长度,显然是不准确的。
表1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61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应用该方案,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进而可以基于计数结果得到DCI中计数DAI及总DAI的值,由此使得不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调度的DCI可以在同一计数时刻进行计数,进而在任意DAI计数时刻,同时存在的DCI数量会更多,故可以降低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仅存在一个DCI的情况出现,有效地避免漏检DCI,提高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的准确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
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预先向UE发送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的指示信息,基于该指示信息,UE可以获知在哪个时隙反馈HARQ-ACK信息。同时,基于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UE可以确定HARQ反馈窗口,进而基于HARQ反馈窗口,确定与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其中,所述HARQ反馈窗口可能仅包含一个时隙,也可能包含多个时隙,具体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其中,HARQ-ACK反馈时间即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数据到接收DCI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用K0进行表示。通常情况下,K0可以由高层信令配置的时域资源配置表(PDSCH-TimeDomainResourceAllocation)获得。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也就是HARQ-ACK反馈时隙与接收PDSCH数据之间时间间隔的集合。其中,HARQ-ACK反馈时隙与接收PDSCH数据之间时间间隔可以用K1进行表示。通常情况下,K1可以由高层信令配置。
例如,基站可以指示UE在时隙n反馈HARQ-ACK信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某个激活的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BWP)上K1的集合为{1,2,3,4,5,6,7,8},则对应HARQ反馈窗口为:时隙n-8至时隙n-1。同时,UE可以由高层信令配置的时域资源配置表获得该激活的BWP上K0的集合为{0},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UE在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0监听PDCCH,则该激活的BWP上时隙n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为:时隙n-8至时隙n-1中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0。若UE在时隙n反馈多个小区的HARQ-ACK信息,则时隙n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为:每个小区的激活BWP上时隙n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的并集。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UE,无论是HARQ反馈窗口,还是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步骤之前,均是可以获得的。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多个基站向UE发送DCI。每个基站可以对应一个服务小区。相应地,所述服务小区的数量可能仅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预先向UE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指示信息,UE基于该指示信息可以获知具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时隙内可以仅配置一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也可以配置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站所配置的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可以均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此时,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时隙的起始位置为DAI计数时刻。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基站所配置的部分或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也可以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比如,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可以位于除前三个OFDM符号外的其它OFDM符号,所述其它OFDM符号可以为连续的OFDM符号,也可以为不连续的OFDM符号。
步骤22,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减少DCI内DAI字段所占用的比特数,基站通常采用有限个比特指示DAI字段中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此时,UE在读取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后,通常需要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进而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以基站分别采用2个比特来指示DAI字段中计数DAI的值C-DAI为例,参照表2,UE从DCI中读取到的计数DAI的值包括:00,01,10及11,分别表示计数DAI的值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81
为1、2、3及4个。将实际计数DAI的值记为Y,Y与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91
之间的对应关系为(Y-1)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92
表2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93
UE在读取到计数DAI的值C-DAI后,可以按照表2示出的对应关系,先确定计数DAI的值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94
进而按照Y与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095
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得到Y的值,也就是实际计数DAI的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具体地,实际计数DAI的值与实际总DAI的值不一致时,可以判定UE漏检DCI。
步骤23,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UE在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后,可以按照该长度生成相应的HARQ-ACK码本,并向基站反馈HARQ-ACK信息。当UE接收到DCI时,若其为调度DCI,当该DCI对应TB解对,则反馈ACK信息,否则反馈NACK信息。若该DCI指示半静态调度SPS去激活,则UE在接收到DCI时反馈ACK信息,否则反馈NACK信息。
在5G NR中,基站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作为DAI计数时刻,由此使得各DAI计数时刻同时存在的DCI的数量减少。
在本发明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基站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基站将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通过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向服务小区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在DCI的DAI字段中配置计数DAI及总DAI的值。由此,同一时隙内,各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监听的DCI在同一时刻计数,会使得各DAI计数时刻同时存在的DCI数量增多,降低UE漏检DCI情况发生。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对基站如何配置计数DAI的值及总DAI的值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以图1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与小区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若基站仅在时隙n-1发送了DCI,则对于时隙n-1,由于PDCCH监听时刻位于前3个OFDM符号,DAI计数时刻均为时隙n-1的起始位置,只有一个计数时刻。UE在DCI中读取到的计数DAI(即C-DAI)分别为1、2及3,在时刻1,对于3个服务小区,基站发送的DCI次数的总计数为3,也就是总DAI(即T-DAI)为3,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101
将表1与表3对比可知,若UE没有解出小区2上的DCI,UE会将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接收到总DAI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在表1中,按照5G NR中的方案,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接收到总DAI为2。在表3中,按照本发明的方案,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接收到总DAI为3。由于基站在时隙n-1实际发送的DCI次数为3次,故应用本发明的方案,所得到的总DAI更准确。
再如,参照图3,小区0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1,SCS为15kHz;小区1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2,SCS为15kHz;小区2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0,SCS为30kHz;小区3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为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1,SCS为30kHz。PDCCH监听时刻均位于每个时隙的前三个OFDM符号。DAI的计数时刻为对应的时隙的起始位置。
对于15KHz的SCS,假设基站配置UE在时隙n反馈HARQ-ACK信息。对于30KHz的SCS,假设基站配置UE在时隙2n反馈HARQ-ACK信息。
若基站在时隙n-2(15kHz的SCS),仅向UE发送用于调度服务小区0和1数据的DCI。基站在时隙2n-4(30KHz的SCS),仅向UE发送用于调度服务小区2和3数据的DCI。基站在时隙2n-3(30KHz的SCS)向UE发送用于调度服务小区2和3数据的DCI。15kHz SCS的一个时隙长度相当于30kHz SCS的两个时隙长度,即时隙n-2(15kHz的SCS)相当于时隙2n-4(30KHz的SCS)加上时隙2n-3(30KHz的SCS)。
由于15kHz SCS的时隙n-2在时域上对应30kHz SCS的时隙2n-4及时隙2n-3,故按照应用本发明的方案,共有2个DAI计数时刻,分别为30kHz SCS时隙2n-4的起始位置t1和30kHz SCS时隙2n-3的起始位置t2。
在DAI计数时刻t1,t2,计数DAI(即C-DAI)和总DAI(即T-DAI)的值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176131173000012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计数DAI及总DAI值的变化,在表4中,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均为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该实际计数DAI是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从DCI中读取的计数DAI所确定的。该实际总DAI的值是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从DCI中读取的总DAI值所确定的。
由上述内容可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可以使得不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调度的DCI可以在同一计数时刻进行计数,因此,在任意DAI计数时刻,同时存在的DCI数量会更多,故可以降低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仅存在一个DCI的情况出现,有效地避免漏检DCI,提高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的准确性。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以下对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40,所述用户终端40可以包括:读取单元41、码本长度确定单元42及反馈单元43。其中:
所述读取单元41,适于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
所述码本长度确定单元42,适于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所述反馈单元43,适于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
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在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在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码本长度确定单元42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421及第二确定子单元422。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421,适于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422,适于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40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未示出),适于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所述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步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所述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的步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
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
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包括:
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
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
8.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单元,适于对于预先配置的反馈HARQ-ACK信息的时隙,在所述发送HARQ-ACK信息的时隙对应的HARQ反馈窗口所关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当接收到DCI时,从所述DCI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字段中读取计数DAI及总DAI的值;
码本长度确定单元,适于基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反馈单元,适于基于所确定的HARQ-ACK码本长度,向基站反馈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对应的HARQ-ACK信息;
其中,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所处各个时隙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不位于所处时隙前三个OFDM符号时,所述计数DAI及总DAI的值是将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起始位置作为DAI计数时刻,对基站发送DCI的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总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从第一个DAI计数时刻至当前DAI计数时刻,在所有小区,基站发送的DCI的总数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DAI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内,基站在当前DAI计数时刻发送的从第一个小区至当前小区DCI次数的累加计数,与前一DAI计数时刻对应的总DAI之和。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长度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适于基于已实际接收到的DCI的次数,以及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从所述DCI中读取到的总DAI的值,确定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适于基于所述最后一个DAI计数时刻对应的实际总DAI的值,确定HARQ-ACK码本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单元,适于基于所述实际计数DAI及总DAI的值,判断是否漏检DCI。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反馈窗口由HARQ-ACK反馈时间的集合确定。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集合为:所述HARQ反馈窗口内的时隙接收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监听时刻的集合。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13867.4A 2018-08-10 2018-08-10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830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867.4A CN110830178B (zh) 2018-08-10 2018-08-10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3867.4A CN110830178B (zh) 2018-08-10 2018-08-10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78A true CN110830178A (zh) 2020-02-21
CN110830178B CN110830178B (zh) 2021-11-19

Family

ID=69546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3867.4A Active CN110830178B (zh) 2018-08-10 2018-08-10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017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9032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59569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ai计数方法、dai计数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07049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分配指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下行分配指示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070505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Harq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装置、harq码本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142975A (zh) * 2021-11-26 2022-03-04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CN114765484A (zh) * 2021-01-15 2022-07-19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传输方法、装置、用户侧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25212A (zh) * 2021-04-21 2022-10-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码本生成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33682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处理方法、发送方法、反馈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46825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码本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957A (zh) * 2015-01-29 2016-11-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18128474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0957A (zh) * 2015-01-29 2016-11-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WO2018128474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R1-1719614 Discussion on HARQ-ACK codebook and HARQ feedback timing final"", 《3GPP TSG_RAN\WG1_RL1》 *
" "R1-1804227_Remaining issues on HARQ-ACK codebook"",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1879B (zh) * 2020-04-16 2022-09-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541879A (zh) * 2020-04-16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21209032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59569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ai计数方法、dai计数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595697B (zh) * 2020-04-30 2022-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ai计数方法、dai计数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070505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Harq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装置、harq码本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070498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分配指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下行分配指示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070498B (zh) * 2020-07-31 2023-03-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下行分配指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下行分配指示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070505B (zh) * 2020-07-31 2023-04-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Harq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装置、harq码本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4765484A (zh) * 2021-01-15 2022-07-19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传输方法、装置、用户侧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25212A (zh) * 2021-04-21 2022-10-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码本生成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33682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处理方法、发送方法、反馈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37539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处理方法、发送方法、反馈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33682B (zh) * 2021-05-11 2024-0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处理方法、发送方法、反馈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46825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码本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42975A (zh) * 2021-11-26 2022-03-04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CN114142975B (zh) * 2021-11-26 2023-05-30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178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0178B (zh)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RE48606E1 (en)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630451B2 (en) Send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CN110351018B (zh) Harq-ack反馈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发送终端、接收终端
US1073514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JP6194030B2 (ja) セミパーシステン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データパケットの確認応答情報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および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313067B2 (en)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45605B2 (en)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812694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09787720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51837B (zh) 半静态harq-ack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193578B (zh) Harq-ack反馈信息的触发方法、发送方法及系统
US20210359796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user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30215759A1 (en) Method,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downlink data
WO2020143588A1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方法、信令和设备
US20080049667A1 (en) System For Packet-Error Triggere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s
WO2015186334A1 (ja) 基地局、受信確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9 18 / F, block B, Zhizhen building, No.7,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iguang zhanr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516,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PREADTRUM HI-TECH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