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2975A -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2975A
CN114142975A CN202111425043.0A CN202111425043A CN114142975A CN 114142975 A CN114142975 A CN 114142975A CN 202111425043 A CN202111425043 A CN 202111425043A CN 114142975 A CN114142975 A CN 114142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harq codebook
harq
slot se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50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2975B (zh
Inventor
肖赵斌
王文
田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nspu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nspu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nspu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50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2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2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2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本发明基站与终端共同基于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制定HARQ码本,解决了终端连续漏检或漏检最后几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时导致的基站与终端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HARQ码本解调成功的机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技术(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支持使用半静态HARQ码本和动态HARQ码本。
对于半静态HARQ码本,终端(UE)和基站根据系统按照特定时隙配比配置的时隙结构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与HARQ之间的反馈时隙间隔(K1),在HARQ反馈时隙上计算最大可调度的PDSCH时隙数,并在该HARQ反馈时隙上生成固定比特长度的HARQ码本;如果该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部分可用于PDSCH调度的时隙未调度PDSCH,该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不变,需在该PDSCH对应的HARQ码本的比特位置“0”,这就导致HARQ码本的部分比特无实际意义,反而增加了HARQ码本长度,降低HARQ码本的解调性能。
对于动态HARQ码本,终端和基站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中的下行分配索引(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指示,对检测或传输的DCI1_1进行计数,并在HARQ反馈时隙上生成相应比特长度的HARQ码本;其只根据实际调度的PDSCH确定HARQ码本,因此HARQ的码本比特数通常会小于半静态HARQ码本的码本大小。但是由于DAI只有两比特,所以当终端连续漏检4N(N为正整数)个DCI1_1或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终端无法判断漏检的DCI1_1指示的PDSCH所对应的HARQ反馈信息,则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相应减小漏检DCI1_1的个数,从而与基站侧的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最终导致HARQ码本解调失败;基站无法正确解调整个HARQ码本信息,则认为该HARQ码本对应的所有PDSCH传输均错误,需要对所有PDSCH进行重传,从而浪费空口资源,增大业务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由于终端漏检DCI1_1致使终端侧与基站侧的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的问题,保证终端侧与基站侧HARQ码本长度一致,进而降低HARQ码本解调失败的概率。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
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
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
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包括:
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与第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一一对应,且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中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肯定确认,生成HARQ码本;
按照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修正HARQ码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4N+3]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3378471350000031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闭区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不为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情况下,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后添加S′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与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终端制定的HARQ码本,应用于终端时,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不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M~4(N+1))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M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非负整数,
Figure BDA0003378471350000041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左闭右开区间,M取值1,2,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终端制定的HARQ码本,所述下行分配索引是以二进制形式并采用循环方式进行计数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所述终端制定的HARQ码本,通过HARQ反馈时隙反馈至基站,并与基站制定的HARQ码本一起进行解调。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应用于基站和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隙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
第二时隙集合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
HARQ码本制定模块,用于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
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基于时分双工(TDD)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K1)配置得到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即得到可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的第一时隙集合,然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确定实际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最后通过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基站和终端共同基于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制定HARQ码本,使得基站和终端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保持一致,可有效避免基站HARQ码本解调失败的情况出现,提升HARQ码本的解调性能,进而达到提升空口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传输时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基站与UE的半静态HARQ码本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三;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四;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本发明中使用“/”表示或者,例如A/B,表示A或者B。
终端(UE)一般指用户终端或者其它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
下面结合图1-图13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HARQ码本均以时隙配置为DDDDDDDSUU,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与HARQ反馈间隔(K1)配置为{1,2,3,4,5,6,7,8}进行阐述;
其中,D表示下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U表示上行时隙,一个时隙中包括14个符号,特殊时隙中下行符号、保护间隔符号与上行符号以一定比例配置,例如以10:2:2的比例配置;下行时隙与特殊时隙均为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时隙(即可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的时隙),上行时隙可作为HARQ反馈时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上发送的。
图1示例了基站与UE的半静态HARQ码本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采用半静态HARQ码本方式,时隙8的HARQ码本固定为8比特且一个比特对应一个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
基站传输DCI1_1的时隙为{0,3,4,6},对应HARQ码本相应比特位(从左向右的比特位1,4,5,7),则基站的HARQ码本为"10011010";
UE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3,4,6},对应HARQ码本相应比特位(从左向右的比特位1,4,5,7),则UE的HARQ码本为"10011010";
基站在HARQ码本对应的比特位(从左向右的比特位1,4,5,7)检测每个DCI1_1的HARQ反馈结果,UE根据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在HARQ码本对应的比特位反馈HARQ结果,即每个DCI1_1传输的HARQ结果与HARQ码本中对应的比特一一对应,不会出现基站与UE之间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基站实际只传输了4个DCI1_1,HARQ码本的长度为8比特,其中4个比特为冗余比特,导致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较大,HARQ解调性能较低。
动态HARQ码本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动态HARQ码本方式简单阐述如下:基站调度DCI1_1时使用DAI对实际分配的DCI1_1进行计数,DAI采用2比特且循环计数方式;图2示例了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DCI1_1的时隙为{0,3,4,6},且DAI为连续的{00,01,10,11},则基站HARQ码本长度为4比特,为“1111”,
UE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3,4,6}且DAI为连续的{00,01,10,11},则UE的HARQ码本长度为4比特,为“1111”;
可以看出所有DCI1_1均传输正确,基站与UE在时隙8上的HARQ码本长度一致,且每个DCI1_1传输的HARQ结果与HARQ码本中的比特一一对应,不会出现基站与UE之间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系统中,无线环境中存在较强干扰,使得UE在对基站发送的DCI进行检测时常常出现漏检的情况;由于DAI为2比特且采用循环计数方式,所以UE通过DAI的信息只能判断出小于4个DCI1_1的漏检,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情况:情况1:UE漏检一个DCI1_1时,则在生成HARQ码本的相应位置增加一个DCI1_1的否定应答;即UE检测到连续DAI为00、10时,漏检01;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0、00时,漏检11;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01、11时,漏检10;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1、10时,漏检00;
情况2:UE漏检2个DCI1_1时,则在生成HARQ码本的相应位置增加2个DCI1_1的否定应答;即UE检测到连续DAI为00、11时,漏检01和10;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01、00时,漏检10和11;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0、01时,漏检11和00;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1、10时,漏检00和01;
情况3:UE漏检3个DCI1_1时,则在生成HARQ码本的相应位置增加3个DCI1_1的否定应答;即UE检测到连续DAI为00、00时,漏检01、10和11;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01、01时,漏检10、11和00;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0、10时,漏检11、00和01;或者UE检测到连续DAI为11、11时,漏检00、01和10。
可以看出虽然DCI1_1传输不完全正确,但是由于可以判断出小于4个DCI1_1的漏检,可以认为基站与UE在时隙8上的HARQ码本长度一致,且每个DCI1_1传输的HARQ结果与HARQ码本中的比特一一对应,不会出现基站与UE之间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当UE连续漏检4个DCI1_1以上时,UE无法判断基站是否真实传输DCI1_1,则UE生成的HARQ码本与基站检测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图3示例了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DCI1_1的时隙为{0,1,2,3,4,5,7},对应的DAI为{00,01,10,11,00,01,10},HARQ码本长度为7比特,为“1111111”;
UE在时隙{1,2,3,4}连续漏检DCI1_1,在时隙{0,5,7}检测到DCI1_1,且DAI连续{00,01,10},UE无法判断时隙0和时隙5之间基站是否有DCI1_1传输,则生成的HARQ码本长度为3比特,为“111”,从而基站与UE的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UE反馈的HARQ码本为3比特,基站按照HARQ码本长度7比特检测,导致HARQ检测失败,且对应的7个DCI1_1传输基站均认为失败,需要对7个DCI1_1对应的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时延增大。
当UE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UE无法判断基站是否真实传输DCI1_1,则UE生成的HARQ码本与基站检测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图4是示例了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DCI1_1的时隙为{0,2,3,5,6,7},对应的DAI为{00,01,10,11,00,01},HARQ码本长度为6比特,为“111111”;
UE在时隙7漏检DCI1_1,在时隙{0,2,3,5,6}检测到DCI1_1,且DAI连续{00,01,10,11,00},UE无法判断时隙7基站是否有DCI1_1传输,则生成的HARQ码本长度为5比特,为“11111”;从而基站与UE的HARQ码本长度不一致,UE反馈的HARQ码本为5比特,基站按照HARQ码本长度6比特检测,导致HARQ检测失败,且对应的6个DCI1_1传输基站均认为失败,需要对6个DCI1_1对应的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时延增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以改善采用半静态HARQ码本时比特长度较大,导致HARQ解调性能较低的弊端;并改善采用动态HARQ码本时连续漏检4个DCI1_1以上或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基站解析HARQ码本错误,需要对该HARQ码本对应的所有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传输时延增大的弊端。
第一方面,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包括:
S11: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
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时分双工(TDD)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在TDD模式的移动通讯系统中接收和传送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时分双工时隙配置(TDD时隙配置)即为一定上下行比例的时隙配置结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在5GNR系统的协议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被命名为K1,使用DCI1_1时,K1的取值是由参数dl-DataToUL-ACK配置,而dl-DataToUL-ACK表示下行数据到上行反馈的时间。
在利用TDD时隙配置和K1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时,需按照slot索引对时隙进行排序。
S12: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
例如第一时隙集合为{0,1,2,3,4,5,6,7},那么只能在时隙1至时隙7之间寻找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隙,并按照slot索引对所述时隙进行排序得到第二时隙集合,假设在时隙0,时隙3和时隙5中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则第二时隙集合为{0,3,5}。
S13: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
基站/UE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是针对现有的动态HARQ码本连续漏检4个DCI1_1以上或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的弊端以及半静态HARQ码本比特长度太大的弊端进行设计的,基站和UE共同采用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
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在本发明中传输/检测的顺序即为slot索引的顺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基于时分双工(TDD)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K1)配置得到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即得到可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的第一时隙集合,然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确定实际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最后通过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基站和终端共同基于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制定HARQ码本,使得基站和终端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保持一致,可有效避免基站HARQ码本解调失败的情况出现,提升HARQ码本的解调性能,进而达到提升空口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传输时延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包括:
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与第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一一对应,且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中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肯定确认,生成HARQ码本;
在本发明中,终端和基站只根据实际调度的PDSCH确定HARQ码本,因此HARQ的码本比特数通常会小于半静态HARQ码本的码本大小,可以解决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较大,HARQ解调性能较低的弊端。
按照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修正HARQ码本。
在本发明中考虑到现有的动态HARQ码本连续漏检4个DCI1_1以上或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的问题,针对性的设定HARQ码本确定规则,保证UE和基站同时使用各自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生成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一致,进而降低基站HARQ码本解调失败的概率,提高HARQ重传效率,提升空口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传输时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4N+3]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3378471350000141
表示向下取整,
Figure BDA0003378471350000142
表示闭区间。
图6示例了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一,如图6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DCI1_1的时隙为{0,1,2,3,4,5,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01,10};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5,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其中时隙为{1,2,3,4}对应的DCI1_1均漏检。
基站不符合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中的任意一项,则生成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按照实际调度的DCI1_1个数,即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为7比特,为“1111111”;
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0和时隙5的DAI为连续00和01,时隙0和时隙5之间存在4个时隙{1,2,3,4}可用于DCI1_1传输,该4个时隙均属于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且时隙0和时隙5之间的时隙间隔数处于[4~7]范围内,因此UE符合本实施例指定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则时隙0和时隙5分别传输的DCI1_1对应的HARQ码本比特位之间生成4个比特位,且4个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即填写“0”;
最终UE生成的HARQ码本的总比特数为7比特,且UE生成的HARQ码本为“1000011”。
图7示例了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二,如图7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的DCI1_1的时隙为{0,5,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其中时隙为{1,2,3,4}未真实传输DCI1_1;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5,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其中时隙为{1,2,3,4}未检测到DCI1_1。
基站/UE实际传输/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时隙0和时隙5,时隙0和时隙5的DAI为连续的00和01,时隙0和时隙5之间存在4个时隙{1,2,3,4}可用于DCI1_1传输,该4个时隙均属于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且时隙0和时隙5之间的时隙间隔数处于[4~7]范围内,则基站/UE时隙0和时隙5分别传输的DCI1_1对应的HARQ码本比特位之间生成4个比特位,且4个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即填写“0”;
也就是说,基站和UE生成的HARQ码本的总比特数均为7比特,且UE生成的HARQ码本为“1000011”。
由此可见,本发明改善采用动态HARQ码本时连续漏检4的整数倍个DCI1_1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基站解析HARQ码本错误,需要对该HARQ码本对应的所有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传输时延增大的问题。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不为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情况下,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后添加S′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与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
图8示例了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一,如图8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的DCI1_1的时隙为{0,2,3,5,6,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01};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2,3,5,6},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其中最后一个时隙7对应的DCI1_1漏检。
基站不符合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中的任意一项,则基站生成的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为6比特,为“111111”;
UE检测到的最后一个DCI1_1的时隙为6,不是该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则在该HARQ码本中时隙6对应的比特位为第一时隙集合的时隙6之后的所有时隙(时隙7)对应生成比特位,且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表示UE未检测到时隙7的DCI1_1),即填写“0”;
最终UE生成的HARQ码本的总比特数为6比特,且UE生成的HARQ码本为“111110”。
图9示例了UE漏检最后一个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二,如图9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的DCI1_1的时隙为{0,2,3,5,6},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2,3,5,6},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
基站/UE实际传输/检测到最后一个DCI1_1的时隙为6,不是该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则在该HARQ码本中时隙6对应的比特位为第一时隙集合的时隙6之后的所有时隙(时隙7)对应生成比特位,且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表示UE未检测到时隙7的DCI1_1),即填写“0”;
最终基站和UE生成的HARQ码本的总比特数为6比特,且UE生成的HARQ码本为“111110”。
由此可见,本发明改善采用动态HARQ码本时漏检最后几个DCI1_1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基站解析HARQ码本错误,需要对该HARQ码本对应的所有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传输时延增大的问题。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应用于终端时,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不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M~4(N+1))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M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非负整数,
Figure BDA0003378471350000171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左闭右开区间,M取值1,2,3。
图10示例了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三,如图10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的DCI1_1的时隙为{0,1,2,3,4,5,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11,00,01,10};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10},其中时隙为{1,2,3,4,5}对应的DCI1_1均漏检。
基站不符合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中的任意一项,则生成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按照实际调度的DCI1_1个数,即HARQ码本的比特长度为7比特,为“1111111”;
UE检测到DCI1_1的时隙0和时隙7的DAI分别为00和10,两个DAI之间相差的DAI个数M=1,时隙0和时隙7之间存在6个时隙{1,2,3,4,5,6}可用于DCI1_1传输,该6个时隙均属于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且时隙0和时隙7之间的时隙间隔数处于[5~8]范围内,则UE时隙0和时隙7分别传输的DCI1_1对应的HARQ码本比特位之间生成5个比特位,且5个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即填写“0”;
最终UE生成的HARQ码本有7比特,为“1000001”。因此基站与UE的HARQ码本比特数一致。
图11示例了UE连续漏检DCI1_1时基站与UE的动态HARQ码本示意图之四,如图11所示,基于时隙配置以及K1配置,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为{0,1,2,3,4,5,6,7};
基站传输的DCI1_1的时隙为{0,6,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01,10},其中时隙为{1,2,3,4,5}未真实传输DCI1_1;UE实际检测到DCI1_1的时隙为{0,7},对应的DAI指示分别为{00,10},其中时隙为{1,2,3,4,5,6}未检测到DCI1_1。
基站实际传输DCI1_1的时隙0和时隙6的DAI为连续的00和01,时隙0和时隙6之间存在5个时隙{1,2,3,4,5}可用于DCI1_1传输,该5个时隙均属于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且时隙0和时隙6之间的时隙间隔数处于[4~7]范围内,则基站时隙0和时隙6分别传输的DCI1_1对应的HARQ码本比特位之间生成4个比特位,且4个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即填写“0”(比特位填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肯定确认时,用数值“1”代替);也就是说,基站生成的HARQ码本的总比特数为7比特,HARQ码本为“0000011”
UE检测到DCI1_1的时隙0和时隙7的DAI分别为00和10,两个DAI之间相差的DAI个数M=1,时隙0和时隙7之间存在6个时隙{1,2,3,4,5,6}可用于DCI1_1传输,该6个时隙均属于时隙8的HARQ码本对应的可用于DCI1_1传输的时隙集合、且时隙0和时隙7之间的时隙间隔数处于[5~8]范围内,则UE时隙0和时隙7分别传输的DCI1_1对应的HARQ码本比特位之间生成5个比特位,且5个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即填写“0”;
最终UE生成的HARQ码本有7比特,为“1000001”。因此基站与UE的HARQ码本比特数一致。
由此可见,本发明改善采用动态HARQ码本时连续漏检4个DCI1_1以上时且漏检的DCI1_1的个数不为4的整数倍时导致的UE反馈的HARQ码本与基站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不一致,基站解析HARQ码本错误,需要对该HARQ码本对应的所有PDSCH资源进行重传,导致空口资源浪费和业务传输时延增大的问题。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下行分配索引是以二进制形式并采用循环方式进行计数的。
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00,01,10,11为一个循环周期,通过下行分配索引对发送/检测到的DCI1_1进行计数,可以减少HARQ码本中无实际意义的比特比例,减少HARQ码本的长度,提高HARQ码本的解调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终端制定的HARQ码本,通过HARQ反馈时隙反馈至基站,并与基站制定的HARQ码本一起进行解调。
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终端在HARQ反馈时隙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基站将HARQ反馈于自身的HARQ信息相对应,可以确定哪些资源传输失败,进而对这些资源进行重传,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第二方面,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可相互对应参照。图12示例了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时隙集合确定模块21、第二时隙集合获取模块22和HARQ码本制定模块23;
其中,第一时隙集合确定模块21,用于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第二时隙集合获取模块22,用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HARQ码本制定模块23,用于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具体执行上述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实施例流程,具体请详见上述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基于时分双工(TDD)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K1)配置得到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即得到可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1_1)的第一时隙集合,然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确定实际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最后通过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基站和终端共同基于自身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制定HARQ码本,使得基站和终端的HARQ码本比特长度保持一致,可有效避免基站HARQ码本解调失败的情况出现,提升HARQ码本的解调性能,进而达到提升空口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传输时延的效果。
第三方面,图13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320、存储器(memory)1330和通信总线1340,其中,处理器1310,通信接口1320,存储器1330通过通信总线1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310可以调用存储器1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应用于基站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
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
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
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包括:
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与第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一一对应,且令HARQ码本中的比特位中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肯定确认,生成HARQ码本;
按照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修正HARQ码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4N+3]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
Figure FDA0003378471340000021
Figure FDA0003378471340000022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闭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不为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情况下,在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后添加S′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第二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与第一时隙集合的最后一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时,所述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还包括:
在第二时隙集合中相邻两个时隙传输/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下行分配索引不连续,且在第一时隙集合中所述两个时隙的时隙间隔数S处于[4N+M~4(N+1))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时隙对应的比特位之间添加4N+M个比特位,且添加的比特位填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否定确认;
其中,S为非负整数,
Figure FDA0003378471340000023
Figure FDA0003378471340000024
表示向下取整,[)表示左闭右开区间,M取值1,2,3。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分配索引是以二进制形式并采用循环方式进行计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制定的HARQ码本,通过HARQ反馈时隙反馈至基站,并与基站制定的HARQ码本一起进行解调。
8.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装置,应用于基站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时隙集合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确定HARQ反馈时隙对应的可用于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资源的第一时隙集合;
第二时隙集合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隙集合范围内,获取传输/检测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第二时隙集合;
HARQ码本制定模块,用于基于预置的HARQ码本确定规则、第一时隙集合和第二时隙集合,制定HARQ码本;
其中,所述时分双工时隙配置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HARQ之间的反馈间隔配置,是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的;
所述第一/二时隙集合中的时隙按照传输/检测的顺序排列。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25043.0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142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043.0A CN114142975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5043.0A CN114142975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975A true CN114142975A (zh) 2022-03-04
CN114142975B CN114142975B (zh) 2023-05-30

Family

ID=8038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5043.0A Active CN114142975B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29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178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3192A (zh) * 2018-08-10 202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harq-ack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87764A (zh) * 2019-11-08 2021-05-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2787771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Sps pdsch的harq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677014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反馈信息传输位置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178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3192A (zh) * 2018-08-10 202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harq-ack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87764A (zh) * 2019-11-08 2021-05-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码本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2787771A (zh) * 2019-11-08 202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Sps pdsch的harq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677014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反馈信息传输位置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975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7199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ment HARQ-ACK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5906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876204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调度方法
CN102170338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113110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478383B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EP2670076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25466B (zh) 信令处理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20170026940A1 (en) Control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958777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0129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162090A1 (e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in communications
EP39934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21849A (zh)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
CN105052067A (zh) 一种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809530A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0246959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442443B (zh) 一种半静态资源的传输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474405B (zh) 多载波系统中的计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47822B (zh) 一种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及基站
CN114142975B (zh) 一种用于5gnr系统的harq码本制定方法和装置
CN10880952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WO2022213913A1 (zh) 重传响应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07733585B (zh) Harq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7642993A (zh) Harq-ack码本确定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7

Address after: 266107 No. 2, Xiangtan Road, Danshan Industrial Park,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Inspu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Inspu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036 Inspur Road, hi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Inspu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