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3898B -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3898B
CN110823898B CN201911339001.8A CN201911339001A CN110823898B CN 110823898 B CN110823898 B CN 110823898B CN 201911339001 A CN201911339001 A CN 201911339001A CN 110823898 B CN110823898 B CN 110823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chanism
move
objective lens
drives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90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3898A (zh
Inventor
丁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90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3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3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3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3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3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采图装置,包括:载物台(1),所述载物台(1)用于承托载体,所述载体容纳有待检测的样本;物镜(2),所述物镜(2)用于放大所述样本;采图机构(3),所述采图机构(3)用于采集经所述物镜(2)放大后的所述样本的图像;Z轴驱动机构(4),所述Z轴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一个确定的距离n之间来回移动。本申请还提供使用上述采图装置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采图装置和方法,可以精确、迅速地实现焦平面的变换。

Description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疾病诊查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待检标本进行取样、制片,采用镜检的方法在高倍或低倍显微镜下对样本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并提供样本识别的镜检结果。人体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细胞,或人体组织、动物组织、植物细胞,都可以作为镜检对象。
显微镜下样本的观测,已经由人眼观察和计数,转向了机器采图和识别,或机器采图后输出图片供操作人员识别。现有的显微镜采图装置的对待检测样本进行采图的步骤基本如下:先确定采图的初始焦平面,然后在该焦平面采集预定采图区域的多张图像。在初始焦平面采集整个采图区域的图像后,为了能够采集到待检测样本中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待检测目标的清晰图像,显微镜采图装置的驱动装置驱动物镜或载物台在上下移动,然后在平行于初始焦平面的其他焦平面上进行整个采图区域的再次采图。
由于样本中待检测目标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非常近,使得不同的焦平面的距离很小,通常是微米级,而现有的驱动装置内部动力结构的组成上存在配合间隙,因此在驱动过程中为了保证精确度,需要有消间隙的过程,而每在竖直方向上驱动一次就需要一次消间隙的过程,因此显微镜采图装置在不同的焦平面之间移动时,均需要等待消间隙的时间,因此整个采图过程耗时长,影响显微镜采图装置的采图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采图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采图装置;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为提供一种上述采图装置的使用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采图装置和方法,通过使用第二驱动机构,可以精确、迅速地实现焦平面的变换,无需进行消间隙的操作,能够大大提升采图装置的工作速度,提高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图装置,包括:
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承托载体,所述载体容纳有待检测的样本;
物镜,所述物镜用于放大所述样本;
采图机构,所述采图机构用于采集经所述物镜放大后的所述样本的图像;
Z轴驱动机构,所述Z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相对所述物镜在Z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相对所述物镜在Z轴方向一个确定的距离n之间来回移动。
优选地,设有连接板,所述Z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并驱动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物镜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动力源、传动件、滑块,所述传动件可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转动,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板滑动,所述载物台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设有用于对所述滑块导向的导轨,所述导轨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的最高点位置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设有连接件和载物台底板,所述连接件呈L型,一侧连接所述滑块,另一侧连接所述载物台底板,所述载物台底板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下方还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用于与所述传动件相配合。
所述传动件为盘状凸轮,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盘状凸轮偏心转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为螺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移动凸轮机构,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螺杆或所述齿轮或所述移动凸轮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载物台还设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载物台上,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确定的距离n为所述样本在所述载体内的深度。
一种使用上述采图装置进行采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至所述导轨的最高点;
所述Z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至第一高度,所述载物台上载体位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的初始位置或由平移驱动机构驱动至初始位置,在所述物镜中形成第一视域,所述采图机构进行第一采图;
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体在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物镜中形成第二视域,所述第一视域与所述第二视域相切;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至第二高度;
所述采图机构进行第二采图。
优选地,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体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且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体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物台移动距离n之间的时间相等,所述采图机构在所述载体和所述载物台移动过程中进行连续采图。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采图机构采集的多张图像,生成调焦动态视频,或生成所述样本中待检测目标的3D图像。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采图装置,使用Z轴驱动机构使载物台相对物镜移动,到达初始位置,此时采图机构中采集到的经物镜放大的图像位于初始焦平面;当采图机构在初始焦平面采图完毕后,需要使载物台上载体与采图机构的距离进行微小的移动,已到达第二焦平面时,Z轴驱动机构不工作,而由第二驱动机构工作,驱动载物台相对物镜在Z轴方向移动距离n,预先将距离n设置为初始焦平面和第二焦平面在Z轴方向的差值(通常是微米级),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精确、迅速地实现焦平面的变换,无需进行消间隙的操作,能够大大提升采图装置的工作速度,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图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图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图装置中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图装置第二移动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采图装置第二移动机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载物台;2-物镜;3-采图机构;4-Z轴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51-动力源;52-传动件;521-盘状凸轮;53-滑块;54-安装板;55-导轨;56-连接件;57-载物台底板;58-耐磨件;6-连接板;7-平移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请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图装置,包括:
载物台1,所述载物台1用于承托载体,所述载体容纳有待检测的样本;
物镜2,所述物镜2用于放大所述样本;
采图机构3,所述采图机构3用于采集经所述物镜2放大后的所述样本的图像;
Z轴驱动机构4,所述Z轴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一个确定的距离n之间来回移动。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采图装置,使用Z轴驱动机构4使载物台1相对物镜2移动,到达初始位置,此时采图机构3中采集到的经物镜2放大的图像位于初始焦平面;当采图机构3在初始焦平面采图完毕后,需要使载物台1上载体与采图机构3的距离进行微小的移动,已到达第二焦平面时,Z轴驱动机构4不工作,而由第二驱动机构5工作,驱动载物台1相对物镜2在Z轴方向移动距离n,预先将距离n设置为初始焦平面和第二焦平面在Z轴方向的差值(通常是微米级),而第二驱动机构5可以精确、迅速地实现焦平面的变换,无需进行消间隙的操作,能够大大提升采图装置的工作速度,提高效率。
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载物台1相对物镜2移动的最大距离即为距离n,无需担心第二驱动机构5的偏差导致载物台1移动的距离超出初始焦平面和第二焦平面的距离,保持采图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且可以将第二驱动机构5的制造精度提高,而无需提高Z轴驱动机构4的制备精度,可以节约成本。
优选地,设有连接板6,所述Z轴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并驱动所述连接板6相对于所述物镜2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安装板5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4上的动力源51、传动件52、滑块53,所述传动件52可在所述动力源51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转动,所述滑块53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滑动,所述载物台1与所述滑块53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54设有用于对所述滑块53导向的导轨55,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的最高点位置相同。
本申请中,优选设置Z轴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均驱动载物台1移动,以使得物镜2和设置在物镜2远离载物台1一端的采图机构5均保持静止,保护精密仪器。
具体而言,设置连接板6,由Z轴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板6移动,带动固定在连接板6上的第二驱动机构5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上方的载物台1移动。
载物台1实现移动,可以将载物台1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板6上,由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更优选在第二驱动机构5设置安装板54和滑块53,将载物台1与滑块53连接,由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
更优选滑块53设置在导轨54上,并且将导轨54的长度进行限定,使得载物台1在第二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移动至最高点时,滑块53也位于导轨55的最高点,此时,载物台1处于被第二驱动机构5和导轨55双重限定的位置,在第二驱动机构5不再继续工作的情况下,载物台1可以稳定在导轨55的最高点不会随意移动。通常使载物台1时刻保持在这一位置,使得Z轴驱动机构4工作时载物台1能够和连接板6同步移动;待Z轴驱动机构4工作完毕后,再启动第二驱动机构5工作,使得载物台1相对于连接板6开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还设有连接件56和载物台底板57,所述连接件56呈L型,一侧连接所述滑块53,另一侧连接所述载物台底板57,所述载物台底板57固定在所述载物台1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56下方还设有耐磨件58,所述耐磨件58用于与所述传动件52相配合。
优选使用L型的连接件56连接滑块53和载物台底板57,然后将载物台底板57固定在载物台1底部。更优选载物台底板57下方设有耐磨件58,可以配合传动件52进行反复移动,而不会因为磨损带来移动距离的误差。
所述传动件52为盘状凸轮521,所述动力源51驱动所述盘状凸轮521偏心转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作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将传动件52设置为盘状凸轮机构,动力源51驱动盘状凸轮521偏心转动,由盘状凸轮521直径较大处将载物台1顶起以实现载物台1移动;而盘状凸轮521继续转动至直径较小处时载物台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从而实现盘状凸轮521带动载物台1在Z轴方向移动。此时,距离n设置为盘状凸轮521带动第一从动件522转动的最大距离。
使用盘状凸轮机构时,由于盘状凸轮521的旋转是连续的,而盘状凸轮521带动载物台1在Z轴方向的来回移动也是连续的。因此,使用盘状凸轮机构时,需要控制动力源51,从而控制盘状凸轮521的转动,以使得载物台1移动的距离稳定在距离n。而当需要将载物台1向另一方向移动时,动力源51再次工作,仍输出和之前同方向的力,驱动盘状凸轮521继续转动,即可实现载物台1位置的调整。
在镜检过程中,由于放大倍数的问题,一个载体上的所有样本需要被划分为多块区域(物镜2的视域)依次进行采图,而每一视域又需要对位于不同深度(即Z轴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目标进行聚焦以采集清晰的图像,因此,控制好动力源51驱动盘状凸轮521转动的速度,可以配合载体不同视域的检测需要,实现持续的在初始焦平面和第二焦平面(距离n)之间的移动,进一步提高对整个样本采图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52为螺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移动凸轮机构,所述动力源51驱动所述螺杆或所述齿轮或所述移动凸轮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传动件52可以是螺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移动凸轮机构的任一种,通过动力源51输出不同方向的力,以实现上述机构的来回移动,从而带动载物台1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使用螺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移动凸轮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和使用盘状凸轮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种实施方式需要动力源51输出两种方向相反的力,以使得此时的传动部件能够来回移动。
具体而言,当所述传动件52为所述螺杆螺母机构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螺杆的轴向为Z轴方向;所述动力源51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母与所述载物台1固定连接。动力源51驱动螺杆转动,而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螺母转动受限,螺母在Z轴方向移动,从而将与螺母连接的载物台1带动;当需要载物台1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动力源51输出方向相反的力,使得螺杆反向旋转,从而使螺母反向移动,带动载物台1向相反方向移动。
当所述传动件52为所述齿轮齿条机构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的移动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动力源51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条与所述载物台1固定连接。动力源51驱动齿轮转动,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在Z轴方向移动,带动与齿条连接的载物台1移动。同样的,当需要载物台1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动力源51输出方向相反的力,使得齿轮反向旋转,从而使齿条反向移动。
当所述传动件52为所述移动凸轮机构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动力源51输出直线驱动力或通过传动件将旋转驱动力转化为直线驱动力,驱动所述移动凸轮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一端与所述移动凸轮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载物台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由第二机架限位,以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沿Z轴方向移动。使用移动凸轮时,需要将动力源51输出的力,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式转化为驱动移动凸轮来回移动的力,而与移动凸轮滑动连接的第二从动件由于第二机架的限位,在Z轴方向移动,以带动载物台1移动。同样的,使用移动凸轮,需要动力源51输出相反方向的力才能实现来回移动。
使用螺杆螺母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移动凸轮机构时,距离n可以通过螺杆螺纹的长度、齿条的齿长度、移动凸轮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前的差值来限定。
优选地,所述载物台1还设有平移驱动机构7,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载物台1上,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
本申请中,为便于将位于载物台1上的载体在平面内移动,使物镜2能够放大不同位置样本的图像,还设有平移驱动机构7。平移驱动机构7可以驱动载体在XY平面内移动,且根据需要,可以驱动载体单独的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也可驱动载体同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平移驱动机构7可以通过连杆滑块等本领域公知的方式设计。
本申请中,XY平面与Z轴垂直。根据显微镜的一般设置,XY平面通常指水平面,Z轴方向则是竖直方向。
优选地,所述确定的距离n为所述样本在所述载体内的深度。
将距离n设置为样本在载体内的深度,有助于采图装置对位于不同深度的待检测目标均采集清晰对焦的图像,利于分析和检测。
例如,当需要镜检的样本为大便样本悬液时,样本悬液中存在较多杂质,各种待检测目标的密度和大小存在区别,待检测目标随机分布在悬液中。则将样本悬液充入载体上的计数板后,由于计数板内容纳一定容量的悬液,必然存在一定的高度,此时待检测目标仍随机分散于悬液中,而不能全部沉积在计数板底部。因此,将距离n设置为样本在载体内的深度,可以使采图机构3采集到的不同深度的待检测目标的清晰图像,从而可以更好完成目标的识别与计数,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一种使用上述采图装置进行采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
所述Z轴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一高度,所述载物台1上载体位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的初始位置或由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至初始位置,在所述物镜2中形成第一视域,所述采图机构3进行第一采图;
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在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物镜2中形成第二视域,所述第一视域与所述第二视域相切;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二高度;
所述采图机构3进行第二采图。
优选地,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且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距离n之间的时间相等,所述采图机构3在所述载体和所述载物台1移动过程中进行连续采图。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采图机构3采集的多张图像,生成调焦动态视频,或生成所述样本中待检测目标的3D图像。
本申请还提供使用上述采图装置进行图像采集的方法,具体而言,首先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以固定所述载物台1的位置;然后Z轴驱动载物台1移动到第一高度,此时物镜2中所呈现的样本的图像位于初始焦平面;而载体在XY平面的位置,如果已经位于初始位置,就不启动平移驱动机构7,如果与初始位置有偏差,则启动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载体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在物镜2中呈现的图像为载体中样本的第一视域在初始焦平面的图像,由采图机构3进行第一采图。样本在Z轴方向的高度调节,或样本在XY平面内的位置调节,二者没有顺序关系,可以任选一个先进行。
然后,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载体在XY平面内移动,到达第二视域,且第二视域与第一视域相切;由于物镜2所呈的像为圆形,因此控制第二视域和第一视域相切,既不会漏过某一部分样本导致结果偏差,由可以提高采图的效率。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载物台1在Z轴移动,到达第二高度,此时物镜2中呈现的图像位于第二焦平面。同样的,移动到第二视域,和移动到第二高度的动作没有先后顺序关系,可以任选一个先进行。
当移动到第二视域、移动到第二高度的动作都完毕后,采图机构3进行第二采图,采集第二视域位于第二焦平面的图像。
第一采图、第二采图所得到的图像位于不同的焦平面,能更好反映样本内待检测目标的数量和状态。
优选地,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且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距离n之间的时间相等,所述采图机构3在所述载体和所述载物台1移动过程中进行连续采图。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采图机构3采集的多张图像,生成调焦动态视频,或生成所述样本中待检测目标的3D图像。
更优选移动到第二视域和移动到第二高度的动作同时进行,且两个动作的完成时间是相同的,并且在此过程中,采图机构进行连续的采图。则连续采集的图像,经过处理可以生成显微镜下实时调焦动态视频,或待检测目标的三维图,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实施例1
一种采图装置,包括:
载物台1,所述载物台1用于承托载体,所述载体容纳有待检测的样本;
物镜2,所述物镜2用于放大所述样本;
采图机构3,所述采图机构3用于采集经所述物镜2放大后的所述样本的图像;
Z轴驱动机构4,所述Z轴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一个确定的距离n之间来回移动。
设有连接板6,所述Z轴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并驱动所述连接板6相对于所述物镜2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上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安装板5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4上的动力源51、传动件52、滑块53,所述传动件52可在所述动力源51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转动,所述滑块53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滑动,所述载物台1与所述滑块5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54设有用于对所述滑块53导向的导轨55,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的最高点位置相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还设有连接件56和载物台底板57,所述连接件56呈L型,一侧连接所述滑块53,另一侧连接所述载物台底板57,所述载物台底板57固定在所述载物台1的底部。所述连接件56下方还设有耐磨件58,所述耐磨件58用于与所述传动件52相配合。
所述传动件52为盘状凸轮521,所述动力源51驱动所述盘状凸轮521偏心转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载物台1还设有平移驱动机构7,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载物台1上,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
所述确定的距离n为所述样本在所述载体内的深度。
一种使用上述采图装置进行采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
所述Z轴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一高度,所述载物台1上载体位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的初始位置或由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至初始位置,在所述物镜2中形成第一视域,所述采图机构3进行第一采图;
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在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物镜2中形成第二视域,所述第一视域与所述第二视域相切;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二高度;
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且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距离n之间的时间相等,所述采图机构3在所述载体和所述载物台1移动过程中进行连续采图。
根据所述采图机构3采集的多张图像,生成调焦动态视频,或生成所述样本中待检测目标的3D图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所述传动件52为齿轮齿条机构,所述动力源51驱动所述齿轮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齿条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采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台(1),所述载物台(1)用于承托载体,所述载体容纳有待检测的样本;
物镜(2),所述物镜(2)用于放大所述样本;
采图机构(3),所述采图机构(3)用于采集经所述物镜(2)放大后的所述样本的图像;
Z轴驱动机构(4),所述Z轴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载物台(1)相对所述物镜(2)在Z轴方向一个确定的距离n之间来回移动;
其中,所述Z轴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到第一高度,此时所述物镜(2)中所呈现的样本的图像位于初始焦平面;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移动,到达第二高度,此时所述物镜(2)中呈现的图像位于第二焦平面;
所述距离n预先设置为所述初始焦平面和所述第二焦平面在Z轴方向的差值;
设有连接板(6),所述Z轴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板(6),并驱动所述连接板(6)相对于所述物镜(2)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1)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上方;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安装板(5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4)上的动力源(51)、传动件(52)、滑块(53),所述传动件(52)可在所述动力源(51)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转动,所述滑块(53)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板(54)滑动,所述载物台(1)与所述滑块(53)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54)设有用于对所述滑块(53)导向的导轨(55),所述导轨(55)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的最高点位置相同;
所述传动件(52)为盘状凸轮(521),所述动力源(51)驱动所述盘状凸轮(521)偏心转动,以带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确定的距离n为所述样本在所述载体内的深度;
所述确定的距离n为微米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还设有连接件(56)和载物台底板(57),所述连接件(56)呈L型,一侧连接所述滑块(53),另一侧连接所述载物台底板(57),所述载物台底板(57)固定在所述载物台(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6)下方还设有耐磨件(58),所述耐磨件(58)用于与所述传动件(52)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1)还设有平移驱动机构(7),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所述载体在所述载物台(1)上,沿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图装置进行采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载物台(1)移动至导轨(55)的最高点;
Z轴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一高度,所述载物台(1)上载体位于平移驱动机构(7)的初始位置或由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至初始位置,在物镜(2)中形成第一视域,采图机构(3)进行第一采图;
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在X轴和/或Y轴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物镜(2)中形成第二视域,所述第一视域与所述第二视域相切;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至第二高度;
所述采图机构(3)进行第二采图;
其中,所述Z轴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到所述第一高度,此时所述物镜(2)中所呈现的样本的图像位于初始焦平面;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在Z轴移动,到达所述第二高度,此时所述物镜(2)中呈现的图像位于第二焦平面;
距离n预先设置为所述初始焦平面和所述第二焦平面在Z轴方向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移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且所述平移驱动机构(7)驱动所述载体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所述载物台(1)移动距离n之间的时间相等,所述采图机构(3)在所述载体和所述载物台(1)移动过程中进行连续采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采图机构(3)采集的多张图像,生成调焦动态视频,或生成所述样本中待检测目标的3D图像。
CN201911339001.8A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Active CN110823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9001.8A CN110823898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9001.8A CN110823898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3898A CN110823898A (zh) 2020-02-21
CN110823898B true CN110823898B (zh) 2024-04-26

Family

ID=6954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9001.8A Active CN110823898B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389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977A (ja) * 1993-11-02 1995-07-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顕微鏡
CN104459974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株式会社三丰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影像测量装置
CN105004723A (zh) * 2015-06-25 2015-10-28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病理切片扫描3d成像与融合装置及方法
JP2017032669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キヤノン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顕微鏡装置
CN108369331A (zh) * 2015-12-10 2018-08-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微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2500A (zh) * 2018-07-03 2018-12-11 怀光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宫颈液基细胞学智能辅助阅片方法和系统
CN110342291A (zh) * 2018-04-03 2019-10-18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试纸推送方法、装置及尿液分析仪
CN211206275U (zh) * 2019-12-23 2020-08-07 湖南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5814B2 (en) * 2003-09-29 2008-03-18 Olympus Corporation Microscope system and microscope focus maintaining device for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4977A (ja) * 1993-11-02 1995-07-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顕微鏡
CN104459974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株式会社三丰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影像测量装置
CN105004723A (zh) * 2015-06-25 2015-10-28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病理切片扫描3d成像与融合装置及方法
JP2017032669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キヤノン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顕微鏡装置
CN108369331A (zh) * 2015-12-10 2018-08-03 佳能株式会社 显微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42291A (zh) * 2018-04-03 2019-10-18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试纸推送方法、装置及尿液分析仪
CN108982500A (zh) * 2018-07-03 2018-12-11 怀光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宫颈液基细胞学智能辅助阅片方法和系统
CN211206275U (zh) * 2019-12-23 2020-08-07 湖南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3898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9390B2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技法
CN101050949A (zh) 大视场物体微观表面三维形貌的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3399398B (zh) 自动对焦显微镜
US11156822B2 (en) Selective plane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with multiple illumination units scanning an object in sync with a digital camera rolling shutter
CN104061881B (zh) 一种用于观测分析触点真实接触面积的光学装置及光学测量方法
CN111855578A (zh) 一种病理切片扫描仪
DE102021124535A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mit mehrpunkt-autofokus zur ausrichtung einer optischen achse eines optischen abschnitts senkrecht zu einer werkstückoberfläche
CN211206275U (zh) 一种采图装置
CN110823898B (zh) 一种采图装置及采图方法
CN202453578U (zh) 基于油镜的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装置
CN219533505U (zh) 一种手术显微镜用超景深3d成像系统
CN207946058U (zh) 一种rv减速器针齿轮综合误差快速检测装置
CN207007736U (zh) 一种工件显微缺陷检测系统控制装置
CN214311084U (zh) 一种高精度的人工智能显微镜
CN202486053U (zh) 一种多功能煤、焦显微分析系统
CN208751481U (zh) 一种简易影像检测装置
CN210038319U (zh) 一种读数显微镜
CN213986150U (zh) 一种病理切片的定位装置
CN213633135U (zh) 一种病理切片的扫描控制装置
CN218034873U (zh) 影像测量仪一体化控制系统
CN114324167B (zh) 一种染色体核型ai分析检测仪
CN220540749U (zh) 一种一体化识别组件的展示装置
CN213633133U (zh) 一种病理切片的显微成像装置
CN100368860C (zh) 显微图像层切扫描方法及其装置
DE102020101548B4 (de) Mikroskop sowie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mikroskopischen Bildes mit einer erweiterten Schärfentief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