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3497A -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 Google Patents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3497A
CN110823497A CN201911224435.3A CN201911224435A CN110823497A CN 110823497 A CN110823497 A CN 110823497A CN 201911224435 A CN201911224435 A CN 201911224435A CN 110823497 A CN110823497 A CN 110823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tail
test model
ejecti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44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涵
吴海瀛
杨洪森
颜来
江鲲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dyna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dyna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dyna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dyna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12244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3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3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尾旋伞展开结构存在不能可靠地实现反尾旋伞展开的问题,提供一种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包括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和反尾旋伞系留组件;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包括伞贮藏筒、固定盖、滑动盖、弹簧和弹射拉杆;滑动盖包括滑动板和垂直连接于滑动板一侧的杆部;滑动盖通过弹簧弹性地支撑于固定盖;弹射拉杆一端连接于试验模型,另一端设置为适配杆部的连接点;反尾旋伞弹射组件的伞贮藏筒连接于试验模型;反尾旋伞系留组件连接于试验模型,并具有用于连接反尾旋伞的伞绳的连接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且能够可靠地实现反尾旋伞的展开。

Description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背景技术
在进行立式风洞飞机模型尾旋试验时,为验证反尾旋伞在模型尾旋改出过程中的可靠性,需要将伞在试验开始前贮藏在模型机身尾部,试验开始后依据远程遥控指令,快速将伞弹出,并在距模型尾部约1米的位置将伞衣撑开。
现有技术中的反尾旋伞展开结构存在不能可靠地实现反尾旋伞展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尾旋伞展开结构存在不能可靠地实现反尾旋伞展开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包括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和反尾旋伞系留组件;
所述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包括伞贮藏筒、固定盖、滑动盖、弹簧和弹射拉杆;所述滑动盖包括滑动板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一侧的杆部;所述杆部上设有沿其长向分布的连接点;所述固定盖上设有通孔;
所述固定盖盖合于伞贮藏筒的前端开口;所述滑动盖通过所述弹簧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固定盖,并能够压缩所述弹簧以在所述伞贮藏筒内沿其轴向向所述固定盖的方向移动至使所述杆部伸出所述固定盖的通孔之外;
所述弹射拉杆一端连接于试验模型,另一端设置为适配所述杆部的连接点,并能够在所述杆部伸出所述固定盖的通孔时连接于所述连接点,以卡止所述滑动盖受弹簧的弹性力而后移;
所述反尾旋伞弹射组件的伞贮藏筒连接于试验模型;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连接于试验模型,并具有用于连接反尾旋伞的伞绳的连接端。
本方案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使用时,先使滑动盖压缩弹簧至使其杆部伸出固定盖的通孔,然后用弹射拉杆连接杆部于其连接点,以卡止滑动盖;如此,反尾旋伞的主体伞部可折叠收纳于伞贮藏筒并对应于滑动盖,而反尾旋伞的伞绳连接于反尾旋伞系留组件的支撑杆上;在需要弹射出反尾旋伞时,控制弹射拉杆脱开滑动盖的杆部,弹簧通过滑动盖将反尾旋伞的主体伞部从伞贮藏筒中弹射出,由于伞绳和试验模型固定,反尾旋伞的主体伞部将在风力的作用下展开。
本方案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立式风洞飞机模型尾旋试验所需的快速弹出反尾旋伞的操作,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点为开设于杆部上的通孔,通孔直径大于弹射拉杆的直径以使弹射拉杆能够通过穿过杆部以实现对杆部的卡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与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均连接于试验模型的尾部,且分开固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伞贮藏筒通过轴向间隔的两个安装座固定安装于试验模型尾部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安装座包括用于连接在试验模型上的上座部和用于连接于伞贮藏筒上的下座部;所述上座部和所述下座部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座部的上表面为贴合试验模型连接处的弧面,所述下座部的下表面为适配所述伞贮藏筒的外周面的弧形面;
所述上座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座部的上表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座部和所述下座部分别沿垂直于伞贮藏筒的轴线的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相互配合的连接部,并通过穿过两侧连接部的螺钉连接在一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撑杆座;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预埋固定于试验模型内,另一端朝后水平伸出;
所述撑杆座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模型上不同于支撑杆预埋位置的另一处,另一端套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以倾斜地或垂直地支撑所述支撑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撑杆座的用于连接试验模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为适配连接处的模型的弧形面,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连接试验模型的连接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反尾旋伞未弹出状态);
图2中示出了反尾旋伞弹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伞贮藏筒剖开展示,且弹簧处于释放状态);
图3中示出了滑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示出了反尾旋伞系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反尾旋伞弹出状态)。
图标:11-反尾旋伞弹射组件;12-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3-伞贮藏筒;14-固定盖;15-滑动盖;16-弹簧;17-安装座;18-弹射拉杆;19-滑动板;20-杆部;21-连接点;22-通孔;23-试验模型;24-连接端;26-上座部;27-下座部;28-连接部;29-支撑杆;30-撑杆座;31-连接块;32-连接孔;33-反尾旋伞;34-预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包括反尾旋伞弹射组件11和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
配合参见图2和图3,反尾旋伞弹射组件11包括伞贮藏筒13、固定盖14、滑动盖15、弹簧16、伞贮藏筒13安装座17和弹射拉杆18;滑动盖15包括滑动板19和垂直连接于滑动板19一侧的杆部20;杆部20上设有沿其长向分布的连接点21;固定盖14上设有通孔22;固定盖14盖合于伞贮藏筒13的前端开口;滑动盖15通过弹簧16弹性地支撑于固定盖14,并能够压缩弹簧16以在伞贮藏筒13内沿其轴向向固定盖14的方向移动至使杆部20伸出固定盖14的通孔22之外;弹射拉杆18一端连接于试验模型23,另一端设置为适配杆部20的连接点21,并能够在杆部20伸出固定盖14的通孔22时连接于连接点21,以卡止滑动盖15受弹簧16的弹性力而后移。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连接于试验模型23,并具有用于连接反尾旋伞33的伞绳的连接端24。本方案中的连接点21为多个,可通过使弹射拉杆18配合不同位置的连接点21来使弹簧16保持不同的压缩量,从而方便地调节弹射速度。
本实施例中,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连接于试验模型23的尾部;反尾旋伞弹射组件11连接于试验模型23的尾部并位于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的下方;并且,伞贮藏筒13的后部倾斜向上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反尾旋伞33能够顺利地受风力展开。
本实施例中,连接点21可设置为开设于杆部20上的通孔22,通孔22小于弹射拉杆18的直径以使弹射拉杆18能够通过穿过杆部20以实现对杆部20的卡止。
本方案中的伞贮藏筒13通过轴向间隔的两个安装座17固定安装于试验模型23尾部的外表面。安装座17包括用于连接在试验模型23上的上座部26和用于连接于伞贮藏筒13上的下座部27;上座部26和下座部27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上座部26的上表面为贴合试验模型23连接处的弧面,下座部27的下表面为适配伞贮藏筒13的外周面的弧形面;上座部26的下表面和下座部27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上座部26和下座部27分别沿垂直于伞贮藏筒13的轴线的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相互配合的连接部28,并通过穿过两侧连接部28的螺钉(未示出)连接在一起。
本方案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使用时,先使滑动盖15压缩弹簧16至使其杆部20伸出固定盖14的通孔22,然后用弹射拉杆18连接杆部20于其连接点21,以卡止滑动盖15;如此,反尾旋伞33的主体伞部可折叠收纳于伞贮藏筒13并对应于滑动盖15,而反尾旋伞33的伞绳连接于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的支撑杆29上;在需要弹射出反尾旋伞33时,控制弹射拉杆18脱开滑动盖15的杆部20,弹簧16通过滑动盖15将反尾旋伞33的主体伞部从伞贮藏筒13中弹射出,由于伞绳和试验模型23固定,反尾旋伞33的主体伞部将在风力的作用下展开,反尾旋伞33的主体伞部展开后的状态可见于图5。弹射拉杆18设置为可活动地连接于试验模型23,具体地,其一端可活动地连接试验模型23,并能够受试验模型23的控制结构控制而活动。该控制结构可以例如是油缸等可伸缩的结构,通过内外伸缩来实现使弹射拉杆18的一端卡止/释放杆部20;控制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如转动结构等,只需是能够控制弹射拉杆18卡止或释放杆部20的连接点21的可动机构即可,在此不赘述。
本方案中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立式风洞飞机模型尾旋试验所需的快速弹出反尾旋伞33的操作,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配合参见图4,本方案中的反尾旋伞系留组件12包括支撑杆29和撑杆座30;支撑杆29的一端为预埋固定于试验模型23内的预埋部34,另一端朝后水平伸出;撑杆座30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模型23上不同于支撑杆29预埋位置的另一处,另一端套接支撑杆29的中间位置,以倾斜地或垂直地支撑支撑杆29。可选地,撑杆座30的用于连接试验模型2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的下表面为适配连接处的模型的弧形面,连接块31上设有用于连接试验模型23的连接孔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和反尾旋伞系留组件;
所述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包括伞贮藏筒、固定盖、滑动盖、弹簧和弹射拉杆;所述滑动盖包括滑动板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滑动板一侧的杆部;所述杆部上设有沿其长向分布的连接点;所述固定盖上设有通孔;
所述固定盖盖合于伞贮藏筒的前端开口;所述滑动盖通过所述弹簧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固定盖,并能够压缩所述弹簧以在所述伞贮藏筒内沿其轴向向所述固定盖的方向移动至使所述杆部伸出所述固定盖的通孔之外;
所述弹射拉杆一端连接于试验模型,另一端设置为适配所述杆部的连接点,并能够在所述杆部伸出所述固定盖的通孔时连接于所述连接点,以卡止所述滑动盖受弹簧的弹性力而后移;
所述反尾旋伞弹射组件的伞贮藏筒连接于试验模型;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连接于试验模型,并具有用于连接反尾旋伞的伞绳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点为开设于杆部上的通孔,通孔直径大于弹射拉杆的直径以使弹射拉杆能够通过穿过杆部以实现对杆部的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与反尾旋伞弹射组件均连接于试验模型的尾部,且分开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贮藏筒通过轴向间隔的两个安装座固定安装于试验模型尾部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包括用于连接在试验模型上的上座部和用于连接于伞贮藏筒上的下座部;所述上座部和所述下座部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座部的上表面为贴合试验模型连接处的弧面,所述下座部的下表面为适配所述伞贮藏筒的外周面的弧形面;
所述上座部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座部的上表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座部和所述下座部分别沿垂直于伞贮藏筒的轴线的方向的两侧延伸形成相互配合的连接部,并通过穿过两侧连接部的螺钉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尾旋伞系留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撑杆座;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预埋固定于试验模型内,另一端朝后水平伸出;
所述撑杆座一端固定连接于试验模型上不同于支撑杆预埋位置的另一处,另一端套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以倾斜地或垂直地支撑所述支撑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杆座的用于连接试验模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为适配连接处的模型的弧形面,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连接试验模型的连接孔。
CN201911224435.3A 2019-12-03 2019-12-03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Pending CN110823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4435.3A CN110823497A (zh) 2019-12-03 2019-12-03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4435.3A CN110823497A (zh) 2019-12-03 2019-12-03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3497A true CN110823497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4435.3A Pending CN110823497A (zh) 2019-12-03 2019-12-03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349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6122A (en) * 1983-06-27 1985-01-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Extended moment arm anti-spin device
US4538778A (en) * 1983-09-15 1985-09-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Dual towline spin-recovery device
CN2806311Y (zh) * 2005-06-10 2006-08-16 王文祥 弹射降落伞
CN1843815A (zh) * 2006-05-11 2006-10-11 刘剑 汽车减速装置
CN201016666Y (zh) * 2006-10-11 2008-02-06 冯景亮 降落伞弹头
CN204776034U (zh) * 2015-05-26 2015-11-18 湖州师范学院 民用救生降落伞
CN206664944U (zh) * 2017-04-27 2017-11-24 常州市德费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人机智能降落伞
CN206914650U (zh) * 2017-06-05 2018-01-23 阳碧慰 无人机降落伞弹射装置
CN207644648U (zh) * 2017-12-11 2018-07-24 天津聚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降落伞弹射装置及无人机
CN208021762U (zh) * 2018-03-19 2018-10-30 北京中科遥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脱离的无人机降落伞装置
CN108945427A (zh) * 2018-07-24 2018-12-07 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翼伞的弹射回收装置
CN208307000U (zh) * 2018-03-15 2019-01-01 深圳市速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降落伞
CN110395392A (zh) * 2019-07-29 2019-11-01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下投式探空仪弹射筒以及弹射装置和自动投放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6122A (en) * 1983-06-27 1985-01-2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Extended moment arm anti-spin device
US4538778A (en) * 1983-09-15 1985-09-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Dual towline spin-recovery device
CN2806311Y (zh) * 2005-06-10 2006-08-16 王文祥 弹射降落伞
CN1843815A (zh) * 2006-05-11 2006-10-11 刘剑 汽车减速装置
CN201016666Y (zh) * 2006-10-11 2008-02-06 冯景亮 降落伞弹头
CN204776034U (zh) * 2015-05-26 2015-11-18 湖州师范学院 民用救生降落伞
CN206664944U (zh) * 2017-04-27 2017-11-24 常州市德费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无人机智能降落伞
CN206914650U (zh) * 2017-06-05 2018-01-23 阳碧慰 无人机降落伞弹射装置
CN207644648U (zh) * 2017-12-11 2018-07-24 天津聚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降落伞弹射装置及无人机
CN208307000U (zh) * 2018-03-15 2019-01-01 深圳市速亿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飞行器降落伞
CN208021762U (zh) * 2018-03-19 2018-10-30 北京中科遥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脱离的无人机降落伞装置
CN108945427A (zh) * 2018-07-24 2018-12-07 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翼伞的弹射回收装置
CN110395392A (zh) * 2019-07-29 2019-11-01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下投式探空仪弹射筒以及弹射装置和自动投放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树有: "飞机反尾旋伞系统设计准则", 《飞行力学》 *
王启: "反尾旋伞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66461A (en) Apparatus for the suspension of an aircraft engine cowling
CN111059965B (zh) 一种具有限位自锁功能的小径弹翼片展开机构
CN207644648U (zh) 降落伞弹射装置及无人机
CN105644799A (zh) 用于无人机的分离式降落伞弹射舱
CN107914899B (zh) 一种微卫星在轨释放装置
EP3488176B1 (en) Bi-directional wing unfolding mechanism
CN206327559U (zh) 一种可折叠悬臂旋翼及其采用该悬臂旋翼的飞行器
CN113830284A (zh) 一种折叠式机翼展开装置及无人机
CN110823497A (zh) 立式风洞尾旋试验模型反尾旋伞弹射机构
CN210149542U (zh) 折叠翼无人机
CN113932662B (zh) 一种用于射弹入水的带翼型调节片的可调制空化器结构
CN113008086B (zh) 栅格翼的维形折叠结构
WO2009060224A1 (en) Steerable drogue
CN111017213A (zh) 一种无人机回收系统引导伞射伞机构
CN113002757B (zh) 一种可折叠旋翼无人机的自主展开装置
CN205602130U (zh) 一种无人机用警用安全投弹装置
CN110155307B (zh) 一种惯性解锁舵面弹出装置
CN108177762B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的快速折叠机构
CN219257686U (zh) 一种用于水火箭开伞回收的三重冗余度伞舱装置
EP2465763A1 (en) Folding boat having an opening and closing assist mechanism
CN109606661B (zh) 一种可折叠的四旋翼无人机
CN220164201U (zh) 一种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旋翼二次展开机构
CN208021720U (zh) 一种带支撑架结构的飞行器
CN104236399A (zh) 一种折叠导弹吊耳结构
CN111048950B (zh) 可伸缩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