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780A -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780A
CN110799780A CN201880029562.5A CN201880029562A CN110799780A CN 110799780 A CN110799780 A CN 110799780A CN 201880029562 A CN201880029562 A CN 201880029562A CN 110799780 A CN110799780 A CN 110799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orque
temperature
torque capacity
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95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780B (zh
Inventor
松下真矢
下泽智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99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行如下的变速控制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变速控制能够在防止进行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过度发热的同时,防止驾驶性能的降低。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备:温度估计部,估计在接合切换时被接合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转矩容量设定部,基于所述温度,设定在所述接合切换时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所述接合切换开始时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以及转矩容量减少部,在所述接合切换开始之前,使所述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转矩容量减少到所述目标值。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各种伴随多个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而进行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已知有双离合器变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其具有:设置于发动机与奇数级齿轮系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摩擦接合元件);以及设置于发动机与偶数级齿轮系之间的第二离合器(摩擦接合元件),并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经由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传递到输出侧。另外,已知有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其具有:使构成行星齿轮的元件彼此之间的相对旋转停止的离合器(摩擦接合元件);以及使该元件的旋转停止的制动器(摩擦接合元件),并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经由行星齿轮传递到输出侧。
这些自动变速器中的多个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即相互并行地进行的一方的摩擦接合元件的释放和另一方的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使得在各摩擦接合元件中产生摩擦热。过度的摩擦热的产生使得摩擦接合元件发生损伤。因此,需要某种针对热的对策。另一方面,变速时给驾驶员带来驾驶员意料之外的加减速感,会使驾驶性能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
作为与摩擦热对策有关的发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构成为在离合器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抑制离合器的发热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3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装置具备:“离合器温度导出部23b,其导出离合器20的温度;以及变速控制部23a,其具有对由离合器温度导出部导出的离合器温度是否比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高进行判定的离合器温度判定部(S102),在离合器温度被判定为设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在变速控制时,以成为半离合状态的第一控制模式对离合器进行卡合控制,在离合器温度被判定为设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与半离合状态相比滑摩量少的第二控制模式对离合器进行卡合控制”(摘要)。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装置只是根据离合器温度切换控制模式,不一定能够防止变速时的驾驶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如下的变速控制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变速控制能够在防止进行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过度发热的同时,防止驾驶性能的降低。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具备:温度估计部,估计在接合切换时被接合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转矩容量设定部,基于所述温度设定在所述接合切换时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所述接合切换开始时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以及转矩容量减少部,在所述接合切换开始之前,使所述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转矩容量减少到所述目标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防止进行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过度发热的同时,防止驾驶性能的降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离合器吸收能量与变速结束时的离合器的温度估计值的关系的映射。
图5是通过普通变速进行升档时的时序图。
图6是通过保护变速进行升档时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离合器转矩减少量与余量的关系的映射。
图8是通过普通变速进行降档时的时序图。
图9是通过保护变速进行降档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例,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首先,参照图1对车辆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1具备:发动机10;包括第一离合器20、第二离合器30、变速部40及液压回路90的DCT2(自动变速器);以及控制装置50。而且,在DCT2的输出侧,经由未图示的传动轴和差速齿轮,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结有驱动轮。
发动机10例如是柴油发动机。基于由油门开度传感器101检测出的油门踏板的油门开度Acc,控制发动机10的输出转速(以下记载为“发动机转速”)和输出转矩。另外,在发动机输出轴11设置有检测发动机转速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02。
第一离合器20是具有多个第一输入侧离合器板21和多个第一输出侧离合器板22的液压动作式的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一输入侧离合器板21与通过发动机10而旋转的发动机输出轴11一体旋转。第一输出侧离合器板22与变速部40的第一输入轴41一体旋转。
第一离合器20由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向切断方向施力,通过从液压回路90供给的离合器动作油压而使第一活塞23移动,将第一输入侧离合器板21和第一输出侧离合器板22压接,由此第一离合器20被接合。通过将第一离合器20接合,从而发动机10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入轴41。由控制装置50控制第一离合器20的切断及接合。此外,第一离合器20也可以是干式单板离合器。
第二离合器30是具有多个第二输入侧离合器板31和多个第二输出侧离合器板32的液压动作式的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二输入侧离合器板31与发动机输出轴11一体旋转。第二输出侧离合器板32与变速部40的第二输入轴42一体旋转。
第二离合器30由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向切断方向施力,通过从液压回路90供给的离合器动作油压而使第二活塞33移动,将第二输入侧离合器板31和第二输出侧离合器板32压接,由此第二离合器30被接合。通过将第二离合器30接合,从而发动机10的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输入轴42。由控制装置50控制第二离合器30的切断及接合。此外,第二离合器30也可以是干式单板离合器。下面,根据需要,将第一输入侧离合器板21、第二输入侧离合器板31、第一输出侧离合器板22及第二输出侧离合器板32只记载为“离合器板”。
第二离合器30设置于第一离合器20的外周侧。另外,在第一输入轴41上设置有由轴向油路和一个或多个径向油路构成的未图示的润滑油路,从第一输入轴41以放射状喷射润滑油,由此,第一离合器20的各离合器板被冷却,进而,第二离合器30的各离合器板被冷却。对第二离合器30的各离合器板进行了冷却的润滑油从第二离合器30的外径侧等流出,返回到液压回路9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油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第二离合器30设置于第一离合器20的外周侧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的配置关系不限于此。具体地,例如,也可以将第二离合器3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20的后侧。
变速部40具备与第一离合器2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一输入轴41、以及与第二离合器3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二输入轴42。另外,变速部40具备与第一输入轴41及第二输入轴42平行配置的副轴43、以及与第一输入轴41及第二输入轴42配置于同轴上的输出轴44。另外,在输出轴44的后端侧设置有检测车辆1的速度即车速V的车速传感器103。
变速部40具备第一变速部60、第二变速部70和前后进切换部80。第一变速部60具备第一高速齿轮系61、第一低速齿轮系62和第一连结机构63。
第一高速齿轮系61包括相对于第一输入轴41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一输入齿轮61a、以及以与第一输入齿轮61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副齿轮61b。
第一低速齿轮系62包括相对于第一输入轴41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二输入齿轮62a、以及以与第二输入齿轮62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副齿轮62b。
第一连结机构63通过由未图示的换挡致动器使第一套筒63a在轴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择一性地使第一输入齿轮61a或第二输入齿轮62a与第一输入轴41一体旋转。
第二变速部70具备第二高速齿轮系71、第二低速齿轮系72和第二连结机构73。第二高速齿轮系71包括相对于第二输入轴42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三输入齿轮71a、以及以与第三输入齿轮71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三副齿轮71b。
第二低速齿轮系72包括相对于第二输入轴42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四输入齿轮72a、以及以与第四输入齿轮72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四副齿轮72b。
第二连结机构73通过由未图示的换挡致动器使第二套筒73a在轴向上移动,从而择一性地使第三输入齿轮71a或第四输入齿轮72a与第二输入轴42一体旋转。
前后进切换部80具备前进齿轮系81、后进齿轮系82和第三连结机构83。前进齿轮系81包括相对于输出轴44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一输出齿轮81a、以及以与第一输出齿轮81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五副齿轮81b。
后进齿轮系82包括相对于输出轴44可相对旋转地设置的第二输出齿轮82a、以及以经由惰轮82c与第二输出齿轮82a啮合且与副轴43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第六副齿轮82b。
第三连结机构83通过由未图示的换挡致动器使第三套筒83a在轴向上移动,从而择一性地使第一输出齿轮81a或第二输出齿轮82a与输出轴44一体旋转。
在此,简单地对DCT2中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说明。1速通过以第一连结机构63连结第二输入齿轮62a与第一输入轴41,以第三连结机构83连结第一输出齿轮81a与输出轴44,且将第一离合器20设为接合而成立。由此,发动机10的动力从第一离合器20按第一输入轴41、第一低速齿轮系62、副轴43、前进齿轮系81、输出轴44的顺序被传递。
2速通过以第二连结机构73连结第四输入齿轮72a与第二输入轴42,以第三连结机构83连结第一输出齿轮81a与输出轴44,且将第二离合器30设为接合而成立。由此,发动机10的动力从第二离合器30按第二输入轴42、第二低速齿轮系72、副轴43、前进齿轮系81、输出轴44的顺序被传递。
3速通过以第一连结机构63连结第一输入齿轮61a与第一输入轴41,以第三连结机构83连结第一输出齿轮81a与输出轴44,且将第一离合器20设为接合而成立。由此,发动机10的动力从第一离合器20按第一输入轴41、第一高速齿轮系61、副轴43、前进齿轮系81、输出轴44的顺序被传递。
4速通过以第二连结机构73连结第三输入齿轮71a与第二输入轴42,以第三连结机构83连结第一输出齿轮81a与输出轴44,且将第二离合器30设为接合而成立。由此,发动机10的动力从第二离合器30按第二输入轴42、第二高速齿轮系71、副轴43、前进齿轮系81、输出轴44的顺序被传递。
控制装置5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1、存储器52、以及与各种传感器及装置连接而收发信号的未图示的接口等构成。CPU51通过执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发动机10,并且通过控制液压回路90来控制DCT2。具体地,CPU51通过执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如图2所示,作为变速条件成立判断部53、温度估计部54、温度比较部55、转矩容量设定部56、转矩容量减少部57及执行部58而发挥功能。
变速条件成立判断部53基于油门开度Acc、车速V、以及存储器52中存储的变速映射等,判断变速条件是否成立。
温度估计部54估计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多个摩擦接合元件)中的通过变速时的接合切换而被接合的离合器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
温度比较部55将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温度与存储器52中存储的标准温度进行比较。
转矩容量设定部56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温度,设定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中的通过变速时的接合切换而被释放的离合器的接合切换开始时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
转矩容量减少部57在接合切换开始之前,使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中的通过变速时的接合切换而被释放的离合器的转矩容量,减少至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所设定的目标值。
执行部58通过液压回路90进行第一离合器20的切断及接合、第二离合器30的切断及接合、以及第一套筒63a、第二套筒73a及第三套筒83a的移动,执行升档或降档。
此外,不需要通过控制装置50实现以上说明的各功能部的全部,以上说明的各功能部中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的功能部也可以由与控制装置50不同的其他控制装置来实现。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控制装置50作为温度估计部54、转矩容量设定部56及转矩容量减少部57而发挥功能。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以上说明的各功能部中的某一个兼有其他功能部的功能。
下面,根据需要,将在接合切换开始前使通过接合切换而被释放的离合器的转矩容量减少至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所设定的目标值以后进行的变速,记载为“保护变速”。另外,根据需要,将未在接合切换开始前使通过变速时的接合切换而被释放的离合器的转矩容量减少至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所设定的目标值而进行的变速,记载为“普通变速”。
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变速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下面,对在接合切换时被接合的离合器是第二离合器30的情况进行说明。当然,在接合切换时被接合的离合器是第一离合器20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变速控制。
首先,由变速条件成立判断部53判断变速条件是否成立(S1)。基于油门开度Acc、车速V及变速映射等判断变速条件是否成立。在判断为变速条件未成立(S1为“否”)的期间,反复进行变速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直到判断为变速条件成立(S1为“是”)为止。
若判断出变速条件成立,则由温度估计部54计算出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的估计值TEST_C2(S2)。基于下式(1)计算出估计值TEST_C2
[数式1]
Figure BDA0002259163320000081
在式(1)中,T0ATF是变速开始时的第二离合器30周围的润滑油温度,CC2是第二离合器30的摩擦材料的比热,KC2是第二离合器30的滑动面的热传递系数,t0是变速开始时间,带记号“^”的te是所估计的变速结束时间,带记号“^”的τC2是所估计的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带记号“^”的ωe是所估计的发动机转速,带记号“^”的ωc2是所估计的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αC2是有效润滑油流量系数,fc2(t)是自第二离合器30的散热量。此外,式(1)的右边中的各参数可以预先决定或通过本案申请时公知的方法求出。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也可以参照表示变速过程中的第二离合器30的吸收能量EC2与变速结束时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的估计值TEST_C2的关系的信息(例如映射或表),求出估计值TEST_C2。该信息可预先实验性地求出,并存储在存储器52中。图4示出作为该信息的一例的映射。此外,可以基于下式(2)计算出离合器吸收能量EC2
[数式2]
Figure BDA0002259163320000082
若求出估计值TEST_C2,则温度比较部55将估计值TEST_C2与第二离合器30不至于损坏的允许温度Tmax(标准温度)进行比较(S3)。允许温度Tmax预先被决定,并存储在存储器52中。在估计值TEST_C2大于允许温度Tmax的情况下(S3为“是”),执行保护变速(S4)。另外,在估计值TEST_C2为允许温度Tmax以下的情况下(S3为“否”),执行普通变速(S5)。
在对保护变速进行说明之前,参照表示普通变速的时序图的图5,对普通变速进行说明。在此,以进行从3速向4速的升档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普通变速开始时,首先,如中段的图所示,执行部58或转矩容量减少部57将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可传递转矩)减少至发动机转矩。此外,这时,发动机转矩与驾驶员请求发动机转矩一致。
接着,执行部58在使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逐渐地减少的同时,使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逐渐地增加。即,进行离合器的接合切换。
其结果为,如下段的图所示,经由第一离合器20及第一变速部60向输出轴44传递的转矩即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逐渐地减少。另外,经由第二离合器30及第二变速部70向输出轴44传递的转矩即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逐渐地增加。从输出轴44输出的转矩即变速器输出转矩(DCT2的输出转矩)为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与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之和。在执行普通变速时,执行部58控制各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以使得在接合切换的前后,变速器输出转矩与驾驶员请求输出转矩始终一致。
若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为0,且变速器输出转矩与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相等,则执行部58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如中段的图所示,执行部58将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维持在与进行了离合器的接合切换时的发动机转矩相同的值并维持规定时间,并且将发动机转矩减少规定量。其结果为,如上段的图所示,发动机转速从第一输入轴41的转速向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转变。当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达到一致时,成为在任何一个离合器中都未产生滑摩的状态。
当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达到一致时,执行部58如中段的图所示,使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增加规定量以不产生滑摩。由此,实现4速,而普通变速完成。
此外,在普通变速执行过程中,变速器输出转矩与驾驶员请求输出转矩一致。因而,在变速执行过程中,给驾驶员带来不协调感的情况较少。但是,由于变速器输出转矩较高,在接合切换时,各离合器中所吸收的能量也比较大,因此,有各离合器的温度变高的倾向。
下面,参照表示保护变速的时序图的图6,对保护变速进行说明。在此,设为进行从3速向4速的升档。当开始保护变速时,首先,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温度,设定第一离合器20的接合切换前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此外,对于如何设定该目标值,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若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设定了目标值,则如下段的图所示,转矩容量减少部57使变速器输出转矩从驾驶员请求输出转矩减少至规定的输出转矩。具体地,如中段的图所示,转矩容量减少部57在使发动机转矩减少至规定值的同时,使接合着的离合器即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减少至目标值。
接着,如中段的图所示,执行部58在使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逐渐地减少的同时,使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逐渐地增加。即,进行离合器的接合切换。这期间,各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之和被设为由转矩容量设定部所设定的目标值。
其结果为,如下段的图所示,经由第一离合器20及第一变速部60向输出轴44传递的转矩即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逐渐地减少。另外,经由第二离合器30及第二变速部70向输出轴44传递的转矩即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逐渐地增加。从输出轴44输出的转矩即变速器输出转矩为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与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之和。
若第一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为0,且变速器输出转矩与第二离合器系统输出转矩相等,则执行部58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如中段的图所示,执行部58将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维持在由转矩容量设定部所设定的目标值并维持规定时间,并且将发动机转矩减少规定量。其结果为,如上段的图所示,发动机转速从第一输入轴41的转速向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转变。当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达到一致时,成为在任何一个离合器中都未产生滑摩的状态。
当发动机转速与第二输入轴42的转速达到一致时,执行部58如中段的图所示,使第二离合器30的转矩容量增加规定量以不产生滑摩。另外,使发动机转矩恢复到驾驶员请求发动机转矩。由此,实现4速,而保护变速完成。
在保护变速执行过程中,在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的接合切换工序中,第一离合器20及第二离合器30产生滑摩。另外,在发动机转速的转变工序中,第二离合器30产生滑摩。但是,两个离合器的转矩容量之和、即两个离合器的吸收能量之和,与执行普通变速时相比较,减少了图6中斜线所示的量。因而,各离合器中的发热量与执行普通变速时相比更小。因而,通过进行保护变速,能够防止各离合器中的过度发热。而且,由于以DCT2的输出转矩即变速器输出转矩减少了的状态进行离合器的接合切换工序和发动机转速的转变工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各离合器中的发热量减少。
另外,在接合切换工序及发动机转速的转变工序中,两个离合器的转矩容量的合计值被设为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所设定的目标值。该目标值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完成时的温度而设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被接合的离合器即第二离合器30超过允许温度。而且,由于目标值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完成时的温度而设定,因此不是过小的值。因而,也能够防止在变速时变速器输出转矩变得过小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协调感。即,能够防止驾驶性能的降低。
在此,对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如何设定第一离合器20的接合切换前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目标值以变速开始时的发动机转矩为基准,设定为从该发动机转矩减少规定量的转矩而得到的值。
具体地,首先,转矩容量设定部56计算出第二离合器30的允许温度Tmax与由温度估计部估计出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完成时的温度TEST_C2之差即余量(Tmax-TEST_C2)。
接着,转矩容量设定部56参照表示离合器转矩减少量(保护量)与余量的关系的信息(例如映射或表),设定离合器转矩减少量。该信息预先存储在存储器52中,例如是图7所示的映射。优选如图7所示,将离合器转矩减少量设为相对于余量单调减少、即相对于估计出的温度单调非减少(单调增加或不变)的量。由此,成为估计出的温度越高则离合器转矩减少量越大的倾向,能够得到相对于估计出的温度的必要充分的离合器转矩减少量。此外,图7所示的映射示出,若余量缩小到某种程度,则保护量达到最大值(100%的保护状态),成为第二离合器30被切断的状态。
接着,转矩容量设定部56将从变速开始时的发动机转矩减去离合器转矩减少量而得到的值,设定为接合切换开始时的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
如上所述,接合切换开始时的第一离合器20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以变速开始时的发动机转矩为基准,被设定为从该发动机转矩减少规定量的转矩而得到的值。因而,能够简便地设定适当的目标值。此外,也可以为,不是基于变速开始时的发动机转矩,而是基于实验结果等预先决定基准值,从该基准值减少规定量的转矩来设定目标值。
此外,本发明的保护变速也可以适用于降档的情况。图8是通过普通变速执行从3速向2速的降档时的时序图。另外,图9是通过保护变速执行从3速向2速的降档时的时序图。
根据这些时序图可知,在通过保护变速执行降档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的转变工序、以及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的接合切换工序中,两个离合器的转矩容量的合计值被设为由转矩容量设定部56所设定的目标值。该目标值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完成时的温度而设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被接合的离合器即第二离合器30超过允许温度。而且,由于目标值基于由温度估计部54估计出的第二离合器30的变速完成时的温度而设定,因此不是过小的值。因而,也能够防止在变速时变速器输出转矩变得过度小而给驾驶员带来不协调感。
此外,自动变速器也可以是具有更多的齿轮系,且能够进行更多级的变速的DCT,还可以是具备使构成行星齿轮的元件彼此的相对旋转停止的离合器、以及使该元件的旋转停止的制动器的自动变速器。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99977),在此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防止进行摩擦接合元件的接合切换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过度发热的同时,防止驾驶性能的降低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因而,其工业实用性很大。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2 DCT
10 发动机
11 发动机输出轴
20 第一离合器
21 第一输入侧离合器板
22 第一输出侧离合器板
23 第一活塞
30 第二离合器
31 第二输入侧离合器板
32 第二输出侧离合器板
33 第二活塞
40 变速部
41 第一输入轴
42 第二输入轴
43 副轴
44 输出轴
50 控制装置
51 CPU
52 存储器
53 变速条件成立判断部
54 温度估计部
55 温度比较部
56 转矩容量设定部
57 转矩容量减少部
58 执行部
60 第一变速部
61 第一高速齿轮系
61a 第一输入齿轮
61b 第一副齿轮
62 第一低速齿轮系
62a 第二输入齿轮
62b 第二副齿轮
63 第一连结机构
63a 第一套筒
70 第二变速部
71 第二高速齿轮系
71a 第三输入齿轮
71b 第三副齿轮
72 第二低速齿轮系
72a 第四输入齿轮
72b 第四副齿轮
73 第二连结机构
73a 第二套筒
80 前后进切换部
81 前进齿轮系
81a 第一输出齿轮
81b 第五副齿轮
82 后进齿轮系
82a 第二输出齿轮
82b 第六副齿轮
82c 惰轮
83 第三连结机构
83a 第三套筒
101 油门开度传感器
102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103 车速传感器
90 液压回路

Claims (3)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具备:
温度估计部,估计在接合切换时被接合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变速结束时的温度;
转矩容量设定部,基于所述温度,设定在所述接合切换时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所述接合切换开始时的转矩容量的目标值;以及
转矩容量减少部,在所述接合切换开始之前,使所述被释放的摩擦接合元件的转矩容量减少到所述目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目标值是从变速开始时的发动机转矩减少规定量而得到的转矩的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量为相对于估计出的所述温度单调非减少的量。
CN201880029562.5A 2017-05-19 2018-05-18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799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977 2017-05-19
JP2017099977A JP6897308B2 (ja) 2017-05-19 2017-05-19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CT/JP2018/019298 WO2018212325A1 (ja) 2017-05-19 2018-05-18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780A true CN110799780A (zh) 2020-02-14
CN110799780B CN110799780B (zh) 2021-05-28

Family

ID=6427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562.5A Active CN110799780B (zh) 2017-05-19 2018-05-18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7308B2 (zh)
CN (1) CN110799780B (zh)
WO (1) WO201821232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190A (ja) * 1997-12-18 1999-07-06 Unisia Jecs Corp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126093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JP2009127793A (ja) * 2007-11-27 2009-06-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US20090186742A1 (en) * 2007-11-15 2009-07-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t
CN101553673A (zh) * 2006-11-24 2009-10-0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US20090264254A1 (en) * 2008-04-07 2009-10-2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 twin clutch
JP2014136539A (ja) * 2013-01-18 2014-07-28 Aisin Aw Co Ltd 車輌用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7385B2 (ja) * 2005-03-30 2011-07-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4660527B2 (ja) * 2007-09-26 2011-03-3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190A (ja) * 1997-12-18 1999-07-06 Unisia Jecs Corp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1553673A (zh) * 2006-11-24 2009-10-0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变速离合器的控制装置
CN10126093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US20090186742A1 (en) * 2007-11-15 2009-07-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t
JP2009127793A (ja) * 2007-11-27 2009-06-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US20090264254A1 (en) * 2008-04-07 2009-10-2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 twin clutch
JP2014136539A (ja) * 2013-01-18 2014-07-28 Aisin Aw Co Ltd 車輌用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4129A (ja) 2018-12-06
JP6897308B2 (ja) 2021-06-30
WO2018212325A1 (ja) 2018-11-22
CN110799780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4666B2 (en) Shift control method for hybrid vehicle with DCT
US8583336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6468182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gear-shifting process
US7556587B2 (en) Hill hold for a vehicle
WO2011052305A1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US7364529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EP2767733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626385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6878095B2 (en) Automatic-clutch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clutch type transmission
EP3205907B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ual clutch-type transmission
CN110799780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10799779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JP5534332B2 (ja) 変速制御装置
CN110832230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JP2005337416A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10799781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10892177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JP2004293665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7205511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6713522B2 (ja) 車両
JP6315406B2 (ja)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4003674A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05325917A (ja)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