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4642B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4642B
CN110794642B CN201910916287.5A CN201910916287A CN110794642B CN 110794642 B CN110794642 B CN 110794642B CN 201910916287 A CN201910916287 A CN 201910916287A CN 110794642 B CN110794642 B CN 110794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edge
radiating
pro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6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4642A (zh
Inventor
蔡廷昌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62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4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4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设有第一散热端和与所述第一散热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散热端,所述散热器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散热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端的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具有第一引流边缘,所述第一引流边缘设有相对所述散热窗口朝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以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外径,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与所述散热器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束中心与所述散热窗口的几何中心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吹风气流方向与所述散热片平行。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片的流速增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仪中投影光源的发热量较大,常在投影仪内部设置散热风扇和散热片,散热风扇朝散热片吹送气流,利用气流将投影光源的热量带至所述散热片,而散热片进一步吸收热量,实现对投影仪的内部环境降温。然而,目前的散热片对散热风扇的气流存在阻力,导致气流流速降低,最终散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仪。
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仪,其中,所述投影仪包括设备壳体、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设备壳体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散热器设有第一散热端和与所述第一散热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散热端,所述第一散热端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并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散热器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散热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端的散热片,每一所述散热片平行所述散热窗口朝向设置,每一所述散热片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端的接口边缘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端的风阻边缘,以及连接所述接口边缘和所述风阻边缘的第一引流边缘,所述第一引流边缘设有相对所述散热窗口朝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以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外径,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与所述散热器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束中心与所述散热窗口的几何中心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吹风气流方向与所述散热片平行。
其中,所述散热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相对的第二引流边缘,所述第一引流边缘的第一倾斜段形成向所述第二引流边缘内凹的弧形段。
其中,所述第二引流边缘设有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形成向所述第一引流边缘内凹的弧形段。
其中,所述第一引流边缘与所述第二引流边缘相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束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分别沿两个相平行的平面排布。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和多个第二倾斜段分别沿两个外凸的弧形曲面排布。
其中,所述风阻边缘设有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楔形端面,所述楔形端面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向所述散热片的相对两表面引导。
其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所述连接筋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由所述散热窗口边缘区域向所述散热窗口的几何中心区域逐渐加深。
其中,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投影光源和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于所述散热窗口相对的一侧,所述投影光源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并朝所述投影镜头发光。
其中,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均热板和散热管,所述均热板固定于投影光源的背部,以吸收所述投影光源的热量,所述散热管一端抵触所述均热板,另一端抵触所述散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投影仪,通过所述散热器的第一散热端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片的引流边缘设有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散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的外径,所述第二散热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阻力减小,使得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片的流速增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散热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散热器的另一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投影仪100,所述投影仪100包括设备壳体10、散热器20和散热风扇30。所述设备壳体10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设有散热窗口11。所述散热器20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10内,与所述散热窗口11对接。所述散热器20设有第一散热端21和与所述第一散热端21相对设置的第二散热端22。所述第一散热端21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11,并与所述散热窗口11对接。所述散热器20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散热端21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散热片23。每一所述散热片23平行所述散热窗口11朝向设置,每一所述散热片23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端21的接口边缘23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风阻边缘232,以及连接所述接口边缘231和所述风阻边缘232的第一引流边缘233。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设有相对所述散热窗口11朝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2331,以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22外径。所述散热风扇30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10内,与所述散热器20正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束中心与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几何中心正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吹风气流方向与所述散热片23平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投影仪100可应用于家庭影视系统、或办公视讯系统、或户外便携视听系统。
通过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散热端21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11,所述散热片23的引流边缘设有第一倾斜段2331,所述第一散热端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外径,所述第二散热端22朝向所述散热风扇30,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减小,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片23的流速增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壳体10还设有底板12和与所述底板12相对设置的顶板13。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12和所述顶板13之间。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所述第四侧板144与所述第一侧板14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42与所述第三侧板14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共同围合呈矩形四边形框架。所述设备壳体10在所述第一侧板141设有投影端口15。所述投影仪100可从所述投影端口15投射显示光束,并将显示光束投射至幕布上,以在幕布上显示出画面。所述散热窗口11设置于所述第四侧板144。所述第四侧板144与所述第一侧板141相对设置。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大致与所述第四侧板144的边缘对齐,以增大所述散热窗口11在所述第四侧板144的占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窗口11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142、所述第三侧板14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窗口11设有纵向排布的多个防护筋111。所述防护筋111加强所述散热窗口11的稳固性。所述防护筋111的数量少于所述散热片23的数量。所述防护筋111与部分所述散热片23的接口边缘231紧密接触,以减小所述散热器20与所述散热窗口11之间漏风,降低风噪。所述防护筋111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片23的厚度,使得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出风速率提高,保证降温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板142和所述第三侧板143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421和第二进风口1431。所述第一进风口142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431内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导向片1422。所述第一导向片1422大致朝向所述散热窗口11延伸,且相对所述第二侧板142倾斜,以将气流向所述散热窗口11引导。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内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导向片1432。所述第二导向片1432大致朝向所述散热窗口11延伸,且相对所述第三侧板143倾斜,以将气流向所述散热窗口11引导。利用所述第一导向片1422和所述第二导向片1432将气流向所述散热窗口11引导,避免气流夹带灰尘输送至所述投影端口15,保住了所述投影端口15的安全性,并且所述散热窗口11可以利用所述散热风扇30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4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快速获取气流,以将所述设备壳体10内的热量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24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也可以是分别开设于所述底板12和所述顶板1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端21抵触于所述第四侧板144的内侧,以实现所述散热器20与所述第四侧板144稳固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散热端21抵触于所述散热窗口11内侧开口端面。所述散热器20的散热区域由所述多个散热片23所能够实现气流输送区域所决定,即所述多个散热片23可以实现气流输送的区域有多大,所述散热器20的散热区域就有多大。更为具体的是,所述多个散热片23等距排列,且每一所述散热片23大致垂直所述第四侧板144设置,以及垂直所述顶板13和所述底板12设置。所述散热片23的材质采用镁铝合金的材质。所述散热器20还包括固定框架25,所述固定框架25沿所述散热窗口11的开口内边缘周向延伸。所述固定框架25固定于所述第四侧板144内侧,所述散热片2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固定框架25上,以使得所述散热器20结构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23也可以是垂直所述第四侧板144,且平行所述底板12和所述顶板13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呈楔形边缘,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的第一倾斜段2331靠近所述第一散热端21,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流至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时,气流输送压力逐渐减小,即所述风扇的气流束在所述第一散热端21形成扩压束,气流流速增大,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可以将所述设备壳体10内更多的热量输送至所述设备壳体10外。所述散热片23吸收所述设备壳体10的热量,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流经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23之间,将所述散热片23表面散发出的热量输送至所述设备壳体10外侧,有效增大所述投影仪100的散热效率。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可以是连接所述接口边缘231。所述接口边缘231和所述风阻边缘232均大致垂直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流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的中间位置,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连接所述风阻边缘232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20还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23之间的第一引流片24,所述第一引流片24沿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延伸。所述第一引流片24的相对两边缘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片24阻止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从所述散热器20的一侧流出,以引导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由所述第二散热端22向所述第一散热端21传输。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扇30固定于所述底板12的内侧。所述散热风扇30至所述第四侧板144的距离小于至所述第一侧板141的距离。所述散热风扇30大致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片1422朝向所述散热窗口11的气流引流方向上,以及大致位于所述第二导向片1432朝向所述散热窗口11的气流引流方向上,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可以增大所述第一进风口124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至所述散热窗口11的气流流速(见图1中虚线所示气流流向)。所述散热风扇30的扇叶轴向垂直所述底板12,所述散热风扇30的输出气流流向垂直所述散热风扇30的扇叶轴向。所述散热风扇30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器20正对,并且所述散热风扇30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器20的第二散热端22对接,以减小所述散热风扇30与所述散热器20之间的风阻,以及避免所述散热风扇30与所述散热器20之间漏风,并降低风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风扇30也可以是固定于所述顶板1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散热片23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相对的第二引流边缘234,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的第一倾斜段2331形成向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内凹的弧形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靠近所述顶板13,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靠近所述底板12。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沿弧形曲线延伸。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的第一平直段2332。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远离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阻边缘232。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大致垂直所述风阻边缘232,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散热端22后,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可以对气流进行稳定,防止气流压力突变,减小气流对所述散热器20的冲击,降低风噪。
当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与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大致呈钝角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对气流引流作用更加平稳,使得所述散热器20的风噪更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20还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之间的第二引流片,所述第二引流片沿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延伸。所述第二引流片的相对两边缘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片阻止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从所述散热器20朝向所述底板12的一侧流出,以引导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由所述第二散热端22向所述第一散热端21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设有第二倾斜段2341,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形成向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内凹的弧形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沿弧形曲线延伸。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的第二平直段2342。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远离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的一端连接所述风阻边缘232。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大致垂直所述风阻边缘232,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散热端22后,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和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共同可以对气流进行稳定,防止气流压力突变,减小气流对所述散热器20的冲击,降低风噪。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的弧度与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的弧度相等,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对气流引导作用力与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对气流引导作用力相等,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束中心轴线始终与所述散热器20的中心轴线保持相重合,以使得所述散热器20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稳定输送,减小所述散热器20的振动,降低风噪。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与所述第二引流边缘234相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束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束中心轴线为所述散热风扇30的输出口的几何中心位置气流流向。所述散热器20的中心轴线为,所述第一散热端21的端面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端面几何中心的连线。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和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分别沿两个相平行的平面排布。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散热片23的第一倾斜段2331至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的距离相同,以及多个所述散热片23的第一平直段2332至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的距离相同,即多个所述散热片23的规格相同,方便批量获取所述散热片23,减小制作成本。多个所述第一引流边缘233平齐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21大致呈矩形端口,以方便所述第一散热端21可以与所述散热窗口11无缝对接,减小所述散热器20的输出气流风噪。所述第二散热端22也大致呈矩形端口,以方便所述第二散热端22与所述散热风扇30的出风端口无缝对接,减小所述散热风扇30与所述散热器20之间的气流输送风噪。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和多个第二倾斜段2341分别沿两个外凸的弧形曲面排布。所述散热片23的第一倾斜段2331至所述第二倾斜段2341的距离随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位置至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几何中心位置排布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21口大致呈圆形端口,即所述第一散热端21大致呈圆形喇叭口结构。由于每一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与每一所述第一倾斜段2331相切,使得所述第一平直段2332至所述第二平直段2342的距离随随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位置至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几何中心位置排布,即所述第二散热端22大致呈圆柱形。所述第一引流片24和所述第二引流片均为圆弧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风阻边缘232设有朝向所述散热风扇30的楔形端面,所述楔形端面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向所述散热片23的相对两表面引导。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23具有两个相对侧表面235。所述散热风扇30器的气流沿平行所述侧表面235的方向经过两个所述散热片23之间。所述风阻边缘232的楔形端面包括两个分别连接所述侧表面235的侧圆弧曲面236和一个连接两个所述侧圆弧曲面236的端圆弧曲面237,以使得所述散热片23的风阻边缘232减小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方便将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引导至两个所述侧表面235。所述端圆弧曲面237的曲率小于所述侧圆弧曲面236的曲率,以减小所述风阻边缘232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风阻。更为具体的,所述风阻边缘232的楔形端面尖锐度随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位置至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几何中心位置排布逐渐增大,以适配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束气流速率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端面还可以是由两个呈锐角夹角的平直面构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散热器20还包括连接筋26,所述连接筋26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23之间,所述连接筋26朝向所述散热风扇30的边缘设有凹槽261,所述凹槽261的深度由所述散热窗口11边缘区域向所述散热窗口11的几何中心区域逐渐加深。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筋26与所述散热片23相焊接。所述连接筋26垂直所述散热片23延伸。所述连接筋26设置于所述散热器20的第二散热端22,以增加所述散热片23在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稳固性,防止所述散热片23在所述第二散热端22受气流冲击力而振动,减小风噪。所述连接筋26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片23的厚度,所述连接筋26的厚度为所述散热片23的厚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所述连接筋26可以是高强度钢片,使得所述连接筋26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减小。所述凹槽261的开口朝向所述散热风扇30,多个所述连接筋26的凹槽261可共同形成一个圆弧内凹槽,以使得多个所述凹槽261共同对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减小,并且多个所述凹槽261共同适配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凹槽261也可以是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凹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投影仪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10内的投影光源40和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10的投影镜头50,所述投影镜头50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10于所述散热窗口11相对的一侧,所述投影光源40位于所述散热风扇30和所述投影镜头50之间,并朝所述投影镜头50发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投影光源40靠近所述散热风扇30,以方便所述散热风扇30利用气流带走所述投影光源40的热量。所述投影镜头50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141的投影端口15。所述投影镜头50远离所述散热风扇30设置,且所述投影镜头50避开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路径,以避免所述投影镜头50渗入气流中的灰尘杂质,保证所述投影镜头50的安全性。
具体的,所述投影光源40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组,以及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组正对的液晶片,利用所述电路板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管组发光,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光线经所述液晶片后可形成图像,并经所述投影镜头50可投射于幕布上。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二极管发热量极高,所述散热风扇30邻近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平行所述底板12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热量排出区域大致位于所述散热风扇30的进气路径上,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可优先快速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散发出的热量散排出,避免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热量聚集,保证所述投影仪100的安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还可以是位于所述散热风扇30远离所述底板12一侧,以使得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整体位于所述散热风扇30的进气路径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投影仪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10内的均热板61和散热管62,所述均热板61固定于投影光源40的背部,以吸收所述投影光源40的热量,所述散热管62一端抵触所述均热板61,另一端设置卡环621,所述卡环621环绕于所述散热器20周侧,并与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正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均热板61为金属板件。所述均热板61可以快速吸收所述投影光源40的热量。所述均热板61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所述均热板61接触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侧。所述均热板61将所述投影光源40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管62,所述散热管62将所述均热板61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器20,并利用所述散热器20将所述均热板61的热量导出所述设备壳体10外。更为具体的,所述导热管另一端设置卡环621,所述卡环621环绕于所述散热器20周侧,并与所述散热窗口11的边缘正对。所述卡环621吸收所述均热板61的热量,将所述均热板61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20。所述卡环621与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散热端21嵌设。所述卡环621与所述散热窗口11的内侧对应,避免所述卡环621阻挡所述散热器20的气流输出所述散热窗口11,保证了所述散热器20的散热效率。所述卡环621可以是与所述固定框架25焊接。所述卡环621与所述散热器20结构稳固,减小所述散热器20的风噪,提高所述投影仪100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所述投影仪100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142和所述第三侧板143的第一挡尘板145和第二挡尘板146。所述第一挡尘板145包括第一挡尘支架1451和贴合于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的第一防尘纱布1452。所述第一防尘纱布1452贴合于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内侧。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41正对的第一挡尘孔1453。所述第一防尘纱布1452覆盖所述多个第一挡尘孔1453。所述第一挡尘孔1453在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上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一挡尘孔145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片1422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以减小所述第一进风口1241的进风阻力。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的周缘设有多个滑动卡合扣1454,所述第二侧板142的周缘设有多个与所述滑动卡合扣1454配合的滑动卡槽,利用所述滑动卡合扣1454与所述滑动卡槽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挡尘支架1451与所述第二侧板142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所述第一挡尘板145清洗维护,增加所述投影仪100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挡尘板146包括第二挡尘支架1461和贴合于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的第二防尘纱布1462。所述第二防尘纱布1462贴合于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内侧。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正对的第二挡尘孔1463。所述第二防尘纱布1462覆盖所述多个第二挡尘孔1463。所述第二挡尘孔1463在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上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二挡尘孔146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片1432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以减小所述第二进风口1431的进风阻力。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的周缘设有多个滑动卡合扣1454,所述第三侧板143的周缘设有多个与所述滑动卡合扣1454配合的滑动卡槽,利用所述滑动卡合扣1454与所述滑动卡槽配合,使得所述第二挡尘支架1461与所述第三侧板143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所述第二挡尘板146清洗维护,增加所述投影仪10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的投影仪100,通过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散热端21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11,所述散热片23的引流边缘设有第一倾斜段2331,所述第一散热端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22的外径,所述第二散热端22朝向所述散热风扇30,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阻力减小,使得所述散热风扇30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片23的流速增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包括设备壳体、散热器和散热风扇,所述设备壳体设有侧板,所述侧板设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设有纵向排布的多个防护筋,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散热器设有第一散热端和与所述第一散热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散热端,所述第一散热端完全覆盖所述散热窗口,并与所述散热窗口对接,所述第一散热端抵触于所述散热窗口内侧开口端面,所述散热器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散热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端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数量多于所述防护筋的数量,每一所述散热片平行所述散热窗口朝向设置,每一所述散热片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端的接口边缘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端的风阻边缘,以及连接所述接口边缘和所述风阻边缘的第一引流边缘,其中部分所述散热片的接口边缘所述防护筋与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引流边缘设有相对所述散热窗口朝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以使得所述第一散热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端外径,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与所述散热器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束中心与所述散热窗口的几何中心正对,所述散热风扇的吹风气流方向与所述散热片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相对的第二引流边缘,所述第一引流边缘的第一倾斜段形成向所述第二引流边缘内凹的弧形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边缘设有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形成向所述第一引流边缘内凹的弧形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边缘与所述第二引流边缘相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束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相互平齐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和多个所述第二倾斜段分别沿两个相平行的平面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倾斜段和多个第二倾斜段分别沿两个外凸的弧形曲面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阻边缘设有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楔形端面,所述楔形端面对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向所述散热片的相对两表面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所述连接筋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由所述散热窗口边缘区域向所述散热窗口的几何中心区域逐渐加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投影光源和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的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于所述散热窗口相对的一侧,所述投影光源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投影镜头之间,并朝所述投影镜头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均热板和散热管,所述均热板固定于投影光源的背部,以吸收所述投影光源的热量,所述散热管一端抵触所述均热板,另一端抵触所述散热器。
CN201910916287.5A 2019-09-25 2019-09-25 投影仪 Active CN110794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6287.5A CN110794642B (zh) 2019-09-25 2019-09-25 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6287.5A CN110794642B (zh) 2019-09-25 2019-09-25 投影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642A CN110794642A (zh) 2020-02-14
CN110794642B true CN110794642B (zh) 2021-02-12

Family

ID=69439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6287.5A Active CN110794642B (zh) 2019-09-25 2019-09-25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46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633A (zh) * 2020-04-30 2021-11-02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引擎
CN113050352B (zh) * 2021-03-09 2022-04-22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dmd芯片的散热器及投影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81446U (zh) * 2017-08-24 2018-04-27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4029B2 (en) * 2004-10-08 2007-07-17 Virtek Vision International Inc. Laser projector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KR20070091792A (ko) * 2006-03-07 2007-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열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학투사장치
CN101065001B (zh) * 2006-04-28 2010-12-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1650517B (zh) * 2008-08-1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1963743B (zh) * 2009-07-24 2011-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1699347B (zh) * 2009-11-05 2011-11-02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机均匀散热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投影装置
CN202142520U (zh) * 2011-06-29 2012-02-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流结构
CN203492321U (zh) * 2013-10-14 2014-03-19 东莞市立敏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散热器压接结构
CN105842968B (zh) * 2016-05-25 2017-12-0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
CN208126091U (zh) * 2018-05-16 2018-11-20 深圳市中视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信息教学用激光投影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81446U (zh) * 2017-08-24 2018-04-27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642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2955B1 (en)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7527085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apparatus
US8087788B2 (en) Projector with cooling configuration
EP2500622B1 (en) Lamp
CN110794642B (zh) 投影仪
US20150323166A1 (en) Led-based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heat pipe cooling structure
US10842042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US9968003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487517B2 (en) Led lamp incorporating fan and heat sink assembly
US9958760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US20070274038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798652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using same
EP1742263A2 (en) Once-through forced air-cooled heat sink for a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019754A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110632811A (zh) 投影仪
JP2004104112A (ja) 受動冷却装置
US822624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or having same
CN110750026B (zh) 投影仪
CN112241098B (zh) 光源设备和投影仪
US20050073658A1 (en) Projector and light-shielding heat-dissipating mask for the same
JP7187962B2 (ja) 冷却装置
US11506961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202008069A (zh)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
CN110716374B (zh) 投影仪
US6411509B1 (en) Tube-conducting fan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