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584A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584A
CN110784584A CN201910950205.9A CN201910950205A CN110784584A CN 110784584 A CN110784584 A CN 110784584A CN 201910950205 A CN201910950205 A CN 201910950205A CN 110784584 A CN110784584 A CN 110784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dy
mobile terminal
risk
fall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0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584B (zh
Inventor
郑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02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线性马达、传感器、状态检测模块以及防摔控制模块,线性马达封装于终端本体内,线性马达包括定子以及动子;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防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风险位置控制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驱动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控制动子加速度的大小,使得动子在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终端本体形成不同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朝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具有主动防摔、主动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手机为例,为了给予用户光滑精致的材质触感和舒适的握持手感,目前手机电池盖的材质大多采用表面光滑的玻璃、塑料、金属等,边缘也设计为圆滑过渡的弧面,但如此设计容易导致手机放置在稍有斜度的支撑面上容易发生滑动,手机摔落后可能造成外观或功能上的损坏,给用户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主动防摔的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线性马达、传感器、状态检测模块以及防摔控制模块,所述线性马达封装于所述终端本体内,所述线性马达包括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的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防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险位置控制所述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运动方向相交。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运动方向正交。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所述终端本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存在滑动;
并且,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放置的初始位置,所述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在动子运动前的位移量,所述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位移量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警示输出模块,所述防摔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的情况下,生成警示信息,并将所述警示信息传输至所述警示输出模块,所述警示输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警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摔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以及封装于所述终端本体内的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包括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的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所述防摔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
根据风险位置控制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控制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具体包括:当检测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存在滑动;
并且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位移量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其中,所述位移量为终端本体在动子运动前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防摔控制方法包括:当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输出警示信息。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控制动子加速度的大小,使得动子在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终端本体形成不同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朝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具有主动防摔、主动保护功能,减少用户因摔机造成的损失,提升产品的表现力和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简化示意图,其中动子处于第一位置;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动子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动子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动子处于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摔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防摔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防摔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以下实施例,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12、线性马达、传感器、状态检测模块以及防摔控制模块。线性马达封装于终端本体12内,也就是说,线性马达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外露于终端本体12的外表面,一方面不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性。
线性马达包括与终端本体12连接的定子以及相对于定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11。定子安装于终端本体12内,与终端本体1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动子11相对于定子做直线往复运动。
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相关数据,数据的具体类型不限,只要能够表征移动终端具有摔机风险的相关数据均可。传感器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防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风险位置控制动子11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驱动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指的是,动子11朝向其中一个方向的运动的加速度与反方向运动的加速度不同。
具体地,假设移动终端在图1的右方存在摔机风险,则防摔控制模块控制动子11以第一加速度a1朝向右方运动,终端本体12和定子形成一个整体,对动子11施加沿图1右方的第一作用力F1,F1=m*a1,其中m表示动子的质量。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动子11对终端本体12和定子施加沿图1左方的反作用力F1’,F1’=F1,也就是说,F1’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F1’的驱动下,终端本体12具有沿图1左方运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动子11以第一加速度a1朝向摔机风险位置方向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12具有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即终端本体12向远离摔机风险位置方向运动的趋势。当F1’大于终端本体12与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面L0之间的摩擦力时,终端本体12即能够运动,产生位移。
请参阅图2,动子11运动到一侧的极限位置后与终端本体12右方的结构碰撞,请参阅图3,动子11反向运动,沿图3中从右往左的方向运动。从右往左运动的过程中,动子11以第二加速度a2运动,其中,第二加速度a2与第一加速度a1不同,图4为动子11运动到另一侧的极限位置后与终端本体12左方的结构碰撞。第二加速度a2可以是零或者大于零的数值。具体的,当动子11的第二加速度a2等于零,动子11匀速运动。动子11从右往左的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与上述运动过程同理,第二加速度使得终端本体12具有沿图2右方运动的趋势或者保持静止的趋势,具体地,如果第二加速度a2为零,则终端本体12有保持静止的趋势,如果第二加速度不为零,则终端本体12有沿图2右方运动的趋势。
上述第一加速度a1大于第二加速度a1,如此才能保证终端本体12能够朝向远离摔机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是一种间隙性运动,即是一种非持续性的运动,终端本体12并不是一直持续不断地往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而是终端本体12的整体运动趋势是远离风险位置。例如,在动子11向右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12向图1所示的左方运动2mm,在动力向左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12保持静止,动子11完成一个往复循环,如此循环,终端本体12间隙性地向左运动。再例如,在动子11向右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12向图1所示的左方运动2mm,在动力向左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12向右运动1mm,动子11完成一个往复循环,一个往复循环中,终端本体12整体向左运动1mm。如此循环,终端本体12间隙性地向左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加速度为标量,亦称无向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速度只具有数值大小,而没有方向,没有有正负之分。
相关技术中,以手机为例,手机内设置有转子震动马达,转子震动马达中的转子在旋转时会在旋转的各个方向都存在震动位移,震动位移不受控制,更容易导致手机从桌面等位置摔落,给用户造成损失。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控制动子11加速度的大小,使得动子11在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终端本体12形成不同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朝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具有主动防摔、主动保护功能,减少用户因摔机造成的损失,提升产品的表现力和用户使用体验。
动子11的运动方向垂于至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如此,当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于桌面等支撑面上时,通过动子11的运动能够有效地驱动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动子11的直线运动方向是预先确定的,即动子11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而任意改变运动方向,只能根据预设的方向直线运动。因此,当动子11以上述第一加速度a1运动的方向需要根据风险位置来确定。动子11以第一加速度a1运动的方向形成的反作用力F1’至少需要有远离风险位置方向的分力。
为了能使得移动终端在参考面内具有多个方向的位移,一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线性马达的动子11的运动方向相交,也就是说,至少两个动子的运动方向不平行。通过控制不同的线性马达的动子11朝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能够使得终端本体12具有不同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线性马达的动子11的运动方向正交,也就是说,以两个线性马达为例,两个动子11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动子的运动方向可以构成一个正交坐标系,通过两个动子11的运动配合,能够实现终端本体12在支撑面L0内具有任意方向的位移。
传感器的数量和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一个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相应的状态数据,也可以是多个传感器共同检测。
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传感器检测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12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12存在滑动;并且,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12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如果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移动终端正处于用户的掌控范围内,移动终端不会有摔机风险,此时状态检测模块无需确认摔机风险。
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指的是用户有触发移动终端的动作,例如,调节音量,语音输入,视频输入,点击、滑动触摸屏等,此情况下认为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当用户没有触发移动终端的动作,则认为移动终端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
终端本体处于平放状态指的是,终端本体所在平面位于水平面或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例如为5°~10°。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来检测终端本体12是否处于平放状态。
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12存在滑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为速度传感器和/或位置传感器,通过速度传感器和/或位置传感器即可检测终端本体12是否存在滑动。
也就是说,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果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12处于平放状态和未被操作的状态,且终端本体12还存在滑动,则状态检测模块会以此确认终端本体12存在摔机风险。
传感器检测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12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设置于终端本体边缘的多个光学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当终端本体运动至支撑面的边缘,终端本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边缘与支撑面的距离会显著增大,当该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说明终端本体处于部分悬空状态,有摔机风险,此时,状态检测模块以此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一实施例中,传感器还用于检测终端本体放置的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于支撑面上的初始位置。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11停止运动。初始位置即默认为相对安全的位置,当终端本体12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即默认终端本体12处于安全位置,如此,无需再去判断哪些区域为安全位置,简化控制难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传感器还用于检测终端本体12在动子11运动前的位移量,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位移量后控制动子11停止运动。具体地,上述位移量为终端本体开始滑动时起至动子11开始运动之间的累积的位移量。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即终端本体大致向上述滑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从动子开始运动时起,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反方向运动的反方向位移量,直至终端本体的反方向位移量与上述的位移量大致相等时,则说明终端本体已大致运动至初始位置,此时,防摔控制模块即可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警示输出模块,防摔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的情况下,生成警示信息,并将警示信息传输至警示输出模块,警示输出模块用于显示警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即使发现摔机风险,以便及时将移动终端转移至安全位置。
警示输出模块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或者是语音播放器、或者是振动马达、警示灯等。例如,可以在显示屏上用文字或者图形等显示摔机风险;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器播放摔机风险的语音,或者是通过振动马达输出一定频率的振动,又或者是控制警示灯闪烁、灯亮、或灯灭等,具体地,如果警示灯正常情况下常亮,则存在摔机风险时,控制灯灭或者是闪烁,如果警示灯正常情况下是常灭,则存在摔机风险时,控制灯亮或者是闪烁。
实际应用时,状态检测模块以及防摔控制模块,可以由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存储器可以是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摔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12以及封装于终端本体12内的线性马达。线性马达封装于终端本体12内能够使得线性马达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外露于终端本体12的外表面,一方面不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性。线性马达包括与终端本体12连接的定子以及与定子相对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11。定子安装于终端本体12内,与终端本体1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动子11相对于定子做直线往复运动。
请参阅图5,防摔控制方法包括:
S1: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
S2:根据风险位置控制动子11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控制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加速度为标量,亦称无向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速度只具有数值大小,而没有方向,没有有正负之分。
所述的控制动子11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控制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的实现原理参照上述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动子11加速度的大小,使得动子11在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对终端本体12形成不同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朝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实现主动防摔、主动保护功能,减少用户因摔机造成的损失,提升产品的表现力和用户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6和图7,步骤S1具体包括:当检测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12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12存在滑动;并且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12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如果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移动终端正处于用户的掌控范围内,移动终端不会有摔机风险,此时无需确认摔机风险。
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指的是用户有触发移动终端的动作,例如,调节音量,语音输入,视频输入,点击、滑动触摸屏等,此情况下认为移动终端处于被操作状态;当用户没有触发移动终端的动作,则认为移动终端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
检测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12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多个光学传感器或者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每个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当终端本体运动至支撑面的边缘,终端本体的其中一侧或者两侧边缘与支撑面的距离会显著增大,当该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说明终端本体处于部分悬空状态,有摔机风险,此时,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12存在滑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速度传感器和/或位置传感器即可检测终端本体12是否存在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
S3:当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输出警示信息。
可以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用文字或者图形等显示摔机风险;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器播放摔机风险的语音,或者是通过振动马达输出一定频率的振动,又或者是控制警示灯闪烁、灯亮、或灯灭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
S41:当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11停止运动。
初始位置指的是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于支撑面上的位置。初始位置即默认为相对安全的位置,当终端本体12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即默认终端本体12处于安全位置,如此,无需再去判断哪些区域为安全位置,简化控制难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防摔控制方法包括:
S42:当终端本体12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位移量后控制动子11停止运动,其中,所述位移量为终端本体12在动子11运动前的位移量,即终端本体开始滑动时起至动子11开始运动之间的累积的位移量。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过程中,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即终端本体大致向上述滑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从动子开始运动时起,检测终端本体的反方向运动的反方向位移量,直至终端本体的反方向位移量与上述的位移量大致相等时,则说明终端本体已大致运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即可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本体;
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封装于所述终端本体内,所述线性马达包括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的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
传感器;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
防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险位置控制所述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运动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线性马达的动子的运动方向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所述终端本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存在滑动;
并且,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放置的初始位置,所述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在动子运动前的位移量,所述防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位移量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警示输出模块,所述防摔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的情况下,生成警示信息,并将所述警示信息传输至所述警示输出模块,所述警示输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警示信息。
9.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以及封装于所述终端本体内的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包括与所述终端本体连接的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子,所述防摔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以及摔机风险对应的风险位置;
根据风险位置控制动子以不同的加速度往复运动,以控制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检测数据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具体包括:当检测到传感器所在位置与用于支撑终端本体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或,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存在滑动;
并且传感器检测到终端本体处于平放状态以及处于未被操作的状态,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终端本体向远离风险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位移量后控制动子停止运动,其中,所述位移量为终端本体在动子运动前的位移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控制方法包括:当确定移动终端存在摔机风险,输出警示信息。
CN201910950205.9A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84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0205.9A CN110784584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0205.9A CN110784584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584A true CN110784584A (zh) 2020-02-11
CN110784584B CN110784584B (zh) 2021-06-18

Family

ID=6938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0205.9A Active CN110784584B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5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956A (zh) * 2020-05-20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手机震动时位移量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9287A1 (en) * 2001-08-27 2003-03-06 Alden Ray M Remote image projector for wearable devices
EP2779598A1 (en) * 2013-03-14 2014-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US20140333235A1 (en) * 2010-06-04 2014-11-13 Apple Inc Vibrator motor speed determin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4980588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移动终端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6372A (zh) * 2015-12-22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移动终端
CN10589257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屏幕保护设备
CN105912961A (zh) * 2016-04-08 2016-08-31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防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75582A (zh) * 2016-09-06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31899A (zh) * 2017-11-20 2018-03-2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马达的振动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74398A (zh) * 2017-01-04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马达的驱动方法及终端
CN209389912U (zh) * 2018-12-30 2019-09-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9287A1 (en) * 2001-08-27 2003-03-06 Alden Ray M Remote image projector for wearable devices
US20140333235A1 (en) * 2010-06-04 2014-11-13 Apple Inc Vibrator motor speed determin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EP2779598A1 (en) * 2013-03-14 2014-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CN104980588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移动终端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6372A (zh) * 2015-12-22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移动终端
CN10589257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屏幕保护设备
CN105912961A (zh) * 2016-04-08 2016-08-31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防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75582A (zh) * 2016-09-06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74398A (zh) * 2017-01-04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马达的驱动方法及终端
CN107831899A (zh) * 2017-11-20 2018-03-2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马达的振动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09389912U (zh) * 2018-12-30 2019-09-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956A (zh) * 2020-05-20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手机震动时位移量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584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9521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10594846B2 (en) Gyroscopic alert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2682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pe deformation and force display of devices
EP2065783B1 (e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area,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interface thereof
KR101653432B1 (ko)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와의 물리적 상호작용을 해석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72057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ge flipping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WO2016138144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text-sensitive haptic notification frameworks
KR20140113392A (ko) 햅틱 피드백 콜을 싱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228804B2 (en) Mobile device with periodic estimation of underwater state based on detected acceleration
EP2834718A1 (en) Prot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EP2864858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touch screen and screen change method thereof
US20150084875A1 (en) Enhanced haptic feedback for handhel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1078458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摔控制方法
EP3528096A1 (en) Mobile device with motion controlling haptics
US201701718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an operating state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243204A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9109336A (ja)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196616B (zh)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89244B (zh) 一种终端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Yamanaka et al. Vibkinesis: notification by direct tap and'dying message'using vibronic movement controllable smartphones
JP2012138776A (ja) コンテンツ表示装置、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表示用プログラム
CN112821837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466897A2 (en) Projection control
KR101630404B1 (ko) 만화 데이터 표시 장치 및 방법
KR20220029008A (ko) 휴대형 단말기 및 휴대형 단말기에서의 어플리케이션 구동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