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6616B -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6616B
CN110196616B CN201810164470.XA CN201810164470A CN110196616B CN 110196616 B CN110196616 B CN 110196616B CN 201810164470 A CN201810164470 A CN 201810164470A CN 110196616 B CN110196616 B CN 110196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module
main body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44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6616A (zh
Inventor
曾赞坚
林思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44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6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6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6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6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6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其中,该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及时的防止伸出的功能模组受到外力的损坏,提高电子设备的耐久度。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发展,全屏幕要求越来越高,全屏幕显示也就意味着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前置摄像头、光感、近距离传感器、闪光灯等功能模组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该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功能模组,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提醒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发出提示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功能模组,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传感器、驱动器以及存储器,传感器用于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驱动器用于驱动功能模组移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可以理解的,由于电子设备的发展,全面屏、高屏占比的电子设备已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前面的大部分位置均要用于设置显示屏,已经没有足够的位置来设置其他功能模组了,例如前置摄像头模组、闪光灯、光感、传感器等。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功能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通过移动的方式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或外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智能手表和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等,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主体10以及与电子设备主体10活动连接的功能模组20,且功能模组20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或外部。其中,电子设备主体10包括壳体11和显示屏12,功能模组20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2重叠。其中,当功能模20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的外部时,可以仅仅是部分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的外部。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功能模组20以前置摄像头模组为例。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设置于电子设备主体10的内部,且部分与显示屏12重叠,在需要使用功能模组20时,将功能模组20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主体的外部。其中,以摄像头模组为例,也可以将功能模组20的部分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的外部是指满足功能模组20能够拍摄即可,无需将整个功能模组20移出。
可以理解的,由于电子设备采用了全面屏设计,因此,在功能模组20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时,至少有部分是与显示屏重叠的。
其中,上述的电子设备主体10指的是整个电子设备的主体区域,可以指电子设备的外壳11,可选的,还可以指电子设备的中框、显示屏以及后壳围设形成的主体区域。
可以理解的,在功能模组20与显示屏12部分重叠的实施例中,壳体11的边缘与显示屏20的边缘之间具体一定的容置空间,其上可以设置听筒或者传感器等零部件预留安装空间,而功能模组20可以具体是指摄像头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的部分区域在非伸出状态下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功能模组20可从壳体11的端部伸出于壳体11,进而功能模组20部分不占用显示屏12的空间位置,从而显示屏12的面积扩大,屏占比更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功能模组20的全部区域在非伸出状态下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功能模组20可从壳体11的端部伸出于壳体11,功能模组20完全不占用显示屏12的空间位置,从而显示屏12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屏占比更高。
其中,听筒或者传感器等需要占用空间位置的零部件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听筒或者传感器等零部件可以设置在功能模组20上。具体地,功能模组20至少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摄像头组件,当然,听筒或者传感器等零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基座上,利用功能模组20伸出结构,以实现不同零部件的功能。
另外,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一驱动器30,用于驱动功能模组20的伸出和缩回。具体地,驱动器30驱动功能模组20移动的方式具体可以是直接接触式动力驱动、电磁驱动、弹力驱动等方式,这里不作要求。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也可以旋转的方式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的内部或外部。
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功能模组20设置于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还设置有与显示屏12所在的平面垂直的固定轴,功能模组20能够围绕该固定轴旋转进而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的内部或外部。
再比如,功能模组20还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主体10的背面,在需要使用功能模组时,采用前翻的方式将功能模组朝向显示屏12前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伸缩型的功能模组20,其节省了电子设备显示屏12所在面的空间,为显示屏12提供了更大的安置区域,有利于提高屏占比。但是,功能模组20的这种伸缩结构在伸出时容易损坏,本申请还提供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功能模组20,功能模组20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10,且功能模组20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20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10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2重叠。
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40以及与处理器40连接的传感器60、驱动器30以及存储器50,传感器60用于检测功能模组20是否受到外力作用,驱动器30连接功能模组20,用于驱动功能模20移动,存储器5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40执行时,用于实现相应的方法的步骤,以改善功能模组20伸出时,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1: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在步骤41的判断结构为是时,执行步骤42。
其中,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具体包括功能模组向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移动的过程中,以及功能模组完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
参阅上述图1-图3的结构,功能模组在未使用的情况下,一般是容置于电子设备的内部,在需要使用时伸出。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相应的指令,并发送给功能模组,功能模组响应该指令而做出伸出的动作。具体地,可以是驱动器接收到该指令,从而响应该指令控制功能模组伸出。
以摄像头模组为例,电子设备接收到开启摄像头(或拍照)的指令时,将该指令发送给驱动器,驱动器响应该指令从而控制摄像头模组伸出,进行拍照。其中,电子设备接收到的开启摄像头的指令可以是接收用户的操作而产生的。例如,用户电子显示屏桌面的摄像头图标,或者是进行其他实体按钮和虚拟按钮的操作。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一虚拟滑动条,用户通过触摸该滑动条并进行拖动来控制功能模组的移动。具体地,该滑动条的延伸方向与功能模组的移动方向相同,在用户拖动该滑动条时,功能模组随着滑动条的拖动方向对应的移动。例如,当用户拖动该滑动条向上移动时,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的外部,当用户拖动该滑动条向下移动时,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显示屏接收到的用户触摸的压力来控制功能模组的移动。具体地,可以设置一压力阈值,当用户按压显示屏的压力大于该压力阈值时,控制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进一步,当用户的按压压力是瞬时的,功能模组可以移动设定距离,当用户的按压压力是持续的,功能模组可以持续移动,直到压力停止,或功能模组移动完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
另外,功能模组的移动还可以通过声控、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功能模组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外力,是指该外力阻挡了功能模组的移动。在一般情况下,该外力的方向与功能模组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当然,也可以与功能模组的移动方向呈设定角度。例如,功能模组向上移动,而受到的外力是侧向的。
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传感器60设置在功能模组20远离电子设备的一侧,即功能模组20的上侧面。
其中,可以在功能模组20的上侧面开设一凹槽,将传感器60设置在该凹槽内,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功能模组20的上表面,这里不作限制。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60还可以设置在功能模组20的左右侧面、前后侧面等等。
可选的,若功能模组20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摄像头组件,压力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基座上远离电子设置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图5中所示的传感器60的形状和大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传感器60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仅要求传感器60能够感知外力对功能模组20的作用即可。
步骤42:发出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功能模组20受到的外力可能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外物造成的。容易知道,当功能模组20处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其容易受到外力造成损坏。对于电子设备来说,该功能模组20的损坏可能是难以修复的,或者修复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极有可能造成电子设备本身不能再使用。
假设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功能模组20是误伸出的。例如,手机装在口袋里,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功能模组20伸出,由于口袋里空间狭小,功能模组20在伸出的过程中会触碰其他物体,如用户身体,此时的功能模组20是相当危险的,容易损坏。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当功能模组20受到外力时,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该提示信息是警示性的。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播放声音、闪光灯、震动等等。以生播放声音为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响铃的方式来提醒用户。该响铃的方式可以预先进行设置,具体可以设置为与来电、闹铃等的响铃方式不同,另外,在响铃时,可以电子设备的最大音量来进行提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多种提示方式同步进行,例如,响铃的同时进行震动。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的不同状态进行不同的提示方式,例如,在显示屏熄灭时,可以认为用户没有使用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声音、震动的方式来进行提示,在显示屏点亮时,可以认为用户正在使用电子设备,可以采用闪光灯来进行提示,或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关的文字或图像进行提示。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当前的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提示方式,例如,在白天,可以采用声音、震动的方式来进行提示,在夜晚,可以采用闪光灯来进行提示。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该控制方法包括: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功能模组,其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伸出电子设备外部,同时能够在功能模组受到外力时,提醒用户,能够及时的防止伸出的功能模组受到外力的损坏,提高电子设备的耐久度。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61: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在步骤6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62。
其中,步骤61可以具体用于在功能模组在向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移动过程中。该过程是刚启动功能模组时,功能模组的滑出过程。
步骤62:发出提示信息。
步骤63: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其中,步骤62和步骤63可以是同时进行的。
可以理解的,由于功能模组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受到外力作用,极有可能对功能模组造成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出提示信息的同时(或之后),控制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可以理解的,在控制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同步关闭功能模组相应的功能。以摄像头模组为例,在控制摄像头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同时关闭摄像头的拍摄功能。
另外,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功能模组的人为收回。以摄像头模组为例,用户在使用完摄像头模组之后,想要将摄像头模组收回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外力按压摄像头模组,在传感器感知到按压后,自动收回。
另外,在步骤63之前还可以增加一个判断的步骤,用于判断用户是否想要将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得到肯定的指令后,再进行步骤63的方法。
具体地,在步骤63之前,可以具体增加: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一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63。
其中,第一指令由用户触摸显示屏的设定区域产生,该设定区域可以是显示屏上靠近功能模组的区域,亦或是显示屏的四个角所在的区域。
另外,在步骤63之后,还可以包括:在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的移动过程中,继续监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若是,则将功能模组朝向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功能模组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功能模组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或电子设备主体的容置槽(用于容置功能模组)其开口可能不是封闭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异物堵塞在功能模组和电子设备之间。
因此,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的移动过程中,继续监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该外力作用就是异物阻挡功能模组收回时造成的,因此,在这个时候,如果强制收回,很可能造成功能模组的损坏,所以可以将功能模组朝向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方向移动,或者停止功能模组的移动。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71: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在步骤7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72。
步骤72:发出提示信息。
步骤73:在功能模组完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之后,继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在步骤7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74。
步骤74: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在步骤73-步骤74中,可以具体应用于功能模组的手动收回。以摄像头模组为例,用户在使用完摄像头模组之后,想要将摄像头模组收回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外力按压摄像头模组,在传感器感知到按压后,自动收回。
步骤75:在功能模组完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之后,继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在步骤7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76。
步骤76: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内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
在步骤75-步骤76中,可以具体应用于功能模组的手动开启。以摄像头模组为例,用户在摄像头模组时,想要将摄像头模组伸出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外力按压摄像头模组,在传感器感知到按压后,自动伸出。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由于功能模组在伸出时,有多个面会受到外力作用,其中功能模组至少包括远离电子设备的外边,以及与外边相对设置的多个侧边;其中,多个侧边可以具体包括前后侧边和左右侧边,其中,前后侧边是指分别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和后盖对应的前后侧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力的方向,实现不同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81: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步骤82:若是,检测外力的作用位置。
步骤83:在功能模组的外边受到外力作用时,发出提示信息,且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步骤84:在功能模组的侧边受到外力作用,仅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步骤83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在步骤84中,由于功能模组的侧边受到外力,如果此时强制将功能模组收回,功能模组很有可能与电子设备主体中的容置槽内壁发生摩擦,甚至强烈的撞击,容易造成功能模组的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若外力是侧向的,仅进行提示,而不控制功能模组的移动,防止其损坏。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91: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以及获取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步骤92:在功能模组受到外力作用时,发出提示信息。
步骤93:在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满足设定条件时,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其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可以包括静止,移动,以及移动的速度、加速、距离等等。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来设置,例如,可以是运动的速度大于设定速度阈值,运动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阈值,运动的距离大于设定的距离阈值等等。
以速度为例,当电子设备处于高速运动时,电子设备容易发生抖动或掉落。例如用户在跑步时需要采用手机自拍,如果用户边跑边拍,很容易造成功能模组损坏。
但是以速度来衡量电子设备的运动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高速的火车上,由于火车一般是匀速运动,所以即使在火车上采用前置功能模组拍照,也不会带来功能模组损坏的隐患。
因此,还可以根据加速来判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加速一般用于衡量电子设备的速度的变化情况。例如,当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从手中掉落时,由静止状态突然变为高速运动状态,其加速度值会很大。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具体可以获取竖直向下方向的加速。
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一般在横向或向上的加速度一般是由认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手机放置在桌面上,用户用手突然拿起手机,这是手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再例如,用户拿着手机边走边拍照,由于走路速度不均匀,会使得手机产生加速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具体获取电子设备在竖直向下方向上的加速分量,从而判断电子设备是否具有掉落的危险性。具体地,可以采用电子设备内置的重力加速度计来获取电子设备的重力加速度,即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分量。
另外,可以设置一定的阈值来判断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速度为例,可以判断电子设备的加速度是否大于第一设定阈值,以加速度为例,可以判断电子设备的速度是否大于第二设定阈值。
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一功能模组,功能模组活动连接电子设备主体,且功能模组可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功能模组在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阅如图1-图3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检测模块101和提醒模块102。其中,检测模块101用于在功能模组移动至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提醒模块102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发出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111,计算机程序11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以下方法的步骤:
在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以及获取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类似,被处理器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步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活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主体,且所述功能模组可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所述功能模组在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功能模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
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其中,根据当前的不同状态或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提示方式,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一虚拟滑动条,在所述虚拟滑动条被触控并拖动时,所述功能模组随着所述虚拟滑动条的拖动方向对应地移动,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虚拟滑动条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功能模组完全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之后,继续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若是,则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功能模组完全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之后,继续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若是,则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的步骤,具体为:
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功能模组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模组至少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摄像头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模组至少包括远离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边,以及与所述外边相对设置的侧边;
所述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功能模组的所述外边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或
检测所述功能模组的所述侧边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功能模组的所述外边受到外力作用时,发出提示信息,且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以及
在所述功能模组的所述侧边受到外力作用,仅发出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朝向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的方向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继续监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若是,则将所述功能模组朝向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出提示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播放声音、闪光灯或震动的方式发出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获取到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由用户触摸所述显示屏的设定区域产生;
若是,则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功能模组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设定条件;
若是,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的步骤,具体为: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
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设定条件的步骤,具体为: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活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主体,且所述功能模组可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所述功能模组在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提醒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发出提示信息,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外部的所述功能模组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
其中,所述提醒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的不同状态或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提示方式,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一虚拟滑动条,在所述虚拟滑动条被触控并拖动时,所述功能模组随着所述虚拟滑动条的拖动方向对应地移动,所述功能模组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虚拟滑动条的延伸方向相同。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活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主体,且所述功能模组可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或外部,所述功能模组在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内部时,至少部分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重叠;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传感器、驱动器以及存储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功能模组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功能模组移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64470.XA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96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4470.XA CN11019661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4470.XA CN11019661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6616A CN110196616A (zh) 2019-09-03
CN110196616B true CN110196616B (zh) 2020-12-11

Family

ID=6775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4470.XA Active CN11019661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6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77A (zh) 2020-04-16 2021-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伸缩式摄像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4920B1 (en) * 2003-06-05 2008-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a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464777U (zh) * 2009-06-26 2010-05-12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重力作用下镜筒自动收缩的数码相机
CN202088984U (zh) * 2011-05-31 2011-12-28 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摄像头控制装置
CN204231496U (zh) * 2014-08-13 2015-03-25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可伸缩摄像头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5711502A (zh) * 2016-04-28 2016-06-2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装置及其摄像控制方法
CN106793041A (zh) * 2017-01-04 2017-05-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节电的方法、智能节电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71242A (zh) * 2017-01-24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4920B1 (en) * 2003-06-05 2008-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a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464777U (zh) * 2009-06-26 2010-05-12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重力作用下镜筒自动收缩的数码相机
CN202088984U (zh) * 2011-05-31 2011-12-28 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视摄像头控制装置
CN204231496U (zh) * 2014-08-13 2015-03-25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可伸缩摄像头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5711502A (zh) * 2016-04-28 2016-06-2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装置及其摄像控制方法
CN106793041A (zh) * 2017-01-04 2017-05-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节电的方法、智能节电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71242A (zh) * 2017-01-24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6616A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5042B2 (ja)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10663B2 (en) Initialize a computing device to perform an action
KR101870848B1 (ko) 사이드 메뉴 디스플레이 방법과 장치 및 단말기
EP37427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lidable flexible display for exposing sensors hidden behind the display
KR102121592B1 (ko) 시력 보호 방법 및 장치
EP32323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aunching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CN109120841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680099A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602100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isplay mode
US1033123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crolling speed
US10228804B2 (en) Mobile device with periodic estimation of underwater state based on detected acceleration
CN109040351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114175B2 (ja) 携帯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710139B (zh) 一种页面处理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8965691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716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false touch on edge, and storage medium
EP29219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ntering and zooming webp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42328A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TWI70906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US1121607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triggering shooting m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46011B (zh) 升降式摄像头保护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EP3125083A1 (en) Mobil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CN110196616B (zh) 一种功能模组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18998B (zh) 制动方法、装置及旅行箱
US9996186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fining restricted area within touch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