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3312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3312A
CN110783312A CN201910438086.9A CN201910438086A CN110783312A CN 110783312 A CN110783312 A CN 110783312A CN 201910438086 A CN201910438086 A CN 201910438086A CN 110783312 A CN110783312 A CN 110783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dummy
display
lin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80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演泰
李清
金玲官
鲁荣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83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e.g. registration marks, alignment structures, wafer m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5Assembling pro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4Arrangements for aligning or assembl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26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for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44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 H01L2223/54473Marks applied to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parts for use after dicing
    • H01L2223/54486Located on package parts, e.g. encapsulation, leads, packag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66Marks, test patterns or identification means
    • H05K1/0269Marks, test patterns or identification means for visual or optical insp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818Shape or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5K2201/09009 - H05K2201/09809
    • H05K2201/09918Optically detected marks used for aligning tool relative to the PCB, e.g. for mount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和设置在沿着显示区域的边缘定位的非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晶体管;以及输入感测单元,该输入感测单元布置在显示单元之上,并且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电极、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线和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感测线相比与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图案,其中第一虚设图案与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重叠,第一信号线距离显示区域最远,通过将第一虚设图案和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2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8-0086741号的优先权和权益,为所有目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如同本文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布置在显示面板之上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窗口。
在将窗口附接至显示面板的过程中,为了识别显示面板的位置,显示面板包括用于位置识别的对准标记。
对准标记被提供至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即,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在此情况下,由于对准标记的设计约束,在非显示区域中可能出现死区。
近来,已经日益要求减小对应于非显示区域的边框的尺寸,以便于最大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因此,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以最小化由对准标记引起的死区。
在该背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显示设备能够具有减小的死区和用于显示设备的更小的边框。
本发明构思的附加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构思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和设置在沿着显示区域的边缘定位的非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晶体管;以及输入感测单元,该输入感测单元布置在显示单元之上,并且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电极、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线和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感测线相比与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图案,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电连接至感测电极,其中第一虚设图案与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重叠,第一信号线距离显示区域最远,通过将第一虚设图案和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一虚设图案的不与第一信号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第一虚设图案可以与信号线和感测线隔离。
第一信号线可以沿着显示单元的边缘延伸、形成封闭回路并且与晶体管隔离。
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信号线。
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一信号线。
第一虚设图案和第一信号线可以被配置为吸收光,当重叠图案用光照射时,形成与重叠图案相对应的阴影图像,并且阴影图像的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第一虚设图案可以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子线图案。
显示单元的与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一侧表面可以与显示单元的上表面形成锐角,输入感测单元的与显示单元的第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一侧表面可以与显示单元的上表面形成锐角,并且从第一虚设图案至输入感测单元的第一侧表面的距离大于从第一信号线至显示单元的第一侧表面的距离。
第一信号线可以包括沿着信号线延伸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以及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从第三部分突出的第四部分,并且第一虚设图案具有比对准标记的第二面积小的第三面积,并且第四部分与第一虚设图案重叠。
输入感测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二虚设图案,第二虚设图案与第一信号线重叠,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三部分,并且通过将第一虚设图案、第二虚设图案和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第二虚设图案可以具有与第一虚设图案的面积不同的面积。
第二虚设图案可以具有与第一虚设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输入感测单元可以包括: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三虚设图案,并且第三虚设图案与第一信号线重叠,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四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四部分,并且通过将第一虚设图案、第二虚设图案、第三虚设图案和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第二虚设图案可以具有与第一虚设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并且第三虚设图案可以具有与第二虚设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设置在沿着显示区域的边缘定位的非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和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中并且与信号线相比与显示区域间隔开的第一虚设线图案,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晶体管;以及输入感测单元,该输入感测单元布置在显示单元之上,并且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和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线,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电连接至感测电极,其中第一虚设线图案与感测线中的第一感测线重叠,第一感测线距离显示区域最远,通过将第一虚设线图案和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一虚设线图案的不与第一感测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第一虚设线图案可以与信号线和感测线隔离。
第一感测线可以沿着输入感测单元的边缘延伸。
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
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
显示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显示区域间隔开的第二虚设线图案,并且第二虚设线图案与第一感测线重叠,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三部分,并且通过将第一虚设线图案、第二虚设线图案和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输入感测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图案,并且第一虚设图案与第一虚设线图案重叠,重叠图案通过将第一虚设图案、第一虚设线图案和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第一虚设图案小于对准标记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一虚设线图案小于对准标记的第二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基板,该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定位在显示区域的一侧处的非显示区域;作为布置在基板上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元件层,该电路元件层包括布置为与显示区域重叠的晶体管、布置在非显示区域上的信号线和第一虚设线图案,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晶体管;以及显示元件层,该显示元件层布置在显示单元上并且包括布置为与显示区域重叠并且电连接至晶体管的发光元件,其中第一虚设线图案与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重叠、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距离显示区域最远并且与第一信号线隔离,通过将第一虚设线图案和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第一虚设线图案的不与第一信号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电路元件层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布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上;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布置在半导体层和基板上;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且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和与半导体层重叠的栅电极;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包括信号线和与半导体层重叠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电路元件层可以包括: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布置在基板的显示区域上;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布置在半导体层和基板上;第一导电层,该第一导电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上,并且包括信号线和与半导体层重叠的栅电极;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上;以及第二导电层,该第二导电层布置在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和与半导体层重叠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应该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所请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用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且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图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作解释本发明构思。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6A至图6C是图5的区域A1的放大图;
图7是图示对准图2的显示设备中所包括的显示模块和窗口的过程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的对准过程中所使用的对准标记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由视觉相机所识别的对准标记图像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输入感测单元中所包括的虚设图案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12和图13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15和图1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4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虚设图案的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7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7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20和图21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2至图25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2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6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以及
图2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6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如本文所使用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作为利用了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发明构思的设备或方法的非限定性示例的可互换词语。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或者一个或多个等价设置的情况下实践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便于避免使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进一步,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是不必是排他性的。例如,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施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形状、配置和特征而不脱离本发明构思。
除非另外规定,所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应该理解为提供了其中可以实际实施本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变化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外规定,各个实施例的特征、部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下文中单独地或共同地称作“元件”)可以另外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设置而不脱离本发明构思。
通常提供附图中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以使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清晰。因此,除非另外指定,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或缺失不传递或指示特定材料、材料特性、尺寸、比例、所图示元件之间的共同性和/或元件的任何其他特征、属性、特性等的任何优选或需求。进一步,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不同于所述顺序而执行特定过程顺序。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过程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另外,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当诸如层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耦接至该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元件或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的元件或层。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具有或不具有中间的元件。进一步,D1轴、D2轴和D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诸如x、y和z轴,并且可以以更广义的方式解释。例如,D1轴、D2轴和D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为了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从由X、Y和Z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解释为单独X、单独Y、单独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意组合,诸如例如XYZ、XYY、YZ和ZZ。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关联的所列项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因此,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称作第二元件而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
诸如“在…下方”、“在…之下”、“在…下”、“在…下部”、“在…上方”、“在…上部”、“在…之上”、“高于”、“侧面”(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性的目的,并且因此用于描述如附图中所图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括装置的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方”的元件应该定向“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之下”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定向两者。此外,装置可以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按照其他定向),并且因此,相应地解释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另外指示。此外,当在此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或添加。还应该注意,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他类似术语用作近似的术语而不用作程度的术语,并且因此,被利用以考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的在测量、计算和/或提供的数值中的固有偏差。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性图示的截面和/或分解图示而描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定于区域的特定图示形状,而是要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以此方式,附图中所图示的区域可以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器件的区域的真实形状,并且因此,不一定意在限制。
除非另外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所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该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解释,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限定。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解释,可以夸大或减小部件的尺寸。
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的元件。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参照图1至图5,显示设备1可以显示图像。显示设备1可以是诸如平板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游戏机或腕表型电子器具的便携式终端。然而,显示设备1不限于此。显示设备1的示例可以包括诸如电视机和户外广告牌的大型电子设备,以及诸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汽车导航仪和相机的小型和中型电子设备。
显示设备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显示设备1可以包括两条长边(即,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和两条短边(即,第一短边SS1和第二短边SS2)。其中显示设备1的长边LS1和LS2与显示设备1的短边SS1和SS2相交的角可以是直角,但是可以如图1中所示是弯曲的。显示设备1的平面形状不限于此,并且显示设备1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和其他形状。
显示设备1可以包括显示模块10、功能模块20以及窗口30。
显示模块10可以显示图像并且感测触摸输入。将在描述功能模块20和窗口30之后描述显示模块10的细节。
除非另外限定,如本文所使用的,“在…上”、“在…之上”、“在…上方”、“上面”、“顶部”或“上表面”指相对于显示模块10(或显示模块10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100)的显示表面的一侧,并且“在…下方”、“在…下”、“在…之下”、“下面”、“底部”或“下表面”指相对于显示模块10的显示表面的相反一侧。
在显示模块10、功能模块20和窗口30之中,通过连续过程与另一部件一起形成的对应部件被识别为“层”。在显示模块10、功能模块20和窗口30之中,通过粘合构件与另一部件耦接的部件被识别为“面板”。“面板”包括提供基底表面的基底层,基底层例如合成树脂膜、复合材料膜或玻璃基板,但是“层”可以不包括基底层。换言之,被识别为“层”的部件布置在由另一部件所提供的基底表面上。
功能模块20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上。功能模块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功能层。
功能层可以是执行颜色过滤功能、颜色转换功能或偏振功能的层。功能层可以是片层、膜层、薄膜层、涂覆层、面板或平板。一个功能层可以由单层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多个层叠的薄膜或涂覆层形成。例如,功能层可以是颜色过滤器或光学膜。可以省略功能模块。
窗口30可以布置在功能模块20(或显示模块10)上。窗口30可以布置为与显示模块10重叠并且覆盖显示模块10的前表面。窗口30可以大于显示模块10。例如,在显示设备1的两条短边处,窗口30可以从显示模块10向外突出。即使在显示设备1的两条长边处,窗口30也可以从显示模块10向外突出。与在显示设备1的两条长边处相比,窗口30可以进一步在显示设备1的两条短边处从显示模块10向外突出。
窗口30可以包括中心部分和光阻挡图案。中心部分可以与显示模块10的显示区域DPA(或显示部分)重叠并且透射从显示区域DPA发射的光。光阻挡图案可以定位在窗口30的边缘处。光阻挡图案可以与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域NDA(或非显示部分)重叠并且防止非显示区域NDA被看到。
功能模块20和窗口30可以通过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耦接至显示模块10。
显示模块1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00(或显示面板)和输入感测单元200(或触摸屏面板)。
显示单元100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示单元100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不同种类的显示面板。
显示单元10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PA和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PA是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并且非显示区域NDA是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
显示区域DPA可以定位在显示单元100的中心,并且可以具有比非显示区域NDA相对更大的面积。稍后要描述的像素PX可以布置在显示区域DPA中。显示区域DPA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具备圆角的矩形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显示区域DPA可以具有诸如方形、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其他各种形状。进一步,显示区域DP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子显示区域。
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布置在显示区域DPA周围。非显示区域NDA可以是从显示区域DPA的外边界至显示单元100的边缘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可以提供有用于将信号施加至显示区域DPA(或布置在显示区域DPA中的像素PX)或驱动电路(例如驱动集成电路D_IC)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进一步,非显示区域NDA可以提供有最外侧黑矩阵。
如图3中所示,显示单元100可以包括显示元件层100a和电路元件层100b。
电路元件层100b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10、缓冲层120、半导体层130、第一绝缘层181、第一导电层140、第二绝缘层182、第二导电层150和第三绝缘层183。显示元件层100a可以包括发光元件EL和封装层185(或薄膜封装层)。
第一基板110可以由诸如玻璃或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基板110可以由具有柔性以便弯曲或折叠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例如,具有柔性的材料可以包括从以下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砜、聚丙烯酸酯、聚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苯硫醚、聚芳基酸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三醋酸纤维素和纤维素醋酸丙酸酯。然而,第一基板110的材料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基板110可以由纤维玻璃增强塑料制成。
缓冲层120可以布置在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缓冲层120可以防止杂质离子扩散、可以防止湿气或外部空气渗透并且可以执行表面平坦化功能。缓冲层120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可以取决于第一基板110的种类、工艺条件等而省略缓冲层120。
半导体层130可以布置在缓冲层120(或第一基板110)上。半导体层130可以是构成晶体管TR的沟道的有源层。半导体层130可以包括与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接触的源区和漏区,半导体层130将稍后描述。源区和漏区之间的区域可以是沟道区ACT。
半导体层130可以包括多晶硅、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半导体层130的沟道区ACT可以是未采用杂质掺杂的半导体图案,并且可以由本征半导体制成。源区和漏区可以是采用杂质掺杂的半导体图案。作为杂质,可以使用n型杂质、p型杂质和其他金属杂质。
第一绝缘层181(或栅绝缘层)可以布置在半导体层130和缓冲层120(或第一基板110)上。第一绝缘层181可以通常布置在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之上。第一绝缘层181可以是具有栅绝缘功能的栅绝缘膜。
第一绝缘层181可以包括诸如硅化合物或金属氧化物的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第一绝缘层181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钛或其组合。第一绝缘层181可以是单层膜或者由不同材料的层叠膜构成的多层膜。
第一导电层140可以布置在第一绝缘层181上。第一导电层140可以包括栅电极GE。栅电极GE可以布置为与半导体层130(或半导体层130的沟道区ACT)重叠。
第一导电层140可以包括从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钛(Ti)、钽(Ta)、钨(W)和铜(Cu)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第一导电层140可以具有单层膜结构或多层膜结构。
第一导电层140可以进一步包括栅线。栅线可以电连接至栅电极GE、可以延伸至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NDA并且可以电连接至驱动集成电路D_IC。栅线可以将从驱动集成电路D_IC提供的栅信号发送至晶体管TR的栅电极GE。
第二绝缘层182(或层间绝缘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140上,并且可以通常布置在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之上。第二绝缘层182可以用来将第一导电层140与第二导电层150绝缘,并且可以是层间绝缘膜。
第二绝缘层182可以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锌的无机绝缘材料,或者可以包括诸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或苯并环丁烯(BCB)的有机绝缘材料。第二绝缘层182可以是单层膜或由不同材料的层叠膜构成的多层膜。
第二导电层150可以布置在第二绝缘层182上。第二导电层150可以包括源电极SE、漏电极DE和信号线DL。
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可以分别通过穿透第二绝缘层182和第一绝缘层181的接触孔与半导体层130的源区和漏区接触。
信号线DL中的至少一条可以电连接至晶体管TR的源电极SE或漏电极DE、可以延伸至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NDA并且可以电连接至驱动集成电路D_IC。数据线可以将从驱动集成电路D_IC提供的数据信号发送至晶体管TR的源电极SE。
如图4中所示,第一信号线151和第二信号线152中的每一条可以布置为在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DPA中距离显示区域DA最远,或者可以布置为与显示单元100的边缘相邻。例如,第一信号线151和第二信号线152中的每一条可以是用于检测显示单元100(或显示模块10)的缺陷(例如线断裂)的缺陷检测线(线断裂检测线),并且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100的最外周处。
在平面图中,第一信号线151和第二信号线152与稍后要描述的输入感测单元200的虚设图案211、212和213部分重叠,以形成对准标记或者用作对准标记。
类似于第一导电层140的第二导电层150可以包括从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钛(Ti)、钽(Ta)、钨(W)和铜(Cu)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第二导电层150可以具有单层膜结构或多层膜结构。
第三绝缘层183(或保护层)可以布置在第二导电层150和第二绝缘层182上。
显示元件层100a可以布置在第三绝缘层183上。
显示元件层100a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像素限定层PDL、发光层IL(或中间层)、包括第二电极UE(或上电极)的第二电极层以及封装层185。
第一电极层布置在第三绝缘层183上,并且可以包括发光元件EL的第一电极LE。第一电极LE可以通过穿透第三绝缘层183的接触孔电连接至晶体管TR的漏电极DE。
像素限定层PDL可以沿着第一电极LE的边缘布置,并且可以包括有机绝缘材料。
发光层IL可以布置在由像素限定层PDL所暴露的第一电极LE上。发光层IL可以包括低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第二电极层布置在发光层IL上,并且可以包括发光元件EL的第二电极UE。第二电极UE可以是完全形成在发光层IL和像素限定层PDL上的公共电极。第二电极UE可以是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
第一电极LE和第二电极UE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阳极电极,并且第一电极LE和第二电极UE中的另一个可以是阴极电极。例如,第一电极LE可以是阳极电极,并且第二电极UE可以是阴极电极。
封装层185可以布置在第二电极层上。封装层185可以防止外部湿气和空气穿透发光元件EL。封装层185可以是薄膜封装层,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和至少一个无机膜。有机膜可以包括从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中选择的任意一种,并且无机膜可以包括从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和氮氧化硅(SiONx)中选择的任意一种。
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100(或封装层185)上。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100的显示表面(即从其中发射图像的表面)上。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从外部(例如用户的手或分离的输入单元)接收触摸输入,或者可以识别触摸事件。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通过互电容方法或自电容方法驱动。
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通过连续工艺与显示单元100一起形成。
参照图5,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包括感测区域SA和非感测区域NSA。感测区域SA可以与显示单元100的显示区域DPA相对应,并且非感测区域NSA可以与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NDA相对应。
感测区域SA可以提供有感测电极TE(或触摸电极),并且非感测区域NSA可以提供有感测线SL、焊盘部分PD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
感测电极TE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TE1和第二感测电极TE2。第一感测电极TE1和第二感测电极TE2可以交替设置,并且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彼此连接。
第一感测电极TE1可以以矩阵形式设置、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彼此电连接并且可以形成彼此平行的感测电极行。在一个感测电极行中,第一感测电极TE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图案CNP1电连接至相邻感测电极。
第二感测电极TE2可以以矩阵形式设置、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彼此电连接并且可以形成彼此平行的感测电极列。在一个感测电极列中,第二感测电极TE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图案CNP2(桥接图案)电连接至相邻感测电极。
第一感测电极TE1(或感测电极行)和第二感测电极TE2(或感测电极列)通过感测线SL电连接至焊盘部分PD中所包括的感测焊盘。
如图5中所示,感测电极TE可以具有网格形状。当感测电极TE具有网格形状时,可以减小显示单元100中所包括的电极(例如晶体管TR的栅电极、源电极等)具有的寄生电容。感测电极TE可以不与发光元件EL1、EL2和EL3重叠,并且在此情况下,感测电极TE对于显示设备1的用户可以是不可见的。
网格形状的感测电极TE可以包括可以经受低温处理的银、铝、铜、铬、镍或钛。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在连续过程中形成输入感测单元200时,也能够防止对显示单元100(或显示单元100中的发光元件EL)的损伤。
感测线SL可以电连接感测电极TE和焊盘部分PD(或驱动电路)。感测线SL可以通过焊盘部分PD将感测输入信号从驱动电路发送至感测电极TE,或者可以通过焊盘部分PD将感测输出信号从感测电极TE发送至驱动电路。
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彼此独立地形成诸如岛状图案,并且可以与感测线SL电隔离或电绝缘。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设置在输入感测单元200的非感测区域NSA(或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最外周处,并且与感测线SL相比,可以与感测电极TE间隔开。例如,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与输入感测单元200的第一侧(例如,显示设备1的第一长边LS1)相邻设置。进一步,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分别布置在与输入感测单元200的四个角相邻限定的对准标记检测区域中。
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与显示单元100中所包括的信号线DL(例如第一信号线151)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形成一个对准标记或者可以起到一个对准标记的作用。在此,对准标记(或对准键)可以在将显示模块10附接至窗口30(或功能模块20)的工艺中用作用于识别显示模块10的位置或者对准显示模块10的识别标记。进一步,对准标记可以用于限定显示设备1中的边框。对准标记可以以各种形状提供。尽管在图5中示出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布置为与显示模块10的长边LS1和LS2相邻,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布置为与显示模块10的短边SS1和SS2相邻。将参照图6A至图9描述起到对准标记的作用的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细节。
类似于第一导电层140,感测线S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从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钛(Ti)、钽(Ta)、钨(W)和铜(Cu)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并且可以具有单层膜结构或多层膜结构。
再次参照图3,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二基板、第三导电层230、第四绝缘层251、第四导电层210以及第五绝缘层252。
第二基板可以包括有机绝缘材料和无机绝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基板可以包括在封装层185(即,其中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交替层叠的封装层)中。
第三导电层230可以布置在第二基板(或封装层185)上,并且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图案CNP1。第一连接图案CNP1可以通过穿透第四绝缘层251的接触孔电连接至第一电极TE1。
第四绝缘层251可以布置在第三导电层230上。进一步,第四绝缘层251可以布置在由第三导电层230部分暴露的第二基板(或封装层185)上。
第四导电层21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TE1、第二电极TE2以及感测线SL。第四导电层210可以包括虚设图案211、212和213。
如上所述,第一电极TE1和第二电极TE2可以布置在输入感测单元200的感测区域SA(对应于显示单元100的显示区域DPA)中,并且感测线S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布置在输入感测单元200的非感测区域NSA(对应于显示单元10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
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部分重叠。
第五绝缘层252可以布置在第四导电层210上,并且可以布置在封装层185的整个表面之上。
如上所述,显示模块1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00和输入感测单元200。显示单元100可以包括布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的第一信号线151(或最外侧线)。输入感测单元200可以包括独立地布置在非感测区域NSA中的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即具有与感测线SL电隔离的岛状图案形状)。在平面图中,虚设图案211、212和21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部分重叠,并且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一起形成对准标记或者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一起起到对准标记的作用。
当通过部分地包括显示模块10的最外侧线(例如第一信号线151)形成显示模块10的对准标记时,与当独立地形成对准标记以与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最外侧线间隔开时相比,可以减小显示模块10的死区。
当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布置在与第一信号线151不同的层上并且与第一信号线151电隔离时,防止对准标记用作至信号线DL(例如数据线、栅线等)的静电荷路径,但是与线图案布置在与第一信号线151相同的层上(即,构成对准标记的图案与第一信号线151一起)相比,可以确保更充分的绝缘特性,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由于静电导致的显示模块10的损伤(例如,第一信号线151以及与第一信号线151相邻的其他部件的损伤)。
此外,在平面图中,虚设图案211、212和213与第一信号线151重叠以形成一个对准标记,以致与部分分割的对准标记相比,可以更精确并且快速地检测此对准标记。
同时,尽管图1至图5中示出三个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布置在一个对准标记检测区域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一个、两个、或四个或者更多个金属图案可以布置在一个对准标记检测区域中。
进一步,尽管图1至图5中示出显示单元100的第一信号线151与输入感测单元200的虚设图案211、212和213构成对准标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最靠近显示模块10的任意一侧(例如第一长边LS1)的最外侧线(例如布置在彼此不同层上的栅线、数据线和感测线中的任意一条)与虚设图案(或金属图案,例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中的任意一个上的金属图案)可以构成对准标记。稍后将参照图12至图28描述其细节。
图6A至图6C是图5的区域A1的放大图。图7是图示对准图2的显示设备中所包括的显示模块和窗口的过程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的对准过程中所使用的对准标记的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由视觉相机所识别的对准标记图像的视图。
参照图6A至图6C,包括第一信号线151的信号线DL可以在第二方向(或图6A中的垂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布置为沿着第一方向(或图6A中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
在图6A中,放大并且示出图5的区域A1,并且因此信号线DL在视觉上彼此区分。然而,取决于要参照图7描述的视觉相机(VCM)的视角和分辨率,包括第一信号线151的信号线DL可以被识别为具有预定宽度(例如50um或更大)的一条线或一个表面。
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沿着第二方向(或垂直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重叠。
虚设图案211、212和213中的每一个具有矩形平面形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B中所示,虚设图案211_1、212_1和213_1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半圆平面形状,或者可以具有诸如圆形、梯形、“C”形、“L”形和星形的各种形状。进一步,如图6C中所示,虚设图案211_2、212_2和213_2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
下文中,将图示并且描述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将基于第一虚设图案211描述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相同特征。
第一虚设图案211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W1,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L1。
因为显示模块10的死区与从第一信号线151(或信号线DL)至显示模块10的一个侧面的距离相对应或成比例,所以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可以比第一长度L1有更多限制。因此,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可以大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例如,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可以是大约100um,并且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可以是大约50um。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进一步,随着视觉相机VCM的分辨率提高,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以及第一长度L1)减小。
第一虚设图案211可以以第一距离D1与一个侧面(例如第一长边LS1)间隔开。第一距离D1大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例如,第一距离D1可以是大约100um,但是不限于此。
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中心至第二虚设图案212的中心的距离G1大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并且例如可以是大约200um。在此情况下,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二虚设图案212之间的距离是大约100um,该距离等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
参照图7,视觉相机VCM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的一侧(例如显示模块10的显示表面)上。进一步,视觉相机VCM可以布置在窗口30上。视觉相机VCM可以布置为与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域NDA相对应。
视觉相机VCM通过从光源发射的光而获取在显示模块10的对准标记区域(即,其中布置对准标记的区域,例如,其中布置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区域)上的对准标记图像。对准设备可以从由视觉相机VCM获取的对准标记图像检测图8中所示的对准标记AM,可以基于检测到的对准标记AM而确定显示模块10是否与窗口30对准,并且当确定显示模块10与窗口30对准时可以耦接窗口30和显示模块10。
光源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的另一侧面(例如背面)上,并且视觉相机VCM可以获取包括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阴影的对准标记图像。起到对准标记AM的作用的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可以布置在彼此不同的层上,并且可以取决于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材料而具有彼此不同的反射特性。因此,视觉相机VCM可以获取包括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阴影的对准标记图像,而不是由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反射的光的图像,并且在此情况下,可以提高用于检测对准标记AM的精确度,并且可以提高对准标记AM的识别/检测速度。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光源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的一侧(例如显示表面)上,并且视觉相机VCM可以通过由信号线DL以及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反射的光而获取对准标记图像。
参照图8,对准标记AM可以包括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可以具有第一面积,例如在平面图中的矩形形状。第二部分P2可以具有小于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可以从第一部分P1的一侧突出并且可以具有例如在平面图中的方形形状。
参照图9,第一信号线151(或信号线DL)的阴影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阴影彼此部分重叠,以便于形成具有一个突出部(例如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的对准标记图像IMAGE(或重叠图案)。在此情况下,对准设备可以提取对准标记图像IMAGE的特征点(例如反射点或反射点的形状),以将所提取的特征点与预定特征点匹配或者可以将对准标记图像IMAGE与预定参考对准图像(即,图8中所示的对准标记AM)匹配从而计算匹配得分(或相似性),并且可以基于匹配得分而识别对准标记。如图9中所示,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51与第一虚设图案211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可以与对准标记AM的平面形状一致。具体地,第一虚设图案211的其中第一虚设图案211不与第一信号线151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可以与对准标记AM的第二部分P2的平面形状相同。因此,对准设备可以检测作为对准标记AM的重叠图案。
如参照图6A至图9所述,第一信号线151的阴影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阴影重叠以形成对准标记图像IMAGE。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的输入感测单元中所包括的虚设图案的视图。
参照图10,除了形状之外,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与参照图5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基本上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冗余描述。
第一虚设图案211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是在四边形中以Z字形延伸的金属线。例如,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包括彼此平行的子线图案1001至1009。
如上所述,以特定间隔彼此相邻的线可以取决于视觉相机VCM的分辨率而被识别为一条线或一个表面。例如,以特定距离与显示模块10间隔开的视觉相机VCM具有3um的最大分辨率,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子线图案1001至1009可以以例如2um的距离彼此间隔开,该距离小于视觉相机VCM的分辨率。在此情况下,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被视觉相机VCM识别为一个表面。
同时,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部分地断开。例如,第一虚设图案211_1中所包括的子线图案1001至1009可以彼此电隔离。当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线宽度减小并且第一虚设图案211_1部分地断开时,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特定点之间的电阻增大,并且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静电等的流入。
图1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11,显示模块10_1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1包括倾斜的侧表面S1。
可以使用激光处理(或切割)显示模块10_1(或显示设备1)。例如,在将显示模块10_1附接至参照图2所述的窗口30之后,可以使用激光处理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
可以在第一传播方向DL1上或在第二传播方向DL2上朝向显示模块10_1的背面施加激光。在此,第一传播方向DL1与其中光从显示模块10_1发射的方向相同,并且第二传播方向DL2可以基于第一传播方向DL1朝向显示模块10_1的外侧形成第一特定角度θ1。例如,第一特定角度θ1可以在0.1°至5°、0.3°至3°或0.5°至2°的范围中。当在第一传播方向DL1上或在第二传播方向DL2上施加激光时,即使当激光由显示模块10_1中所包括的第一电极LE或第二电极UE反射时,也可以不损伤显示模块10_1的显示区域DPA。
在激光切割显示模块10_1时,使用在第一传播方向DL1上或在第二传播方向DL2上传播的激光,并且显示模块10_1的背面接收相对大量的能量,以致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或激光蚀刻表面)可以具有倒转的倾斜结构。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可以基于第一传播方向DL1朝向显示模块10_1的外侧形成第二特定角度θ2。例如,第二特定角度θ2可以在3°至5°的范围中。
当第一虚设图案211形成在输入感测单元200的第四导电层210上时,与普通显示模块(例如,其中一个对准标记形成在第二导电层150上的显示模块)相比,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可以相对地定位在显示模块10_1的内侧。因此,可以减小显示模块10_1的死区。
当第二特定角度θ2可以在3°至5°的范围中时,第一虚设图案211与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间隔开的第一距离D1a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信号线151与显示模块10_1的侧表面S1间隔开的第二距离D1b。即,当用于形成对准标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定位在输入感测单元200的第四导电层210上时,显示模块10_1的死区可以不通过第一虚设图案211增大。
图12和图13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对应于图3的剖视图以及对应于图9的对准标记图像。
首先,参照图3和图12,显示模块10_2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2包括第一信号线151_1和第一虚设图案211_1。
第一虚设图案211_1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_2的第四导电层210上,并且除了尺寸之外可以与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基本上相同。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宽度(即,朝向显示模块10_2的侧表面的长度)可以小于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或者对准标记图像IMAGE的突出部的长度)。当感测线SL(或最外侧感测线)相对地与显示模块10_2的侧表面相邻定位时,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宽度可以相对小,以便于在限定的死区内形成对准标记。
在此情况下,第一虚设图案211_1的宽度可以相对减小,但是第一信号线151_1可以包括与第一虚设图案211_1部分重叠的突出部。
突出部从第一虚设图案211_1朝向显示模块10_2的第一侧面突出,但是该突出部的长度可以比对准标记的突出部的长度短。
第一信号线151_1和第一虚设图案211_1构成一个对准标记图像,并且该对准标记图像可以与参照图8和图9所述的对准标记AM一致。
即,当输入感测单元200的感测线SL(或最外侧感测线)朝外相对地定位时,相对小的突出部形成在第一信号线151_1上,由此防止显示模块10_2的死区增大并且最小化由于静电而导致的第一信号线151_1的损伤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13,显示模块10_3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3包括第一信号线141和第一虚设图案211。
第一信号线141可以与参照图4所述的栅线基本上相同。即,与其他线相比,显示单元100中所包括的栅线(或第一导电层140)可以与显示模块10_3的外周相邻定位。
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一信号线141之间的关系可以与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一信号线151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图1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15和图1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4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虚设图案的视图。
参照图3、图6A以及图14至图16,显示模块10_4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4使用第二虚设图案212作为对准标记。
因为第二虚设图案212与图6A中所示的第二虚设图案212(或第一虚设图案211)基本上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冗余描述。
通过第一信号线151、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二虚设图案212而形成的对准标记或对准标记图像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在此情况下,对准标记图像可以比具有一个突出部的对准标记图像具有更多特征点,并且可以更容易地从具有类似形状的其他图像中区分或识别。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虚设图案212可以具有与第一虚设图案211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
如图15中所示,第二虚设图案212_1的第二长度L2可以比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长。进一步,如图16中所示,第二虚设图案212_2的第二宽度W2可以比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宽。
尽管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第二虚设图案212_1和212_2中的每一个具有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具有不同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宽度W1的第二宽度W2并且具有不同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的第二长度L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14中所示的第二虚设图案212可以具有与图6B中所示的第二虚设图案212_1的形状类似的半圆形平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不同于第一虚设图案211的第一长度L1的第二长度L2。
如参照图14和图16所述,第一信号线151、第一虚设图案211以及第二虚设图案212、212_1和212_2中的每一个(即,构成一个对准标记的三个部件)和对准标记可以具有更多特征点,以致可以更容易地检测对准标记。
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7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1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7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输入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参照图2至图5以及图17至图19,显示模块10_5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5包括第一感测线215和第一虚设线图案153。
如图18中所示,显示单元100_1与图4中所示的显示单元100的不同在于,显示单元100_1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至第三虚设线图案153、154和155中的至少一个。因为第一虚设线图案至第三虚设线图案153、154和155分别与参照图5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至第三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基本上相同,即,第一虚设线图案至第三虚设线图案153、154和155在平面上的布局位置、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第一虚设图案至第三虚设图案211、212和213的布局位置、形状和尺寸基本上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冗余描述。
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和143、第二虚设线图案154和144以及第三虚设线图案155和145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_5的非显示区域NDA中,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一感测线215(即,布置在输入感测单元200_1的最外周处的感测线)的外侧(即,与显示模块10_5的一个侧面相邻)。
如图17中所示,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可以包括在第二导电层150中或布置在第二导电层150上。
同时,如图19中所示,输入感测单元200_1与图5中所示的输入感测单元200的不同在于,输入感测单元200_1不包括第一虚设图案至第三虚设图案211、212和213。因为输入感测单元200_1与图5中所示的输入感测单元200基本上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冗余描述。
第一感测线215可以定位在感测线SL中的最外侧一条感测线SL处。进一步,第一感测线215可以在显示模块10_5中的感测线SL和信号线DL之中最远离显示区域DPA定位,或者可以最靠近显示模块10_5的一个侧面定位。因为第一感测线215与参照图4所述的第一信号线151基本上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冗余描述。
第一感测线215可以是沿着输入感测单元200_1的最外周延伸的、具有浮置状态或接地的保护线或地线,并且防止将静电从外部引入到输入感测单元200_1中。
再次参照图17,可以通过将第一感测线215与第一虚设线图案153重叠而形成重叠图案或对准标记,并且对准标记的形状可以与参照图8所述的对准标记AM的形状相同。
如上所述,当输入感测单元200_1中所包括的第一感测线215是显示模块10_5的最外侧线时,显示单元100_1可以包括虚设线图案153、154和155,并且可以通过将虚设线图案153、154和155与第一感测线215重叠而形成对准标记。
图20和图21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17和图20,显示模块10_6与图17的显示模块10_5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6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143。
除了在平面图中的布局位置之外,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与参照图17所述的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基本上相同。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包括在第一导电层140中或布置在第一导电层140上。
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与第一感测线215部分重叠以形成对准标记。
参照图17、图18和图21,显示模块10_7与图17的显示模块10_5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7进一步包括第二虚设线图案144。
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可以布置在第一导电层140上。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和第二虚设线图案144之间的平面布局关系可以与参照图6A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二虚设图案212之间的平面布局关系基本上相同或类似。
同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在平面图中定位在第二虚设线图案144之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可以定位在第一虚设线图案153之上。
图22至图25是示出显示模块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2至图25中所示的显示模块10_8、10_9、10_10和10_11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图5的输入感测单元200和图18的显示单元100_1。
即,图22至图25中所示的显示模块10_8、10_9、10_10和10_11中的每一个可以使用输入感测单元200中所包括的虚设图案211、212和213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显示单元100_1中所包括的虚设线图案153、154、155、143、144和145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对准标记。
参照图17和图22,显示模块10_8与图17的显示模块10_5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8包括第一虚设图案211_2和第一虚设线图案153_1。
第一虚设图案211_2可以布置为朝向显示模块10_8的外侧与第一感测线215间隔开。第一虚设图案211_2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但是第一虚设图案211_2的宽度可以小于参照图8所述的对准标记AM的第二部分P2的宽度,或者可以小于参照图6A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的宽度W1。
第一虚设线图案153_1可以在平面图上布置在第一感测线215和第一虚设图案211_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感测线215和第一虚设图案211_2中的每一个部分重叠。
第一感测线215、第一虚设线图案153_1和第一虚设图案211_2可以彼此重叠以构成一个对准标记。
当第一感测线215定位在显示模块10_8中的最外侧位置处时,或者当参照图11所述使用激光处理显示模块10_3的侧表面时,仅采用第二导电层150中的第一虚设线图案153_1,可能难以保证与对准标记AM的第二部分P2相对应的形状/面积,并且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一虚设线图案153_1与第一虚设图案211_2重叠而形成对准标记。
参照图23,显示模块10_9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9包括第二虚设线图案144。
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可以与参照图21所述的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基本上相同。即,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可以在平面图中与第一信号线151重叠,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一虚设图案211之下。
第一信号线151、第一虚设图案211以及第二虚设线图案144可以彼此重叠以构成一个对准标记。
参照图24,显示模块10_10与图23的显示模块10_9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10包括第一信号线141和第二虚设线图案154。
第一信号线141可以与参照图4所述的栅线基本上相同。即,第一信号线141可以包括在第一导电层140中,并且与其他线相比,可以与显示模块10_10的外周相邻布置。
第二虚设线图案154可以布置在第二导电层150上、可以在平面图中与第一信号线141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一虚设图案211之下。
第一信号线141、第一虚设图案211和第二虚设线图案154可以彼此重叠以构成一个对准标记。
参照图25,显示模块10_11与图23的显示模块10_9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_11包括第二虚设图案212,并且进一步包括第三虚设线图案145。
第二虚设图案212可以布置在第一虚设图案211所定位的第四导电层210上、可以在平面图中与第一信号线151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一虚设图案211之下。
第三虚设线图案145可以布置在第一导电层140上、可以在平面图中与第一信号线151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布置在第二虚设图案212之下。
第一信号线151、第一虚设图案211、第二虚设图案212和第三虚设线图案145(即,构成一个对准标记的四个部件)以及对准标记可以具有更多特征点,以致可以更容易地检测对准标记。
图2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2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6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参照图2、图3、图26和图27,显示设备1_1与图2的显示设备1的不同在于,显示设备1_1包括显示模块10a。
显示模块10a与图3的显示模块10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a不包括输入感测单元200。进一步,显示模块10a可以包括第一虚设线图案143。
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包括在第一导电层140中,并且可以通过相同过程与栅电极GE一起形成在相同层上。
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a的非显示区域NDA中,并且可以从第一信号线151向外布置。除了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布置在第一导电层140上之外,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与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基本上相同或类似。
当显示模块10a的第一信号线151和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彼此重叠以形成对准标记时,与当独立地形成对准标记以与显示模块10a的非显示区域NDA中的最外侧线间隔开时相比,可以减小显示模块10a的死区。
进一步,第一虚设线图案143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布置在不同的层上,并且可以与第一信号线151电绝缘,从而防止由静电引起的显示模块10a的损伤。
图2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26的显示模块中所包括的显示单元的剖视图。
参照图26至图28,显示模块10a_1与显示模块10a的不同在于,显示模块10a_1包括第一信号线141和第一虚设线图案153。
第一信号线141可以与参照图4所述的栅线基本上相同。即,与其他线相比,显示单元100中所包括的栅线(以及第一导电层140)可以与显示模块10a_1的外周相邻布置。
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可以布置在显示模块10a_1的非显示区域NDA中,并且可以从第一信号线141向外布置(即,与显示模块10a_1的一个侧面相邻)。除了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布置在第二导电层150上之外,第一虚设线图案153可以与参照图3所述的第一虚设图案211基本上相同或类似。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减小的死区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前述内容,并且本文中预期了其他各种效果。
尽管为了示意说明的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知晓,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是可能的。
尽管在本文中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其他实施例和修改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因此,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相反地限于所附权利要求的更宽范围以及如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和等价设置。

Claims (24)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和设置在沿着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定位的非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所述晶体管;以及
输入感测单元,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布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之上,并且包括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线、和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所述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图案,所述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图案与所述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重叠,所述第一信号线距离所述显示区域最远,
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图案和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所述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虚设图案的不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图案与所述信号线和所述感测线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沿着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边缘延伸、形成封闭回路并且与所述晶体管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图案和所述第一信号线被配置为吸收光,当所述重叠图案用光照射时,形成与所述重叠图案相对应的阴影图像,并且所述阴影图像的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图案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子线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的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一侧表面与所述显示单元的上表面形成锐角,所述输入感测单元的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一侧表面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上表面形成锐角,并且从所述第一虚设图案至所述输入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距离大于从所述第一信号线至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沿着所述信号线延伸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三部分突出的第四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虚设图案具有比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面积小的第三面积,并且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虚设图案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所述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二虚设图案,所述第二虚设图案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所述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三部分,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图案、所述第二虚设图案和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所述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虚设图案具有与所述第一虚设图案的面积不同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虚设图案具有与所述第一虚设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所述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三虚设图案,并且
所述第三虚设图案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所述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四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四部分,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图案、所述第二虚设图案、所述第三虚设图案和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所述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虚设图案具有与所述第一虚设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并且所述第三虚设图案具有与所述第二虚设图案的所述形状不同的形状。
15.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晶体管、设置在沿着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缘定位的非显示区域中的信号线、和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并且与所述显示区域间隔开的第一虚设线图案,所述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所述晶体管;以及
输入感测单元,所述输入感测单元布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之上,并且包括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和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的感测线,所述感测线中的至少一条感测线电连接至所述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与所述感测线中的第一感测线重叠,所述第一感测线距离所述显示区域最远,
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和所述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所述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的不与所述第一感测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与所述信号线和所述感测线隔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线沿着所述输入感测单元的边缘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沟道;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并且包括所述晶体管中的每一个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并且与所述显示区域间隔开的第二虚设线图案,并且
所述第二虚设线图案与所述第一感测线重叠,所述对准标记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三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三部分,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所述第二虚设线图案和所述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的所述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并且与所述感测电极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图案,并且
所述第一虚设图案与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重叠,所述重叠图案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图案、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和所述第一感测线重叠而形成,所述第一虚设图案小于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小于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部分。
2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定位在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处的非显示区域;
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元件层,所述电路元件层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的晶体管、布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上的信号线和第一虚设线图案,所述信号线中的至少一条信号线电连接至所述晶体管;以及
显示元件层,所述显示元件层布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并且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并且电连接至所述晶体管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与所述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重叠、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距离所述显示区域最远并且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隔离,
通过将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和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图案的平面形状与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一致,
所述对准标记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面积并且从所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并且
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的不与所述第一信号线重叠的非重叠部分的平面形状与所述对准标记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元件层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布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上;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基板上;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和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的栅电极;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所述信号线和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电路元件层包括:
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布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上;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基板上;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所述信号线和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的栅电极;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以及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布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并且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线图案和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CN201910438086.9A 2018-07-25 2019-05-24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0783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6741A KR102538411B1 (ko) 2018-07-25 2018-07-25 표시 장치
KR10-2018-0086741 2018-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3312A true CN110783312A (zh) 2020-02-11

Family

ID=65443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8086.9A Pending CN110783312A (zh) 2018-07-25 2019-05-24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804336B2 (zh)
EP (1) EP3599502B1 (zh)
KR (1) KR102538411B1 (zh)
CN (1) CN11078331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18089B2 (en) * 2019-01-08 2021-05-25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108212A (ko) * 2019-03-08 2020-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KR20200117093A (ko) * 2019-04-02 2020-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473883B (zh) * 2019-08-21 2021-01-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装置
CN111025799B (zh) * 2019-12-02 2021-07-27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6351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10116754A (ko) * 2020-03-13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924652A (zh) * 2020-05-09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220051901A (ko) * 2020-10-19 2022-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14335688U (zh) * 2020-11-09 2021-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6263A1 (en) * 2005-01-04 2006-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her plate for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 formed with a cutting pattern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 cut from the same
US20090045727A1 (en) * 2007-08-17 2009-02-19 Won-Kyu Kwa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other substrate of the same
CN104576605A (zh) * 2013-10-17 2015-04-29 辛纳普蒂克斯显像装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驱动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US20160093684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lignment mark and light shielding pattern
CN10655694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5118A (ko) 1999-06-30 2001-01-15 김영환 반도체 소자의 중첩마크 및 얼라인 키 형성방법
KR101140241B1 (ko) * 2005-06-27 2012-04-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얼라인 마크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321298B1 (ko) 2007-06-27 2013-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얼라인 키 및 이의 형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박막트랜지스터기판의 형성방법
KR101332775B1 (ko) 2011-09-30 2013-11-25 에스티에스반도체통신 주식회사 엑스레이 검사를 이용한 웨이퍼 정렬 방법
KR20130066917A (ko) 2011-12-13 2013-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합착키를 구비한 프린지 필드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린지 필드형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132176B1 (ko) * 2014-05-30 2020-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071093B (zh) * 2018-01-23 2020-11-2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6263A1 (en) * 2005-01-04 2006-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her plate for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 formed with a cutting pattern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 cut from the same
US20090045727A1 (en) * 2007-08-17 2009-02-19 Won-Kyu Kwak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other substrate of the same
CN104576605A (zh) * 2013-10-17 2015-04-29 辛纳普蒂克斯显像装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驱动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US20160093684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lignment mark and light shielding pattern
CN10655694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5737B2 (en) 2022-05-17
EP3599502B1 (en) 2022-04-27
EP3599502A1 (en) 2020-01-29
KR20200012067A (ko) 2020-02-05
US10804336B2 (en) 2020-10-13
US20200035762A1 (en) 2020-01-30
KR102538411B1 (ko) 2023-05-31
US20210050392A1 (en) 2021-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9502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68668B2 (en) Input sensing circuit and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11653539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lign mark to facilitate assembly of layers during manufacture
US2019001466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362159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ending region
US1135556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thicknes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device
EP3712753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9295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010048A (zh) 显示设备
CN112639702A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图像显示设备
US2023011556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066825A (zh) 显示装置
US20230118970A1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537247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4670529U (zh) 触摸传感器和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窗口堆叠结构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230403909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2165827A1 (zh) 触控面板结构及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结构的触控显示设备
KR20200084210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