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0969B -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0969B
CN110780969B CN201911063254.7A CN201911063254A CN110780969B CN 110780969 B CN110780969 B CN 110780969B CN 201911063254 A CN201911063254 A CN 201911063254A CN 110780969 B CN110780969 B CN 110780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region
application
display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32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0969A (zh
Inventor
方迟
邢增兴
陆泽春
王迪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yin 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uyin 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uyin 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32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0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0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969A/zh
Priority to US17/762,001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485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1823 priority patent/WO202108296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0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Description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户界面操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通常仅显示用户当前操作的窗口。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的操作可能涉及多个窗口。例如,当用户希望参考另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来操作当前窗口时,需要最小化当前窗口,打开另一窗口,参考另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最小化另一窗口,打开当前窗口,才能对当前窗口进行操作。
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设想到或采用的方法。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不应假定此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仅因其包括在此部分中就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部分中提及的问题不应认为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已被公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第八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切换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切换输入,激活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第八窗口区。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包括:输入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分区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程序的存储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本公开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附图示例性地示出了实施例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的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讲解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实施例仅出于例示的目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删除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与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进行切换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待复制内容从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复制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待复制内容从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复制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示出能够应用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本公开中,结合附图描述的各个阶段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十三”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另外,在本公开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再有,需要注意,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在本公开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
在本公开中,“程序”不限于应用程序,还包括系统桌面、任务管理器等。
在本公开中,“窗口”是代码或程序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的媒介。特别地,“系统桌面”通过“系统桌面窗口”显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任务管理器”通过“任务管理器窗口”显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并且“应用程序”通过“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与窗口进行交互”是指与窗口中显示的内容进行交互,而非与窗口本身进行交互。特别地,“与系统桌面窗口进行交互”是指与系统桌面窗口中显示的内容进行交互,“与任务管理器窗口进行交互”是指与任务管理器窗口中显示的内容进行交互,并且“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是指与应用程序窗口中显示的内容进行交互。
在本公开中,“显示区”是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特别地,“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文件显示区”和“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均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中,“窗口区”是“显示区”的一部分,也是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特别地,“空闲窗口区”是指其中没有正在显示任何程序窗口的窗口区。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通常仅显示用户当前操作的窗口。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的操作可能涉及多个窗口。当用户希望参考另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来操作当前窗口时,用户需要进行以下操作:最小化当前窗口,打开另一窗口,参考另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最小化另一窗口,再打开当前窗口,才能继续对当前窗口进行操作。在这些情况下,用于切换窗口的操作步骤多且繁琐。此外,窗口的切换需要一定时间。当需要参考的内容较多时,用户可能遗忘参考的内容的一部分。此时,用户可能还需要重新进行一次或多次上述操作步骤,这进一步增加了操作的步骤,并且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以至少将所述用户界面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在第一显示区中可以显示一个窗口,并且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可以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这样,用户可以参考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来操作当前窗口,而无需进行窗口的切换,同时也无需担心参考的内容被遗忘,用户体验好。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允许用户同时进行多项工作。例如,用户可以一边通过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与好友聊天,一边通过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视频播放应用程序窗口观看视频。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可以包括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步骤S101);以及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步骤S102)。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所述分区显示输入是用于触发分区显示的输入。
在步骤S101中,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可以是通过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输入实现的。所述分区显示输入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显示的分区显示按钮的点击输入、通过在用户界面上滑动的滑动输入、通过按压用户界面的按压输入、在上述各种类型的输入一定时间之后的抬起输入。当然,根据本公开的分区显示输入不限于此。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可以是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任何位置的任何形式的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可以是通过针对电子设备的物理按键或虚拟按键实现的。例如,响应于用户按压或滑动电子设备的分区显示按键,电子设备执行分区显示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可以是语音输入。语音输入例如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设备接收。例如,响应于用户通过“开始分区”的语音,电子设备执行分区显示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102中,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分区结果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示区。这些显示区彼此之间可以重叠或不重叠。根据一些示例,分区结果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如上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
下文将结合图2A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参照如图2A所示的示例,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200A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210A和第二显示区220A。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意味着:第一功能集中的全部功能都能够被第一显示区执行,但不要求第一功能集中的全部功能都正在被第一显示区执行。例如,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程序窗口,但是在某一时刻,第一显示区可以正在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程序窗口的一种情况)。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意味着:第二功能集中的全部功能都能够被第二显示区执行,但不要求第二功能集中的全部功能都正在被第二显示区执行。例如,第二显示区能够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但是在某一时刻,第二显示区可以不显示任何窗口(空闲)。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指出的“程序窗口”可以包括所有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的程序窗口,所述程序窗口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桌面窗口、任务管理器窗口、应用程序窗口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功能可以包括:显示系统桌面窗口、允许用户与系统桌面窗口进行交互、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允许用户与任务管理器窗口进行交互、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以及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功能集是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子集。
根据一些实施例,对于第一显示区而言,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系统桌面窗口、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系统桌面窗口进行交互、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任务管理器窗口进行交互、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以及允许用户与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
根据一些实施例,对于第二显示区而言,由于第二功能集是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子集,因此所述第二显示区可以不能够执行上述第一功能集中的全部功能,但根据上文描述,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能够显示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个示例,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显示系统桌面窗口、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以及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但不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系统桌面窗口进行交互,不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任务管理器窗口进行交互,也不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根据另一示例,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但不允许用户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并且不能够显示系统桌面窗口和任务管理器窗口,因此也不允许用户与系统桌面窗口和任务管理器窗口进行交互。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分区显示输入,用户就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能够通过所具有的功能不同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窗口。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既能够允许用户直接参考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来操作在第一显示区中的应用程序窗口,还能够允许用户利用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的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窗口同时并行进行两项以上的工作。此外,由于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的功能(第二功能集)可以少于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的功能(第一功能集),因此对于通常用作参考的第二显示区,其可以占用更少的系统资源。
虽然以上描述了第一功能集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功能集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能够执行的其他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功能集包括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能够执行的全部功能。换言之,对于第一显示区而言,如果一个程序窗口A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则该程序窗口A也能够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并且该程序窗口A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时具有该程序窗口A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时具有的全部功能。
由于第二功能集是第一功能集的子集,因此对于第二显示区而言,具有以下情形:
情形一:一个程序窗口A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但该程序窗口A不能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
情形二:另一程序窗口B能够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并且该程序窗口B也能够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但是该程序窗口B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时具有的功能仅为该程序窗口B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时具有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是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因此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能够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充满整个第一显示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能够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也可以不充满整个第一显示区。根据一些实施例,能够在第二显示区的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充满整个窗口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能够在第二显示区的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也可以不充满整个窗口区。
参照如图2A所示的示例,第二显示区220A包括四个窗口区221A、222A、223A、224A,其中窗口区221A显示应用程序2,窗口区222A显示应用程序3,窗口区223A显示应用程序4并且窗口区224A显示应用程序5。以上仅结合示例描述了图2A所示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显示区可以包括任意正整数个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可以是触敏用户界面。
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希望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尚未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时,可以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标识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针对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任务管理器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以及系统桌面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是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和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例如可以包括对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点击输入或按压输入以及对第一窗口区的点击输入或按压输入。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和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还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输入方式。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是系统桌面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并且可以在所述系统桌面窗口中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第一应用程序图标和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例如可以包括对第一应用程序图标的点击输入或按压输入以及对第一窗口区的点击输入或按压输入。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针对第一应用程序图标和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还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输入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2A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窗口创建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是任务管理器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任务管理器对应的任务管理器窗口211A,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针对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任务管理器窗口211A中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212A和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一窗口区222A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212A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1);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中显示与所述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1)。
根据一些实施例,任务管理器窗口可以包括多个应用程序选项卡,每个应用程序选项卡与后台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对应。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任务管理窗口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窗口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是通过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和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实现的,其中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第一应用程序窗口是待创建到第一窗口区的应用程序窗口,第一窗口区是创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目标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包括一种类型的输入方式。根据一些示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和第一窗口区来使与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创建到第一窗口区。换言之,在第一窗口区中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另一些示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还可以包括滑动输入、按压输入、抬起输入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还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输入方式的组合。根据一些示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例如,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一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的按压输入,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二部分可以是从任务管理器窗口到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一窗口区的滑动输入,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三部分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窗口区的抬起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标识信息为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选项卡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以及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参照图2A,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A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示,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一部分(例如,按压输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212A的上方显示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213A。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标识信息为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移动;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没有移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不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此时,如果用户希望放弃在窗口区中创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用户可以实施抬起输入。响应于紧接着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一部分(例如,按压输入)之后的抬起输入,不再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
如图2A中的第三阶段所示,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二部分(例如,滑动输入),可以随着滑动输入拖拽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并将所述缩略图移动到用户界面上的任何位置,例如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一窗口区。以缩略图来代替第一应用程序窗口随着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移动而移动,能够尽可能小地减少移动过程中对用户界面的遮挡,使用户界面可以在移动缩略图的过程中显示更多的信息。
如图2A中的第四阶段所示,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三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可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从而完成应用程序窗口在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区的创建。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用户就可以在第二显示区的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
在一些情况下,原先在第一窗口区222A中并没有显示任何应用程序窗口。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图2A所示,原先在第一窗口区222A中可能已经显示不同于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1)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这时,还可以从第一窗口区222A中移除原先已经显示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之前,如果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正在显示与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则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从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移除方式实现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从所述第一窗口区的移除。例如,可以通过滑动输入来实现所述移除。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时的进入速度;将所述进入速度与速度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进入速度大于所述速度阈值,则所述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不再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检测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二部分(例如,滑动输入)在任意时刻的滑动速度,例如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时的进入速度。所述进入速度例如可以是所述缩略图在所述用户界面上接触第一窗口区的边缘时的瞬时速度。当所述进入速度相对较大时,例如所述进入速度大于速度阈值,可以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在第一窗口区中消失,并替换地直接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所述速度阈值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或者由系统默认设置。所述速度阈值例如可以是1cm/s、2cm/s、5cm/s等。当所述进入速度相对较大时,可能表明用户希望在第一窗口区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愿望较为迫切。这时,通过直接移除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并直接显示第一应用窗口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在窗口区的创建,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时的进入速度;将所述进入速度与速度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如果所述进入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速度阈值,则所述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窗口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中的位置确定第一方向;以及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一窗口区,如图2A中的第三阶段所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所述进入速度相对较小时,例如所述进入速度小于速度阈值,可以随着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二部分(例如,滑动输入)的滑动,同时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进入和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的移除。
根据一些实施例,为了使得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的移除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更加自然,同时使得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的移除不会影响用户界面的其他区域的内容显示,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窗口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中的位置确定第一方向。根据一些示例,当所述第一窗口区位于所述用户界面的右侧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方向确定为水平向右;而当所述第一窗口区位于所述用户界面的左侧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方向确定为水平向左。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总是能够朝向用户界面的外侧平移出,与朝向用户界面的内侧移除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相比,朝向用户界面的外侧移除第二应用程序窗口不会对其他区域产生遮挡,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显示。
另外,使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和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均沿着同一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可以展示出在第一窗口区中新创建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将原先显示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挤出的动画效果。例如,如图2A中的第三阶段所示,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位于用户界面200A的右侧,并且所述进入方向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1)从第一窗口区222A的左边沿着水平向右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同时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从第一窗口区222A的右边沿着水平向右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一窗口区222A。
此外,当所述进入速度相对较小时,可能表明用户希望在第一窗口区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愿望不那么迫切。根据一些示例,在实施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的第二部分期间,如果用户不再希望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创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其可以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退出第一窗口区。以这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考虑时间,避免了误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如果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被所述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如果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没有被所述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关闭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通常情况下,移除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意味着关闭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然而,用户可能不希望随着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的移除关闭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因此,用户可以预先通过任务管理器锁定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被任务管理器锁定之后,即使由于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导致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被移除,其依然可以后台运行。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移除第二应用程序窗口不意味着关闭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而是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自动进入任务管理器,换言之,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之前,如果所述第一窗口区正在显示与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并且如果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二窗口区中没有正在显示应用程序窗口,则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移动到所述第二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第二显示区中仍存在没有正在显示任何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二窗口区,则只要用户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移动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就可以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该没有正在显示任何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二窗口区中。换言之,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二显示区中存在没有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二窗口区(即空闲窗口区),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窗口区(即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以这样的方式,当第二显示区中存在空闲窗口区时,用户无需将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精确地拖动到所述第一窗口区,而只需要将所述缩略图拖动到第二显示区的任意位置即可。这简化了在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详细描述了针对第一显示区显示的任务管理器窗口和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另一些情况下,特别地,在第二显示区中存在空闲窗口区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针对第二显示区的空闲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来在第二显示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针对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创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如上文已经定义,空闲窗口区是指其中没有正在显示任何程序窗口的窗口区。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意味着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对象是空闲窗口区。换言之,在接收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在第二显示区中存在没有显示任何程序窗口的一个或多个空闲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是针对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的点击输入、按压输入等。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接收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第二显示区中存在一个空闲窗口区。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判断一个窗口区是否为空闲窗口区。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检测该窗口区对应的显示区域是否正在显示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或者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与被占用窗口区相邻的一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或者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触发位置距离最近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在接收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第二显示区中存在多个空闲窗口区。根据一些示例,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所针对的那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当然,根据另一些示例,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多个空闲窗口区中的预定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而不必须在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所针对的那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预设策略来确定在哪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示例,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可以检测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位置,并且确定距离该位置最近的空闲窗口区作为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的空闲窗口区。根据一些示例,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可以检测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位于特定窗口区中,并且确定与所述特定窗口区相邻的空闲窗口区作为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的空闲窗口区。根据一些示例,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可以检测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已经被占用的窗口区的位置,基于已经被占用的窗口区的显示位置,从空闲的窗口区中选择目标窗口区域,比如将与被占用的窗口区相邻的空闲窗口区作为目标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状态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已经被占用的窗口区的位置或空闲窗口区的位置,从空闲窗口区中确定目标窗口区;以及在目标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后,通过基于已经被占用的窗口区的位置或空闲窗口区的位置,根据预设策略从空闲窗口区中确定目标窗口区,在目标窗口区中对在收到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在第一显示区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予以显示,即在所述目标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扩大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有效输入区域,在有效利用空闲窗口的同时,减少了对精准操作的需求,提高了操作范围容忍度。并且,由于目标窗口区的确定是基于预设策略确定的,因此,在已知哪些窗口被占用的前提下,目标窗口区的位置可预测,更便于快速定位该目标窗口区域,从而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在第二显示区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空闲窗口区的情况下,用户仅通过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空闲窗口区中的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就可以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原先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而无需针对第一显示区中的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或者任务管理器窗口或者应用程序窗口。
以下将结合图2B详细描述在存在空闲窗口区的第二显示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过程。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创建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参照图2B的第一阶段所示,用户界面200B包括第一显示区210B和第二显示区220B。第一显示区210B正在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例如如图2B所示,时钟类应用程序窗口)。第二显示区220B包括四个窗口区221B、222B、223B、224B,这四个窗口区全部为空闲窗口区。
如图2B中的第一阶段所示,用户针对四个空闲窗口区中的一个空闲窗口区222B施加第二窗口创建输入(例如,点击输入)。如图2B中的第二阶段所示,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在另一空闲窗口区221B中显示原先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例如,时钟类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时,默认设置为在最上方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这样,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显示的位置是默认的(可预测的),而无需再去寻找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默认设置为在位于所有空闲窗口区一端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如上文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默认设置为在最上方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例如,如图2B中的第二阶段所示,由于四个窗口区全部为空闲窗口区,则无论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是针对窗口区221B、222B、223B、224B中的哪一个窗口区,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都在窗口区221B(最上方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默认设置为最下方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根据另一些实施例,例如,在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区是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情况下,可以默认设置为在最左方或最右方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正在显示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区布置得更加紧凑,便于用户操作和观看。此外,这使得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的位置是可预测的,无需再去寻找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211B。
由于原先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已经被显示在第二显示区中,因此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211B,从而方便用户后续通过对系统桌面窗口(例如,系统桌面窗口中的应用程序图标)的进一步操作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其他应用程序窗口。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继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根据另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根据又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在所述第十一应用窗口之前显示的另一应用程序窗口。
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不希望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时,可以删除该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三窗口区正在显示与第三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删除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窗口删除输入,从所述第三窗口区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这样,通过窗口删除输入,用户就可以删除窗口区中正在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
例如,所述窗口删除输入可以包括针对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删除按钮的点击输入、针对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按压输入、或其组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
以下将结合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窗口删除操作。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删除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如图3的第一阶段所示,用户界面300包括第一显示区310和第二显示区320,其中第二显示区320包括窗口区321、322、323、324。第一显示区中显示应用程序窗口1,并且第二显示区的四个窗口区中分别显示应用程序窗口2、应用程序窗口3、应用程序窗口4和应用程序窗口5。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2A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示,所述从所述第三窗口区322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还可以包括:选中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参照图2A中的第一阶段),以及使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窗口区(参照图2A中的第二阶段)。
除了移动的移除方式之外,根据另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直接消失、缩小消失等方式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使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窗口区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窗口删除输入的移动方向;基于所述移动方向确定第二方向(如图2A中的第二阶段所示,第二方向为水平向右);以及使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窗口区。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窗口删除输入可以包括针对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滑动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所述滑动输入的移动方向来确定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窗口区的第二方向。确定方法如下:以相对于电子设备的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相对于电子设备的垂直向上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并且以所述移动方向的起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使用单位向量表示所述移动方向;将所述单位向量投影到x轴和y轴上;比较所述单位向量分别在x轴正半轴、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和y轴负半轴上的投影长度;以及以投影长度最大的半轴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例如,当用户以向上偏离水平方向15度实施所述窗口删除输入时,使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从所述第三窗口区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三窗口区配置为空闲窗口区。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自动浮动方向;响应于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存在空闲窗口区,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移动并依次填充空闲窗口区,其中,被移动的应用程序窗口相对于所述空闲窗口区的方向与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相反,例如,第1至第3窗口中由上至下排布,第1个窗口是被占用的,第2个窗口是空闲的,可以将第3个窗口向上移动,这里第3窗口相对于第2窗口的方向为向下,而自动浮动方向为向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为电子设备配置自动浮动方向。响应于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存在空闲窗口区,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移动,依次填充空闲窗口区,其中,被移动的窗口相对于所述空闲窗口区的方向与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相反。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窗口紧密布局,且提高窗口重排的效率。例如,参照图3中的第三阶段,所述自动浮动方向被配置为垂直向上,换言之,如果任一个窗口区在从第三窗口区322中移动并移动出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之后,所述第三窗口区变为空闲窗口区,在其下方显示的其他两个窗口区323、324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4、应用程序窗口5)可以沿着自动浮动方向(垂直向上)向上移动。其中,自动浮动方向可以预先配置;或者基于电子设备的姿态确定,例如当检测到终端设备上部向下倾斜时,确定自动浮动方向为向上,反之自动浮动方向为向下;或者基于预设手势命令确定。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图3的第二阶段中,窗口区322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3被移除,窗口区322变为空闲窗口区。在图3的第三阶段中,由于自动浮动方向为垂直向上,因此原本在窗口区322下方的窗口区323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4可以向上移动并显示在空闲窗口区322中。此时,由于窗口区323中不再显示应用程序窗口4,窗口区323变为空闲窗口区,因此原本在窗口区323下方的窗口区324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5可以向上移动并显示在空闲窗口区323中。然后,窗口区324变为空闲窗口区,自动浮动过程结束。在自动浮动过程结束之后,从上向下的窗口区321、322、323分别显示应用程序窗口2、应用程序窗口4和应用程序窗口5,使得显示有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区十分紧凑,且提高窗口重排的效率。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自动浮动方向也可以为垂直向下。
以上仅以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区呈垂直排列为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如果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呈水平排列,则自动浮动方向还可以是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应用程序窗口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显示更加紧凑,且提高窗口重排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从所述第三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如果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后台运行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如果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没有被所述电子设备的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关闭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通常情况下,移除第三应用程序窗口意味着关闭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然而,用户可能不希望随着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移除关闭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因此,用户可以预先通过任务管理器锁定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使得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被锁定。在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被锁定之后,即使由于窗口删除输入导致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被移除,其依然可以后台运行。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移除第三应用程序窗口不意味着关闭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而是使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自动进入任务管理器,换言之,后台运行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
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希望操作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时,可以切换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与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
在一些情况下,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切换可以包括位置上的切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第四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四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切换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四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四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是针对待切换的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和作为所述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第四窗口区的输入。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例如,分别对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和第四窗口区的双次点击输入等。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可以包括滑动输入,例如,从第四应用程序窗口滑动到第四窗口区的滑动输入、从第四窗口区滑动到第四应用程序窗口的滑动输入等。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还可以包括按压输入,例如,同时按压第四窗口区和第四应用程序窗口的按压输入。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还可以包括点击输入、滑动输入、按压输入等各种方式的组合,例如按压第四应用程序窗口的按压输入与从第四应用程序窗口滑动到第四窗口区的滑动输入的组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第五应用程序窗口,其中,所述第五应用程序窗口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之前在所述第四窗口区中显示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作为所述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第四窗口区不是空闲窗口区的情况下,可以使原先在第四窗口区中显示的第五应用程序窗口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这样,可以实现原先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和原先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第五应用程序窗口的位置互换。仅通过针对待切换的应用程序窗口和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就能够实现两个应用程序窗口在位置上的互换,大大减少了操作的数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五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六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五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切换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六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例如,针对第二窗口切换按钮的点击输入、对第五窗口区的点击输入等。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可以包括按压输入,例如,针对第五窗口区的按压输入等。这样,通过仅针对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第二窗口切换输入,能够实现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切换,大大简化了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五窗口区中显示第七应用程序窗口,其中,所述第七应用程序窗口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之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根据一些实施例,在作为所述第六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第五窗口区不是空闲窗口区的情况下,可以使原先在第五窗口区中显示的第七应用程序窗口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这样,可以实现原先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六应用程序窗口和原先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第七应用程序窗口的位置互换。仅通过针对应用程序窗口待切换到的位置的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就能够实现两个应用程序窗口在位置上的改变,进一步方便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切换还可以包括功能上的切换。
以下将结合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窗口切换操作。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与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进行切换的示意图。
如图4中的第一阶段所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包括第一显示区410和第二显示区420,其中第二显示区420包括窗口区421、422、423、424。第一显示区410中显示应用程序窗口1,第二显示区420的四个窗口区中分别显示应用程序窗口2、应用程序窗口3、应用程序窗口4和应用程序窗口5。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六窗口区422正在显示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输入;以及响应于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输入,激活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将所述第六窗口区422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410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的更新的窗口区422’。
其中,所述激活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方式:
方式一,当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已处于激活态时,保持所述第八窗口的激活态。
方式二,当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未处于激活态时,使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处于激活态。
方式三,激活态可以包括多种子状态,例如第一激活态、第二激活态,程序在不同的子状态下,该程序的窗口所具有的功能可以不同,例如当程序处于第一激活态时,该程序的窗口可以接收用户操作并作出反馈,当程序处于第二激活态时,该程序的窗口能够显示更新的消息,或者能够响应的用户操作集合小于该程序处于第一激活态时能够响应的用户操作集合。当激活态包括多种子状态时,所述激活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是将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由一种子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子状态,例如由第二激活态转变为第一激活态。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窗口的激活状态和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位置,确定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例如处于第一激活状态的应用程序窗口所在的区域,可以确定为第一显示区,处于第二激活状态的应用程序窗口所在的区域,可以确定为第二显示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滑动输入、按压输入、抬起输入或其组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所述第六窗口区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例如,在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可以在第六窗口区中显示第八应用程序窗口,但是用户不能与该第八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通过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第六窗口区不再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来代替原先的第一显示区。与此同时,原先的第一显示区被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以代替第六窗口区。例如,在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用户可以与第八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以这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实现应用程序窗口在功能上的切换,操作步骤少,用户体验好。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与窗口切换相关联的切换动画同时实现应用程序窗口在位置上和在功能上的切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410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一比例,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六窗口区422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二比例,所述更新的窗口区422’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所述将所述第六窗口区422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可以包括: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直到所述第六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以及配置所述第六窗口区作为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所述将所述第一显示区410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窗口区422’可以包括: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配置所述第一显示区作为所述更新的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第六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六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在视觉上可以保持一致,改善了用户对于窗口切换的视觉体验。同样地,第六窗口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窗口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可以保持第二显示区的总面积不变,以保持用户界面的整体布局不变,提升了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相同,并且第六窗口区和更新的第六窗口区的显示面积相同,无需定义更多的区域的尺寸,降低了用户界面的布局复杂度。而且,切换窗口之后的总显示面积与切换之前的总显示面积相同,在切换前后没有浪费显示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中显示的第八应用程序窗口。根据另一些实施例,在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的过程中,可以不同时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中显示的第八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述第一显示区410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421、422、423、424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六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421、423、424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左侧和右侧。当然,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上侧和下侧。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第六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六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使得第六窗口区被放大的放大动画保持连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六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六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因此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始终位于第六窗口区或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放大的第六窗口区)中,用户在第六窗口区被放大之后可以在不需要进一步移动的情况下直接与第八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减少了移动路径,操作方便。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所述第六窗口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一相对位置,确定所述更新的第六窗口区在更新的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一致,从而使得信息更容易被用户定位,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例如,继续上述图4的例子,在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六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421、423、424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并且更新后的第六窗口区位于窗口区421和窗口区423之间。
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希望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内容能够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在一些情况下,当用户希望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内容能够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待剪切内容剪切并粘贴到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复制操作包括剪切操作,待复制内容包括待剪切内容,并且复制输入包括剪切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第九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七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十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下,接收针对第九应用程序窗口中包括的待复制内容和所述第七窗口区的第一复制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复制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滑动输入、按压输入、抬起输入或其组合。
以下将结合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制操作。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待复制内容从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复制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应用程序窗口的示意图。
如图5中的第一阶段所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500包括第一显示区510和第二显示区520,其中第二显示区520包括窗口区521、522、523、524。第一显示区510中显示应用程序窗口1,第二显示区520的四个窗口区中分别显示应用程序窗口2、应用程序窗口3、应用程序窗口4和应用程序窗口5。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复制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4)中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选中所述待复制内容599,使所述待复制内容599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七窗口区523,使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在所述第七窗口区523处停留,将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复制在所述第七窗口区523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4)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例如,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一部分可以包括针对待复制内容的按压输入,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针对待复制内容的滑动输入,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第七窗口区的停留输入,并且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可以包括针对待复制内容的抬起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一部分(例如,按压输入),选中所述待复制内容,表明用户希望针对所述待复制内容进行进一步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例如,滑动输入),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七窗口区。例如,使所述待复制内容跟随用户在用户界面上的滑动输入而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例如,停留输入),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表明用户希望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的目标位置是在所述第七窗口区中显示的第十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在所述第七窗口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完成复制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中的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使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可以包括:将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在所述第七窗口区523处的停留时间与第一阈值时间进行比较;以及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间,则激活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
贯穿本公开,“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指的是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应用程序窗口是非激活的”指的是不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
根据一些实施例,激活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包括将焦点标签从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转移到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当然本公开不限于通过转移焦点标签来激活应用程序窗口,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合适的技术实现应用程序窗口的激活。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间,则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七窗口区523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510’且在所述第一显示区510中显示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4),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510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523’且在所述更新的窗口区523’中显示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1)。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比较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例如,停留输入)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的停留时间和第一阈值时间。应当注意,在此所述的停留输入并不要求必须停留在固定位置不动,所述停留输入也可以在不超出第七窗口区的范围内进行小幅移动。同样地,在此所述的停留时间并不必须特指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在用户界面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所述停留时间还可以指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七窗口区中的持续时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阈值时间可以是0.5秒、1秒、1.5秒、2秒、3秒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所述第七窗口区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例如,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可以在第七窗口区中显示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但是用户不能与该第十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通过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第七窗口区不再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来代替原先的第一显示区。与此同时,原先的第一显示区被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以代替第七窗口区。例如,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用户可以与第十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显示在第一显示区之后,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将待复制内容复制到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用户将当前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另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在所述另一应用程序窗口中使用所述待复制内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用户不仅可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所述另一应用程序窗口,而且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另一应用程序窗口,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后续操作。
以这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针对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实现待复制内容的复制并同时实现作为复制目标的应用程序窗口的显示,以供用户进一步操作,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510和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510’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500的比例可以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520中的所述第七窗口区523和所述更新的窗口区523’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500的比例可以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所述将所述第七窗口区523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510’可以包括:放大所述第七窗口区,直到所述第七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配置所述第七窗口区作为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使其具有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相关联的功能中的全部功能;所述将所述第一显示区510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窗口区523’可以包括: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配置所述第一显示区作为所述更新的窗口区,使其具有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相关联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第七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七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在视觉上可以保持一致,提升了视觉体验。同样地,第七窗口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窗口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可以保持第二显示区的总面积不变,以保持用户界面的整体布局不变,提升了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相同,并且第七窗口区和更新的第七窗口区的显示面积相同,无需定义更多的区域的尺寸,降低了用户界面的布局复杂度。而且,切换窗口之后的总显示面积与切换之前的总显示面积相同,在切换前后没有浪费显示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中的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所述第一显示区510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5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523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50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随着所述第七窗口区523的放大,使所述第二显示区520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七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521、522、524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左侧和右侧。当然,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上侧和下侧。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第七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七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使得第七窗口区被放大的放大动画保持连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七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七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因此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始终位于第七窗口区或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放大的第七窗口区)中,用户在第七窗口区被放大之后可以在不需要进一步移动的情况下直接与第八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减少了移动路径,操作方便。
根据一些实施例,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的位置可以为停留位置,并且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之后,所述停留位置可以位于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由于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区域完全覆盖第七窗口区的区域,因此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例如,停留输入),在放大所述第七窗口区之后,所述待复制内容直接位于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这时,用户可以直接执行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而无需进行额外的滑动输入(例如,针对所述待复制内容的滑动输入),就可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的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减少了第一复制输入的移动路径。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在进行复制操作时的用户体验。
根据一个示例并参照图5,“空心圆圈”表示所述待复制内容599,手势表示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的位置。
参照图5的第一阶段,第一显示区510位于用户界面的左侧。第二显示区包括窗口区521、522、523、524,其位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右侧,其中窗口区523所表示的窗口区是待复制内容将要复制到的窗口区。在图5的第一阶段中,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一部分(针对待复制内容599的按压输入),选中所述待复制内容599。
参照图5的第二阶段,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针对所述待复制内容的滑动操作),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窗口区523中。
参照图5的第三阶段,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停留输入),例如在窗口区523中停留2秒钟,窗口区523被放大。放大后的窗口区510’的显示面积与参照图5的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中示出的第一显示区510的显示面积相同。同时,参照图5的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中示出的第一显示区510被缩小,缩小后的第一显示区523’的显示面积与参照图5的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中示出的窗口区523的显示面积相同。
仍然参照图5的第三阶段中,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停留输入),窗口区521、522、524从用户界面的右侧移动到用户界面的左侧。
这种显示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放大后的窗口区510’完全覆盖放大前的窗口区523,这使得所述待复制内容599在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之后始终处于窗口区523和放大后的窗口区510’中。在执行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抬起输入)之前,无需再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减小了移动路径,使得复制操作更加简便。
其次,放大后的窗口区510’完全覆盖放大前的窗口区523,这使得窗口区523的放大动画可以连续进行,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此外,缩小前的第一显示区510完全覆盖缩小后的第一显示区523’,这使得第一显示区510的缩小动画可以连续进行,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子窗口对应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并且所述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可以包括: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在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在下文中,子窗口指的是应用程序窗口的子窗口。
在下文中,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指的是在应用程序窗口内显示的并且相应针对所述应用程序内部控件能够在所述应用程序窗口内打开子窗口的区域。
以下将结合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将待复制内容从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复制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示意图。
如图6中的第一阶段所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600包括第一显示区610和第二显示区620,其中第二显示区620包括窗口区621、622、623、624。第一显示区610中显示文件夹应用程序窗口,第二显示区620的窗口区621中显示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应用程序内部控件650可以具有按钮的形状。根据另一些实施例,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可以不具有按钮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在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中,联系人列表中的每个联系人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650。响应于针对联系人列表中的一个联系人A的输入,可以在所述应用程序窗口内打开与所述联系人A对应的子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还包括与第一子窗口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可以包括停留输入和滑动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中的滑动输入,可以使所述待复制内容从停留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处。在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处之后,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抬起输入),可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可以将一个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另一应用窗口中的子窗口中,大大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个示例并参照图6,用户希望将在第一显示区610中显示的文件夹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名称为“d3”的pdf文件699复制到在第二显示区620的一个窗口区621中显示的另一应用程序窗口(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例如,飞书)的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小明”。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即,在所述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被放大及被放大之前的操作)与参照图5描述的示例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一致。参照图6的第三阶段,在所述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被放大之后,将所述pdf文件699移动到表示联系人“小明”的应用程序内部控件650处。此时,响应于抬起输入,可以将所述pdf文件699复制到与表示联系人“小明”的应用程序内部控件650对应的与联系人“小明”进行会话的会话子窗口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可以包括: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处停留,显示所述第一子窗口,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户不仅希望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一子窗口,还希望进一步打开所述第一子窗口。例如,用户可能希望在所述第一子窗口中对所述待复制内容进行进一步地编辑。这时,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停留输入、滑动输入和第二停留输入。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第一停留输入与上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停留输入相同。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滑动输入与上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滑动输入相同。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第二停留输入包括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的停留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中的第二停留输入,在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第一子窗口。然后,响应于所述第一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一子窗口中。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复制输入,可以将一个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另一应用窗口中的子窗口中,同时打开该子窗口,以供用户后续操作,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待复制内容可以是任何适于复制的内容。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待复制内容可以包括文字、便签、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结果还可以包括文件显示区630,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文件显示区630中显示至少一个文件。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文件包括文字、便签、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至少一个文件的缩略图。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对所述至少一个文件进行分类。例如,分类为文字、便签、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为每一个分类分配一个类别标识信息(例如,图标、按钮、视图控件等)。例如,可以在在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文字类别图标、便签文字类别图标、文档文字类别图标、图片文字类别图标、音频文字类别图标和视频文字类别图标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针对上述任何一个类别图标的用户输入(例如,点击输入、按压输入等),可以显示对应的类别菜单(例如,视频类别菜单),所述对应的类别菜单中包括属于该类别的文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文件显示区是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件显示区不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并且不与所述第二显示区重叠。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件显示区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重叠或者与所述第二显示区重叠。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文件显示区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边界之间。以这样的方式,所述文件显示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不与第一显示区重叠,防止文件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进行交互时发生误触操作,同时降低用户界面的布局复杂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文件可以是系统默认设置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文件可以是用户设置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文件可以是历史操作文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文件中的第一文件和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或在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二复制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将所述第一文件复制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以供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调用。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按压输入、滑动输入、停留输入、抬起输入、或其组合。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用户可以将历史文件、用户设置的常用文件、系统默认的常用文件等直接复制到第一显示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以供用户后续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通过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用户还可以将历史文件、用户设置的常用文件、系统默认的常用文件等直接复制到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以供用户后续观看或参考,大大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选中所述第二文件,使所述第二文件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使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处停留,以及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例如,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一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第二文件的按压输入,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第二文件的滑动输入,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可以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窗口区的停留输入,并且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第二文件的抬起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一部分(例如,按压输入),选中所述第二文件,表明用户希望针对所述第二文件进行进一步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二部分(例如,滑动输入),使所述第二文件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例如,使所述第二文件跟随用户在用户界面上的滑动输入而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三部分(例如,停留输入),使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处停留,表明用户希望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到的目标位置是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完成复制操作。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用户可以将历史文件、用户设置的常用文件、系统默认的常用文件等直接复制到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以供用户后续观看或参考,大大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使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处停留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处的停留时间与第二阈值时间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间,则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阈值时间可以是0.5秒、1秒、1.5秒、2秒、3秒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例如,在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可以在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但是用户不能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通过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任意一个窗口区不再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来代替原先的第一显示区。与此同时,原先的第一显示区被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以代替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例如,在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用户可以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的第四部分(例如,抬起输入),将第二文件复制到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用户将第二文件复制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使用所述第二文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复制输入,用户不仅可以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到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而且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后续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结果还包括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640,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640中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根据一些实施例,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是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不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所述文件显示区重叠。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重叠或者与所述第二显示区重叠或者与所述文件显示区重叠。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可以与所述文件显示区显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中的同一个区域中,例如用户界面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中间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边界之间。以这样的方式,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不与第一显示区重叠也不与第二显示区,防止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进行交互时发生误触操作,同时降低用户界面的布局复杂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可以是系统默认设置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可以是用户设置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可以是历史操作应用程序图标。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一打开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打开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打开输入可以是针对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图标的点击输入。响应于对所述点击输入,可以在第一显示区中打开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第一打开输入,可以将与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打开到第一显示区中,以供用户后续操作该应用程序窗口,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和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区的第二打开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二打开输入,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打开输入可以是针对第二应用程序图标的单次点击输入和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区的单次点击输入的组合。响应于两个分别针对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和任意一个窗口区的点击输入,可以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打开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第二打开输入,可以将与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打开到第二显示区中,以供用户后续观看或参考,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实时显示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实施例,能够实时显示意味着能够前台运行。换言之,根据一些实施例,被配置为能够实时显示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区也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前台运行应用程序窗口。
以这样的方式,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实时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中的内容,方便用户观看。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是前台运行的,并且在第二显示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也可以是前台运行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是非激活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是激活的。
贯穿本公开,“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指的是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应用程序窗口是非激活的”指的是不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安卓等系统中,可能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窗口同时激活。例如,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同时在前台运行的情况下,系统可能只允许激活其中一个程序窗口,而暂停或冻结其他程序窗口。
下文以焦点标签的转移/不通知的技术为例来描述如何使应用程序窗口变为非激活的/激活的。当然,本公开不限于焦点标签技术来使应用程序窗口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前切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能够使应用程序窗口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前切换的技术均能用于本公开并且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将焦点标签从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转移到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的方式来激活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不通知所述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所述焦点标签已被转移来保持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
在这些情况下,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并将焦点标签发送至所述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如上文已经详细描述过的),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接收焦点转移请求;基于所述焦点转移请求,将所述焦点标签从所述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转移至所述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同时不通知所述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所述焦点标签已被转移。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时,通常会将焦点标签转移至新的应用程序窗口(即,所述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即进行焦点转移。通常,使用焦点标签来确定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还是非激活的。根据一些示例,具有焦点标签的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是激活的,例如与用户进行交互(拖拽、播放)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焦点标签的应用程序窗口虽然已在用户界面上被创建(例如,显示)但不是非激活的,但是可以通过不通知所述应用程序窗口所述焦点标签已被转移来保持所述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前台运行的同时,还可以创建至少一个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根据一些示例,响应于多个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可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窗口。例如,在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前台运行的同时,创建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同时将焦点标签从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转移至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此时,如果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被通知不再具有焦点标签,则暂停或冻结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的前台运行。但是,如果只转移焦点标签而不通知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所述焦点标签已被转移,则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还继续按照具有焦点标签的状态前台运行,即不影响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的前台运行。另一方面,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接收焦点标签,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按照具有焦点标签的状态前台运行。此时,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和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都按照具有焦点标签的状态前台运行。之后,当更多的新的应用程序窗口被创建时,焦点标签按照新的应用程序窗口的创建顺序依次转移,而在先被转移焦点标签的应用程序窗口也未收到焦点标签被转移(即,不具有焦点标签)的通知,依然在前台运行。因此,可以使用户界面上的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第十四应用程序或更多的新的应用程序窗口同时前台运行。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显示在用户界面的第一显示区中,并且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显示在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中的任一窗口区中。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显示在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中的任一窗口区中,并且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可以显示在第一显示区中。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和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可以同时显示在用户界面的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两个窗口区中。
以这样的方式,例如,第十四应用程序窗口为视频播放应用程序窗口,其正在播放电影。第十五应用程序窗口为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在用户界面上创建所述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之后,将焦点标签从所述视频播放应用程序窗口转移至聊天工具应用程序窗口。同时,虽然焦点标签已从所述视频播放应用程序窗口被转移,但所述视频播放应用程序窗口未收到焦点标签已被转移的通知,其依然按照具有焦点标签的状态前台运行,从而仍能继续播放电影,这提高了用户界面的使用效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宽高比可以等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高比。
以这样的方式,任何内容当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时与其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时是等比例缩放的。这样,同样的内容不会因为在整个用户界面上显示和在作为用户界面的一部分的第一显示区上显示而产生视觉上的变形,这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此外,等比例缩放能够保持原先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时不会产生畸变,不需要对用户界面重新布局,降低了布局复杂度,同时不需要更改显示控件的宽高比,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可以是滑动输入,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滑动方向;基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滑动方向确定第三方向;以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中心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缩小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缩小的过程中,其宽高比保持不变;将缩小的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配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沿着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对角线的方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方向可以是沿着用户界面的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中的朝向左上方的方向,可以是沿着用户界面的左上-右下对角线中的朝向右下方的方向,可以是沿着用户界面的右上-左下对角线中的朝向右上方的方向,还可以是沿着用户界面的右上-左下对角线中的朝向左下方的方向。以这样的方式,当以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中心沿所述第三方向(上述四个对角线方向)移动的方式缩小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高比可以在缩小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根据一些实施例,基于分区显示输入(例如,滑动输入)的滑动方向确定第三方向可以包括:确定所述滑动方向分别与上述四个对角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将与所确定的四个夹角中的最小夹角对应的对角线方向确定为所述第三方向。
根据一些实施例,将缩小的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配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是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显示的所有内容都将继续在配置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与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相关联的功能中的全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还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输入距离;以及基于所述输入距离,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缩小比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滑动输入)的输入距离(滑动距离)越大,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缩小比例也越大。
以这样的方式,通过所述分区显示输入不仅可以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还可以在输入的过程中调整期望的缩小比例,以确定在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之后的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显示区可以包括预定数量个窗口区,所述四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的宽度和高度可以彼此相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和可以等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高度可以等于每个窗口区的高度的预定数量倍。
根据一些实施例,预定数量个窗口区可以是一个窗口区、两个窗口区、三个窗口区、四个窗口区、五个窗口区等任意整数个窗口。以第二显示区包括四个窗口区为例并参照图2A至图6,第二显示区中具有显示面积相同的四个窗口区,并且位于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左侧或右侧。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在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之后的用户界面更加美观。此外,这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每个窗口区的宽高比与第一显示区的宽高比相同(即,与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高比相同),保证了同样的内容不会因为在第一显示区上显示和在第二显示区上显示而产生视觉上的变形,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第八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切换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切换输入,激活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第八窗口区。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接收到所述切换输入之前,所述第一显示区显示第十二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切换输入,在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并且在所述更新的第八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二应用程序窗口。
其中,接收针对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区的切换输入,例如接收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切换输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接收到对被切换窗口区(例如第八窗口区)的点击命令、按压命令、或语音命令等预设切换命令;或者,接收到将内容复制到所述被切换应用程序窗口的复制命令;或者,接收到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位置进行交换的命令,例如终端检测到将第一显示区的应用程序窗口拖动到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窗口区中时,终端可以判定检测到了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位置进行交换的命令。
以下将参照图4来描述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如图4中的第一阶段所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包括第一显示区410和第二显示区420,其中第二显示区420包括窗口区421、422、423、424。第一显示区410中显示应用程序窗口1,第二显示区420的四个窗口区中分别显示应用程序窗口2、应用程序窗口3、应用程序窗口4和应用程序窗口5。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中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八窗口区422正在显示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输入;以及响应于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应用程序窗口3)的输入,激活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将所述第八窗口区422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410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的更新的第八窗口区422’。
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切换输入可以包括点击输入、滑动输入、按压输入、抬起输入或其组合。
应当注意的是,在此结合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切换输入包含了如结合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详细描述的针对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的所有功能。例如,点击窗口,复制内容到该窗口,将第一显示区的窗口拖动到第二显示区的窗口处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所述第八窗口区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例如,在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可以在第八窗口区中显示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但是用户不能与该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通过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第八窗口区不再是第二显示区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来代替原先的第一显示区。与此同时,原先的第一显示区被配置为更新的第八窗口区以代替第八窗口区。例如,在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用户可以与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以这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实现应用程序窗口在功能上的切换,操作步骤少,用户体验好。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覆盖所述第八显示区。
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由于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因此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始终位于第八窗口区或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放大的第八窗口区)中,用户在第八窗口区被放大之后可以在不需要进一步移动的情况下直接与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减少了移动路径,操作方便。此外,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使得第八窗口区被放大的放大动画保持连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切换输入,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直到所述第八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并且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410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一比例,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八窗口区422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二比例,所述更新的第八窗口区422’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比例可以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所述将所述第八窗口区422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410’可以包括: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直到所述第八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所述将所述第一显示区410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第八窗口区422’可以包括: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第八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第八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更新的第八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指的是更新的第八窗口区的显示面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之比。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在视觉上可以保持一致,改善了用户对于窗口切换的视觉体验。同样地,第八窗口区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更新的第八窗口区的显示面积。这样,在将所述第八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前和之后,可以保持第二显示区的总面积不变,以保持用户界面的整体布局不变,提升了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区和更新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积相同,并且第八窗口区和更新的第八窗口区的显示面积相同,无需定义更多的区域的尺寸,降低了用户界面的布局复杂度。而且,切换窗口之后的总显示面积与切换之前的总显示面积相同,在切换前后没有浪费显示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中显示的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根据另一些实施例,在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的过程中,可以不同时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中显示的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八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可以不限定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具体位置。例如,第一侧可以是用户界面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左上侧、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或者任何适于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的位置等。同样地,第二侧可以是用户界面的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左上侧、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或者任何适于在用户界面上显示的位置等。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组合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第一侧为左侧,第二侧为下侧,则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八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下侧移动到用户界面的左侧。又例如,第一侧为左下侧,第二侧为右上侧,则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八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右上侧移动到用户界面的左下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八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的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所述第一显示区410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4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421、422、423、424可以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放大所述第八窗口区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区420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八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421、423、424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左侧和右侧。当然,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分别可以指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上侧和下侧。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上,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使得第八窗口区被放大的放大动画保持连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此外,由于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之后的区域完全覆盖第八窗口区在被放大之前的区域,因此针对所述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始终位于第八窗口区或更新的第一显示区(放大的第八窗口区)中,用户在第八窗口区被放大之后可以在不需要进一步移动的情况下直接与第十三应用程序窗口进行交互,减少了移动路径,操作方便。以上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操作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可以包括一种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
如图7所示,所述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700可包括:输入接收单元701,被配置为接收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分区显示单元702,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前述任何方法的其它步骤的单元。
以上,对本公开的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装置进行了简要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示例性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的各单元或各特征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本公开前述示例性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中的相应特征的具体实施方式,因而不再赘述。另外,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另外,本公开的示例性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的各单元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可以包括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程序的存储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任何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可以包括一种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前述任何方法。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例如本公开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6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6;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6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针对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显示一个应用程序窗口。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55)

1.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
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功能集是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子集,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实时显示一个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应用程序窗口包括与至少一个子窗口对应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所述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是指在应用程序窗口内显示的能够在所述应用程序窗口内打开子窗口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第九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七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十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中包括的待复制内容和所述第七窗口区的第一复制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标识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一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以及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使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移动;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没有移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不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之前,如果所述第一窗口区正在显示与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则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时的进入速度;
将所述进入速度与速度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如果所述进入速度大于所述速度阈值,则所述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一窗口区中不再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窗口的缩略图在进入所述第一窗口区时的进入速度;
将所述进入速度与速度阈值进行比较;以及
如果所述进入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速度阈值,则所述从所述第一窗口区中移除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窗口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中的位置确定第一方向;以及使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出所述第一窗口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任务管理器窗口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被所述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
如果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没有被所述任务管理器锁定,则关闭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之前,如果所述第一窗口区正在显示与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窗口并且如果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二窗口区中没有正在显示应用程序窗口,则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将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窗口移动到所述第二窗口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或者任务管理器窗口或者应用程序窗口。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包括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窗口、任务管理器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选项卡以及系统桌面中的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中的至少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三窗口区正在显示与第三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的窗口删除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窗口删除输入,从所述第三窗口区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第三窗口区移除所述第三应用程序窗口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窗口区配置为空闲窗口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 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自动浮动方向;
响应于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存在空闲窗口区,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沿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移动并依次填充空闲窗口区,其中,被移动的应用程序窗口相对于所述空闲窗口区的方向与所述自动浮动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第四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第四应用程序窗口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四窗口区的第一窗口切换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四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四应用程序窗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第五应用程序窗口,其中,所述第五应用程序窗口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窗口切换输入之前在所述第四窗口区中显示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五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六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五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切换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六应用程序窗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在所述第五窗口区中显示第七应用程序窗口,其中,所述第七应用程序窗口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窗口切换输入之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六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状态下,接收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以及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激活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第六窗口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一比例,所述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六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二比例,所述更新的第六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
所述将所述第六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包括: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直到所述第六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
所述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第六窗口区包括: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放大所述第六窗口区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六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八应用程序窗口的输入之前,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原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更新的第六窗口区中显示所述原应用程序窗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包括:
选中所述待复制内容,使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七窗口区,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以便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在所述第七窗口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包括:
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的停留时间与第一阈值时间进行比较;以及
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间,则激活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间,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且在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七窗口区且在所述更新的第七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激活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包括:
将焦点标签从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转移到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七窗口区和所述更新的第七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并且
所述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包括:放大所述第七窗口区,直到所述第七窗口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增大到所述第一比例;
所述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更新的第七窗口区包括:缩小所述第一显示区,直到所述第一显示区占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比例缩小到所述第二比例。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随着所述第七窗口区的放大,使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除了所述第七窗口区之外的其他窗口区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所述第二侧移动到所述第一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七窗口区处停留的位置为停留位置,并且
在将所述第七窗口区配置为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七窗口区之后,所述停留位置位于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与至少一个子窗口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包括:
使所述待复制内容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处停留,显示所述第一子窗口,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区结果还包括文件显示区,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文件显示区中显示至少一个文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文件中的第一文件和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或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的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的第二复制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将所述第一文件复制到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以供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窗口调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到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复制输入,选中所述第二文件,使所述第二文件移动并使其进入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使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处停留,以及将所述第二文件复制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窗口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使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处停留包括:
将所述第二文件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处的停留时间与第二阈值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所述停留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间,则将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配置为更新的第一显示区,并且将所述第一显示区配置为更新的窗口区。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文件显示区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边界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区结果还包括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中显示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一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一打开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打开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的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和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任意一个窗口区的第二打开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打开输入,在所述任意一个窗口区中显示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应用程序图标显示区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边界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功能包括:显示系统桌面窗口、允许用户与对应于所述系统桌面窗口的系统桌面进行交互、显示任务管理器窗口、允许用户与对应于任务管理器窗口的任务管理进行交互、显示应用程序窗口、以及允许用户与对应于应用程序窗口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42.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是激活的。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宽高比等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高比。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区显示输入是滑动输入,并且所述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还包括:
检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滑动方向;
基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滑动方向确定第三方向;
以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中心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缩小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缩小的过程中,其宽高比保持不变;
将缩小的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配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还包括:
检测所述分区显示输入的输入距离;以及
基于所述输入距离,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缩小比例。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预定数量个窗口区,所述预定数量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的宽度和高度彼此相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高度等于每个窗口区的高度的预定数量倍。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的第二窗口创建输入;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任意一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或者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与被占用窗口区相邻的一个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或者在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触发位置距离最近的空闲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在接收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的状态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已经被占用的窗口区的位置或空闲窗口区的位置,从空闲窗口区中确定目标窗口区;以及
在所述目标窗口区中显示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窗口创建输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系统桌面窗口或者任务管理器窗口或者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或者在所述第十一应用程序窗口之前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应用程序窗口。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是触敏用户界面。
52.一种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装置,包括:
输入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分区显示输入;以及
分区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分区显示输入,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分区并显示分区结果,其中,所述分区结果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一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显示区能够执行第二功能集的功能,所述第二功能集是所述第一功能集的子集,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区,所述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每个窗口区被配置为能够实时显示一个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窗口;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应用程序窗口包括与至少一个子窗口对应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所述应用程序内部控件是指在应用程序窗口内显示的能够在所述应用程序窗口内打开子窗口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正在显示第九应用程序窗口并且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个窗口区中的第七窗口区正在显示第十应用程序窗口的情况下,所述分区显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九应用程序窗口中包括的待复制内容和所述第七窗口区的第一复制输入,将所述待复制内容移动到更新后的第一显示区中显示的所述第十应用程序窗口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控件中的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将所述待复制内容复制到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内部控件对应的第一子窗口中。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的单元。
5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程序的存储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5.一种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63254.7A 2019-10-31 2019-10-31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80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3254.7A CN110780969B (zh) 2019-10-31 2019-10-31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7/762,001 US20220334854A1 (en) 2019-10-31 2020-10-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121823 WO2021082961A1 (zh) 2019-10-31 2020-10-19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3254.7A CN110780969B (zh) 2019-10-31 2019-10-31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969A CN110780969A (zh) 2020-02-11
CN110780969B true CN110780969B (zh) 2022-12-30

Family

ID=6938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3254.7A Active CN110780969B (zh) 2019-10-31 2019-10-31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4854A1 (zh)
CN (1) CN110780969B (zh)
WO (1) WO2021082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0969B (zh) * 2019-10-31 2022-12-30 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0631B (zh) * 2020-03-16 2021-06-18 出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非对称式信息流阅读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1596842A (zh) * 2020-04-28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52461A (zh) * 2020-06-18 2020-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56173A (zh) * 2020-10-20 2021-01-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窗口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241229B (zh) * 2020-10-20 2022-10-0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256231A (zh) * 2020-10-20 2021-01-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241230B (zh) * 2020-10-20 2022-04-1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窗口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609A (zh) * 2012-12-28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分区域显示的方法、装置及触屏终端
CN106201171A (zh) * 2016-06-27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62467A (zh) * 2018-07-03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334A (en) * 1993-03-01 1996-03-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window configuration of inactive programs
US5696915A (en) * 1993-03-03 1997-12-09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ing routines for different contexts
DE10110943B4 (de) * 2001-03-07 2006-11-30 Siemens Ag Positionieren von auf einer Benutzeroberfläche angezeigten Bereichen
CA2385224C (en) * 2002-05-07 2012-10-02 Corel Corporation Dockable drop-down dialogs
KR20050107237A (ko) * 2004-05-08 2005-11-11 하현명 인터넷 네트워크에서 차일드 윈도우를 이용한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90150823A1 (en) * 2007-12-10 2009-06-11 Ati Technologies U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Window Management in a Grid Management System
US20140040819A1 (en) * 2011-09-09 2014-02-06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the presentation of windows on a display device
CN102968243A (zh) * 2012-09-29 2013-03-13 顾晶 用于在移动终端显示多个应用窗口的方法、装置与设备
JP6091908B2 (ja) * 2013-01-23 2017-03-08 Kddi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US9916072B2 (en) * 2013-02-20 2018-03-13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and notification window display management in a mobile terminal
CN104092815A (zh) * 2014-05-22 2014-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应用间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4391625B (zh) * 2014-10-28 2017-08-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聊天内容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5094551A (zh) * 2015-07-24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20592A (zh) * 2016-05-09 2016-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055202B (zh) * 2016-05-27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复制粘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84224B (zh) * 2016-09-22 2019-11-0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
CN106603823A (zh) * 2016-11-28 2017-04-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享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681711A (zh) * 2016-11-30 2017-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模式下的内容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44067B (zh) * 2017-01-24 2019-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93516A (zh) * 2017-04-21 2017-09-22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侧边栏中管理内容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45420B (zh) * 2017-04-27 2021-01-05 南通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07329721A (zh) * 2017-06-30 2017-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50830B (zh) * 2017-07-19 2020-08-14 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屏多窗口同时支持多点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12560A (zh) * 2017-08-03 2021-11-30 墨尔本大学 用于感测和或刺激组织的医疗设备
CN107577414A (zh) * 2017-09-07 2018-01-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992336A (zh) * 2018-01-03 2019-07-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33446A (zh) * 2019-03-18 2019-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跨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80969B (zh) * 2019-10-31 2022-12-30 抖音视界有限公司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609A (zh) * 2012-12-28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分区域显示的方法、装置及触屏终端
CN106201171A (zh) * 2016-06-27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62467A (zh) * 2018-07-03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961A1 (zh) 2021-05-06
CN110780969A (zh) 2020-02-11
US20220334854A1 (en)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0969B (zh) 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K180787B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user interface objects corresponding to applications
KR102257262B1 (ko) 적응형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창 관리자
JP6046126B2 (ja) マルチ・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環境
US20150227166A1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display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14429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thereof
US20130205244A1 (en) Gesture-based navigation among content items
EP2521025B1 (en) Component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device
KR20110006547A (ko) 터치 궤적에 따라 메뉴 정보를 표시하는 이동 단말기
JPWO2009069392A1 (ja) 入力装置、サーバ、表示管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DE112007002107T5 (de)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graphische Benutzerschnittstelle zum Anzeigen strukturierter elektronischer Dokumente
KR20130064458A (ko) 복수 개의 영역으로 구분된 화면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50095541A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이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WO2023010903A1 (zh) 终端设备的桌面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218251A1 (zh) 电子文档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641797B (zh) 视频通话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2012126A1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529509B1 (en) Item selection
EP4097578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user interface objects corresponding to applications
US1082431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ating and editing object-inserted images
WO2022179409A1 (zh) 控件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6209868B2 (ja) 情報端末、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2184006A1 (zh) 文档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2058B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816047A (zh) 一种跨设备迁移任务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ouyin Vi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