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2709B -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2709B
CN110772709B CN201911189626.0A CN201911189626A CN110772709B CN 110772709 B CN110772709 B CN 110772709B CN 201911189626 A CN201911189626 A CN 201911189626A CN 110772709 B CN110772709 B CN 110772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xis
projection
projection lines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96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2709A (zh
Inventor
李忠勇
高惠波
张文辉
张雪峰
邓雪松
段菲
马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om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om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om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om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896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2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2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2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2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2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14Intracavitary 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17Treatment of the eye, e.g. for "macular degen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2005/1019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1023Means for creating a row of seeds, e.g. spac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2005/1019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1024See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首先确定三维空间原点并建立三维空间模型,然后将包括放射性粒子的敷贴器投影于二维平面,放射性粒子轴线在二维平面的投影线按数学规律均匀分布,基于投影线分布、放射性粒子尺寸、敷贴器内衬凸面设置的凹槽与内衬凹面之间的厚度等确定放射性粒子轴线中点和端点的空间坐标参数,据此在敷贴器内衬凸面设置用于安置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本发明中,放射性粒子分布均匀,即放射性剂量分布均匀,根据本发明中的方法在敷贴器内衬凸面设置凹槽,形成系列标准化的敷贴器产品,既利于厂家生产,又利于临床医生选用,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实现治疗个体化。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视觉器官,由眼球、视路和附属结构组成。眼球位于眶前部,近似球形,正常眼球的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平均为24mm,垂直径23mm,水平径23.5mm。眼球又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壁分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视网膜、葡萄膜和纤维膜,前葡萄膜包括虹膜和睫状体,后葡萄膜即脉络膜,纤维膜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瓷白色的巩膜组成。眼内恶性肿瘤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及生长特点,不仅会严重影响视力,造成患者生活不便,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甚至会威胁生命。眼内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多见,好发部位为葡萄膜和视网膜。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眼内恶性肿瘤一旦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摘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过去,眼内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眼球摘除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保全器官并尽可能的保留有效视力越来越受重视,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上述目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在巩膜外近肿瘤的地方放置放射源,利用放射源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起到肿瘤治疗的作用,也称为放射性敷贴治疗。放射性敷贴治疗通常是利用一定形状的敷贴器,将I-125、Pd-103、Cs-131等核素制成的放射性粒子固定于敷贴器上,然后将敷贴器缝合于眼部特定位置,进行一定时间的照射治疗,待达到治疗效果后,将携带放射性粒子的敷贴器取出。该治疗方法可以保全器官并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视力,逐渐成为眼内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的典型结构为包括外壳、内衬和放射性粒子的三层结构,内衬凹面底径一般为8-24mm,内衬凹面曲率半径(优选12.0-12.3mm)与眼球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或略大于眼球面的曲率半径,在内衬凸面设置若干凹槽(优选长度4.5-5.0mm、宽度0.80-0.90mm、深度0.8-2.5mm),用于安置放射性粒子(一般为直径0.8±0.03mm、长度4.5±0.2mm的规格),从而形成放射性粒子阵列,内衬凸面曲率半径与外壳凹面曲率半径一致,内衬可以嵌入外壳中,内衬嵌入外壳中时,内衬凸面贴合于外壳凹面,从而将放射性粒子固定于内衬和外壳中间,组成临床使用的放射性敷贴器。典型的三层结构的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的内衬凹面底径一般取整数,即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mm,从而形成一系列规格的放射性敷贴器。现有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大部分都包括放射性粒子,也就是说现有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大部分都是联合放射性粒子进行治疗,因此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该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可以保证不同规格尺寸的敷贴器上的放射性粒子均匀布置,形成标准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该敷贴器包括有外壳、内衬和放射性粒子,所述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为:
确定三维空间原点:
设眼球中心为Q点,取眼球面上某一点为A点,在AQ连线上取某一点定位为三维空间原点O点;
三维空间模型建立:
AQ线所在直线为Z轴,O点指向Q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过O点与Z轴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所述敷贴器边缘两点于X-Y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的中点为B点,BO线所在直线为X轴,B点指向O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X-Y平面上过O点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Y轴,假定+Z轴方向为X-Y平面的正视方向,当正视X-Y平面时,与+X轴顺时针成90°的Y轴方向为Y轴正方向;
放射性粒子轴线投影于X-Y平面为投影线,投影线中点为C点,投影线端点分别为E1点和E2点,X-Y平面上+X轴沿着O点逆时针旋转与CO线的夹角为C点的投影角α,投影线在X-Y平面上按以下方式进行布置:
投影线有n列,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31
其中R为所述内衬的凹面底径(单位为mm)且8≤R≤24;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a,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32
为奇数时,a=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33
为偶数时,a=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二至n列投影线均围绕O点呈正多边环状布置,第二至n列投影线的数量为4+2(n-2)。
进一步,n≤5,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的C点均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二列投影线,则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的C点的投影角α为45°;如果存在第三列投影线,则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X轴上;如果存在第四列投影线,则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五列投影线,则第五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Y轴上。
进一步,所述A点为眼球正下方的眼球面上的一点,所述原点O点为距离A点1mm处的AQ连线上的一点。
进一步,所述敷贴器贴合于眼球面,所述敷贴器平行于X-Y平面且Z轴垂直通过所述敷贴器的中心。
进一步,所述敷贴器边缘两点为所述外壳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带孔侧耳中心。
进一步,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41
为奇数时,第n(2≤n≤3)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n-1)mm,第n(n>3)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2.25+2(n-3)mm,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42
为偶数时,第n(n≥2)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2.25+2.25+2(n-2)mm。
进一步,放射性粒子轴线的中点与所述内衬凹面之间的距离为0.5-3mm。
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放射性粒子分布均匀,也就是放射性剂量分布均匀;
2、放射性粒子按照规律分布,即敷贴器内衬凸面设置的用于安置放射性粒子的凹槽按照规律分布,实现敷贴器产品的标准化,形成系列标准化的敷贴器产品,有利于敷贴器生产厂家生产以及临床医生选用;
3、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规格或尺寸的敷贴器、选择合适种类和活度的放射性粒子,选择在相应的凹槽中安置放射性粒子,从而实现治疗个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的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安装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三维空间原点O点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16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8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10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12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14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18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20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22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内衬底径为24mm的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包括有外壳2、内衬3和放射性粒子1。其中,内衬3凹面曲率半径(优选为12.0mm)与眼球4表面(即眼球面)曲率半径相同,内衬3凹面底径为R(单位为mm)且8≤R≤24,内衬3厚度优选为1-5mm,内衬3凸面设置有若干凹槽31(优选长度为4.8mm、宽度为0.85mm,凹槽31底面与内衬3凹面之间的厚度优选为1mm),凹槽31用于安置放射性粒子1(常用直径为0.8±0.03mm、长度为4.5±0.2mm的规格),从而形成放射性粒子1阵列,放射性粒子1接触凹槽31底面,放射性粒子1轴线的中点与内衬3凹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4mm,内衬3凸面曲率半径与外壳2凹面曲率半径一致,内衬3可以嵌入外壳2中,内衬3嵌入外壳2中时,内衬3凸面贴合于外壳2凹面,从而将放射性粒子1固定于内衬3和外壳2中间,组成临床使用的放射性敷贴器,内衬3凹面底径R即为敷贴器的规格。
结合参照附图2至附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为:
确定三维空间原点:
设眼球4中心为Q点,取眼球4正下方的眼球面上的一点为A点,在AQ连线上取距离A点1mm处的一点定位为三维空间原点O点;
三维空间模型建立:
AQ线所在直线为Z轴,O点指向Q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过O点与Z轴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所述敷贴器贴合于眼球面(即内衬3凹面贴合于眼球面),所述敷贴器平行于X-Y平面且Z轴垂直通过所述敷贴器的中心(参见附图2,所述敷贴器平行于X-Y平面是指所述敷贴器的内衬3凹面的底平面或外壳2的球冠面的底平面与X-Y平面平行,所述敷贴器的中心即内衬3凹面的中心或外壳2的球冠面的中心,Z轴通过内衬3凹面的中心点或外壳2的球冠面的中心点,且内衬3凹面的中心点或外壳2的球冠面的中心点位于-Z轴上,此时,所述敷贴器在X-Y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最大),所述敷贴器的外壳2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带孔侧耳中心于X-Y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的中点为B点,BO线所在直线为X轴,B点指向O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X-Y平面上过O点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Y轴,假定+Z轴方向为X-Y平面的正视方向,当正视X-Y平面时,与+X轴顺时针成90°的Y轴方向为Y轴正方向。参见图2所示,指入纸面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参见图3所示,指出纸面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放射性粒子1轴线投影于X-Y平面为投影线6,投影线6中点为C点,投影线6端点分别为E1点和E2点,X-Y平面上+X轴沿着O点逆时针旋转与CO线的夹角为C点的投影角α,投影线6在X-Y平面上按以下方式进行布置:
投影线6有n列,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1
其中R为内衬3的凹面底径(单位为mm)且8≤R≤24,符号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2
表示向下取整,主要针对有小数而言,整数向下取整仍为整数本身,由8≤R≤24可以推算出1≤n≤5;第一列投影线6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6数量为a,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3
为奇数时,a=2,两条投影线6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4
为偶数时,a=3,中间的投影线6位于X轴上;第二至n列投影线6均围绕O点呈正多边环状布置,第二至n列投影线6的数量为4+2(n-2)。
投影线6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6的C点均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二列投影线6,则第二列投影线6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6的C点的投影角α为45°;如果存在第三列投影线6,则第三列投影线6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6的C点位于+X轴上;如果存在第四列投影线6,则第四列投影线6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6的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6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6的C点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五列投影线6,则第五列投影线6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6的C点位于+Y轴上。
第一列投影线6中相邻投影线6之间的距离为2.25mm,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5
为奇数时,第n(2≤n≤3)列投影线6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n-1)mm,第n(n>3)列投影线6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2.25+2(n-3)mm,当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076
为偶数时,第n(n≥2)列投影线6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2.25+2.25+2(n-2)mm。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的内衬3凹面底径R(单位为mm)即敷贴器的规格,典型的三层结构的敷贴器的内衬3凹面底径R一般取8-24之间的整数,下面对内衬3凹面底径R取整数时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1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6的分布进行详细描述,也就是对内衬3凹面底径(即敷贴器的规格)分别为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mm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1轴线在X-Y平面上的投影线6的分布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4所示,规格8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1列,该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投影线数量为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侧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2.25mm。
规格9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8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5所示,规格10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2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条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1.1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3.375mm。
规格11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10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6所示,规格12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2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侧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2.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4.5mm。
规格13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12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7所示,规格14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3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条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1.1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3.37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5.625mm。
规格15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14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3所示,规格16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3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侧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2.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4.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6.5mm。
规格17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16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8所示,规格18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4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条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1.1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3.37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5.625mm。第四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八边环状布置,第四列投影线数量为8,第四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45°、90°、135°、180°、225°、270°、315°(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7.625mm。
规格19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18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9所示,规格20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4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侧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2.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4.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6.5mm。第四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八边环状布置,第四列投影线数量为8,第四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45°、90°、135°、180°、225°、270°、315°(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8.5mm。
规格21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20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10所示,规格22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5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条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1.1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3.37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5.625mm。第四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八边环状布置,第四列投影线数量为8,第四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45°、90°、135°、180°、225°、270°、315°(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7.625mm。第五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十边环状布置,第五列投影线数量为10,第五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五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18°、54°、90°、126°、162°、198°、234°、270°、306°、342°(第五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五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9.625mm。
规格23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与规格22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的分布相同。
参见附图11所示,规格24mm敷贴器在X-Y平面的投影,投影线有5列,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一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中点C点均位于Y轴上,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即两侧投影线与X轴之间的距离均为2.25mm。第二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四边环状布置,第二列投影线数量为4,第二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45°、135°、225°、315°(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为45°),第二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4.5mm。第三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六边环状布置,第三列投影线数量为6,第三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60°、120°、180°、240°、300°(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第三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6.5mm。第四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八边环状布置,第四列投影线数量为8,第四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0°、45°、90°、135°、180°、225°、270°、315°(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四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8.5mm。第五列投影线围绕原点O点呈正十边环状布置,第五列投影线数量为10,第五列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五列投影线中点C点的投影角α分别为18°、54°、90°、126°、162°、198°、234°、270°、306°、342°(第五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中点C点位于+Y轴上),第五列投影线中点C点与原点O点的距离为10.5mm。
参见附图3至附图11所示,放射性粒子1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6均位于敷贴器内衬3凸面设置的凹槽31在X-Y平面的投影5区域中,放射性粒子1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6和敷贴器内衬3凸面设置的凹槽31在X-Y平面的投影5均位于敷贴器外壳2在X-Y平面的投影7区域中。基于投影线6的分布、放射性粒子1的尺寸、凹槽31底面与内衬3凹面之间的厚度、凹槽31的开槽方式等,通过投影的反向思维,可以确定凹槽31和放射性粒子1(放射性粒子1安置于凹槽31中并接触凹槽31底面)在内衬3凸面的分布,并推算出相关空间坐标参数(如放射性粒子轴线中点与端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参数),据此在敷贴器内衬3凸面设置凹槽31,从而实现敷贴器产品的标准化,形成系列标准化的敷贴器产品。
内衬凹面底径(即敷贴器的规格)为8-24mm时,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轴线中点与端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参数以及放射性粒子轴线在X-Y平面的投影线中点的投影角α列于表1:
表1:规格8-24mm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的相关坐标参数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141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151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161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171
Figure BDA000229323801000018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该敷贴器包括有外壳、内衬和放射性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为:
确定三维空间原点:
设眼球中心为Q点,取眼球面上某一点为A点,在AQ连线上取某一点定位为三维空间原点O点;
三维空间模型建立:
AQ线所在直线为Z轴,O点指向Q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过O点与Z轴垂直的平面为X-Y平面,所述敷贴器边缘两点于X-Y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的中点为B点,BO线所在直线为X轴,B点指向O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X-Y平面上过O点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Y轴,假定+Z轴方向为X-Y平面的正视方向,当正视X-Y平面时,与+X轴顺时针成90°的Y轴方向为Y轴正方向;
放射性粒子轴线投影于X-Y平面为投影线,投影线中点为C点,投影线端点分别为E1点和E2点,X-Y平面上+X轴沿着O点逆时针旋转与CO线的夹角为C点的投影角α,投影线在X-Y平面上按以下方式进行布置:
投影线有n列,n=⌊(R/2-1)/2⌋,其中R为所述内衬的凹面底径且8mm≤R≤24mm;第一列投影线与X轴平行,第一列投影线数量为a,当⌊R/2⌋为奇数时,a=2,两条投影线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当⌊R/2⌋为偶数时,a=3,中间的投影线位于X轴上;第二至n列投影线均围绕O点呈正多边环状布置,第二至n列投影线的数量为4+2(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n≤5,投影线沿X轴和Y轴均对称分布;第一列投影线的C点均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二列投影线,则第二列投影线中有一条位于第一象限且该投影线的C点的投影角α为45°;如果存在第三列投影线,则第三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X轴上;如果存在第四列投影线,则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X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X轴上,并且第四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Y轴上;如果存在第五列投影线,则第五列投影线中有一条垂直于+Y轴且该投影线的C点位于+Y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点为眼球正下方的眼球面上的一点,所述原点O点为距离A点1mm处的AQ连线上的一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贴合于眼球面,所述敷贴器平行于X-Y平面且Z轴垂直通过所述敷贴器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器边缘两点为所述外壳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带孔侧耳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列投影线中相邻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2.25mm,当⌊R/2⌋为奇数时,当2≤n≤3时,第n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n-1) mm, 当n>3时,第n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1.125+2.25+2.25+2(n-3) mm,当⌊R/2⌋为偶数时,当n≥2时,第n列投影线的C点与O点的距离为2.25+2.25+2(n-2)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射性粒子轴线的中点与所述内衬凹面之间的距离为0.5-3mm。
CN201911189626.0A 2019-11-28 2019-11-28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Active CN110772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9626.0A CN110772709B (zh) 2019-11-28 2019-11-28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89626.0A CN110772709B (zh) 2019-11-28 2019-11-28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2709A CN110772709A (zh) 2020-02-11
CN110772709B true CN110772709B (zh) 2021-08-31

Family

ID=6939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89626.0A Active CN110772709B (zh) 2019-11-28 2019-11-28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2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8115B (zh) * 2021-05-19 2023-04-1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饲喂型食管球囊粒子套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239287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Tissue Engineering Refraction Inc. Epithelial delaminating device (v) and blades useful in that device
CN203647879U (zh) * 2013-10-30 2014-06-1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用敷贴器
CN205626261U (zh) * 2016-02-23 2016-10-12 蔡善钰 125i放射性巩膜敷贴器的构造
CN206080840U (zh) * 2016-04-08 2017-04-12 天津赛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眼部肿瘤治疗的放射性眼罩
EP3332755A1 (en) * 2016-12-08 2018-06-13 Ion Beam Applications Particle therapy apparatus for eye treat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239287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Tissue Engineering Refraction Inc. Epithelial delaminating device (v) and blades useful in that device
CN203647879U (zh) * 2013-10-30 2014-06-1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用敷贴器
CN205626261U (zh) * 2016-02-23 2016-10-12 蔡善钰 125i放射性巩膜敷贴器的构造
CN206080840U (zh) * 2016-04-08 2017-04-12 天津赛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眼部肿瘤治疗的放射性眼罩
EP3332755A1 (en) * 2016-12-08 2018-06-13 Ion Beam Applications Particle therapy apparatus for eye trea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2709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5599B2 (ja) 眼球後部への低侵襲性眼球外放射線送達方法と装置
ES2371389T3 (es) Aplicador adaptativo de braquiterapia intracavitaria.
ES2259480T3 (es) Productos y metodos de braquiterapia.
CN110772709B (zh) 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中的放射性粒子布置方法
CA2705859A1 (en) Convergent well irradiating plaque for choroidal melanoma
Brualla et 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eye tumors with 106Ru plaques: a study on maximum tumor height and eccentric placement
CN107981973A (zh) 基于3d打印的耳窍给药器及其打印方法
Hill et al. Improved iodine-125 plaque design in the treatment of choroidal malignant melanoma.
CN212282536U (zh) 一种用于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敷贴器
García-Álvarez et al. Episcleral brachytherapy for uveal melanoma: analysis of 136 cases
CN205626261U (zh) 125i放射性巩膜敷贴器的构造
Lewis et al. The role of eye plaque brachytherapy and mr imag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diffuse choroidal hemangioma: an illustrativ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N212282572U (zh) 用于组装治疗眼内恶性肿瘤的放射性敷贴器的组装装置
Karolis et al. A thin I-125 seed eye plaque to treat intraocular tumors using an acrylic insert to precisely position the sources
CN203647879U (zh) 眼用敷贴器
Deufel et al. Mathematical solutions of the TG-43 geometry function for curved line, ring, disk, sphere, dome and annulus sources, and applications for quality assurance
CN205626740U (zh) 125i沟槽型放射性巩膜敷贴器
CN206080840U (zh) 一种用于眼部肿瘤治疗的放射性眼罩
AU2019200476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inimally-invasive extraocular delivery of radiation to the posterior portion of the eye
CN220442804U (zh) 眼科敷贴器
CN205672127U (zh) 定向型放射性巩膜敷贴器
WO2014067546A1 (en) Device for use in episcleral plaque brachytherapy
Mobit et al. Eye Plaque Brachytherapy for Choroidal Malignant Melanoma: A Case Report on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Expand Access, Improve Practice, and Enhance Outcomes
Gagne Dosimetric optimization and accuracy improvement of eye plaque brachytherapy
Williamson et al. Dosi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ytterbium-169 interstitial seed: A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Monte Carlo invest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