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4420A -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4420A
CN110764420A CN201810838650.1A CN201810838650A CN110764420A CN 110764420 A CN110764420 A CN 110764420A CN 201810838650 A CN201810838650 A CN 201810838650A CN 110764420 A CN110764420 A CN 110764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operation instruction
wearable device
determining whether
monito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86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4420B (zh
Inventor
朱泽春
熊宇
乔中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386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4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4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4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本申请通过检测用户是否为限制权限人员;当用户为限制权限人员时,根据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对所述用户进行使用权限控制,实现防止限制权限人员未在监护成员陪同时使用智能设备控制危险性较高的家电、沉迷娱乐功能、不思考直接搜索或询问习题答案等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智能设备控制家电或者智能设备自身实现对应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普及和方便,但有些智能设备儿童使用很不安全,如智能烤箱、智能微波炉等,儿童使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现在家庭智能设备大部分具有娱乐和搜题学习功能,但儿童在无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经常会长时间使用娱乐功能,和不思考、未作答的情况下直接搜索或询问习题答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实现对智能设备对特定人群使用权限的设置和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若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可穿戴设备时,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为所述监护成员,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优选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长时干预家电;
若存在长时干预家电,则获取所述长时干预家电的工作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其中,所述长时干预家电为需要人员持续进行操作和/或持续关注其工作状态的家电设备。
优选地,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用户进行声纹检测或者面部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受限操作指令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家电控制指令、娱乐功能指令、百科问答指令。
优选地,所述体征数据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心率、血压、心电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包括:
识别模块,设置为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通信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检测模块,设置为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限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优选地,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若是,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优选地,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是,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发明通过检测用户是否为限制权限人员;当用户为限制权限人员时,根据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对所述用户进行使用权限控制,实现防止限制权限人员未在监护成员陪同时使用智能设备控制危险性较高的家电、沉迷娱乐功能、不思考直接搜索或询问习题答案等操作,实现了智能设备权限配置,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声纹或者面部检测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对应的操作权限,不需要用户进行设定或者输入或者登陆,大幅简化用户的操作;
2、本发明预设受限操作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时,先确定是否为受限操作指令,当是受限操作指令时,进行监护成员存在情况的判断,当不是受限操作指令时,执行对应的操作内容,经过简单的比对即可跳过监护成员存在情况的判断,提高了智能设备的反应速度;
3、本发明中利用可穿戴设备确定是否有监护成员陪同,再根据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对用户进行使用权限控制,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智能设备,安全方便;
4、本发明使用可穿戴设备检测是否有监护成员陪同,可以发现智能设备摄像头拍摄不到的地区的设备;
5、本发明使用可穿戴设备,在限制权限人员未在监护成员陪同下使用受限操作指令时,可以将通知发送到监护成员的可穿戴设备上;
6、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体征数据,并与其历史数据特征比较,可以判断出该可穿戴设备此时是否佩戴在之前的使用者身上,防止限制权限人员佩戴可穿戴设备,开放受限操作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是否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人的权限控制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操作指令是否为受限操作指令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现可穿戴设备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可穿戴设备所有者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监护成员的可穿戴设备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长时干预家电的权限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S102、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S103、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S104、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发明通过检测用户是否为限制权限人员;当用户为限制权限人员时,根据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对所述用户进行使用权限控制,实现防止限制权限人员未在监护成员陪同时使用智能设备控制危险性较高的家电、沉迷娱乐功能、不思考直接搜索或询问习题答案等操作,实现了智能设备权限配置。
本发明步骤S102中,预设受限操作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时,先确定是否为受限操作指令,当是受限操作指令时,进行监护成员存在情况的判断,当不是受限操作指令时,执行对应的操作内容,经过简单的比对即可跳过监护成员存在情况的判断,提高了智能设备的反应速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所述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S1041、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S1042、若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可穿戴设备时,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S1043、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检测智能设备第一预设范围内可穿戴设备判断限制权限人员是否在监护成员的陪同下使用智能设备,从而确定是否开放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利用可穿戴设备确定是否有监护成员陪同,再根据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对用户进行使用权限控制,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蓝牙和WIFI等)连接至智能设备,安全方便。在确定智能设备附近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可穿戴设备后,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设备码,与智能设备绑定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设备码信息进行比对,检测是否有该设备码,来判断该可穿戴设备是否为家庭成员中家长所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为所述监护成员,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规避限制权限人员使用监护成员的可穿戴设备的情况,根据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的体征数据,通过比较体征数据(心率、血压、心电图)特征,与之前监护成员佩戴时收集到的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特征进行比对,来得知此时设备是否佩戴在之前的监护成员用户身上。如果监测的可穿戴设备的实时体征数据正常,则不对当前用户的使用做权限控制,开放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如果体征数据不正常,便对当前用户的使用权限控制,不开放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可穿戴设备检测是否有监护成员陪同,可以发现智能设备摄像头拍摄不到的地区的设备;使用可穿戴设备,在限制权限人员未在监护成员陪同下使用受限操作指令时,可以将通知发送到监护成员的可穿戴设备上;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体征数据,并与其历史数据特征比较,可以判断出该可穿戴设备此时是否佩戴在之前的使用者身上,防止限制权限人员佩戴可穿戴设备,开放受限操作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长时干预家电;
若存在长时干预家电,则获取所述长时干预家电的工作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其中,所述长时干预家电为需要人员持续进行操作和/或持续关注其工作状态的家电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长时干预家电,为需要人员持续进行操作和/或持续关注其工作状态的家电设备,如烟灶系统,例如家长在做饭,虽然监护成员在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但是由于存在长时干预家电,监护成员注意力无法集中在限制权限人员身上,因此,在限制权限人员使用受限操作时,如儿童使用智能设备的娱乐功能,这种情况不适合开放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S1011、对所述用户进行声纹检测或者面部检测;
S1012、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声纹特征和面部特征可以作为区分年龄段的方式,各年龄段的声纹特征和面部特征可以预存在智能设备中,无需使用时进行录入,在检测时,只需检测用户的声纹特征和/或面部特征,与预存的声纹特征和面部特征进行对比,即可确定身份信息。通过声纹或者面部检测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对应的操作权限,不需要用户进行设定或者输入或者登陆,大幅简化用户的操作。
其中,所述受限操作指令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所述体征数据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心率、血压、心电图。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机器人,包括:
识别模块100,设置为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通信模块200,设置为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检测模块300,设置为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限制模块400,设置为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若是,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是,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机器人为例,说明对儿童使用机器人进行权限控制管理的过程:
S11、机器人在收到用户的需要做控制判断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身份;
S12、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儿童;如果不是,则进行步骤S17,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13;
S13、搜索发现附近预设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S14、判断附近预设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数量是否大于0;如果大于0,则进行步骤S15,如果为0,则进行步骤S18;
S15、判断可穿戴设备是否为家庭成员中家长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16;如果不是,则进行步骤S18;
S16、判断可穿戴设备数据是否正常,当所述数据正常时,进行步骤S17,当所述数据不正常时,进行步骤S18;
S17、不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权限控制管理,结束流程;
S18、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权限控制管理,结束流程。
在机器人设置了当前使用者(儿童)的权限后,儿童使用需成人陪同监管的操作指令时将会受到控制处理。实现防止儿童不在家长陪同指导时,自己使用机器人的厨电控制功能控制危险性高的家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实现针对儿童使用娱乐功能的防沉迷,和防止儿童不思考在没有作答的情况下获得习题答案。上述所有操作都是机器人在后台运行,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方便、安全。
使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项链等)检测是否有家长陪同比人脸检测的好处:可以发现机器人摄像头拍摄不到的地区的设备,因为大多数智能设备(如服务机器人)的摄像头通常正对当前使用者,此时如果儿童为当前使用者,而作为监护成员的家长位于机器人的侧方或后方,有可能导致摄像头拍摄不到,从而无法判断儿童身边是否有家人陪同;另外当儿童未在家长陪同下使用需成人陪同监管的操作指令时,可以将通知发送到家长的可穿戴设备上,让家长判断是否授权允许使用。使用可穿戴设备检测相比使用移动终端检测的好处:可以检测用户的实时身体数据,更正确的判断是否为用户本人。
实施例三
机器人通过当前对使用者声纹和人脸检测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儿童,如果不是,则不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做权限控制管理;如果使用者是儿童,则根据机器人收到指令是否为受限操作指令(需成人陪同监管的操作指令),确定是否要做控制判断处理,需成人陪同监管的操作指令,例如:
1)控制家电(控制危险性高的家电)
2)使用娱乐功能
3)搜索习题答案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以上述三种操作指令为受限指令为例,说明确定操作指令是否为受限操作指令的过程:
S21、机器人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身份;
S22、判断接收的指令类型,如果是家电控制指令,则进行步骤S23;如果是娱乐功能指令,则进行步骤S26,如果是搜索询问指令,则进行S24;否则,进行步骤S25;
S23、判断控制的家电是否为危险性高的家电,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26;如果不是,则进行步骤S25;
S24、判断搜索询问内容标签是否为对应的习题答案;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26,如果不是,则进行步骤S25;
S25、不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权限控制管理,结束流程;
S26、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权限控制管理,结束流程。
其中,危险性高的家电包括智能灶具、智能烤箱、智能洗衣机等,上述家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灶具、烤箱可能会烫伤儿童,而洗衣机有可能卷入儿童手臂等。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说明发现可穿戴设备的过程:
在收到需要做控制判断的指令后,使用蓝牙和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发现附近的可穿戴设备,并通过无线连接连接计算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之前的距离,过滤出预设距离(预先设置,例如1m)内除儿童佩戴外的可穿戴设备:
S31、通过蓝牙或者WIFI发现可穿戴设备;
S32、确定连接的所有可穿戴设备;
S33、检验每个可穿戴设备是否在预设范围内;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S34、排除儿童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确定预设范围内可穿戴设备数量。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说明确定监护成员的过程:
当确定附近预设距离内监护成员的可穿戴设备数量后,如果数量大于0,则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设备码,与机器人绑定的监护成员的设备码信息进行比对,检测是否有该设备码,来判断该可穿戴设备是否为监护成员所有。
如图9所示,再根据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的数据,通过比较数据(心率、血压、心电图)特征,与之前监护成员佩戴时收集到的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特征进行比对,确定此时可穿戴设备是否佩戴在监护成员的身上(规避小孩子拿到家长可穿戴设备的情况)。
如果过滤后的可穿戴设备的实时数据正常,则不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做权限控制管理,不正常便对当前使用者的使用做权限控制管理。
本实施例中,对儿童的权限控制管理可以包括:当儿童长时间使用娱乐功能时,会弹出授权框,必须在家长授权后方可继续使用娱乐功能;不能在未授权下直接通过机器人搜索或询问获得习题答案;不能使用对危险性高的家电控制功能。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说明监护成员操作长时干预家电的权限控制过程:
当家长在使用需要持续监督设备工作状态的关联家电时,无法陪同儿童使用机器人,儿童需要家长手动授权使用受限操作指令或者不开放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在某些情况时,家长虽然在机器人附近的预设范围内,但在使用例如油烟机、锅具、灶具等,这些设备需要用户在家电旁持续进行操作并关注其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家长无法陪同监管儿童使用机器人。此方案通过判断家长与正在运行关联家电(需要持续进行操作家电并关注其工作状态的家电)的距离,判断家长是否正在使用这些家电,从而判断出家长否能陪同儿童使用机器人,再去设置机器人当前使用者儿童使用的权限。
具体地,在机器人附近预设范围内发现有家长的可穿戴设备,并且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正常;此时再判断机器人周围的家电设备类型,确定家长是否在需要持续监督设备工作状态的关联家电旁,进而判断家长此时是否可以监督儿童使用机器人。
通过机器人发现家长的可穿戴设备,获取家长可穿戴设备与机器人相对位置,机器人再去获取家中关联家电的工作状态信息,并拿到工作状态运行的关联家电的位置数据,然后计算家长的可穿戴设备与关联家电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设家电距离(预先设置,例如1m)内,则判断家长正在使用这些家电无法陪同儿童使用机器人,机器人对当前使用者进行权限控制;若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家电距离,则不做权限控制。
虽然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若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可穿戴设备时,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为所述监护成员,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长时干预家电;
若存在长时干预家电,则获取所述长时干预家电的工作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其中,所述长时干预家电为需要人员持续进行操作和/或持续关注其工作状态的家电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用户进行声纹检测或者面部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操作指令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家电控制指令、娱乐功能指令、百科问答指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数据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心率、血压、心电图。
8.一种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设置为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操作权限;
通信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用户的操作指令并确定所述操作指令是否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
检测模块,设置为当所述操作指令为预设的受限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用户的监护成员;
限制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监护成员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可穿戴设备;
若是,则根据预存的绑定关系列表以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ID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
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模块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归属情况确定是否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归属于所述监护成员,则根据所述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当前体征数据判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当前佩戴者是否为所述监护成员;
若是,则为所述用户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否则不开放所述受限操作指令的权限。
CN201810838650.1A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Active CN110764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650.1A CN110764420B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650.1A CN110764420B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4420A true CN110764420A (zh) 2020-02-07
CN110764420B CN110764420B (zh) 2023-09-05

Family

ID=6932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8650.1A Active CN110764420B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44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319A (zh) * 2020-06-30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连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44649A (zh) * 2020-09-24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1391A (zh) * 2013-09-17 2014-01-01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播放的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03986971A (zh) * 2014-06-03 2014-08-13 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童锁功能的网络电视机
CN104717554A (zh) * 2015-03-19 2015-06-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电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4935661A (zh) * 2015-06-18 2015-09-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路由器及终端
CN107548031A (zh) * 2017-08-31 2018-01-0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1391A (zh) * 2013-09-17 2014-01-01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播放的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03986971A (zh) * 2014-06-03 2014-08-13 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童锁功能的网络电视机
CN104717554A (zh) * 2015-03-19 2015-06-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电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4935661A (zh) * 2015-06-18 2015-09-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路由器及终端
CN107548031A (zh) * 2017-08-31 2018-01-0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319A (zh) * 2020-06-30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连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44649A (zh) * 2020-09-24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4649B (zh) * 2020-09-24 2022-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4420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5457B (zh) 一种云服务平台厨房作业环境智能告警方法及系统
CN204667141U (zh) 远程控制家居系统
CN108398886B (zh) 家用电器控制方法、家用电器及物联网关
CN110764420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权限控制方法和服务机器人
CN105099839B (zh) 智能插座及网络连接方法和系统、无线网关及配对方法
CN105741467A (zh) 一种安全监控机器人和机器人安全监控方法
CN107942719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US1035451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alarm trigger bypass
US20140370469A1 (en) Utilizing appliance operating patterns to detect cognitive impairment
CN104615062A (zh) 厨房设备的监控方法、系统、装置、服务器和烹饪装置
CN110209127A (zh) 智能家居安全控制方法
CN107293082A (zh) 智能家居检测燃气使用安全报警的方法及设备
US11393306B2 (en) Intruder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59224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180746A (zh) 基于网关的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关
CN104320479B (zh) 受控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受控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10069018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联网设置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
CN106707978A (zh) 通过通讯录转移智能家居控制权的方法及通讯录
CN111308929B (zh) 控制厨具进入烹饪托管模式的方法及装置、厨房控制系统
CN111052708B (zh) 识别电子设备的异常使用
CN110928193A (zh) 用于管控家用设备的方法、装置及智能机械人
CN203276513U (zh) 一种具有安全监控功能的家庭物联网系统
KR102259156B1 (ko) 네트워크 환경 내 디바이스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945339A (zh) 一种智能厨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200387A (zh) 电子可穿戴活动标识器和环境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