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2313B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2313B
CN110752313B CN201911046893.2A CN201911046893A CN110752313B CN 110752313 B CN110752313 B CN 110752313B CN 201911046893 A CN201911046893 A CN 201911046893A CN 110752313 B CN110752313 B CN 110752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6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2313A (zh
Inventor
周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68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2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2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2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2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2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发光层设于第一电极层一侧,第二电极层设于发光层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第二电极层为反光材料,且第二电极层靠近发光层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强光照射下,具有良好的视觉对比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器是一种全固态、主动发光型显示器,OLED显示器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薄超轻、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工作温度范围广等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新兴应用技术。
目前,OLED技术突飞猛进,高对比度是OLED面板的一大优势,但是,在强光下的画面显示的对比度仍然满足不了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OLED显示面板在对比度上依旧需要进行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强光下保持高视觉对比度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
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以及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反光材料,且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凹凸面呈球冠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驱动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层随形覆盖于所述凸起部上,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凹凸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呈球冠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4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具有多个露出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开孔区;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其中,
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开孔区,各所述开孔区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开孔区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各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反射材料,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所述凹凸面的一侧形成发光层;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驱动层;
在所述驱动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凸起部;
所述第二电极随形覆盖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驱动层的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第二电极层靠近发光层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当强光源照射显示面板时,通过透明的第一电极层射进发光层的光线被反光的第二电极层反射出显示面板时会改变光线的射出方向,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一个区域,实现了对反射光线路径的改变,从而使用户在强光下观察看显示面板时,能够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用户眼中,增加了显示面板的视觉对比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光线反射光路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线反射光路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层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凸起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电极层70、发光层60以及第二电极层50。第一电极层70为透明材质,发光层60设于第一电极层70一侧,第二电极层50设于发光层60远离第一电极层7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50为反光材料,且第二电极层50靠近发光层60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
由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现有的显示面板100为光滑平面,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200由于第二电极层50靠近发光层60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当强光源照射显示面板200时,通过透明的第一电极层70射进发光层60的光线被反光的第二电极层50反射出显示面板200时会改变光线的射出方向,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一个区域,实现了对反射光线路径的改变,从而使用户在强光下观察看显示面板200时,能够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用户眼中,增加了显示面板的视觉对比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图4可以看出,第二电极层50上设有凹凸面的区域的光线反射角θ3=θ1-θ2,显然减小了光线的反射角,改变了对反射光线的路径,使用户在强光下观察看显示面板时,能够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用户眼中。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200为顶发射型时,第一电极层70为透明的阴极层,第二电极层50为反光的阳极层;当该显示面板200为低发射型时,第一电极层70为透明的阳极层,第二电极层50为反光的阴极层。
其中,反光的电极层可以包括金属、导电氧化物或其组合,金属可以是钛(Ti)、铂(Pt)、钌(Ru)、金(Au)、银(Ag)、钼(Mo)、铝(Al)、钨(W)、铜(Cu)、钕(Nd)、铬(Cr)、钽(Ta)或其合金或上述材料的组合,导电氧化物可以是IZO、AZO、ITO、GZO、ZTO或其组合;透明的电极层可包括ITO(锡掺杂三氧化铟)、AZO(铝掺杂氧化锌)等材料。
具体地,显示面板200还包括衬底10、驱动层20和平坦化层30。当该显示面板200为顶发射型时,驱动层20设于衬底10上靠近第二电极层50的一侧,平坦化层30设于驱动层20靠近第二电极层50的表面上,平坦化层30靠近第二电极层50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310;其中,第二电极层50随形覆盖于凸起部310上,以形成第二电极层50的凹凸面。平坦化层30可采用顺丁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一种或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醚矾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形成。
通过平坦化层30上凸起部310的设置,能够使第二电极层50随形形成在平坦化层30上时也具有相似形状的凸起结构凸起部310,以实现在第二电极层50靠近发光层60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凹凸面的目的。由于第二电极层50随形覆盖于凸起部310,可通过调整平坦化层30上的凸起部310的形貌,来实现对第二电极层50的凹凸面形貌进行确定。
其中,第二电极层50靠近发光层60的表面的凹凸面510可为球冠形,如图4所示,采用球冠形反射面为球面,能够使射入显示面板200的光线改变出射方向,进而避免光线集中射入用户眼中,从而提升显示面板200的对比度,提高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性能。
此外,第二电极层50靠近发光层60的表面的凹凸面可为凹陷的球冠形,能够使射入显示面板200的光线改变出射方向,进而避免光线集中射入用户眼中,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视觉对比度。凹凸面还可为凹凸不平的面,例如即具有凸起球冠形,也具有凹陷的球冠形,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改变出射方向,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凹凸面设为其他形状,只要不为光滑的平面,能够起到对光线反射方向进行改变即可,例如凹凸面可为圆锥形,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如图5所示,平坦化层30的凸起部310呈球冠形,从而实现使随形覆盖于凸起部310上的第二电极层50的凹凸面也呈球冠形。如图5所示,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θ4为5°~40°。优选地,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θ4为25°~35°,在保证阴极搭接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夹角的角度,实现对光线的反射路径的改变,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佳的视觉对比度。当然,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可小于5°或大于40°,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显示面板20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40。像素定义层40设于第二电极层50靠近第一电极层70的一侧,且具有多个露出第二电极层50的开孔区410;第二电极层50设于像素定义层40远离第一电极层70的一侧;其中,发光层6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设于各开孔区410,各开孔区4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各凸起部3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内。其中,发光单元可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射层、电子传输层与电子输入层。
通过使各开孔区4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各凸起部3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内,从而保证各开孔区4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各第二电极层50的凹凸面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内,保证射入开孔区410内的光线均能够从凹凸面上反射出,进而实现对射入开孔区410的光线尽可能的改变反射路径,保证显示面板200具有较佳的视觉对比度。
进一步地,各开孔区4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各凸起部310在平坦化层30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使第二电极层50仅在与开孔区410对应的位置设有凹凸面。
此外,当该显示面板为低发射型时,第二电极层50为透明的阳极层,平坦化层30、驱动层20与衬底10均为透明材质,以保证光线能够射出。
下述为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可以用于制造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装置实施例。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300、形成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反射材料,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
步骤S400、在第二电极层具有凹凸面的一侧形成发光层;
步骤S500、在发光层远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由于形成的第二电极层靠近发光层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当强光源照射显示面板时,通过透明的第一电极层射进发光层的光线被反光的第二电极层反射出显示面板时会改变光线的射出方向,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一个区域,实现了对反射光线路径的改变,从而使用户在强光下观察看显示面板时,能够避免强光线集中反射至用户眼中,增加了显示面板的视觉对比度,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在第二电极层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驱动层;
步骤S200、在驱动层靠近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层,平坦化层靠近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凸起部。
下面,将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00中,在第二电极层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驱动层。
具体地,在衬底上形成驱动层,驱动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衬底与驱动层之间可包括缓冲层。
在步骤S200中,在驱动层靠近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层,平坦化层靠近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凸起部。
具体地,在驱动层远离衬底的表面形成平坦化层,可采用半刻蚀的掩模工艺对平坦化层进行形貌化,形成中间凸起边缘凹陷的透镜形状的凸起部;在各凸起部的傍边,可通过刻蚀形成多个露出薄膜晶体管漏极的过孔。其中,平坦化层可采用顺丁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聚酰胺中的任一种或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醚矾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形成,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S300中,形成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反射材料,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
具体地,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旋涂法(spin coating)等工艺在平坦化层远离驱动层的表面上形成随形覆盖的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填充过孔与漏极连接。其中,第二电极层为阳极层,第二电极层为反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导电氧化物或其组合。举例来说,金属可以是Ti、Pt、Ru、Au、Ag、Mo、Al、W、Cu、Nd、Cr、Ta或其合金或上述材料的组合,导电氧化物可以是IZO、AZO、ITO、GZO、ZTO或其组合。
在步骤S400中,在第二电极层具有凹凸面的一侧形成发光层。
具体地,在平坦化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上形成具有多个开孔区的像素定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设于各开孔区,发光单元可包括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射层、电子传输层与电子输入层,发光单元的各层可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形成与开孔区。
在步骤S500中,在发光层远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
具体地,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旋涂法等工艺在发光层远离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为阴极层,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第一电极层材料可为ITO(锡掺杂三氧化铟)、AZO(铝掺杂氧化锌)。
此外,还可在第一电极层远离发光层的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旋涂法、喷墨打印等工艺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有机材料或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其很多的有益效果参照上述对显示面板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广告屏及其他具有显示面板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
发光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
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反光材料,且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凹凸面呈球冠形,所述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40°;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具有多个露出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开孔区;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开孔区;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填充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电极层的一侧为平面,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开孔区上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驱动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驱动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包括多个凸起部;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层随形覆盖于所述凸起部上,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凹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凸起部呈球冠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孔区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位于各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孔区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各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反射材料,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的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凹凸面;至少部分所述凹凸面呈球冠形,所述球冠形的边沿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40°;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所述凹凸面的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露出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开孔区,所述开孔区与所述凹凸面对应设置;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所述凹凸面的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开孔区;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材质,且使所述第一电极层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并填充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为平面,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开孔区上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形成驱动层;
在所述驱动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凸起部;
所述第二电极随形覆盖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驱动层的表面上。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046893.2A 2019-10-30 2019-10-30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752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893.2A CN110752313B (zh) 2019-10-30 2019-10-30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893.2A CN110752313B (zh) 2019-10-30 2019-10-30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2313A CN110752313A (zh) 2020-02-04
CN110752313B true CN110752313B (zh) 2023-01-24

Family

ID=69281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6893.2A Active CN110752313B (zh) 2019-10-30 2019-10-30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2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292A (zh) * 2021-11-15 2022-03-01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141835B (zh) * 2021-11-25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8752B2 (ja) * 2005-04-08 2012-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電子機器
KR102230006B1 (ko) * 2014-03-18 2021-03-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928626A (zh) * 2014-04-17 2014-07-1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Oled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178863B1 (ko) * 2014-06-27 2020-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047889B (zh) * 2019-04-15 2022-02-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2313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3501B (zh) 像素结构、显示装置以及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US1133575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US1077053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930548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6887448B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
US1074163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367517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502143B2 (en) Method of formimg 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reflective cup-shaped pixel defining
EP3301721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430414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780622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49174B (zh) 发光显示装置
US11527590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52313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68139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11565B1 (ko)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021350A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611042A (zh) 一种柔性衬底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22792B1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148536B (zh) 子像素结构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37454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764489B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0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95444B (zh) 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23840A (zh) 驱动背板及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