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3463B -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33463B CN110733463B CN201911043796.8A CN201911043796A CN110733463B CN 110733463 B CN110733463 B CN 110733463B CN 201911043796 A CN201911043796 A CN 201911043796A CN 110733463 B CN110733463 B CN 1107334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ow
- heating
- ice
- section
- front wind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 nickel-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681094 Zingel asp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995 Aluminium silic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ZZYQPZGQPZBDN-UHFFFAOYSA-N Aluminium 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Al]O[Si](=O)O[Al]=O PZZYQPZGQPZB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06 Constant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70 Cupro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6054 Dysmorph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23 aluminium silic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11 aluminium silic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9 mel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hydride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4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using liquid; Windscreen washers
- B60S1/48—Liquid supply therefor
- B60S1/487—Liquid supply therefor the liquid being heated
- B60S1/488—Liquid supply therefor the liquid being heated electrically
Abstract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目前在车辆清理冰雪时,缺少合理且节能的操作设备辅助清理冰雪,此外也难以实现驾驶过程中的有效清雪。本发明中包括加热带、外置喷水装置和折叠架,所述外置喷水装置设置在车身中集水板的底部,所述折叠架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仪表台顶部,所述加热带的一端包裹在外置喷水装置上,所述加热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围板和仪表台设置在折叠架上,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作出贴合前挡风玻璃的张开动作或贴合仪表台的关闭动作。本发明用于汽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2.5亿辆,其中私家车达1.98亿辆,所以在城市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车辆露天停放,处于露天停放的车辆直接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在北方的冬天,由于车身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下,车身表面易积尘,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遇到降雪时,车身会覆盖厚厚的积雪,在驾驶前需要对前挡风玻璃和后视镜的部位及时清理以避免影响驾驶视角,一旦遇到外界温度变化,积雪还会发生融冻交替在车身形成积冰雪层,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温度下进行人工清雪的清理难度非常大,清理方式简单易划伤车身。
很多车主看到积雪时为了清理方便,会习惯地打开雨刮,这样做非常容易损坏雨刮器,即使除雪后雨刮器没有出现明显故障,也容易伤害雨刮器的橡胶条,此外降雪后户外气温非常低,对于露天停放的车辆,早上启动时是千万不能开雨刷刮除冰雪的。当发现车窗上有冰,就打开雨刮器擦拭,那么雨刮器会被冻住在车窗玻璃上。结冰后强硬开启雨刮器,不仅会损坏雨刮器马达,还会撕裂雨刮器表面橡胶,使其失去功效,甚至会因无法摆动而损伤雨刮器电机。
也有的车主用毛刷把前挡风玻璃上的积雪扫去后,发现车窗上还有一层薄冰,就直接用热水溶化掉,结果导致前挡风玻璃因受热不均发生炸裂。即便没有炸裂,夜间温度低,玻璃上融化的积雪会再次冻结,将玻璃与雨刮器接触面冻牢。因此,如果清晨出门发现雨刮器被雪冻住或结霜粘在挡风玻璃上,使用雨刷清扫积雪,操作不当会直接报废雨刷,用热水直接冲洗也会容易使车窗因为温度变化而炸裂。
目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挡风玻璃;依靠空调暖风来提高前挡风玻璃的温度以达到融雪的目的。具体要将空调调整至暖风模式、前风挡除霜模式以及开启最大风量,让空调暖风来融化玻璃上的积雪。这样操作的融雪的手段耗时较长,一般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用刷子或毛巾将雪除掉。如果有结冰现象,残留物可以用冰雪铲或塑料刮片等工具清除。但这样的操作方式耗时较长,相对耗能较大,需要停车清雪等待的时间较长,直至等到雪基本除净,风挡上的冰雪融化后,车主才能正常使用雨刮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包括加热带、外置喷水装置和折叠架,所述外置喷水装置设置在车身中集水板的底部,所述折叠架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仪表台顶部,所述加热带的一端包裹在外置喷水装置上,所述加热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围板和仪表台设置在折叠架上,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作出贴合前挡风玻璃的张开动作和贴合仪表台的关闭动作;
所述外置喷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和若干个喷头,所述水箱通过水泵与若干个喷头相连通,每个喷头穿过集水板朝向前挡风玻璃设置;
所述加热带包括包裹段、中间连接段和多个端头段,包裹段、中间连接段和多个端头段为一体式带体,中间连接段穿设在前围板和仪表台之间,多个端头段并列设置在中间连接段的一端,多个端头段均与折叠架相连接,包裹段设置在中间连接段的另一端,包裹段与外置喷水装置相配合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叠架为隐藏式折叠架,隐藏式折叠架包括多个单架,单架与端头段一一对应设置,单架包括上支座、转轴、两个外支杆和两个内支杆,两个外支杆并列设置,两个外支杆之间设置有转轴,每个外支杆靠近前围板的一端铰接在转轴上,每个外支杆的另一端与仪表台的顶部滑动配合,两个内支杆并列设置在两个外支杆之间,两个内支杆靠近前围板的一端均铰接在转轴上,两个内支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上支座。
作为优选方案:单架还包括支撑框,支撑框为矩形框体,支撑框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段,支撑框的底部设置在上支座上。
作为优选方案:仪表台上加工有安置槽,安置槽与单架一一对应设置,安置槽的槽底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的孔径小于外支杆的长度,安置槽的槽底上加工有滑轨,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外支杆的长度方向同向,滑轨靠近方向盘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包裹段、中间连接段和多个端头段均为矩形片体,端头段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中间连接段宽度的五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喷头上加工有“工字型”喷口。
作为优选方案:包裹段上加工有配合喷头的穿过孔。
作为优选方案:包裹段的上端内壁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粘接挂片,包裹段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弹性挂钩,弹性挂钩与多个粘接挂片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可拆卸连接,包裹段的下端还设置有粘接条,粘接条与多个粘接挂片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粘接挂片的一端面为粘接面且该端面上加工有挂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发明为一种预温系统,通过低温加热和低温水流相结合的方式即可在短时间内融化前挡风玻璃的积雪或积冰,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前挡风玻璃进行预热并将冰雪层进行有效分割,形成多个初融带和多个冰冻带,通过初融带提供能够清理冰冻带的端角,对冰冻带进行清除,避免对积雪冰层全融全化的方式,节省人力和耗能。
二、本发明中外置喷水装置还能够快速清理前挡风玻璃的灰尘,避免雨刷不当使用对自身以及前挡风玻璃的损伤,保证清理过程中前挡风玻璃的清理效果。
三、本发明中加热带所贴合的区域均为被加热区,加热带为异形加热带。通过异形加热带的位置设置能够有效对前挡风玻璃中较厚冰雪层进行加热,并能够快速将冰雪层划分多个冰雪块,从而实现冰雪块整体清理的效果,清理方式快速且安全。
四、本发明对汽车在低温下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操作方便,免去人工暴力清冰雪的操作,减少驾驶员低温清冰雪的时间,降低低温清冰雪的难度,清理方式对车体本身损伤小且安全,避免其他方式对前挡风玻璃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的水泵为内置式水泵;
图2为加热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的水泵为外置式水泵;
图3为加热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喷头设置前围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设置在仪表台内的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靠近前挡风玻璃的第一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靠近前挡风玻璃的第二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加热带在折叠架的带动下靠近前挡风玻璃的第三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折叠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加热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粘接挂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加热带、外置喷水装置和托架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加热带、外置喷水装置、折叠架和仪表台的第一使用状态图,图中相邻端头段等宽设置;
图16为加热带、外置喷水装置、折叠架和仪表台的第二使用状态图,图中相邻端头段非等宽设置。
图中标注如下:
1-加热带;1-1-包裹段;1-2-中间连接段;1-3-端头段;1-4-玻璃纤维绳;1-5-电热丝;1-6-硅橡胶片;1-7-铜丝;2-外置喷水装置;2-1-水箱;2-2-水泵;2-3-喷头;3-折叠架;3-1-单架;3-1-1-上支座;3-1-2-转轴;3-1-3-外支杆;3-1-4-内支杆;3-1-5-支撑框;4-集水板;5-仪表台;6-前围板;7-前挡风玻璃;8-通风孔;9-安置槽;10-滑轨;11-方向盘;12-喷口;13-穿过孔;14-粘接挂片;15-弹性挂钩;16-粘接条;17-挂口;18-托架;18-1底托板;18-2-侧挡板;18-3-侧部支杆;19-输水管;20-第一定位拆卸部;21-支片;22-安装孔;23-后视镜;24-前侧门玻璃;2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加热带1、外置喷水装置2和折叠架3,所述外置喷水装置2设置在车身中集水板4的底部,所述折叠架3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仪表台5顶部,所述加热带1的一端包裹在外置喷水装置2上,所述加热带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围板6和仪表台5设置在折叠架3上,加热带1在折叠架3的带动下作出贴合前挡风玻璃7的张开动作或贴合仪表台5的关闭动作;
所述外置喷水装置2包括水箱2-1、水泵2-2和若干个喷头2-3,所述水箱2-1通过水泵2-2与若干个喷头2-3相连通,每个喷头2-3穿过集水板4朝向前挡风玻璃7设置;水泵2-2连接有电源,为水泵2-2的工作提供动力,每个喷头2-3配合设置有输水管19,输水管19的一端与水泵2-2的出水口相连通,输水管19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喷头2-3相连接,水箱2-1、水泵2-2和喷头2-3之间相互配合的喷水原理与现有水箱、水泵和喷头之间相互配合的喷水原理相同。水箱2-1上设置有加水孔,用于加水。
所述加热带1包括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为一体式带体,中间连接段1-2穿设在前围板6和仪表台5之间,多个端头段1-3并列设置在中间连接段1-2的一端,多个端头段1-3均与折叠架3相连接,包裹段1-1设置在中间连接段1-2的另一端,包裹段1-1与外置喷水装置2相配合设置。加热带1配合设置有电源,为加热带1提供动力。加热带1为柔性加热带,实现为外置喷水装置2、车身中前围板6顶部对应的区域以及前挡风玻璃7的根部对应的区域进行加热,实现覆盖在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冰雪层的初融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当水泵2-2为外置式水泵时,水箱2-1和水泵2-2还配合设置有托架18,水箱2-1为长方形箱体,其长度方向的外壁为配合加热带1的被包裹面,其一端面为第一定位拆卸部20,为托架18提供连接位置,水泵2-2靠近水箱2-1的一端与水箱2-1相配合设置,水泵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拆卸部,第二定位拆卸部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拆卸部20的结构相同,为托架18提供连接位置,有效防止汽车行驶过程水箱2-1的位置偏移或脱离托架18,借助托架18将水箱2-1和水泵2-2固定安装在集水板4和前围板6之间,从而实现水箱2-1和水泵2-2的稳定定位。
水泵2-2另一种设置方式为内置式水泵时,水泵2-2为现有防水型泵体,水泵2-2可拆卸安装在水箱2-1的底部,水泵2-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9与喷头2-3连接,水箱2-1为长方形箱体,其长度方向的外壁为配合加热带1的被包裹面,其两端面分别为配合托架18的第三定位拆卸部和第四定位拆卸部,第三定位拆卸部和第四定位拆卸部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拆卸部20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根据现有汽车车身中集水板4设置位置以及其下方空余的位置空间确定水箱2-1的设置尺寸,当集水板4设置位置以及其下方空余的位置空间小于3000cm3时,水箱2-1的最佳尺寸为长度50cm,宽度30cm,高度10cm。配合的水泵2-2的尺寸与其相对应,当水泵2-2为内置式水泵时,优选为底吸潜水泵,水泵2-2的最佳尺寸为长度14.5cm,宽度11.5cm,高度16.5cm,扬程为3m,功率为70W。内置式水泵的尺寸合理,能够有效节省外置喷水装置2占用集水板4下方的空间,还能够确保水箱2-1内容纳的水量能够足够喷洒到前挡风玻璃7处的冰雪层上,实现冰雪层外部的预温初融效果。
进一步的,根据集水板4设置位置以及其下方空余的位置空间的大小还可选取其他型号的水泵2-2,以及水泵2-2的内置或外置的设置方式。水泵2-2的功率的取值范围为18~125W,优选数值为18W、25W、40W、60W、90W或125W,扬程的取值范围为1.6~5m。流量为800~5000L/H。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进一步限定,托架18的结构为底托板18-1、两个侧挡板18-2和两个侧部支杆18-3,底托板18-1的两侧各竖直设置有一个侧挡板18-2,靠近前围板6的一个侧挡板18-2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侧部支杆18-3,两个侧部支杆18-3分别倾斜设置,二者分别与集水板4和前围板6相连接,起到支撑底托板18-1的效果,底托板18-1上竖直设置有配合第一定位拆卸部20的支片21,支片21的顶部与第一定位拆卸部2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底托板18-1、两个侧挡板18-2和两个侧部支杆18-3为一体制成的架体。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拆卸部20为弧形盖体,其扣合在水箱2-1端部的外壁上,位置与支片21对应设置,第一定位拆卸部20的顶端和两侧分别与水箱2-1的外壁密封连接,第一定位拆卸部20的底端和水箱2-1外壁之间形成有配合支片21的插口,第一定位拆卸部20扣合在水箱2-1的外壁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插入缝隙,插入缝隙与插口相连通,插入缝隙与插口为支片21的插入提供位置,从而实现水箱2-1从上至下安装在底托板18-1上,水箱2-1下落过程中插口朝向支片2,使支片2直接插入插口中,实现纵向可拆卸连接的过程,从而实现水箱2-1的稳定连接,确保水箱2-1的位置在静止停车状态或动态驾驶状态下均不会发生偏移,实现水箱2-1横向稳定定位的效果,支片2和插口相配合还能够便于拆卸和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如图4所示,集水板4上加工有配合喷头2-3的安装孔22,安装孔22与喷头2-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喷头2-3设置在其对应的安装孔22内,实现喷头2-3的稳定定位效果。
进一步的,安装孔22的形状与喷头2-3的形状相配合,优选的形状为倒置梯形。
进一步的,安装孔22内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喷头2-3设置在密封橡胶圈内,从而实现安装孔22和喷头2-3之间稳定且柔性连接,密封性稳定,防止喷射处的水流残液倒流进入安装孔22和喷头2-3之间的安装缝隙内而影响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喷头2-3意外脱落的现象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如图10所示,加热带1为硅胶加热带,硅胶加热带包括若干根玻璃纤维绳1-4、若干根电热丝1-5和两个硅橡胶片1-6,若干根玻璃纤维绳1-4布置在两个硅橡胶片1-6之间,每根电热丝1-5缠绕在一根玻璃纤维绳1-4上,玻璃纤维绳1-4起到支撑电热丝1-5,同时对加热的电热丝1-5起到绝缘的效果,两个硅橡胶片1-6的边缘处密封连接,对电热丝1-5通电,电热丝1-5通电发热,从而通过硅橡胶片1-6对水箱2-1进行加热。
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硅橡胶片1-6的形状相同,两个硅橡胶片1-6中一个所述硅胶片1-6的形状为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组成形成的形状,当端头段1-3的个数为三个时,硅胶片1-6包括大矩形片、小矩形片和三个长方形片,大矩形片、小矩形片和三个长方形片一体成型,大矩形片的一侧并列排布有三个长方形片,大矩形片的另一侧一体连接有小矩形片,大矩形片对应中间连接段1-2的一个端面,包裹段1-1对应小矩形片的一个端面,每个长方形片对应端头段1-3的一个端面。
进一步的,水箱2-1为长方形箱体,包裹段1-1实现对水箱2-1长度方向的外侧壁的包裹,从而对水箱2-1实现360度贴合式的加热方式,直接将包裹段1-1的热量传递给水箱2-1四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箱2-1在短时间内实现加热,包裹段1-1温度为20加热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35℃,水箱2-1内水温的取值范围为10~25℃。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五的进一步限定,加热带1的厚度为1.5~2mm,加热带1外壁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为硅橡胶发泡板、硅酸铝保温板或橡塑保温海绵,根据不同车型中前车身集水板4下方对应的空间不同进行具体选取即可。
进一步的,电热丝1-5为镍铬丝、铁铬丝、纯镍丝、康铜丝、卡玛丝、铜镍丝、不锈钢丝、新康铜丝或锰铜丝,优先选择为镍铬丝。
进一步的,电热丝1-5汇总处连接有铜丝1-7,铜丝1-7设置在两个硅橡胶片1-6外,用于为电热丝1-5通电。
进一步的,铜丝1-7的表面镀锡,铜丝1-7上设有绝缘外套,铜丝1-7的末端露出绝缘外套,用于通电。
进一步的,加热带1设置有温控仪,控制加热带1的开启、闭合以及温度调节。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如图1、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折叠架3为隐藏式折叠架,占地空间小,且不影响仪表台5的正常使用性能,此外还能够不影响驾驶员驾驶视角,折叠和展开的操作方便,避免对前挡风玻璃7发生遮挡,隐藏式折叠架包括多个单架3-1,单架3-1与端头段1-3一一对应设置,单架3-1包括上支座3-1-1、转轴3-1-2、两个外支杆3-1-3和两个内支杆3-1-4,两个外支杆3-1-3并列设置,两个外支杆3-1-3之间设置有转轴3-1-2,每个外支杆3-1-3靠近前围板6的一端铰接在转轴3-1-2上,每个外支杆3-1-3的另一端与仪表台5的顶部滑动配合,两个内支杆3-1-4并列设置在两个外支杆3-1-3之间,两个内支杆3-1-4靠近前围板6的一端均铰接在转轴3-1-2上,两个内支杆3-1-4的另一端铰接有上支座3-1-1。
进一步的,端头段1-3为柔性片体,柔性的端头段1-3能够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因空间不足时及时弯曲变形,适用于前挡风玻璃7与仪表台5之间形成的狭小空间,便于顺利实现展开和折叠动作。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七的进一步限定,单架3-1还包括支撑框3-1-5,支撑框3-1-5为矩形框体,支撑框3-1-5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段1-3,支撑框3-1-5的底部设置在上支座3-1-1上。支撑框3-1-5的框体结构便于端头段1-3露出更多的加热面积,有利于端头段1-3散热,还能够为端头段1-3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支撑框3-1-5的四周边框比端头段1-3的四周边缘小5~10mm,便于支撑框3-1-5为端头段1-3提供柔性弯曲的部位,从而实现刚柔兼备的支撑效果,更加适用于前挡风玻璃7与仪表台5之间形成的狭小空间,使端头段1-3折叠和展开动作方便无磕碰。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八的进一步限定,单架3-1还包括支撑框3-1-5,支撑框3-1-5为矩形框体,支撑框3-1-5包括两个长杆和两个短杆,两个长杆和两个短杆交替连接形成一体式框体,支撑框3-1-5为轻质空心结构,支撑框3-1-5的顶面设置有端头段1-3,支撑框3-1-5中边杆的底部设置在上支座3-1-1上。
进一步的,短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长杆的长度。
进一步的,端头段1-3粘贴在支撑框3-1-5的顶面上,端头段1-3的四周分别与两个长杆和两个短杆的顶部相贴合。
进一步的,上支座3-1-1为条形座体,两个长杆的底部分别与上支座3-1-1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仪表台5上加工有安置槽9,安置槽9与单架3-1一一对应设置,安置槽9的槽底设置有通风孔8,通风孔8的孔径小于外支杆3-1-3的长度,安置槽9的槽底上加工有滑轨10,滑轨10的长度方向与外支杆3-1-3的长度方向同向,滑轨10靠近方向盘11方向设置。滑轨10的设置不但能够使外支杆3-1-3的位置移动,还能够限位外支杆3-1-3的位置,确保外支杆3-1-3的位置稳定不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外支杆3-1-3为条形杆体,其纵向截面为匚字形,用于扣合在滑轨10上。
进一步的,上支座3-1-1的一端面与支撑框3-1-5相连接,上支座3-1-1的另一端面为平面,处于折叠状态时能够与安置槽9的槽底相贴合,从而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安置槽9的侧壁上加工有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安置槽9的长度方向同向,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盖板25,盖板25沿滑槽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盖板25用于加热带1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的遮挡工作,便于保持仪表台5的表面平整,还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带1受阳光直射,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正常的使用性能。
折叠架3的工作过程:
折叠架3带动加热带1的展开过程:推开盖板25,通过转轴3-1-2的转动将内支杆3-1-4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带有端头段1-3的支撑框3-1-5朝向前挡风玻璃7移动,直至接触到前挡风玻璃7,再通过上支座3-1-1使支撑框3-1-5转动,达到加热带1贴合在前挡风玻璃7的效果;
当前挡风玻璃7与通风孔8距离较远时,通过外支杆3-1-3朝向前挡风玻璃7移动使内支杆3-1-4的转动位置,即转轴3-1-2的转动位置更加靠近前挡风玻璃7。
折叠架3带动加热带1的折叠过程:
通过转轴3-1-2的转动将内支杆3-1-4下降转动,直至转到与两个外支杆3-1-3之间,与外支杆3-1-3同面设置,再转动上支座3-1-1使支撑框3-1-5下落至两个外支杆3-1-3之间,从而带动端头段1-3处于安置槽9内,推动盖板25使其处于端头段1-3的上方,起到遮挡覆盖端头段1-3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十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通风孔8吹出热风时,加热带1在预热前挡风玻璃7的同时,还配合通风孔8吹出热风,实现风热的加热方式,有利于加速融解前挡风玻璃7的冰雪层,加速形成冰雪层中的初融带。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七、八、九、十或十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均为矩形片体,多个端头段1-3并列设置在仪表台5上,当多个端头段1-3在折叠架3的带动下贴合在前挡风玻璃7上时,相邻的两个端头段1-3之间形成有空隙,当多个端头段1-3对前挡风玻璃7进行加热时,端头段1-3贴合在前挡风玻璃7上的区域为端头段1-3的加热区,端头段1-3产生的热量透过前挡风玻璃7对前挡风玻璃7外壁的区域进行加热,从而使加热区对应的前挡风玻璃7外壁上的冰雪层得到加热初融,形成初融带,相邻的两个端头段1-3之间的空隙对应的区域为未加热区,未加热区对应的前挡风玻璃7外壁上的冰雪层未得到加热初融,该区域为冰冻带,通过多个端头段1-3的加热能够将前挡风玻璃7外壁上的冰雪层分割为初融带和冰冻带,初融带的宽度相对于冰冻带窄,经过端头段1-3的加热,清冰雪方式先从初融带入手,从而将前挡风玻璃7外壁上的冰雪层直接划分几个冰冻带而整体剥离前挡风玻璃7,实现快速且不伤玻璃的清冰雪方式。
进一步的,端头段1-3的位置设置能够实现与前挡风玻璃7最贴紧的冰雪层形成初融层,即冰雪层与前挡风玻璃7贴紧的一端面通过端头段1-3的加热形成初融层,使冰雪层在前挡风玻璃7上的贴合力减弱,有利于实现大面积剥离前挡风玻璃7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二的进一步限定,端头段1-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中间连接段1-2宽度的五分之一。根据样品试验可知,端头段1-3的宽度不易过大,中间连接段1-2宽度小于或等于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宽度。
如图15所示,当多个端头段1-3的宽度相等时,其各自加热形成的加热区域适用于冰雪层较薄的加热工况。适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中的车辆使用。
如图16所示,当多个端头段1-3的宽度不相等时,其各自加热形成的加热区域适用于冰雪层较厚的加热工况,能够形成中间较宽的初融带,多个端头段1-3非等宽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增加前挡风玻璃7的中间初融带的宽度,适用于严寒地区或降雪较多地区的车辆使用。
进一步的,中间连接段1-2上端的设置位置处于仪表台5内且靠近前挡风玻璃7,该位置设置加热效果能够有效预热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冰雪层,由于积雪受重力作用,处于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冰雪层最厚,该处通过中间连接段1-2和端头段1-3的配合能够增强较厚冰雪区域的加热效果,从而减轻清理根部冰雪区域的难度。
进一步的,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的形状和位置相配合形成对集水板4、前围板6和前挡风玻璃7的由内至外的加热方式,加热温度适宜且节省,避免高温加热对集水板4、前围板6和前挡风玻璃7造成的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喷头2-3上加工有喷口12,所述喷口12的形状为“工字型”。如此设置的喷口12形状更加有利于形成上粗下细的喷射方式,确保较大水流量喷射到前挡风玻璃7中的上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五的进一步限定,包裹段1-1上加工有配合喷头2-3的穿过孔13。穿过孔13为配合与喷头2-3相连接的输水管19的进出用孔。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十五的进一步限定,包裹段1-1的上端内壁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粘接挂片14,包裹段1-1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弹性挂钩15,弹性挂钩15与多个粘接挂片14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14可拆卸连接,包裹段1-1的下端还设置有粘接条16,粘接条16与多个粘接挂片14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14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粘接挂片14和粘接条16上的粘接结构为现有结构,即为现有绒毛面和挂钩面相配合的子母粘条,当粘接挂片14的粘接面为绒毛面时,与其配合的粘接条16上设置有挂钩面;当粘接挂片14的粘接面为挂钩面时,与其配合的粘接条16上设置有绒毛面;
进一步的,弹性挂钩15为现有产品,其为弹簧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弯钩形成。
进一步的,弹性挂钩15替换为卡扣,方便拆卸且连接时稳定不易松脱。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的进一步限定,粘接挂片14的一端面为粘接面且该端面上加工有挂口17。
进一步的,粘接挂片14为双层片体并列设置一体制成,内部有空隙,其粘接面上设置有缝隙,即为配合弹性挂钩15的挂口17,该挂口17与粘接挂片14的内部空隙相连通,用于弹性挂钩15挂置。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加热带1和外置喷水装置2配合设置有电源,该电源使用车身自带电源或另设电源均可。
进一步的,当另设电源时,在集水板4和前围板6围合的区域的空置处进行设置即可。
进一步的,当另设电源时,在仪表台5内的空置处进行设置即可。配合加热带1的控制开关设置在仪表台5的外壁上。
具体实施方式十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十八的进一步限定,当另设电源时,输出220V直流电压,另设电源为小型蓄电池,购买现有产品即可,蓄电池的功率为12V或24V,在蓄电池上接一个输入端与蓄电池相应的逆变器,以输出220V直流电压,为水泵2-2和加热带1供电。蓄电池为泵体提供电能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蓄电池为加热带1提供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十九的进一步限定,水泵2-2和加热带1的电源来源于汽车上已有蓄电池,直接将水泵2-2和加热带1与汽车上已有蓄电池相连接即可,为了能够本发明持续工作,在发动机启动条件下使用汽车上已有蓄电池为最佳使用方式。利用加热带1上的温控仪,控制加热带1的开启、闭合以及温度调节。水泵2-2也配合设置有开关,用于控制水泵2-2的通断电状态。
进一步的,当使用车身自带电源时,确保水泵2-2的接电端和加热带1的接电端连接220V直流电压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一: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水泵2-2的出水口还设置有两个分管,每个分管对应一侧车门设置,每个分管的一端与水泵2-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19与喷头2-3连接相连通,分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围板6、仪表台5和前门后设置在侧挡风玻璃的外壁胶条处,分管的该端设置有双口喷头,双口喷头有两个出水端,双口喷头的两个出水端分别朝向后视镜23和前侧门玻璃24。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或二十一的进一步限定,通过遥控控制水泵2-2和加热带1的加热启动,从而能够实现无人在车内时的提前加热过程,节省清理时间。遥控控制过程为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三:本实施方式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或二十二的进一步限定,前挡风玻璃7上积累形成积尘层时,启动外置喷水装置2进行喷水,喷水的水温为室外常温水,喷水对前挡风玻璃7进行清洗后,再使用雨刷以及玻璃水进行进一步清除即可;
当积尘层较厚且混合杂物较多,存在较难清理的树油、落叶等杂物时,启动加热带1,使其分别对前挡风玻璃7和水箱2-1进行加热,带有温度的水流经过喷头2-3后喷洒在前挡风玻璃7上,经过端头段1-3的预热使前挡风玻璃7的根部升温,有利于清理前挡风玻璃7的根部的杂物,使其容易剥离前挡风玻璃7。
结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说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冬季降雪后,测得室外温度为-32℃,持续降雪在前挡风玻璃7处形成积冰雪层,将端头段1-3在折叠架3的作用下贴紧前挡风玻璃7,实现为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包裹,启动加热带1,使其对前挡风玻璃7的根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恒温15℃,此时对水箱2-1的包裹式加热温度也为15℃,加热时间为8~22min后,启动水泵2-2,水箱2-1内加热的水通过水泵2-2至喷头2-3喷出,喷射在前挡风玻璃7的积冰雪层上,同时喷头2-3喷洒的积冰雪层也是端头段1-3加热区域,即初融带,将积雪层划分为多个初融带和冰冻带后,在利用清雪铲通过初融带铲入冰冻带,进行快速且省力的清理过程。
实施例二:
在冬季降雪后,测得室外温度为-20℃,持续降雪在前挡风玻璃7处形成积雪层,将端头段1-3在折叠架3的作用下贴紧前挡风玻璃7,实现为前挡风玻璃7根部的包裹,启动加热带1,使其对前挡风玻璃7的根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恒温20℃,此时对水箱2-1的包裹式加热温度也为20℃,加热时间为5~10min后,启动水泵2-2,水箱2-1内加热的水通过水泵2-2至喷头2-3喷出,喷射在前挡风玻璃7的积雪层上,同时喷头2-3喷洒的积雪层也是端头段1-3加热区域,即初融带,将积雪层划分为多个初融带和积雪带后,在利用清雪铲通过初融带铲入积雪带,进行快速且省力的清理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带(1)、外置喷水装置(2)和折叠架(3),所述外置喷水装置(2)设置在车身中集水板(4)的底部,所述折叠架(3)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仪表台(5)顶部,所述加热带(1)的一端包裹在外置喷水装置(2)上,所述加热带(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前围板(6)和仪表台(5)设置在折叠架(3)上,加热带(1)在折叠架(3)的带动下作出贴合前挡风玻璃(7)的张开动作和贴合仪表台(5)的关闭动作;
所述外置喷水装置(2)包括水箱(2-1)、水泵(2-2)和若干个喷头(2-3),所述水箱(2-1)通过水泵(2-2)与若干个喷头(2-3)相连通,每个喷头(2-3)穿过集水板(4)朝向前挡风玻璃(7)设置;
所述加热带(1)包括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为一体式带体,中间连接段(1-2)穿设在前围板(6)和仪表台(5)之间,多个端头段(1-3)并列设置在中间连接段(1-2)的一端,多个端头段(1-3)均与折叠架(3)相连接,包裹段(1-1)设置在中间连接段(1-2)的另一端,包裹段(1-1)与外置喷水装置(2)相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3)为隐藏式折叠架,隐藏式折叠架包括多个单架(3-1),单架(3-1)与端头段(1-3)一一对应设置,单架(3-1)包括上支座(3-1-1)、转轴(3-1-2)、两个外支杆(3-1-3)和两个内支杆(3-1-4),两个外支杆(3-1-3)并列设置,两个外支杆(3-1-3)之间设置有转轴(3-1-2),每个外支杆(3-1-3)靠近前围板(6)的一端铰接在转轴(3-1-2)上,每个外支杆(3-1-3)的另一端与仪表台(5)的顶部滑动配合,两个内支杆(3-1-4)并列设置在两个外支杆(3-1-3)之间,两个内支杆(3-1-4)靠近前围板(6)的一端均铰接在转轴(3-1-2)上,两个内支杆(3-1-4)的另一端铰接有上支座(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单架(3-1)还包括支撑框(3-1-5),支撑框(3-1-5)为矩形框体,支撑框(3-1-5)的顶部设置有端头段(1-3),支撑框(3-1-5)的底部设置在上支座(3-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仪表台(5)上加工有安置槽(9),安置槽(9)与单架(3-1)一一对应设置,安置槽(9)的槽底设置有通风孔(8),通风孔(8)的孔径小于外支杆(3-1-3)的长度,安置槽(9)的槽底上加工有滑轨(10),滑轨(10)的长度方向与外支杆(3-1-3)的长度方向同向,滑轨(10)靠近方向盘(11)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裹段(1-1)、中间连接段(1-2)和多个端头段(1-3)均为矩形片体,端头段(1-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中间连接段(1-2)宽度的五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喷头(2-3)上加工有“工字型”喷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裹段(1-1)上加工有配合喷头(2-3)的穿过孔(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裹段(1-1)的上端内壁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粘接挂片(14),包裹段(1-1)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弹性挂钩(15),弹性挂钩(15)与多个粘接挂片(14)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14)可拆卸连接,包裹段(1-1)的下端还设置有粘接条(16),粘接条(16)与多个粘接挂片(14)中任一一个粘接挂片(14)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其特征在于:粘接挂片(14)的一端面为粘接面且该端面上加工有挂口(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43796.8A CN110733463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43796.8A CN110733463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3463A CN110733463A (zh) | 2020-01-31 |
CN110733463B true CN110733463B (zh) | 2020-11-24 |
Family
ID=6927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43796.8A Active CN110733463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334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85119B (zh) * | 2022-02-28 | 2022-08-30 | 佳木斯大学 | 一种分隔消融厚冰层的车载加热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419849A1 (fr) * | 1978-03-17 | 1979-10-12 | Caro Pierre | Dispositif de rechauffage du liquide d'un lave-glace de vehicule |
DE3501896A1 (de) * | 1984-07-28 | 1986-07-24 | Griesel, Heinrich, 6430 Bad Hersfeld | Kombinierte niederschlagsabweiser-, wasch- und blendschutzanlage fuer kraftfahrzeuge aller art |
DE4026254A1 (de) * | 1990-01-20 | 1991-07-25 | Kromberg & Schubert | Beheizbarer schlauch, insbesondere fuer scheibenwaschanlagen |
GB2310795A (en) * | 1996-03-07 | 1997-09-10 | Michael Stalaw | Heated windshield wiper and washer systems |
KR200273186Y1 (ko) * | 2002-01-17 | 2002-04-22 | 주식회사 해피콜 | 냄비 |
DE212011100044U1 (de) * | 2010-05-10 | 2012-10-04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Transparente Scheibe mit heizbarer Beschichtung |
-
2019
- 2019-10-30 CN CN201911043796.8A patent/CN11073346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3463A (zh) | 2020-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33463B (zh) | 一种汽车除冰雪的预温系统 | |
CN204659671U (zh) | 一种汽车玻璃除霜器 | |
CN108891354A (zh) | 汽车后视镜的除霜和清洗装置 | |
CN205652107U (zh) | 一种汽车雨刷器 | |
CN205652106U (zh) | 一种多功能雨刷器 | |
CN201169253Y (zh) | 汽车前挡风玻璃快速除雪除冰装置 | |
CN205130891U (zh) | 一种自动除冰雪车罩 | |
CN207790636U (zh) | 一种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除雪装置 | |
CN214728715U (zh) | 一种汽车用挡风玻璃除冰设备 | |
CN110481509A (zh) | 一种汽车侧车窗清洁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04488745U (zh) | 多功能汽车电动除霜器 | |
CN115158225A (zh) | 一种封闭式电动三轮车玻璃除雾装置及封闭式电动三轮车 | |
CN209415320U (zh) | 带有清理太阳能板装置的路灯 | |
CN201105717Y (zh) | 汽车后视镜的雨刷装置 | |
CN217623483U (zh) | 风幕式汽车除雨水装置 | |
CN210707308U (zh) | 一种汽车节能型除霜装置 | |
CN207523656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雨刮器 | |
CN111038449B (zh) | 一种汽车用高效擦霜装置 | |
CN212950508U (zh) | 一种汽车雨刷器 | |
CN216315853U (zh) | 一种带有雨刮器的头盔 | |
CN215944431U (zh) | 汽车后视镜除雨器 | |
CN215513598U (zh) | 一种便捷式汽车窗外冰霜清除器 | |
CN110979265A (zh) | 一种汽车除霜铲 | |
CN203111132U (zh) | 一种家庭轿车除霜器 | |
CN211417102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的汽车后视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Assignee: Guangxi Liuzhou Sanli Auto Parts Co.,Ltd. Assignor: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5000049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re-heating system for removing ice and snow in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