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3374A -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3374A
CN110733374A CN201910986967.4A CN201910986967A CN110733374A CN 110733374 A CN110733374 A CN 110733374A CN 201910986967 A CN201910986967 A CN 201910986967A CN 110733374 A CN110733374 A CN 11073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rging
control module
module
micro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69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r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r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r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r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869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3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3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4Detail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operability, e.g. vehicle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identification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通过接收并根据原始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的第一有线通信模块;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目标电动车的BMS通信协议标识;根据BMS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的控制模块;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以控制充电桩生成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充电;根据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以及根据远程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二通信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第一通信信号携带BMS通信协议标识;第二通信信号携带BMS通信协议信息,实现远程自动更新BMS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减少更换充电桩,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其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被确定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而新能源电动车由于无污染、噪声低、能源效率高、结构简单和使用维修方便,故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科技发展理念,从而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流。且随着新能源车质量、技术的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接受度同样与日俱增。
新能源电动车需要搭配电动车充电桩和充电枪等基础设施使用,电动车充电桩作为电动车的能量补给装置,其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充电枪作为与车辆握手的装置,其性能关系到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传统的电动车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识别通过充电桩的主控板进行识别处理,当电动车的充电线路与充电桩连接之后,根据预定的协议,主控板和电动车的BMS之间相互发送通信数据,由充电桩主控板控制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但是,由于目前新能源车发展比较快,通信协议更新换代也比较快,且每一套充电桩都有对应匹配的主板,对于比较新型的电动车,如果充电桩识别不到匹配的BMS通信协议就无法正常充电,需要去更新主控板软件才行;另外,又因为主板控软件比较复杂所以即使更新调整了软件程序之后也需要要经过长时间完整测试才能安全更新。旧的充电桩因为软件落后更新不及时,就没法给电动车充电,这就对充电桩企业和电动车用户带来很不好的体验,不能很方便进行新能源电动车的及时充电,也不利于国家对新能源事业的推广。
因此,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只能通过充电桩上的主控板识别BMS通信协议以实现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导致充电效率低、兼容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汽车充电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只能通过充电桩上的主控板识别BMS通信协议以实现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导致充电效率低、兼容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从有线传输链路接收原始有线通信,并根据所述原始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的第一有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目标电动车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
与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充电桩生成充电电压以对所述目标电动车进行充电;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以及根据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所述第二通信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携带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所述第二通信信号携带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目标电动车发送的充电连接信号以生成插接检测信号的插枪检测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锁枪信号闭合充电枪头内的锁枪继电器的锁枪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枪头的锁定状态以生成锁枪反馈信号的锁枪反馈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电压转换信号和输入直流电生成供电电压以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的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插接检测信号生成所述锁枪信号,并根据所述锁枪反馈信号生成所述电压转换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压以生成电压检测信号的主电压检测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提示的报警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生成所述报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指示信号进行指示的指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所述第二通信信号以及所述充电电压生成所述指示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盲充触发信号的盲充输入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盲充指示信号进行指示的盲充指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盲充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和所述盲充指示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温度以生成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和所述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应急触发信号的应急触发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和所述应急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第一电容;
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电源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电源端与第一供电电压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地端、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地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地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容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温度检测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插接检测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枪锁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九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锁枪反馈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三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有线通信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四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五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六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指示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七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盲充触发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八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盲充指示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九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应急触发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十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一天线;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串口接收端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串口发送端共同构成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通信天线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三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地端与电源地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枪,所述充电枪包括上述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控制模块识别到与充电枪握手的目标电动车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之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从远程服务器中查找和匹配对应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并将该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打包成数据包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给控制模块,从而控制充电桩生成充电电压以对目标电动车进行充电,实现了自动远程更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提高了充电桩对不同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的兼容性,降低了充电桩主控的复杂度,避免了旧的充电桩无法适应该新的BMS通信协议就无法给握手的电动车进行充电,提高了对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进行充电的效率,减少充电桩的更新换代,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有线通信模块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控制模块12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
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用于从有线传输链路接收原始有线通信,并根据原始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目标电动车01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控制模块12与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连接,用于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充电桩200生成充电电压以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无线通信模块13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与远程服务器100进行通信,以及根据远程服务器100发送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二通信信号;其中,第一通信信号携带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第二通信信号携带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
具体实施中,通过充电控制装置10和充电桩200对电动车充电时,电动车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的类型有多种,包括CHAdeMO、SAE(Society of AutomotiveEngineer)、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GBT_27930-2011以及GBT27930-2015等,遵守特定协议的充电桩200与协议匹配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从而对遵循相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进行充电。
预先在控制模块12将多种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与BMS通信协议的关联存储至数据库。当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从有线传输链路接收到来自目标电动车01的原始有线通信,并根据原始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其中,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目标电动车01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控制模块12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在预设的BMS通信协议数据库中进行遍历查询,如果未在预设的BMS通信协议数据库匹配到与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对应的BMS通信协议,则控制模块12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无线通信模块13根据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与远程服务器100进行通信,在远程服务器100上查找和匹配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的BMS通信协议,并发送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将该BMS通信协议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13,无线通信模块13根据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二通信信号,控制模块12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充电桩200生成大功率的充电电压以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
控制模块12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在预设的BMS通信协议数据库中进行遍历查询,如果能够在控制模块12预存的BMS通信协议数据库中匹配到与目标电动车01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对应的BMS通信协议,则控制模块12根据BMS通信协议生成的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控制充电桩200生成大功率的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
实现通过充电控制装置远程自动更新BMS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降低了充电桩主控的复杂度,提高了充电桩的兼容性,避免了旧的充电桩无法适应该新的BMS通信协议就无法给握手连接的目标电动车充电,高了对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进行充电的效率,减少充电桩的更新换代,节约了成本。
具体实施中,控制模块12生成的第二有线通信信号可通过连接器或者接口芯片传输给充电桩200的功率控制模块,从而控制输出和目标电动车01的BMS通信协议相匹配的大功率充电电压以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插枪检测模块14、锁枪模块15、锁枪反馈模块16以及电压转换模块17。
插枪检测模块14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检测目标电动车01发送的充电连接信号以生成插接检测信号;锁枪模块15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锁枪信号闭合充电枪头内的锁枪继电器;锁枪反馈模块16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检测充电枪头的锁定状态以生成锁枪反馈信号;电压转换模块17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电压转换信号和输入直流电生成供电电压以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控制模块12还用于根据插接检测信号生成锁枪信号,并根据锁枪反馈信号生成电压转换信号。
具体实施中,插枪检测模块14检测充电控制装置10的充电枪头是否有充电连接信号(也叫充电连接信号CC或插枪信号CC),来确认在充电枪头是否插接入目标电动车01(待充电电动车),如果检测充电枪头有充电连接信号,则表示充电控制装置10与目标电动车01连接,插枪检测模块14生成插接检测信号,控制模块12根据插接检测信号生成锁枪信号,锁枪模块15根据锁枪信号闭合充电枪头内的锁枪继电器,以对充电枪头和电动车的连接进行锁定,枪锁反馈模块16检测充电枪头和目标电动车01的锁定状态生成锁枪反馈信号。控制模块12根据锁枪反馈信号控制电压转换模块17将输入直流电转换为供电电压给充电枪10的BMS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上电;如果控制模块12未接收到锁枪反馈信号,则控制停止生成供电电压,避免因充电枪头没有插接好时强行给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从而导致充电枪头和充电枪座之间的接触电阻过大,进而引起起火、爆炸等意外事故,提高了给目标电动车进行充电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主电压检测模块18和报警模块19。
主电压检测模块18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检测充电桩200输出的充电电压以生成电压检测信号;与控制模块12连接,报警模块19用于根据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提示;控制模块12还用于根据电压检测信号生成报警信号。
具体实施中,主电压检测模块18对充电桩200输出给电动车的充电电压进行检测以生成电压检测信号并反馈给控制模块12,当充电桩200输出的充电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由控制模块12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控制充电桩200输出预设区间内的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充电,或控制充电桩200停止输出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充电。
在未输出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时,还可通过主电压检测模块18对充电桩200输出充电电压的电源线进行绝缘检测。当出现例如漏电或者充电桩200输出的充电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控制模块12根据电压检测信号生成报警信号,通过报警模块19对漏电情况和输出过高或过低的充电电压的情况进行报警提示,以便用户及时调控对目标电动车01的充电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电动车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指示模块20。
指示模块20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指示信号进行指示;控制模块12还用于根据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第一通信信号、第二通信信号以及充电电压生成指示信号。
具体实施中,控制模块12还用于根据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第一通信信号、第二通信信号、充电电压以及插件检测信号生成指示信号;指示模块20包括LED指示灯,能够对充电状态和故障状态(如通信异常等故障状态)进行指示,以便直观了解目标电动车01和充电控制装置10、充电控制装置10和远程服务器100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及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的充电情况,从而进行合理和安全的调控。
请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盲充输入模块21和盲充指示模块22。
盲充输入模块2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盲充触发信号;盲充指示模块22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盲充指示信号进行指示;控制模块12还用于根据盲充触发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和盲充指示信号。
具体实施中,盲充触发模块21包括按键输入或者触摸屏或者其他能够产生触发信号的器件,盲充指示模块22包括LED指示灯。在不需要考虑目标电动车01的BMS通信协议,只需输出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按键输入或者触摸屏输入生成盲充触发信号,控制模块12根据盲充触发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以控制充电桩生成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以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同时,控制模块12根据盲充触发信号生成盲充指示信号以控制盲充指示模块22对此时的盲充电状态进行指示,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23:
温度检测模块23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检测充电控制装置10的温度以生成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具体实施中,温度检测模块23包括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充电控制装置10的温度以生成温度检测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12,控制模块12根据第二通信信号和温度检测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其中,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控制充电桩200停止生成充电电压以停止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
可选的,控制模块12在温度过高,超过预设值时,还可生成断电控制信号以断开供电电源,停止BMS系统的工作,进一步提高通过充电控制装置10和充电桩200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充电控制装置10还包括应急触发模块24。
应急触发模块24与控制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应急触发信号;控制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和应急触发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具体实施中,应急触发模块24包括应急控制开关或应急控制按键,在发生意外危险的情况下,可通过应急控制开关或者应急控制按键生成应急触发信号,以使控制模块12根据应急触发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以控制充电桩200断开充电电压以停止对电动车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包括微处理器U1和第一电容C1。
微处理器U1的电源端VDD、微处理器U1的模拟电源端AVDD以及微处理器U1的输入输出电源端VDDIO与第一供电电压连接,微处理器U1的地端VSS、微处理器U1的模拟地端AVSS以及微处理器U1的输入输出地端VSSIO与电源地连接,微处理器U1的电容端CAP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微处理器U1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N9和微处理器U1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N10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第一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微处理器U1的第三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6/N2和微处理器U1的第四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4/N0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温度检测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U1的第五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3/C4和微处理器U1的第六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2/C5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插接检测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U1的第七数据输入输出端C2为控制模块的枪锁信号输出端。微处理器U1的第八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1/C6和微处理器U1的第九数据输入输出端ADC1_CH0/C7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锁枪反馈信号输入端。
微处理器U1的第十数据输入输出端M3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一数据输入输出端M4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控制模块12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U1的第十二数据输入输出端M5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三数据输入输出端M6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第二有线通信信号输出端。微处理器U1的第十四数据输入输出端M2为控制模块12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微处理器U1的第十五数据输入输出端P1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六数据输入输出端P2共同构成为控制模块12的指示信号输出端。
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七数据输入输出端A2为控制模块12的盲充触发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U1的第十八数据输入输出端A5为控制模块12的盲充指示信号输出端。微处理器U1的第十九数据输入输出端P0为控制模块12的应急触发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U1的第二十数据输入输出端AA12/ADC0_CH4为控制模块12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入端。
具体实施中,盲充触发模块21采用盲充控制按键S2。按键1为BMS系统上电控制按键,用以辅助进行BMS系统上电,提高了充电枪10的可控性和安全性。通常,通过检测到目标电动车01与充电枪10进行插接,且成功锁枪之后,触发BMS系统自动上电。
请参阅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以及第一天线ANT1。
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接收端UART1_RXD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发送端UART1_TXD共同构成无线通信模块13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入端和无线通信模块13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出端。
第一天线ANT1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3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无线通信模块13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通信天线端GSM_ANT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一天线ANT1的第一端1以及第一天线ANT1的第三端3与电源地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ANT1的第二端2连接,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地端GND与电源地连接。
请参阅图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D3、第二瞬态二极管D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CAN控制器U3、第一光电隔离器U4、第二光电隔离器U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二电阻R2至第十七电阻R17、第四电容C4至第八电容C8,电路具体连接结构详见图10。
具体实施中,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和第一光电隔离器U4的集电极共同构成为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的第一有线通信信号输出端,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共同构成为第一有线通信模块11的原始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可通过第一连接器将来自目标电动车01的原始有线通信信号转发至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CAN控制器U3将第一连接器转接的来自目标电动车01的CAN总线的原始有线通信信号进行差动发送和差动接收,并经第一光电隔离器U4和第二光电隔离器U5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光电隔离,经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对信号进行放大,通过电感(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电容(第四电容C4至第八电容C8)对信号进行滤波降噪,通过第一瞬态二极管D3和第二瞬态二极管D4进行过压保护,提高了信号传输的信噪比,从而提高了对目标电动车01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进行识别的精确性,提高了充电枪10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以下将结合图8至图10对一种充电控制装置10的工作原理做简单说明:
第一CAN控制器U3接收来自目标电动车01的原始有线信号,并根据原始有线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经微处理器U1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N9和微处理器U1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N10输入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根据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通过微处理器U1的第十数据输入输出端M3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一数据输入输出端M4输出至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接收端UART1_RXD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发送端UART1_TXD,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根据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并通过第一天线ANT1发送给远程服务器100以与远程服务器100进行远程通信,在远程服务器100上根据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查找和匹配对应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远程服务器根据匹配到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生成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并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一天线ANT1,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根据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二通信信号经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接收端UART1_RXD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U2的串口发送端UART1_TXD发送至微处理器U1的第十数据输入输出端M3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一数据输入输出端M4,微处理器U1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经微处理器U1的第十二数据输入输出端M5和微处理器U1的第十三数据输入输出端M6输出给充电桩200,控制充电桩200生成充电电压对目标电动车01进行充电。实现通过充电枪10自动远程更新BMS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枪,包括上述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10。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枪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更新BMS通信协议,以满足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提高了充电枪和充电桩对不同BMS通信协议的兼容性,避免了旧的充电桩无法适应该新的通信协议就无法给握手连接的目标电动车充电而需进行充电桩更新,提高了对不同BMS通信协议的电动车进行充电的效率,减少充电桩的更新换代,节约了成本。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虽然上面以某个详细程度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更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耦合、连接等)应被广泛地解释,并可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考并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耦合且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中。“例如”在整个说明书中的使用应被广泛地解释并用于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例子,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意图是包含在上述描述中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事务应被解释为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做出在细节或结构上的变化而不偏离本公开。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从有线传输链路接收原始有线通信,并根据所述原始有线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有线通信信号的第一有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目标电动车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
与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第二通信信号生成第二有线通信信号的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携带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充电桩生成充电电压以对所述目标电动车进行充电;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生成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以及根据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生成所述第二通信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携带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所述第二通信信号携带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目标电动车发送的充电连接信号以生成插接检测信号的插枪检测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锁枪信号闭合充电枪头内的锁枪继电器的锁枪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枪头的锁定状态以生成锁枪反馈信号的锁枪反馈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电压转换信号和输入直流电生成供电电压以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的电压转换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插接检测信号生成所述锁枪信号,并根据所述锁枪反馈信号生成所述电压转换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压以生成电压检测信号的主电压检测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报警信号进行报警提示的报警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生成所述报警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指示信号进行指示的指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有线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所述第二通信信号以及所述充电电压生成所述指示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盲充触发信号的盲充输入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盲充指示信号进行指示的盲充指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盲充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和所述盲充指示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温度以生成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和所述温度检测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应急触发信号的应急触发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标识生成第一通信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和所述应急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有线通信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第一电容;
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源端、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电源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电源端与第一供电电压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地端、所述微处理器的模拟地端以及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地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容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地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温度检测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五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六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插接检测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七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枪锁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八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九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锁枪反馈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三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有线通信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四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报警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五数据输入输出端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六数据输入输出端共同构成为所述控制模块的指示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七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盲充触发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八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盲充指示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十九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应急触发信号输入端;
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十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入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一天线;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串口接收端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串口发送端共同构成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通信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二通信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输出端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通信天线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三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的地端与电源地连接。
10.一种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CN201910986967.4A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Pending CN110733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6967.4A CN11073337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6967.4A CN11073337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3374A true CN110733374A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6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6967.4A Pending CN110733374A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337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9253A (zh) * 2020-12-01 2021-02-23 广东鸿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插头自适配及充电安全保护电路及其应用方法
CN11507148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的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15503532A (zh) * 2022-08-29 2022-12-23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6901775A (zh) * 2023-09-14 2023-10-20 永联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8573746A (zh) * 2024-08-01 2024-08-30 深圳市智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充电通信转换方法、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826A (zh) * 2012-02-20 2013-08-21 伊顿公司 用于充电机和电动车之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EP2792539A2 (en) * 2013-04-19 2014-10-22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alysis and feedback
CN205304343U (zh) * 2015-12-09 2016-06-08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06882069A (zh) * 2017-03-08 2017-06-2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9116132A (zh) * 2018-06-15 2019-01-01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远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9245226A (zh) * 2018-10-25 2019-01-1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云端的动力电池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211252274U (zh) * 2019-10-17 2020-08-14 深圳市诺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826A (zh) * 2012-02-20 2013-08-21 伊顿公司 用于充电机和电动车之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EP2792539A2 (en) * 2013-04-19 2014-10-22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alysis and feedback
CN205304343U (zh) * 2015-12-09 2016-06-08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06882069A (zh) * 2017-03-08 2017-06-23 广州车电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身份识别系统与方法
CN109116132A (zh) * 2018-06-15 2019-01-01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远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9245226A (zh) * 2018-10-25 2019-01-1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云端的动力电池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211252274U (zh) * 2019-10-17 2020-08-14 深圳市诺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9253A (zh) * 2020-12-01 2021-02-23 广东鸿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插头自适配及充电安全保护电路及其应用方法
CN11507148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的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15503532A (zh) * 2022-08-29 2022-12-23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5503532B (zh) * 2022-08-29 2024-04-12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6901775A (zh) * 2023-09-14 2023-10-20 永联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901775B (zh) * 2023-09-14 2023-12-15 永联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枪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8573746A (zh) * 2024-08-01 2024-08-30 深圳市智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充电通信转换方法、装置
CN118573746B (zh) * 2024-08-01 2024-10-01 深圳市智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充电通信转换方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3374A (zh)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N103872712B (zh) 控制导引装置、充电插座、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及系统
US20200198484A1 (en) Apparatu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N105871010A (zh) 汽车启动智能电瓶夹
CN20291760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655890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105161784A (zh) 一种车载充电方法及系统
CN211252274U (zh)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及充电枪
CN114576042B (zh) 一种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远程点火装置及点火方法
CN208488178U (zh) 温度测量系统
CN215751965U (zh) 一种智能充电插座控制电路
CN1092123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数字通信协议测试装置
CN105774572A (zh) 外挂式电动车用发电机
CN115071464B (zh) 支持多标准充电接口的充电机控制器和充电机
KR102320041B1 (ko) 스마트그리드용 전기자동차의 양방향 충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0677398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电力电子装置
CN215576960U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遥控系统
CN208722049U (zh) 一种电动汽车远程监控装置
CN205247614U (zh) 一种基于红外转发的控制系统
CN105244935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的充电装置
CN206765824U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充电系统
CN2181979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
CN207496482U (zh) 一种高稳定性直流充电桩控制导引电路
CN214412755U (zh) 汽车检测装置
CN205632161U (zh) 电动拖拉机充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